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之前早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只是没有时间去考虑是否会影响到整个网站结构的内部优化。忙里偷闲之中我无意找到了解决方案在网上找到的,程序是PHP的,在这里转载分享一下,也希望在以后能够利用方便一点。
首先设置.htaccess文件,将动态调用的参数转换为静态的HTML的URL地址,例如将在post目录下的文件,转发到根目录的wp- post.php文件中,加入的语句类似:RewriteRule ^post/([a-z0-9\-]+\.html)$ wp-post.php?$1$2
然后修改wp-post.php文件,在文件的开头加入以下PHP代码: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ob_start();
$qstring = isset($_SERVER["QUERY_STRING"]) ? $_SERVER["QUERY_STRING"] : "";
define("HTML_FILE", $_SERVER['DOCUMENT_ROOT']."/post/".$qstring);
if (file_exists(HTML_FILE))
{
$lcft = filemtime(HTML_FILE);
if (($lcft + 3600) > time()) //判断上次生成HTML文件是否超过1小时,若没有才直接输出文件内容
{
echo(file_get_contents(HTML_FILE));
exit(0);
}
}
之后是现有的PHP的代码,然后在当前代码的最后面加上如下的PHP代码: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define("HTMLMETA","");
$buffer = ob_get_flush();
$fp = fopen(HTML_FILE, "w");
if ($fp)
{
fwrite($fp, $buffer.HTMLMETA);
fclose($fp);
}
好了,然后查看你的静态HTML页面,如果页面尾部出现了注释行,说明已经成功的创建了静态HTML文件。
这个方法的一个应用就是我先前写的那个“WordPress年度博客统计插件”,这个统计插件由于查询十多次数据库,很多人访问的时候会有很大性能问题,使用我介绍的这种动态生成HTML技术后,一天就查询一次,生成一次统计排行,完美解决了查询数据库的性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