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一种软件系统,也是一种系统软件的标准称谓,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的缩写,即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标准ERP软件的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MRP(物料需求计划)阶段:这是ERP发展的第一阶段。从生产计划出发,将物料需求区分为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并分别加以处理。同时对库存状态数据引入时间分段的概念,从而解决了何时定货,以及定货数量的问题。一方面把生产能力作业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另一方面又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入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划的平衡调整,从而围绕着物料需求计划,使生产的全过程形成一个统一系统。
MRPⅡ(制造资源计划)阶段:这是ERP发展的第二阶段,MRP解决了企业中的物流问题,但却没有涉及到相应的资金流动问题,因此造成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不一致性等弊病。为此,必须将物流和资金流统一起来,将相应的财务子系统和生产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整体。这使得原有的MRP系统进步到了可以集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多个子系统为一体的系统,被称为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仍缩写为MRP,并以MRPⅡ来称谓,以区别于物料需求计划系统。
ERP(企业资源计划)阶段:ERP系统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管理范围,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与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来制造产品的思想,实现ERP的基本思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着的供应链,整合进了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资源,同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若干个相互协同作业的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子系统,并包括了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方面,对该链条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产生出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多个具体项目。
---以下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我喜欢从字面上去理解一个东西的意思,它常常可能就是事情的本质,呵呵.
ERP,就是企业资源规划。也就是说,企业如何最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也可以说是生产要素,人员、原材料、产能、资金等等),完成经营目标(一般是指及时交货),同时最大化利润。
这就涉及到几个问题:
1. 企业要了解目前有多少资源。(原材料数量、设备生产能力等等)
2. 为完成经营目标,需要多少资源?(哪些需要外购,哪些需要外包等等)
3. 各种资源如何配置?(如何排产等等)
而这些都是企业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不管这个企业是否有电脑,是否用了软件。企业小的时候,可能是用手工做,企业大了,数据量大了,ERP软件做更快。既然企业资源规划本质上和软件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不要寄望于ERP软件可以改变所有的事情,也就是说,ERP软件只是企业资源规划工作的加速器而已。如果企业用手工已经做得非常好,ERP会是锦上添花,否则是雪上加霜。
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为什么ERP不断变化。道理也不复杂,因为资源的定义不断在变。大规模生产时代,可能就是原材料、机器和人工。后来随着现金流和研发变得很重要,又加进了财务、研发管理。再后来,外包流行,资源不仅是指企业内部的资源,也可能包括合作伙伴的产能。
posted @
2007-05-05 12:23 Jcat 阅读(374)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BI---
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是指将储存于各种商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成有用信息的技术。
目前,各个行业都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及时、准确的决策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企业产生了大量富有价值的电子数据。但这些数据大都存储于不同的系统中,数据的定义和格式也不统一,商务智能(BI)系统能从不同的数据源搜集的数据中
提取(E)有用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然后对数据进行
转换(T)、重构等操作后,将其
存入(L)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然后运用适合的查询、分析工具、
数据挖掘工具、
OLAP工具等管理分析工具对信息进行处理,使信息变为
辅助决策(DSS)的知识,并将知识以适当的方式
展示在决策者面前,供决策者运筹帷幄。
FYI. BO(狭义的,也就是BOE)属于BI中的
前端展示工具,当然(广义的)它也包括一些ETL的tool,比如Composer、Data Integrator、Data Federator
---DW---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订过程。(个人感觉这个定义过于飘渺,姑且抄在这)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
基础,是各类数据的源泉,通常包括企业的各类信息。如存放于RDBMS中的各种业务处理数据、各类文档数据、各类法律法规、市场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等等。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
核心,是数据仓库的关键。数据仓库的组称管理方式决定了它由别于传统的数据库,同时也决定了其对外部数据的表现形式。数据仓库的组织按照数据覆盖范围可以分为企业级数据仓库和部门级数据仓库(通常称为数据集市)。
OLAP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地集成,按多维模式予以组织,以便进行对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
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其中数据分析工具主要针对OLAP服务器,报表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主要针对数据仓库。
---总结---
从上面两个定义可以看出,BI和DW有许多概念重叠的地方,甚至让人困惑,这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到底谁包含谁呀?本人肤浅的理解是:
DW概括的是一项技术,而BI概括的是使用(DW)技术的一个领域。或许我们可以说,BI是建立在DW系统上最广泛、最典型的一种应用。 这里用到了“技术”、“应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BI和DW,并不是在于将这两个概念简陋化,能表达出我的意思就行。
---补充背景---
2004年的BI峰会,确定了BI即是数据仓库之上的查询、报表和多维数据分析。正如本次峰会发言人所概括的当年认为BI是一堆技术工具的集合。
2007年的BI峰会对BI的重定义:我们开始将商业智能视为一个伞状的概念,它包括了分析应用、基础架构和平台和良好的实践。”
BI究竟是干什么的。一个是信息发布,一个是决策支持。
可见,数据仓库、数据标准等平台已经涵盖在BI范畴里,BI已不再是前端展现工具;BI不再仅属于技术的范畴了。
posted @
2007-04-30 16:51 Jcat 阅读(1844)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
(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考虑到游泳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
(2)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
(3)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风险识别;
(2)风险估测;
(3)风险管理方式选择;
(4)实施风险管理决策;
(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posted @
2007-04-29 02:18 Jcat 阅读(1387)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德语: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英语:Bavarian Motor Works
中文直译:巴伐利亚发动机厂(巴伐利亚是宝马公司所在的州,前身是巴伐利亚飞机发动机厂)
中文意译:宝马(估计连德国人自己都不会想到,BMW在中国还有“宝马”的意思,不得不佩服中文的表达能力)
Business Money Woman(男人先有事业,然后有金钱,然后有女人)
Bie Mo Wo(别摸我,搞笑之余也充分表达了宝马的傲慢与高贵)
宝马品牌中销量最大的是3系轿车,而它是一款标准的中级轿车,在欧洲,它是一款标准的家庭用车。一个普通家庭用他们一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一辆宝马。但是在中国,它是富贵和权势的象征。
老MINI诞生于英国,代表着1960年代社会历史变革的印记,精巧、富乐趣、激发朝气与自由,是60年代英国的标志之一,1994年德国宝马(BMW)
集团从它原来的生产商Rover接手过来,专心致志进行迷你车的改良工作。新MINI的诞生,代表着高技术含量、高水准的生产工艺、突出的产品特点,还有
强大的品牌形象。 
瑾以此篇纪念今天的宝马之行
posted @
2007-04-26 13:30 Jcat 阅读(343)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为了某个项目(商业机密),已经前后培训了3周了,简单总结一下吧。
BusinessObjects XI R2: New Hire Product Training (3.19-3.22)
没想到BO就在新华保险的6层,曾几何时我也来这的三层(moto)面试过呢。老师是一个在英国工作的孟加拉人,胖胖的,第一次上这么有档次的课,还是蛮紧张的,不过还好,老师很友善。
4天的课程,将BO的主要产品都走马观花了一遍,最大的收获当然是对BOE的architecture有了一个认识,这对具体工作的理解很有帮助。另一个收获锻炼了胆量,要知道一起听课的都是SAP、NCR、Sybase的人。英语也爽爽的练了一把,英国英语蛮字正腔元的,比较好听。
趣事:国贸的气氛就是和中关村不同呀,电梯里MM们讨论的是谁去欧洲出差帮忙带点香奈尔回来,WC里男士们讨论的是什么时候去考北大光华的MBA。
某国家部门(商业机密) PoC (4.3-4.6)
BO在给某国家部门做Demo,跟着一个BO的工程师去学习一下,正好也实践一下上一次培训的内容。 第一天,系统安装。因为安全因素,他们的电脑没有光驱、没有usb、不能上外网,总之没有出入口。只能先将介质拷到机房的服务器上,再通过局域网往PC上拖。局域网的配置又不好,他们的SA又调整了半天,安装花去了一天的时间。
第一次进机房,一个隔音的玻璃房子,就去才发现那叫一吵、一热、一辐射,一个大机柜,一台服务(4cpu、8G内存)就是一个大板子,n个板子插在机柜上。
第二天,80%的时间都花在了搞清需求上,虽然已经让客户提需求,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需求是什么,在做的过程中,他们才了解自己要什么。加上又是安全的原因,所有的表名、列名都是没有意义的代码,如ABC,也没有文档给我们,就是口口相传,疯了。
SQL是根本,Universe是核心,WebI是拖拽。 第三天, 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长查询,4个上千万行的表在一起join,一条复杂的SQL跑半个小时以上。
由于BOE是基于web server这种形式的,有时难免出现错误(B/S总给人不实在的感觉),而重启一下BO的服务(或干脆重启服务器)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另外的体会是做Universe最大的挑战是你面对的数据库是一个设计的很差的数据库。
第四天,没什么特别,累了。最后我做的3个报表只出来2个,有一个按年查询的,由于执行时间太长,每次一到30分钟就报WebI Job Server传输错误:通信失败 ,最后他们也没找到解决办法。
BTW,和我们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sybase的dba,很有经验的一个女士,很好相处。
DB2 9 Warehouse - Business Partner Training (4.17-4.19)
这次training主要是面对salse人员的,所以技术的东西讲的很浅。不过后两天的lab还是蛮有意义的,主要熟悉了一下
DB2 Warehouse 9 Design Studio和
DB2 Warehouse 9 Administration Console的操作,而且让我对warehouse有了蒙胧的认识(有空画个图的表达一下)。不过关于dw还有待系统的学习一下。
培训有一部分Crystal Report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Business Partner,这是由BO的人来讲的,比较简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BO和IBM之间突然产生的这种暧昧关系,其实这是有缘由的。从前BO和oracle 关系密切,但是继oracle以33亿美元收购了BI的老四Hyperion后,BO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partner。
其实(我猜)微软是不错的选择,BO也主要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客户端都没有linux版,linux版的服务器也是最近几个版本才有的。加之以前CR和微软也是很密切的哦。可是微软自VS2005后,也开始主推自己的BI solution。
这时三大就只剩下了IBM,走到了一起也就很自然了。另外,IBM的solution也更全面,用硬件到os再到dw,如果能跟这些家伙绑着卖,很有利于BO的销售。这同样证实了那句名言:商业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趣事:讲课的老师有美国人、法国人(好难懂的英语)、中国人(英语说的比美国人还快),学生里面还有韩国人。体会了一下什么叫国际化、多元化,这里英语也蛮重要,说它是地球语一点也不过分。
BTW,经理说下周就开启项目了,万岁。
posted @
2007-04-19 22:58 Jcat 阅读(1012) |
评论 (3) |
编辑 收藏
1. 笔试题,内容只涉及Java:多线程的两种实现方式,同步的两种方式,hash XX,访问控制符,读程序(try-catch-final型),hibernate的CRUD,HQL,设计一个可以排序的list。他也就简单看看,这个我从来不重视。
2. 面试,又被问到了hibernate transaction的事情,无奈以前从来没用过,MD,看来这个确实很重要,得补补课了。似乎问题都集中在了Hibernate上了,感觉他们用的技术较少。
3. 基本不解决户口。(过了两天,方正来电话,确实不能解决户口)
BTW,这家公司很不厚道,竟然问我有没有一周时间来做一个小的VB程序,算是考察我的水平。(谁都知道这是一种白赚你劳动力的考察形式,这招也未免太老套了吧)
posted @
2007-04-09 16:04 Jcat 阅读(1054)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struts用了也一年了,基本的东西都会用,不过因为是在工作中边学边用,难免很多知识点都不系统,惭愧呀。这几天找本书梳理一下。---MVC---
V:多种视图共享一个后台模型
M:实现与界面独立,良好的封装
C:更好的维护程序流程
model1:JSP(V、C)+JavaBean(M)
只适用于小型程序,JSP的双重角色使HTML和Java混合,很难维护。
model2:JSP(V)+Servlet(C)+JavaBean(M)
Struts也是model2(用ActionServlet代替Servlet)。Struts的所有功能都是建立在已有的Java Web组件上,如Servlet,JSP,JavaBean,它只是利用一种方式将这些元素组织了起来,使它们协同工作。
---点滴---
在Struts应用程序中,所有的用户请求都由ActionServlet接收,然后根据struts-config.xml查找相应的子控制器。Web容器加载Struts应用程序后,struts-config.xml被首先读入内存成为一个ActionMapping对象。
基本流程:HttpRequest-->XxxForm-->validate()=true-->XxxAction-->execute()-->(return) ActionForward-->JSP
这其中的配置信息都存在于struts-config中
国际化:<bean:message key=""/> + ApplicationResources.properties
---web.xml---
<display-name> ApplicationContext name
<listener> 配置事件监听器
<session-config> --> <session-timeout> Session过期时间
<welcome-file-list> 根URL的默认页面:先找index文件,找不到再查找该list
<error-page> 制定在返回特定HTTP状态码,或者特定类型的异常被抛出时显示的页面。
<taglib> 对标记库描述符文件(Tag Library Descriptor File)指定别名
---struts-config.xml---
<data-source> 定义数据源
<global-exceptions> 定义全局异常
<global-forwards> 定义全局转发(名字相同时,局部转发优先)
<controller> 定义控制配置类,如TilesRequestProcessor
<message-resources> 指定消息资源文件,配合<bean:message key="" bundle="">使用
<plug-in> 插件
---Action们---
Action:线程安全的,所以都是singlon的。不应该在Action类中使用域变量保存用户特定信息,如状态信息(可以将一些与特定请求无关的变量定义为域变量,如Log变量)
ActionForward:可以是静态的从config文件中读,如mapping.findForward("success");也可以是动态的指定,如new ActionForward("success","/aaa/bbb.jsp",true)
预定义的Action
ForwardAction:类似<jsp:forward>
IncludeAction:类似<jsp:include>
以上两个Action,使Struts遵循MVC,避免直接调用JSP,可以充分利用控制器的预处理功能。
DispatchAction:以资源为中心,减少Action的数量。
通常可设置parameter="method",则调用的url为http://xxx/yyy?method=add
也可以设置parameter="add, update",则调用的url为http://xxx/yyy?add=true
LookupDispatchAction:DispatchAction的子类,通过反查资源绑定,找到类中对应的方法。
SwitchAction:Struts支持多应用程序模块(即multi-module),SwitchAction用来执行在不同应用程序模块间的切换操作。
posted @
2007-04-08 23:47 Jcat 阅读(430) |
评论 (1) |
编辑 收藏
如何以少(时间)胜多(任务),走在时间的前面?Kelly Qugley总结了来自很多读者的窍门,看看其中有哪些可以帮助你做好时间管理?
高科技和传统融合。如果你有一个PDA,逼着自己将所有的东西记到上面可能会让你失去使用它的热情。把日程表记在上面,而使用纸和笔纪录其他更频繁琐碎的内容。
给自己语音留言。如果你临时想起需要做什么事情,给自己的语音留言系统打个电话,留个言,回头就不会忘记了。
关掉电视。这样你就可以有时间读书、做家务、处理各种其他的事情了。
用录音机或者语音笔记录想法。如果你是那种随时随地迸发灵感而又懒的动笔的人,可以试试这个。
记录时间用在哪里了。如果你没有时间管理的经验,在开始安排计划之前,先花几天记录一下每天都在做什么,花了多少时间。这样你就可以对自己每天把时间花在哪里有一个概念,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什么事情实际上是浪费了时间。
说不。在合理的时候说“不”可以让你更专心的完成该完成的工作。
现在就做,不要耽误。不要拖延把两分钟就可以做完的事情,收到的发票现在就放好,用完的工具马上还回去,“待会儿”常常意味着永远。
集中处理。如果你常常琐事成堆,可以找出一段时间,什么别的事情都不做,专心清空你的收件箱。
将个人的事情也列入日程。不要觉得自己的事情就不值得计划好,留出时间。将锻炼身体以及和朋友小聚也列入日程,不要轻易随便牺牲个人时间。
细化时间管理。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提过,将每天的工作分配到一个小时到半个小时,分段工作,提高效率和完成率。
考虑塞车时间。把塞车的时间考虑在内,不要为此耽误工作。
记录工作日志。将每天完成的工作记录下来,你可能会发现常常需要返回来查询。
不要在一天安排太多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功,花时间准备以便节省更多的时间。
先做优先级高的事情。
采用“四个文件夹”策略。在桌上放四个文件夹,分别标注上“现在就做”、“文档”、“参考材料”和“明天”。
转自
posted @
2007-03-29 17:04 Jcat 阅读(234)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Q: Is TEXT data type (of MSSQL2000) available or legal in Universe Designer?
A: I found out that I can't create an Object from a TEXT column
by drag and drop.
Anyway, I can still create an Object
by wizard with choosing the type as "Long text".
posted @
2007-03-29 14:50 Jcat 阅读(235)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准确说是前4个)
1.
Master数据库是SQL Server系统最重要的数据库,它记录了SQL Server系统的所有系统信息。这些系统信息包括所有的登录信息、系统设置信息、SQL Server的初始化信息和其它系统数据库及用户数据库的相关信息。
2.
Model数据库是所有用户数据库和Tempdb数据库的模板数据库,它含有Master数据库所有系统表的子集,这些系统数据库是每个用户定义数据库需要的。
3.
Msdb数据库是代理服务数据库,为其警报、任务调度和记录操作员的操作提供存储空间。
4.
Tempdb是一个临时数据库,它为所有的临时表、临时存储过程及其它临时操作提供存储空间。
5. Pubs和Northwind数据库是两个实例数据库,它们可以作为SQL Server的学习工具。
BTW,概念对比(没有科学依据,仅仅是猜想)
sql2000 oracleserver 数据库
数据库 表空间
master system tablespace
msdb sysaux tablespace
posted @
2007-03-27 10:14 Jcat 阅读(382)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