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189,comments - 115,trackbacks - 0
发贴心情
值的看看!
大学毕业生要找的只是一个工作,而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
———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均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应当放低自身期望值,做好从蓝领、灰领干起的心理准备。
 
大学学习期间,要尽量争取脑袋满,而不要急于口袋满。
———中科院院士王选谈对当前部分学生休学开公司的看法。
 
不要读博士,因为博士在美国找工作的难度,相当于女博士在中国找老公的难度。也千万不要羡慕有3个博士头衔的人,因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才会一个接一个地读博士。
———一个没有博士头衔的留学生如是说。
 
千万不要以为美国没有天才,美国的天才只不过是喜欢退学而已。也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都是天才,中国的有些天才除了考分高,基本上什么都不会。
———一个留学生在看到中国人在拼命上哈佛时说。
 
他们以为MBA就像是一个美容院,读完MBA,出来就会容光焕发,脱胎换骨。
———令专家担忧的是:MBA在中国已被简化为高薪加升职。
 
中国人太多了,13亿人,你藏在这么多人里头,怎样才能引起别人注意?一个老板要请人,两个应聘者能力差不多,那他一定会选那个长得比较好看的。
———一位整容师如此解释为何中国流行整容热。
 
让我讲创业的故事,就像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一样,讲多了也没什么意义。
———《福布斯》和《欧洲货币》双料中国内地首富丁磊在母校中国电子科大说的话,以此表示对富豪话题的厌倦。
 
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谈民营企业的留人之道。
 
总是在裁人,简称总裁;老是板着脸,故称老板;经常不理人那叫经理。
———商业职位新解。
 
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帖


http://blog.sina.com.cn/u/1456022085


去大企业还是小公司?

  
能够在一个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工作,似乎是每位就业人士的夙愿,所以,只要有机会跳槽,人们通常都会将目标直指大企业中的热门职位。高知名度、高收入、高职位,不仅是职场老手们的择业习惯,甚至很多初涉职场的人也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朝这三高目标发展。本期我们将为您分析大公司和小企业的利弊,为那些准备就业的人,提供参考。

职业案例一:就业——从高做起有什么不对

Jacky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本来以为自己是热门专业的高材生,可以高枕无忧,拿下大企业的offer不在话下,可是在求职的过程中,他发现就业形势远比自己预估的要严峻得多。那些知名的大企业招聘台前更是人头攒动,想插进去露个面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说自己的优点给招聘的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了,即使投出简历也如石沉大海,等待的日子让他备受煎熬。看着身边的同学都选择了中小型公司及早投身社会,Jacky还是坚守阵地,只对大企业情有独钟。这样过了一年,曾经初出茅庐的同学都已经得到不同层次的晋升,而Jacky还幻想有一天能够挤进大公司,证明自己的非凡实力。

专家评说:实际上像Jacky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总喜欢往大城市、大企业这种人多热闹的地方挤,仿佛能在其中得到一席之位就可以前途无忧,甚至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这些热门公司的热门职位,往往也是求职人士大量涌入的地方,因此,竞争异常激烈。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大企业因为不愁人员涌入,开出的条件也相对苛刻,在待遇和职位上都会降到很低,即使得到发展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要经过很多磨炼才可以。一般来说,我们不建议应届毕业生,直接闯入大企业,可以去中小型公司磨炼一段时间,积累经验有了较高起点后再考虑。

跟踪报道:Jacky听了专家建议后,选择了老家一个中小型公司负责技术研发,一年后,积累了很多做研发项目的经验,再次给上海一家大企业投出简历,这次很快得到回应,并通知他面试的时间,Jacky过五关斩六将不仅拿到了Offer,而且得到了高级人才的待遇,从经理助理开始做起,而曾经得到机会来这家公司工作了两年的朋友,还在原有的职位上,工作内容也没有任何改变。Jacky庆幸自己及时跳出了就业误区,避免了致命失误,能够对自己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城市和机会。

职业案例二:跳槽——留在大企业还是去小公司

Tommy在这家大型企业工作已有3年,3年来凭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管是在职位上还是待遇上,都是同行业的中等水平。但是Tommy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家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已经很成熟,各个职位上也都人满为患,在三五年内甚至更久,他都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晋升机会,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职场的僵局,没有任何进步。选择跳槽也许会改变现状,也有可能让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局面,对于同行业其他大企业,基本上运作规律相似,在发展空间和职位待遇上也大同小异,而且自己积累多年的人际关系要因为这次跳槽而重新开始,如果去一个小公司,在相关福利待遇上都会有很大提高,甚至还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去做更多没有接触过的项目。

专家评说:每个人跳槽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Tommy的优点是逻辑性强,善于分析和比较,开拓能力很强,以这些特质作为依据,再结合Tommy的工作经历,Tommy还是很适合技术的,同时有往管理层转型的潜能。著名的大企业固然管理机制成熟,有国际化的氛围,但是每个人只是里面的一颗小螺丝钉,要上级注意到你并且给你培训机会、发展空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就是在一个大企业里面长年做一些程式化的事情,反倒不如中型企业那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权。至于在原有公司的去留问题,要结合他自己的职业优势和劣势来分析。如果与新公司的人际环境不是非常投合,不能很好地领会新环境的人事规则和生活态度,与人交往稍微会有点吃力。最为重要的是,他的专业、学历和资质虽然不错,但如果跳槽到同行业其他规模相当的公司,很容易遭到别人的质疑,不相信他能够在相似环境下工作得长久,自然得不到重用。

跟踪报道:权衡再三后,Tommy决定选择一家中小型公司继续发展,由于业绩良好,半年后,Tommy成为公司的股东,逐渐成为统领全局和决策的角色。现在他已经不用亲力亲为再冲锋到第一线上忙忙碌碌了,而是逐渐过渡到更高的管理层次,着眼于公司的整体发展,不仅开阔了眼界,为自己的职场生涯迎来更多机会,也有时间安排好自己的私人生活,张弛有度,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Tommy偶尔也会回想自己当初的决定,其实大企业的诱惑还是存在,但是,到一个中小型公司,拥有决定权更能满足他对事业的追求。

职业案例三:定位——小公司发展空间大也容易迷失

Jennie毕业后来到一家小型公关公司,凭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外语口语,不仅在两年内成功地策划了几个大Case,更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将更多重要的案子交给她去做。虽然成为别人的榜样,但是Jennie并不开心,每次接到重要案子,也只是忙的时候不愿意多想,忙过之后自己就一片空虚,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才能结束。而且虽然有公司领导直接发派下来的奖金,但是没有加班费,没有节假日,这种不公正待遇总会让手下的员工流动性太大,刚刚磨合好的同事,可能转天就辞职,只好重新招人、培训,两年下来,自己也几乎心如死灰。而这两年里,每次接到案子,自己充当的角色真是丰富多彩,人手不够的时候既要充当策划也要文案、设计全都做,更可怜的时候找不够合适的模特,自己也只好冲上去充当群众演员,虽然做过这么多事情,可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到底以后做什么?去大的公关公司肯定要求很严格,而这些年,自己已经散漫惯了,留下后未来的发展还真的让她很困惑。

专家评说:Jennie很理性,很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目前面临的困境,但是行动力不足,不原意改变现有的工作环境,从而贪图一时安逸,等到矛盾冲突得严重时,又很容易自暴自弃,而冲突一结束,又会回到原有的工作状态,继续恶性循环。凭借Jennie的工作经验,去到大型的公关公司,绝对没有问题,公司的各项制度正规,也会对她的日常生活起调剂作用,让她逐步从不规则的工作状态中转型。但是,以Jennie现在的待遇,能够被上级信任,得到额外的补助,其实相对来说也不算吃亏,但是同一个环境和位置上转太久,总容易心生厌倦,所以还是建议Jennie去大企业历练一下,积攒些管理经验,学习大公司的运作模式,然后再决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跟踪报道:Jennie先辞去了这份工作,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选择了一家4A广告公司。在这家公司中,每个人分工明确,Jennie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选择做了公司最弱的一块进行市场拓展,一年后凭借自己的人脉和经验,成功完成了公司的目标,此后,Jennie得到了国外进修机会,在美国培训一年,再回来,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眼界,现在,Jennie正在筹划自己的工作室,为了不和工作冲突,主要做文化类譬如画展等等,不仅能让她在额外的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文化修养,而且也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大企业VS小公司双面谈

双面谈——哪些有利个人发展

1. 大企业的运作模式是平常人很难接触到的,了解一个项目的分化和完成,对于自己将来独自创业或者去到中小型公司做管理层都有利无害。

2. 大企业接触的人和项目、提供进修的机会,是中小型公司无法比的,能够在一两年内了解并掌握住业内资源,以大企业为平台,将会更容易些。此外,大企业总会提供培训进修等待遇,有机会得到更高的认证资格和发展。

3. 大企业相对稳定,比较适合踏实做事,安于现状的人,中小型公司则会充满挑战和刺激,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供就业者开拓。

双面谈——哪些阻碍个人进步

1. 大企业十年如一日,各种规章制度繁复,节奏拖沓,很容易影响个人的工作节奏和价值观,变得消极失去开拓性。中小型企业很重视节奏和业绩,压力大的环境下,会激发就业者更多潜能。

2. 大企业个人发展空间不大,很多家族式企业,只重视自己的内部员工,这种排外性和种种潜规则,会束缚个人的前进,中小型企业相对来说只求发展,其他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3. 大企业分工明确,客观上说也局限了就业者的个人发展方向,中小型企业分工杂乱,也有机会从事更多自己不曾想到过的工作,从而挖掘自己的喜好。
各国毕业生就业状况大比拼
  
大学新生入学在即,但是中国仍有不少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酷夏中为未来生计继续奔忙。在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也同样在为工作奔波。发达国家的大学生们热衷于何种工作,他们对找工作是否有独特心得和可资借鉴之处?

  国际先驱导报驻纽约记者但凡报道娱乐业巨头迪斯尼、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它们和美国国务院、联邦调查局以及中央情报局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风马牛不相及?

  事实并非如此,最新调查显示,迪斯尼、谷歌、美国国务院、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位列美国大学生理想雇主的前五位。

  Universum公司2006年针对美国207所著名大学的370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理想雇主调查。调查将学生分成五类:商科、IT、工程、自然科学和文科。总体排名的前五位中有三席被政府机构占据:国务院、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其中文科学生最希望到政府部门工作。而去年,国务院还只排在第36位。除此之外,国家安全局排名第26位,虽然落后IBM、星巴克和耐克,但领先于亚马逊、美国银行和时代华纳等多家著名公司。

  以往美国大学生一般热衷于进大公司或者自己创业。因为大部分美国学生都背负着助学贷款,薪水不够优厚的行业对他们来说是种十分奢侈的选择。但今年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变化?5年前在榜单前100位基本见不到政府机构,而今年居然有三个挤进了前五位?

  2006年的毕业生属于千年一代(1979年以后出生,毕业年份始于21世纪的人),他们已经取代了以往的X一代。X一代的主要特点是自立和务实,千年一代则理想主义色彩更浓。他们的最高职业目标要求平衡个人和职业生活、更高的教育、建立健全的经济基础、回报社会。前辈X一代通常将经济因素视为择业的优先考虑。但是千年一代认为高道德水准才是最重要的,调查中只有26%的人提及经济因素。

  2006年的毕业生是911事件后开始大学生活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911悲剧唤醒了年轻人澎湃的爱国热情。同时,《白宫风云》、《24小时》等热播电视剧给千年一代或真实或虚拟地展现了政府机构的内部工作方式。这些都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观。

  美国高等学校总数约为4000所,在校生人数近1500万。美国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需要和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平等竞争。美国从中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引导。政府规定,每所中学都要配备教辅人员,负责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引导中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在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自身兴趣,及早考虑职业发展方向。

  尽管如此,美国大学生同样也会面临失业问题。但他们心态普遍比较平和。美国大学生比较独立,一般在读书期间都会兼职。毕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会找些零工,争取先养活自己;选择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继续上学,也是一部人的选择。美国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人能力,能否就业、就业好坏,完全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因此,美国大学生面对失业问题整体心态较平稳,压力往往分散在个体身上,不会形成整体社会压力。

  国际先驱导报驻巴黎记者林晓轩报道法国民意测验所(Ifop)今年曾为《大学生》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法国大学生声称有信心将来找到一份合乎愿望的职业或者实习机会,72%的受访者相信将来的生活会好于父母一代。不过,也有69%的人对法国的社会环境持悲观态度。这也难怪,法国26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有22.8%的人在全国就业办事处登记造册,希望因此能获得一个工作机会,这个比例在欧洲国家当中是最高的。

  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不影响大学生怀有自己的梦想。法国全国教育及职业情报局(Onisep)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主题为“什么是你毕业后的理想职业”。答案五花八门,但有一些职业被提及得最多。其中接受采访的女生的十大理想职业分别为:教师,记者,演员,律师,医生,教育家,保育员,理发师,秘书,歌星;男生的十大理想职业分别为:工程师,飞机驾驶员,商人,信息工程师,教师,演员,足球运动员,机械师,消防员,记者。

  不论是社会调查还是在网上论坛,法国青少年只要谈到“理想职业”,就一定少不了“记者”这一项。随着电子传媒逐渐普及,电视新闻播报员、体育节目评论员或者重大事件的新闻主持人所散发出来的强大“魅力”让法国青年为之倾倒。

  同样,许多年轻人希望自己成为电视新星或者某个真人秀节目的主角,这都是因为受到电视节目的影响。《大学生》杂志主编奥利维耶·罗洛说,美国连续剧《急诊室的故事》在法国播出后,他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三四名希望成为急诊室医生的学生。后来电视台又播出了一个新的连续剧,这些年轻人的职业梦想马上跟着改变。罗洛提醒说,在规划未来人生目标时,青少年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让理想与现实过分脱节。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法国大学生投身到无政府组织、人道组织、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这是因为他们希望“做一些有用并且接近自己价值观的事情”。

  法国全国教育及职业情报局局长埃尔韦·德蒙·德萨瓦斯认为,应当帮助大学毕业生将理想转化为志向与愿望,其途径就是将大众信息转变成个人指导。针对这种情况,法国设置了500个信息与指导中心,由专门顾问免费为青少年提供就业指导。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何德功报道毕业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制高点,是事业的良好开端。因此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就业都是人生关键的一环。正因为如此,日本大学毕业生生就业总是选择非常慎重。

  日本大学生求职时间都比较早,他们往往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尽量多拿学分,然后从三年级开始就到公司去实习。他们频繁更换实习地点,期望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位。有资料显示,为了找工作,日本平均每名大学生要经过16家公司的笔试。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公司总是大学生的首选,排在前50位的就职热门基本上都是大公司,因为大公司相对经济效益好、生活有保障。日本大学生喜欢大公司,但并不是盲目追求大公司,调查结果表明,只要感觉工作有意义,40%以上的人认为中小企业也可以,有2.9%的人一开始就想在中小企业工作,因为公司人少,自己很快可以独当一面,还有1.5%的大学生想开办自己的公司。

  找到工作的日本大学生,一般都会脚踏实地,从最底层干起,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凭自己的实力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好高骛远,想马上发大财。当然如果公司氛围不好、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地点不固定、加班多,日本大学生也会辞职,据统计,因感觉工作不理想在三年内辞职的大学生高达30%。

  据统计,2006年日本春季毕业生中,毕业前找到工作者占77.4%,剩下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只能一边打工一边找工作。在日本打零工每月也能挣二三十万日元,生活不成问题,只是没有什么前途。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干脆就不想工作,毕业后继续当“啃老族”,像这样的人在日本已有40多万。



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毕业生别栽在"面子"上

  
内容提要:若想明日不丢丑,就得今日出洋相;若想明日能立足,就得今日多努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比拼是好兆头,可以去比拼能力、学识、才华、创造和贡献,可千万别去比拼面子,比吃、比穿、比注比行、比派头。

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竟为比拼面子所累。同学聚会时借名牌服装、借汽车,甚至男女朋友的长相等也成了攀比对象。而有的毕业生还在网上公开寻租漂亮女友,来应付聚会。(8月24日《新闻晨报》)

打从我们懂事时,“树要皮,人要脸”的观念就被世俗播散在了我们的心里。爱面子本也是件好事,说明人懂得自尊自爱。但是有时候,人们却往往容易走极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句话就是对其最好的解答。

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涉世不深,就应该放下所有,一切都需要自己努力从最基础做起,要做的就是要适应社会,勤奋工作,同时不断的学习充电,为自己的理想不停打拼,可现在竟为比拼面子所累,笔者实在是为其担忧!

只为了不想落后于人,就借来充门面的道具——名牌服装、汽车,撑起自己的脸面,可这些就算让同学们都羡慕,也满足了自己虚荣心,又有何益?公开寻租漂亮女友,来应付聚会,找女友是用来应付聚会的吗?一辈子的幸福岂可只为应付聚会,聚会难道比自己的终身幸福还重要?难道女伴是否出色,在很大程度上就真是衡量男人是否成功的标志?这也未免太“儿戏”化,感情可容不得如此糟蹋。一时的东西不可能代表永远,也无法代表永远,不实在的东西经不起时间检验。死撑,过分的爱面子,也迟早会“穿帮”,弄个面红耳热,羞愧交加,怎么想都是在自作孽!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已成不争的事实。近日,一项对全国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据悉,这是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调查的。而与此同时,人事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往年大学生需求量下降了22%,供应量则上升了22%。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比去年更为严峻。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应该很好的面对,应难而上,否则就有可能遭受淘汰,现实是残酷的,没有真才实学,就很难立足当今社会。

若想明日不丢丑,就得今日出洋相;若想明日能立足,就得今日多努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比拼是好兆头,可以去比拼能力、学识、才华、创造和贡献,可千万别去比拼面子,比吃、比穿、比注比行、比派头。让他人羡慕与嫉妒,这等攀比,没有智慧,没有创造,有的只是充满铜臭的低俗浅陋。今日比面子,明日会丢丑!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唯有立足社会,面对现实,没有太多虚荣与好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这样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在此,真诚告戒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们:毕业了,用心工作,可以为工作为生活为理想尽情的付出,再累再苦只要是有意义的。要警记的是千万别因“比拼面子”而累倒!

“海归”成“海待”,留学到底值不值?

  
留英硕士竞争村委会主任、海归女生成了殡仪馆整容师……翻看近两年的报纸,“海归”变“海待”早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了,大多数人一直把原因归结为“海归”们对工作的挑剔。但事实上,越来越多“海待”的出现,凸显了“海归”竞争力下降的现实。据了解,这几年每年出国留学的人员都有十几万,出国越来越容易,有些人还是抱着“出国镀层金”的想法,选择去一些不是很有竞争力的国家或是二三流的学校,几年下来并没学到什么真东西,甚至有极个别人不惜造假,弄假洋文凭骗人。因此,洋文凭含金量的降低,让更多的雇主面对洋文凭时更加理性,近一段时间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把“海归”与“人才”拆分开来。

  低龄留学,留出眼高手低

  “海归“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但部分“海归”孩子的前途似乎并不像父母原先送他们出去时设计得那般美好。

  “这出国留学是不是也跟黄花鱼似的论‘拨儿’?”刚刚从首都国际机场回来的石女士略带抱怨地告诉记者。由于8月中旬是国外很多学校开学的时间段,她因此在一周内到首都国际机场送行就多达5次,这些孩子的年纪一个比一个小,最大的不到22岁,最小的才16岁。

  16岁的,是石女士的侄子,去年参加的中考。由于成绩实在不好,一方面父母担心他上普通高中会跟不上进度,一方面又不愿让孩子随便上个职高之类的技术学校。于是,他们咬了咬牙找了家中介把孩子送去了新西兰。“上完高中直接读本科、研究生,回来怎么也算是个高级人才。”石女士转诉了孩子父母的期望。

  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望在达成前要付出的代价并不低廉。到了新西兰,孩子先要过的是语言关,当地语言学校一周课时要2000元人民币左右。根据孩子的英语程度,这笔费用少说也要交半年,而高中学费在6万人民币左右一年;大学视专业不同而定,如果不学医学之类的热门专业,平均差不多8万元人民币;研究生费用略高于大学费用;而生活费,一般一年1万新币左右。如果算上来往机票,一个小留学生从高中读到研究生花费几十万人民币是很正常的事。好在新西兰允许16岁以上的学生每周有20小时的打工时间,视工种的不同而定,每小时能有50至60元人民币的工资收入。但根据“过来人”的经验,如果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打工,收入与支出相比绝对是杯水车薪。

  巨额的留学费用是很多“海归”在寻找工作时表现得极为挑剔的主要原因。“花了那么多钱学回来,如果只找个每月几千元钱的工作也太不值了。”小艾的回答代表了相当一批“海归”的心情。

  从澳大利亚学成归来的小艾,刚回国时心高气傲,曾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非大城市不去。可结果,回国一年多,除了打过几份以教授口语为主的零工外,竟然没有签下一份长期的工作合同。小艾无奈地发现:“海归”这个原来被挂着光环的字眼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非常务实,他们要的是马上能进入工作状态的员工。”由于有了多次失败的教训,小艾的姿态已经放低了不少。在最近的一次面试中,用人单位问小艾薪资要求时,他只提了每月4000元,而最后用人单位还是挑选了一个国内重点大学的本科生,认为对方的工作经验更多。小艾的经历在“海归”之中并不鲜见,在北京的海归俱乐部中,类似经历的人一抓一大把。

  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现在“海归”的身份已经成了小艾等人找工作的拦路虎。一提到“海归”,很多用人单位的第一反应就是“华而不实”,进而退避三舍。他们真正想要的是那些既有国外文凭又有工作经历的“海归”。这些人往往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具有若干年工作的经验,拥有丰富的人际资源网络。而不少用人单位反映,一些低龄留学归来者,往往多数只有一个“国外知识贵族”的表象,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却动不动就嫌工作条件与国外相比有多大的差距……没有几家企事业单位愿意高薪去教授一个学生如何工作。

  学成归国,巨额学费换来“NEET”生活

  由于最初没有充分的准备,许多留学者在“海归”之后并未闪光。他们见过了海那边的风景,却仍然没有学会任何“游泳”的技巧。

  “NEET”是“Notin Education Employmentor Trainning”的英文缩写,中文意思是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记者调查发现,现在有相当一批“海归”在父母付出了大量金钱对其进行培养后,却甘心的在家里过起了“NEET”生活。

  能够把孩子送出国门的家庭基本上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刘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父亲是山西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每年的纯利润据说在百万元以上。小刘原本留学美国,但因不太适应环境,最后辗转到了新加坡。在新加坡,小刘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从新加坡回来后,家里人就为他们办了婚事。

  在家人的鼓励下,夫妻俩结伴去了北京,在亚运村花5万元租了一套房子,然后就开始找工作。但由于他们在新加坡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并且只拿到了本科学历,这种学历在北京找对口的工作并不容易,即使找到,月薪也只有3000元左右。夫妻俩前后找了几份工作,都因受不了紧张的工作节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而辞职。半年之后,两人就扔下房租还没到期的房子回山西了。

  “其实这样的生活也很好。”刘力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和父母一起生活,没有生活上的开销,家里每月给他们一笔固定的零花钱,父亲的公司还给他开一份工资,勉强够日常应酬。每天的生活也比较固定,妻子的日常活动只有3件事,与朋友逛街、上美容院、陪母亲的朋友打牌。而刘力每天下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吧打游戏,偶尔去一下父亲的公司。

  由于多半家境富裕,不少“海归”回国后不愿意找一份工作朝九晚五的去赚取他们认为“微薄”的工资,而是像刘力一样向父母伸手要钱,挥霍着青春。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的“NEET”生活似乎完全是“不得已”。“我去北京吧,那里跨国公司多,我先干上几年熟悉熟悉国内环境,顺便积累一下工作经验和启动资金,然后就自己创业!”周先生一开始听到儿子的豪言壮语时心情极为愉悦,高高兴兴地拿出路费和生活费帮助刚从俄罗斯学成回国的儿子走稳第一步。然而,接下来儿子今天说“哈尔滨更需要俄语人才”、明天又讲“上海才是中国面向社会的窗口”……周先生目不暇接之余,儿子的工作已经换了七八个,没有一个做得长不说,要钱的电话却打了不少。

  周先生家并不富裕,只是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好的前途才咬牙供他出了国。当年千挑万选选择了留学费用相对便宜、却又名校众多的俄罗斯,为了儿子专心功课,周先生没让儿子在课余时间打工,而是自己和老伴各自多找了份兼职。几十万花出去了,周先生虽不指着儿子如何回报,但也盼着儿子学成归来找个好工作,成家立业、光耀门庭。但最终事与愿违。

  其实,无论是“NEET”还是“海待”,究其成因还在于他们当年“出海”时就没有一个充足的准备――由父母建造好结实的船只、由父母看好了的风向、甚至还由父母亲自把舵……于是“海归”之后,他们见过了海那边的风景,却仍然没有学会任何“游泳”的技巧。这样的“海归”除了一口或许流利的语言外,和“人才”很难搭上边儿。


  工作经验,新时期提出新要求

  海归和国内大学生在国内求职就业已经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即便你去了不错的国家,上的是知名学府,雇主也会更看中你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

  还有一批“海待”,他们留学的国家很强,留学的学校也是知名学府,但是回国就业时仍然遇到了不小的挫折。

  王蕾今年23岁,是一名有两年出国留学经历的“海归”。2004年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经济学系毕业以后,她放弃了一份已经找好的工作,选择了去英国约克大学攻读社会学的硕士学位。约克大学是英国排名前十位的名校,王蕾认为,自己毕业以后,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从今年3月回国以来,她在北京找了4个多月的工作,结果却令人非常失望。

  王蕾说:“一开始呢,我还是投那些知名企业,后来听朋友说现在找工作非常难,所以中型企业也开始投。”为了能尽快找到工作,王蕾不仅降低了对招聘单位的要求,连工资标准也是一降再降,尽管如此,她仍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记者问她:“你认为找工作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王蕾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工作经验。”王蕾表示,她想从事的是像秘书、助理这样的行政工作。而这样的职位,几乎都要求求职者具有1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但是,本科毕业就直接出国的小雷从来没有工作过。不仅如此,因为她所学的社会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留学期间,她连正式的实习或兼职也没做过。没有工作经验,成了阻止王蕾迈进职场大门的最高门槛。

  就在王蕾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的时候,她在网上偶然发现,北京有个海归俱乐部,里面有很多和她经历相似的人。海归俱乐部发起人王国伟介绍说,俱乐部里的海归主要是一些本科毕业就直接出国,或者连本科都是在国外念的、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因为现在的企业都很实际,都要求能直接上手工作的。所以,这部分人找工作最难。

  有专家指出,没有工作经验也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遇到的一个主要障碍,这更说明,海归和国内大学生在国内求职就业已经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即便你去了不错的国家,上的是知名学府,雇主也会更看中你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这其实也给那些海归和即将成为海归的人提了醒。


  编者按:

  今年7月初,数学大师丘成桐炮轰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多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造假:并没有达到在国内工作9个月以上的要求,未尽到教学义务却领取“全职”高薪,实际上扮演着“假海归”的角色,一时间引发了空前的讨论。这场讨论除了把北大推上了风口浪尖,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海归”的重新认识。“海归”,也就是出国留学又回国来求职的一群人。前几年有个说法,叫做:“出国镀层金,回国拿高薪。”那时候“海归”是个新名词儿,一听说谁是出国留过学的,是海归,大家是既羡慕又佩服。可是最近两年,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儿,叫“海待”,意思是从海外留学回来却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的人。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海归”已不再是精英了吗?这些“海待”又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本报记者通过调查,带我们走近新时期的“海归”一族。


  “大话”留学(链接)

  海龟(海归):归国留学人员。

  海带(海待):归国留学人员回国后暂时待业者。

  海藻(海找):归国留学人员中不断找工作仍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

  海草:海外归来的因学术学历背景不高、难以找到好工作的归国留学人员。

  海鸥:目前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从事商务贸易活动的留学人员。

  海根:一批较早出国的留学人员,在国外已经拼搏多年后,愿意“落叶归根”者。

  海派:由海外跨国公司或海外机构派遣回国,担任驻华机构代表或中高层管理人员。

  海泡:已经学成或接近毕业,虽然非常想回国发展,但又对国内发展态势不是很了解,左右为难地“泡”在留学地者。

  海狮:“海归”大师级人物(指学术界权威)。

  海鲜:归国留学人员受到重用者。

  海参:“海归”学生,特指没有工作经验者。

出处:《市场报》 (2006-08-25 第02版)
面试时你需展示哪副面孔

  
为了甄选英才,如今的招聘流程是越来越复杂。数轮面试、数轮人才测评,再配合模拟情景测试,长达1-2个月的招聘早已稀松平常。在整个过程中,如何通过一轮轮类型各异的“面试”是应聘成功的关键。近日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内,商务礼仪和职业指导专家何冰仪女士和求职者分享了一堂实用的面试课程。课上,何冰仪女士给各类面试脸孔归了类,也许你的下一次面试就能对号入座了。

面试时你需展示哪副面孔
邵丽蓉


面孔一:介绍类面试
特征:一般出现在第一轮面试中,首先要应聘者介绍自己的背景和经历。
应对关键词:清晰、简洁、有条理、坦诚
问题举例一: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这里,首先突出的是简单二字。也许你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担任过的职位有十多个,但切忌不分重点一一罗列。你只要给出工作经历框架即可,职位和工作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反映你职业晋升轨迹的即可,目的是让面试官了解你的经历。介绍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并且放慢语速,因为很多公司名字、所处行业、职位内容对面试官来说比较陌生,有必要时需解释一下。叙述顺序与简历相反,请从教育经历以及第一份工作开始。
问题举例二:你对我们公司了解吗?
此题出现的频率很高,目的是看你对公司的重视和渴望程度。应聘前必须做好准备,了解公司历史、行业、产品以及最新动态。
问题举例三:你认为自己成功吗?
请毫不犹豫,给出肯定的回答。并主动提供工作目标和成功案例。
问题举例四:请讲出一个你曾经在工作中受到批评或者犯错的例子。
快速简短地给出失败的例子,并补充一个后来改进的例子,说明自己在这方面的弱点已经克服。

面孔二:行为类面试
特征:这类面试越来越多地被企业运用。通过以前的行为来预测将来的行为往往非常准确。
应对关键词:结合职位要求,给予与职位要求相符的回答。
问题举例一:请问你的同事做出怎样的行为,会激怒你?
属于陷阱类问题,一般简单的回答就是我和每个同事都相处得很好。
问题举例二:你不喜欢和怎样的人一起工作?
不要回答没有合作精神的人或者骄傲的人等。你可以说,那些对企业不忠诚的,那些为自己利益以权谋私的,或者违法乱纪的人。
问题举例三:你如何形容自己的个性?
给出3个答案,这3个必须与你所应聘的职位所需要的能力联系起来,比如销售职位,需要的能力是耐压、做事专注、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问题举例四:为何你认为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
给出以往同事、老板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自己表扬自己),并且给出自己曾在相关工作岗位成功的例子。

面孔三: 映射类面试
特征:考官问及你对以往工作经历的评价,从你对事物的评判来了解你是否是一个优秀、宽容、谦虚、懂得感恩的职业人。
应对关键词:表现出谦虚的态度,以及自己良好的学习能力。
问题一:你觉得你前一个公司的上司如何?
面对这样的问题,若你的上司的确很好,你可以说说喜欢他的原因。若你并不喜欢他,你也不能显示出任何埋怨的神色,可以褒奖他在工作经验上的成就和对你的帮助,比如说“我觉得我向我的主管学到了很多经验,他在工作上非常专业,他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和实践技能”。
问题举例二:事业目标是什么?
先提及你目前应聘的职位是你的目标,因为他与你设想的职位非常相符。随后再提出自己长远的目标。
问题举例三: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上司?
我希望我的上司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面孔四:挑战类面试
特征:通过挑战性的或者压力性的问题来考察应聘者的耐压能力。
应对关键词:自信
问题举例一:本职位有17位候选人,为什么我们要录取你而不是另外16位候选人?
首先表扬别人,他们既然能得到HR的面试机会,都各有优点。然后直接了当地说出自己的经验和成就。
问题举例二:你介意进行心理测试吗(或者是性格测试、测评工具等)?
不介意。我相信我能通过。表示信心。
问题举例三:你的期望薪酬是多少?
可以首先回答说,我关心更多的是这个职位本身的诱惑,而不是简单的薪酬多少。若对方一再问及你的期望具体数字,你可以说据我了解,这个职位的市场薪酬在5-10万元/年,这在我的期望范围之内。

面孔五:反馈类面试
特征:大多HR对于比较满意的应聘者,都会给予提问权,了解应聘者的想法和疑问,让双方解除最后的疑惑。
应对关键词:利用提问的机会再次表示自己的忠心和决心。
问题举例:你有问题要问的吗?
对于不同的面试官,提问的内容不同。比如对于HR经理,你可以提问职位具体工作、公司的组织架构、组织使命、接下去的面试过程是怎样的等一系列问题。对于部门经理,你可以提问公司的管理风格,他是如何评价下属表现的,部门工作的近期目标是什么等。对于部门同事,你可以涉及到工作情况、工作环境的介绍,企业文化的介绍等。对于总经理,你可以询问公司全球发展目标,诸如公司战略等。切忌提问一些能从公司主页或者招聘广告上找到的信息,否则会留下对公司不了解,准备不认真的印象。

面孔六:反馈类面试
特征:面试者的知识、行为、动机是面试层层递进考察的三步。动机类面试评估的是应聘者的工作动机,包括离职的动机、应聘公司的原因等。
应对关键词:熟悉公司的人才需求,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要注意将规划的职业道路和公司的招聘需求以及发展可能性紧密结合起来。记住,坦诚和诚信也必不可少。
问题举例一:什么能促使你竭尽所能地做好工作?
这与个人的个性有关,可以回答说在遇到挑战、成功的激励或者受到认可的情况下,会努力做到最好。
问题举例二: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令你沮丧的事情是什么?
可以回答说,当我的工作缺少挑战,或者公司没有能给我足够的表现机会的时候,会有沮丧的情绪出现。
问题举例三:你为何希望来我们公司工作?
回答要注意3点,一是建立在对公司的背景/知名度/产品的了解上,表示自己看好公司的发展和职业机会;二是要显示诚恳,而不是吹捧公司;三是将公司这次的招聘职位和自己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
问题举例四:为何离开现在的公司?
请一定正面评价现在的工作、你的老板、上司、同事以及你取得的成就。回答中一定要说明离职仅仅是因为你城市迁徙、向往上海的职业机会或者个人目标和公司能提供的平台不符等客观原因。

出处:人才市场报 2006年8月26日
公务员出现盲目报考 高收入群体加入竞考行列
  
专家指出不少人对公务员缺乏认识而盲目报考,应根据自己兴趣、性格、能力选择具体岗位过半应届大学生想考公务员

据了解,公务员报考队伍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是主力。记者本月在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随机调查了261名学生,有128名学生表示将报考公务员,占被调查大学生的近五成。 有的班级如广州大学2002级人力资源系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超过八成。  

在受访学生中,近九成学生表示,就业难是报考公务员的原因之一。中山大学金融专业的阿敏表示:“现在找工作不容易,虽然考公务员很困难,但多一条路、多一种选择也是好的。”暨南大学法学院的小贤则说:“其实对这份工作没什么好感,但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找工作实在很困难,虽然考公务员竞争激烈,但还要赌一赌。”

尽管公务员报名火爆,但大部分报考的学生对公务员的工作概念并不清晰,都停留在高薪、稳定、清闲、有保障的概念上。中大的阿敏说:“公务员就是坐着喝茶看报纸,工作悠闲压力又小。”阿敏的同学阿宏则不确定地说:“公务员应该是从事行政事业的吧。”

高收入群体加入竞考行列

除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扎堆外,记者还发现,许多中高收入群体也加入了报考行列,在各类公务员的报名现场,都大量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魏先生在天河某科技公司上班一年,月薪达到6000元,但他仍然选择了报考公务员,“现在的公司工资虽然高,但压力也大,弄不好随时都可能被‘炒鱿鱼’,没有保障。”

透明考录制度吸引报考者

据记者了解,随着公务员招考在制度上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考生认可公务员招考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这让报考者信心大增,这也是造成公务员招考火爆的原因之一。前几年,一些拒绝报考公务员的人这样解释:“没有关系,考得再好都是没有用的。”但现在,这批人也开始动摇了。“事实上,一些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也照样考取了。”

据人事部门解释,人事部1994年组织了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首届招考,经过11年的发展,各地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实践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渐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人们形象地将之称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今年更首次取消了报考的户籍限制,在报考者中引起了普遍的好评。

昨天,广东省省直机关公务员招考报名结束,面向社会招聘的670个职位在两天内共吸引了过万报名者。根据省人事部门统计,共有8458名报名者通过资格审查,竞争将非常激烈!

据了解,受首次取消户籍限制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公务员招考今年炙手可热——本月结束报名的全国公务员的报名人数达到50万人,报名人数与招考人数之比高达50比1,而仅仅在一年前,这个数字是30比1。广州市法检部门今年招考的91个职位就引来了4280人的争夺,考录比高达47比1。

“考公务员比考研、考大学还难呀!”不少报考者惊呼。

部分人盲目报考对自己缺乏认识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王创表示,大学生热衷报考公务员一方面是与我国的就业形势有关,今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超过20万,全国更达到400万。但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全社会来说,比例还是少数,他们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受其他社会群体的影响,都想找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

另一方面,公务员热也反映了大学生们盲目报考,对公务员缺乏认识,对自己的发展缺乏规划。公务员做什么的,需要什么条件,对从业人员有什么要求,自己是否符合这些要求等都缺乏了解。有的大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后,发挥不了专业特长,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得不到施展,反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

王创认为,大四学生首先应该明确是继续升学还是就业,不建议两手抓分散精力。其次在就业的时候要从专业出发确定职业目标,否则离开专业范围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来选择具体职业岗位,才能增强就业的成功率。

月薪3000元中等偏上

公务员招考火热,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人认为待遇好。一位报考者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公务员工资高,比我现在一千多元高多了,还不用随时担心被老板炒鱿鱼。”

但据记者了解,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劳动部门公布的2005年广州市部分职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来看,全市六个职业类别的200多个不同工种,除了单位负责人月薪达到6166元之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月薪为3167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平均月薪为2280元,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和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只有1447元和2143元,商业服务业人员也只有1969元。

张先生是在职的公务员,他的月薪也就是3000元左右。据张先生介绍,三年前他在某事业单位任技术员,当时月薪2000元。两年后,张先生跳槽到某外企担任工程师,月薪增长到4000元左右,感觉比以前好,但压力也很大。在外企呆了不满一年,张先生选择了考公务员。

张先生强调,每月3000元是他的全部收入。目前,各地公务员的工资是统一标准的,不同级别的差额在500元左右,标准不同的是津贴补贴。几乎让人们达成共识的是,所谓的“待遇好”,主要是体现在津贴上。

据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已经要求各地摸清津贴补贴发放情况,以规范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发放办法及资金来源。据悉,在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实施后,将适时出台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政策。

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

“你以为现在的公务员还像以前那样,一张报纸一杯茶?”记者致电广州国税系统公务员王先生时,他正在刚刚结束加班回家的路上,时间是晚上10时。这是他本周来的第四天加班,“倒不是说工作难度有多大,或者说有多大的挑战性,但事情比较繁琐,比较零碎。”

据介绍,广州国税系统今年加强了公务员的能级管理,对系统内公务员展开绩效考核,同一级别的公务员,因为贡献的大小,一年的收入差别可能达到一万多元。王先生表示,目前4000元的月薪并不够支配,因为他还需要每月给乡下的父母一笔不小的补贴,“公务员是个性价比比较高的职业,但‘价’最高也就这么多了。”

记者还随机咨询了十位不同系统级别为科员的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年限在4年以下,几乎全部有过加班的经历,有六人表示工作任务量大,这些基本上都是刚进入公务员系统2年以内的。只有三位表示工作比较清闲,压力不是很大,持此种观点的都是做的时间相对久一点的,并且视部门不同,工作量也不一样。其中,税务、海关、法院等部门的工作量相对要高一些。

8年辞退两万不合格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把公务员当作“铁饭碗”。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的存在。据人事部统计,1996年至2003年,全国共有19374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家公务员如果连续两年被确定为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以及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国家行政机关都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将其辞退出公务员队伍。

广州海关系统刘先生表示,总体上来讲,公务员只要工作负责,并且不违反相关的纪律,其工作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对此,选择了公务员职业的张先生也表示,由于公务员队伍大体稳定,因此人情味也比企业单位要浓一些。  

2006年08月24日  来源:重庆商报
  
专家指出不少人对公务员缺乏认识而盲目报考,应根据自己兴趣、性格、能力选择具体岗位过半应届大学生想考公务员

据了解,公务员报考队伍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是主力。记者本月在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随机调查了261名学生,有128名学生表示将报考公务员,占被调查大学生的近五成。 有的班级如广州大学2002级人力资源系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超过八成。  

在受访学生中,近九成学生表示,就业难是报考公务员的原因之一。中山大学金融专业的阿敏表示:“现在找工作不容易,虽然考公务员很困难,但多一条路、多一种选择也是好的。”暨南大学法学院的小贤则说:“其实对这份工作没什么好感,但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找工作实在很困难,虽然考公务员竞争激烈,但还要赌一赌。”

尽管公务员报名火爆,但大部分报考的学生对公务员的工作概念并不清晰,都停留在高薪、稳定、清闲、有保障的概念上。中大的阿敏说:“公务员就是坐着喝茶看报纸,工作悠闲压力又小。”阿敏的同学阿宏则不确定地说:“公务员应该是从事行政事业的吧。”

高收入群体加入竞考行列

除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扎堆外,记者还发现,许多中高收入群体也加入了报考行列,在各类公务员的报名现场,都大量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魏先生在天河某科技公司上班一年,月薪达到6000元,但他仍然选择了报考公务员,“现在的公司工资虽然高,但压力也大,弄不好随时都可能被‘炒鱿鱼’,没有保障。”

透明考录制度吸引报考者

据记者了解,随着公务员招考在制度上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考生认可公务员招考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这让报考者信心大增,这也是造成公务员招考火爆的原因之一。前几年,一些拒绝报考公务员的人这样解释:“没有关系,考得再好都是没有用的。”但现在,这批人也开始动摇了。“事实上,一些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也照样考取了。”

据人事部门解释,人事部1994年组织了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首届招考,经过11年的发展,各地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实践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渐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人们形象地将之称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今年更首次取消了报考的户籍限制,在报考者中引起了普遍的好评。

昨天,广东省省直机关公务员招考报名结束,面向社会招聘的670个职位在两天内共吸引了过万报名者。根据省人事部门统计,共有8458名报名者通过资格审查,竞争将非常激烈!

据了解,受首次取消户籍限制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公务员招考今年炙手可热——本月结束报名的全国公务员的报名人数达到50万人,报名人数与招考人数之比高达50比1,而仅仅在一年前,这个数字是30比1。广州市法检部门今年招考的91个职位就引来了4280人的争夺,考录比高达47比1。

“考公务员比考研、考大学还难呀!”不少报考者惊呼。

部分人盲目报考对自己缺乏认识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王创表示,大学生热衷报考公务员一方面是与我国的就业形势有关,今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超过20万,全国更达到400万。但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全社会来说,比例还是少数,他们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受其他社会群体的影响,都想找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

另一方面,公务员热也反映了大学生们盲目报考,对公务员缺乏认识,对自己的发展缺乏规划。公务员做什么的,需要什么条件,对从业人员有什么要求,自己是否符合这些要求等都缺乏了解。有的大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后,发挥不了专业特长,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得不到施展,反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

王创认为,大四学生首先应该明确是继续升学还是就业,不建议两手抓分散精力。其次在就业的时候要从专业出发确定职业目标,否则离开专业范围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来选择具体职业岗位,才能增强就业的成功率。

月薪3000元中等偏上

公务员招考火热,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人认为待遇好。一位报考者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公务员工资高,比我现在一千多元高多了,还不用随时担心被老板炒鱿鱼。”

但据记者了解,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劳动部门公布的2005年广州市部分职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来看,全市六个职业类别的200多个不同工种,除了单位负责人月薪达到6166元之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月薪为3167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平均月薪为2280元,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和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只有1447元和2143元,商业服务业人员也只有1969元。

张先生是在职的公务员,他的月薪也就是3000元左右。据张先生介绍,三年前他在某事业单位任技术员,当时月薪2000元。两年后,张先生跳槽到某外企担任工程师,月薪增长到4000元左右,感觉比以前好,但压力也很大。在外企呆了不满一年,张先生选择了考公务员。

张先生强调,每月3000元是他的全部收入。目前,各地公务员的工资是统一标准的,不同级别的差额在500元左右,标准不同的是津贴补贴。几乎让人们达成共识的是,所谓的“待遇好”,主要是体现在津贴上。

据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已经要求各地摸清津贴补贴发放情况,以规范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发放办法及资金来源。据悉,在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实施后,将适时出台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政策。

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

“你以为现在的公务员还像以前那样,一张报纸一杯茶?”记者致电广州国税系统公务员王先生时,他正在刚刚结束加班回家的路上,时间是晚上10时。这是他本周来的第四天加班,“倒不是说工作难度有多大,或者说有多大的挑战性,但事情比较繁琐,比较零碎。”

据介绍,广州国税系统今年加强了公务员的能级管理,对系统内公务员展开绩效考核,同一级别的公务员,因为贡献的大小,一年的收入差别可能达到一万多元。王先生表示,目前4000元的月薪并不够支配,因为他还需要每月给乡下的父母一笔不小的补贴,“公务员是个性价比比较高的职业,但‘价’最高也就这么多了。”

记者还随机咨询了十位不同系统级别为科员的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年限在4年以下,几乎全部有过加班的经历,有六人表示工作任务量大,这些基本上都是刚进入公务员系统2年以内的。只有三位表示工作比较清闲,压力不是很大,持此种观点的都是做的时间相对久一点的,并且视部门不同,工作量也不一样。其中,税务、海关、法院等部门的工作量相对要高一些。

8年辞退两万不合格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把公务员当作“铁饭碗”。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的存在。据人事部统计,1996年至2003年,全国共有19374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家公务员如果连续两年被确定为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以及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国家行政机关都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将其辞退出公务员队伍。

广州海关系统刘先生表示,总体上来讲,公务员只要工作负责,并且不违反相关的纪律,其工作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对此,选择了公务员职业的张先生也表示,由于公务员队伍大体稳定,因此人情味也比企业单位要浓一些。  

2006年08月24日  来源:重庆商报



  
专家指出不少人对公务员缺乏认识而盲目报考,应根据自己兴趣、性格、能力选择具体岗位过半应届大学生想考公务员

据了解,公务员报考队伍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是主力。记者本月在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随机调查了261名学生,有128名学生表示将报考公务员,占被调查大学生的近五成。 有的班级如广州大学2002级人力资源系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超过八成。  

在受访学生中,近九成学生表示,就业难是报考公务员的原因之一。中山大学金融专业的阿敏表示:“现在找工作不容易,虽然考公务员很困难,但多一条路、多一种选择也是好的。”暨南大学法学院的小贤则说:“其实对这份工作没什么好感,但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找工作实在很困难,虽然考公务员竞争激烈,但还要赌一赌。”

尽管公务员报名火爆,但大部分报考的学生对公务员的工作概念并不清晰,都停留在高薪、稳定、清闲、有保障的概念上。中大的阿敏说:“公务员就是坐着喝茶看报纸,工作悠闲压力又小。”阿敏的同学阿宏则不确定地说:“公务员应该是从事行政事业的吧。”

高收入群体加入竞考行列

除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扎堆外,记者还发现,许多中高收入群体也加入了报考行列,在各类公务员的报名现场,都大量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魏先生在天河某科技公司上班一年,月薪达到6000元,但他仍然选择了报考公务员,“现在的公司工资虽然高,但压力也大,弄不好随时都可能被‘炒鱿鱼’,没有保障。”

透明考录制度吸引报考者

据记者了解,随着公务员招考在制度上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考生认可公务员招考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这让报考者信心大增,这也是造成公务员招考火爆的原因之一。前几年,一些拒绝报考公务员的人这样解释:“没有关系,考得再好都是没有用的。”但现在,这批人也开始动摇了。“事实上,一些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也照样考取了。”

据人事部门解释,人事部1994年组织了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首届招考,经过11年的发展,各地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实践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渐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人们形象地将之称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今年更首次取消了报考的户籍限制,在报考者中引起了普遍的好评。

昨天,广东省省直机关公务员招考报名结束,面向社会招聘的670个职位在两天内共吸引了过万报名者。根据省人事部门统计,共有8458名报名者通过资格审查,竞争将非常激烈!

据了解,受首次取消户籍限制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公务员招考今年炙手可热——本月结束报名的全国公务员的报名人数达到50万人,报名人数与招考人数之比高达50比1,而仅仅在一年前,这个数字是30比1。广州市法检部门今年招考的91个职位就引来了4280人的争夺,考录比高达47比1。

“考公务员比考研、考大学还难呀!”不少报考者惊呼。

部分人盲目报考对自己缺乏认识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王创表示,大学生热衷报考公务员一方面是与我国的就业形势有关,今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超过20万,全国更达到400万。但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全社会来说,比例还是少数,他们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受其他社会群体的影响,都想找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

另一方面,公务员热也反映了大学生们盲目报考,对公务员缺乏认识,对自己的发展缺乏规划。公务员做什么的,需要什么条件,对从业人员有什么要求,自己是否符合这些要求等都缺乏了解。有的大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后,发挥不了专业特长,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得不到施展,反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

王创认为,大四学生首先应该明确是继续升学还是就业,不建议两手抓分散精力。其次在就业的时候要从专业出发确定职业目标,否则离开专业范围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来选择具体职业岗位,才能增强就业的成功率。

月薪3000元中等偏上

公务员招考火热,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人认为待遇好。一位报考者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公务员工资高,比我现在一千多元高多了,还不用随时担心被老板炒鱿鱼。”

但据记者了解,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劳动部门公布的2005年广州市部分职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来看,全市六个职业类别的200多个不同工种,除了单位负责人月薪达到6166元之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月薪为3167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平均月薪为2280元,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和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只有1447元和2143元,商业服务业人员也只有1969元。

张先生是在职的公务员,他的月薪也就是3000元左右。据张先生介绍,三年前他在某事业单位任技术员,当时月薪2000元。两年后,张先生跳槽到某外企担任工程师,月薪增长到4000元左右,感觉比以前好,但压力也很大。在外企呆了不满一年,张先生选择了考公务员。

张先生强调,每月3000元是他的全部收入。目前,各地公务员的工资是统一标准的,不同级别的差额在500元左右,标准不同的是津贴补贴。几乎让人们达成共识的是,所谓的“待遇好”,主要是体现在津贴上。

据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已经要求各地摸清津贴补贴发放情况,以规范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发放办法及资金来源。据悉,在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实施后,将适时出台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政策。

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

“你以为现在的公务员还像以前那样,一张报纸一杯茶?”记者致电广州国税系统公务员王先生时,他正在刚刚结束加班回家的路上,时间是晚上10时。这是他本周来的第四天加班,“倒不是说工作难度有多大,或者说有多大的挑战性,但事情比较繁琐,比较零碎。”

据介绍,广州国税系统今年加强了公务员的能级管理,对系统内公务员展开绩效考核,同一级别的公务员,因为贡献的大小,一年的收入差别可能达到一万多元。王先生表示,目前4000元的月薪并不够支配,因为他还需要每月给乡下的父母一笔不小的补贴,“公务员是个性价比比较高的职业,但‘价’最高也就这么多了。”

记者还随机咨询了十位不同系统级别为科员的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年限在4年以下,几乎全部有过加班的经历,有六人表示工作任务量大,这些基本上都是刚进入公务员系统2年以内的。只有三位表示工作比较清闲,压力不是很大,持此种观点的都是做的时间相对久一点的,并且视部门不同,工作量也不一样。其中,税务、海关、法院等部门的工作量相对要高一些。

8年辞退两万不合格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把公务员当作“铁饭碗”。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的存在。据人事部统计,1996年至2003年,全国共有19374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家公务员如果连续两年被确定为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以及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国家行政机关都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将其辞退出公务员队伍。

广州海关系统刘先生表示,总体上来讲,公务员只要工作负责,并且不违反相关的纪律,其工作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对此,选择了公务员职业的张先生也表示,由于公务员队伍大体稳定,因此人情味也比企业单位要浓一些。  

2006年08月24日  来源:重庆商报

大学生求职,如何完美应对面试

  
面试过程是主试与被试双方面对面地观察、交谈、了解、智斗的过程,也是短兵相接、双向沟通的过程,主试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行为特征的观察与分析,考察、评价其素质特征,应变能力、理解能力、思考问题的广度和宽度。同时,被试也在对主试进行观察与分析判断,对主试的个性、爱好、价值观等进行推测,力图使自己的回答和其他表现符合面试官的要求,所以,演好这场重头戏,对求职者来说是致关重要的。

  一、面试问题的巧妙回答

每一个求职者,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回答面试人员的问题了。对于没有任何求职经验的大学生来说,面对面试官的提问,真的会防不胜防,被打个措手不及,平时的灵牙厉齿这时全下了岗。雾里云里、杂乱无章、东拉西扯、胡说乱侃。但实际上,面试官的提问并没有那么可怕,虽然每家公司的问法都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有其清晰明确的目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实如果能够好好准备,掌握了常规的方法技巧,抓住面试中的采分点,加上临场镇定的表现和充分发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要以不同的方式应答。在灵活机动应对各种提问的同时,还要会推销自己,才能有助你轻松过关,马到成功,这是面试的一个法宝。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常见面试问题,从不同的类型和角度,在考察一个应聘者的个人素质,我们不妨来剖析一下面试官的一般提问方式,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

1. 当你被安排做一件事情,主管你的一把手和主管副手意见不一致时你怎么办?

专家点评:这类问题可以判断出应聘者对自我要求的意识及问题处理的能力,这既是一个陷阱,又是一次机会。对于一个工作了几年的人来说,也是个头痛的问题,何况是个涉足未深的大学生。回答时,出发点必须站在领导的角度和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回答:“作为具体执行工作任务的我来说,我会服从上级的安排,并尽快做好。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我会从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给上级以必要的信息和提醒。并分别与两位领导在没有别人的情况下,说出该领导和另一位领导意见的合理地方,并综合他们的合理之处说出我对这个问题的建议,让他们都能考虑实际情况和对方的意见,并欣然接受我的想法。”这样,面试官会觉得你有责任心、有头脑,还服从领导。

2. 你是学生物的,为什么不去做生物和医药?

专家点评:这个问题提的很尖锐,迫使你不得不暴露自己在专业上的弱点,你可以这样回答:“我虽然学的是生物专业,但我更喜欢计算机,在校期间,我经常自学这方面的知识,而且两年前,就拿到高级程序员证书。这次又通过职业测评,咨询诊断结果我作销售比较合适,而且我性格开朗,亲和力强,所以,我认为我完全胜任贵公司计算机市场开发工作。”这样,既没有说到对生物不感兴趣,没有学好专业等缺欠,又把咨询师给的合理建议端出,使面试官引起重视。

3. 谈谈你人生旅途中最大的成功和失败是什么?

专家点评:这个问题很常见,但能有效反映一个人生命历程的深度和广度,接踵而至可以判断出你思想的深度和悟性。如:你只能答出类似高考因未能考到满意的大学而痛哭了好几天,那就容易判断你是一个经历单纯、对逆境没有承受力的人。所以,当你谈到最成功的一件事时,你要谈到从成功中得到的经验和升华,但不要眉飞色舞、夸夸其谈,给面试官以浅薄自大的感觉;谈到最失败的一件事时,要谈到从失败中吸取的教训和自己战胜失败的过程,不要垂头丧气、苦闷彷徨,给面试官以没有挫折商的感觉。

4. 谈谈你的星座、血型、八字及家庭情况。

专家点评:这类问题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提出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回答时要说:“职业是人生最大事,要靠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科学定位,从而找到各阶段的发展平台。不能相信星座、血型、八字等学说,那样会贻误前途,赔上时间成本。”谈到家庭时,可以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宜说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5. 如果MSRA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同时给你Office,你怎么办?

专家点评:面试官试图从中了解你求职的动机、愿望以及对此项工作的态度。一般大家都会以公司名气和工资高低作为取舍依据,你如果这样回答:“我会把企业文化、公司发展前景、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工作部门、职位、将来的顶头上司和团队成员是什么样的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做出结论,决定我的舍取。” 面试官将对你刮目相看。

  二、情景面试中扮演好你的角色

情景面试是面试形式发展的新趋势,在情景面试中,突破了常规面试即主考官和应试者一问一答的模式,引入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处理、角色扮演、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人员甄选中的情景模拟方法。在这种面试形式下,面试的具体方法灵活多样,面试的模拟性、逼真性强,应试者的才华能得到更充分、更全面的展现,主考官对应试者的素质也能作出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的评价。在情景面试中,应试者应落落大方,自然和谐地进入情景,进入角色,去除不安和焦灼的心理,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一) 当你处在舌战群儒的时候

专家点评:你一个人面对多个考官时,最先需要的是冷静,沉着。当应聘者与面试官直接接触、对面回答的场面,多数人会感到紧张、慌乱,临场发挥不好,因为平时大学生应聘的机会很少,再加上希望成功的心情迫切,所以,见了面试官后,心跳加快、举足无措。智商、口才、形象、仪态都大打折扣。其实这大可不必,你研究好面试官,就可沉着冷静、平常对待,千万不要将面试官当成正在宣判自己命运的大法官,要把面试官当成自己相处几年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就会消除紧张情绪,流畅应答。当特别是能判断出哪个是老板,哪个是HR,哪个是部门主管那就更好了。还要善于观察各位面试官,大致有六种:谦虚型、老练型、惟我独尊型、演讲家型、死板型、迟滞型等六种类型,提出的问题风格不同、基调不同,均属于全方位、广角度、多元化、含义深的问题。问题类型也就是直接式、选择式、自由式、因果式、测试式、挑战式、诱导式等几种。

(二) 巧识语言陷阱,奋战压力面试

专家点评:几种面试官中,往往最让人发怵的是刁钻的面试官,为了鉴别求职者的真实表现,他们通常会在面试中设置种种语言陷阱,以测试你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面试官往往会用怀疑、尖锐、单刀直入等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有意制造的紧张气氛中提出一连串问题,穷追不舍,直至求职者无法回答,来“洞穿”求职者彬彬有礼的外表,使其心理防线崩溃。或者劈头浇你一盆冷水,包括长时间的沉默、声色俱厉的敌意提问等方式,让你在委屈和激愤中露出本色。在他看来,击溃你的心理防线,才能筛选出有心理承受能力的智者,找到能面对压力的新鲜血液。这种面试称为压力面试(stress interview),这是刁钻的主考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

对应聘者而言,了解面试官的出题背景、真实意图至关重要。应答思路就是:不管哪一类的刁钻问题,不管有多少变化,都是想了解求职者的真实情况。具体来说,在刁钻问题的背后,目的都不外乎是考查求职者:能力与适应性、对领导的服从性、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职业作风、处理困难问题的能力、在紧张和不舒适的环境下,会有什么反应。要想在压力面试中胜出,只能交锋时斗智斗勇,奋战到底。以不变应万变,始终面带微笑,沉着应答,识破陷阱内幕,巧妙迂回作战。

(三) 挑战自我的小组面试

专家点评:也叫集体面试,主要用于考查应聘者的人际沟通能力、洞察与把握环境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在集体面试中,通常要求应聘者做小组讨论,相互协作解决某一问题,或者让应试者轮流担任领导主持会议,发表演说等,从而考察你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一种集体面试法。众考官坐于离应聘者一定距离的地方,不参加提问或讨论,通过观察、倾听为应聘者进行评分,应聘者自由讨论主考官给定的讨论题目,这一题目一般取自于拟任岗位的职务需要,或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岗位特殊性、情景逼真性和典型性及可操作性。

这一轮中,你要踊跃发言,展示口才,充分体现你的竞争力和领导力,不要畏缩、羞涩、拘谨、木纳,要时刻鼓励自己、相信自己,要在实际行动中逐步磨练自己。一个人的自信心并非与生俱有,而是在不断战胜困难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一定要挑战自我、充满信心,你要是自己躲起来,没人会发现你。

三、 面试时展示你的职业人风采

专家点评:白领的形象和礼仪往往代表公司形象,面试者要注意自己在面试中的仪表仪容问题。仪表大方、举止得体,与文职人员的身份相符合,给招聘人员留下大方、干练的良好印象,是求职者的加分题。服装及饰品是求职者留给面试考官的第一印象,得体的穿着打扮能使其为你加分,自己也增加自信,在面试中发挥更好。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研究着装风格,注意细节修饰,适当进行形象设计。选择服装的关键是看职位要求,应聘银行、政府部门、文秘,穿着偏向传统正规;应聘公关、时尚杂志等,则可以适当地在服装上加些流行元素,显示出自己对时尚信息的捕捉能力。仪表修饰最重要的是干净整洁,不要太标榜个性,除了应聘娱乐影视广告这类行业外,最好不要选择太过突兀的穿着。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允许有一些学生气的装扮,即使面试名企,也可以穿休闲类套装。它相对正规套装来看,面料、鞋子、色彩的搭配自由度更高。

身上穿的、手上戴的均能反映出求职者对所申请的职位的理解程度。参加面试,在衣着方面虽不要特别讲究、过分花哨华丽,面试时你所穿的西服、衬衫、裤子、皮鞋、袜子都不宜给人以崭新发亮的感觉,但也要注意整洁大方,不可邋遢,不可修饰过分。无论是男装或女装,对质料要略有讲究。好的面料可以使剪裁全体的服装更加合身、相得益彰。合乎自身形象的着装会给人以干净利落、有专业精神的印象,男生应显得干练大方,女生应显得庄重高雅。

宏威职业顾问友情提示:有人总结出,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必备5个C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Confidence 信心、Competence 能力、Communication沟通、Creation创造、Cooperation合作,在这5个C中,首当其重的是信心,信心代表着一个人在事业中的精神状态和把握工作的热忱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知。有了这样一份信心,你就会充满信心演好这台重头戏。 (点评专家:郭策)

出处:网易 2006年08月14日
百度总裁李彦宏:教你创业7招

2006-08-26 06:33:16
  
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之后赴美并于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在美国8年间,由他发明的“超链分析”技术获得美国专利。

他1999年回到北京,创建百度,用三年时间将百度做成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

2001年李彦宏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2002年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有志,谁都想创业;赚钱,谁都想做老板。在如今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时候,更多的学生开始盘算着自己创业,有些学生甚至在校园里的时候就开始和同学合作打造自己的事业。在很多青年人的的眼中创业是一条捷径,可以绕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从而更快地到达事业的顶峰,但选择创业同样预示着选择了艰辛,一旦开始就很难抽身而退。近日,在北京国际青年创业论坛上,一些专家就提出要通过借鉴和利用英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英文名称为Youth Business International)的项目模式、先进经验和国际资源,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点的创业扶助模式,帮助中国青年走上创业成功之路。

今天的青年创业者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成功企业家,而要想在创业之路上达到成功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创业的过程中除了毅力等一些自身的因素外,更要掌握创业的技巧,学会创业的方法。我们还是来看看李彦宏教你的这几招吧。

第一招:向前看两年

当年李彦宏在美国抛弃唾手可得的博士帽,艰苦创业的时候,美国IT界最火的是电子商务。无数人拼了老命想要挤上这辆被看好的网络列车,甚至不惜抛掉自己熟悉的行业。

李彦宏没有跟随大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而是悄悄走到了尚少有人问津的网络搜索领域。因为他看到了搜索对网络世界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残羹冷炙。

第二招:少许诺,多兑现

——“这个项目多久可以完成?”

——“6个月。”

——“4个月行吗?给你加50%的报酬。”

——“对不起,我做不到。”

这是在李彦宏创业之初和一个客户的一次对话。后来,这个客户告诉他,对于李彦宏的拒绝,他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反映出李彦宏是一个很真实和稳重的人,这样他的产品在质量上一定会有保证的。

第三招:不需要钱的时候借钱

在创业过程中,“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美国硅谷里,每天都有公司因为有了风险投资而开山立派,每天也都有公司因为囊中羞涩而关门大吉。李彦宏认为,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去向投资人寻求投资。

用一年的时间来做半年的事情,这是李彦宏的风格。他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有一半的钱仍然在自己的掌握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向投资人借钱,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就算借不到,我的公司也不会马上垮掉”。

在这种情况下,新创业的公司在寻求投资的时候才能表现得像个爷们,才能够与投资人以平等的身份来切磋具体事项。而投资人看到公司的经济状况良好,也就认为公司运作不错,便会很乐意进行投资了。

“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人会乐善好施。”李彦宏告诫创业的青年人,“一定要在尚不缺钱的时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钱。”

第四招:分散客户

在创业的初期,创业者常常会因为有了一两个固定的大用户而偷笑不止。“或许不久就是想哭都哭不出来啊。”李彦宏这样说。

他刚回国创业的时候,公司主要是服务于几大门户网站。这几大网站都占据了公司收入的10%以上,任何一个客户的流失,都会对公司的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

“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操纵在别人手中。”

第五招:不要过早地追求赢利

过早地实现赢利就是在大量地缩减对技术的投入。

李彦宏认为,一个创新的公司,在技术上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投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甚至于垄断的地位。而这种领先在今后一定会带给企业大的回报。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宣布赢利,是不理智的行为。

第六招:专注自己的领域

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现在,4年的时间里,互联网世界沧海桑田,“网络游戏”“短信平台”纷纷强势登场,不少人捷足先登,赚得盆满钵满;不少人跟风而动,也摔得头破血流。而李彦宏说他只在做一件事:搜索。

他说不少人曾鼓动他向网络游戏、短信等领域涉足,但李彦宏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眼里,自己的公司,自己的领域还有很深的潜力可以挖掘,自己目前要做的只是将搜索这一个领域不断翻新。

“在今后的若干年,百度也将只在搜索领域发展。”李彦宏如是说。

第七招:保持激情

一个创新的过程,绝对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激情,创业者将是很难坚持下去了。所以,李彦宏对青年创业者们说,先确保你对这个事业的热爱和激情,然后再创业吧。

“我选择放弃博士学位来进行创业,并不是为了钱,而是真的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同时,我也并非完全不考虑钱的因素,但我始终坚信:在今天的社会中,只要你给了社会好的产品,社会一定会给你更多的回报。”

2006年08月24日  来源:东方网
posted on 2006-08-28 14:24 MEYE 阅读(1290)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JAVA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