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音乐家名叫伯牙,
他精于弹琴,据说在他弹琴时,
连正在吃草的马也会抬头来倾听,
而当时最懂得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钟子期,
伯牙用琴声表现高山般的情怀,
钟子期听过后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用琴声表现流水般的情调,
钟子期听过后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知道后悲痛欲绝,
他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有“古琴台”遗址。
posted @
2010-03-01 18:05 伍紫韵 阅读(70)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与席勒是亲密的朋友,
尽管他们在年龄上相差较大,并且性格气质也有很大不同,
但是共同的诛求和对文学的热爱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席勒写作《威廉*退尔》的剧本时,
歌德便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这一题材的全部资料无私的提供给席勒,
而歌德的长篇巨著《威廉*麦斯特》的写作,
也得到了席勒的鼎立相助,
席勒因病英年早逝后,歌德曾无比悲痛的写道:
“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是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现在已经很有有那么纯粹的友情了,
不过我依然相信友情是比不可少的感情。
posted @
2010-02-23 12:14 伍紫韵 阅读(76)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东汉时,管宁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
有一次,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
管宁对金子视如石子瓦片,挥锄不止,
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
又一次,二人同席读书,
有达官贵人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
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便分席而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现在的人已经不会这样的了,就算不是真心的朋友,
也不会翻脸,自己知道哪个是好朋友就可以了。
posted @
2010-02-22 12:11 伍紫韵 阅读(75)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薄伽丘认为: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
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
而且值得永远的赞扬,
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
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
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
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
而且完全出于自愿,
不用他人恳求,
人生得一知己就无憾了。
posted @
2010-02-12 12:33 伍紫韵 阅读(64)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表以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一次,一位英国记者来采访他,问他在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情况下是否感到痛苦,
记者说:“难道你一次也没有想到自己失去了的幸福,
没有想到永远不能看东西,走路,从而感到失望吗?”
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幸福是多方面的,我也是很幸福的,
创作产生了无比惊人的快乐,而且我感觉出自己的手也在为我们大家共同建造的美丽楼房
——社会主义——砌着砖块,这样,我个人的悲痛边被排除了。”
“对于我,作为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事业那样永久。”
他又说:“幸福,就在于它创造新的生活,
就在于为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
社会主义时代,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posted @
2010-02-11 12:34 伍紫韵 阅读(91)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为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同盟会组织的广州起义,
起义前,他深知牺牲的可能性极大,就预先给妻子写了《绝笔书》,
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和自己的革命志向,信中写道:
“吾充吾爱?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而死,不顾?也。
?体吾之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也。”
他怀着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表达了革命者公而忘私的幸福观。
我上面打了4个问号,这4个问号都是同一个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女字,
我给所有的英雄烈士敬礼!
posted @
2010-02-10 14:30 伍紫韵 阅读(120)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伟大的无产阶级更名导师卡尔*马克思在事业上的成功,
其中也包括了他的妻子燕妮的巨大贡献,
燕妮认为,志同道合是保证婚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她说:“我希望卡尔跟我在一起时幸福的,
正像我自己希望跟他在一起是幸福的一样,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不仅应该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而且也应该成为他的同志,他的谋划人,
不仅要相信,而且要尊敬,因为其中包括我的全部精神生活,
不然的话,婚姻只不过是庸俗的契约,生锈的锁链,互相的折磨。”
现在有很多夫妻都做不到这些的了,能够平淡得过完这辈子就好了,
相对得有更多的是结婚不到几年就离婚的人,
希望想结婚的人好好的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子的生活,
需要什么样子的丈夫,自己又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考虑清楚再结婚会比较好。
posted @
2010-02-09 12:38 伍紫韵 阅读(128)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法国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在对青年人的一次谈话中告诫说:
“不论你们从事何种职业,都不要被非难和无聊的怀疑主义所动摇,
不要让自己因国家所经理的意识忧患而沮丧,
当生活于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宁静之中,首先问自己:
我为自己的学习做了些什么?当你们逐渐长进时,
再问问自己:我为我自己的祖国做了些什么?
直到有一天,你们可以因自己用某种方式对人类进步和幸福做出了贡献而感到巨大的幸福。”
我觉得现今的社会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温饱而在社会上打滚和挣扎,
我们这些平凡人能够吃好住好就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posted @
2010-02-08 11:51 伍紫韵 阅读(85)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是贫穷而彼此相配的夫妻还是富有却没有感情的夫妻更幸福呢?
卢梭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的意思是说自然关系的影响比社会关系的影响要大地多,
它甚至可以决定我们一生的命运,
而且在爱好,脾气,感情和性格方面是如此严格地要求双方相配,
这样一对彼此相配的夫妻是经得起一切可能发生的灾难的袭击的,
当他们一块儿过着穷困的日子的时候,
他们比一对占有全世界的财产但离心离德的夫妻要幸福多。”
如果可以的话就选择有面包的爱情!
posted @
2010-02-05 10:32 伍紫韵 阅读(71)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马克思青年时期曾写过一篇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
其中谈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造福而劳动的职业,
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
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的幸福很简单:一家人开心的生活在一起,我就觉得很幸福了。
posted @
2010-02-04 10:48 伍紫韵 阅读(84)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