随笔-72  评论-20  文章-0  trackbacks-1

Web2.0的最大特征就是信息生产的革命,大大促进了网络内容的个体生产,从而引发了微内容的海量产生。

从方军的《网络大图景:人、物与讨论》汲取到的分类思路,微内容可以分为三大分类。

围绕人的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这也是SNS网站所产生的微内容。

围绕物的这是最通常的微内容方向。物,是一种与人相对的泛指,新闻资讯是物,blog是物,图书是物,音乐是物,电影是物,旅行过的地方也是物,网摘是物,餐馆是物。譬如豆瓣的对书、电影、音乐的评论、打分、收藏,抓虾的对blog item的收藏、推荐、分享等。

交互的泛指人与人之间的虚拟的或真实的讨论。比如因为一个新闻引发的网络地震,就既包含了小范围内的真实讨论,也包含了大范围内虚拟的对话。

对于这三类微内容的组织呈现,在它们的原产地就已经有了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在某些聚合关键点上,也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比如digg的新闻聚合,奇虎大旗的论坛聚合,比如抓虾鲜果的RSS聚合。

前面说的这几种方案,都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围绕人的”和“围绕物的”信息组织,但对第三种分类“交互”还迟迟没有成熟方案,有心之人不妨从此处下手。国外的Techmeme开创性地利用反向链接和语义计算找到对话的蛛丝马迹,把分散在各处的博客、新闻等内容真正按照对话的结构组织,开创了memeTracker的一片天空。最近,雅虎收购了BuzzTracker,它的创始人也成为了Yahoo News的总经理,也许如何利用语义和链接重组内容是next big thing。国内的玩聚网虽然没有按照反向链接把社会性对话自动聚合出来,但是运用成熟的语义技术把热点故事的观点聚合做得还不错,相关性已经相当稳定了。

所以,创业者不单单要考虑某一个Web2.0网站站内的微内容组织,还需要考虑众多Web2.0站点的内容整合,而且不单单是把信息聚合到一起,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如何把信息、人之间的关系挖掘出来。

由于多数Web2.0创业者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语义计算能力,甚至完全不了解文本挖掘的概念,所以通常只在常见的互动手段、对其他开放平台的API进行Mashup等大做文章,所以很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技术门槛过低容易被复制,二是过分依赖用户UGC、用户主动行为。后面我们会谈谈语义计算能如何帮助Web2.0创业者。

 

微内容呈现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组织,以及信息围绕个人来组织、呈现。

第一种,对于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组织,比如豆瓣给用户提供了我的豆瓣以及别人眼中的你页面,这已经成为Web2.0网站的基本特征以及最重要的内容组织方式之一。

当把思路放大到整个网络的时候,这种组织方式就变成了“LifeStreams”“FriendStreams”的概念。

LifeStreams,我们都知道,就是把你的所有Web2.0服务的帐号都存放在一个集中门户,这样这个入口就聚合到你所有的网上行为了,其实也就是告诉了别人“What are you doing”

这其实是一个近几年来不同网站通过不同形式的服务做的同一件事。

譬如,06年十月份SixApart正式推出的VOX就已经允许用户在自己的Blog上通过各种 mashup 的来源来添加媒体内容,比如 AmazonYoutubeFlickr 等等。当然这只是LifeStreams的简单范例。

这种属于“pull”行为,VOX把你的lifestreams拉回来。

twitter,你自己主动发言告诉别人你在做什么,这个还不尽然算LifeStreams。你的各种应用通过twitter api发布你的行为,这才是发扬了LifeStreams,比如你在RSS阅读器中的分享、你的音乐播放器等等。

这种属于“push”行为,应用把你的行为推送给twitter

Facebooksnews feed也是如此。

能够专一地、跨网站地提供LifeStreams服务的,而且看上去很美的,是RedHatmugshot。类似的,还有,Ziki

FriendStreams又是什么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你如何看到你的好友们的“What are you doing”。如果只是简单地去你朋友的LifeStreams看,那还叫什么FriendStreams

就是要在你的LifeStreams里同时看到FriendStreams,这才叫方便。

比如,twitter不就是这样吗?可以只看你在说什么,也可以看你和好友都在说什么,只需要一个标签的切换。

mugshot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你可以在你的mugshot个人主页上点击“Network”标签就能看到好友的FlickrYoutubedel.icio.usGoogle reader shared itemsTwitterFacebook等等的所有行为,当然仅仅是看看而已。虽然不是什么颠覆性的IDEA,无非就是mashup罢了,不过已经离Google老大描述的“Applications that are pieced together”很近了。

LifeStreamsFriendStreams就是对“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组织”的跨域名扩展。

 

第二种,对于信息围绕个人来组织、呈现,比如豆瓣给用户提供了我的豆瓣以及别人眼中的你页面,MyBloglog、博狗和抓虾的widget都展现了Blogger的友邻、访问者以及好友。这已经成为Web2.0网站的基本特征以及最重要的内容组织方式之一。

这里我们要说到GoogleWeb3.0的新定义,就是把无序的个人碎片利用Applicationtogether起来。Together起来的信息push给你,这个方向上的应用有很多,我这里就不讨论了。我着重于如何让Web2.0生产的海量微内容围绕着你的行为自组织呢,也就是pull动作。

前面说的LifeStreamsFriendStreams服务,还都是主动通知你好友的所作所为,它们都需要你特别抽出精力去处理这些信息。有时候,这是一种无声的轰炸。

Pull动作,就是在你不去注意你的好友、不去注意你信任的信息源的情况下,不分散你的注意力,在你主动行为时,Application主动提示你,你的好友、你的信息源对于这个主题曾经在哪里某个时候关注过。

也就是,信息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

BlogRovr,一款Firefox插件,在探索一条语义之路,它允许你浏览网页时也能看到你关注的那些blogger对于当前的主题写过什么,虽然它的做法有点简单,但它起码跨越了域名,把不同信息源的内容按照你的阅读行为pull回来并以非常简便的方式呈现给你看。如果再加上Google似的对用户喜好的精准掌握,对关联规则更精准的把握,那就更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了。

诸如此类的应用,证明如果掌握语义计算和文本挖掘,就能在用户行为的基础之上,让信息更好地围绕个人组织。

posted on 2008-01-15 09:47 前方的路 阅读(250)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