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分区 create tablespace tsp_jn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jn.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jni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jni.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ta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ta.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lw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lw.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ly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ly.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zz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zz.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hz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hz.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wh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wh.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rz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rz.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zb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zb.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bz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bz.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dy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dy.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lc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lc.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dz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dz.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sd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sd.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yt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yt.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create tablespace tsp_wf datafile 'E:\oracle\oradata\testtable\tsp_wf.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建分区索引 CREATE INDEX fit_main_code ON fit_main(BRAND_CODE,FIT_CODE,PART_CODE,STYLE_CODE) PARALLEL LOCAL (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jn TABLESPACE tsp_jn,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jni TABLESPACE tsp_jni,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ta TABLESPACE tsp_ta,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dz TABLESPACE tsp_dz,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lc TABLESPACE tsp_lc,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hz TABLESPACE tsp_hz,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ly TABLESPACE tsp_ly,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rz TABLESPACE tsp_rz,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wh TABLESPACE tsp_wh,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yt TABLESPACE tsp_yt,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wf TABLESPACE tsp_wf,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zb TABLESPACE tsp_zb,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bz TABLESPACE tsp_bz,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dy TABLESPACE tsp_dy,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lw TABLESPACE tsp_lw,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zz TABLESPACE tsp_zz, PARTITION part_fit_main_sd TABLESPACE tsp_sd );
mysql: 1.修改mysql.ini 字符格式 2.修改连接池url encode infomix: 在连接的url后加一段 强制字符类型:";NEWCODESET=gb18030,8859-1,819" postgresql : 建立数据库时选择utf8
按下面的步骤处理
: 1.新建一个同名的数据库
2.再停掉sqlserver服务(注意不要分离数据库) 3.用原数据库的数据文件覆盖掉这个新建的数据库
4.再重启sqlserver服务 5.此时打开企业管理器时会出现置疑,先不管,执行下面的语句(注意修改其中的数据库名)
6.完成后一般就可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了。这时,数据库本身一般还有问题,解决办法是:利用数据库的脚本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然后通过DTS将数据导进去就行了
use master go sp_configure 'allow updates',1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go update sysdatabases set status =32768 where name='置疑的数据库名' go sp_dboption '置疑的数据库名', 'single user', 'true' go dbcc checkdb('置疑的数据库名') go update sysdatabases set status =28 where name='置疑的数据库名' go sp_configure 'allow updates', 0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go sp_dboption '置疑的数据库名', 'single user', 'false' go
(此方法只是针对那种用普通方法附加时报:缺少日志文件,保日志物理文件错误的情况时适用)
修改安装目录下的pdflm12.dll文件,使用二进制编辑器打开此文件,查找:83 C4 14 8B 85 E4 FE FF FF将此字符串改为83 C4 14 33 C0 90 90 90 90
blogjava现在的编辑器特难用。打着字经常的刷页面,反应还有点迟钝。
昨天做了一个交叉表的统计: 得到的统计表有30列 4行,需要执行120个select count当时要的比较急匆忙的做了一个 总感觉有些的麻烦,想今天到网上找找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搜了一天也没找到个效率更高一点的方法 现在把我的思路先发出来: 我的工程是web project 用的是struts 用DBManager联数据库 120个select 如果要联120次数据库是恐怖的, 即使用连接池 如果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也难以承受。 我先建了一个table 120个字段 然后用update table set abc="select count ..",set bbc="select count ".. 用建好的一个类 取出数据 放到页面上。
后来用户又提出了 每一列都需要一个合计 ,我就直接在页面上用取出的值进行相加。
统计表做完后 眼睛都看花了,现在正在找一些简单的方法替代这种笨办法。
Unicode字符介绍
2007年02月16日 星期五 12:25
java使用的字符集是Unicode字符集,所以了解Unicode字符集,对学好java是必不可少的,
Unicode是一种字符编码规范 。 先从ASCII说起。ASCII是用来表示英文字符的一种编码规范,每个ASCII字符占用1个字节(1byte=8bits)
因此,ASCII编码可以表示的最大字符数是256,其实英文字符并没有那么多,一般只用前128个(最高位为0),其中包括了控制字符、数字、大小写字母和其他一些符号 。
而最高位为1的另128个字符被成为“扩展ASCII”,一般用来存放英文的制表符、部分音标字符等等的一些其他符号
这种字符编码规范显然用来处理英文没有什么问题 。(实际上也可以用来处理法文、德文等一些其他的西欧字符,但是不能和英文通用),但是面对中文、阿拉伯文之类复杂的文字,255个字符显然不够用
于是,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文字编码规范,其中中文的文字编码规范叫做“GB2312-80”,它是和ASCII兼容的一种编码规范,其实就是利用扩展ASCII没有真正标准化这一点,把一个中文字符用两个扩展ASCII字符来表示。
但 是这个方法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中文文字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编码,因为扩展ASCII码虽然没有真正的标准化,但是PC里的ASCII码还是有一个事 实标准的(存放着英文制表符),所以很多软件利用这些符号来画表格。这样的软件用到中文系统中,这些表格符就会被误认作中文字,破坏版面。而且,统计中英 文混合字符串中的字数,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必须判断一个ASCII码是否扩展,以及它的下一个ASCII是否扩展,然后才“猜”那可能是一个中文字 。
总之当时处理中文是很痛苦的。而更痛苦的是GB2312是国家标准,台湾当时有一个Big5编码标准,很多编码和GB是相同的,所以……,嘿嘿。
这 时候,我们就知道,要真正解决中文问题,不能从扩展ASCII的角度入手,也不能仅靠中国一家来解决。而必须有一个全新的编码系统,这个系统要可以将中 文、英文、法文、德文……等等所有的文字统一起来考虑,为每个文字都分配一个单独的编码,这样才不会有上面那种现象出现。
于是,Unicode诞生了。
Unicode有两套标准,一套叫UCS-2(Unicode-16),用2个字节为字符编码,另一套叫UCS-4(Unicode-32),用4个字节为字符编码。
以目前常用的UCS-2为例,它可以表示的字符数为2^16=65535,基本上可以容纳所有的欧美字符和绝大部分的亚洲字符 。
UTF-8的问题后面会提到 。
在Unicode里,所有的字符被一视同仁。汉字不再使用“两个扩展ASCII”,而是使用“1个Unicode”,注意,现在的汉字是“一个字符”了,于是,拆字、统计字数这些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
但是,这个世界不是理想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所有的系统都使用Unicode来处理字符,所以Unicode在诞生之日,就必须考虑一个严峻的问题:和ASCII字符集之间的不兼容问题。
我们知道,ASCII字符是单个字节的,比如“A”的ASCII是65。而Unicode是双字节的,比如“A”的Unicode是0065,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以前处理ASCII的那套机制不能被用来处理Unicode了 。
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是,C语言使用'\0'作为字符串结尾,而Unicode里恰恰有很多字符都有一个字节为0,这样一来,C语言的字符串函数将无法正常处理Unicode,除非把世界上所有用C写的程序以及他们所用的函数库全部换掉 。
于是,比Unicode更伟大的东东诞生了,之所以说它更伟大是因为它让Unicode不再存在于纸上,而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大家的电脑中。那就是:UTF 。
UTF= 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 UCS转换格式
它是将Unicode编码规则和计算机的实际编码对应起来的一个规则。现在流行的UTF有2种:UTF-8和UTF-16 。
其中UTF-16和上面提到的Unicode本身的编码规范是一致的,这里不多说了。而UTF-8不同,它定义了一种“区间规则”,这种规则可以和ASCII编码保持最大程度的兼容 。
UTF-8有点类似于Haffman编码,它将Unicode编码为00000000-0000007F的字符,用单个字节来表示;
00000080-000007FF的字符用两个字节表示
00000800-0000FFFF的字符用3字节表示
因为目前为止Unicode-16规范没有指定FFFF以上的字符,所以UTF-8最多是使用3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但理论上来说,UTF-8最多需要用6字节表示一个字符。
在UTF-8里,英文字符仍然跟ASCII编码一样,因此原先的函数库可以继续使用。而中文的编码范围是在0080-07FF之间,因此是2个字节表示(但这两个字节和GB编码的两个字节是不同的),用专门的Unicode处理类可以对UTF编码进行处理。
下面说说中文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Unicode之前,一共存在过3套中文编码标准。
GB2312-80,是中国大陆使用的国家标准,其中一共编码了6763个常用简体汉字。Big5,是台湾使用的编码标准,编码了台湾使用的繁体汉字,大概有8千多个。HKSCS,是中国香港使用的编码标准,字体也是繁体,但跟Big5有所不同。
这3套编码标准都采用了两个扩展ASCII的方法,因此,几套编码互不兼容,而且编码区间也各有不同
因为其不兼容性,在同一个系统中同时显示GB和Big5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当时的南极星、RichWin等等软件,在自动识别中文编码、自动显示正确编码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 。
他们用了怎样的技术我就不得而知了,我知道好像南极星曾经以同屏显示繁简中文为卖点。
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际上又制定了针对中文的统一字符集GBK和GB18030,其中GBK已经在Windows、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中被实现。
GBK兼容GB2312,并增加了大量不常用汉字,还加入了几乎所有的Big5中的繁体汉字。但是GBK中的繁体汉字和Big5中的几乎不兼容。
GB18030相当于是GBK的超集,比GBK包含的字符更多。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操作系统直接支持GB18030。
谈谈Unicode编码,简要解释UCS、UTF、BMP、BOM等名词 这是一篇程序员写给程序员的趣味读物。所谓趣味是指可以比较轻松地了解一些原来不清楚的概念,增进知识,类似于打RPG游戏的升级。整理这篇文章的动机是两个问题:
问题一: 使用Windows记事本的“另存为”,可以在GBK、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和UTF-8这几种编码方式间相互转换。同样是txt文件,Windows是怎样识别编码方式的呢?
我 很早前就发现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和UTF-8编码的txt文件的开头会多出几个字节,分别是FF、FE (Unicode),FE、FF(Unicode big endian),EF、BB、BF(UTF-8)。但这些标记是基于什么标准呢?
问题二: 最 近在网上看到一个ConvertUTF.c,实现了UTF-32、UTF-16和UTF-8这三种编码方式的相互转换。对于Unicode(UCS2)、 GBK、UTF-8这些编码方式,我原来就了解。但这个程序让我有些糊涂,想不起来UTF-16和UCS2有什么关系。 查了查相关资料,总算将这些问题弄清楚了,顺带也了解了一些Unicode的细节。写成一篇文章,送给有过类似疑问的朋友。本文在写作时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但要求读者知道什么是字节,什么是十六进制。
0、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 big endian 和little endian是CPU处理多字节数的不同方式。例如“汉”字的Unicode编码是6C49。那么写到文件里时,究竟是将6C写在前面, 还是将49写在前面?如果将6C写在前面,就是big endian。还是将49写在前面,就是little endian。
“endian”这个词出自《格列佛游记》。小人国的内战就源于吃鸡蛋时是究竟从大头(Big-Endian)敲开还是从小头(Little-Endian)敲开,由此曾发生过六次叛乱,其中一个皇帝送了命,另一个丢了王位。
我们一般将endian翻译成“字节序”,将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称作“大尾”和“小尾”。
1、字符编码、内码,顺带介绍汉字编码 字符必须编码后才能被计算机处理。计算机使用的缺省编码方式就是计算机的内码。早期的计算机使用7位的ASCII编码,为了处理汉字,程序员设计了用于简体中文的GB2312和用于繁体中文的big5。
GB2312(1980年)一共收录了7445个字符,包括6763个汉字和682个其它符号。汉字区的内码范围高字节从B0-F7,低字节从A1-FE,占用的码位是72*94=6768。其中有5个空位是D7FA-D7FE。
GB2312 支持的汉字太少。1995年的汉字扩展规范GBK1.0收录了21886个符号,它分为汉字区和图形符号区。汉字区包括21003个字符。2000年的 GB18030是取代GBK1.0的正式国家标准。该标准收录了27484个汉字,同时还收录了藏文、蒙文、维吾尔文等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字。现在的PC平 台必须支持GB18030,对嵌入式产品暂不作要求。所以手机、MP3一般只支持GB2312。
从ASCII、GB2312、GBK到 GB18030,这些编码方法是向下兼容的,即同一个字符在这些方案中总是有相同的编码,后面的标准支持更多的字符。在这些编码中,英文和中文可以统一地 处理。区分中文编码的方法是高字节的最高位不为0。按照程序员的称呼,GB2312、GBK到GB18030都属于双字节字符集 (DBCS)。
有的中文Windows的缺省内码还是GBK,可以通过GB18030升级包升级到GB18030。不过GB18030相对GBK增加的字符,普通人是很难用到的,通常我们还是用GBK指代中文Windows内码。
这里还有一些细节:
GB2312的原文还是区位码,从区位码到内码,需要在高字节和低字节上分别加上A0。
在DBCS中,GB内码的存储格式始终是big endian,即高位在前。
GB2312 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都是1。但符合这个条件的码位只有128*128=16384个。所以GBK和GB18030的低字节最高位都可能不是1。不过这不影 响DBCS字符流的解析:在读取DBCS字符流时,只要遇到高位为1的字节,就可以将下两个字节作为一个双字节编码,而不用管低字节的高位是什么。
2、Unicode、UCS和UTF 前面提到从ASCII、GB2312、GBK到GB18030的编码方法是向下兼容的。而Unicode只与ASCII兼容(更准确地说,是与ISO-8859-1兼容),与GB码不兼容。例如“汉”字的Unicode编码是6C49,而GB码是BABA。
Unicode 也是一种字符编码方法,不过它是由国际组织设计,可以容纳全世界所有语言文字的编码方案。Unicode的学名是"Universal Multiple -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简称为UCS。UCS可以看作是"Unicode Character Set"的缩写。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http://zh.wikipedia.org/wiki/)的记载:历史上存在两个试图独立设计Unicode的组织,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一个软件制造商的协会(unicode.org)。ISO开发了ISO 10646项目,Unicode协会开发了Unicode项目。
在1991年前后,双方都认识到世界不需要两个不兼容的字符集。于是它们开始合并双方的工作成果,并为创立一个单一编码表而协同工作。从Unicode2.0开始,Unicode项目采用了与ISO 10646-1相同的字库和字码。
目前两个项目仍都存在,并独立地公布各自的标准。Unicode协会现在的最新版本是2005年的Unicode 4.1.0。ISO的最新标准是10646-3:2003。
UCS规定了怎么用多个字节表示各种文字。怎样传输这些编码,是由UTF(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规范规定的,常见的UTF规范包括UTF-8、UTF-7、UTF-16。
IETF 的RFC2781和RFC3629以RFC的一贯风格,清晰、明快又不失严谨地描述了UTF-16和UTF-8的编码方法。我总是记不得IETF是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缩写。但IETF负责维护的RFC是Internet上一切规范的基础。
3、UCS-2、UCS-4、BMP
UCS有两种格式:UCS-2和UCS-4。顾名思义,UCS-2就是用两个字节编码,UCS-4就是用4个字节(实际上只用了31位,最高位必须为0)编码。下面让我们做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
UCS-2有2^16=65536个码位,UCS-4有2^31=2147483648个码位。
UCS -4根据最高位为0的最高字节分成2^7=128个group。每个group再根据次高字节分为256个plane。每个plane根据第3个字节分为 256行 (rows),每行包含256个cells。当然同一行的cells只是最后一个字节不同,其余都相同。
group 0的plane 0被称作Basic Multilingual Plane, 即BMP。或者说UCS-4中,高两个字节为0的码位被称作BMP。
将UCS-4的BMP去掉前面的两个零字节就得到了UCS-2。在UCS-2的两个字节前加上两个零字节,就得到了UCS-4的BMP。而目前的UCS-4规范中还没有任何字符被分配在BMP之外。
4、UTF编码
UTF-8就是以8位为单元对UCS进行编码。从UCS-2到UTF-8的编码方式如下:
UCS-2编码(16进制) UTF-8 字节流(二进制) 0000 - 007F 0xxxxxxx 0080 - 07FF 110xxxxx 10xxxxxx 0800 - FFFF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例 如“汉”字的Unicode编码是6C49。6C49在0800-FFFF之间,所以肯定要用3字节模板了: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将6C49写成二进制是:0110 110001 001001, 用这个比特流依次代替模板中 的x,得到:11100110 10110001 10001001,即E6 B1 89。
读者可以用记事本测试一下我们的编码是否正确。
UTF -16以16位为单元对UCS进行编码。对于小于0x10000的UCS码,UTF-16编码就等于UCS码对应的16位无符号整数。对于不小于 0x10000的UCS码,定义了一个算法。不过由于实际使用的UCS2,或者UCS4的BMP必然小于0x10000,所以就目前而言,可以认为UTF -16和UCS-2基本相同。但UCS-2只是一个编码方案,UTF-16却要用于实际的传输,所以就不得不考虑字节序的问题。
5、UTF的字节序和BOM UTF -8以字节为编码单元,没有字节序的问题。UTF-16以两个字节为编码单元,在解释一个UTF-16文本前,首先要弄清楚每个编码单元的字节序。例如收 到一个“奎”的Unicode编码是594E,“乙”的Unicode编码是4E59。如果我们收到UTF-16字节流“594E”,那么这是“奎”还是 “乙”?
Unicode规范中推荐的标记字节顺序的方法是BOM。BOM不是“Bill Of Material”的BOM表,而是Byte Order Mark。BOM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想法:
在UCS 编码中有一个叫做"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字符,它的编码是FEFF。而FFFE在UCS中是不存在的字符,所以不应该 出现在实际传输中。UCS规范建议我们在传输字节流前,先传输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
这样如果接收者收到FEFF,就表明这个字节流是Big-Endian的;如果收到FFFE,就表明这个字节流是Little-Endian的。因此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又被称作BOM。
UTF -8不需要BOM来表明字节顺序,但可以用BOM来表明编码方式。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UTF-8编码是 EF BB BF(读者可以用我们前面介绍的编码方法验证一下)。所以如果接收者收到以EF BB BF开头的字节流,就知道这是UTF-8编码了。
Windows就是使用BOM来标记文本文件的编码方式的。
|
STATIC: 1.可以声明变量,加载时初始化变量,并赋值; 2.声明一个方法,加载时初始化该方法的引用; 3.声明一个类,加载时初始化该类中的变量和语句,此类中只能有变量和语句,不能有方法。
在Java中你要调用一个class某一个方法时 你必须 你显示列化它 或者你把它申明为 静态的(static)
SUN公司的一道测试题:
public class X{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new String("Hello"); modify(s); System.out.println(s); } public static void modify(String s){ s+=" World"; }
}
what is the result? 分析一下: 1.执行main,定义了字符串s 并赋值hello 2.调用方法modify(变量S) 我们注意到 modify方法是静态的,即他在内存中地址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不管上面的方法引用modify时 传过来的变量S是多少,对于modify方法都不重要,因为他的作用是把自己的S变量改变。 而外面的 引用 不起任何的作用; 把这个题目改改就好理解了: public class X{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new String("Hello"); modify(s); System.out.println(s); } public static void modify(String s){ s+=" World"; System.out.println(s); }
}
result: HelloWord Hello
3.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传过来的变量S是个数组,前面定义了S[0],传的是S(起始地址)这种修改变的有意思了,也变得有意义了。modify才真正的有用
Oracle数据导入导出imp/exp就相当于oracle数据还原与备份。exp命令可以把数据从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导出到本地的dmp文件,imp命令可以把dmp文件从本地导入到远处的数据库服务器中。 利用这个功能可以构建两个相同的数据库,一个用来测试,一个用来正式使用。 执行环境:可以在SQLPLUS.EXE或者DOS(命令行)中执行, DOS中可以执行时由于 在oracle 8i 中 安装目录ora81BIN被设置为全局路径, 该目录下有EXP.EXE与IMP.EXE文件被用来执行导入导出。 oracle用java编写,SQLPLUS.EXE、EXP.EXE、IMP.EXE这两个文件有可能是被包装后的类文件。 SQLPLUS.EXE调用EXP.EXE、IMP.EXE所包裹的类,完成导入导出功能。 下面介绍的是导入导出的实例。 数据导出: 1 将数据库TEST完全导出,用户名system 密码manager 导出到D:daochu.dmp中 ex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full=y 2 将数据库中system用户与sys用户的表导出 ex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owner=(system,sys) 3 将数据库中的表inner_notify、notify_staff_relat导出 exp aichannel/aichannel@TESTDB2 file= d:datanewsmgnt.dmp tables=(inner_notify,notify_staff_relat)
4 将数据库中的表table1中的字段filed1以"00"打头的数据导出 ex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tables=(table1) query=" where filed1 like '00%'" 上面是常用的导出,对于压缩,既用winzip把dmp文件可以很好的压缩。 也可以在上面命令后面 加上 compress=y 来实现。
数据的导入 1 将D:daochu.dmp 中的数据导入 TEST数据库中。 im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imp aichannel/aichannel@HUST full=y file=d:datanewsmgnt.dmp ignore=y 上面可能有点问题,因为有的表已经存在,然后它就报错,对该表就不进行导入。 在后面加上 ignore=y 就可以了。 2 将d:daochu.dmp中的表table1 导入 im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tables=(table1) 基本上上面的导入导出够用了。不少情况要先是将表彻底删除,然后导入。 注意: 操作者要有足够的权限,权限不够它会提示。 数据库时可以连上的。可以用tnsping TEST 来获得数据库TEST能否连上。
附录一: 给用户增加导入数据权限的操作 第一,启动sql*puls 第二,以system/manager登陆 第三,create user 用户名 IDENTIFIED BY 密码 (如果已经创建过用户,这步可以省略) 第四,GRANT CREATE USER,DROP USER,ALTER USER ,CREATE ANY VIEW , DROP ANY VIEW,EXP_FULL_DATABASE,IMP_FULL_DATABASE, DBA,CONNECT,RESOURCE,CREATE SESSION TO 用户名字 第五, 运行-cmd-进入dmp文件所在的目录, imp userid=system/manager full=y file=*.dmp 或者 imp userid=system/manager full=y file=filename.dmp
执行示例: F:WorkOracle_Databackup>imp userid=test/test full=y file=inner_notify.dmp
屏幕显示 Import: Release 8.1.7.0.0 - Production on 星期四 2月 16 16:50:05 2006 (c) Copyright 2000 Orac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连接到: Oracle8i Enterprise Edition Release 8.1.7.0.0 - Production With the Partitioning option JServer Release 8.1.7.0.0 - Production
经由常规路径导出由EXPORT:V08.01.07创建的文件 已经完成ZHS16GBK字符集和ZHS16GBK NCHAR 字符集中的导入 导出服务器使用UTF8 NCHAR 字符集 (可能的ncharset转换) . 正在将AICHANNEL的对象导入到 AICHANNEL . . 正在导入表 "INNER_NOTIFY" 4行被导入 准备启用约束条件... 成功终止导入,但出现警告。
附录二: Oracle 不允许直接改变表的拥有者, 利用Export/Import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先建立import9.par, 然后,使用时命令如下:imp parfile=/filepath/import9.par 例 import9.par 内容如下: FROMUSER=TGPMS TOUSER=TGPMS2 (注:把表的拥有者由FROMUSER改为TOUSER,FROMUSER和TOUSER的用户可以不同) ROWS=Y INDEXES=Y GRANTS=Y CONSTRAINTS=Y BUFFER=409600 file==/backup/ctgpc_20030623.dmp log==/backup/import_20030623.log
1.Struts 最重要的是理解ActionForward 动态转发, 2.Session 其中的HttpSession用的最多,意思就是: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建立的联系或者叫通信: 3.hashmap 就是一张2维映射表,叫的挺洋气.里面的数据键值对应.
|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导航
统计
- 随笔: 46
- 文章: 14
- 评论: 27
- 引用: 0
常用链接
留言簿(1)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收藏夹
搜索
积分与排名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