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C下不用中间变量交换两个变量值

 1 #include<stdio.h>
 2 
 3 void inplace_swap(int *int *);
 4 void main(){
 5     int a = 10;
 6     int b = 20;
 7     
 8     inplace_swap(&a, &b);
 9     system("pause");
10 }
11 
12 void inplace_swap(int *x, int *y){
13     *= *^ *y;
14     printf("%d, %d\n"*x, *y);
15     
16     *= *^ *y;
17     printf("%d, %d\n"*x, *y);
18     
19     *= *^ *y;    
20     printf("%d, %d\n"*x, *y);
21 }

posted @ 2011-10-11 13:19 灰色客栈 阅读(22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Windows下使用命令行编译链接运行C程序

第一步,下载安装DEV-CPP软件;
第二步,找到找到安装目录下的bin文件夹;
步,bin文件夹目录添加到Path系统变量中即配置成功;

新建一个C程序源文件,设名字为hello.c

第四步,开始->运行->输入cmd回车,进入控制台,进入源文件所在的目录

输入命令gcc hello.c -g -o xxx,xxx即为编译连接后可运行的文件名
敲击回车键后,就可以运行编译后得程序:xxx.exe
在命令行中敲入xxx即可运行C程序获得运行结果。

在运行中很可能出现屏幕一闪而过的现象,这时候只要在程序的最后加上语句:system("pause");即可解决

posted @ 2011-10-10 23:51 灰色客栈 阅读(87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字符编码

转自: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7/10/ascii_unicode_and_utf-8.html   原作者:
阮一峰

今天中午,我突然想搞清楚Unicode和UTF-8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开始在网上查资料。

结果,这个问题比我想象的复杂,从午饭后一直看到晚上9点,才算初步搞清楚。

下面就是我的笔记,主要用来整理自己的思路。但是,我尽量试图写得通俗易懂,希望能对其他朋友有用。毕竟,字符编码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石,想要熟练使用计算机,就必须懂得一点字符编码的知识。

1. ASCII码

我们知道,在计算机内部,所有的信息最终都表示为一个二进制的字符串。每一个二进制位(bit)有0和1两种状态,因此八个二进制位就可以组合出256种状态,这被称为一个字节(byte)。也就是说,一个字节一共可以用来表示256种不同的状态,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符号,就是256个符号,从0000000到11111111。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了一套字符编码,对英语字符与二进制位之间的关系,做了统一规定。这被称为ASCII码,一直沿用至今。

ASCII码一共规定了128个字符的编码,比如空格“SPACE”是32(二进制00100000),大写的字母A是65(二进制01000001)。这128个符号(包括32个不能打印出来的控制符号),只占用了一个字节的后面7位,最前面的1位统一规定为0。

2、非ASCII编码

英语用128个符号编码就够了,但是用来表示其他语言,128个符号是不够的。比如,在法语中,字母上方有注音符号,它就无法用ASCII码表示。于是,一些欧洲国家就决定,利用字节中闲置的最高位编入新的符号。比如,法语中的é的编码为130(二进制10000010)。这样一来,这些欧洲国家使用的编码体系,可以表示最多256个符号。

但是,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字母,因此,哪怕它们都使用256个符号的编码方式,代表的字母却不一样。比如,130在法语编码中代表了é,在希伯来语编码中却代表了字母Gimel (ג),在俄语编码中又会代表另一个符号。但是不管怎样,所有这些编码方式中,0—127表示的符号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128—255的这一段。

至于亚洲国家的文字,使用的符号就更多了,汉字就多达10万左右。一个字节只能表示256种符号,肯定是不够的,就必须使用多个字节表达一个符号。比如,简体中文常见的编码方式是GB2312,使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所以理论上最多可以表示256x256=65536个符号。

中文编码的问题需要专文讨论,这篇笔记不涉及。这里只指出,虽然都是用多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但是GB类的汉字编码与后文的Unicode和UTF-8是毫无关系的。

3.Unicode

正如上一节所说,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编码方式,同一个二进制数字可以被解释成不同的符号。因此,要想打开一个文本文件,就必须知道它的编码方式,否则用错误的编码方式解读,就会出现乱码。为什么电子邮件常常出现乱码?就是因为发信人和收信人使用的编码方式不一样。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种编码,将世界上所有的符号都纳入其中。每一个符号都给予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那么乱码问题就会消失。这就是Unicode,就像它的名字都表示的,这是一种所有符号的编码。

Unicode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集合,现在的规模可以容纳100多万个符号。每个符号的编码都不一样,比如,U+0639表示阿拉伯字母Ain,U+0041表示英语的大写字母A,U+4E25表示汉字“严”。具体的符号对应表,可以查询unicode.org,或者专门的汉字对应表

4. Unicode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Unicode只是一个符号集,它只规定了符号的二进制代码,却没有规定这个二进制代码应该如何存储。

比如,汉字“严”的unicode是十六进制数4E25,转换成二进制数足足有15位(100111000100101),也就是说这个符号的表示至少需要2个字节。表示其他更大的符号,可能需要3个字节或者4个字节,甚至更多。

这里就有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区别unicode和ascii?计算机怎么知道三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而不是分别表示三个符号呢?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已经知道,英文字母只用一个字节表示就够了,如果unicode统一规定,每个符号用三个或四个字节表示,那么每个英文字母前都必然有二到三个字节是0,这对于存储来说是极大的浪费,文本文件的大小会因此大出二三倍,这是无法接受的。

它们造成的结果是:1)出现了unicode的多种存储方式,也就是说有许多种不同的二进制格式,可以用来表示unicode。2)unicod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推广,直到互联网的出现。

5.UTF-8

互联网的普及,强烈要求出现一种统一的编码方式。UTF-8就是在互联网上使用最广的一种unicode的实现方式。其他实现方式还包括UTF-16和UTF-32,不过在互联网上基本不用。重复一遍,这里的关系是,UTF-8是Unicode的实现方式之一。

UTF-8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式。它可以使用1~4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根据不同的符号而变化字节长度。

UTF-8的编码规则很简单,只有二条:

1)对于单字节的符号,字节的第一位设为0,后面7位为这个符号的unicode码。因此对于英语字母,UTF-8编码和ASCII码是相同的。

2)对于n字节的符号(n>1),第一个字节的前n位都设为1,第n+1位设为0,后面字节的前两位一律设为10。剩下的没有提及的二进制位,全部为这个符号的unicode码。

下表总结了编码规则,字母x表示可用编码的位。

Unicode符号范围 | UTF-8编码方式
(十六进制) | (二进制)
--------------------+---------------------------------------------
0000 0000-0000 007F | 0xxxxxxx
0000 0080-0000 07FF | 110xxxxx 10xxxxxx
0000 0800-0000 FFFF |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0001 0000-0010 FFFF |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下面,还是以汉字“严”为例,演示如何实现UTF-8编码。

已知“严”的unicode是4E25(100111000100101),根据上表,可以发现4E25处在第三行的范围内(0000 0800-0000 FFFF),因此“严”的UTF-8编码需要三个字节,即格式是“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然后,从“严”的最后一个二进制位开始,依次从后向前填入格式中的x,多出的位补0。这样就得到了,“严”的UTF-8编码是“11100100 10111000 10100101”,转换成十六进制就是E4B8A5。

6. Unicode与UTF-8之间的转换

通过上一节的例子,可以看到“严”的Unicode码是4E25,UTF-8编码是E4B8A5,两者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程序实现。

在Windows平台下,有一个最简单的转化方法,就是使用内置的记事本小程序Notepad.exe。打开文件后,点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会跳出一个对话框,在最底部有一个“编码”的下拉条。

bg2007102801.jpg

里面有四个选项:ANSI,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 和 UTF-8。

1)ANSI是默认的编码方式。对于英文文件是ASCII编码,对于简体中文文件是GB2312编码(只针对Windows简体中文版,如果是繁体中文版会采用Big5码)。

2)Unicode编码指的是UCS-2编码方式,即直接用两个字节存入字符的Unicode码。这个选项用的little endian格式。

3)Unicode big endian编码与上一个选项相对应。我在下一节会解释little endian和big endian的涵义。

4)UTF-8编码,也就是上一节谈到的编码方法。

选择完”编码方式“后,点击”保存“按钮,文件的编码方式就立刻转换好了。

7. Little endian和Big endian

上一节已经提到,Unicode码可以采用UCS-2格式直接存储。以汉字”严“为例,Unicode码是4E25,需要用两个字节存储,一个字节是4E,另一个字节是25。存储的时候,4E在前,25在后,就是Big endian方式;25在前,4E在后,就是Little endian方式。

这两个古怪的名称来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在该书中,小人国里爆发了内战,战争起因是人们争论,吃鸡蛋时究竟是从大头(Big-Endian)敲开还是从小头(Little-Endian)敲开。为了这件事情,前后爆发了六次战争,一个皇帝送了命,另一个皇帝丢了王位。

因此,第一个字节在前,就是”大头方式“(Big endian),第二个字节在前就是”小头方式“(Little endian)。

那么很自然的,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计算机怎么知道某一个文件到底采用哪一种方式编码?

Unicode规范中定义,每一个文件的最前面分别加入一个表示编码顺序的字符,这个字符的名字叫做”零宽度非换行空格“(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用FEFF表示。这正好是两个字节,而且FF比FE大1。

如果一个文本文件的头两个字节是FE FF,就表示该文件采用大头方式;如果头两个字节是FF FE,就表示该文件采用小头方式。

8. 实例

下面,举一个实例。

打开”记事本“程序Notepad.exe,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内容就是一个”严“字,依次采用ANSI,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 和 UTF-8编码方式保存。

然后,用文本编辑软件UltraEdit中的”十六进制功能“,观察该文件的内部编码方式。

1)ANSI:文件的编码就是两个字节“D1 CF”,这正是“严”的GB2312编码,这也暗示GB2312是采用大头方式存储的。

2)Unicode:编码是四个字节“FF FE 25 4E”,其中“FF FE”表明是小头方式存储,真正的编码是4E25。

3)Unicode big endian:编码是四个字节“FE FF 4E 25”,其中“FE FF”表明是大头方式存储。

4)UTF-8:编码是六个字节“EF BB BF E4 B8 A5”,前三个字节“EF BB BF”表示这是UTF-8编码,后三个“E4B8A5”就是“严”的具体编码,它的存储顺序与编码顺序是一致的。

posted @ 2011-10-10 20:13 灰色客栈 阅读(27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Java中的一个有趣实验

一直很想试验一下对象创建时候两个类循环调用会用什么后果,今天做了一下,果然和想象的一下,下面贴出自己的实验代码:

实验中总共需要三个类:
第一个类:
1 public class Test_A {
2     public Test_A(){
3     Test_B b = new Test_B();
4     System.out.println("A is created!");
5     }
6 }

第二个类:
1 public class Test_B {
2     public Test_B(){
3     Test_A b = new Test_A();
4     System.out.println("B is created!");
5     }
6 }
上面两个类在实例化的时候都需要实例化对方,也就说这里形成了循环调用,下面看看测试类:
1 public class Test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4     Test_A a = new Test_A();
5     }
6 }
大家现在可以猜一猜实验运行结果(昨天看到一片帖子也是说这个问题的,当时有人说不会出现循环调用)

一下是在Eclipse中的实验结果: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at Test_A.
<init>(Test_A.java:4)
    at Test_B.
<init>(Test_B.java:4)
整个输出窗口全部被占满

和预期的一样,真的产生了循环调用,并且出现了栈溢出异常!!

posted @ 2011-10-10 10:45 灰色客栈 阅读(36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Java实现简单的List

节点代码:
 1 //定义数据结构
 2 public class LinkNode {
 3     int value;
 4     LinkNode next;
 5     
 6     public LinkNode(int value){
 7     this.value = value;
 8     }
 9
 }
以上是定义的链表节点,可以在新建节点的时候赋值

链表节点:
public class MyList {
    
//定义首节点
    LinkNode first;
    
    
//定义尾节点
    LinkNode last;
    
    
//定义长度
    int length = 0;
    
    
public MyList(){
    first 
= null;
    last 
= null;
    }
    
    
public MyList(LinkNode node){
    first 
= node;
    last 
= node;
    length
++;
    }
    
    
//添加节点
    public void addNode(LinkNode node){
    
if(first == null){
        first 
= node;
        length 
= 1;
    }
    
else{
        last.next 
= node;
        last 
= node;
        length
++;
    }
    }
    
    
//删除指定节点:遍历链表,将遇到的第一个和指定节点相同的节点删去
    public void deleteNode(LinkNode node){
    
if(first == null){
        
return;
    }
        
    
else if(first.value == node.value){
        first 
= first.next;
        length
--;
    }
    
else{
        
//如果链表不为空,要删除也不是第一个
        LinkNode temp;
        System.out.println(node.value);
        
for(temp = first; temp != null ;temp = temp.next){
        
if(temp.next.value == node.value){
            
//如果下一个就是最后一个
            if(temp.next.equals(last)){
            last 
= temp;
            length
--;
            
return;
            }
            length
--;
            temp.next 
= temp.next.next;
            
return;
        }
        }
    }
    }
    
    
public int getLength(){
    
return length;
    }
}
以上是链表的具体实现,这里只实现了很简单的三个功能:添加节点,删除指定节点,获取链表长度。

接下来是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Node node 
= new LinkNode(3);
    
    MyList list 
= new MyList(node);
    
    list.addNode(
new LinkNode(3));
    list.addNode(
new LinkNode(6));
    list.addNode(
new LinkNode(4));
    list.addNode(
new LinkNode(7));
    list.addNode(
new LinkNode(2));
    
    listDisplay(list);
    
    list.deleteNode(
new LinkNode(3));
    listDisplay(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listDisplay(MyList list){
    
int i = 0;
    
int length = list.getLength();
    LinkNode temp;
    
for(temp = list.first; i < length; temp = temp.next, i++){
        System.out.print(temp.value 
+ " ");
    }
    System.out.println();
    }
}
以下是输出结果:
3 3 6 4 7 2 
3 6 4 7 2 

程序有待改善的地方:
1.完善链表功能,比如插入功能(和添加什么的大同小异);
2.加强功能实现,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消除First的特殊性,使得实现更加简单;
3.可以使用泛型,是的链表的存储不局限于Integer类型;

posted @ 2011-10-10 10:29 灰色客栈 阅读(60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Android之Uri

     摘要: 一、Uri的含义在Android中,为了使用数据集中管理模式,使用了ContentProvider来进行数据管理,在使用ContentProvider进行数据交互时就需要用到Uri。为了让客户端程序能够使用你的数据,你必须要定义一个公开的Uri,它由一些固定格式的文字组成,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部分:   A: schema,表达的意思是使用ContentProvider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10-07 19:31 灰色客栈 阅读(255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11年10月>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