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O规范则负责解决如何在异种服务间交换数据。它定义了一套中立的数据结构,目前有Java和C++的具体语言规范 ,Java规范解决了Java Bean和SDO的映射,C++规范解决了C++类、结构体和SDO的映射。
SCA主要是针对在面向服务的计算环境里,组件的实现方法。同时,它强调了这些组件与现有的平台,组件之间的关联,并描述怎样通过已有的技术、平台甚至于现有的组件来实现面向服务组件。另外,在将这些服务组件实现以后,它们的接口以及这些接口的语义是怎样描述的。
其实,新的组件描述应该是技术独立、平台独立、语言独立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开放的规范,这样就可以让很多IT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用不同技术和语言来参考和实现这些技术。除此之外,面向服务的组件需要相互之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应该是松耦合的,也就是说需要打破过去那种紧耦合的现象。因为不管是.NET、J2EE还是更早的CORBA等技术,它们在支持分布式计算时,其组件往往和平台、语言以及实现技术紧密相关。
过去,如果一个组件要调用另外一个组件的功能,它需要知道后者的接口在什么位置,使用什么协议和消息格式,这往往与其实现技术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技术、平台、语言和位置等各种各样的因素的透明性对于组件之间的交互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了,而SCA恰恰就规定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过去我们所采用的技术中,不管是.NET也好,J2EE也好,它们都有基于自身平台下的规范,比如在J2EE环境下,我们就会通过JDBC、Entity Bean这样的方式访问数据库或者其它数据源;而在.NET下同样有类似ADO这样的方式来访问各种不同的数据源。这里面的问题在于,平台透露了太多的技术细节,程序员需要了解很多相关的内容,比如他需要创建一个JDBC或ODBC的数据源,再利用这些规范所提供出来的编程接口来想办法得到数据源中的数据,为达成这个目标,程序员还需要去做对象-关系映射,以实现对象到关系数据库或者与之相反的数据转换。目前有一些技术可以用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前段时间在Java社群中一直都非常流行的Hibernate等,诸如此类的方法和工具很多,他们都是用来协助程序员处理上述工作的。但无论如何,你都无法逃避地要看到很多这些方法中非常底层的技术细节,而且,程序员需要学习所有这些不同的技术,了解它们适应于什么情况,处理各种情况下的不同技术细节。事实上,程序员需要抽象层次更高的东西,比如业务数据对象(Business Object)以及它内部各种细粒度数据对象之间的关联,这是可以用一致、通用的方式来表示和操作的。有了抽象层次更高的模型,程序员就可以通用的方式来定义和访问业务数据,从而以统一的方式来描述和访问不同的数据源,降低对程序员技能的要求,提高生产率,更容易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交换。
这样,不管是Java或者C++语言描述下,程序员都不必去了解平台上的技术细节,用一个XML Schema描述这样的通用、简单的的业务数据模型,然后在运行将对象持久化到你的关系数据库、XML或者其它数据源中。
SDO 的目标有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讲 SDO 看起来好像是 J2EE 的一把多功能“瑞士军刀”,因为它包含的特性可实现多种不同种类的功能,基本来讲,SDO 及其相关的技术设计有以下五大主要专题:
1)简化数据访问:第一个目标是提供对多种企业信息系统 (EIS) 的统一的数据访问,包括数据库、遗留应用程序(使用 JCA)、XML 或者是 Web 服务数据源。通过使用 SDO 的一种独特而简单的模型,应用程序摆脱了使用多种 API 和框架进行数据访问的复杂工作。
2)数据提取:使用 SDO 后,数据的表示是独立于其数据源的,它采用了一种叫做 Domain Store 的 J2EE 模式,这种级别的数据提取有很多优点,例如使数据操作变得更容易,实现了不同层之间的松耦合。
3)数据操作:一旦检索到信息后,SDO 会提供一种统一的编程语言进行数据操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使用 API 及其接口,SDO 客户机可以读取数据和修改数据。SDO 为此提供了连接和断开连接的两种模型。
4)数据传输:SDO 有一部分概念是关于传输对象 (Transfer Object) 和传输对象组装程序 (Transfer Object Assembler) 模式的。数据封装到 SDO 对象中后,它就可以在 J2EE 层间高效地传输。
5)设计模式的采用:SDO 的一个关键目标是鼓励大家采用公用的 J2EE 模式,这也是 SDO 体系结构以一些广为人知的模式为基础的原因,例如传输对象 (Transfer Object)、数据访问对象 (Data Access Object)、传输对象组装程序和 Domain Store等。如果使用了 SDO,应用程序就可以从这些经过了验证的设计策略中受益,从而可以推动分层技术和松耦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