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有意识起,我就被禁锢在这个躯壳里,只能想这个人类所想,见这个人类所见,我生,我也必会死。
似乎是有灵魂的么?然而若是没有躯壳,似乎这个灵魂不能听,不能见,不能想,那又似乎什么都没有了。
我并不特别认同尼采的张扬。因为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一种发现。需要冷静,需要淡然。
尼采给了勃发欲望的理由,但如我之前所说,勃发欲望,本就是不需理由的。激情属于文学,激情迸发艺术,但远离科学也不属于哲学。
每个人就有各种欲望本能,争斗,交配,占有,把这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真理并鼓励人们去服从本能,无益于社会,也并不有趣。
哲学应该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理性的。我们不需要得到激励而是需要一个对于世界的解释。然则,这个解释却会枯燥很乏味,很不堪。很没建设性。
我以为哲学缘起迷茫。迷茫的人他就要瞎琢磨:世界是什么,自己是什么。
佛教很有意思,他讲的是:我想即我见。万物自缘起,因缘灭。
所以他主张消除执着,一切唯心。什么是我?无非很多元素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我,如岸边的沙雕一般,浪潮来的时候,就会回到大海。
那些沙粒都是你,又都不是你,只不过那一刹那,形成了你。为了沙雕的形状和存在而担忧又有何意义呢。
至于执着和非执着,有个故事是说渡河。你想过河,就要用船,但过了河后就不需要了。所以执着着修行,最后就什么都放下,就圆满了(其实就是翘辫子了,不过当你放下一切,无执无我,本质上已经翘辫子了)
这个理论基本上没问题,缺点就是枯燥不积极,那里有调戏小姑娘来的有趣。所以人毕竟还是要务实,舆论为国家机器服务,理论为欲望服务。等我找小情人的时候就给她唱个十年,找个好地方点几个小蜡烛,我们享受的是虚荣和欲望,我们讲的是美好纯洁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