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189,comments - 115,trackbacks - 0
猎头最关注七行业 复合型人才最吃香
2006-07-25 07:43:08
  
 广告媒体业注重复合型人才
    
      某猎头总裁表示,从去年底开始一个很突出的变化是,媒体广告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猎头服务,包括客户总监、媒体策划等职位的高级人才都是这个行业急于猎取的对象。具体说来,从事媒体广告行业的人才应该成为“创意+外语”的广告人和“网络+专才”的媒体人。媒体人才现在最需要的是不仅仅只是拥有新闻专业知识,同时需要掌握另外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此外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也加快了网罗人才的步伐。
    
      三类电信人才成主要争夺目标
    
      而电信行业一改前两年的低迷情况,大规模招聘3G人才。从研发、项目管理、技术经理、成本控制、项目流程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人才都是电信行业猎捕的对象。据有关专家介绍,具体来讲,电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型通信技术人才继续成为需求的热点;二是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快速升温,因此,既懂电信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需求会逐步升温,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将越来越走俏电信人才市场;三是统揽全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成为争夺的对象,因此,统领全局的、既懂技术又具有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新思维的,会管理的开拓型复合型人才是各企业追逐的对象。
    
      制药业人才难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但不少知名的跨国医药公司,竟然招募不到合适的人员,而其本身的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所以药科类(调整后共分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普遍看好,总体上供小于求。另外,医药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也会增加。
    
      物流业急需三类人才
    
      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外向型国际人才和物流科研人才是目前物流业急需的人才。
    
      目前城市物流系统要改造,企业物流系统、行业物流系统要改造,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要规划设计,这些工作都要靠规划咨询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要求很高。目前这种人才最紧缺,培养的难度也最大。
    
      中国加入WTO后,必须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划,按国际惯例进行运作,这就要求物流企业的员工都要熟悉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管理。而且,随着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全球采购与销售网络的形成将带动庞大的国际物流系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储备一大批精通进出口贸易、海关业务、采购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法的物流人才,靠他们实现中国商品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
    
      此外,从业人员都是从传统运输、仓储行业转变过来的,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能把物流理论系统化。已经有很多学者认识到,中国物流理论与物流技术的落后直接与国内缺少物流科研人员有关,这个瓶颈问题不解决,“繁荣”都只能停留在表面。
    
      零售业管理人才稀缺
    
      国内零售行业管理人才一向稀缺。目前世界知名品牌要抢占中国市场,纷纷招兵买马,意在全国开设多家连锁店,所以零售行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极大。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零售业一方面普通从业人员过剩,一方面适应现代商业零售业需要的综合人才不足。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以来,零售业人才,特别是其中的销售人才一直稳居需求的前三甲,但在实际招聘中,复合营销人员、零售店长、营销策划人才往往紧缺。
    
      汽车行业高级人才备受关注
    
      汽车和房地产行业依旧炙手可热。汽车行业不仅关注应届毕业生,更需要各种高级人才,包括研发、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的人才。而目前国内汽车企业最缺的就是复合型职业经理人。优秀的汽车产业管理人员往往需要具备汽车技术、营销、管理等综合技能,而高级管理人员除此之外,还需要具有战略管理能力。另外,高级技师也是要重点引进、培养的人才。
    
      房产行业关注顶级销售人才
    
      房地产行业目前很需要高端产品的顶级销售人才,而薪酬和机会增长最快的职业为三类:一类是独立操作房产项目的总经理,他们一般需要有10年左右的房产从业经验;第二类是进行房产项目定位、产品定位的人员,如总建筑师、营销总监类;另外,由于房产信贷政策变动后,融资压力增大,具有资本运作方面经验的人才也将受到重视。
    
      此外,房地产业的延伸型人才,如房地产评估、经纪和物业管理等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建材、装修材料、房地产工程、工程监理等的人才缺口较大。
 
出处:新闻晨报
[原创]北大博士谈考研(图)
2006-07-24 08:06:13
  
文/梁娟
经朋友较介绍,我有幸和北大的一位博士进行了一次电话聊天。他是主攻行政法的,在和他通话的前一天,他刚刚通过博士论文的答辩。虽然只是一次短短的电话聊天,但却获益匪浅。对于法学这个专业来说,现在就业越来越难,如果仅仅靠本科文凭是很难找到工作的,而读研究生可以让自己的起点比别人高些。虽然考研的人也很多,也会容易产生跟风的念头,但从我自身来说,确实是适合我的一个选择。

经过整理我们的谈话内容,总结出以下的建议:

首先,关于选择学校。他说觉得最好是选择名校。尤其本科是在二类或者三类的学校读的同学。名校的氛围以及那些师生的思想都对你的视野和成长很大的益处。当然也要根据自己大体的实力水平。如果你觉得慎重的话就选择比较有把握的学校;如果你觉得要对自己提出挑战的话就选择相对有些难考的学校,总之是因人而异。还有对学校的地域也要有所选择,比如我们就处在地缘优势很好的北京,可以考虑选择北京的学校。

其次,是对专业的选择。关键是兴趣。因为这是你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研究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与你以后从事的工作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只有自己有兴趣的才有可能进行深入学习。但也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力来做出选择。此外,对专业的选择还要结合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来分析,从实用角度出发选择专业,除非你想搞研究,因为研究生毕业后还是要工作的。

第三,财力。考研不是一件好差事。报名、买资料、上辅导班都要花销大把银子。假如考中了,还得忍受3年清贫的书生生活。对一些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同学来说,是否要考研就不得不考虑经济条件了。因为万一考不上,不仅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更会加重经济负担。

第四,决定考研后就要注意地收集考研的信息,为考研做好准备。这可以从网上、师哥师姐的考研经验中得到。

对现在处于大二的同学来说,可以不必太心急,还是要将专业知识学好,为考研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英语,一定要把六级考过了。到大三就可以做出最后的决定,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准备。特别指出对英语的复习。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就要提前开始复习考研词汇,以及注意其他的英语能力的提高。做到持之以恒。他建议我我从今年暑假开始就开始对大一、大二学习过的课程进行一次回忆性复习,不仅能可以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有帮助,更对考研有帮助。

最重要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在你做出选择后就是复习考研的问题了。除专业知识的复习意外,特别强调心理战术和意志力。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考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事实上,只要你有考研的决心,并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成功不在话下。

第二,必须要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考研复习期间刚好与同学们找工作、考证有所冲突,所以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差,学习效率也不怎么高的话,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受其他同学找工作或者考证的影响,必须要对考研充满信心。

第三,必须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状态。考研的过程很漫长,所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

第四,必须要有耐心,切勿急功近利。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也许你一段时间的努力并不能带来分数的显著提高,但就跟哲学里说的一个道理一样: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量变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努力必有回报,不要因为一时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对自己产生怀疑,考研不仅是考验你的学习能力,更是对你心理的一种考验。

这就是我从采访中得到的一点考研经验,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聊的也不多。但在他的鼓励却给了我考研的信心和勇气,我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相信努力会有回报的。

文/梁娟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http://blog.sina.com.cn/m/career
评论(8)引用阅读(1077)打印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2006-07-25 17:52:08
嘿嘿 加精啦
2006-07-25 18:34:05
谢谢,:)
2006-07-26 20:48:27
什么叫升本,什么叫转本?
[匿名] anx
2006-07-27 14:43:00
六级英语在6月份刚考完,这对考研英语有所帮助吗
2006-07-27 15:08:07
呵呵 顶
  
2006-07-27 17:58:34
考研更是一场毅力的考验。
考研之中,辛酸无数。
[匿名] 笨的首页
2006-07-28 13:22:26
我来找信心
[匿名] nj
2006-08-01 12:38:25
有志者事竟成
技术类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在那里?
2006-07-24 07:44:07
  
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技术人员的支持,生产制造型企业需要现场生产控制和工艺流程方面的技术人才;IT等高科技行业需要大量软件研发和设备维护的硬件工程师;房地产、建筑工程领域需要建筑设计师、土木工程师和施工技术人员。此外,不论是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外资公司,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技术工人。甚至很多在豪华写字楼office内工作的白领,从事的工作都是和技术相关的。

  不过,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大量的技术类人员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非常迷茫和困惑。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与管理类岗位相比,技术人员往往被人看低一等,他们虽然从事着非常重要、繁琐的技术性工作,但更多的是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方面与分光无限的各级管理层普遍存在差距,这一现实造就了技术人员的巨大心理落差。第二个造成职业规划困惑的原因是部分技术性工作的局限性。拿IT行业来说,由于技术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软件开放人员普遍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职位,谁学习的更快、谁的精力更旺盛、谁更能熬夜,谁就更有竞争力,因为这时经验已经不再重要。如果超过35岁还从事软件开发的话,将很难在本职岗位取得突破。

  那么,对于技术类人员来说,难道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真的如此黯淡?事实当然不会如此悲观,做技术工作同样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当然,关键一点你要令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根据我的经验,技术人员的职业方向可以有以下几个选择:

  方向一、成为项目经理

  对于很多从事技术方面工作的人员来说,发展成为项目经理是一个相当好的工作。项目管理工作既需要扎实的技术背景支持,又涉及多方面的管理工作,最适合那些技术出身但又不甘于只做技术工作的人员。成为项目经理,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同时又可在团队管理、协调各方资源、内外部沟通等工作中体验和发挥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和作用,从而让自身价值更为充分的实现和得到认可。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也是今后很长时期内的一个热门职业方向。

  方向二、成为行业资深专家

  如果的确非常喜爱技术工作,而不擅长和喜欢与人沟通,则可以完全专注于自身的领域,以发展成为行业资深专家为方向和目标,当然,这一发展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尖技术人才都需要长期的行业经验的累积和个人孜孜不倦的投入。不过这类人才的一个优势是越老越吃香,当别人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而开始担心饭碗问题时,你则渐入佳境,开始进入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方向三、成为研发经理或技术总监

  事实上,在某些行业和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譬如在微软、诺基亚、华为等IT产业,技术的支持和研发的速度,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在这些行业,技术研发部门就是企业的主战场。在不少国企和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科技和技术工作,例如,我所知道的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就设有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技术职位,其中总工程师的职务级别相当于副局级,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技术岗位人才和行政领导同样受人尊敬。所以,在一个尊重和重视技术工作的行业和企业中,发展成为研发经理、技术总监或总工程师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方向四、做技术型销售和服务

  技术工作的领域其实非常广泛,如果感觉纯技术工作发展潜力不大,可以考虑转向做销售或技术支持方面。华为、中兴等通信技术公司的销售人员,很少是不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甲骨文等软件巨头的市场推广,第一步常常是从销售工程师拜访客户开始的。这类高价值、高科技的产品销售推广,非常需要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销售人员。

  技术人员转向售后服务,也是非常有前途的。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大学是施工机械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市政工程行业做非开挖顶管施工,在几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地下顶进设备的应用和维修经验,一个合适的机会跳槽到著名的顶管设备生产商-德国海瑞克公司,成为其售后服务工程师,工作上得心应手,收入也有了数倍的增长。

  方向五、转向管理岗位

  总有一些人,虽然是理工科出身、从事着技术岗位工作,但他们似乎天生就是具有管理天赋的人。这些人会在工作中逐步展现出管理潜质和优秀的领导能力,他们往往更喜欢跟人打交道,更喜欢与外界沟通。在这种条件下,以技术经验为基础和依托,适当补充学习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例如可以在职攻读MBA,假以时日,完全可以成长为出色的职业经理人。

  方向六、高级技术操作人员

  刚才所谈的职业发展方向,适用群体多为高校理工专业出身的人士,但对于数量众多的中等专科学校、技校毕业的一线技术工人来说,成为行业技术专家或研发总监的机会显然非常微小。这一群体的职业人士,最佳的技术发展路线是立足本职岗位,成为高级操作型技术人员。

  广州市2006年出台的各类岗位工资指导价格中,高级技师就业的工资比博士还要高出500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从全国层面来说,产业工人数量虽然巨大,但高级技工的比例却非常小,"高级技工"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但随着政策环境、企业认识角度和培育机制方面的不断改善,这一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变,所以成为中高级技师将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发展方向。

  最后,我再次拿IT行业为例来具体谈谈技术人员的职业轨迹。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行业的分类相当复杂,我这里仅仅分析最典型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软件开发,通俗来说就是编程。

  实际上我认为真正的软件开发人员和制鞋工厂中的工人处在一个地位,是企业产品的最终生产者(当然这里没有贬义)。

  第二个部分是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ystem(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负责基础IT建设、网络、通讯、软硬件支持、简单开发等职能,为公司其他部门提供IT基础服务。

  第三部分是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主要涉及企业管理类软件实施、维护、管理。通过是引入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现实的实现企业的资源管理,协调企业各方面的生产运作,它对业务的规范和企业的管理机制有很大的依赖。

  让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三部分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1. 开发人员我的观点是,在中小企业做纯粹的软件开发很可能走上一条不归路,长期从事开发的人一般处世能力不足,升任管理人员的机会不大。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目前开发行业的环境很不好,正如我之前谈到的基本是在吃青春饭,30往后就很难做下去了。而在美国40岁的开发人员是正吃香的年龄。虽然可能业务越来越精,但可能会离IT越来越远,向纯蓝领工人发展。

  如果真的要做开发,应该找一个更好的平台,最好是进入跨国企业或国内龙头企业。如果数据方面的技术很强,可以考虑转向互联网搜索方向;如果在电子和通信设备方面有优势,可以从简单的程序开发转向通信产品的开发。

  2. MIS人员MIS内容广泛,可从事的职业很多:网管、技术支持等,而且通过努力可以得到提升成为小小的主管(当然要有自身的素质),进而成为MIS Manager,但做到MIS Manager基本也就到头了,不过倒是可以考虑转到不同的行业或企业做MIS.同样是做IT服务,在不同公司内IT部门的地位还是非常巨大的。就我所了解的,雅芳(中国)公司的IT部门就有100多人,在公司总部的各职能部门中的地位相当高;而南方航空公司的IT部门竟然达到800多人,这个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IT公司,其IT部门的总裁也是公司决策层的重要成员。所以,在这些公司内做IT技术支持工作,既避免了纯编程式的软件开发人员遇到的"人老珠黄"的被动局面,也不必担心IT产业泡沫破灭而产生的生存危机。

  3. ERP类人员从事企业管理类软件的人员一般起点比较高(公司的起点就比较高),要求对财务、生产、销售等流程都有清楚地认识,从业人员不一定为IT出身,而有可能是财务人员或理工科人员等转行而来。IT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经营领域的不断拓展,为ERP的推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事实上,一个从事企业管理类软件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胜任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这一领域技术人员的前景可以说是非常广阔的。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本科读的是工业装备控制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ERP方面的应用推广和管理咨询,虽然他对纯粹的IT技术了解并不是特别深刻,但在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方面经验非常丰富,在别人眼中他更像是一名管理咨询师,五年下来已经是这一领域的专家级人物,在个人收入方面也非常可观。

出处:中人网 2006年7月21日作者:滦福田
90.5%的人在竞争中遇到职业危机
2006-07-22 07:09:55
  
90.5%的人在竞争中遇到职业危机
本报最新调查显示,造成职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竞争压力大”(82.1%)、
“发展空间小”(77.3%)和“超负荷工作”(47.9%)

“都这么累了,为什么还要这么紧张地工作?为什么不让自己放松一下?”
“不行啊,我这个职位很多人盯着呢,稍有懈怠就会被人挤掉。”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在某合资公司调研时,与一位部门主管的对话。这位部门主管告诉许燕,在公司,老板眼中的员工必须是时刻努力工作的,否则稍有松懈,老板就会找一个工作劲头更足的家伙来取代。

许燕发现,在这家公司,有很多30多岁的女性都还是单身,她们的办公室内都常备着一个旅行箱,以备随时被老板派遣出差。她们几乎没有娱乐休闲,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工作。

“我们都不敢考虑个人问题,不敢谈恋爱,危机感太严重了,生怕哪天就因为工作不够努力被别人取代。”这些女性这样说。

“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反过来了,人们生活是为了工作。”许燕感慨。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合作进行了一项调查(4652人参加),结果显示,90.5%的人出现过职业危机。这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能够在泰然的状态下工作。

这似乎是个“人人自危”的年代。

32岁的张哲已经工作8年了。8年的职场经历总体来看非常顺利,除了两次职业危机之外。

学了4年市场营销,张哲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内某知名药业集团公司做保健品销售。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年轻又富有激情,凭借着聪明好学,很快就做得有声有色,销售业绩直线上升,被评为销售标兵和明星员工,并得到了公司的嘉奖。

很快,张哲觉得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对销售流程各个环节的认识都有长足的进步。不久,他就从一线销售人员成为国内地区分公司销售部经理。可就在这个时候,张哲的第一次职业危机出现了。

“由于药业集团在本领域具有垄断性质,各方面效益也比较稳定,当上经理后我才发现,其实自己的发展空间很小,总是在重复以往的工作。我很担心自己的能力停滞不前。”

由于不愿意“混”到退休,张哲决定跳槽。很顺利,一家药业公司重金邀请他加盟,并许诺如果表现出色,半年内可以让他担任公司副总裁。“可真正到了公司我才发现,事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

公司并没有让张哲负责市场开拓工作,而是利用他长期积累的人际关系来获取利润。至于他倾心打造的组织构架、产品推广以及销售队伍的建立,并没有得到认可。

“更糟糕的是,我的到来并没有使公司业绩得到明显改变。”这时,领导渐渐对张哲的工作表现不满意了。“我原本希望自己能再一次获得提升的机会,但这个愿望没有实现。”第一次职业危机刚过,张哲的第二次职业危机接踵而至。

本次调查发现,造成职业危机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竞争压力大(82.1%)、发展空间小(77.3%)和超负荷工作(47.9%)。

“职业危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现象。”许燕说,过去端“铁饭碗”的时候,大家都有稳定的工作,安全感很强,根本谈不上什么职业危机。现在不同了,社会竞争激烈,找工作非常困难,失业者数量的增加无形中也使在职人员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2003年,曾有一项针对跨国公司高层的调查:如果他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将公司中的所有“无用”员工都裁掉,他们会裁掉多少?调查出的数字让人不寒而栗:这一比例在60%~90%。

许燕认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爬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危机。

“有工作的人会有职业危机,没有工作的人也有职业危机。”许燕分析说,没有工作的人对职业有着强烈的渴求,会转换成生存危机,也就是说,有工作就意味着生存,没工作则预示着危机。

许燕认为,职场上的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职业危机状况,有些人甚至会出现持续性职业危机。“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流动性强、竞争激烈的岗位,比如IT业。”

在许燕看来,似乎有两类人更容易出现职业危机:一类是初入职场的新人,另一类则是处在事业上升期的人。初入职场的新人有一个对工作的适应阶段,一般会有“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能否把这个职位稳定住”的危机感。而事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时,往往年龄也到了一个“坎儿”,这个时候能否在职位上、薪水上有一个飞跃,则成为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危机。

在人才市场和招聘会上,不少人都会注意到,绝大多数单位对应聘者都会有一个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35岁是个“坎儿”,要升职、要换工作得趁早。

有意思的是,调查结果刚好印证了这一点。调查表明,37.6%的人认为,30~35岁是职场危机最容易产生的年龄段,接下来依次是36~40岁(24.0%)、30岁以下(14.9%)。

“对岗位要求的适应、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面临挑战性的工作,这是职业危机产生的常见表现。”许燕说。

调查表明,对自己的前途产生怀疑(76.8%)、工作热情下降(65.8%)、职位上升危机(49.0%)、年龄恐慌(47.8%)、健康状况下降(39.0%)、来自新人的冲击(38.1%),这些都是人们感同身受的职场危机表现。

许燕认为,出现职业危机的时候,一定不要恐慌,因为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而应该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

“比如说,可以了解自己对工作的匹配度。”许燕说,假设一个工作岗位要求10种能力,而你已经具备了8种能力,那么就应该考虑能否通过学习的途径把另外两种能力补齐。而如果仅仅具备两种能力,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这份工作,寻找另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出处:中国青年报 2006-07-17 李松涛
posted on 2006-08-28 15:21 MEYE 阅读(868)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