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Business On Demand由来
2002年10月,IBM在全球首次提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的理念,虽然当时还只是一个概念,但其前瞻性已经在信息产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2003年2月21日,IBM中国发布了以"随需应变"为核心的2003年新战略,由此开始将这一理念推入了实质性阶段。
IBM的e-Business On Demand 把电力行业的随需应变引申到IT能力随取随用,把客户对信息化的需求变成每个家庭对电力的需求那样,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于是就诞生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
二、随需应变四大特征
"随需应变,既不是一种新的技术,也不是一个新的产品,而是指新的业务模式"。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先生开宗明意地点明了这一理念的本质。"它是令企业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变得更灵活,反应更快的业务模式。"IBM认为"随需应变"为未来的企业勾画出如下蓝图:"当企业能够整合横跨其内部的各业务流程,以及与关键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即所谓整合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它就能对客户需求、市场机遇以及外来威胁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
以IBM的诠释,在"随需应变"的时代,企业将具备四大特征:
首先是"实时响应",无论是对无法预测的供求变化,还是对初露端倪的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和雇员的需求情况,还是对竞争对手的出人意料之举,都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动态反应能力。
其次是"可变的成本结构",公司将拥有能够调整成本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灵活性。
另外,"随需应变"的企业还能够"专注于核心能力",始终致力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明细任务和资产。这样公司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密切协作的战略合作伙伴的作用。
最后,这样的企业也是"坚忍不拔"的,无论是遭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还是遇到地震或者是需求突然猛增,企业都有足够能力来应对。
三、按需应变与IT
简而言之,按需应变就是将IT资源当成水、电一样的成熟资源来使用,而不再需要考虑这些资源的架构、软硬件构成和其他后台的整个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当业务人员需要IT资源时,CTO可以将企业IT资源中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即时分配给业务人员,此时CTO并不需要知道这些资源是位于哪一些设备上,因为所有可用的资源都成为一个整体;而当资源使用完毕后,CTO又通过自己的操作界面回收这些资源,重新放入企业IT资源库中,等待其他业务需求的调遣。这种方式明显的优势是一次投资不会过大,且可以比较容易地看见投资回报,因此在现阶段比较容易被接受。它的具体实施依托于网格计算、虚拟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按需计算得到了CEO/CFO们的欢迎,他们看到,IT部门的资源盘活了,冗余需求大幅降低,不同规模的业务需求可以享用与之对应的计算力,仅此一点,就能节约大量的IT投资成本;同时,在共享的IT资源中,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将大大优化,效率也将随之显著提高。
四、先变成大象再跳舞
IBM e-Business On Demand产生的背景,是基于国外具有世界500强的商业环境,其目的是"教大象如何跳舞",让企业的IT支出和回报与自身的成长相适应。这一点其实和HP提出的"动成长企业"十分类似。其目标是让企业IT终于不再成为变化和成长的制约,而是超越了传统的企业业务层面,与企业战略、成长目标全面吻合,最终成为企业追求成长、应对变化的有力支持和动力。
随需应变描述的是企业能整合内外部所有资源时的一种理想状态:"当企业能够整合横跨其内部的各业务流程,以及与关键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即所谓整合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它就能对客户需求,市场机遇以及外来威胁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
这种理想状态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中国的商业环境--由于地域、规模、实力等诸多原因,中国企业中具有大象级别的企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斑马、羚羊甚至兔子,他们面临的问题,可能还不是"大象如何跳舞",而是如何强化能力、优化管理、进化业务成长真正的"大象"。
参考资料:
[1]http://it.sohu.com/20041224/n223635033.shtml
[2]http://cnw2004.cnw.com.cn/issues/article.asp?filename=n30515.txt
[3]http://law.hr.com.cn/detail.php?id=113162
温建明
200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