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架构特性及REST架构风格

Posted on 2008-03-24 16:35 bluoy 阅读(391) 评论(0)  编辑  收藏
Web架构特性及REST架构风格(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良好的Web架构风格:
    1. 客户/服务器模式:  实现了UI与数据的分离。
    2. 服务端无状态性: 可见性,可靠性,可伸缩性等方面的改善。
     可见性-无状态性使得服务器不必要维护海量的上下文(Context)。
     可靠性-无状态性减少了服务器从局部错误中恢复的任务量。
     可伸缩性-无状态性使得服务器可以很容易的释放资源。
    3. 缓存: 减少服务端不必要的处理。
    4. 可伸缩性: 便于分布式和集群部署。
     上面的2,3点也是影响4的主要因素。而随着系统用户规模的指数上升,可伸缩性将变的至关重要。

现在大多数应用程序都忽略或者违反了上述2, 3的风格。当然也肯定失去了4带来的好处。
比如Java Servlet中HttpSession的应用,使服务器端保存了客户端的状态。
时下流行的动态页面的做法也使得资源缓存变得困难或者不可能。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应用的可伸缩性。

改善现状的思路是,把服务端的处理和状态前移,由客户端来实现。使服务端回归到无状态的特性。
以采用ajax技术的应用系统为例:因为不需要完全刷新就可以与服务器进行交互,使得有状态客户机成为可用选择。基于浏览器的应用程序代码可以在必要时获取新的服务器数据,并把这些数据织入当前页面。
将处理和状态前移到每个客户机上后,实现了无状态的服务端;同时缓存服务器可以缓存ajax引擎(比如dojo, prototype etc.),以及状态无关的数据。
个人理解,多种浏览器的plug-in技术(Sun的applet, MS的ActiveX等等),都应该是这种思路的不同技术实现。

经过以上分析整理,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时下流行的一个概念-REST.

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来源于Dr. Roy Thomas Fielding,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 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
当浏览器浏览访问一个url资源时,返回的页面即为该url资源的representation,这个representation给浏览器一个state,当
浏览器访问下一个url资源时,浏览器的state就transfer了。
REST其本身只是为分布式超媒体系统(distributed hypermedia systems)设计的一种架构风格,而不是某个标准,框架。

REST的设计准则
    1.网络上的所有事物都被抽象为资源(resource);
    2.每个资源对应一个唯一的资源标识符(resource identifier);
    3.通过通用的连接器接口(generic connector interface)对资源进行操作;
    4.对资源的各种操作不会改变资源标识符;
    5.所有的操作都是无状态的(stateless)。

REST中的资源所指的不是数据,而是数据和表现形式的组合。
REST是基于Http协议的,任何对资源的操作行为都是通过Http协议来实现。以往的Web开发大多数用的都是Http协议中的GET和POST方法,对其他方法很少使用,这实际上是因为对Http协议认识片面的理解造成的。Http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运载数据的协议,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网络软件的协议。他不仅仅能对互联网资源进行唯一定位,而且还能告诉我们如何对该资源进行操作。Http把对一个资源的操作限制在4个方法以内:GET, POST,PUT和DELETE,这正是对资源CRUD操作的实现。由于资源和URI是一一对应的,执行这些操作的时候URI是没有变化的,这和以往的 Web开发有很大的区别。正由于这一点,极大的简化了Web开发,也使得URI可以被设计成更为直观的反映资源的结构,这种URI的设计被称作 RESTful的URI。这位开发人员引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通过URL来设计系统结构。当然了,这种设计方式对一些特定情况也是不适用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URI都可以RESTful的。
REST 之所以可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就是因为它要求所有的操作都是无状态的。由于没有了上下文(Context)的约束,做分布式和集群的时候就更为简单,也可以让系统更为有效的利用缓冲池(Pool)。并且由于服务器端不需要记录客户端的一系列访问,也减少了服务器端的性能。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