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4日

Mondrian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Rolap服务器,使用java开发的。它实现了xmla和jolap规范,而且自定义了一种使用mdx语言的客户端接口。Mondrian是olap服务器,而不是数据仓库服务器,因此Mondrian的元数据主要包括olap建模的元数据,不包括从外部数据源到数据库转换的元数据。也就是说Mondria的元数据仅仅包括了多维逻辑模型,从关系型数据库到多维逻辑模型的映射,存取权限等信息。在功能上,Mondrian支持共享维和成员计算,支持星型模型和雪花模型的功能。
Mondrian中使用物理的xml文件存储元数据,它的设计者规定了xml文件的格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存储元数据的。

Element Description
根元素
<Schema> Collection of Cubes, Virtual cubes, Shared dimensions, and Roles.
逻辑元素
<Cube> A collection of dimensions and measures, all centered on a fact table.
<VirtualCube> A cube defined by combining the dimensions and measures of one or more cubes.
<Dimension>
<DimensionUsage> Usage of a shared dimension by a cube.
<Hierarchy>
<Level>
<Property>
<Measure>
物理元素
<Table> Fact- or dimension table.
<View> Defines a 'table' using a SQL query, which can have different variants for different underlying databases.
<Join> Defines a 'table' by joining a set of queries.
存取控制
<Role> An access-control profile.
<SchemaGrant> A set of rights to a schema.
<CubeGrant> A set of rights to a cube.
<HierarchyGrant> A set of rights to a hierarchy and levels within that hierarchy.
<MemberGrant> A set of rights to a member and its children.
其他
<Parameter>
<Table>
<Table>



一个模式定义一个多维数据库,它包括一个逻辑模型,由立方体,层次,成员和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映射构成。一个逻辑模型由可以用MDX语言来查询。Mondrain的模型由xml文件来描述。现在创建模式的唯一途径是用文本编辑a器编辑xml文件。Xml的语法不是太复杂,因此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目前正在开发一个图形界面的程序来创建和修改模式。
一个模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立方体,度量和维:在一个主题域中立方体是维和度量的集合。一个度量是一个可测量的数值,比如产品销售的数量或者详细清单的价格
一个维是一个属性或者是属性的集合, 通过维你可以将度量划分到字类中。比如:你希望将销售产品按颜色,顾客性别,售出的商店分为八个部分,那么颜色,性别,商店都是维。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定义的例子:
<Schema>
<Cube name="Sales">
<Table name="sales_fact_1997"/>
<Dimension name="Gender" foreignKey="customer_id">
<Hierarchy hasAll="true" allMemberName="All Genders" primaryKey="customer_id">
<Table name="customer"/>
<Level name="Gender" column="gender" uniqueMembers="true"/>
</Hierarchy>
</Dimension>
<Dimension name="Time" foreignKey="time_id">
<Hierarchy hasAll="false" primaryKey="time_id">
<Table name="time_by_day"/>
<Level name="Year" column="the_year" type="Numeric"
uniqueMembers="true"/>
<Level name="Quarter" column="quarter"
uniqueMembers="false"/>
<Level name="Month" column="month_of_year" type="Numeric"
uniqueMembers="false"/>
</Hierarchy>
</Dimension>
<Measure name="Unit Sales" column="unit_sales"
aggregator="sum" formatString="#,###"/>
<Measure name="Store Sales" column="store_sales"
aggregator="sum" formatString="#,###.##"/>
</Cube>
</Schema>

这个模型包含了一个销售cube,这个cube有两个维,时间和性别维;两个度量,销售数量和销售总额。
我们可以在这个模型上写一个 MDX 查询:
select {[Measures].[Unit Sales], [Measures].[Store Sales]} on columns,
{[Time].[1997].[Q1].descendants} on rows
from [Sales]
where [Gender].[F]
这 个查询涉及到了销售立方体, 每一个维 [Measures], [Time], [Gender], 这些维的多个成员. 结果如下:
[Time] [Measures].[Unit Sales] [Measures].[Store Sales]
[1997].[Q1] 0 0
[1997].[Q1].[Jan] 0 0
[1997].[Q1].[Feb] 0 0
[1997].[Q1].[Mar] 0 0

下面详细地介绍一下模式定义:
一个立方体是一个或者多个维和度量的集合,通常是一个事实表,这里是 ‘sales_fact_1997". 事实表保存了需要计算的列和包含维的参考表.
<Cube name="Sales">
<Table name="sales_fact_1997"/>
...
</Cube>
这里用 <Table> 元素定义事实表. 如果事实表 不在默认的模式中, 你可以用"schema"属性指定一个明确地模式,例如:
<Table schema="foodmart" name="sales_fact_1997"/>
你也可以利用 <View> 和 <Join> 结构来创建更复杂的sql .
度量
销售立方体定义了两个维 "Unit Sales" 和 "Store Sales".
<Measure name="Unit Sales" column="unit_sales"
aggregator="sum" formatString="#,###"/>
<Measure name="Store Sales" column="store_sales"
aggregator="sum" formatString="#,###.00"/>
每个度量有一个名字,对应事实表中的一列, 采用一个聚集函数 (usually "sum").
一个可选的格式字符串指定了值如何被打印. 这里我们选择销售数量不带小数的输出(因为销售数量是整数) ,销售总额带2位小数 . 符号',' 和 '.' 是对地区敏感的, 因此如果是在意大利运行, 销售总额可能会出现 "48.123,45". 你可以用 advanced format strings来实现更严格的效果.度量值不是从列中来的,而是从立方体的单元中来的

性别维由单一的层次组成,仅有一层。
<Dimension name="Gender" foreignKey="customer_id">
<Hierarchy hasAll="true" primaryKey="customer_id">
<Table name="customer"/>
<Level name="Gender" column="gender" uniqueMembers="true"/>
</Hierarchy>
</Dimension>
对于任意给定的销售, 性别维是指购买改产品的客户的性别. 它通过连接事实表"sales_fact_1997.customer_id"和维表"customer.customer_id"
来表示 。"gender" 包括两个值, 'F' 和 'M', 因此性别维包含的成员: [Gender].[F] and [Gender].[M]. 因为 hasAll="true", 系统产生一个特别的 'all' 层, 仅包括一个成员 [All Genders].
一个维可以包含多个层次:
<Dimension name="Time" foreignKey="time_id">
<Hierarchy hasAll="false" primaryKey="time_id">
<Table name="time_by_day"/>
<Level name="Year" column="the_year" type="Numeric"
uniqueMembers="true"/>
<Level name="Quarter" column="quarter"
uniqueMembers="false"/>
<Level name="Month" column="month_of_year" type="Numeric"
uniqueMembers="false"/>
</Hierarchy>
<Hierarchy name="Time Weekly" hasAll="false" primaryKey="time_id">
<Table name="time_by_week"/>
<Level name="Year" column="the_year" type="Numeric"
uniqueMembers="true"/>
<Level name="Week" column="week"
uniqueMembers="false"/>
<Level name="Day" column="day_of_week" type="String"
uniqueMembers="false"/>
</Hierarchy>
</Dimension>
第一个层次没有指定名称.缺省的情况下,一个层次拥有和它的维相同的名称。,因此第一个层次成为"Time".这些层次没有太多的共同之处,他们甚至没有相同的表,除非它们连接了实施表中的同一列"time_id"。在一个维上存在两个层次的原因是这样对最终用户是有用的. 如果一个维上存在两个层次, MDX会强制不允许在一个查询中同时用到他们.
A dimension can live in the fact table:
<Cube name="Sales">
<Table name="sales_fact_1997"/>
...
<Dimension name="Payment method">
<Hierarchy hasAll="true">
<Level name="Payment method" column="payment_method" uniqueMembers="true"/>
</Hierarchy>
</Dimension>
</Cube>
每个维包含有多层组成的一个层次,

大多数维都是仅有一个层次,但有时候一个维有多个层次。比如:你可能希望在时间维上从天聚集到月,季度和年;或者从天聚集到周和年。这两种层次都是从天到年,但是聚集的路径不同。大多数层次有全成员,全成员包括层次的所有成员,因此能够代表他们的总合。它通常命名为'All something',比如:'All stores'.




星型模式和雪花模式
mondrian支持星型模式和雪花模式。下面介绍一下雪花模式的建模,它需要用到操作符 <Join>.比如:
<Cube name="Sales">
...
<Dimension name="Product" foreignKey="product_id">
<Hierarchy hasAll="true" primaryKey="product_id" primaryKeyTable="product">
<Join leftKey="product_class_id" rightAlias="product_class" rightKey="product_class_id">
<Table name="product"/>
<Join leftKey="product_type_id" rightKey="product_type_id">
<Table name="product_class"/>
<Table name="product_type"/>
</Join>
</Join>
...
</Hierarchy>
</Dimension>
</Cube>
这里定义一个 "Product" 维 由三个表构成. 事实表连接 表"product" (通过外键 "product_id"),表"product"连接表"product_class" (通过外键 "product_class_id"),表"product_class"连接表 "product_type" (通过外键 "product_type_id"). 我们利用 <Join> 元素的循环嵌套, <Join>带有两个操作对象; 操作对象可能是表,连接或者查询 。
按照操作对象行的数目来安排次序,表 "product" 的行数最大, 因此它首先出现连接事实表;然后是表 "product_class"和 "product_type",在雪花的末端拥有的行数最小.
注意外部元素 <Join>有一个属性 rightAlias. 这是必要的,因为join 的右边(是内部元素 <Join> ) 有可能是许多表组成的.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属性leftAlias,因为列 leftKey 很明确的来自表 "product".

共享维
当为一个连接生成SQL的时候, mondrian 需要知道连接哪一个列. 如果一正在连接一个多表连接, 你需要告诉它连接这些表里的哪一个表,哪一个列.
因为共享维不属于一个cube,你必须给它们一个明确的表 (或者数据源). 当你在一个特别的cube里用他们的时候, 你要指定外键 foreign key. 下面的例子显示了 Store Type 维被 连接到 Sales cube ,用了外键 sales_fact_1997.store_id, 并且被连接到Warehouse cube ,用了外键 warehouse.warehouse_store_id :
<Dimension name="Store Type">
<Hierarchy hasAll="true" primaryKey="store_id">
<Table name="store"/>
<Level name="Store Type" column="store_type" uniqueMembers="true"/>
</Hierarchy>
</Dimension>

<Cube name="Sales">
<Table name="sales_fact_1997"/>
...
<DimensionUsage name="Store Type" source="Store Type" foreignKey="store_id"/>
</Cube>

<Cube name="Warehouse">
<Table name="warehouse"/>
...
<DimensionUsage name="Store Type" source="Store Type" foreignKey="warehouse_store_id"/>
</Cube>




虚拟 cubes
父子层次
一个使用方便的层次 有一个严格的层的集合, 成员与层紧密的联系.比如,在 Product 层次中, 任何产品名称层的成员在商标层上都有一个父亲 ,商标层上的成员在产品子目录层也都有一个父亲. 这种结构对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有时候太严格了.
一个父子层次只有一层 (不计算 'all' 层), 但是任何成员可以在同一层上有父亲成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Employees 层次:
<Dimension name="Employees" foreignKey="employee_id">
<Hierarchy hasAll="true" allMemberName="All Employees" primaryKey="employee_id">
<Table name="employee"/>
<Level name="Employee Id" uniqueMembers="true" type="Numeric"
column="employee_id" nameColumn="full_name"
parentColumn="supervisor_id" nullParentValue="0">
<Property name="Marital Status" column="marital_status"/>
<Property name="Position Title" column="position_title"/>
<Property name="Gender" column="gender"/>
<Property name="Salary" column="salary"/>
<Property name="Education Level" column="education_level"/>
<Property name="Management Role" column="management_role"/>
</Level>
</Hierarchy>
</Dimension>
这里parentColumn 和nullParentValue是重要的属性:
属性parentColumn 是一个成员连接到它父亲成员的列名。在这种情况下, 它是指向雇员经理的外键。元素<Level>的子元素 <ParentExpression> 是与属性 parentColumn 有相同作用的,但是元素允许定义任意的SQL表达式, 就像元素 <Expression>. 属性 parentColumn (或者 元素<ParentExpression>) 是维一向Mondrian指出 层次有父子结构的。
属性 nullParentValue 是指明成员没有父成员的值 。 缺省情况下 nullParentValue="null", 但是因为许多数据库不支持null, 建模时 用其他值来代替空值,0和-1.

物理结构
member reade
member reader 是访问成员的方法. 层次通常以维表为基础建立的 , 因此要用sql来构造.但是甚至你的数据没有存在于 RDBMS, 你可以通过一个 Java 类来访问层次。(自定义 member reader)
Here are a couple of examples:
DateSource (to be written)生成一个时间层次. 按常规,数据仓库工具生成一个表 ,每天包含一行。但是问题是这个表需要装载,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能够添加更多的行。 DateSource 在内存中按照要求生成日期成员.
FileSystemSource (to be written) 按照目录和文件的层次描述文件系统。 Like the time hierarchy created by DateSource, this is a virtual hierarchy: the member for a particular file is only created when, and if, that file's parent directory is expanded.
ExpressionMemberReader (to be written) 创建了一个基于表达式的层次。
自定义member reader 必须实现接口 mondrian.rolap.MemberSource. 如果你需要实现一个更大的成员操作集合, 需要实现接口 interface mondrian.rolap.MemberReader; 否则, Mondrian在 mondrian.rolap.CacheMemberReader中封装 你的 reader类.你的 member reader 必须有一个公共的构造函数,这个构造函数拥有参数(Hierarchy,Properties),抛出未检查的错误.
Member readers 用 元素<Hierarchy> 的属性memberReaderClass来声明; 任何 <Parameter> 子元素通过属性构造函数来传递.
这是一个例子:
<Dimension name="Has bought dairy">
<Hierarchy hasAll="true" memberReaderClass="mondrian.rolap.HasBoughtDairySource">
<Level name="Has bought dairy" uniqueMembers="true"/>
<Parameter name="expression" value="not used"/>
</Hierarchy>
</Dimension>
Cell readers
<Measure name="name" cellReaderClass="com.foo.MyCellReader">
类 "com.foo.MyCellReader" 实现了接口interface mondrian.olap.CellReader.


存取控制
可以定义存取控制的属性(角色), 作为模式的一部分, 并且可以在建立连接的时候设置角色。
定义角色
角色可以通过 元素<Role>来设置 , 它是元素<Schema> 的直接的子元素.
下面是一个关于角色的例子:
<Role name="California manager">
<SchemaGrant access="none">
<CubeGrant cube="Sales" access="all">
<HierarchyGrant hierarchy="[Store]" access="custom" topLevel="[Store].[Store Country]">
<MemberGrant member="[Store].[USA].[CA]" access="all"/>
<MemberGrant member="[Store].[USA].[CA].[Los Angeles]" access="none"/>
</HierarchyGrant>
<HierarchyGrant hierarchy="[Customers]" access="custom" topLevel="[Customers].[State Province]" bottomLevel="[Customers].[City]">
<MemberGrant member="[Customers].[USA].[CA]" access="all"/>
<MemberGrant member="[Customers].[USA].[CA].[Los Angeles]" access="none"/>
</HierarchyGrant>
<HierarchyGrant hierarchy="[Gender]" access="none"/>
</CubeGrant>
</SchemaGrant>
</Role>
元素 <SchemaGrant> 定义了模式中缺省的对象方问权限. 访问属性可以是 "all" 或者 "none"; 这个属性可以被具体的权限对象继承. 在这个例子中, 因为 access="none", 用户只能浏览"Sales" 立方体, 这里明确的赋予了这个权限.
元素 <CubeGrant> 定义了立方体的访问权限. 就像 <SchemaGrant>, 属性access 可以是"all" 或者 "none", 并且能够被cube中具体的子对象继承.
元素 <HierarchyGrant>定义了层次的访问权限. 属性access 可以是"all", 意思是所有的members都是可见的; "none",意思是 hierarchy的存在对用户是隐藏的; "custom", 你可以利用属性 topLevel 定义可见的最高层 (阻止用户 进行上卷操作, 比如浏览税收 上卷到 Store Country 层); 或者用属性 bottomLevel 定义可见的最底层 (这里阻止用户查看顾客个人的细节数据);或者控制用户查看哪一个成员集合,通过嵌套定义元素 <MemberGrant>.
你也可以只定义元素 <MemberGrant> ,如果模式的<HierarchyGrant> 有属性access="custom". Member grants 赋予 (或者取消) 访问给定的成员, 以及它的所有子成员.
posted @ 2008-03-26 22:30 edsonjava 阅读(91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改了不少JPivot/mondrian代码,还修正了jpivot一个bug。

对JPivot的jfreechart和drillthrough显示做了增强,终于可以拿出去给人用了。

先说说性能问题: 先是找了一台闲置的IBM X445 PC Server,4×2GHZ CPU,8G内存,2×146G硬盘,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 开启AWE 3G参数。然后装Oracle 10g,数据仓库模式,使用了4G AWE内存共约4.5GB内存。再建成一张1600万用户数据宽表,宽表一律使用bitmap索引,还有其他20个左右维表。 然后就简单了,写mondrian Cube,配JPivot。 最后搞下来的结果是:基本上mondrian 每次做group by 操作最长不超过30秒,一般在20秒左右。用户基本可以接受。问了使用NCR的朋友,说NCR使用自己的数据库,也基本是这样的一个性能。 PS:偷偷问一声,在这基础上,性能还能改进否?

 

再说说方向问题: 我们现在使用2个OLAP,一个是jpivot + mondrian ,属于ROLAP;另一个是BO intelligence + essbase,属于MOLAP。目前的感觉是,由于DB性能强悍,导致ROLAP和MOLAP在性能上相差不大。同时ROLAP可以直接和报表系统共用同一张表。而MOLAP则需要使用工具来打CUBE做数据转换,这样在开发和维护工作量上,MOLAP比ROLAP大。 另外往往业务部门分析到最后,就是要看明细数据了,这个时候MOLAP的前端工具往往不能做好支持。而jpivot则无此问题。 综上所述,我目前好像还没看到必须用MOLAP的理由,听说华为原来用M$ 的OLAP,后来好像支持不住了,就直接用回了BO 报表,呵呵。

 

JPivot的问题: 操作太复杂,必须对OLAP的概念有清晰的了解,普通用户无法使用。与mondrian 集成不够紧密。mondrian不提供数据钻取功能,该功能是jpivot自己做的,所以会导致数据类型格式丢失。钻取详细数据量无限制,导致内存溢出。界面比较难看,操作方式非主流使用jpivot自己的mvc框架,不易其他框架集成 总体来说,jpivot目前已经不是一个玩具了,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级的操作,而且定位在高端业务分析人员。


拿出来开源比较困难,一方面jpivot在不停升级,另一方面我在修改的时候不顾一切,在jpivot中乱引用了mondrian代码,还把mondrian部分无用代码全删了。这样,我就在这个帖里把能共享部分都在这里帖出来。 首先是我优化后的界面。 1.图标用了pentaho里面的图标。 2.jpivot里面其实支持3D饼图,只是选项未开,我先将jfreechart升级成1.0.2,又对饼图、线图等做了美观。 3.drillthrough是jpivot相对其他olap产品的杀手级功能,但是有不少细节未完善。我基本都一一补上。 在界面上可以看出,我添加了一个CSV导出功能(改了WCF库),同时限制最大导出20万行记录(改了jpivot)。界面上显示的“访问次数”是measure的名字,实际上应该显示“访问时间”,该问题暂时无解。另外修正了一下numberformat、dateformat不正确的一些问题。 4.excel导出时,格式很难看,但是由于excel本身只支持256色,无法显示web上的底色,所以我修改了只显示蓝色的border,底色一律为白。 附件中rar里面是web的CSS文件、Excel的生成文件和jpivot的图表生成部分代码,感兴趣的朋友各取所需吧


另外还把jpviot完全整合到我自己的系统中去了,呵呵。 可以在系统web界面上编写Cube和MDX定义,Cube和MDX为一对多关系。Cube通过xsd来做校验。开发Cube和MDX的时候可以随时做预览。 然后再把一个MDX在界面发布成一个单独的OLAP分析。 下一步的目标是将数据权限与jpivot做整合,由于Cube的xml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所以mondrian的role配置也可以由系统根据配置自动生成。 这部分代码涉及我的系统和框架比较深,所以不帖代码了哈,大家自己搞搞2天也就出来了


还做了个及其变态的功能,就是把界面上所有显示的jpivot cell,一个个的去取出钻取数据的measure,然后生成csv文件,打成zip包给用户下载或发到其他接口。 当时我化了整整一个礼拜钻研mondrian代码,希望可以不用那么傻傻个一个个去钻,结果失败...

我在用Jpivot的时候,发现用mondrian是影响取数性能其中的一个瓶颈........ 经研究.....我们自己修改了jpivot和wcf的一些代码来适应我们自己的项目.........以下是我做的一些修改.....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1.脱离mondrian.直接写dll的方式取数,然后生成XML数据 .我发现脱离mondrian自己写了一个DLL去调用MSSQL 2000 的OLAP,数度很快........... 2 .修改界面的显示方式 上面也说道.Jpivot的界面一个不好看,二是用起来很不方便.比如取维度等的时候....一层一层的进去实在很麻烦.... a.修改取维度的方式 我们参照ms的做法 做成一个了一个树的取数,研究jpivot里面的代码.如果直接用jpivot的代码取数据十分慢.这样我自己通过AJAX和Jpivot结合,动态生成树的结构,然后在树上取维度的时候,直接通过鼠标托到选择维度textbox上.........依照条件生成相应MDX....显示数据..... b.修改数据显示的样式.和取维度,生成MDX分开了. 显示数据我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显示.就是用Frame分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可以通过按钮扩大整个页面........ 3. 集成在自己的框架中 集成在自己的框架中,我个人觉得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一点小事没有搞好就很麻烦...因为我们是用JSF开发的.所以依照Jpivot....自己写了一些组件来辅助开发,我自己开发主要改成比较像ms 2000 的olap分析方法... 还未完成的需求 JFreeChar的功能还需要加强. 个人感觉:jpivot是很不错.可是不能一拿来就用..我发现好多人用jpivot都要修改好多东西....但是修改起来又比较麻烦....java,j2ee,xml ,xslt,javascript,taglib.....好多东西都要懂.....
posted @ 2008-03-26 22:28 edsonjava 阅读(2225) | 评论 (1)编辑 收藏
 

This documentation is related to the displaytag 1.1.x releases.

The latest available release is 1.1.1

Displaytag 1.1 offers several enhancements over 1.0: the most notable news are support for partial lists and enhanced decorator APIs, but there is also a lot more. Be sure to read the migration guide for upgrading an existing application from displaytag 1.0. A full changelog is also available.

Overview

The display tag library is an open source suite of custom tags that provide high-level web presentation patterns which will work in an MVC model. The library provid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functionality while still being easy to use.

What can I do with it?

Actually the display tag library can just... display tables! Give it a list of objects and it will handle column display, sorting, paging, cropping, grouping, exporting, smart linking and decoration of a table in a customizable XHTML style.

The tables in the sample images below were generated from lists using the <display:table> tag:

sample tables produced with the display:table tag
posted @ 2008-02-23 23:47 edsonjava 阅读(51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近在论证java领域的开源BI前端框架,把随手记得东西和大家分享下.
因为只看了几天,有没时间整理所以看起来比较乱,也不是很深入。

目前在java领域较常见的BI前端框架(商业智能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Pentaho,spagoBi, OpenI, JASPER intelligence等开源框架。

 他们都有自己的强项和不足,下面简要介绍下:

轻量级的:

OpenI使用Mondrian和Jpivot框架,报表引擎是jasper report,数据挖掘接口是R-Project,

相对来说开发和学习比较简单,而且OpenI支持使用MS的数据仓库(xmla),但是其国际化比较失败(中文乱码),要深入改造。

 JASPER intelligence也是个轻型项目,对jasper report的支持最好,所以报表部分比较好。

 重量级的:

PentahospagoBi是两个比较大的框架了,集成了相当多的开源项目,JfreeReport、Mondrian、Kettle、Weka基本都使用了。特别适合大型复杂项目的开发。

      Pentaho在中国使用的比较多,文档什么的也多一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上对他的中文支持做的相当好,很多志愿者翻译了它的文档。这给我们开发带来很大便利。

 

      Pentaho的模块工作流引擎、中心资源库、审计组件、报表设计工具、ETL工具、OLAP Server、多维展示、数据挖掘组件各种组建都有。

而且Pentaho得到了很大的投资,开发后劲很大,而且会有付费的官方发售版本。 

http://blog.csdn.net/dust_bug/archive/2006/09/18/1240753.aspx

这个是Pentaho源代码阅读报告》,介绍Pentaho构架相当的全面。 

Pentaho的中文论坛在http://www.bipub.org/ 

Pentaho相对spagoBi来说功能较强,尤其是工作流一块做的相当不错。

官方站的demos在http://www.pentaho.com/products/demos/

 spagoBi功能也很强,尤其是最近发布的1。9版本,在http://spagobi.eng.it:8080/sbiportal/faces/public/exo(或http://spagobi.eng.it:8080/sbiportal

的demos里展现了spagoBi很多功能。

 后记
这几款BI框架因为都是开源的前端框架,所以核心部分使用的还是一些开源项目,

Mondrian,Jpivot,JfreeReport,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搭建合适的框架会占用项目很大一部分时间,但是一旦框架搭建好了,基本就可以象流水线一样出报表了。

但是期望在原始功能上添加性能功能是比较麻烦的,为了一个新加的功能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实现。

另外这些开源框架的权限管理都不怎么强,可能需要改造。

另外,全球话的问题也是问题。象OpenI完全不支持中文,必须改造。

posted @ 2008-02-23 23:38 edsonjava 阅读(94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我们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不同的瞎子对大象的认识不同,因为他们只认识了自己摸到的地方。而企业如果要避免重犯这样的错误,那就离不开商务智能(BI)。专家认为,BI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就像聪明才智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欧美企业的经验也证明,企业避免无知和一知半解危险的有效手段就是商务智能。商务智能旨在充分利用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数据和资料,并将它们转化为信息和知识来免除各种无知状态和瞎猜行为。   

支持BI的开源工具数量众多,但是大多数的工具都是偏重某方面的。例如,CloverETL偏重ETL,JPivot偏重多维分析展现,Mondrian是OLAP服务器。而Bee、Pentaho和SpagoBI等项目则针对商务智能问题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ETL 工具

ETL开源工具主要包括CloverETL和Octupus等。

(1)CloverETL是一个Java的ETL框架,用来转换结构化的数据,支持多种字符集之间的转换(如ASCII、UTF-8和ISO-8859-1等);支持JDBC,同时支持dBase和FoxPro数据文件;支持基于XML的转换描述。

(2)Octupus是一个基于Java的ETL工具,它也支持JDBC数据源和基于XML的转换定义。Octupus提供通用的方法进行数据转换,用户可以通过实现转换接口或者使用Jscript代码来定义转换流程。

OLAP服务器

(1)Lemur主要面向HOLAP,虽然采用C++编写,但是可以被其他语言的程序所调用。Lemur支持基本的操作,如切片、切块和旋转等基本操作。

(2)Mondrian面向ROLAP包含4层:表示层、计算层、聚集层、存储层。

● 表示层:指最终呈现在用户显示器上的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有许多方法来展现多维数据,包括数据透视表、饼、柱、线状图。

● 计算层:分析、验证、执行MDX查询。

● 聚集层:一个聚集指内存中一组计算值(cell),这些值通过维列来限制。计算层发送单元请求,如果请求不在缓存中,或者不能通过旋转聚集导出的话,那么聚集层向存储层发送请求。聚合层是一个数据缓冲层,从数据库来的单元数据,聚合后提供给计算层。聚合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系统的性能。

● 存储层:提供聚集单元数据和维表的成员。包括三种需要存储的数据,分别是事实数据、聚集和维。

OLAP客户端

JPivot是JSP风格的标签库,用来支持OLAP表,使用户可以执行典型的OLAP操作,如切片、切块、上钻、下钻等。JPivot使用Mondrian服务器,分析结果可以导出为Excel或PDF文件格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主要的开源工具包括MonetDB、MySQL、MaxDB和PostgreSQL等。这些数据库都被设计用来支持BI环境。MySQL、MaxDB和PostgreSQL均支持单向的数据复制。BizGres项目的目的在于使PostgreSQL成为数据仓库和 BI的开源标准。BizGres为BI环境构建专用的完整数据库平台。

完整的BI开源解决方案

1.Pentaho 公司的Pentaho BI 平台

它是一个以流程为中心的、面向解决方案的框架,具有商务智能组件。BI 平台是以流程为中心的,其中枢控制器是一个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使用流程定义来定义在 BI 平台上执行的商务智能流程。流程可以很容易被定制,也可以添加新的流程。BI 平台包含组件和报表,用以分析这些流程的性能。BI 平台是面向解决方案的,平台的操作是定义在流程定义和指定每个活动的 action 文档里。这些流程和操作共同定义了一个商务智能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 BI 解决方案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平台外部的商业流程。一个解决方案的定义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流程和操作。

BI平台包括一个 BI 框架、BI 组件、一个 BI 工作台和桌面收件箱。BI 工作台是一套设计和管理工具,集成到Eclipse环境。这些工具允许商业分析人员或开发人员创建报表、仪表盘、分析模型、商业规则和 BI 流程。Pentaho BI 平台构建于服务器、引擎和组件的基础之上,包括J2EE 服务器、安全与权限控制、portal、工作流、规则引擎、图表、协作、内容管理、数据集成、多维分析和系统建模等功能。这些组件的大部分是基于标准的,可使用其他产品替换之。

2.ObjectWeb

该项目近日发布了SpagoBi 1.8版本。SpagoBi 是一款基于Mondrain+JProvit的BI方案,能够通过OpenLaszlo产生实时报表,为商务智能项目提供了一个完整开源的解决方案,它涵盖了一个BI系统所有方面的功能,包括:数据挖掘、查询、分析、报告、Dashboard仪表板等等。SpagoBI使用核心系统与功能模块集成的架构,这样在确保平台稳定性与协调性的基础上又保证了系统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用户无需使用SpagoBI的所有模块,而是可以只利用其中的一些模块。

SpagoBI使用了许多已有的开源软件,如Spago和Spagosi等。因此,SpagoBI集成了 Spago的特征和技术特点,使用它们管理商务智能对象,如报表、OLAP分析、仪表盘、记分卡以及数据挖掘模型等。SpagoBI支持BI系统的监控管理,包括商务智能对象的控制、校验、认证和分配流程。SpagoBI采用Portalet技术将所有的BI对象发布到终端用户,因此BI对象就可以集成到为特定的企业需求而已经选择好的Portal系统中去。

3.Bee项目

该项目是一套支持商务智能项目实施的工具套件,包括ETL工具和OLAP 服务器。Bee的ETL工具使用基于Perl的BEI,通过界面描述流程,以XML形式进行存储。用户必须对转换过程进行编码。Bee的ROLAP 服务器保证多通SQL 生成和强有力的高速缓存管理(使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ROLAP服务器通过SOAP应用接口提供丰富的客户应用。Web Portal作为主要的用户接口,通过Web浏览器进行报表设计、展示和管理控制,分析结果可以以Excel、PDF、PNG、PowerPoint、 text和XML等多种形式导出。

Bee项目的特点在于:

● 简单快捷的数据访问;

● 支持预先定义报表和实时查询;

● 通过拖拽方式轻松实现报表定制;

● 完整报表的轻松控制;

● 以表和图进行高质量的数据展示。

posted @ 2008-02-23 23:29 edsonjava 阅读(51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java /zongfeng 
mondrian是一个olap工具,jpviot是一个显示它处理结果的taglib,使用这2个工具可以做复杂的统计汇总并显示

OLAP:Mondrian&JPviot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实时的分析大量数据,其操作通常是 只读的.online意味着即使是大量的数据,系统对查询的响应也要足够快.

olap使用一种技术叫做multimensional analysis(多维分析),关系数据库将数据存成行和列的形式,多维数据表包含轴和单元.

mondrian包含4层:表示层,计算层,聚集层,存储层.

表示层:指最终呈现在用户显示器上的,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有许多方法来展现多维数据,包括数据透视表,饼,柱,线状图.

计算层:分析,验证,执行MDX查询.

聚集层:一个聚集指内存中一组计算值(cell),这些值通过维列来限制.计算层发送单元请求,如果请求不在缓存中,或者不能通过旋转聚集导出的话,聚集层向存储层发送请求.

聚合层是一个数据缓冲层,从数据库来的单元数据,聚合后提供给计算层。聚合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系统的性能。

存储层:提供聚集单元数据和维表的成员,这些层可以不在同一机子上,但是计算和聚集层必须在同一台机子上.

三种需要存储的数据:1:事实数据2:聚集3:维

配置文件中的特定含义:
1:cube(立方体):是维和量的集合

2:measure(量):一个具体的测量量

3:dimension(维):一个属性或者一系列属性,通过维可以将量分类

下面是我关于jpviot的修改:jpviot是显示mondrian的一个taglib

问题1:让行和列的标题显示为中文,此问题非常简单,只需要在你的schema中设置一下编码即可,例如在FoodMart中设置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然后可以这样描述Measure:

<Measure name="库存消耗" column="store_cost" aggregator="sum" formatString="#,###.00"/>

所有带name属性的都可以替换成中文,jpviot会自动显示这些中文.

问题2:关于去掉Measure标题的问题:

默认生成的报表中会有这么一行
<tr>
<th rowspan="1" colspan="2" class="corner-heading" nowrap="nowrap">&nbsp;</th><th rowspan="1" colspan="3" class="heading-heading" nowrap="nowrap"><img height="9" width="9" border="0" src="/jpivot/jpivot/table/drill-position-other.gif">Measures</th>
</tr>

这一行有个默认的标题是Measure,如果你不想删除这一行,而仅仅想修改这个标题的话,可以修改
WEB-INFclassescomtonbellerjpivotmondrianresources.properties.但是注意这个文件中内容写成英文没问题,如写成中文的话应该写成unicode,例如023这样的形式.

如果你要去掉这一行的话,修改配置文件和xsl恐怕做不到,我分析了其代码,最终在代码层次上做了修改:
修改的代码为com.tonbeller.jpivot.table.ColumnAxisBuilderImpl:

将其构造函数中的setHierarchyHeader的参数修改为setHierarchyHeader(NO_HEADER);这个函数支持3个参数,我们修改后就不会显示那个标题行了.

问题3:生成图表后自动生成chart表的问题:

我测试生成图表中的中文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每次生成chart图时会报UTF编码错误,从错误判断应该是某个文件的编码错误,起初根据错误判断是filter的问题,可是filter那点代码中根本不涉及编码的问题.我将很多配置文件的编码都改了也不行.因为那个英文例子没问题,我查看了JFreechart的一个servlet(org.jfree.chart.servlet.DisplayChart),因为jpviot就是调用这个servlet实现绘图的,分析这个servlet我知道它会在一个临时目录生成png文件,然后交给servlet写到浏览器的响应中去,我找到那个临时目录(tomcattemp),发现里面已经生成了正确的中文图形.从而判断图形生成正确,但是写到浏览器中时出了问题.最后我查看能生成英文图表的那个例子,发觉不仅仅在html中生成图形,而且生成map.而这个map的生成全是在程序中做的,程序生成一个xml文件,通过chart.xsl解析生成map的最终html代码.但是在程序中生成时并没有加入编码设置,因此问题出在生成map这儿.

最终修改代码如下:

com.tonbeller.jpivot.chart.ChartComponent:

在render函数中修改如下:

String desc="<?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String xchart =desc+"n"+ "<xchart>" + writeImageMap(filename, info, false) + "</xchart>";
这样就为xchart设置了编码.

问题4:修改jfreechart中的默认字体:

com.tonbeller.jpivot.chart.ChartComponent中定义了几种字体,但是这几种字体都是英文字体,我将其修改为宋体:
把所有的字体定义都改为"SimSun"
注意到这儿并没有玩,如果你仅仅修改程序,仍旧会出现问题,报错说没有适合"SimSun"的item
同时要修改一个配置文件:WEB-INFjpivotchartchartpropertiesform.xml
在这个配置文件中将SimSun加入其中,形式如下:

<listBox1 type="string" modelReference="fontName" label="Title font">
<listItem value="SansSerif" label="SansSerif"/>
<listItem value="Serif" label="Serif"/>
<listItem value="SimSun" label="SimSun"/>
<listItem value="Monospaced" label="Monospaced"/>
</listBox1>

以上为我最近的一点心得,我会完善这篇文档,将包含mondrian中schema的书写方法和MDX查询语言,欢迎大家交流
link1:微软的MDX中文文档

posted @ 2008-02-23 23:20 edsonjava 阅读(87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在xml应用中,经常将一些URL信息作为xml数据存储,其中URL参数有可能包含有中文字符。
当使用dom对xml数据进行解析时,可以对中文字符进行编码。
但如果只使用xslt来显示xml数据时(data.xml+data.xsl),发现此时的URL会出现编码错误.
即使指定编码类型(encoding="gb2312"),依然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测试发现:是IE的缓存机制问题,IE仍会把新的页面(所链接的URL)的MIME内容类型默认为text/xml

解决方法:
1.指定输出文档类型为xml文档  (example:data.xsl)
 <xsl:output method="xml"  encoding="gb2312" media-type="text/xml" />
2.在新的窗口打开,给联接增加属性,指明目标窗口为其他窗口  (example:data2.xsl)
 <xsl:attribute name="target">_blank</xsl:attribute>


examples:


/*** data.xml ***/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xml-stylesheet type="text/xsl" href="data.xsl"?>
<root>
 <search>
  <url>http://www.google.com/search?q=</url>
  <word>xml数据</word>
 </search>
 <search>
  <url>http://www1.baidu.com/baidu?word=</url>
  <word>xml数据</word>
 </search>
 <search>
  <url>http://www.google.com/search?q=</url>
  <word>极限编程(xp)</word>
 </search>
 <search>
  <url>http://www1.baidu.com/baidu?word=</url>
  <word>极限编程(xp)</word>
 </search>
</root>


/*** data.xsl ***/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xsl:stylesheet version="1.0" xmlns:xsl="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
<!-- 去掉下面一句,将出现错误 -->
<xsl:output method="xml"  encoding="gb2312" media-type="text/xml" />

<xsl:template match="/">
 <xsl:apply-templates />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search">
 <xsl:element name="a">
  <xsl:attribute name="href"><xsl:value-of select="url" /><xsl:value-of select="word" /></xsl:attribute>
  <xsl:value-of select="word" />
 </xsl:element>
 <br />
</xsl:template>

</xsl:stylesheet>


/*** data2.xsl ***/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xsl:stylesheet version="1.0" xmlns:xsl="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

<xsl:template match="/">
 <xsl:apply-templates />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search">
 <xsl:element name="a">
  <xsl:attribute name="href"><xsl:value-of select="url" /><xsl:value-of select="word" /></xsl:attribute>
  <!-- 去掉下面一句,将出现错误 -->
  <xsl:attribute name="target">_blank</xsl:attribute>
  <xsl:value-of select="word" />
 </xsl:element>
 <br />
</xsl:template>

</xsl:stylesheet>

posted @ 2008-02-23 23:08 edsonjava 阅读(51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软件包:javax.servlet.http 
      所包含的接口:Http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HttpSession;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HttpSessionContext。
      所包含的类:Cookie;HttpServlet;HttpSessionBindingEvent;HttpUtils。

      一、HttpServletRequest接口
      定义\
      public interface HttpServletRequest extends ServletRequest;
      用来处理一个对Servlet的HTTP格式的请求信息。
      方法
      1、getAuthType
      public String getAuthType();
      返回这个请求的身份验证模式。
      2、getCookies
      public Cookie[] getCookies();
      返回一个数组,该数组包含这个请求中当前的所有cookie。如果这个请求中没有cookie,返回一个空数组。
      3、getDateHeader
      public long getDateHeader(String name);
      返回指定的请求头域的值,这个值被转换成一个反映自1970-1-1日(GMT)以来的精确到毫秒的长整数。
      如果头域不能转换,抛出一个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如果这个请求头域不存在,这个方法返回-1。
      4、getHeader
      public String getHeader(String name);
      返回一个请求头域的值。(译者注:与上一个方法不同的是,该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
      如果这个请求头域不存在,这个方法返回-1。
      5、getHeaderNames
      public Enumeration getHeaderNames();
      该方法返回一个String对象的列表,该列表反映请求的所有头域名。
      有的引擎可能不允许通过这种方法访问头域,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方法返回一个空的列表。
      6、getIntHeader
      public int getIntHeader(String name);
      返回指定的请求头域的值,这个值被转换成一个整数。
      如果头域不能转换,抛出一个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如果这个请求头域不存在,这个方法返回-1。
      7、getMethod
      public String getMethod();
      返回这个请求使用的HTTP方法(例如:GET、POST、PUT)
      8、getPathInfo
      public String getPathInfo();
      这个方法返回在这个请求的URL的Servlet路径之后的请求URL的额外的路径信息。如果这个请求URL包括一个查询字符串,在返回值内将不包括这个查询字符串。这个路径在返回之前必须经过URL解码。如果在这个请求的URL的Servlet路径之后没有路径信息。这个方法返回空值。
      9、getPathTranslated
      public String getPathTranslated();
      这个方法获得这个请求的URL的Servlet路径之后的额外的路径信息,并将它转换成一个真实的路径。在进行转换前,这个请求的URL必须经过URL解码。如果在这个URL的Servlet路径之后没有附加路径信息。这个方法返回空值。
      10、getQueryString
      public String getQueryString();
      返回这个请求URL所包含的查询字符串。一个查询字串符在一个URL中由一个“?”引出。如果没有查询字符串,这个方法返回空值。
      11、getRemoteUser
      public String getRemoteUser
      返回作了请求的用户名,这个信息用来作HTTP用户论证。
      如果在请求中没有用户名信息,这个方法返回空值。
      12、getRequestedSessionId
      public String getRequestedSessionId();
      返回这个请求相应的session id。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客户端提供的session id是无效的,这个session id将与在当前session中的session id不同,与此同时,将建立一个新的session。
      如果这个请求没与一个session关联,这个方法返回空值。
      13、getRequestURI
      public String getRequestURI();
      从HTTP请求的第一行返回请求的URL中定义被请求的资源的部分。如果有一个查询字符串存在,这个查询字符串将不包括在返回值当中。例如,一个请求通过/catalog/books?id=1这样的URL路径访问,这个方法将返回/catalog/books。这个方法的返回值包括了Servlet路径和路径信息。
      如果这个URL路径中的的一部分经过了URL编码,这个方法的返回值在返回之前必须经过解码。
      14、getServletPath
      public String getServletPath();
      这个方法返回请求URL反映调用Servlet的部分。例如,一个Servlet被映射到/catalog/summer这个URL路径,而一个请求使用了/catalog/summer/casual这样的路径。所谓的反映调用Servlet的部分就是指/catalog/summer。
      如果这个Servlet不是通过路径匹配来调用。这个方法将返回一个空值。
      15、getSession
      public HttpSession getSession();
      public HttpSession getSession(boolean create);
      返回与这个请求关联的当前的有效的session。如果调用这个方法时没带参数,那么在没有session与这个请求关联的情况下,将会新建一个session。如果调用这个方法时带入了一个布尔型的参数,只有当这个参数为真时,session才会被建立。
      为了确保session能够被完全维持。Servlet开发者必须在响应被提交之前调用该方法。
      如果带入的参数为假,而且没有session与这个请求关联。这个方法会返回空值。
      16、isRequestedSessionIdValid
      public boolean isRequestedSessionIdValid();
      这个方法检查与此请求关联的session当前是不是有效。如果当前请求中使用的session无效,它将不能通过getSession方法返回。
      17、isRequestedSessionIdFromCookie
      public boolean isRequestedSessionIdFromCookie();
      如果这个请求的session id是通过客户端的一个cookie提供的,该方法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18、isRequestedSessionIdFromURL
      public boolean isRequestedSessionIdFromURL();
      如果这个请求的session id是通过客户端的URL的一部分提供的,该方法返回真,否则返回假。请注意此方法与isRequestedSessionIdFromUrl在URL的拼写上不同。
      以下方法将被取消\

      19、isRequestedSessionIdFromUrl
      public boolean isRequestedSessionIdFromUrl();
      该方法被isRequestedSessionIdFromURL代替。

      二、HttpServletResponse接口
      定义\

      public interface HttpServletResponse extends ServletResponse
      描述一个返回到客户端的HTTP回应。这个接口允许Servlet程序员利用HTTP协议规定的头信息。
      成员变量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CONTINUE = 10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SWITCHING_PROTOCOLS = 10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OK = 20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CREATED = 20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ACCEPTED = 20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NON_AUTHORITATIVE_INFORMATION = 203;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NO_CONTENT = 20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RESET_CONTENT = 20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PARTIAL_CONTENT = 206;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MULTIPLE_CHOICES = 30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MOVED_PERMANENTLY = 30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MOVED_TEMPORARILY = 30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SEE_OTHER = 303;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NOT_MODIFIED = 30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USE_PROXY = 30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BAD_REQUEST = 40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UNAUTHORIZED = 40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PAYMENT_REQUIRED = 40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FORBIDDEN = 403;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NOT_FOUND = 40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METHOD_NOT_ALLOWED = 40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NOT_ACCEPTABLE = 406;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PROXY_AUTHENTICATION_REQUIRED = 407;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REQUEST_TIMEOUT = 408;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CONFLICT = 409;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GONE = 41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LENGTH_REQUIRED = 41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PRECONDITION_FAILED = 41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REQUEST_ENTITY_TOO_LARGE = 413;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REQUEST_URI_TOO_LONG = 41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UNSUPPORTED_MEDIA_TYPE = 41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INTERNAL_SERVER_ERROR = 50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NOT_IMPLEMENTED = 50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BAD_GATEWAY = 50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SERVICE_UNAVAILABLE = 503;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GATEWAY_TIMEOUT = 50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C_HTTP_VERSION_NOT_SUPPORTED = 505;
      以上HTTP产状态码是由HTTP/1.1定义的。
      方法
      1、addCookie
      public void addCookie(Cookie cookie);
      在响应中增加一个指定的cookie。可多次调用该方法以定义多个cookie。为了设置适当的头域,该方法应该在响应被提交之前调用。
      2、containsHeader
      public boolean containsHeader(String name);
      检查是否设置了指定的响应头。
      3、encodeRedirectURL
      public String encodeRedirectURL(String url);
      对sendRedirect方法使用的指定URL进行编码。如果不需要编码,就直接返回这个URL。之所以提供这个附加的编码方法,是因为在redirect的情况下,决定是否对URL进行编码的规则和一般情况有所不同。所给的URL必须是一个绝对URL。相对URL不能被接收,会抛出一个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所有提供给sendRedirect方法的URL都应通过这个方法运行,这样才能确保会话跟踪能够在所有浏览器中正常运行。
      4、encodeURL
      public String encodeURL(String url);
      对包含session ID的URL进行编码。如果不需要编码,就直接返回这个URL。Servlet引擎必须提供URL编码方法,因为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将不得不重写URL,例如,在响应对应的请求中包含一个有效的session,但是这个session不能被非URL的(例如cookie)的手段来维持。
      所有提供给Servlet的URL都应通过这个方法运行,这样才能确保会话跟踪能够在所有浏览器中正常运行。
      5、sendError
      public void sendError(int statusCode)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void sendError(int statusCode, String message) throws
         IOException;
      用给定的状态码发给客户端一个错误响应。如果提供了一个message参数,这将作为响应体的一部分被发出,否则,服务器会返回错误代码所对应的标准信息。
      调用这个方法后,响应立即被提交。在调用这个方法后,Servlet不会再有更多的输出。
      6、sendRedirect
      public void sendRedirect(String location) throws IOException;
      使用给定的路径,给客户端发出一个临时转向的响应(SC_MOVED_TEMPORARILY)。给定的路径必须是绝对URL。相对URL将不能被接收,会抛出一个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这个方法必须在响应被提交之前调用。调用这个方法后,响应立即被提交。在调用这个方法后,Servlet不会再有更多的输出。
      7、setDateHeader
      public void setDateHeader(String name, long date);
      用一个给定的名称和日期值设置响应头,这里的日期值应该是反映自1970-1-1日(GMT)以来的精确到毫秒的长整数。如果响应头已经被设置,新的值将覆盖当前的值。
      8、setHeader
      public void setHeader(String name, String value);
      用一个给定的名称和域设置响应头。如果响应头已经被设置,新的值将覆盖当前的值。
      9、setIntHeader
      public void setIntHeader(String name, int value);
      用一个给定的名称和整形值设置响应头。如果响应头已经被设置,新的值将覆盖当前的值。
      10、setStatus
      public void setStatus(int statusCode);
      这个方法设置了响应的状态码,如果状态码已经被设置,新的值将覆盖当前的值。
      以下的几个方法将被取消\
      11、encodeRedirectUrl
      public String encodeRedirectUrl(String url);
      该方法被encodeRedirectURL取代。 
      12、encodeUrl
      public String encodeUrl(String url);
      该方法被encodeURL取代。 
      13、setStatus
      public void setStatus(int statusCode, String message);
      这个方法设置了响应的状态码,如果状态码已经被设置,新的值将覆盖当前的值。如果提供了一个message,它也将会被作为响应体的一部分被发送。

      三、HttpSession接口
      定义\
      public interface HttpSession
      这个接口被Servlet引擎用来实现在HTTP客户端和HTTP会话两者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在多外连接和请求中持续一段给定的时间。session用来在无状态的HTTP协议下越过多个请求页面来维持状态和识别用户。
      一个session可以通过cookie或重写URL来维持。
      方法
      1、getCreationTime
      public long getCreationTime();
      返回建立session的时间,这个时间表示为自1970-1-1日(GMT)以来的毫秒数。 
      2、getId
      public String getId();
      返回分配给这个session的标识符。一个HTTP session的标识符是一个由服务器来建立和维持的唯一的字符串。
      3、getLastAccessedTime
      public long getLastAccessedTime();
      返回客户端最后一次发出与这个session有关的请求的时间,如果这个session是新建立的,返回-1。这个时间表示为自1970-1-1日(GMT)以来的毫秒数。 
      4、getMaxInactiveInterval
      public int getMaxInactiveInterval();
      返加一个秒数,这个秒数表示客户端在不发出请求时,session被Servlet引擎维持的最长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后,Servlet引擎可能被Servlet引擎终止。如果这个session不会被终止,这个方法返回-1。
      当session无效后再调用这个方法会抛出一个IllegalStateException。
      5、getValue
      public Object getValue(String name);
      返回一个以给定的名字绑定到session上的对象。如果不存在这样的绑定,返回空值。
      当session无效后再调用这个方法会抛出一个IllegalStateException。
      6、getValueNames
      public String[] getValueNames();
      以一个数组返回绑定到session上的所有数据的名称。
      当session无效后再调用这个方法会抛出一个IllegalStateException。
      7、invalidate
      public void invalidate();
      这个方法会终止这个session。所有绑定在这个session上的数据都会被清除。并通过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接口的valueUnbound方法发出通告。
      8、isNew
      public boolean isNew();
      返回一个布尔值以判断这个session是不是新的。如果一个session已经被服务器建立但是还没有收到相应的客户端的请求,这个session将被认为是新的。这意味着,这个客户端还没有加入会话或没有被会话公认。在他发出下一个请求时还不能返回适当的session认证信息。
      当session无效后再调用这个方法会抛出一个IllegalStateException。
      9、putValue
      public void putValue(String name, Object value);
      以给定的名字,绑定给定的对象到session中。已存在的同名的绑定会被重置。这时会调用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接口的valueBound方法。
      当session无效后再调用这个方法会抛出一个IllegalStateException。
      10、removeValue
      public void removeValue(String name);
      取消给定名字的对象在session上的绑定。如果未找到给定名字的绑定的对象,这个方法什么出不做。 这时会调用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接口的valueUnbound方法。
      当session无效后再调用这个方法会抛出一个IllegalStateException。
      11、setMaxInactiveInterval
      public int setMaxInactiveInterval(int interval);
      设置一个秒数,这个秒数表示客户端在不发出请求时,session被Servlet引擎维持的最长时间。
      以下这个方法将被取消\
      12、getSessionContext
      public HttpSessionContext getSessionContext();
      返回session在其中得以保持的环境变量。这个方法和其他所有HttpSessionContext的方法一样被取消了。

      四、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接口
      定义\
      public interface 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
      这个对象被加入到HTTP的session中,执行这个接口会通告有没有什么对象被绑定到这个HTTP session中或被从这个HTTP session中取消绑定。
      方法
      1、valueBound
      public void valueBoun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event);
      当一个对象被绑定到session中,调用此方法。HttpSession.putValue方法被调用时,Servlet引擎应该调用此方法。
      2、valueUnbound
      public void valueUnbound(HttpSessionBindingEvent event);
      当一个对象被从session中取消绑定,调用此方法。HttpSession.removeValue方法被调用时,Servlet引擎应该调用此方法。

      五、HttpSessionContext接口
      定义\
      此接口将被取消\
      public interface HttpSessionContext
      这个对象是与一组HTTP session关联的单一的实体。
      这个接口由于安全的原因被取消,它出现在目前的版本中仅仅是为了兼容性的原因。这个接口的方法将模拟以前的版本的定义返回相应的值。
      方法
      1、getSession
      public HttpSession getSession(String sessionId);
      当初用来返回与这个session id相关的session。现在返回空值。
      2、getIds
      public Enumeration getIds();
      当初用来返回这个环境下所有session id的列表。现在返回空的列表。

      六、Cookie类\
      定义\
      public class Cookie implements Cloneable
      这个类描述了一个cookie,有关cookie的定义你可以参照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的说明,也可以参照RFC 2109。
      构造函数
      public Cookie(String name, String value);
      用一个name-value对定义一个cookie。这个name必须能被HTTP/1.1所接受。
      以字符$开头的name被RFC 2109保留。
      给定的name如果不能被HTTP/1.1所接受,该方法抛出一个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方法
      1、getComment
      public String getComment();
      返回描述这个cookie目的的说明,如果未定义这个说明,返回空值。
      2、getDomain
      public String getDomain();
      返回这个cookie可以出现的区域,如果未定义区域,返回空值。
      3、getMaxAge
      public int getMaxAge();
      这个方法返回这个cookie指定的最长存活时期。如果未定义这个最长存活时期,该方法返回-1。
      4、get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该方法返回cookie名。
      5、getPath
      public String getPath();
      返回这个cookie有效的所有URL路径的前缀,如果未定义,返回空值。
      6、getSecure
      public boolean getSecure();
      如果这个cookie只通过安全通道传输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7、getValue
      public String getValue();
      该方法返回cookie的值。
      8、getVersion
      public int getVersion();
      返回cookie的版本。版本1由RFC 2109解释。版本0由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的说明解释。新构造的cookie默认使用版本0。
      9、setComment
      public void setComment(String purpose);
      如果一个用户将这个cookie提交给另一个用户,必须通过这个说明描述这个cookie的目的。版本0不支持这个属性。
      10、setDomain
      public void setDomain(String pattern);
      这个方法设置cookie的有效域的属性。这个属性指定了cookie可以出现的区域。一个有效域以一个点开头(.foo.com),这意味着在指定的域名解析系统的区域中(可能是www.foo.com但不是a.b.foo.com)的主机可以看到这个cookie。默认情况是,cookie只能返回保存它的主机。
      11、setMaxAge
      public void setMaxAge(int expiry);
      这个方法设定这个cookie的最长存活时期。在该存活时期之后,cookie会被终目。负数表示这个cookie不会生效,0将从客户端删除这个cookie。
         12、setPath
      public void setPath(String uri);
      这个方法设置cookie的路径属性。客户端只能向以这个给定的路径String开头的路径返回cookie。
      13、setSecure
      public void setSecure(boolean flag);
      指出这个cookie只能通过安全通道(例如HTTPS)发送。只有当产生这个cookie的服务器使用安全协议发送这个cookie值时才能这样设置。
      14、setValue
      public void setValue(String newValue);
      设置这个cookie的值,对于二进制数据采用BASE64编码。
      版本0不能使用空格、{}、()、=、,、“”、/、?、@、:以及;。
      15、setVersion
      public void setVersion(int v);
      设置cookie的版本号

      七、HttpServlet类\
      定义\
      public class HttpServlet extends GenericServle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这是一个抽象类,用来简化HTTP Servlet写作的过程。它是GenericServlet类的扩充,提供了一个处理HTTP协议的框架。
      在这个类中的service方法支持例如GET、POST这样的标准的HTTP方法。这一支持过程是通过分配他们到适当的方法(例如doGet、doPost)来实现的。
      方法
      1、doDelete
      protected void doDelet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被这个类的service方法调用,用来处理一个HTTP DELETE操作。这个操作允许客户端请求从服务器上删除URL。这一操作可能有负面影响,对此用户就负起责任。
      这一方法的默认执行结果是返回一个HTTP BAD_REQUEST错误。当你要处理DELETE请求时,你必须重载这一方法。
      2、doGet
      protected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被这个类的service方法调用,用来处理一个HTTP GET操作。这个操作允许客户端简单地从一个HTTP服务器“获得”资源。对这个方法的重载将自动地支持HEAD方法。
      GET操作应该是安全而且没有负面影响的。这个操作也应该可以安全地重复。
      这一方法的默认执行结果是返回一个HTTP BAD_REQUEST错误。
      3、doHead
      protected void doHead(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被这个类的service方法调用,用来处理一个HTTP HEAD操作。默认的情况是,这个操作会按照一个无条件的GET方法来执行,该操作不向客户端返回任何数据,而仅仅是返回包含内容长度的头信息。
      与GET操作一样,这个操作应该是安全而且没有负面影响的。这个操作也应该可以安全地重复。
      这个方法的默认执行结果是自动处理HTTP HEAD操作,这个方法不需要被一个子类执行。 
      4、doOptions
      protected void doOptions(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被这个类的service方法调用,用来处理一个HTTP OPTION操作。这个操作自动地决定支持哪一种HTTP方法。例如,一个Servlet写了一个HttpServlet的子类并重载了doGet方法,doOption会返回下面的头:
      Allow: GET,HEAD,TRACE,OPTIONS
      你一般不需要重载这个方法。
      5、doPost
      protected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被这个类的service方法调用,用来处理一个HTTP POST操作。这个操作包含请求体的数据,Servlet应该按照他行事。
      这个操作可能有负面影响。例如更新存储的数据或在线购物。
      这一方法的默认执行结果是返回一个HTTP BAD_REQUEST错误。当你要处理POST操作时,你必须在HttpServlet的子类中重载这一方法。
      6、doPut
      protected void doPu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被这个类的service方法调用,用来处理一个HTTP PUT操作。这个操作类似于通过FTP发送文件。
      这个操作可能有负面影响。例如更新存储的数据或在线购物。
      这一方法的默认执行结果是返回一个HTTP BAD_REQUEST错误。当你要处理PUT操作时,你必须在HttpServlet的子类中重载这一方法。
      7、doTrace
      protected void doTrac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被这个类的service方法调用,用来处理一个HTTP TRACE操作。这个操作的默认执行结果是产生一个响应,这个响应包含一个反映trace请求中发送的所有头域的信息。
      当你开发Servlet时,在多数情况下你需要重载这个方法。
      8、getLastModified
      protected long getLastModified(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返回这个请求实体的最后修改时间。为了支持GET操作,你必须重载这一方法,以精确地反映最后修改的时间。这将有助于浏览器和代理服务器减少装载服务器和网络资源,从而更加有效地工作。返回的数值是自1970-1-1日(GMT)以来的毫秒数。 
默认的执行结果是返回一个负数,这标志着最后修改时间未知,它也不能被一个有条件的GET操作使用。
      9、service
      protected void servic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public void service(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这是一个Servlet的HTTP-specific方案,它分配请求到这个类的支持这个请求的其他方法。
      当你开发Servlet时,在多数情况下你不必重载这个方法。

      八、HttpSessionBindingEvent类\
      定义\
      public class HttpSessionBindingEvent extends EventObject
      这个事件是在监听到HttpSession发生绑定和取消绑定的情况时连通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的。这可能是一个session被终止或被认定无效的结果。
      事件源是HttpSession.putValue或HttpSession.removeValue。
      构造函数
      public HttpSessionBindingEvent(HttpSession session, String name);
      通过引起这个事件的Session和发生绑定或取消绑定的对象名构造一个新的HttpSessionBindingEvent。
      方法
      1、get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返回发生绑定和取消绑定的对象的名字。
      2、getSession
      public HttpSession getSession();
      返回发生绑定和取消绑定的session的名字。

         九、HttpUtils类\
      定义\
      public class HttpUtils
      收集HTTP Servlet使用的静态的有效的方法。
      方法
      1、getRequestURL
      public static StringBuffer getRequestURL(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在服务器上重建客户端用来建立请求的URL。这个方法反映了不同的协议(例如http和https)和端口,但不包含查询字符串。
      这个方法返回一个StringBuffer而不是一个String,这样URL可以被Servlet开发者有效地修改。
      2、parsePostData
      public static Hashtable parsePostData(int len, 
            ServletInputstream in);
      解析一个包含MIME类型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的数据的流,并创建一个具有关键值-数据对的hash table。这里的关键值是字符串,数据是该字符串所对应的值的列表。一个关键值可以在POST的数据中出现一次或多次。这个关键值每出现一次,它的相应的值就被加入到hash table中的字符串所对应的值的列表中。
      从POST数据读出的数据将经过URL解码,+将被转换为空格以十六进制传送的数据(例如%xx)将被转换成字符。
      当POST数据无效时,该方法抛出一个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3、parseQueryString
      public static Hashtable parseQueryString(String s);
      解析一个查询字符串,并创建一个具有关键值-数据对的hash table。这里的数据是该字符串所对应的值的列表。一个关键值可以出现一次或多次。这个关键值每出现一次,它的相应的值就被加入到hash table中的字符串所对应的值的列表中。
      从查询字符串读出的数据将经过URL解码,+将被转换为空格以十六进制传送的数据(例如%xx)将被转换成字符。
      当查询字符串无效时,该方法抛出一个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posted @ 2007-07-26 16:34 edsonjava 阅读(44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CVSNT 2.5.03 Installation on Windows 2003

Author: Bo Berglund
Notice:
This guide is written as an installation help for CVSNT 2.5.03 and higher on Windows 2003 server.
Most of the discussion is also valid for installation on Windows XP-Pro (see below for an important setting).
NOTE! You cannot use XP-Home for CVSNT!
The guide uses the Innosetup based installer that I maintain but similar results can probably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Innosetup installer published by Oliver Giesen as well.
I am not using the MSI installer from the official CVSNT website since I cannot accept non-opensource software if anything else is available.

Table of contents
CVSNT Installation
Configuring the server
Adding CVS users
Adding CVS administrators
Disabling pserver as security measure
The cvs passwd command for adding users
Managing pserver and sserver users
Using the SSPI protocol
Fine-tuning user access of CVS
Using spaces with CVSNT

Links:
CVSNT Auditing Configuration Tutorial
Innosetup CVSNT Installer download
CVSMailer homepage, Automatic email on commits and other events
ViewCvs Installer download
CVSNT command reference
CVSNT download (where you can download the latest CVSNT versions)

Karl Fogel's book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with CVS'
The free part of Karl Fogel's book in HTML format
DevGuy's CVS information pages
CVS-Gui (WinCvs) homepage
WinCvs Dialy use guide
WinCvs 1.3 manual (PDF format)

WinCvs download (on SourceForge)

Installation of the CVSNT server

File system type
Make sure your system is only using the NTFS file system!
Also make sure you are logged on as an administrator of the PC (using an account with administrative priviliges).
And most important: Use the local disk on the CVSNT server!

IMPORTANT for XP-Pro users:
You MUST switch off Simple File Sharing, which is the default for XP (as recommended by Microsoft to make XP somewhat compatible with Win95-98-ME)!
You do this by opening a Windows Explorer and then use the menu command Tools/Folder Options. Select the View tab and scroll down to the bottom where you find this item. Uncheck it now!
Simple File Sharing

Now for the actual instal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1. Get the latest release of CVSNT
Get the latest CVSNT Innosetup installation from Innosetup CVSNT Installer download

2. Create CVS directories
Create two directories on the target machine, c:\cvsrepos and c:\cvsrepos\cvstemp. If you have a separate disk partition to spare for CVS then use that instead. The important point here is that the disk where the repository is located on is NTFS.

3. Directory security and permissions
Give c:\cvsrepos\cvstemp security settings that allows full control for all accounts including SYSTEM.
Important:
The cvstemp directory must NOT be located in either c:\WINNT\Temp or anywhere in th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 tree because these locations have imposed restrictions on user access!
Notice that on XP-Pro out of the box from Microsoft the permissions cannot be set like this until "Simple File Sharing" is switched off (see above). So you must do this if you use XP-Pro. XP-Home is totally unsuitable for CVSNT!

4. Install CVSNT
Run the downloaded CVSNT setup file and make sure to change the installation path to c:\programs\cvsnt (I am paranoid about removing any spaces in paths used by cvs!)
Start screen:
Install screen #1

License agreement:
Install screen #2

Install directory selection:
Note:
I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stall CVSNT to a path that does NOT contain any embedded spaces, for example like this:
Install screen #3

Installation component selection screen:
Install screen #4

Start menu selection:
Install screen #5

Task selection screen:
Install screen #6

Ready to install!
Install screen #7

Install in progress
Install screen #8

Release notes
Install screen #9

Installation done!
Install screen #10


Configuring the CVSNT server and repository


1. CVSNT Control Panel configuration
CVSNT is configured from the CVSNT Control Panel, which can be reached via the shortcut link placed under the Start menu during installation.
Control Panel

Now open the CVSNT control panel applet and do the following:

2. Shut down the CVSNT service
Check that the CVSNT Service is not running (Start button is enabled). This is the initial screen showing that both services are running:

Configuration screen #1
If it is started then stop it. You can leave the Lock Service running.

3. Repository creation
The tab will initially look like this:

Configuration screen #2

4. Add repository
Now you will add a repository to the server. This is done using the "Add" button. When you click this a dialogue shows up where you will define your repository.

Empty repo

5. Repository folder
Click the ellipsis button for Location to bring up the folder browser.
Now you can browse to the location you want for your repository and add a new folder here.
NOTE:
I strongly advice NOT to use paths with embedded spaces for CVS!

Browse for folder

6. Name repository
Now fill in the description and the name of the repository as well.
NOTE:
Do NOT
accept the suggested name, which is the same as the folder path!
Instead only use the bare folder name with a leading / like this:

CVSNT AddRepository

7. Initializing the repository
When you click the OK button there will be a dialog where CVSNT offers to initialize the new repository.
When you click Yes then the new folder will be converted to a real repository:

CVSNT AddRepository


8. First repository added!
Now the list of repositories has been populated with the first repository:

CVSNT Repository


You can add as many as you like (almost) but please do not fall for the temptation to use one repository for each and every project! There are a lot of possibilities to streamlin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using CVSNT, but many of these use the virtual modules concept and this is only possible within a single repository.


9. Server Settings
Now go on to the Server Settings tab.
Here the default settings are all right for now, except the Temporary Directory setting.

Serversettings

NOTICE about Domains:
You can set the Default domain entry to either the CVSNT server PC name (as in the example above) or the domain name to which the CVSNT server belongs. CVSNT will strip the domain part from all accounts that log on using the default domain before processing. All other logons will be processed using their complete names (DOMAIN\username). The result of this is that all users that "belong" to the domain specified in this box will be logged using only the account name, likewise these usernames will be supplied to the administrative scripts without the domain name. All others will have a domain name added. This must be accounted for in any admin script used.
The CVSROOT/users file is one such admin file that needs to be handled with care concerning domain and non-domain entries.

Temp dir: Use the ellipsis button to browse for the folder prepared for this purpose above:

Tempdir

10. Compatibility
On the next tab (Compatibility Options) there is nothing you need to change for now:

Serversettings screen #1


11. Plugins and protocols
The Plugins tab define a lot of the extra features of CVSNT including some aspects of the connection protocols. The sceen list the available plugins and when you select a line you will be able to configure this plugin by clicking the configure button:

Serversettings screen #1


12. Sserver configuration
Here is the configuration window for the SSERVER protocol plugin. Please set it like this:

SSPI config screen


13. Advanced settings
The final tab on the Control Panel deals with advanced configuration settings and you need not change anything here.

Configuration screen #1


14. Apply configuration changes
Now click the Apply button! This is really important, nothing will happen unless you do this! Note that after you have done this the Apply button is disabled.

15. Start the CVSNT service
Go back to the first tab and click the Start button. After a few moments the Stop button will be highlighted.
Now CVSNT runs (success!)

16. Restart the server
In order for you to be able to use the command line cvs you need to have the path variable set to include the location of the cvs.exe just installed (c:\programs\cvsnt). Since the installer will have put this into the system path variable it will work if you restart the server.
You can check this by going to a command window and typing the command:
cvs --ver
If this results in an eror message then you should restart the server PC before continuing.

Adding and managing CVS users for pserver and sserver access

This is a step that is only needed if you plan on using the sserver or pserver protocols with this CVS server. If your users are all on Windows PC:s pserver is not recommended since it has inherent security flaws. Instead use SSPI because that protocols integrate much better with Windows. If you decide to go with sspi (recommended) then you can skip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add and manage users in this section.

1. Creating CVS accounts on the server
In order for pserver and sserver to work you have to define CVS users, but before you can do this you need to create two real accounts on the server. These accounts will be used by the CVS users as the working accounts.
You need one account which will be a CVS administrative account and one which will be a normal user account. Note that the CVS administrator need not be a server administrator!

Usermanager

The two accounts are added through the Users dialog in Computer Management.
I have used the account names cvsadmin and cvsuser as shown above.

2. Adding CVS users
Open a command window and do the following (replace items <text> with the real values from your system).

set cvsroot=:sspi:<computername>:/TEST
cvs passwd -a <account name>

You will now be asked to enter a password for this user. This password is only for CVS use so it should not be the real system password! Enter the password twice.
Now the CVSROOT/passwd file will be created and the user you entered will be added to the list in this file.
This step is necessary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e pserver or sserver protocol in the future since there is no way to log in with pserver/sserver unless there is a passwd file present with the user listed.

Important note:
Any user entered like this MUST be an NT user on the local system! CVS will not accept any user login that is not connected to a "real" account.

3. Aliasing CVS users to real accounts
In order to have many CVS user logins you don't need to create masses of system accounts! Instead you can "alias" a CVS login to a "real" account using this command:

cvs passwd -r <real accountname> -a <cvs login name>

What will happen now is that to CVS the user will be known and registered as the CVS login given in the command, but for file operations that will encounter permission issues the commands will be execu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al system account that was aliased.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use NTFS file system permissions to limit access to certain parts of the repository to some users. You simply create a system account for which you set limited permissions and then you alias the CVS login to this user.

Note that this command will fail if there is a space embedded in the real account name! DON'T ever use spaces in these contexts!!!!! (But using quotes may solve the problem like this:
cvs passwd -r "system admin" -a "new user"
Since I don't have a valid user with embedded space I could not check the quotes trick with the valid user name parameter, but adding a CVS login with space embedded *can* be done with quotes.)

Examples:
cvs passwd -r cvsuser -a charlie

or if you want the new user to be a CVS administrator:

cvs passwd -r cvsadmin -a rogerh

Note about Domain users:
You can add domain users with the following command:
cvs passwd -r <real accountname> -D <domain name> -a <cvs login name>
This command is reported by a user to have worked for him. I cannot check it because I don't have a domain. But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the mail list I think that it will only work if there is a trust between the CVSNT server PC and the domain controller. If the CVSNT server PC is a member of the domain then this is the case.

The server is now ready to be used and you can check the pserver functionality by doing this:

4. Testing the CVS connection with sserver
Open another command window and type:
set cvsroot=:sserver:<user>@<computername>:/TEST
Replace <user> and <computername> with valid entries like:
set cvsroot=:sserver:charlie@cvsserver:/TEST

Then:
cvs login (enter password on prompt)
cvs ls -l -R
(this should give you a list of the files in TEST/CVSROOT)

5. Testing the CVS connection with pserver
Open another command window and type:
set cvsroot=:pserver:<user>@<computername>:/TEST
Replace <user> and <computername> with valid entries like:
set cvsroot=:pserver:charlie@cvsserver:/TEST

Then:
cvs login (enter password on prompt)
cvs ls -l -R
(this should give you a list of the files in TEST/CVSROOT)

6. Testing the CVS connection from another PC
Open a command window on another PC where you have installed the CVSNT in client only mode and type:
set cvsroot=:sserver:<user>@<computername>:/TEST
Replace <user> and <computername> with valid entries like:
set cvsroot=:pserver:charlie@cvsserver:/TEST

Then:
cvs login (enter password on prompt)
cvs ls -l -R
(this should give you a list of the files in TEST/CVSROOT)

If you cannot get this far, for example if the login fails, then you should check the Windows Firewall settings on the CVSNT server:

7. Modifying Windows Firewall to allow CVS calls

  • Go to Control Panel
  • Open the Windows Firewall item.
  • Select the Exceptions tab
  • Click the "Add port" button
  • Enter the name CVSNT and port number 2401 as a TCP port
  • Accept back to the main screen
  • Make sure Windows Firewall is set to ON

Configuration screen #1

Configuration screen #1

Configuration screen #1

 

Administrating the repository, users with admin rights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reports that people have not been able to add users or execute the cvs admin command even though they were members of the Administartors group or even of Domain Admins. In order to avoid this there is a simple way to manage who will have admin rights on the CVSNT server. It is done through the CVSROOT/admin file.
Here is how to:

  • Create a text file called admin (no extension) inside the CVSROOT directory of the repository.
  • Edit this file by adding on separate lines the login names of the users you want to give administrative priviliges on the CVS server.
The file could look like this:
cvsadmin
charlie
jennifer
john

Now each of these users are able to add new users, change their passwords and use the cvs admin command.

 

Disabling the pserver protocol

If you are exposing your CVSNT server to the Internet you should disable the :pserver: protocol because it uses too low security levels. Only the password for login is 'encrypted' and this is only barely so. All other traffic is in cleartext...
To protect your data you should use the :sspi: protocol instead (and set its encryption flag of course).
As an alternative with the same basic functionality as pserver you can use sserver instead. This uses encrypted connections by default and is probably better if you want to add cvs logins that do not correspond to real accounts (see above).
Disabling any protocol on the CVSNT server is done through the CVSNT Control Panel Plugins tab.
Select the :pserver: protocol line and click Configure. This will bring up a dialogue where you can just uncheck the checkbox to disable the protocol:

Configuration screen #1


Adding new pserver users using the cvs passwd command

As soon as you have logged on using pserver or sserver with a cvs login name that is the same as a local system admin or is aliased to an admin account or is listed in the CVSROOT/admin file then you can add and delete CVS user logins with the passwd command. Here is the full syntax for this command:

Usage:
cvs passwd [-a] [-x] [-X] [-r real_user] [-R] [-D domain] [username]
-a Add user
-x Disable user
-X Delete user
-r Alias username to real system user
-R Remove alias to real system user
-D Use domain password

Example:
cvs passwd -r charlie -a john
This adds a CVS login john with a system alias to account charlie. When the command is executed there will be a password dialogue that asks for the password of john twice for confirmation. Note that this is NOT the actual system password of account john, it is the CVS login password only used by CVSNT.
After the command completes there will be a new line in the CVSROOT/passwd file looking somewhat like this:
john:KacIT8t1F/SKU:charlie
The part between the :: is the DES encrypted password you typed in and will be used by the CVSNT service during login to validate john. Once accepted the account charlie will instead be used so the password is no longer used. The CVSNT service has full priviliges to act on charlie's behalf and this is what it does too.

Managing pserver and sserver users

If you plan on using pserver or sserver with a fairly large number of different user logins then you might want to do as follows (also described above):

  • Create a local user on the CVSNT server by the name of "cvsuser".
  • Login to the cvs server using an admin account.
  • Add the logins with the following command to alias to the cvsuser:
    cvs passwd -r cvsuser -a <login user name>
    You will be asked twice for the login password.
You may add as many pserver users this way as you like. They will all be individually identified by the login name even though the operations on the repository will be done in the cvsuser account context. Mail systems will recognize these user names as well (see below).

 

Using the SSPI protocol for CVSNT access

A few years ago the SSPI protocol was added to CVSNT. It works over TCP/IP so it can more easily traverse firewalls. Like :ntserver:, which is now depreciated, the :sspi: protocol does not need a login, instead the login you did when you started your workstation is used with this protocol.

Limiting user access with sspi
When used normally sspi will accept connections from all system users that authenticate against the system (local or domain). Often this is not really what we want, instead we want to use the same mechansism as is used with :pserver:. Here the CVSROOT/passwd file limits the logins accepted by CVSNT to those mentioned in the file.
With :sspi: this is quite possible, you only have to list the account login names that you want to give CVS access in the passwd file. You also have to set the parameter
SystemAuth = No
in the CVSROOT/config file.
Note that in this case there is no need for entering passwords into the passwd file, sspi uses the system login and the passwd file is only used as a list of accepted users. So simply issuing this command when logged in as a CVS administrator will work:
cvs passwd -a newuser
(press enter twice to tell CVSNT that no password is used)

Fine-tuning user access of CVS

The NTFS file system permissions can be used to tune the access to the CVS repository with more granularity than the passwd file allows. Here is how it is done:

  1. Create a number of NT user groups where members can be added and removed easily.
  2. Don't use aliases in the login scheme, let each user login as himself, for example using :sspi:.
  3. Set permissions (read/write, read only, no access) on the module level in the repository using the CVS groups as tokens.
  4. Give membership to the CVS user groups as needed to individual NT accounts

 

Using spaces with CVSNT

CVSNT tries its best to handle spaces embedded in file and directory names. But there still are instances where the use of spaces breaks the CVS functionality badly. So my recommendations are:

  1. Install CVSNT to a path that does not contain spaces.
  2. Place the repository on a path not containing spaces.
  3. If you install additional software like PERL or RCS, don't use spaces!
  4. Instruct your users not to use spaces in directory names that are to be handled by CVS.

People may argue that CVSNT handles these issues for them, but in my experience this is only partly true. For example the loginfo and notify script parsing breaks fully when handling files with embedded spaces. There are other places as well...
Also by allowing spaces you will make it impossible to later move the repository to a *nix system (Unix, Linux etc).
So you are much better off prohibiting spaces up front!

Afterwords

This tutorial is written 2005-11-16 and is based on CVSNT version 2.5.03.2148.
The test system is Windows Enterprise Server 2003 with SP1 installed running in Virtual PC 2004 SP1 on my development PC. The server is not member of a domain.

Comments? Send me a message: Bo Berglund

posted @ 2007-07-16 14:22 edsonjava 阅读(232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  Jive与设计模式

Jive论坛系统使用大量设计模式巧妙地实现了一系列功能。因为设计模式的通用性和可理解性,将帮助更多人很快地理解 Jive论坛源码,从而可以依据一种“协定”来动态地扩展它。那么使用设计模式还有哪些好处?

2.1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

GOF(设计模式作者简称)《设计模式》这本书第一次将设计模式提升到理论高度,并将之规范化,该书提出了23种基本设计模式。自此,在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发展过程中,新的大量的设计模式不断出现。

很多人都知道Java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设计和编程语言,但是由于接受教育以及经验的原因,大多数程序员或设计人员都是从传统的过程语言转变而来,因此在思维习惯上要完全转变为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开发方式是困难的,而学习设计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和坚固这种转变。

凡是学习完成设计模式的人都有一种类似重生的感觉,这种重生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解释。换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应该是一种比较贴切的解释,而这种新的思维角度培养属于基础培训,因此,设计模式是学习Java的必读基础课程之一。

由于设计模式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初学者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结合Jive论坛系统学习设计模式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掌握了设计模式,将会帮助程序员或设计人员以更加可重用性、可伸缩性的眼光来开发应用系统,甚至开发通用的框架系统。框架系统是构成一类特定软件可复用设计的一组相互协作的类,主要是对应用系统中反复重用部分的提炼,类似一种模板,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模板。

框架通常定义了应用体系的整体结构、类和对象的关系等设计参数,以便于具体应用实现者能集中精力于应用本身的特定细节。框架强调设计复用,而设计模式最小的可重用单位,因此框架不可避免地会反复使用到设计模式。关于通用框架系统的设计开发将在以后章节中讨论。

其实Jive论坛本身也形成了一个基于Web结构的通用框架系统,因为它很多设计思想是可以重用的,例如设定 一个总体入口,通过入口检查用户的访问控制权限,当然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功能实现方式都是值得在其他系统中借鉴的,也正因为它以模式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可 重用性和可借鉴性就更强。

2.2  ForumFactory与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是GOF设计模式的主要常用模式,它主要是为创建对象提供了一种接口,工厂模式主要是封装了创建对象的细节过程,从而使得外界调用一个对象时,根本无需关心这个对象是如何产生的。

在GOF设计模式中,工厂模式分为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两者主要区别是,工厂方法是创建一种产品接口下的产品对象,而抽象工厂模式是创建多种产品接口下的产品对象,非常类似Builder生成器模式。在平时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基本是工厂方法模式。

以类SampleOne为例,要创建SampleOne的对象实例:

SampleOne sampleOne = new SampleOne();

如果Sample类有几个相近的类:SampleTwo或SampleThree,那么创建它们的实例分别是:

SampleTwo sampleTwo = new SampleTwo();

SampleThree sampleThree = new SampleThree();

其实这3个类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网上商店中销售书籍、玩具或者化妆品。虽然它们是不同的具体产品,但是它 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可以抽象为“商品”。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这样高度抽象成一种接口形式。上面这3个类如果可以抽象为一个统一接口 SampleIF,那么上面语句就可以成为:

SampleIF sampleOne = new SampleOne();

SampleIF sampleTwo = new SampleTwo();

SampleIF sampleThree = new SampleThree();

在实际情况中,有时并不需要同时生成3种对象,而是根据情况在3者之中选一个。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工厂方法来完成了,创建一个叫SampleFactory的抽象类:

public class SampleFactory{

   public abstract SampleIF creator();

}

在这个抽象工厂类中有一个抽象方法creator,但是没有具体实现,而是延迟到它的子类中实现,创建子类SampleFactoryImp:

public class SampleFactoryImp extends SampleFactory{

   public SampleIF creator(){

    //根据其他因素综合判断返回具体产品

    //假设应该返回SampleOne对象

       return new SampleOne();

}

}

在SampleFactoryImp中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返回SampleOne、SampleTwo或SampleThree。所谓具体情况有很多种:上下文其他过程计算结果;直接根据配置文件中配置。

上述工厂方法模式中涉及到一个抽象产品接口Sample,如果还有其他完全不同的产品接口,如Product 等,一个子类SampleFactoryImp只能实现一套系列产品方案的生产,如果还需要另外一套系统产品方案,就可能需要另外一个子类 SampleFactoryImpTwo来实现。这样,多个产品系列、多个工厂方法就形成了抽象工厂模式。

前面已经讨论在Jive中设置了论坛统一入口,这个统一入口就是ForumFactory,以下是ForumFactory的主要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ForumFactory {

  private static Object initLock = new Object();

  private static String className = " com.Yasna.forum.database.DbForumFactory";

  private static ForumFactory factory = null;

  

  public static ForumFactory getInstance(Authorization authorization) {

    if (authorization == null) {

      return null;

    }

    //以下使用了Singleton 单态模式,将在2.3节讨论

    if (factory == null) {

      synchronized(initLock) {

        if (factory == null) {

            ... //从配置文件中获得当前className

          try {

              //动态装载类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factory = (ForumFactory)c.new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null;

          }

        }

      }

    }

    //返回 proxy.用来限制授权对forum的访问

    return new ForumFactoryProxy(authorization, factory,factory.getPermissions(authorization));

  }

  //创键产品接口Forum的具体对象实例

  public abstract Forum createForum(String name, String description)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ForumAlreadyExistsException;

   //创键产品接口ForumThread的具体对象实例

public abstract ForumThread createThread(ForumMessage rootMessage)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创键产品接口ForumMessage的具体对象实例

 

 

    public abstract ForumMessage createMessage();

  ....

}

ForumFactory中提供了很多抽象方法如createForum、createThread和 createMessage()等,它们是创建各自产品接口下的具体对象,这3个接口就是前面分析的基本业务对象Forum、ForumThread和 ForumMessage,这些创建方法在ForumFactory中却不立即执行,而是推迟到ForumFactory子类中实现。

ForumFactory的子类实现是 com.Yasna.forum.database.DbForumFactory,这是一种数据库实现方式。即在DbForumFactory中分别实 现了在数据库中createForum、createThread和createMessage()等3种方法,当然也提供了动态扩展到另外一套系列产品 的生产方案的可能。如果使用XML来实现,那么可以编制一个XmlForumFactory的具体工厂子类来分别实现3种创建方法。

因此,Jive论坛在统一入口处使用了抽象工厂模式来动态地创建论坛中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如图3-4所示。

图3-4  ForumFactory抽象工厂模式图

图3-4中,XmlForumFactory和DbForumFactory作为抽象工厂 ForumFactory的两个具体实现,而Forum、ForumThread和ForumMessage分别作为3个系列抽象产品接口,依靠不同的工 厂实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产品对象。

从抽象工厂模式去理解Jive论坛统一入口处,可以一步到位掌握了几个类之间的大概关系。因为使用了抽象工厂模式这种通用的设计模式,可以方便源码阅读者快速地掌握整个系统的结构和来龙去脉,图3-4这张图已经初步展示了Jive的主要框架结构。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在上面ForumFactory有一个getInstance比较令人费解,这将在2.3节进行讨论。


2.3  统一入口与单态模式

在上面ForumFactory的getInstance方法使用单态(SingleTon)模式。单态模式是保证一个类有且仅有一个对象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前面曾提到ForumFactory是Jive提供客户端访问数据库系统的统一入口。为了保证所有的客户端请求都要经过这个ForumFactory,如果不使用单态模式,客户端下列调用语句表示生成了ForumFactory实例:

ForumFactory factory = new DbForumFactory();

客户端每发生一次请求都调用这条语句,这就会发生每次都生成不同factory对象实例,这显然不符合设计要求,因此必须使用单态模式。

一般在Java实现单态模式有几种选择,最常用而且安全的用法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在自己内部定义自己一个实例,是不是很奇怪

  //注意这是private,只供内部调用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这里提供了一个供外部访问本class的静态方法,可以直接访问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单态模式一共使用了两条语句实现:第一条直接生成自己的对象,第二条提供一个方法供外部调用这个对象,同时最好将构造函数设置为private,以防止其他程序员直接使用new Singleton生成实例。

还有一种Java单态模式实现: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return instance;

  }

在上面代码中,使用了判断语句。如果instance为空,再进行实例化,这成为lazy initialization。注意getInstance()方法的synchronized,这个synchronized很重要。如果没有 synchronized,那么使用getInstance()在第一次被访问时有可能得到多个Singleton实例。

关于lazy initialization的Singleton有很多涉及double-checked locking (DCL)的讨论,有兴趣者可以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第一种形式要更加安全些;但是后者可以用在类初始化时需要参数输入的情况下。

在Jive的ForumFactory中采取了后者lazy initialization形式,这是为了能够动态配置指定ForumFactory的具体子类。在getInstance中,从配置文件中获得当前工 厂的具体实现,如果需要启动XmlForumFactory,就不必修改ForumFactory代码,直接在配置文件中指定className的名字为 XmlForumFactory。这样通过下列动态装载机制生成ForumFactory具体对象: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factory = (ForumFactory)c.newInstance();

这是利用Java的反射机制,可以通过动态指定className的数值而达到生成对象的方式。

使用单态模式的目标是为了控制对象的创建,单态模式经常使用在控制资源的访问上。例如数据库连接或 Socket连接等。单态模式可以控制在某个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访问资源。由于Java中没有全局变量的概念,因此使用单态模式有时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当然 需要注意是在一个JVM中。

2.4  访问控制与代理模式

仔细研究会发现,在ForumFactory的getInstance方法中最后的返回值有些奇怪。按照单态 模式的概念应该直接返回factory这个对象实例,但是却返回了ForumFactoryProxy的一个实例,这实际上改变了单态模式的初衷。这样客 户端每次通过调用ForumFactory的getInstance返回的就不是ForumFactory的惟一实例,而是新的对象。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 访问权限的控制,姑且不论这样做的优劣,先看看什么是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是属于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中一种,它是实际访问对象的代理对象,或者影子对象,主要达到控制实际对象的访问。这种控制的目的很多,例如提高性能等。即远程代理模式,这种模式将在以后章节讨论。

其中一个主要的控制目的是控制客户端对实际对象的访问权限。在Jive系统中,因为有角色权限的分别,对于Forum、ForumThread和FroumMessage的访问操作必须经过权限机制验证后才能进行。

以ForumFactoryProxy中的createForum方法为例,其实ForumFactoryProxy也是FroumFactory的一种工厂实现,它的createForum具体实现如下:

public Forum createForum(String name, String description)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ForumAlreadyExistsException

    {

        if (permissions.get(ForumPermissions.SYSTEM_ADMIN)) {

            Forum newForum = factory.createForum(name, description);

            return new ForumProxy(newForum, authorization, permissions);

        }

        else {

            throw new UnauthorizedException();

        }

}

在这个方法中进行了权限验证,判断是否属于系统管理员。如果是,将直接从DbForumFactory对象 factory的方法createForum中获得一个新的Forum对象,然后再返回Forum的子类代理对象ForumProxy。因为在Forum 中也还有很多属性和操作方法,这些也需要进行权限验证。ForumProxy和ForumFactoryProxy起到类似的作用。

Jive中有下列几个代理类:

·          ForumFactoryProxy:客户端和DbForumFactory之间的代理。客户端访问DbForumFactory的任何方法都要先经过ForumFactoryProxy相应方法代理一次。以下意思相同。

·          ForumProxy:客户端和DbForum之间的代理,研究Forum对象的每个方法,必须先看ForumProxy对象的方法。

·          ForumMessageProxy:客户端和DbForumMessage之间的代理。

·          ForumThreadProxy:客户端和DbForumThread之间的代理。

User和Group也有相应的代理类。

由以上分析看出,每个数据对象都有一个代理。如果系统中数据对象非常多,依据这种一对一的代理关系,会有很多代理类,将使系统变得不是非常干净,因此可以使用动态代理来代替这所有的代理类,具体实现将在以后章节讨论。

2.5  批量分页查询与迭代模式

迭代(Iterator)模式是提供一种顺序访问某个集合各个元素的方法,确保不暴露该集合的内部表现。迭代模式应用于对大量数据的访问,Java Collection API中Iterator就是迭代模式的一种实现。

在前面章节已经讨论过,用户查询大量数据,从数据库不应该直接返回ResultSet,应该是 Collection。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个数据很大,需要分页面显示。如果一下子将所有页面要显示的数据都查询出来放在Collection,会影 响性能。而使用迭代模式则不必将全部集合都展现出来,只有遍历到某个元素时才会查询数据库获得这个元素的数据。

以论坛中显示帖子主题为例,在一个页面中不可能显示所有主题,只有分页面显示,如图3-5所示。

图3-5中一共分15页来显示所有论坛帖子,可以从显示Forum.jsp中发现下列语句可以完成上述结果:

ResultFilter filter = new ResultFilter();  //设置结果过滤器

   filter.setStartIndex(start);             //设置开始点

   filter.setNumResults(range);          //设置范围

   ForumThreadIterator threads = forum.threads(filter);  //获得迭代器

   while(threads.hasNext){

       //逐个显示threads中帖子主题,输出图3-5中的每一行

   }

图3-5  分页显示所有帖子

上述代码中主要是从Forum的threads方法获得迭代器ForumThreadIterator的实 例,依据前面代理模式中分析、研究Forum对象的方法,首先是看ForumProxy中对应方法,然后再看DbForum中对应方法的具体实现。在 ForumProxy中,threads方法如下:

public ForumThreadIterator threads(ResultFilter resultFilter) {

     ForumThreadIterator iterator = forum.threads(resultFilter);

      return new ForumThreadIteratorProxy(iterator, authorization, permissions);

}

首先是调用了DbForum中具体的threads方法,再追踪到DbForum中看看,它的threads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ForumThreadIterator threads(ResultFilter resultFilter) {

//按resultFilter设置范围要求获得SQL查询语句

   String query = getThreadListSQL(resultFilter, false); 

   //获得resultFilter设置范围内的所有ThreadID集合

   long [] threadBlock = getThreadBlock(query.toString(), resultFilter.getStartIndex());

   //以下是计算查询区域的开始点和终点

   int startIndex = resultFilter.getStartIndex();

   int endIndex;

   // If number of results is set to inifinite, set endIndex to the total

  // number of threads in the forum.

   if (resultFilter.getNumResults() == ResultFilter.NULL_INT) {

     endIndex = (int)getThreadCount(resultFilter);

   }else {

     endIndex = resultFilter.getNumResults() + startIndex;

   }

   return new ForumThreadBlockIterator(threadBlock, query.toString(),

               startIndex, endIndex, this.id, factory);

}

ResultFilter是一个查询结果类,可以对论坛主题Thread和帖子内容Message进行过滤或 排序,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特殊的查询范围。如查询某个用户去年在这个论坛发表的所有帖子,那只要创建一个ResultFilter对象就可以代表 这个查询要求。

在上面threads方法代码中,第一步是先定制出相应的动态SQL查询语句,然后使用这个查询语句查询数据库,获得查询范围内所有的ForumThread的ID集合,然后在这个ID集合中获得当前页面的ID子集合,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这关键的一步中,有两个重要的方法getThreadListSQL和getThreadBlock:

·          GetThreadListSQL:获得SQL查询语句query的值,这个方法Jive实现起来显得非常地琐碎。

·          GetThreadBlock:获得当前页面的ID子集合,那么如何确定ID子集合的开始位置呢?查看getThreadBlock方法代码,可以发现,它是使用最普遍的ResultSet next()方法来逐个跳跃到开始位置。

上面代码的Threads方法中最后返回的是ForumThreadBlockIterator,它是抽象类 ForumThreadIterator的子类,而ForumThreadIterator继承了Collection的Iterator,以此声明自己 是一个迭代器,ForumMessageBlockIterator实现的具体方法如下:

public boolean hasNext();     //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

public boolean hasPrevious()  //判断是否有前一个元素

public Object next() throws java.util.NoSuchElementException  //获得下一个元素实例

ForumThreadBlockIterator中的Block是“页”的意思,它的一个主要类变量 threadBlock包含的是一个页面中所有ForumThread的ID,next()方法实际是对threadBlock中ForumThread 进行遍历,如果这个页面全部遍历完成,将再获取下一页(Block)数据。

在ForumThreadBlockIterator重要方法getElement中实现了两个功能:

·          如果当前遍历指针超过当前页面,将使用getThreadBlock获得下一个页面的ID子集合;

·          如果当前遍历指针在当前页面之内,根据ID获得完整的数据对象,实现输出;

ForumThreadBlockIterator的getElement方法代码如下:

private Object getElement(int index) {

   if (index < 0) {        return null;        }

   // 检查所要获得的 element 是否在本查询范围内(当前页面内)

   if (index < blockStart ||

index >= blockStart + DbForum.THREAD_BLOCK_SIZE) {  

      try {

          //从缓冲中获得Forum实例

          DbForum forum = factory.cacheManager.forumCache.get(forumID);

          //获得下一页的内容

          this.threadBlock = forum.getThreadBlock(query, index);

          this.blockID = index / DbForum.THREAD_BLOCK_SIZE;

          this.blockStart = blockID * DbForum.THREAD_BLOCK_SIZE;

      } catch (ForumNotFoundException fnfe) {

               return null;

       }

     }

     Object element = null;

     // 计算这个元素在当前查询范围内的相对位置

     int relativeIndex = index % DbForum.THREAD_BLOCK_SIZE;

     // Make sure index isn't too large

     if (relativeIndex < threadBlock.length) {

        try {

            // 从缓冲中获得实际thread 对象

            element = factory.cacheManager.threadCache.get(

                        threadBlock[relativeIndex]);

        } catch (ForumThreadNotFoundException tnfe) { }

     }

     return element;

}

ForumThreadBlockIterator是真正实现分页查询的核心功能, ForumThreadBlockIterator对象返回到客户端的过程中,遭遇ForumThreadIteratorProxy的截获,可以回头看 看ForumProxy中的threads方法,它最终返回给调用客户端Forum.jsp的是ForumThreadIteratorProxy实例。

ForumThreadIteratorProxy也是迭代器ForumThreadIterator的一个子类,它的一个具体方法中:

public Object next() {

  return new ForumThreadProxy((ForumThread)iterator.next(), authorization,

            permissions);

}

这一句是返回一个ForumThreadProxy实例,返回就是一个ForumThread实例的代理。这里,Jive使用代理模式实现访问控制实现得不是很巧妙,似乎有代理到处“飞”的感觉,这是可以对之进行改造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Jive在输出如图3-5所示的多页查询结果时,采取了下列步骤:

(1)先查询出符合查询条件的所有对象元素的ID集合,注意不是所有对象元素,只是其ID的集合,这样节约了大量内存。

(2)每个页面视为一个Block,每当进入下一页时,获得下一个页面的所有对象的ID集合。

(3)输出当前页面的所有对象时,首先从缓冲中获取,如果缓冲中没有,再根据ID从数据库中获取完整的对象数据。

上述实现方法完全基于即查即显,相比于一般批量查询做法:一次性获得所有数据,然后遍历数据结果集ResultSet,Jive这种批量查询方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以上是ForumThread的批量显示,有关帖子内容ForumMessage也是采取类似做法。在每个 ForumThread中可能有很多帖子内容(ForumMessage对象集合),也不能在一个页面中全部显示,所以也是使用迭代模式来实现的。显示一 个Forum主题下所有帖子内容的功能由ForumThread的messages()方法完成,检查它的代理类FroumThreadProxy如何具 体完成:

public Iterator messages(ResultFilter resultFilter) {

   Iterator iterator = thread.messages(resultFilter);

   return new IteratorProxy(JiveGlobals.MESSAGE, iterator, authorization, permissions);

}

实现的原理基本相同,返回的都是一个Iterator代理类,在这些代理类中都是进行用户权限检验的。

Jive中也有关于一次性获得所有数据,然后遍历ResultSet的做法。这种做法主要适合一次性查询数据库的所有数据,例如查询当前所有论坛Forum,首先实现SQL语句:

SELECT forumID FROM jiveForum

获得所有Forum的forumID,这段代码位于DbForumFactory.java的forums方法中,如下:

  public Iterator forums() {

    if (forums == null) {

      LongList forumList = new LongList();

      Connection con = null;

      PreparedStatement pstmt = null;

      try {

        con = ConnectionManager.getConnection();

        // GET_FORUMS值是SELECT forumID FROM jiveForum

        pstmt = con.prepareStatement(GET_FORUMS);

        ResultSet rs = pstmt.executeQuery();

        while (rs.next()) {

          forumList.add(rs.getLong(1));                 //将所有查询ID结果放入forumList中

        }

      }catch (SQLException sqle) {

        sql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

    }

    return new DatabaseObjectIterator(JiveGlobals.FORUM, forums, this);

  }

forums方法是返回一个DatabaseObjectIterator,这个 DatabaseObjectIterator也是一个迭代器,但是实现原理要比ForumThreadBlockIterator简单。它只提供了一个 遍历指针,在所有ID结果集中遍历,然后也是通过ID获得完整的数据对象。

总之,Jive中关于批量查询有两种实现方式:以ForumThreadBlockIterator为代表的实现方式适合在数据量巨大、需要多页查询时使用;而DatabaseObjectIterator则是推荐在一个页面中显示少量数据时使用。

2.6  过滤器与装饰模式

装饰(Decorator)模式是动态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或者说改变这个对象的一些行为。这就类似于使用油漆为某个东西刷上油漆,在原来的对象表面增加了一层外衣。

在装饰模式中,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被刷油漆的对象(decoratee);另外一个是给decoratee刷油漆的对象(decorator)。这两个对象都继承同一个接口。

首先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装饰模式。

先创建一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Work

{

  public void insert();

}

这是一种打桩工作的抽象接口,动作insert表示插入,那么插入什么?下面这个实现表示方形木桩的插入:

public class SquarePeg implements Work{

  public void insert(){

    System.out.println("方形桩插入");

  }

}

本来这样也许就可以满足打桩的工作需要,但是有可能土质很硬,在插入方形桩之前先要打一个洞,那么又将如何实现?可以编制一个Decorator类,同样继承Work接口,但是在实现insert方法时有些特别:

public class Decorator implements Work{

  private Work work;

  //额外增加的功能被打包在这个List中

  private ArrayList others = new ArrayList();

  public Decorator(Work work)

  {

    this.work=work;

    others.add("打洞");   //准备好额外的功能

  }

  public void insert(){

    otherMethod();

    work.insert();

  }

  public void otherMethod()

  {

    ListIterator listIterator = others.listIterator();

    while (list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String)(listIterator.next())) + " 正在进行");

    }

}

}

在Decorator的方法insert中先执行otherMethod()方法,然后才实现SquarePeg的insert方法。油漆工Decorator给被油漆者SquarePeg添加了新的行为——打洞。具体客户端调用如下:

Work squarePeg = new SquarePeg();

Work decorator = new Decorator(squarePeg);

decorator.insert();

本例中只添加了一个新的行为(打洞),如果还有很多类似的行为,那么使用装饰模式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可以通过另外一个角度(如组织新的油漆工实现子类)来对这些行为进行混合和匹配,这样就不必为每个行为创建一个类,从而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

使用装饰模式可以避免在被油漆对象decoratee中包装很多动态的,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的功能,只要在系统真正运行时,通过油漆工decorator来检查那些需要加载的功能,实行动态加载。

Jive论坛实现了信息过滤功能。例如可以将帖子内容中的HTML语句过滤掉;可以将帖子内容中Java代码 以特别格式显示等。这些过滤功能有很多,在实际使用时不一定都需要,是由实际情况选择的。例如有的论坛就不需要将帖子内容的HTML语句过滤掉,选择哪些 过滤功能是由论坛管理者具体动态决定的。而且新的过滤功能可能随时可以定制开发出来,如果试图强行建立一种接口包含所有过滤行为,那么到时有新过滤功能加 入时,还需要改变接口代码,真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装饰模式可以解决这种运行时需要动态增加功能的问题,且看看Jive是如何实现的。

前面讨论过,在Jive中,有主要几个对象ForumFactory、Forum以及ForumThread 和ForumMessage,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3-2所示。因此帖子内容ForumMessage对象的获得是从其上级FroumThread的方法 getMessage中获取,但是在实际代码中,ForumThread的方法getMessage委托ForumFactory来获取 ForumMessage对象。看看ForumThread的子类DbForumThread的getMessage代码:

public ForumMessage getMessage(long messageID)

         throws ForumMessageNotFoundException

{

     return factory.getMessage(messageID, this.id, forumID);

}

这是一种奇怪的委托,大概是因为需要考虑到过滤器功能有意为之吧。那就看看ForumFactory的具体实 现子类DbForumFactory的getMessage功能,getMessage是将数据库中的ForumMessage对象经由过滤器过滤一遍后 输出(注:因为原来的Jive的getMessage代码考虑到可缓存或不可缓存的过滤,比较复杂,实际过滤功能都是可以缓存的,因此精简如下)。

protected ForumMessage getMessage(long messageID, long threadID, long forumID)

            throws ForumMessageNotFoundException

{

        DbForumMessage message = cacheManager.messageCache.get(messageID);

        // Do a security check to make sure the message comes from the thread.

        if (message.threadID != threadID) {

            throw new ForumMessageNotFoundException();

        }

        ForumMessage filterMessage = null;

            try {

  // 应用全局过滤器

     filterMessage = filterManager.applyFilters(message);

                Forum forum = getForum(forumID);               

                //应用本论坛过滤器

                filterMessage = forum.getFilterManager().applyFilters(filterMessage);

            }

            catch (Exception e) { }

        return filterMessage;

}

上面代码实际是装饰模式的客户端调用代码,DbForumMessage 的实例message是被油漆者decoratee。通过filterManager 或forum.getFilterManager()的applyFilter方法,将message实行了所有的过滤功能。这就类似前面示例的下列语 句:

Work decorator = new Decorator(squarePeg);

forum.getFilterManager()是从数据库中获取当前配置的所有过滤器类。每个Forum都有一套自己的过滤器类,这是通过下列语句实现的:

FilterManager filterManager =  new DbFilterManager();

在DbFilterManager 的类变量ForumMessageFilter [] filters中保存着所有的过滤器,applyFilters方法实行过滤如下:

public ForumMessage applyFilters(ForumMessage message) {

    for (int i=0; i < filters.length; i++) {

         if (filters[i] != null) {

            message = filters[i].clone(message);

         }

     }

     return message;

}

而ForumMessageFilter是ForumMessage的另外一个子类,被油漆者DbForumMessage通过油漆工ForumMessageFilter增加了一些新的行为和功能(过滤),如图3-6所示。

图3-6  装饰模式

这就组成了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装饰模式。HTMLFilter实现了HTML代码过滤功能,而JavaCodeHighLighter实现了Java代码过滤功能,HTMLFilter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HTMLFilter extends ForumMessageFilter {

    public ForumMessageFilter clone(ForumMessage message){

        HTMLFilter filter = new HTMLFilter();

        filter.message = message;

        return filter;

    }

    public boolean isCacheable() {

        return true;

    }

    public String getSubject() {

        return StringUtils.escapeHTMLTags(message.getSubject());

    }

    public String getBody() {

        return StringUtils.escapeHTMLTags(message.getBody());

    }

}

HTMLFilter中重载了ForumMessage的getSubject()、getBody()方法,实际是改变了这两个原来的行为,这类似前面举例的方法:

public void insert(){

    otherMethod();

    work.insert();

}

这两者都改变了被油漆者的行为。

在HTMLFilter中还使用了原型(Prototype)模式,原型模式定义是: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复制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按照这种定义,Java的clone技术应该是原型模式的一个实现。

HTMLFilter的clone方法实际就是在当前HTMLFilter实例中再生成一个同样的实例。这样 在处理多个并发请求时,不用通过同一个过滤器实例进行处理,提高了性能。但是HTMLFilter的clone方法是采取new方法来实现,不如直接使用 Object的native方法速度快。

因为在DbFilterManager中是根据配置使用类反射机制动态分别生成包括HTMLFilter在内的过滤器实例。但是每种过滤器实例只有一个,为了使得大量用户不必争夺一个过滤器实例来实现过滤,就采取了克隆方式,这种实战手法可以借鉴在自己的应用系统中。

2.7  主题监测与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Observer)模式是定义对象之间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被观察的对象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采取相应行为。

使用观察者模式的优点是将被观察者和观察者解耦,从而可以不影响被观察者继续自己的行为动作。观察者模式适合应用于一些“事件触发”场合。

在Jive中,用户也许会对某个主题感兴趣,希望关于此主题发生的任何新的讨论能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他,因此他订阅监视了这个主题。因为这个功能的实现会引入电子邮件的发送。在前面章节已经讨论了电子邮件发送有可能因为网络原因延迟,如果在有人回复这个主题时,立即进行电子邮件发送,通知所有订阅该主题的用户。那么该用户可能等待很长时间得不到正常回应。

使用观察者模式,可以通过触发一个观察者,由观察者通过另外线程来实施邮件发送,而被观察者发出触发通知后,可以继续自己原来的逻辑行为。

看看Jive的WatchManager类:

public interface WatchManager {

    //正常监察类型,用户在这个主题更新后再次访问时,会明显地发现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ORMAL_WATCH = 0;

     // 当主题变化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用户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EMAIL_NOTIFY_WATCH = 1;

    //设置一个主题被观察的时间,默认为30天

    public void setDeleteDays(int deleteDays)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public int getDeleteDays();

    //是否激活了E-mail提醒

    public boolean isEmailNotifyEnabled()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public void setEmailNotifyEnabled(boolean enabled)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保存E-mail的内容

    public String getEmailBody()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public void setEmailBody(String body)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保存E-mail的主题

    public String getEmailSubject()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public void setEmailSubject(String subject)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

 

    //为某个主题创建一个观察者

    public void createWatch(User user, ForumThread thread, int watchType)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删除某个主题的观察者

    public void deleteWatch(User user, ForumThread thread, int watchType)

    //得到一个主题的所有观察者

    public Iterator getWatchedForumThreads(User user, int watchType)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判断一个用户是否在观察监视该主题

    public boolean isWatchedThread(User user, ForumThread thread, int watchType)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

}

DbWatchManager是WatchManager的一个子类,通过数据库保存着有关某个主题被哪些用户监视等数据资料。WatchManager对象是随同DbForumFactory()一起生成的。

在DbWatchManager中有一个WatchManager没有的很重要的方法——通知方法:

protected void notifyWatches(ForumThread thread) {

     //If watches are turned on.

    if (!emailNotifyEnabled) {

            return;

     }

     //通知所有观察这个主题的用户

     EmailWatchUpdateTask task = new EmailWatchUpdateTask(this, factory, thread);

     TaskEngine.addTask(task);

 }

这个方法用来触发所有有关这个主题的监视或订阅用户,以E-mail发送提醒他们。那么这个通知方法本身又是如何被触发的?从功能上分析,应该是在发表新帖子时触发。

在DbForumThread的addMessage的最后一行有一句:

factory.watchManager.notifyWatches(this);

这其实是调用了DbWatchManager的notifyWatches方法,因此确实是在增加新帖子时触发了该帖子的所有观察者。

notifyWatches方法中在执行E-mail通知用户时,使用了TaskEngine来执行E- mail发送。E-mailWatchUpdateTask是一个线程类,而TaskEngine是线程任务管理器,专门按要求启动如E- mailWatchUpdateTask这样的任务线程。其实TaskEngine是一个简单的线程池,它不断通过查询Queue是否有可运行的线程,如 果有就直接运行线程。

public class TaskEngine {

    //任务列表

    private static LinkedList taskList = null;

    //工作数组

    private static Thread[] workers = null;

    private static Timer taskTimer = null;

    private static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static {

        //根据配置文件初始化任务启动时间

        taskTimer = new Timer(true);

        // 默认使用7个线程来装载启动任务

        workers = new Thread[7];

        taskList = new LinkedList();

        for (int i=0; i<workers.length; i++) {

             // TaskEngineWorker是个简单的线程类

            TaskEngineWorker worker = new TaskEngineWorker();

            workers[i] = new Thread(worker);

            workers[i].setDaemon(true);

            workers[i].start();         //启动TaskEngineWorker这个线程

        }

    }

    //TaskEngineWorker内部类

    private static class TaskEngineWork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boolean done = fals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done) {

                //运行nextTask方法

                nextTask().run();

            }

        }

    }

    // nextTask()返回的是一个可运行线程,是任务列表Queue的一个读取者

    private static Runnable nextTask() {

        synchronized(lock) {

            // 如果没有任务,就锁定在这里

            while (taskList.isEmpty()) {

                try {

                    lock.wait();        //等待解锁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ie) { }

            }

            //从任务列表中取出第一个任务线程

            return (Runnable)taskList.removeLast();

        }

    }

    public static void addTask(Runnable r) {

        addTask(r, Thread.NORM_PRIORITY);

    }

    //这是任务列表Queue的生产者

    public static void addTask(Runnable task, int priority) {

        synchronized(lock) {

            taskList.addFirst(task);

            //提醒所有锁在lock这里的线程可以运行了

            //这是线程的互相通知机制,可参考线程参考资料

            lock.notifyAll();

        }

    }

    …

}

在TaskEngine中启动设置了一个消息管道Queue和两个线程。一个线程是负责向Queue里放入 Object,可谓是消息的生产者;而另外一个线程负责从Queue中取出Object,如果Queue中没有Object,那它就锁定(Block)在 那里,直到Queue中有Object,因为这些Object本身也是线程,因此它取出后就直接运行它们。

这个TaskEngine建立的模型非常类似JMS(Java消息系统),虽然它们功能类似,但不同的是: JMS是一个分布式消息发布机制,可以在多台服务器上运行,处理能力要强大得多。而TaskEngine由于基于线程基础,因此不能跨JVM实现。可以说 TaskEngine是一个微观组件,而JMS则是一个宏观架构系统。JMS相关讨论将在后面章节进行。

以上讨论了Jive系统中观察者模式的实现,Jive使用线程比较基础的概念实现了观察者模式,当然有助于了解J2EE很多底层的基础知识,整个Web容器的技术实现就是基于线程池原理建立的。

Java的JDK则提供了比较方便的观察者模式API——java.util.Observable和java.util.Observer,它们的用户非常简单,只要被观察者继承Observable,然后使用下列语句设置观察点: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name); //一旦执行本代码,就触发观察者了

而观察者只要实现Observer接口,并实现update方法,在update方法中将被观察者触发后传来的object进行处理。举例如下:

网上商店中商品价格可能发生变化,如果需要在价格变化时,首页能够自动显示这些降价产品,那么使用观察者模式将方便得多。首先,商品是一个被观察者:

public class product extends Observable{

  private float price;

  public float getPrice(){ return price;}

  public void setPrice(){

   this.price=price;

 //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触发观察者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new Float(price));

  }

  ...

}

价格观察者实现observer接口:

public class Pric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float price=0;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j,Object arg){

    if (arg instanceof Float){

     price=((Float)arg).floatValue();

     System.out.println("PriceObserver :price changet to "+price);

    }

  }

}

这样,一个简单的观察者模式就很容易地实现了。

posted @ 2007-05-18 18:46 edsonjava 阅读(70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前言

Jive是一个开放的Java源代码项目。其目标是建设一个开放结构的,强壮的,易于扩展的基于JSP的论坛。在其设计目标的指导下,其结构设计得非常得好,融合了很多新的观念,比如Design Pattern,可更换的Skin,可插入Plug等等。详细解读其源代码对于理解这些新的设计上的概念是很有裨益的。如果你对Design Pattern和Java语言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是会时常迷惑于其中的话,不妨研究研究Jive源代码,一定会对其中的很多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这篇文章源于我的Jive源代码研究笔记,希望能够提纲挈领,带领大家进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当然,如果没有时间仔细地看源代码的话,看看这篇文章,我想也是会有一些帮助的。

再开始之前,需要指出的是,Jive中对Design Pattern的应用,并没有拘礼与GOF书中所给出的实现方法,而是有许多变通的地方。一方面,我想是由于具体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我想这也是设计观念进化的结果吧。因而,这些变通的地方,将是我讲解的重点。





回页首


整体结构概叙

基于一个OO的设计原则:面向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Jive在设计的时候,把其大部分的基本对象都设计为接口或者抽象类。在Jive中,基本的接口有Forum,ForumMessage,ForumThread,Group,User,Authorization和Query。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这些接口的名字来知道他们的功用,下面的类图给出了这些类之间的一些静态关系:



图1:Jive整体关系
图1:Jive整体关系

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会都是接口呢?这是基于扩展性考虑的。在Jive给出的实现中,所有的这些接口,Forum,ForumMessage,User等等,都使用数据库来实现的,一条消息,或者一个用户对应于数据库中的一条消息Jive使用了DbForum,DbForumMessage,DbUser等类来实现这些接口,通过JDBC来操作数据库,使之作为论坛的底层支撑。

然而,有时候,或许我们并不想使用数据库,比如我们想只是使用文件系统来作为论坛的底层支撑,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编码实现了Forum等等接口的诸如FileFroum,FileForumMessage等对象,然后嵌入Jive中即可,原有的任何代码都可以不用改变!!!这就是面向接口编程的威力了!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设计和编码。






AbstractFactory模式和可扩展性

如果要实现较好的可扩展性,AbstractFactory模式确实是一件利器。如上面所说,如果要创建的Forum接口的不同实现,而又不想更改代码的话,就需要用到抽象工厂了。再Jive中,AuthorizationFactory类是一个抽象类,用来创建Authorization对象。这是一个抽象工厂,可以通过不同的子类来创建不同的Authorization对象。这个工厂的实现方法是:

在AuthorizationFactory中使用一个private static变量factory,用来引用具体的抽象工厂的实例:
private static AuthorizationFactory factory = null;

用一个private static的String,来指明具体的抽象工厂的子类类名:
private static String className ="com.coolservlets.forum.database.DbAuthorizationFactory";

然后是用一个private static的loadAuthorizationFactory方法来给这个factory变量赋值,生成具体的抽象工厂类:

   private static void loadAuthorizationFactory() {
            if (factory == null) {
            synchronized(className) {
            if (factory == null) {
            String classNameProp = PropertyManager.getProperty(
            "AuthorizationFactory.className"
            );
            if (classNameProp != null) {
            className = classNameProp;
            }
            try {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factory = (AuthorizationFactory)c.new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Exception loading class: " + e);
            e.printStackTrace();
            }
            }
            }
            }
            }

在static的getAuthorization方法返回一个Authorization的过程中,先初始化工厂类factory变量,然后用factory的createAuthorization方法来创建:

   public static Authorization getAuthorizatio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
            loadAuthorizationFactory();
            return factory.createAuthorization(username, password);
            }

不同的子类有不同的createAuthorization方法的实现。比如在DbAuthorizationFactory这个AuthorizationFactory的数据库实现子类中,createAuthorization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public Authorization createAuthorizatio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
            if (username == null || password == null) {
            throw new UnauthorizedException();
            }
            password = StringUtils.hash(password);
            int userID = 0;
            Connection con = null;
            PreparedStatement pstmt = null;
            try {
            con = DbConnectionManager.getConnection();
            pstmt = con.prepareStatement(AUTHORIZE);
            pstmt.setString(1, username);
            pstmt.setString(2, password);
            ResultSet rs = pstmt.executeQuery();
            if (!rs.next()) {
            throw new UnauthorizedException();
            }
            userID = rs.getInt(1);
            }
            catch( SQLException sqle ) {
            System.err.println("Exception in DbAuthorizationFactory:" + sqle);
            sqle.printStackTrace();
            throw new UnauthorizedException();
            }
            finally {
            try {  pstmt.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ry {  con.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return new DbAuthorization(userID);
            }

在这个类中,可以看到抽象类和具体的子类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如何协作的,又是如何划分抽象方法和非抽象方法的,这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一般的,抽象方法需要子类来实现,而抽象类中的非抽象方法应该所有子类所能够共享的,或者可是说,是定义在抽象方法之上的较高层的方法。这确实是一个抽象工厂的好例子!虽然实现的方法已经和GOF中给出的实现相差较远了,但思想没变,这儿的实现,也确实是要巧妙的些。

还有就是静态方法的使用,使得这个类看起来有些Singleton的意味。这使得对于AbstractFactory的创建变得简单。

下面的类图给出了这个AbstractFactory的实现的总体情况:



图2:AbstractFactory模式的实现类图
图2:AbstractFactory模式的实现类图

在AuthorizationFactory中定义的其它方法,涉及到具体的如何创建Authorization,都是作为abstract方法出现,具体实现留给子类来完成。

这样,在需要生成一个Authorization的时候,只需要调用AuthorizationFactory的静态方法getAuthorization就可以了,由子类实现了具体的细节。

其它的,如同上面讲到的,在创建Forum的时候用的ForumFactory,具有同上面一样的实现,这就是模式之所以称为模式的所在了。





回页首


Proxy模式和权限控制

Proxy模式的功能有很多,比如远程代理,用来给远程对象提供一个本地代表;虚代理,用来为创建开大开销的对象提供缓冲,等等。在Jive中使用的是保护代理,为被保护的对象提供权限控制。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论坛中,权限的控制是必须的,否则论坛就很可能会被搞得一团糟。Jive中引入Proxy对象,Authorization接口以及权限描叙属类来提供对论坛的保护。

以ForumFactory为例,一个额外的ForumFactoryProxy来处理权限认证的工作,它为某一个ForumFactory提供了一个代理,保证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够存取ForumFactory的某些操作。实际上ForumFactory在这儿不仅仅只是一个生成Forum的类的,它更像是一个Forum的管理类。提供了添加,删除,枚举等等一系列的功能,而有些功能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使用的,因而引入了另外的一个代理类来处理权限的问题。

当然,代理类需要继承ForumFactory,以使方法签名一致: ForumFactoryProxy extends ForumFactory

在它的构造方法中,就提供了一个ForumFactory对象,这是需要被代理的对象;一个Authorization对象,提供用户信息;还有一个ForumPermissions,提供认证信息:

   public ForumFactoryProxy(ForumFactory factory, Authorization authorization,
            ForumPermissions permissions)
            {
            this.factory = factory;
            this.authorization = authorization;
            this.permissions = permissions;
            }

一般的代理过程都是这样的,在访问某个方法之前,必须接受权限的检查,以createForum为例:

   public Forum createForum(String name, String description)
            throws UnauthorizedException, ForumAlreadyExistsException
            {
            if (permissions.get(ForumPermissions.SYSTEM_ADMIN)) {
            Forum newForum = factory.createForum(name, description);
            return new ForumProxy(newForum, authorization, permissions);
            }
            else {
            throw new UnauthorizedException();
            }
            }

下面给出这个模式的类图:



图3:Proxy模式的类图
图3:Proxy模式的类图

这个模式的实现基本上和GOF中所给出的实现一致。在Jive中,几乎所有的接口,Forum,ForumMessage,ForumThread等等,都会有一个相应的Proxy对象来进行权限控制。而在创建具体的对象的时候,都是用相应的Proxy对象来代替原有的对象返回的。例如在ForumFactory的getInstance()方法中需要返回一个Forum的时候,Jive是这样做的:

public static ForumFactory getInstance(Authorization authorization) {
            ......
            ForumFactoryProxy proxy = new ForumFactoryProxy(factory,authorization, factory.getPermissions(authorization));
            return proxy;
            }

因而,所有被创建的对象实际上都是Proxy对象,抽象工厂保证了没有权限验证的对象根本不会客户所得到,它们只会在Proxy的内部扮演角色,而永远不会被外部对象所存取,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论坛的安全。





回页首


Decorator模式和过滤器

一般的在OO设计中,而外功能的添加是通过继承来实现的,但是继承有的时候不够灵活,而且当功能的组合很多的时候,继承的子类就会成几何级数增长,使得类多的难以控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Decorator模式得以诞生。

Decorator模式相当于封装了某个特定的操作,当某个对象需要这个操作的时候,加上这个Decorator即可。并且,多个Decorator还可以组合,以提供更多的功能。

在Jive中,Decorator模式应用在一些过滤器(Filter)中。Filter提供对ForumMessage对象内容的重新构造。比如,当一个ForumMessage对象流过一个名为FilterCodeHighlight的过滤器后,存在于消息中的所有Java源代码文本,会被重新构造为具有语法高亮显示的消息。在比如,当经过了语法高亮修饰的消息再流过一个名为FilterHtml的过滤器后,消息中的HTML片断会被注释可以在HTML内部显示文本,这样就防止了用户输入了HTML控制标签后,使得页面显示不正常的问题。

Jive中,所有的过滤器继承于一个抽象类ForumMessageFilter,而ForumMessageFilter又实现了ForumMessage接口。也就是说,每一个过滤器实际上也是一个ForumMessage对象。

ForumMessageFilter中还封装一个ForumMessage对象。进行过滤的方法很简单,使用的是getBody(),比如在FilterCodeHighlight这个类中:

   public String getBody() {
            return highlightCode(message.getBody());
            }

highlightCode是一个private方法,实施具体的过滤的细节。getBody()方法实际上是定义在ForumMessage接口中的,当调用过滤器的getBody()方法时,就能够得到结构重整后的ForumMessage对象了。这个对象可以被其他客户引用,也可以在传递给另外的过滤器,实施进一步的操作。

在实现一个具体的消息的过滤的时候,在Forum中有addForumMessageFilter(),applyFilters()方法,用来实现对过滤器的应用。

对一个Forum,使用addForumMessageFilter()方法添加一个Filter的时候,并没有指定一个具体的Message,而只是一个规则(Filter中封装了过滤规则),然后applyFilter()方法中,实施这些规则:

   public ForumMessage applyFilters(ForumMessage message) {
            //Loop through filters and apply them
            for (int i=0; i < filters.length; i++) {
            message = filters[i].clone(message);
            }
            return message;
            }

过滤器的clone()方法,为过滤器复制消息体。这个方法的使用,分离了在过滤器中对于消息体和过滤规则的初始化过程,这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技巧!

下面给出Decorator模式的类图:



图4:Decorator模式的类图
图4:Decorator模式的类图

我们可以看到Decorator模式实际上和Proxy模式是很相近的,但是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功能含义。Proxy模式提供一个对象的控制,而Decorator模式则是为对象提供额外的功能。





回页首


Iterator模式和论坛的浏览

Iterator模式用来分离数据结构和遍历算法,降低两者之间的耦合度,以使得同一个数据结构用不同的算法遍历时,仍能够具有相同的接口,另一方面,Iterator模式使得当改换遍历算法后,不需要更改程序的代码。

在Java的JDK中本身就定义有一个Iterator接口,在Iterator接口中仅仅定义了三个方法,hasNext()判断是否遍历完最后一个元素,next()方法返回要遍历的数据结构中一个对象,remove()则删除当前对象。Jive中使用IteratorProxy抽象类继承了这一接口。这儿Proxy的含义和上面一样,也就是说,这个IteratorProxy出了会实现Iterator的遍历功能外,还会有代理权限控制的功能。

对于论坛中的基本对象Forum,ForumThread,ForumMessage,Group,User都有相应的遍历器。比如对应于Forum接口有ForumIteratorProxy对象。这个ForumIteratorProxy遍历器就相当于一个封装了一系列Forum对象的集合类,通过定义好的接口hasNext()和next()可以方便的遍历这个集合,而并不需要知道是如何遍历这个集合的。遍历的算法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很复杂,但是对于外部的客户而言,这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而对于论坛中具体的遍历方法,这取决于具体的实现,在Jive中给出的是数据库的实现。

我们就以MessageIteratorProxy为例,来讲解Iterator模式的用法。

DbThreadIterator对象实现了Iterator接口,是对于一个Thread中所有Message的遍历器,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实现的。

hasNext()判断在这个Thread中是不是还有下一条Message: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if (currentIndex+1 >= messages.length)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next()方法从数据库中取出与在这个Thread中的下一条Message:

   public Object next() throws java.util.NoSuchElementException {
            ForumMessage message = null;
            if (nextMessage != null) {
            message = nextMessage;
            nextMessage = null;
            }
            else {
            message = getNextMessage();
            if (message == null) {
            throw new java.util.NoSuchElementException();
            }
            }
            return message;
            }

这样,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DbThreadIterator实现了对一个Thread中所有Message遍历的方法。

再ForumThread接口中有messages()方法,返回在这个Thread中的所有Message的一个遍历器(Iterator),实际上也就是返回了一个Message的集合:
public Iterator messages();

在DbForumThread中实现了这个方法:
public Iterator messages() {return new DbThreadIterator(this);}

从DbForumThread的messages()方法中所返回的就是这个Thread中所有Message的一个遍历器,通过这个遍历器,我们就可以访问Thread中的所有的Message了。当然,事情还没有完,由于权限的问题,我们还需要构造这个遍历器的Proxy对象,然后通过这个Proxy对象来访问遍历器。

下面的类图给出了在Jive中Iterator模式的实现方法:



图5:Jive中Iterator模式的实现
图5:Jive中Iterator模式的实现

在Jive中,因为在一个Thread之下,Message是按树形结构组织的,因而,当需要层级表示一个Thread中的Message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仅仅用上面讲到的线性的Iterator是不够的。这时候,对Iterator的概念进行推广,就引入了TreeWalker接口。

顾名思义,TreeWalker提供了遍历一个树和存取树上节点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TreeWalker {
            public ForumMessage getRoot();
            public ForumMessage getChild(ForumMessage parent, int index);
            public int getChildCount(ForumMessage parent);
            public int getRecursiveChildCount(ForumMessage parent);
            public int getIndexOfChild(ForumMessage parent, ForumMessage child);
            public boolean isLeaf(ForumMessage node);

TreeWalker只是Iterator的简单推广,并没有Iterator应用的那么广泛,而且,也可以很容易的在TreeWalker上面在套一层Iterator的借口,让它在某些情况下行使Iterator的职责。这儿就不再多讨论了。

再此,Jive设计中所有涉及到的设计模式的地方,基本上都讲完了,看完了之后,是不是对设计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呢?

下一部分的内容,将会涉及到具体的编码,深入到JSP的内部,我们将会看到Jive中是如何实现可更换的Skin的,还会涉及Tag Library的一些内容。好了,这次就到这儿了。下次再见。

posted @ 2007-05-18 15:09 edsonjava 阅读(24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是基于Linux或Unix下的,而在Linux上给客户上安装一个项目,需要进行许多的安装设置过程,比如数据库的,WebLogic Server的。现写下基于Red hat Linux7.1 +jdk1.3+WebLogic Server7.0 +oracle9.2 的安装配置过程。

一.安装好linux ,安装过程比较简单,不在此叙述.

二.JDK的安装配置.
一般以root用户安装。
先从SUN网站上下载一个jdk.比如:j2sdk-1_3_1_06-linux-i586.bin,放到/usr/local
下,
  chmod a+x j2sdk-1_3_0-linux.bin(添加执行权限)
  ./j2sdk-1_3_0-linux.bin

安装RPM文件格式:
  chmod a+x j2sdk-1_3_0-linux-rpm.bin
  ./j2sdk-1_3_0-linux-rpm.bin
  rpm -iv j2sdk-1_3_0-linux.rpm
  rpm -iv --force j2sdk-1_3_0-linux.rpm
  ./j2sdk-1_3_1_06-linux-i586.bin

设置环境变量:
  # vi /etc/profile
里面添加:
  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dk1.3.1_06/
  export CLASSPATH=.:/usr/local/ jdk1.3.1_06/lib
PATH=$PATH:$JAVA_HOME/bin

三、Oracle 9i的安装配置
1.从oracle网站下载oracle9i.
2.解压oracle文件
gunzip Linux9i_Disk1.cpio.gz Linux9i_Disk2.cpio.gz Linux9i_Disk3.cpio.gz

cpio -idmv < Linux9i_Disk1.cpio
cpio -idmv < Linux9i_Disk2.cpio
cpio -idmv < Linux9i_Disk3.cpio

3.以root用户登陆,创建oracle用户,目录,设置oracle环境变量.
  Create Oracle User Accounts
  # groupadd dba
  # groupadd oinstall
  # useradd -g oinstall -G dba oracle
  # passwd ********
  Create Oracle Directories
  # mkdir /opt/oracle
  # mkdir /opt/oracle/product
  # mkdir /opt/oracle/product/9.2.0
  # chown -R oracle.oinstall /opt/oracle
  # mkdir /var/opt/oracle
  # chown oracle.dba /var/opt/oracle
  # chmod 755 /var/opt/oracle
  Set Oracle Environments
  As the oracle user execute the following commands:
  # vi /home/oracle/.bash_profile添加

  export ORACLE_BASE=/usr/local/oracle
  export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9.2.0
  export ORACLE_SID=orcl
  export ORACLE_TERM=xterm
  export ORA_NLS33=$ORACLE_HOME/ocommon/nls/admin/data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lib:/usr/lib
  LD_LIBRARY_PATH=$LD_LIBRARY_PATH:/usr/local/lib
  export LD_LIBRARY_PATH
  CLASSPATH=$ORACLE_HOME/JRE:$ORACLE_HOME/jlib:$ORACLE_HOME/rdbms/jlib
  CLASSPATH=$CLASSPATH:$ORACLE_HOME/network/jlib
  export CLASSPATH
  PATH=$PATH:$HOME/bin:$ORACLE_HOME/bin

调整内存
  Shared Memory
  su root
  # vi/etc/sysctl.conf里添加
  kernel.shmmax=1073741824
4.安装oracle
  进入Disk1目录
  cd Disk1
  在控制台窗口敲入
  ./runInstaller
安装完了以后,启动数据库
oracle$ sqlplus /nolog
SQL> connect / as sysdba
SQL> startup

oracle 的安装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如果你的开发包安装的不够全的话,会出现一些错误,具体请参考: http://www.puschitz.com/InstallingOracle9i.shtml

5.设置oracle 自启动

(1)vi /etc/oratab
  orcl:/usr/local/oracle/product/9.2.0:Y
(2)vi /home/oracle/.bash_profile
  ORACLE_SID=orcl
  ORAENV_ASK=NO
  export ORACLE_SID ORAENV_ASK
  . oraenv
(3)在 /etc/rc.d/init.d 下创建一个dbora文件。
内容如下:

  #!/bin/sh
  ORA_HOME=/usr/local/oracle/product/9.2.0
  ORA_OWNER=oracle
  if [ ! -f $ORA_HOME/bin/dbstart ]
  then
  echo "Oracle startup: cannot start"
  exit
  fi
  case "$1" in
  'start') #start oracle database and listeners
  su - $ORA_OWNER -c "$ORA_HOME/bin/dbstart"
  su - $ORA_OWNER -c "$ORA_HOME/bin/lsnrctl start"
  ;;
  'stop') #stop oracle databse and listeners
  su - $ORA_OWNER -c "$ORA_HOME/bin/lsnrctl stop"
  su - $ORA_OWNER -c "$ORA_HOME/bin/dbshut"
  ;;
  esac

把这个文件与下列文件联接:
ln -s /etc/rc.d/init.d/dbora /etc/rc.d/rc3.d/S99dbora
ln -s /etc/rc.d/init.d/dbora /etc/rc.d/rc5.d/S99dbora
ln -s /etc/rc.d/init.d/dbora /etc/rc.d/rc0.d/K10dbora

(4)编辑dbstart文件
以oracle用户登陆
vi /usr/local/oracle/product/9.2.0/bin/dbstart
- add the following line:
SPFILE=${ORACLE_HOME}/dbs/spfile${ORACLE_SID}.ora
after this line: PFILE=${ORACLE_HOME}/dbs/init${ORACLE_SID}.ora

- change:
if [ -f $PFILE ] ; then
to:
if [ -f $PFILE -o -f $SPFILE ] ; then
重启动服务器,检查数据库是否已经起来。

四、WebLogic 配置。
从bea网站上下载一个WebLogic Server.开始安装。
[test@linux2 download]$ chmod a+x server701_linux.bin
[test@linux2 download]$ ./server701_linux.bin
按照提示安装即可。

五.设置WebLogic Server 自启动.
以root用户登陆。
vi /etc/rc.d/rc.local
把su - test -c "/home/test/bea/user_projects/mydomain/startWebLogic.sh 2>&1> /dev/null &"
(这里的 test是你安装WebLogic Server时候的用户名.)
放到/etc/rc.d/rc.local里就行了,不过这样有一个缺点,你WebLogic Server启动后一直在后台运行,你不能看到上面的提示信息和出错信息.

六.调整你的WebLogic Server,便于用户的使用。
设置默认 Web Application,从
  mydomain> Servers> myserver>connection>http>Default Web Application
选中你的web application即可。
设置你的首页,在你web application里面的web.xml里面添加一句
  
  你得页面
  


以上安装过程在Red hat Linux7.1 +jdk1.3+WebLogic Server7.0 +oracle9.2下安装测试通过。
posted @ 2007-05-17 18:21 edsonjava 阅读(30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安装JDK
首先,到http://java.sun.com/j2se/1.5.0/download.jsp
下载最新版本的Linux 平台的JDK,建议下载RPM自解压格式的例如本文所用jdk-1_5_0_06-linux-i586-rpm.bin,先下载文件到/tmp,打开终端,输入:
cd /tmp
su
输入root密码
直接执行文件:
./jdk-1_5_0_06-linux-i586-rpm.bin
然后会出现sun的协议(Sun Microsystems, Inc. Binary Code License Agreement),如果运行jdk-1_5_0_06-linux-i586-rpm.bin无效请给予其相应的运行权限。
想查看完整协议,不断点击more就可以了。如果看完了,或者像我一样看不懂^__^就直接按q吧。
出现提示:Do you agree to the above license terms? [yes or no]
如果同意协议,请输入yes
然后自动解压出jdk-1_5_0_06-linux-i586.rpm,并且自动安装,如果不是root用户,可能会出现类似
error: cannot get exclusive lock on /var/lib/rpm/Packages
error: cannot open Packages index using db3 -
不允许的操作 (1)
error: cannot open Packages database in /var/lib/rpm
的错误。
最后显示Done.安装结束

2.配置环境变量
就像在windows下一样,装好JDK需要配置环境变量,否则系统找不到相应的程序。先查看当前系统环境变量中jdk的路径:
echo $JAVA_HOME
如果安装SuSE Linux时选择了相应的java的包,则显示/usr/lib/jvm/java。再看当前JDK版本:
java -version
我的机器上显示如下信息:
java version "1.4.2_06"
Java(TM) 2 Runtime Environment, Standard Edition (build 1.4.2_06-b03)
Java HotSpot(TM) Client VM (build 1.4.2_06-b03, mixed mode)
1.4.2_06版本,不是我们刚才安装的版本(因为没有修改环境变量嘛)。
我们刚才安装的版本默认在/usr/java/jdk1.5.0_06,我们把它加到环境变量。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编辑/ect/profile,在文件最后的
#
# End of /etc/profile
#
上面添加如下文本:
export JAVA_HOME=/usr/java/jdk1.5.0_06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jre/lib:$JAVA_HOME/lib/tools.jar
export JRE_HOME=$JAVA_HOME/jre
export PATH=$JAVA_HOME/bin:$PATH
作用分别是设置 JAVA_HOME , CLASSPATH , JRE_HOME , PATH 所指向的路径。跟windows下的意义一样。如果不懂可以查阅相关文档或者直接把以上文本复制粘贴到你的/ect/profile 中即可。
注销一下,使更改生效。
再查看一下当前的环境变量:
echo $JAVA_HOME
输出:
/usr/java/jdk1.5.0_06
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装的JDK生效了。
然后输入:
java -version
查看当前JDK版本。
输出:
java version "1.5.0_06"
Java(TM) 2 Runtime Environment, Standard Edition (build 1.5.0_06-b05)
Java HotSpot(TM) Client VM (build 1.5.0_06-b05, mixed mode, sharing)
说明我们环境变量配置成功了。

posted @ 2007-05-17 16:16 edsonjava 阅读(5932) | 评论 (2)编辑 收藏
 

1 环境的搭建

要使用JAVA开发Web应用,必需要JAVA的运行环境,还有开发环境。当然Web开发少不了数据库。Web程序要运行也少不了Web服务器。

这里我们选用JAVA运行环境:J2SDk1.4

数据库:Mysql 4.0.15

Web服务器:Tomcat 4.1.18

1.1 JAVA的运行环境

首先要搭建的是JAVA的运行环境。到Sun公司http://java.sun.com/j2se/1.4.2/download.html免费下载j2sdk-1_4_2_05-linux-i586.bin然后拷贝到安装目录

执行二进制文件即可解压缩文件:

[root@localhost jdk]#./ j2sdk-1_4_2_05-linux-i586.bin

解压缩完成之后就可以在当前目录下面找到j2sdk1.4.2_05目录

为了方便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连接到这个目录

[root@localhost jdk]#ln –s j2sdk1.4.2_05 jdk

然后加入环境变量

export JVAV_HOME=/var/jdk/jdk1.4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jre/lib:.

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JAVA_HOME/jre/bin

现在JAVA运行环境就搭建好了,你可以试试写一个java程序来验证

[root@localhost jdk]#vi HelloWorld.java

输入如下内容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Wrold");

   }

}

:wq

写盘并退出编辑器

[root@localhost jdk]#javac HelloWorld.java

没有错误

[root@localhost jdk]#java HelloWorld

Hello,World

恭喜,

Kq[业Kk0+?bv

你的JAVA运行环境搭建好了。现在进入下一步。

 

1.2 Mysql数据库安装

1下载数据库安装文件mysql-4.0.15a.tar.gz

2建立MySLQL的用户和组

[root@localhost var]# groupadd mysql

[root@localhost var]# useradd –g mysql mysql

3修改根目录下的root目录下面的.bash_profile文件添加PATH环境变量

[root@localhost root]#vi .bash_profile

PATH=$PATH:$HOME/bin:/usr/local/mysql/bin

保存退出

下面就可以看是安装MySql

4解压缩文件

[root@localhost jdk]#tar xzvf mysql-4.0.15a.tar.gz

进入解压缩得到的目录

[root@localhost var]# cd mysql-4.0.15a

5配置发行版本并且编译

[root@localhost mysql-4.0.15a]#./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ysql

[root@localhost mysql-4.0.15a]#make

当你运行configure时,你可能想要指定一些选项,--prefix选项制定安装mysql的目录为/usr/local/mysql

6安装所有东西

[root@localhost mysql-4.0.15a]#make install

你可能需要root用户来运行这个命令

ok现在mysql数据库服务器就安装好了。接下来还有重要的步骤需要执行

7创造MySQL授权表(只有你以前没安装MySQL是必需的):

[root@localhost mysql-4.0.15a]#scripts/mysql_install_db

8做完上面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启动mysql进行操作了。

[root@localhost mysql-4.0.15a]#cd /usr/local/mysql/bin

[root@localhost bin]# ./mysqld_safe &

如果没有出错提示,查看一下mysql进程

[root@localhost bin]# ps aux|grep mysql

root      1205 0.0 0.0 5388 168 ?        S    Apr22   0:00 /bin/sh /usr/loca

l/mysql/bin/mysqld_safe

mysql     1227 0.0 1.3 100316 13756 ?      S    Apr22   0:36 [mysqld]

root     22956 0.0 0.0 4816 640 pts/1    S    10:41   0:00 grep mysql

粗体的就是mysql的进程了。

现在就可以使用mysql,root登陆MySQL服务器

[root@localhost bin]#mysql –u root –p

这里会提示输入密码默认的root用户密码为空。直接回车就可以了

Enter password:

Welcome to the MySQL monitor. Commands end with ; or \g.

Your MySQL connection id is 95 to server version: 4.0.15a-log

 

Type ''''help;'''' or ''''\h'''' for help. Type ''''\c'''' to clear the buffer.

 

mysql>

这样就成功登陆MySQL服务器了。

mysql> show databases;

+----------+

| Database |

+----------+

| cumt     |

| mysql    |

| test     |

+----------+

3 rows in set (0.01 sec)

现在就可以建立数据库了。这里就不介绍怎样建立数据库和建立表了。

Root用户没有密码是不安全的所以你需要修改root用户的密码

[root@localhost bin]# 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new-password''''

''''new-password''''换成你自己的密码就可以了。

注意:做完上面的我们就可以用mysqlbin目录下的mysql来管理数据库了。可是这还没法在程序中使用数据库。我在jsp中连接数据库的时候出现如下错误:

java.sql.SQLException: Data source rejected establishment of connection, message from server: "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is not allowed to connect to this MySQL server"

这是MySQL的权限问题具体的讲解请参考MySQL参考手册的存取权限系统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root可以从localhost连接到数据库,

,G专}Uc{|g[

你也可以建立一个新用户来连接

 

登陆到mysql服务器

mysql>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cum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cumt'''' WITH GRANT OPTION;
mysql>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cumt@"%"
           IDENTIFIED BY ''''cumt'''' WITH GRANT OPTION;

这两天语句添加用户cumt使得它可以从任何地方连接服务器的一个完全的超级用户,但是必须使用一个口令cumt做这个。现在我们就可以从程序中用cumt来连接数据库了。

但是在程序中还是没有对表的写权限。这是由于我们的数据库用户是root而不是我们建立的mysql组的mysql用户。所以只有读的权限而没有写的权限。我们需要把mysql目录下面的var目录下面的目录和文件的所有者改成mysql组的myql用户:

[root@localhost bin]#chown -R mysql /usr/local/mysql/var

[root@localhost bin]#cp support- files/my-medium.cnf /etc/my.cnf

好了做完上面的我们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cumt连接数据库和操作数据库了。

1.3 Web服务器tomcat安装配置

下载tomcat,

件_:87VNLPI$

jakarta-tomcat-4.1.18.tar.gz

 

解压缩

root@localhost var]#tar xzvf jakarta-tomcat-4.1.18.tar.gz
为方便操作:
ln -s jakarta-tomcat-4.0.1 tomcat
ln -s j2sdk1.4.0 jdk

修改Tomcat/bin/startup.sh :

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dk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jre/lib:.
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JAVA_HOME/jre/bin

/usr/local/tomcat/bin/catalina.sh start


启动Tomcat/bin/startup.sh
1.使用ps -ax | grep tomcat可以查询出内存中存在tomcat程序
使用http://你的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或localhost:8080/可访问

2.
如要求系统开机自动tomcat /etc/rc.d/rc.local中加入:
/usr/local/tomcat/bin/startup.sh

3.
对于linux7.1系统, tomcat好象不能正常启动,需要安装:
compat-libstdc++-6.2-2.9.0.14.i386.rpm

rpm -i compat-libstdc++-6.2-2.9.0.14.i386.rpm

4.
如果希望以http://www.xxx.com:8080/myweb 访问自己的jsp程序,以下步骤:
(1).
在任意地方建立目录myweb 比如 /home/bqlr/myweb
(2).
myweb下建立 WEB-INF WEB-INF/classes目录
(3).
tomcatconf目录下修改server.xml:

<!-- Tomcat Manager Context -->
<Context path="/manager" docBase="manager" debug="0" privileged="true"/>

<!--
下面是自己加入的-->

<Context path="/myweb" docBase="/home/bqlr/myweb" debug="0" reloadable="true"/>

(4) tomcatwebapps目录下,建立目录连接myweb
ln -s /home/bqlr/myweb /usr/local/tomcat/webapps/myweb

(5)
重新启动Tomcat. class文件放在/home/bqlr/myweb/WEB-INF/classes目录下 jsp文件放在/home/bqlr/myweb

posted @ 2007-05-14 10:49 edsonjava 阅读(39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jfreechart是一个免费(文档收费40$)创建图片的java工具.可以创建如下图形:
饼图(pie charts;)
曲线图(line charts )
柱状图(horizontal/vertical bar charts)
甘特图(Gantt charts; )
XY plots and scatter plots;
time series, high/low/open/close charts and candle stick charts;
combination charts;
Pareto charts;
bubble charts;
wind plots, meter charts and symbol charts;

必看的几个贴:

http://www-900.ibm.com/developerWorks/cn/wsdd/library/techarticles/yangyaping0307/waslinux.shtml

http://www.lslnet.com/linux/docs/linux-2940.htm

http://blog.blogchina.com/article_81038.344426.html

在向linux移植的时候会显示不出中文,出现方块。

解决方法:copy或引用/usr/share/fonts/zh_CN/TrueType目录下的中文字体,修改/home/jdk/jre/lib/fonts.properties

配置文件,如下:

sansserif.0=-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

sansserif.italic.0=-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

sansserif.bold.0=-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

sansserif.bolditalic.0=-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

# Component Font Character Encodings
#
fontcharset.serif.0=sun.io.CharToByteISO8859_1
fontcharset.serif.1=sun.awt.motif.CharToByteX11GBK

fontcharset.sansserif.0=sun.io.CharToByteISO8859_1
fontcharset.sansserif.1=sun.awt.motif.CharToByteX11GBK

fontcharset.monospaced.0=sun.io.CharToByteISO8859_1
fontcharset.monospaced.1=sun.awt.motif.CharToByteX11GBK

fontcharset.dialog.0=sun.io.CharToByteISO8859_1
fontcharset.dialog.1=sun.awt.motif.CharToByteX11GBK

fontcharset.dialoginput.0=sun.io.CharToByteISO8859_1
fontcharset.dialoginput.1=sun.awt.motif.CharToByteX11GBK

fontset.sansserif.plain=\
-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

fontset.sansserif.italic=\
-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

fontset.sansserif.bold=\
-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

fontset.sansserif.bolditalic=\
-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


fontset.default=\
-misc-ZYSong18030-medium-r-normal--*-%d-*-*-c-*-iso10646-1


appendedfontpath=/usr/share/fonts/zh_CN/TrueType

然后对自己基于jfreechart写的程序进行重新编译、运行:

javac -encoding GBK   BarChartDemo.java //以GBK进行编码
java -Djava.awt.headless=true BarChartDemo//使用awt时不用调用x11的图形环境

 

在tomcat使用jfreechart时

tomcat是5.0,在redhat8上,未启动X,方法如下:
1)终止你的tomcat。即:
tomcat目录/bin/shutdown.sh
2)设置环境变量:
CATALINA_OPTS="-Djava.awt.headless=true"
export CATALINA_OPTS
(如果你想每次开机自动生效,则可把这两句写入系统或者你的账号启动sh的.profile里)
3)启动你的tomcat。即:
tomcat目录/bin/startup.sh

用的Web服务器resin时,

修改resin/bin/下面的wrapper.pl中的一行
$JAVA_ARGS="-Djava.awt.headless=true";


 

==============================================================

最近项目中用到jfreechart,使用的版本是:jfreechart-0.9.8。
如果不进行相关的font的设置,生成的统计图表显示的中文非常模糊。
做了一个例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该方法是将一般字体替换为“黑体”使中文更加清楚,

因此必须保证你的OS上有该字体,并且jdk能够识别得到]

核心代码如下:

JFreeChart chart = ChartFactory.createVerticalBarChart3D(title, domain, range, dataset,true,true,false);

chart.setBackgroundPaint(new GradientPaint(0.0F, 0.0F, Color.white, 1000F, 0.0F, Color.red));
chart.setTitle(new TextTitle(title, new Font("隶书", Font.ITALIC, 15)));

Font font=new Font("黑体",Font.TRUETYPE_FONT, 12);

StandardLegend legend = (StandardLegend) chart.getLegend();
legend.setItemFont(font);

CategoryPlot plot = (CategoryPlot)chart.getPlot();
plot.setForegroundAlpha(0.9F);

CategoryAxis domain_axis = plot.getDomainAxis();
domain_axis.setTickLabelFont(font);

ValueAxis value_axis=plot.getRangeAxis();
value_axis.setTickLabelFont(font);


posted @ 2007-04-12 15:53 edsonjava 阅读(25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I'm using WebSphere 5.1 on windows, MyEclipse 3.8.4. I have the TraderX example app deployed (use package deploy, install the app with websphere console), and started. I can "buy" (i.e. use the app).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04-03 18:19 edsonjava 阅读(158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Java基础方面:

1、作用域public,private,protected,以及不写时的区别
答:区别如下:
作用域 当前类 同一package 子孙类 其他package
public √ √ √ √
protected √ √ √ ×
friendly √ √ × ×
private √ × × ×
不写时默认为friendly

2、ArrayList和Vector的区别,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答:就ArrayList与Vector主要从二方面来说.
一.同步性:Vector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是同步的,而ArrayList是线程序不安全的,不是同步的
二.数据增长:当需要增长时,Vector默认增长为原来一培,而ArrayList却是原来的一半
就HashMap与HashTable主要从三方面来说。
一.历史原因:Hashtable是基于陈旧的Dictionary类的,HashMap是Java 1.2引进的Map接口的一个实现
二.同步性: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是同步的,而HashMap是线程序不安全的,不是同步的
三.值:只有HashMap可以让你将空值作为一个表的条目的key或value

3、char型变量中能不能存贮一个中文汉字?为什么?
答:是能够定义成为一个中文的,因为java中以unicode编码,一个char占16个字节,所以放一个中文是没问题的

4、多线程有几种实现方法,都是什么?同步有几种实现方法,都是什么?
答:多线程有两种实现方法,分别是继承Thread类与实现Runnable接口
同步的实现方面有两种,分别是synchronized,wait与notify

5、继承时候类的执行顺序问题,一般都是选择题,问你将会打印出什么?
答:父类:
package test;
public class FatherClass
{
public FatherClass()
{
System.out.println("FatherClass Create");
}
}
子类:
package test;
import test.FatherClass;
public class ChildClass extends FatherClass
{
public ChildClass()
{
System.out.println("ChildClass Creat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therClass fc = new FatherClass();
ChildClass cc = new ChildClass();
}
}
输出结果:
C:>java test.ChildClass
FatherClass Create
FatherClass Create
ChildClass Create

6、内部类的实现方式?
答:示例代码如下:
package test;
public class OuterClass
{
private class InterClass
{
public InterClass()
{
System.out.println("InterClass Create");
}
}
public OuterClass()
{
InterClass ic = new InterClass();
System.out.println("OuterClass Creat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Class oc = new OuterClass();
}
}
输出结果:
C:>java test/OuterClass
InterClass Create
OuterClass Create
再一个例题:
public class OuterClass {
private double d1 = 1.0;
//insert code here
}
You need to insert an inner class declaration at line 3. Which two inner class declarations are

valid?(Choose two.)
A. class InnerOne{
public static double methoda() {return d1;}
}
B. public class InnerOne{
static double methoda() {return d1;}
}
C. private class InnerOne{
double methoda() {return d1;}
}
D. static class InnerOne{
protected double methoda() {return d1;}
}
E. abstract class InnerOne{
public abstract double methoda();
}
说明如下:
一.静态内部类可以有静态成员,而非静态内部类则不能有静态成员。 故 A、B 错
二.静态内部类的非静态成员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变量,而不可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变量;return d1 出错。

故 D 错
三.非静态内部类的非静态成员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变量。 故 C 正确
四.答案为C、E

7、垃圾回收机制,如何优化程序?
希望大家补上,谢谢

8、float型float f=3.4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精度不准确,应该用强制类型转换,如下所示:float f=(float)3.4

9、介绍JAVA中的Collection FrameWork(包括如何写自己的数据结构)?
答:Collection FrameWork如下:
Collection
├List
│├LinkedList
│├ArrayList
│└Vector
│ └Stack
└Set
Map
├Hashtable
├HashMap
└WeakHashMap
Collection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一个Collection代表一组Object,即Collection的元素(Elements)
Map提供key到value的映射

10、Java中异常处理机制,事件机制?

11、JAVA中的多形与继承?
希望大家补上,谢谢

12、抽象类与接口?
答:抽象类与接口都用于抽象,但是抽象类(JAVA中)可以有自己的部分实现,而接口则完全是一个标识(同时有多重继承的功能)。

13、Java 的通信编程,编程题(或问答),用JAVA SOCKET编程,读服务器几个字符,再写入本地显示?
答:Server端程序:
package test;
import java.net.*;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Server
{
private ServerSocket ss;
private Socket socket;
private BufferedReader in;
private PrintWriter out;
public Server()
{
try
{
ss=new ServerSocket(10000);
while(true)
{
socket = ss.accept();
String RemoteIP = socket.getInetAddress().getHostAddress();
String RemotePort = ":"+socket.getLocalPort();
System.out.println("A client come in!IP:"+RemoteIP+RemotePort);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ocket.getInputStream()));
String line = in.readLine();
System.out.println("Cleint send is :" + line);
out = new Print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true);
out.println("Your Message Received!");
out.close();
in.close();
socke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out.println("wrong");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erver();
}
};
Client端程序:
package tes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Client
{
Socket socket;
BufferedReader in;
PrintWriter out;
public Client()
{
try
{
System.out.println("Try to Connect to 127.0.0.1:10000");
socket = new Socket("127.0.0.1",10000);
System.out.println("The Server Connected!");
System.out.println("Please enter some Character:");
BufferedReader line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out = new Print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true);
out.println(line.readLine());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ocket.getInputStream()));
System.out.println(in.readLine());
out.close();
in.close();
socket.close();
}catch(IOException e)
{
out.println("Wrong");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lient();
}
};

14、用JAVA实现一种排序,JAVA类实现序列化的方法(二种)? 如在COLLECTION框架中,实现比较要实现什么样的接口?
答:用插入法进行排序代码如下
package test;
import java.util.*;
class InsertSort
{
ArrayList al;
public InsertSort(int num,int mod)
{
al = new ArrayList(num);
Random rand = new Random();
System.out.println("The ArrayList Sort Before:");
for (int i=0;i<num ;i++ )
{
al.add(new Integer(Math.abs(rand.nextInt()) % mod + 1));
System.out.println("al["+i+"]="+al.get(i));
}
}
public void SortIt()
{
Integer tempInt;
int MaxSize=1;
for(int i=1;i<al.size();i++)
{
tempInt = (Integer)al.remove(i);
if(tempInt.intValue()>=((Integer)al.get(MaxSize-1)).intValue())
{
al.add(MaxSize,tempInt);
MaxSize++;
System.out.println(al.toString());
} else {
for (int j=0;j<MaxSize ;j++ )
{
if

(((Integer)al.get(j)).intValue()>=tempInt.intValue())
{
al.add(j,tempInt);
MaxSize++;
System.out.println(al.toString());
break;
}
}
}
}
System.out.println("The ArrayList Sort After:");
for(int i=0;i<al.size();i++)
{
System.out.println("al["+i+"]="+al.get(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sertSort is = new InsertSort(10,100);
is.SortIt();
}
}
JAVA类实现序例化的方法是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
Collection框架中实现比较要实现Comparable 接口和 Comparator 接口

15、编程:编写一个截取字符串的函数,输入为一个字符串和字节数,输出为按字节截取的字符串。 但是要保证汉字不被截半个,如“我ABC”4,应该截为“我AB”,输入“我ABC汉DEF”,6,应该输出为“我ABC”而不是“我ABC+汉的半个”。
答:代码如下:
package test;

class SplitString
{
String SplitStr;
int SplitByte;
public SplitString(String str,int bytes)
{
SplitStr=str;
SplitByte=bytes;
System.out.println("The String is:′"+SplitStr+"′;SplitBytes="+SplitByte);
}
public void SplitIt()
{
int loopCount;


loopCount=(SplitStr.length()%SplitByte==0)?(SplitStr.length()/SplitByte):(SplitStr.length()/Split

Byte+1);
System.out.println("Will Split into "+loopCount);
for (int i=1;i<=loopCount ;i++ )
{
if (i==loopCount){


System.out.println(SplitStr.substring((i-1)*SplitByte,SplitStr.length()));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plitStr.substring((i-1)*SplitByte,(i*SplitByt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litString ss = new SplitString("test中dd文dsaf中男大3443n中国43中国人

0ewldfls=103",4);
ss.SplitIt();
}
}

16、JAVA多线程编程。 用JAVA写一个多线程程序,如写四个线程,二个加1,二个对一个变量减一,输出。
希望大家补上,谢谢

17、STRING与STRINGBUFFER的区别。
答:STRING的长度是不可变的,STRINGBUFFER的长度是可变的。如果你对字符串中的内容经常进行操作,特别是内容要修改时,那么使用StringBuffer,如果最后需要String,那么使用StringBuffer的toString()方法

Jsp方面

1、jsp有哪些内置对象?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JSP共有以下9种基本内置组件(可与ASP的6种内部组件相对应):
 request 用户端请求,此请求会包含来自GET/POST请求的参数
response 网页传回用户端的回应
pageContext 网页的属性是在这里管理
session 与请求有关的会话期
application servlet 正在执行的内容
out 用来传送回应的输出
config servlet的构架部件
page JSP网页本身
exception 针对错误网页,未捕捉的例外

2、jsp有哪些动作?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JSP共有以下6种基本动作
jsp:include:在页面被请求的时候引入一个文件。
jsp:useBean:寻找或者实例化一个JavaBean。
jsp:setProperty:设置JavaBean的属性。
jsp:getProperty:输出某个JavaBean的属性。
jsp:forward:把请求转到一个新的页面。
jsp:plugin:根据浏览器类型为Java插件生成OBJECT或EMBED标记

3、JSP中动态INCLUDE与静态INCLUDE的区别?
答:动态INCLUDE用jsp:include动作实现
<jsp:include page="included.jsp" flush="true" />它总是会检查所含文件中的变化,适合用于包含动态页面,并且可以带参数
静态INCLUDE用include伪码实现,定不会检查所含文件的变化,适用于包含静态页面
<%@ include file="included.htm" %>

4、两种跳转方式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答:有两种,分别为:
<jsp:include page="included.jsp" flush="true">
<jsp:forward page= "nextpage.jsp"/>
前者页面不会转向include所指的页面,只是显示该页的结果,主页面还是原来的页面。执行完后还会回来,相当于函数调用。并且可以带参数.后者完全转向新页面,不会再回来。相当于go to 语句。

Servlet方面

1、说一说Servlet的生命周期?
答:servlet有良好的生存期的定义,包括加载和实例化、初始化、处理请求以及服务结束。这个生存期由javax.servlet.Servlet接口的init,service和destroy方法表达。

2、Servlet版本间(忘了问的是哪两个版本了)的不同?
希望大家补上,谢谢

3、JAVA SERVLET API中forward() 与redirect()的区别?
答:前者仅是容器中控制权的转向,在客户端浏览器地址栏中不会显示出转向后的地址;后者则是完全的跳转,浏览器将会得到跳转的地址,并重新发送请求链接。这样,从浏览器的地址栏中可以看到跳转后的链接地址。所以,前者更加高效,在前者可以满足需要时,尽量使用forward()方法,并且,这样也有助于隐藏实际的链接。在有些情况下,比如,需要跳转到一个其它服务器上的资源,则必须使用sendRedirect()方法。

4、Servlet的基本架构
public class ServletName extends HttpServlet {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
}

Jdbc、Jdo方面

1、可能会让你写一段Jdbc连Oracle的程序,并实现数据查询.
答:程序如下:
package hello.ant;
import java.sql.*;
public class jdbc
{
String dbUrl="jdbc:oracle:thin:@127.0.0.1:1521:orcl";
String theUser="admin";
String thePw="manager";
Connection c=null;
Statement conn;
ResultSet rs=null;
public jdbc()
{
try{
Class.forName("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newInstance();
c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dbUrl,theUser,thePw);
conn=c.createStatement();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boolean executeUpdate(String sql)
{
try
{
conn.executeUpdate(sql);
return true;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false;
}
}
public ResultSet executeQuery(String sql)
{
rs=null;
try
{
rs=conn.executeQuery(sql);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rs;
}
public void close()
{
try
{
conn.close();
c.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sultSet rs;
jdbc conn = new jdbc();
rs=conn.executeQuery("select * from test");
try{
while (rs.next())
{
System.out.println(rs.getString("id"));
System.out.println(rs.getString("name"));
}
}catch(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2、Class.forName的作用?为什么要用?
答:调用该访问返回一个以字符串指定类名的类的对象。

3、Jdo是什么?
答:JDO是Java对象持久化的新的规范,为java data object的简称,也是一个用于存取某种数据仓库中的对象的标准化API。JDO提供了透明的对象存储,因此对开发人员来说,存储数据对象完全不需要额外的代码(如JDBC API的使用)。这些繁琐的例行工作已经转移到JDO产品提供商身上,使开发人员解脱出来,从而集中时间和精力在业务逻辑上。另外,JDO很灵活,因为它可以在任何数据底层上运行。JDBC只是面向关系数据库(RDBMS)JDO更通用,提供到任何数据底层的存储功能,比如关系数据库、文件、XML以及对象数据库(ODBMS)等等,使得应用可移植性更强。

4、在ORACLE大数据量下的分页解决方法。一般用截取ID方法,还有是三层嵌套方法。
答:一种分页方法
<%
int i=1;
int numPages=14;
String pages = request.getParameter("page") ;
int currentPage = 1;
currentPage=(pages==null)?(1):{Integer.parseInt(pages)}
sql = "select count(*) from tables";
ResultSet rs = DBLink.executeQuery(sql) ;
while(rs.next()) i = rs.getInt(1) ;
int intPageCount=1;
intPageCount=(i%numPages==0)?(i/numPages):(i/numPages+1);
int nextPage ;
int upPage;
nextPage = currentPage+1;
if (nextPage>=intPageCount) nextPage=intPageCount;
upPage = currentPage-1;
if (upPage<=1) upPage=1;
rs.close();
sql="select * from tables";
rs=DBLink.executeQuery(sql);
i=0;
while((i<numPages*(currentPage-1))&&rs.next()){i++;}
%>
//输出内容
//输出翻页连接
合计:<%=currentPage%>/<%=intPageCount%><a href="List.jsp?page=1">第一页</a><a

href="List.jsp?page=<%=upPage%>">上一页</a>
<%
for(int j=1;j<=intPageCount;j++){
if(currentPage!=j){
%>
<a href="list.jsp?page=<%=j%>">[<%=j%>]</a>
<%
}else{
out.println(j);
}
}
%>
<a href="List.jsp?page=<%=nextPage%>">下一页</a><a href="List.jsp?page=<%=intPageCount%>">最后页

</a>


Xml方面

1、xml有哪些解析技术?区别是什么?
答:有DOM,SAX,STAX等
DOM:处理大型文件时其性能下降的非常厉害。这个问题是由DOM的树结构所造成的,这种结构占用的内存较多,而且DOM必须在解析文件之前把整个文档装入内存,适合对XML的随机访问SAX:不现于DOM,SAX是事件驱动型的XML解析方式。它顺序读取XML文件,不需要一次全部装载整个文件。当遇到像文件开头,文档结束,或者标签开头与标签结束时,它会触发一个事件,用户通过在其回调事件中写入处理代码来处理XML文件,适合对XML的顺序访问
STAX:Streaming API for XML (StAX)

2、你在项目中用到了xml技术的哪些方面?如何实现的?
答:用到了数据存贮,信息配置两方面。在做数据交换平台时,将不能数据源的数据组装成XML文件,然后将XML文件压缩打包加密后通过网络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解密与解压缩后再同XML文件中还原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在做软件配置时,利用XML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软件的各种配置参数都存贮在XML文件中。

3、用jdom解析xml文件时如何解决中文问题?如何解析?
答:看如下代码,用编码方式加以解决
package test;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DOMTest
{
private String inFile = "c:\people.xml";
private String outFile = "c:\people.xm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DOMTest();
}
public DOMTest()
{
try
{
javax.xml.parsers.DocumentBuilder builder =


javax.xml.parsers.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newDocumentBuilder();
org.w3c.dom.Document doc = builder.newDocument();
org.w3c.dom.Element root = doc.createElement("老师");
org.w3c.dom.Element wang = doc.createElement("王");
org.w3c.dom.Element liu = doc.createElement("刘");
wang.appendChild(doc.createTextNode("我是王老师"));
root.appendChild(wang);
doc.appendChild(root);
javax.xml.transform.Transformer transformer =
javax.xml.transform.TransformerFactory.newInstance().newTransformer();
transformer.setOutputProperty(javax.xml.transform.OutputKeys.ENCODING, "gb2312");
transformer.setOutputProperty(javax.xml.transform.OutputKeys.INDENT, "yes");


transformer.transform(new javax.xml.transform.dom.DOMSource(doc),
new

javax.xml.transform.stream.StreamResult(outFile));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 (e.getMessage());
}
}
}

4、编程用JAVA解析XML的方式.
答:用SAX方式解析XML,XML文件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person>
<name>王小明</name>
<college>信息学院</college>
<telephone>6258113</telephone>
<notes>男,1955年生,博士,95年调入海南大学</notes>
</person>
事件回调类SAXHandler.java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Hashtable;
import org.xml.sax.*;
public class SAXHandler extends HandlerBase
{
private Hashtable table = new Hashtable();
private String currentElement = null;
private String currentValue = null;
public void setTable(Hashtable table)
{
this.table = table;
}
public Hashtable getTable()
{
return table;
}
public void startElement(String tag, AttributeList attrs)
throws SAXException
{
currentElement = tag;
}
public void characters(char[] ch, int start, int length)
throws SAXException
{
currentValue = new String(ch, start, length);
}
public void endElement(String name) throws SAXException
{
if (currentElement.equals(name))
table.put(currentElement, currentValue);
}
}
JSP内容显示源码,SaxXml.jsp:
<HTML>
<HEAD>
<TITLE>剖析XML文件people.xml</TITLE>
</HEAD>
<BODY>
<%@ page errorPage="ErrPage.jsp"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
<%@ page import="java.io.*" %>
<%@ page import="java.util.Hashtable" %>
<%@ page import="org.w3c.dom.*" %>
<%@ page import="org.xml.sax.*" %>
<%@ page import="javax.xml.parsers.SAXParserFactory" %>
<%@ page import="javax.xml.parsers.SAXParser" %>
<%@ page import="SAXHandler" %>
<%
File file = new File("c:\people.xml");
FileReader reader = new FileReader(file);
Parser parser;
SAXParserFactory spf = SAXParserFactory.newInstance();
SAXParser sp = spf.newSAXParser();
SAXHandler handler = new SAXHandler();
sp.parse(new InputSource(reader), handler);
Hashtable hashTable = handler.getTable();
out.println("<TABLE BORDER=2><CAPTION>教师信息表</CAPTION>");
out.println("<TR><TD>姓名</TD>" + "<TD>" +
(String)hashTable.get(new String("name")) + "</TD></TR>");
out.println("<TR><TD>学院</TD>" + "<TD>" +
(String)hashTable.get(new String("college"))+"</TD></TR>");
out.println("<TR><TD>电话</TD>" + "<TD>" +
(String)hashTable.get(new String("telephone")) + "</TD></TR>");
out.println("<TR><TD>备注</TD>" + "<TD>" +
(String)hashTable.get(new String("notes")) + "</TD></TR>");
out.println("</TABLE>");
%>
</BODY>
</HTML>

EJB方面

1、EJB2.0有哪些内容?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EJB2.0和EJB1.1的区别?
答:规范内容包括Bean提供者,应用程序装配者,EJB容器,EJB配置工具,EJB服务提供者,系统管理员。这里面,EJB容器是EJB之所以能够运行的核心。EJB容器管理着EJB的创建,撤消,激活,去活,与数据库的连接等等重要的核心工作。JSP,Servlet,EJB,JNDI,JDBC,JMS.....

2、EJB与JAVA BEAN的区别?
答:Java Bean 是可复用的组件,对Java Bean并没有严格的规范,理论上讲,任何一个Java类都可以是一个Bean。但通常情况下,由于Java Bean是被容器所创建(如Tomcat)的,所以Java Bean应具有一个无参的构造器,另外,通常Java Bean还要实现Serializable接口用于实现Bean的持久性。Java Bean实际上相当于微软COM模型中的本地进程内COM组件,它是不能被跨进程访问的。Enterprise Java Bean 相当于DCOM,即分布式组件。它是基于Java的远程方法调用(RMI)技术的,所以EJB可以被远程访问(跨进程、跨计算机)。但EJB必须被布署在诸如Webspere、WebLogic这样的容器中,EJB客户从不直接访问真正的EJB组件,而是通过其容器访问。EJB容器是EJB组件的代理,EJB组件由容器所创建和管理。客户通过容器来访问真正的EJB组件。

3、EJB的基本架构
答:一个EJB包括三个部分:
Remote Interface 接口的代码
package Beans;
import javax.ejb.EJBObject;
import java.rmi.RemoteException;
public interface Add extends EJBObject
{
//some method declare
}
Home Interface 接口的代码
package Beans;
import java.rmi.RemoteException;
import jaax.ejb.CreateException;
import javax.ejb.EJBHome;
public interface AddHome extends EJBHome
{
//some method declare
}
EJB类的代码
package Beans;
import java.rmi.RemoteException;
import javax.ejb.SessionBean;
import javx.ejb.SessionContext;
public class AddBean Implements SessionBean
{
//some method declare
}

J2EE,MVC方面

1、MVC的各个部分都有那些技术来实现?如何实现?
答: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简写。"Model" 代表的是应用的业务逻辑(通过JavaBean,EJB组件实现), "View" 是应用的表示面(由JSP页面产生),"Controller" 是提供应用的处理过程控制(一般是一个Servlet),通过这种设计模型把应用逻辑,处理过程和显示逻辑分成不同的组件实现。这些组件可以进行交互和重用。

2、应用服务器与WEB SERVER的区别?
希望大家补上,谢谢


3、J2EE是什么?
答:Je22是Sun公司提出的多层(multi-diered),分布式(distributed),基于组件(component-base)的企业级应用模型(enterpriese application model).在这样的一个应用系统中,可按照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组件,这些组件又可在不同计算机上,并且处于相应的层次(tier)中。所属层次包括客户层(clietn tier)组件,web层和组件,Business层和组件,企业信息系统(EIS)层。

4、WEB SERVICE名词解释。JSWDL开发包的介绍。JAXP、JAXM的解释。SOAP、UDDI,WSDL解释。
答:Web Service描述语言WSDL
SOAP即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它是用于交换XML编码信息的轻量级协议。
UDDI 的目的是为电子商务建立标准;UDDI是一套基于Web的、分布式的、为Web Service提供的、信息注册中心的实现标准规范,同时也包含一组使企业能将自身提供的Web Service注册,以使别的企业能够发现的访问协议的实现标准。


5、BS与CS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大家补上,谢谢

6、STRUTS的应用(如STRUTS架构)
答:Struts是采用Java Servlet/JavaServer Pages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开放源码的framework。 采用Struts能开发出基于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的应用构架。 Struts有如下的主要功能:
一.包含一个controller servlet,能将用户的请求发送到相应的Action对象。
二.JSP自由tag库,并且在controller servlet中提供关联支持,帮助开发员创建交互式表单应用。
三.提供了一系列实用对象:XML处理、通过Java reflection APIs自动处理JavaBeans属性、国际化的提示和消息。

设计模式方面

1、开发中都用到了那些设计模式?用在什么场合?
答: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在重复相同的工作。主要用到了MVC的设计模式。用来开发JSP/Servlet或者J2EE的相关应用。简单工厂模式等。


2、UML方面
答:标准建模语言UML。用例图,静态图(包括类图、对象图和包图),行为图,交互图(顺序图,合作图),实现图,

JavaScript方面

1、如何校验数字型?
var re=/^d{1,8}$|.d{1,2}$/;
var str=document.form1.all(i).value;
var r=str.match(re);
if (r==null)
{
sign=-4;
break;
}
else{
document.form1.all(i).value=parseFloat(str);
}


CORBA方面

1、CORBA是什么?用途是什么?
答:CORBA 标准是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由对象管理组织 (Object Management Group,缩写为 OMG)标准化。它的组成是接口定义语言(IDL), 语言绑定(binding:也译为联编)和允许应用程序间互操作的协议。 其目的为:
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书写
在不同的进程中运行
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


LINUX方面

1、LINUX下线程,GDI类的解释。
答:LINUX实现的就是基于核心轻量级进程的"一对一"线程模型,一个线程实体对应一个核心轻量级进程,而线程之间的管理在核外函数库中实现。
GDI类为图像设备编程接口类库。

posted @ 2007-04-03 11:24 edsonjava 阅读(27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创建cvs

系统管理员登陆CVS服务器,创建CVS库的存放目录,比如C:\cvs\cvsrep。使用“cvs -d /cvs/cvsrep init ”初始化目录,该命令会自动创建CVSROOT,CVS等目录。然后,在CVS的配置文件里,同时为该库起一个别名,比如/cvs/cvsrep,以防止用户知道系统的真实的目录结果。别名的设置,在Unix下,是在/etc/cvsnt/PServer文件里;Windows下,可以通过CVSNT Control Panel来进行。

 

了简化操作,我们先设置环境变量,比如"set cvsroot=c:\cvs\cvsrep"。这样,就不用每次指定CVSROOT的位置了。

 

2。创建cvs库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使用passwd命令创建用户(同时设置初始口令),然后把新建的用户名列在CVSROOT/admin里,这些用户就成为了CVS库管理员。

 

比如通过“cvs passwd -r cvsuser -u repadmin”创建一个叫repadmin的用户。这里,cvs服务器上必须存在一个cvsuser的系统用户,该用户必须有对C:\cvs\cvsrep的完全访问权限。cvsuser账户,可以为多个cvs库用户所共享。repadmincvs的远程访问,是以cvsuser的身份运行的。

 

系统管理员使用chacl命令把根目录的确省权限设为read,nowrite,nocontrol,nocreate,notag。当然,这些工作也可以交由cvs库管理员来做。

比如:cvs chacl -a read,nowrite,nocontrol,nocreate,notag

如果子目录不重新设置权限,自动继承父目录的权限。

 

 

系统管理员通过emai把账号、密码以及CVSROOT的路径发送给cvs库管理员。

 

cvs库管理远程访问cvs库,比如通过pserver协议。

 

设置环境变量,set cvsroot=:pserver:repadmin@servername:/cvs/cvsrep.

 

转到工作目录,登陆,并初始化当前目录

cd workdir

cvs login

cvs co .

 

修改密码

cvs passwd

 

 

3。创建普通用户

cvs库管理员通过passwd创建用户,同时设置初始密码,然后通email告知相关信息。

cvs passwd -a -r cvsuser -u testuser

 

 

4。创建目录树

cvs库管理员通过importadd命令创建目录树,并使用chacl命令给用户分配权限。

可以通过lsacl命令来检查权限的分配情况。

 

添加一个目录

cvs add subdir

 

testuser分配subdir的读写权限

cvs chacl -a read,write -u testuser subdir

 

5Check in / Check out

现在普通用户可以使用check out数据,并修改和提交了。

 

set cvsroot=:pserver:testuser@servername:/cvs/cvsrep.

cd workdir

cvs co .

 

…modify files…

 

cvs commit -m "do some change"

 

结论:

1。我们不需要给cvs管理员以服务器的root账号。而只需要一个公共的,可以访问cvs库目录的账号就可以。这个账户甚至不需要对外公布密码,也不允许远程登录。

2。我们不需要为每个cvs用户创建cvs服务器的系统账号,也无需依赖文件系统的访问控制。

3。我们可以为每个cvs库指定库管理员,由其对各自的cvs库进行用户的创建和权限分配。

4。普通用户可以自行修改cvs账户的密码,无需管理员干预。

5cvs服务器管理员的工作主要是创建cvs库(可以创建特定的系统账户以负责cvs库的创建和管理,不需要root账户),并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维护,而日常的cvs管理由cvs库各自的管理员完成。

posted @ 2007-04-03 10:28 edsonjava 阅读(30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CVS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配置:
1、 下载并安装CVS服务器。
网址为:<http://www.cvsnt.com/cvspro/>,下载cvsnt 并安装,我们用的版本号为:
cvsnt-2.0.41.exe,
参考:<http://www.devguy.com/fp/cfgmgmt/cvs/cvs_admin_nt.htm>

2、 配置CVS服务器。
启动cvsnt控制面板Service control panel:
切换到repositories控制版,点击add按钮,输入你要建立的cvs服务器端文件保存的位置(最好输入绝对路径,例如:D:\cvs)。
切换到Advance控制版,勾选Impersonation enable 和 Use local users for pserver authentication instead for domain users和 lock server listens local。
注意:这样就可以用CVS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陆。
具体的添加用户和权限的操作,请参考:
<http://www.cvsnt.org/wiki/CvsCommand>
<http://www.cvsnt.org/manual/>

3、 安装Eclipse客户端。
略。参见:www.eclipse.org

4、 配置CVS客户端。
启动eclipse,切换到CVS Repositories面板,右击面板,选择new/Repositor Location。出现Add CVS Repository 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填入:
Host: 服务器Ip地址
Repository path: cvs数据的路径,如上为:D:\cvs (为配置CVS服务器时的路径)
User: 服务器的用户名
Password: 服务器的用户名的密码
Connection type: pserver
点击Finish,完成建立过程。
在建立的CVS Repositories面板中,选择:head下的一个工程,即可进行各种操作。如:checkout
将新建的工程上传至cvs服务器:右击工程,选择:team-Share Project ,出现Share Project 对话框,然后选择一个repositories地址,点击next 下去,即可完成上传。
具体操作参考:<http://www.cvsnt.org/manual/>

5、 命令方式访问cvs服务器
参加:<http://www.cvsnt.org/manual/>
posted @ 2007-04-03 10:25 edsonjava 阅读(785) | 评论 (1)编辑 收藏
 
     摘要: WAS6.1 +HIBERNATE+SPRING +MYECLIPSE5.1.1 整合 概述 Hibernate 是传统的 Java 对象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03-30 11:20 edsonjava 阅读(3379) | 评论 (5)编辑 收藏
 
本文介绍WebSphere下Oracle、SQL Server、Sybase、MySQL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方法,并给出相应调用连接池的示例。相对于Weblogic,WebSphere连接池的配置要稍微复杂一些,因为缺少相关的文档,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完整的配置好Websphere连接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系统准备
1.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建立本文用到的表

create table TEST(C1 CHAR(10) )
insert into TEST values('FromTest')


2.准备环境变量,此部分往往会被初学者忽略。

image

点击“管理WebSphere变量”,ORACLE_JDBC_DRIVER_PATH的值输入操作系统中jar文件(classes12.jar)的位置。
“确认”后,界面最上方,点击“保存”,会再提示“保存”还是“放弃”,再选“保存”。

为方便起见,本文中,SQL Server的jar文件(msbase.jar、mssqlserver.jar、msutil.jar )、Sybase的jar文件(jconn2.jar)、mySQL的jar文件(mysql-connector-java-3.1.10-bin.jar)都放在同一目录(如:C:\oracle\ora92\jdbc\lib)。

3.本文中的所有例子测试均通过,环境:Windows2003、WebShpere5.1、ORACLE9I、SQL Server 2000、SYBASE12.5、MySQL5.0。

二、Oracle、SQL Server、Sybase、MySQL数据库连接池在WebSphere中的详细配置步骤

(一)、Oracle连接池的配置

1.进入管理控制台(http://localhost:9090/admin/)

2.选择:资源->JDBC提供程序,点击“新建”,建立JDBC提供程序。

image
点击“应用”后,类路径中,输入“${ORACLE_JDBC_DRIVER_PATH}/classes12.jar”,再点击“应用”。

3.定义数据源
点击界面中“数据源后”再点击“新建”,建立数据源。

image
JNDI取名ORACLE_JNDI,点击“应用”。

4.界面上点击“定制属性”,定义连接池的JDBC Driver、URL、用户名和口令等信息。
点击“URL”,URL的值输入:jdbc:oracle:thin:@localhost:1521:MYHORA,其中,localhost可以为ORACLE的IP地址,MYHORA是ORACLE的服务名称。
点击“确定”保存配置。
同样的方法输入:
driverType的值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databasename的值MYHORA
servername的值localhost
preTestSQLString的值为SELECT COUNT(1) FROM TEST
其余的取默认值。

5.本部分比较关键,是初学着比较困惑的地方。
我们看到,界面上并没有输入用户名、口令的地方,而没有用户名称、口令是无法连接数据库的。

image
在“定制属性”中点击“新建”,“名称”中输入user,“值”中输入数据库的用户名称,如:study,点击“确定”;
在“定制属性”中点击“新建”,“名称”中输入password,“值”中输入数据库的口令,如:study,点击“确定”;
我们看到,“定制属性”中多了两个我们自定义的属性user、password

image

6.保存配置,在“定制属性”界面的最上方点击“保存”。

7.测试连接

image

系统提示:成功信息,表明,连接池配置成功。
连接池配置成功后,WebSphere需要重新启动。

(二)、SQL server连接池的配置

SQL Server连接池的配置步骤同Oracle,具体的参数值:
JDBC 提供程序:下拉选择Microsoft JDBC driver for MSSQLServer 2000
Sybase连接池的配置步骤也同Oracle,具体的参数值:
常规属性中的名称:Microsoft JDBC driver for MSSQLServer 2000
常规属性中的描述:Microsoft JDBC driver for MSSQLServer 2000
常规属性中的类路径:
${ORACLE_JDBC_DRIVER_PATH}/msbase.jar
${ORACLE_JDBC_DRIVER_PATH}/mssqlserver.jar
${ORACLE_JDBC_DRIVER_PATH}/msutil.jar

常规属性中的实现类名:默认
数据源中的名称:SQLSERVER_JNDI
数据源中的JNDI:SQLSERVER_JNDI
定制属性中的databaseName:数据库名称
定制属性中的serverName:Sybase数据库服务器的名称或IP
定制属性中的portNumber:端口号
定制属性中的preTestSQLString:SELECT COUNT(1) FROM TEST
同Oracle,手工“新建”user和password属性,值为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口令,该用户的缺省数据库必须为databaseName的值。
其他默认。

(三)、Sybase连接池的配置

JDBC 提供程序:下拉选择Sybase JDBC Driver
Sybase连接池的配置步骤也同Oracle,具体的参数值:
常规属性中的名称:SYBASE JDBC Driver
常规属性中的描述:SYBASE JDBC Driver
常规属性中的类路径:${ORACLE_JDBC_DRIVER_PATH}/jconn2.jar
常规属性中的实现类名:默认
数据源中的名称:SYBASE_JNDI
数据源中的JNDI:SYBASE_JNDI
定制属性中的databaseName:数据库名称
定制属性中的serverName:Sybase数据库服务器的名称或IP
定制属性中的portNumber:端口号
定制属性中的preTestSQLString:SELECT COUNT(1) FROM TEST
同Oracle,手工“新建”user和password属性,值为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口令,该用户的缺省数据库必须为databaseName的值。
其他默认。

(四)、MySQL连接池的配置

MySQL连接池的配置步骤同Oracle稍有不同,JDBC 提供程序中并没有MySQL中的选项,选Oracle JDBC Driver就可以,实际运行中,WebSphere是以设置的参数为准的。

具体的参数值:
常规属性中的名称:MySQL JDBC Driver
常规属性中的描述:MySQL JDBC Driver
常规属性中的类路径:${ORACLE_JDBC_DRIVER_PATH}/mysql-connector-java-3.1.10-bin.jar
常规属性中的实现类名:com.mysql.jdbc.jdbc2.optional.MysqlConnectionPoolDataSource
数据源中的名称:MYSQL_JNDI
数据源中的JNDI:MYSQL_JNDI

image

由于WebSphere没有缺省的MySQL选项,“定制属性”全部需要手工新建。具体的值要根据MySQL的实际环境要做相应修改(petshop是我机器上的数据库名称)。

三、应用程序中测试连接池。

1. jsp程序中测试连接池

附件中的TestConnPoolWeb.ear文件直接发布后,
运行:http://localhost:9080/TestConnPoolWeb/oracle_pool.jsp,结果:ORACLE_JNDI:FromTest
运行:http://localhost:9080/TestConnPoolWeb/sqlserver_pool.jsp,结果:SQLSERVER_JNDI:FromTest
运行:http://localhost:9080/TestConnPoolWeb/sybase_pool.jsp,结果:SYBASE_JNDI:FromTest
运行:http://localhost:9080/TestConnPoolWeb/mysql_pool.jsp,结果:MYSQL_JNDI:FromTest

2. 程序说明

得到连接的方法:

private stat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String strConnPoolJndi) throws NamingException, SQLException {
Context ctx = null;
ctx = new InitialContext();
DataSource ds = (DataSource)ctx.lookup(strConnPoolJndi);
Connection conn = ds.getConnection();

return conn;

}

参数strConnPoolJndi分别为:ORACLE_JNDI、SQLSERVER_JNDI、SYBASE_JNDI、MYSQL_JNDI,对于相应的数据库。
从表中查询一条数据: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DBData(String strConnPoolJndi) {
String strReturn="";
Connection conn = null;
Statement st = null;
ResultSet rs = null;

try {
conn = getConnection(strConnPoolJndi);
st = conn.createStatement();
rs = st.executeQuery( "select C1 from TEST" );

if (rs.next()) {
strReturn = rs.getString(1);
}

}
...

jsp中打印出表中的一条记录:

<%
out.println("ORACLE_JNDI:" + test.pool.TestPool.getDBData("ORACLE_JNDI"));
%>


附件TestConnPoolWeb.ear(包括源程序)
posted @ 2007-03-28 11:08 edsonjava 阅读(167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环境 sun jdk1.4.2,eclipse3.1 MyEclipse 4.0
2.介绍:MyEclipse配置Websphere6的时候需要做比配置其它server更多的工作;
        Websphere6必须和MyEclipse安装在一个机器上;
        Websphere6必须使用IBM的jdk,位置在<was-install-dir>/java;
        只有MyEclipse Enterprise J2EE project可以部署在Websphere6上。
3.Websphere6安装和配置
第一步 点击创建概要表(profile);
第二步 输入概要表名称(例如 MyEclipse);
第三步 选择概要表路径 D:\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MyEclipse;
第四步 输入结点名:MyEclipseNode,主机名:127.0.0.1;
第五步 输入端口号,默认端口即可;
第六步 不选做为windows服务;
第七步 完成;
第八步 启动服务器,打开管理控制台;
第九步 点击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然后点击服务器名称;
第十步 查看标签“配置”->故障诊断->记录和跟踪;
第十一步 点击“JVM日志”->配置标签,修改“文件名”为console,点击确定;
第十二步 提示已更改了您的本地配置。单击“保存”应用对主配置的更改,点击“保存”,下一页再点“保存”;
第十三步 推出管理控制台,停止服务器;
4.MyEclipse配置
第一步 配置 Window > Preferences > MyEclipse > Application Servers > WebSphere 6;
第二步 配置JDK JRE home directory 为 /java,WebSphere只能运行在IBM JDK上;
        (WebSphere is known to run on a heavily modified IBM JDK and running it with Sun's JDK, JRockit, GCJ or other JDKs simply will not work)
第三步 创建 Web project 例如“IBMTestWeb”,再创建 Enterprise project 例如“IBMTest”;
第四步 部署 必须点击菜单条上的部署的快捷方式 Deploy MyEclipse J2EE Project to Server;

(MyEclipse Deployment Manager must be launched by clicking the button on your toolbar as shown in the screenshot below)
第五步 部署 IBMTest,选择第二项“Packaged Archive” 部署-完成;
第六步 在MyEclipse中启动 Websphere6,等待出现“为电子商务开放服务器 server1”,即启动完成;
(wait for the Server server1 open for e-business message as before.)
第七步 打开Websphere6的管理控制台 应用程序->安装新的应用程序,选择
           D:\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MyEclipse\installableApps\IBMTest.ear,点击下一步;
第八步 选择“启用类重新装入,点击下一步;
第九步 选中 “IBMTestWeb.war”,点击下一步 ;
第十步 选中 “IBMTestWeb.war”,点击下一步 ;
第十一步 提示“应用程序 IBMTest 安装成功。”后,点击  “保存到主配置”,最后启动该应用程序;
第十二步 删除以前部署的包,重新部署 IBMTest,选择第一项“Exploded Archive”,下面选择“Delete remote resource before deployment” 部署-完成;


 最终访问http://127.0.0.1/IBMTestWeb/index.jsp  这样就可以实时调试,实时更新了
posted @ 2007-03-28 10:41 edsonjava 阅读(66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自 IBM WebSphere 开发者技术期刊

引言

Spring 和 Hibernate 是两个开放源代码项目,有些客户可能有兴趣使用它们。本文描述如何配置这些框架,以便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一起在各种场景中使用。不过,本文不是对某一框架的认可或推荐。IBM 也不直接支持其中任何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IBM 支持有限制地使用这些应用程序框架(如下面所述),就像它支持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上运行的任何客户的应用程序一样。本文还描述一些不支持的场景,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和堆栈产品中应该避免此场景。





回页首


产品和客户技术支持

一个用户理应关注的问题是那些使用开放源代码的项目所获得的支持,以及使用开放源代码对供应商支持其许可产品的影响。IBM 了解某些客户可能希望将非 IBM 的框架和 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结合使用,并且在为客户提供一些信息,以促进他们为 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创建最可靠的操作环境。IBM 考虑了客户安装的开放源代码和应用程序框架,它们或者绑定为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共享库成为应用程序代码的一部分。在使用开放源代码项目时通过谨慎地利用此信息,客户可以满怀信心地使用 IBM 产品,并继续访问 IBM 产品和技术支持。如果在将这些框架与 WebSphere 产品结合使用时遇到问题,IBM 将尽力确保 WebSphere 产品不出现问题。

如果客户认真研究了本文中的建议,并记住避免和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则预期可以安全地在 IBM 产品上使用 Spring 和 Hibernate 之类的框架:

  • 客户必须确保按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允许的方式使用这些框架。具体说来,这意味着客户在使用内部产品接口时,不应使用框架——遗憾的是,许多开放源代码框架在未经认真配置的情况下就这样使用了。客户应避免在 WebSphere 上明确记录应避免的场景。

  • 对于开放源代码框架,客户应该确保理解并能够访问他们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一起使用的框架的匹配源代码和二进制。

  • 建议客户从开放源代码社区或使用开放源代码社区的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框架的补救性服务。

有关 IBM 支持和策略的详细信息,请参考 IBM Support Handbook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Support Statement

尽管在开放源代码环境中使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s 时按照本文的建议做法有助于增强您的体验,但本文并没有列出开放源代码组件影响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操作或其他组件操作的所有情况。使用开放源代码的用户务必检查所有组件的规范,以避免出现许可、支持和技术问题。

在本文的剩余部分中,当使用术语“支持”或“受支持”时,描述的用法仅限于使用 IBM 有文档记录的功能。作者已尽了最大努力来提供有关如何配置和使用这些框架的建议,以确保其用法与记录的产品行为一致。





回页首


Hibernate

Hibernate 是传统的 Java™ 对象 (POJO) 的开放源代码持久性框架,它通过 XML 配置文件提供 POJO 到关系数据库表的与对象相关的映射。Hibernate 框架是应用程序调用的、用于数据持久性的数据访问抽象层。此外,Hibernate 还提供了从 Java 类到数据库表(以及从 Java 数据类型到 SQL 数据类型)的映射以及数据查询和检索功能。Hibernate 生成必需的 SQL 调用,还负责结果集处理和对象转换。

Hibernate 由 Gavin King(Hibernate 项目的奠基人)领导的软件开发团队开发,目的是解决 EJB 2.x 实体 EJB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Hibernate 与 JBoss Group 紧密关联,这是由于 JBoss 雇佣了大量的一流 Hibernate 开发人员的结果。最近,在 Java Community Process (JCP) 中的持久性框架的发展中已涉及 Hibernate,并且 Hibernate 的许多概念已合并到 Java Persistence API (JPA) 规范中。最新版本的 Hibernate 将发展为符合 JPA 规范。JPA 似乎将成为主要的 Java 持久性 API。具体说来,JPA 是 Java EE 5 必要部分。(有关如何使用 Hibernate 的 developerWorks 文章,请参见参考资料。)

尽管下文的描述中支持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上使用 Hibernate,但是 IBM 并不直接支持 Hibernate。任何人使用 Hibernate 时都需要按 Hibernate Project Support page 的描述获取对它的支持。客户应该保留与开源项目相关的源数据,以用于问题调试。

使用场景

以下场景描述了有关如何将 Hibernate 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和 WebSphere 堆栈产品结合使用的一些可能场景。这些仅是示例场景,不应认为是推荐的场景。前文已提到,客户应该保留与开源项目相关的源数据,以用于问题调试

使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数据源

为使 Hibernate 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获取数据库连接,必须使用 Java EE(以前称为 J2EE)规范中强制规定的资源引用。这可以确保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能够为连接池、事务语义和隔离级别提供正确的行为。通过设置 hibernate.connection.datasource 属性(在 Hibernate 配置文件中进行了定义)将 Hibernate 配置为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检索数据源,以引用在模块的部署描述符中定义的资源引用(例如 java:comp/env/jdbc/myDSRef)。例如:

<property name="hibernate.connection.datasource">
	java:/comp/env/jdbc/myDSRef
</property>

Web 应用程序的 Java EE 资源引用在 WAR 文件级别定义,这意味着容器中的所有 Servlet 和 Java 类均共享资源引用。在 EJB 模块内部,资源引用在各个 EJB 组件上定义。这意味着,如果许多 EJB 组件都使用相同的 Hibernate 配置,则每个 EJB 必须在每个 EJB 组件上定义相同的引用名称。这会导致复杂的情况,稍后我们将进一步讨论。

配置了数据源之后,确保 Hibernate 正常工作的下一个步骤是正确配置事务支持。

事务策略配置

为了正确地使用事务,Hibernate 需要两个重要部分的配置。第一个部分是 hibernate.transaction.factory_class,它定义事务控制,第二个部分是 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_lookup_class,它定义注册事务同步的机制,这样,当持久性管理器需要与数据库同步更改时会在事务端得到通知。对于事务控制,同时支持容器管理的配置和 Bean 管理的配置。将 Hibernate 和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结合使用时,必须在 Hibernate.cfg.xml 中设置以下属性:

  • 对于容器管理的事务:

    <property name="hibernate.transaction.factory_class">
    	org.hibernate.transaction.CMTTransactionFactory
    </property>
    <property name="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_lookup_class">
    	org.hibernate.transaction.WebSphereExtendedJTATransactionLookup
    </property>

  • 对于 Bean 管理的事务:

    <property name="hibernate.transaction.factory_class">
    	org.hibernate.transaction.JTATransactionFactory
    </property>
    <property name="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_lookup_class">
    	org.hibernate.transaction.WebSphereExtendedJTATransactionLookup
    </property>
    <property name="jta.UserTransaction">
    	java:comp/UserTransaction
    </property >

jta.UserTransaction 属性将工厂类配置为从 WebSphere 容器获取 UserTransaction 对象实例的实例。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6.x 和更高版本在 WebSphere 平台上支持 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_lookup_class 属性,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Server Foundation V5.1 和更高版本也支持此属性。此属性将 Hibernate 配置为使用在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Server Foundation V5.1 和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6.0 中引入的 ExtendedJTATransaction 接口,WebSphere ExtendedJTATransaction 接口建立了一个模式,并通过 JTA 1.1 规范在 Java EE 5 中正式确立。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环境中 Hibernate 的使用模式

当结合使用 Hibernate 和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时,Hibernate 的“按请求会话”和“长对话”模式均可使用。客户必须选择适用于其应用程序的模式,不过我们主张使用“按请求会话”模式,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好的扩展性。

  • 多个隔离级别

    可共享的连接通过让多个资源用户能够共享现有的连接,改进了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中的性能。不过,如果可共享的连接和多个隔离级别都是必需的,则为每个连接配置定义单独的资源引用和 Hibernate 会话工厂。不能够更改共享连接的隔离级别。因此,也不可能使用 hibernate.connection.isolation 属性在共享连接上设置隔离级别。有关连接共享的策略和约束的详细信息,请参见 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5 中共享连接。(尽管本文通常适合于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5 上使用的所有共享连接,但是连接共享建议仍适用于在 V6.x 上运行的 Hibernate。)

  • Web 应用程序

    可以在 HttpSession 对象中使用和存储 Hibernate 的“长对话”会话;不过,Hibernate 会话持有活动实例,由于可能需要将会话序列化或将其复制到其他集群成员,因此将其存储在 HttpSession 中不是可扩展模式。最好使用 HttpSession 来存储断开连接的对象(只要它们非常小,即 10KB 到 50KB),并且在需要更新时,重新将它们与新的 Hibernate 会话关联。这是因为 HttpSession 最适用于书签,而不适用于缓存。在 Improving HttpSession Performance with Smart Serialization 中讨论了如何使 HttpSession 的内存使用率降至最低。不是将 HttpSession 用作缓存,而是考虑使用 ObjectGrid 或 DistributedObjectCache 之类的 WebSphere 数据缓存技术,这在下一部分进行介绍。

有关高性能、可扩展应用程序的最佳实践,强烈建议您阅读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Java Websites 一书。

集成二级缓存

Hibernate 会话表示工作单元的范围。在 Hibernate 会话的生命周期中,Session 接口管理持久性。通常,它通过保持对单一线程有效的一级缓存实例并维护它负责的映射实体类实例的识别或状态做到这一点。在完成工作单元(会话)时释放缓存。还可以将二级缓存配置为在 SessionFactory 的所有会话之间共享(包括在群集之间共享)。请注意,在 Hibernate 中进行缓存会导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对于数据库的外部更改或跨群集更改,无法确保缓存的一致性(除非使用识别群集的缓存)。第二,其他层(如数据库)可能已经缓存,从而使 Hibernate 缓存的值降至最低。在进行应用程序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

在发布时,没有确定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相关的 Hibernate 群集识别缓存的行为,因此,还不能确定是否支持该行为,我们对此不做进一步的讨论。所以,需要分布式缓存的客户应当考虑创建使用属性 hibernate.cache.provider_class 实现 org.hibernate.cache.CacheProvider 的类,这会在 WebSphere 中使用两个分布式缓存实现中的一个。

Hibernate 附带了几个预配置的缓存。在 Hibernate Cache 文档页中可以找到关于这些缓存的信息。对于只读数据,一个内存缓存可能就足够了。不过,当聚集应用程序并需要群集识别缓存时,本地只读缓存是不够的。如果需要分布式缓存,我们建议使用 WebSphere 提供的分布式缓存实现之一。可以将它们用作 Hibernate 的二级缓存:

在 WebSphere Enterprise Service Bus 和 WebSphere Process Server 中使用 Hibernate

WebSphere Process Server 和 WebSphere Enterprise Service Bus (ESB) 将 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SCA) 和 Service Data Objects (SDO) 用作 SOA 的装配和编程模式。(请参见参考资料,了解关于 SCA 和 SDO 的更多信息。)SCA 组件不是 Java EE 组件,因此它们没有资源引用,但是改为依靠服务和适配器来连接系统。在构建 Java SCA 组件时,不能使用资源引用;因此,SCA 组件不能直接使用 Hibernate。

在这种情况下,应将 Hibernate 持久性隐藏在某种 Facade 后面。有两个备选方案:

  • 创建本地 EJB 会话 Facade 以包装 Hibernate 持久性。会话 Facade 提供适配器逻辑,以便将 Hibernate 实体 POJO 映射到服务数据对象并返回。然后集成开发人员可以使用 EJB 导入调用会话 Facade,并以紧密耦合方式使用对应的服务质量 (QoS) 调用它。

  • 创建 EJB Web 服务会话 Facade 以包装 Hibernate 持久性。然后集成开发人员可以使用 Web 服务导入调用持久性的 Web 服务。这不需要构建 POJO 到 SDO 的转换程序,由于目前 SCA 对数据类型只使用 SDO。图 1 说明了使用两个模式的业务流程,但该流程的详细信息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图 1. 示例业务流程
图 1. 示例业务流程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6.1 上的 Hibernate JPA API

Hibernate 的 JPA 支持提供 JPA 标准持久性,并且是专有 Hibernate API 的较好备选方案。Hibernate 的 JPA 实现需要基于 Java EE 5 的运行时,因此,它仅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6.1 或更高版本上运行。在发布时,Hibernate 的 JPA 支持不能在 WebSphere z/OS 和 iSeries 平台上运行。Hibernate 文档描述了如何使用 Hibernate 的 JPA 实现包装和部署应用程序。

避免的场景

以下各部分将描述不支持的配置和用例。这仅表示当前已确定的不支持的场景。其他不支持的场景将在以后确定。

不支持的事务配置

Hibernate 文档描述了用于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版本 4 和 5 产品上运行的事务策略配置,但是这些配置使用内部 WebSphere 接口,在那些早期版本上不受支持。在上面的事务策略配置部分中描述了 Hibernate 唯一支持的事务配置。正如前面所述,这意味着仅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6.x 之后(包括 V6.x)的版本和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Server Foundation V5.1 上支持使用 Hibernate。

不可交互操作的/不可移植的功能

JPA 规范中的 3.2.4.2 部分描述了可能导致互操作性和潜在的可移植性问题的情况。这与结合使用延迟加载(即 @Basic(fetch=LAZY))和分离对象有关。将分离对象合并回会话时,JPA 将检查该对象,并使用任何更改值来更新数据存储。不过,数据对象是简单的 POJO。在分离时,如果部分 POJO 状态没有加载,则在合并回去时可能显示为已更改。要使它正常工作,供应商必须实现特定于其运行时的序列化技术。这不是互操作的,语义也不能移植。





回页首


Spring

通常将 Spring 描述为轻量级容器环境,但是将其描述为用于简化开发的框架可能更适当。其主要概念是使用依赖项注入 (DI) 和面向方面的编程 (AOP) 来简化和平稳地进行从开发到测试再到生产的转换。

Spring 框架是一个流行的开放源代码框架,它由 Interface21, Inc. 根据 Rod Johnson 发表的关于依赖项注入 (DI) 的设计模型开发。Spring 可以在独立应用程序或应用服务器中使用。由于 Spring 提供的一些服务通常由应用服务器运行时提供,所以需要认真设计 Spring 与应用服务器的结合使用,以避免在 Spring 实现和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实现之间发生冲突。

本部分其余内容将描述使可能发生的实现冲突或矛盾点降至最低的用例,还将描述应避免的其他矛盾点(如果可能)。

尽管下文的描述中支持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上有限使用 Spring,但是 IBM 并不直接支持 Spring。任何人使用 Spring 时都需要按 Spring Product Support page 的描述获取对它的支持。客户应该保留用于帮助调试问题的与开放源代码项目相关的源。

使用场景

以下部分将描述 Spring 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上的一些使用场景。不过,应由客户负责确定这些场景是否适合他们的具体情况。IBM 不支持、也不建议使用 Spring。本文仅演示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上使用 Spring 的一组场景,并演示必须如何自定义 Spring 才能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一起运行。

简单的 Bean 逻辑容器

使用 Spring 的最常用的场景之一是使用简单的 Java Bean 类配置并驱动业务逻辑。本文稍后描述的避免了问题的 Spring 应用程序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中运行时不应该有任何问题。Spring documentation page 应提供了使用 Spring Bean 构建应用程序的足够信息。此处不存在任何特定于 WebSphere 的内容。

在 WebSphere 中使用 Spring DAO 框架

下面是关于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use 上使用 Spring DAO 功能的三个示例:

  • 基本型 DAO 用法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管理在应用服务器执行环境中使用的资源。需要访问 JDBC 数据源之类资源的 Spring 应用程序应该利用 WebSphere 管理的资源。为此,需要执行以下若干步骤。

    1. 在开发过程中,应该使用资源引用配置 WAR 模块。例如:

      <resource-ref>
      	<res-ref-name>jdbc/springdb</res-ref-name>
      	<res-type>javax.sql.DataSource</res-type>
      	<res-auth>Container</res-auth>
      	<res-sharing-scope>Shareable</res-sharing-scope>
      </resource-ref>
      

    2. 对于 EJB JAR 文件,应该在需要访问数据源的每个 EJB 中声明同一资源引用。

    3. 然后使用与以下类似的内容在 Spring 配置文件中声明数据源 Bean:

      <bean id="WASDataSourc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ndi.JndiObjectFactoryBean">
      	<property name="jndiName" 
      		value="java:comp/env/jdbc/springdb"/>
      	<property name="lookupOnStartup" 
      		value="false"/>
      	<property name="cache" 
      		value="true"/>
      	<property name="proxyInterface" 
      		value="javax.sql.DataSource"/>
      </bean>

      这将配置 Bean,以便从模块的配置引用查找数据源。注意,jndiName 属性值匹配与资源引用中声明的资源引用名称连接的模式 java:comp/env/

    4. 然后,Spring 应用程序可以在适当情况下使用数据源 Bean。

    5. 将应用程序部署到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时,必须配置资源提供程序和资源数据源,以便由 Spring 应用程序资源引用使用。在部署过程中,在模块的部署描述符中声明的资源引用将绑定到应用服务器的配置数据源。

  • 事务型 DAO 用法

    在 Spring 中,有许多方法可以驱动事务控制下的资源更新。这包括编程形式和声明形式。声明形式有注释形式和非注释形式。在使用 Spring 事务支持时,获得权限的重要方法是适当地配置 Spring 对底层事务管理器的使用。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中,Spring 使用的事务管理器的唯一支持形式如下:

    <bean d="transaction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jta.Jta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autodetectTransactionManager"
    		value="false"/>
    </bean>

    可以将此事务管理器 Bean 提供给 JdbcTemplate 类,或通过事务策略的声明形式利用。有关为什么这是唯一形式的详细信息,请参见避免的场景部分。

  • 休眠型 DAO 用法

    Spring 记录将 Hibernate 和 Spring 一起使用的基本设置。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环境中使用 Hibernate 和 Spring 时,有必要将上述对二者的配置要求合并在一起。正如前面所述,在 Spring 和 Hibernate 中使用 JNDI 访问事务管理的资源和适当配置是必要的。

Spring Web MVC

Spring 的 Web MVC 框架在某一时间内一直是其他框架的备选框架。由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提交、使用和支持的 Web MVC 框架包括 JSF 和 Struts。Spring 参考手册描述了如何将 Spring 与这些 Web 框架集成。尽管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支持上面的任何用法,但 IBM 仅为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附带的框架提供缺陷支持。

计划和线程池

如果需要异步运行代码,那么应该使用 WorkManagerTaskExecutor。在 Spring 中,这是唯一使用由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托管的线程池的 TaskExecutor 实现。其他 TaskExecutor 实现可以启动非托管线程。有关非托管线程的详细信息,请参见避免的场景

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管理控制台中,通过导航到 Resources => Asynchronous beans => Work managers 可以对 WorkManager 进行设置。然后可以在 Spring 配置文件中使用资源的 JNDI 名称来定义 WorkManagerTaskExecutor。

Spring Portlet

Spring Portlet 可以在 WebSphere Portal V6.0 和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6.1 Portlet 容器中运行。有关 Spring Portlet 的示例集,请参见 Spring Portlet MVC。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6.1 Portlet 容器中运行 Portlet 需要创建其他 Web 应用程序才能定义 Portlet 的布局和聚合。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信息中心可以获得关于如何使用 Portlet 聚合器标记库的信息,在文章 探索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6.1 Portlet 容器: 第 1 部分:Portlet 容器介绍 中的其他补充信息中也可找到。

通常结合使用 JSF 和 Portlet 进行呈现。关于如何将 Spring、Hibernate、JSF 和 WebSphere Portal 组合起来运行的信息可以通过文章 Configuring Hibernate, Spring, Portlets, and OpenInSessionViewFilter with IBM WebSphere Portal Server 了解。

避免的场景

已经知道以下场景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环境中会出现问题,应该避免它。列出这些场景的原因有许多,不过,最常见的原因是 Spring 使用了内部 WebSphere 接口。这些内部接口的使用破坏了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保证应用程序环境的完整性和管理应用程序资源的能力。应该避免使用任何依赖于内部 WebSphere 接口的 Spring 功能。

REQUIRES_NEW 和 NOT_SUPPORTED 事务策略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为维护数据完整性提供了可靠的环境。它提供此环境的方法之一是始终确保应用程序逻辑在事务范围内执行。在容器将要执行业务逻辑时,它会检查事务状态。如果全局事务不是动态的,则容器会创建并管理新的 local transaction containment (LTC) 范围。容器将在业务逻辑结束时完成 LTC,并在任何应用程序启动的全局事务过程中将它挂起。这可以确保在业务逻辑执行结束时总是正确地清除资源。

Spring 为管理事务提供了机制。不过,它支持的事务策略超出了通常可以在应用程序级别处理的策略集的范围。具体说来,它为 REQUIRES_NEW 和 NOT_SUPPORTED 的 EJB 容器管理的语义提供它自已的等效支持。这两个容器管理的策略都需要挂起和恢复事务的功能,但是为使用 EJB 容器而保留了此功能(不适当的使用会导致数据完整性问题)。为提供此行为,Spring 使用了内部 WebSphere 接口,但不知道它对容器的影响。使用内部接口挂起和恢复事务将破坏 Web 和 EJB 容器管理资源和 LTC 的功能,并可能使容器处于未知状态,从而可能导致数据损坏。

以下两个步骤可以避免此场景:

  • 不使用需要挂起和恢复语义的 Spring 事务策略。
  • 不配置 Spring JtaTransactionManager 使其支持挂起和恢复语义。

第一是应用程序设计时间限制。如果您构建应用程序,请不要在语义中设计需要使用 Spring 来挂起和恢复事务。如果需要挂起和恢复语义,请改为使用无状态会话 EJB。

第二是部署时间配置约束。如果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中部署基于 Spring 的应用程序,则该应用程序在尝试使用 Spring 的挂起和恢复语义时将会失败。以这种方式失败比随机数据损坏错误要好得多。下面是必须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中配置 Spring JtaTransactionManager 的正确方法:

<bean id="transaction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jta.Jta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autodetectTransactionManager" 
		value="false"/>
</bean>

这将把 transactionManager Bean 配置为使用 UserTransaction API 来控制事务的开始、提交和回滚。这使得可以不使用挂起和恢复语义来支持事务控制。

上面所述的 Spring JtaTransactionManager 用法不支持与现有事务同步的 Spring 注册功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使用 WebSphereTransactionManagerFactoryBean。使用 WebSphereTransactionManagerFactoryBean 的客户或调用内部事务管理器接口的任何其他类将不受支持。

JDBC 本机连接

当各种 JDBC 操作需要与本机 JDBC 资源交互时,Spring 可提供访问本机连接的机制。当在 JdbcTemplate 类上设置了 NativeJdbcExtractor 类时,JdbcTemplate 类才可以利用此功能。设置 NativeJdbcExtractor 类后,当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一起使用时,Spring 总是向下找到本机 JDBC 连接。这将忽略以下 WebSphere QoS 功能和优点:

  • 连接处理跟踪和再关联
  • 连接共享
  • 事务状态
  • 池管理
  • 最后的代理事务参与。

这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 WebSphereNativeJdbcExtractor 类将依赖于内部 WebSphere 适配器类。这些内部类可能因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的版本而异,并且以后可能更改,从而中断依赖于此功能的应用程序。

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上不支持使用 NativeJdbcExtractor 类实现(例如 WebSphereNativeJdbcExtractor),客户应避免需要它的场景。备选方案是使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WSCallHelper 类来访问非标准供应商的数据源扩展。

类加载器的缺点

Spring 和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都使用多个开放源代码项目,遗憾的是,它们共有的项目版本并不总是匹配。应该将 Spring 依赖项包装为应用程序的一部分,并且应该按照下面的描述设置服务器以避免冲突。否则,类加载器可能无法为运行时或应用程序加载适当的版本。通常,这将导致在日志中出现有关类的版本不匹配、ClassCastExceptions 或 java.lang.VerifyErrors 等异常。

其中一个示例是使用 Jakarta Commons Logging。配置供应用程序使用的 Jakarta Commons Logging (JCL),或者使用不是由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其他版本的 JCL(例如,使用应用程序代码嵌入的 JCL)需要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上进行特定的配置。有关如何配置部署的应用程序,以使用内嵌版本的常用技术的策略,请参见 Integrating Jakarta Commons Logging。请关注支持网站,了解是否提供了如何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6.x 产品上配置内嵌 JCL 的更新。这仅仅是冲突的一个示例。其他示例可能包括应用程序使用的 JDOM 或特定版本的 JavaMail。不支持将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的 JAR 文件替换为这些或具有更高版本或不同版本的其他包。

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上困扰 Spring 用户的另一个类加载器问题是 Spring 加载资源的方法。资源可以包括消息绑定之类的内容,通过类加载器层次结构和在层次结构中查找资源的各种策略,能够在非目标位置找到使用公共名称的资源。可以使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类加载器查看器来帮助解决此问题。合并资源和包括其他版本的公共库可能需要应用程序将资源重命名为唯一的名称。

非托管线程

某些 Spring 场景可能导致创建非托管的线程。非托管线程对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是未知的,并且不能访问 Java EE 上下文信息。此外,它们可以在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不知道的情况下利用资源,存在管理员不能控制其数量和资源使用情况的问题,在发生故障时,它们还阻止应用服务器正常关机或恢复资源。应用程序应该避免导致启动非托管线程的任何场景:

  • registerShutdownHook

    第一种场景是在使用 Spring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或它的一个子类时。registerShutdownHook 是一个公共方法,它可以创建线程并将其注册到 Java 虚拟机,以便在关机时运行以关闭 ApplicationContext。应用程序可以避免这一点,方法是利用从 WebSphere 容器接收的常规生命周期通知来显式调用 ApplicationContext 上的关闭。

  • 入站 JMS 消息

    Spring JMS MessageListenerContainer 类利用启动非托管线程(例如 SimpleAsyncTaskExecutor)的类来侦听传入的 JMS 消息。Spring JMS 容器不仅可以启动非托管线程,而且还可以使用无法由 Java EE 环境中的应用程序调用的 JMS API。(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 Java EE 规范 J2EE.6.6 部分。)

    可以使用 Spring 远程处理 API 生成 JMS 消息,但是客户应该使用消息驱动的 Bean 处理传入的消息,避免使用 Spring JMS MessageListenerContainer。这可以使用容器适当地控制和恢复资源和事务。

  • JMX 服务器

    应用程序应避免使用 Spring JMX ConnectorServerFactoryBean,它是启动非托管线程的另一个类。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已经向 JMX 服务器提供了多个受支持的连接器协议。应用程序可以向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的 JMX 服务器注册 MBean,并对它们进行远程访问。

  • 非集成的计划包

    Spring 提供或集成了大量的计划包。只有与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托管的线程一起使用的 Spring 计划包是 CommonJ WorkManager 计划包。其他包(如 quartz 和 JDK Timer)会启动非托管线程,应该避免使用。

  • WeakReferenceMonitor

    Spring 为简化开发 EJB 组件提供了方便的类。请注意,这些方便的类会生成 WeakReferenceMonitor 用来执行清除操作的非托管线程。





回页首


结束语

如果经过充分考虑避免了问题场景,则可以在 WebSphere 平台上以完全支持的方式使用 Hibernate 和 Spring。尤其是,客户必须确保他们使用这些框架不涉及使用内部 WebSphere 接口。获得 IBM 的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支持的用户如果在将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和 Spring 或 Hibernate 一起使用时遇到问题,可以获得 IBM 的帮助来诊断问题,除非问题被确认为使用了不支持的场景,或不是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的问题。客户应该按照相应项目网络上的说明自行从其他公司获得对 Hibernate 和 Spring 框架的支持。


posted @ 2007-03-27 17:17 edsonjava 阅读(45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下载mysql jdbc 驱动

1.建立用户自定义配置jdbc提供程序 (!!!)
配置类路径指向 mysql jdbc driver jar file
实现类名为:com.mysql.jdbc.jdbc2.optional.MysqlConnectionPoolDataSource

2.建立数据源
设置jndi名等职


3.定制连接池属性(!!!)
自定义下列名称和值
名称    值
databaseName schemaname?autoReconnect=true
factory com.mysql.jdbc.jdbc2.optional.MysqlDataSourceFactory
password password
port 3306   
serverName localhost  
user username  
4.重启应用服务器,测试连接
posted @ 2007-03-27 16:59 edsonjava 阅读(70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轻量级的企业应用开发越来越受到广大J2EE应用开发者的追捧,而Spring框架又是轻量级容器的杰出代 表。由于Spring的使用日渐广泛,因此已有许多基于WebSphere应用服务器(WAS)的应用采用了Spring框架。本文首先介绍使用 Spring开发Web应用的基本问题,然后结合WebSphere应用服务器,讲述Spring应用如何结合容器提供的服务。文章目的是与大家一起探讨 如何更好的采用Spring框架开发基于WebSphere应用服务器的应用。

  1、Spring框架的主要思想描述

   Spring框架的核心思想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描述,那就是"解耦"。应用程序的各个部分之间(包括代码内部和代码与平台之间)尽量形成一种松耦合的结 构,使得应用程序有更多的灵活性。应用内部的解耦主要通过一种称为控制反转(IOC)的技术来实现。控制反转的基本思想就是本来由应用程序本身来主动控制 的调用等逻辑转变成由外部配置文件来被动控制。通常我们用一个所谓的好莱坞原则(Don't call me. I will call you.)来比喻这种控制反转的关系。由于控制反转的概念相对比较广泛,很多应用服务器实际上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反转技术,只是这些应用服务器对应用 程序的侵入性太强。因此Martin Fowler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讨论控制反转这个概念,并提出一个描述更为准确的概念,叫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

   Spring框架中的各个部分都充分使用了这种依赖注入的技术实现,从而给应用以最大的灵活度。实际上,这种依赖注入的参数化应用控制并不是 Spring的首创,比如IBM的多渠道应用整合平台(Branch Transformation Toolkit,BTT)很早就采用了这种外部参数化控制的技术。BTT中的"对象工厂"与Spring框架中的BeanFactory也有着异曲同工之 妙。

  Spring框架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是它对于面向切面的编程(AOP)的支持。随着应用复杂度的逐渐上升和对应用灵活性要求 的提高,IT逻辑和业务逻辑尽量分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AOP技术作为实现这种分离的一种比较好的途径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Spring提供的是一种 动态AOP实现,也即通过代理模式动态地在目标对象的方法前后插入相应的处理代码。应用程序与底层应用服务器平台的解耦也可以借助AOP技术来实现。 Spring内置的AOP支持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功能。它使得一些本来必须由容器支持的功能,比如事务控制可以脱离开容器运行,从而达到"瘦身"的目的。这 也是为什么Spring框架常被人成为轻量级容器的一个原因。

Spring框架可以与许多已有的框架技术结合使用。J2EE技术应用的一 个重要特点是相关的开源社区非常活跃。Web应用的不同层次都有非常多优秀的开源框架存在。比如Web层的Struts,OR映射层的Hibernate 等。Spring框架并不重新发明轮子,它的出现不是为了替代这些已有的框架。相反,Spring框架在设计上可以独立构建应用或者结合已有的框架一起构 建应用。另外一个值得指出的地方是Spring框架的几大模块之间相互耦合度很小,因此Spring框架的使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其部分模块循序渐进的使 用,而非必须统统照搬。

  2、基于Spring的Web应用基础

  2.1 Web应用的典型层次

  Web应用一般在逻辑上根据功能分为以下几层:

  1.展示层

   这一层主要如何生成展示给最终用户的界面,尽可能少的包含业务逻辑处理。对于基于J2EE的Web应用,JSP是其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Spring对 于展示层的支持非常灵活,除了直接支持JSP之外,它还支持基于FreeMarker模板,基于Velocity模板或其它文档类型的界面等的表现层实 现。

  2.业务层

  业务层一般包含主要的业务逻辑,尤其是与用例相对应的那些业务逻辑。另外,这一层也适合包含事务管理和安全控制方面的逻辑。良好的业务层设计可以使得展示层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而不影响业务层。业务层的功能上可以类比于J2EE技术中的无状态会话BEAN层次。

  3.数据访问对象(DAO)接口层

   DAO实际上就是数据接口层,在应用中建议通过接口来体现。DAO的存在使得数据访问可以与底层持久化层的具体实现相分离。一般在DAO接口中主要就是 实现数据对象的查询、存储、删除等操作。从理论上讲,DAO层与底层数据的存储方式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并不一定要求是关系型数据库。Spring框架在设 计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其它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源的情况。

  4.持久业务对象

  持久业务对象是问题域中业务对象的持久化 表示,比如一个用户对象,一个银行帐户等。我们一般通过某种O/R映射技术来实现这些业务对象的持久化。持久业务对象是可以包含业务逻辑的,与业务层所包 含的业务逻辑不同的地方是持久业务对象所包含的是与具体业务对象直接相关且更为通用的业务逻辑。

  5.企业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泛指Web应用需要连接的后台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ERP系统,企业传统的遗留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大部分Web应用都是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这也是像Spring等常见框架所主要考虑的企业信息系统。

  设计良好的Web应用在层次一般是上一层依赖下一层,但是下一层不依赖上一层。我们可以暂时概括为"向下而不向上依赖原则"。为了使得不同层次之间的依赖降到最低,建议使用接口耦合。这一点又是Spring框架发挥它外部配置优势的地方。

  2.2 MVC的选择

  虽然说MVC这种模式早在Java语言出现前就有了,但是这种模式在J2EE时代才大行其道,为广大Web应用开发者所接受。对于各种基于MVC的框架而言,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将Web页面中的输入封装成一个数据对象,比如像Struts的表单BEAN,Spring MVC中的命令类等。

  2.根据请求的不同,由负责分发的控制器来映射和调用相应的逻辑处理单元,并将上面的数据对象作为参数传入。

  3.逻辑处理单元完成相应的处理之后又把结果放入一个数据对象。

  4.在选择的展现界面中把返回的数据对象通过某种方式显示出来。

   在使用Spring构建MVC的时候,可以选择直接使用Spring自己的MVC实现,或者利用Spring对已有的一些MVC框架的支持。比如 Spring可以支持Struts,WebWork等,与它们结合使用。Spring引以为傲的非侵入的特性在Spring MVC上表现得并不如人意。它与Servlet API的耦合度较其它部分高,而且需要使用一些Spring的接口和类。

   Spring MVC的主要分发器实现是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这是Spring MVC的访问入口。Spring提供SimpleFormController,AbstractCommandController等类来帮助应用构建 各种控制器动作,并用ModelAndView类来联系展示和逻辑返回数据。如上节所述,Spring MVC能够支持不同的界面展示技术,而且界面的展示和其后面控制器的实现是分离的,也即界面展示技术的变化不用修改控制器的实现,只需要利用Spring 的控制反转技术修改外部配置文件即可。比如,在使用JSP展示技术时,外部配置文件的viewResolver定义如下:








<bean id="viewResolv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InternalResourceViewResolver">
<property name="viewClass">
<value>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JstlView</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prefix"><value>/view/</value></property>
<property name="suffix"><value>.jsp</value></property>
</bean>


  如果切换到FreeMaker模板技术,那么除了页面模板的修改之外,主要就是把对应的外部配置文件更改一下即可,如下所示。具体的展示逻辑部分不用做什么修改。








<bean id="viewResolv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freemarker.FreeMarkerViewResolver">
<property name="viewClass">
<value>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freemarker.FreeMarkerView
</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suffix"><value>.ftl</value></property>
</bean>
<bean id="freemarkerConfig"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freemarker.FreeMarkerConfigurer">
<property name="templateLoaderPath">
<value>/view/</value>
</property>
</bean>


   如果不使用Spring的MVC框架而想结合已有的一些MVC框架,Spring也是支持的。Spring对于常见的MVC框架都提供了支持,包括 Struts,WebWork,Tapestry和JSF等。结合使用这些框架的一个好处是可以使用一些已有的熟悉的技术,另外结合Spring的AOP 拦截器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地处理框架动作共有的事情,比如动作的日志处理等。如果选择这些MVC框架,那么在使用框架的配置文件和应用的Spring配置文 件都需要做相应的修改。比如使用Struts的时候,Struts-config.xml配置文件中的映射动作类型一般会设置成 org.springframework.web.struts.DelegatingActionProxy,或者设置控制器为 org.springframework.web.struts.DelegatingRequestProcessor。然后需要在相应应的 WebApplicationContext中定义与Struts Action对应的Bean。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Spring的控制反转技术来管理Struts的Action了。

  另外在使用这些框 架的时候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上下文的装载。比如使用Struts,可以使用ContextLoaderPlugin来装载Web上下文。这个 ContextLoaderPlugin替换了原来通过DispacherServlet装载的方式。需要在struts-config.xml文件中添 加如下条目:<plug-in className="org.springframework.web.struts.ContextLoaderPlugIn"/>。这种方式可以使 Spring的Web上下文随着Struts ActionServlet的初始化而装载。

  因此,如果用户已有的应用是基于某个 MVC框架,或者用户熟悉某个框架,那么可以利用Spring对这些框架的支持结合使用。因为我们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使用某种技术。但 是对其它用户而言,如果不是对已有的一些MVC框架比较熟悉的话,那就直接使用Spring的MVC框架就可以了。

2.3 Web Context设置

  对于不依赖于应用服务器的Spring 上下文(Context)设置,通常在应用代码中通过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或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来获取。比如使用这样的代码来得到上下文: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config.xml");


   但是按照控制反转的原则,应用程序代码应该尽可能少的知道上下文的设置。因此,在基于Spring的Web应用中,这样的代码也可以省去。Spring 可以通过配置让Web容器自动装载上下文配置文件。从本质上讲,Web应用的ServletContext就是Spring用来存放应用上下文的地方。 Spring中与Web Context装载相关的有几个类:

  1.ContextLoaderListener:一般的应用服务器如WAS都能先装载Listener,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只能使用ContextLoaderServlet。

   2.ContextLoaderServlet:需要配置<load-on-startup>使得它率先装载。真正装载Context的类是 ContextLoader,上面两个类只是两种调用ContextLoader的不同途径。ContextLoader内部实际调用的是 XmlWebApplicationContext,其缺省配置文件为/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

  如果使用ContextLoaderListener,其在web.xml中的配置一般如下:








<listener>
<listener-clas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
</listener-class>
</listener>


  如果使用ContextLoaderServlet,其在web.xml中的配置一般如下:








<servlet>
<servlet-name>contex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Servlet
</servlet-class>
<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
</servlet>


   应用本身可能除了基于HTTP的Web渠道之外还通过别的渠道对外提供服务,因此,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把展示相关的配置与后面业务处理部分的配置分开。 这样如果更改了应用的访问渠道,只需要修改对应的配置文件即可。因此,Spring提供了一个WebApplicationContext的概念。在 WebApplicationContext中一般包含与Web访问相关的配置定义,包括各种控制动作的定义、界面展示的定义等等。

   WebApplicationContext一般由DispatcherServlet来初始化。在上下文层次结构上可以把它看成是 ApplcationContext的子上下文。在缺省的情况下,DispatcherServlet装载的配置文件名称为其Servlet名称- Servlet.xml,但是可以通过contextConfigLocation参数来定制。DispatcherServlet在web.xml中的 定义示例如下:








<servlet>
<servlet-name>Dispatcher</servlet-name>
<servlet-clas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
</servlet-class>
<load-on-startup>2</load-on-startup>
</servlet>
<init-param>
<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
<param-value>/WEB-INF/context/Webcontrollers.xml</param-value>
</init-param>


  2.4 数据持久化层

   虽然使用J2EE技术的Web应用可以连接多种不同的企业信息系统(EIS),但是毫无疑问数据库是其中最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正因如此,Spring 对数据库访问提供了非常完备的支持。数据访问对象(DAO)模式是J2EE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得持久化层与业务逻辑层分离,从而屏蔽 持久化层的具体实现。我们可以把Spring的DAO支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基于Spring JDBC模板的数据访问,另一类是基于某种O/R映射框架的数据访问。这里刚好可以使用Spring的控制反转特性,通过外部配置文件来定义DAO接口和 实际实现类之间的关系。Spring框架目前支持的O/R映射框架包括Hibernate、JDO、TopLink、iBATIS等。

  假设我们定义了一个userDAO。当使用JDBC来实现这个DAO的时候,定义的类可以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userDAOJDBC extends JdbcDaoSupport implements userDAO{ … }


  如果使用Hibernate来实现这个DAO的时候,定义的类如下:








public class UserDAOHibernate extends HibernateDaoSupport implements UserDAO { … }


  Spring对于其它的O/R映射机制都有相应的抽象类供应用使用,比如对于iBATIS有SqlMapClientDaoSupport,对于JDO有JdoDaoSupport等。

  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在Spring的配置文件中定义上述DAO与具体实现的关系。假设我们的userDAO具体实现是通过Hibernate,那么在applicationContext.xml中的一个DAO可以定义如下:








<bean id="userDAO" class="com.fgw.dao.hibernate.UserDAOHibernate">
<property name="sessionFactory">
<ref local="sessionFactory"/>
</property>
</bean>


   在这里我们实际DAO接口定义是:com.fgw.dao.UserDAO,而具体实现类为: com.fgw.dao.hibernate.UserDAOHibernate。显然,对于其它DAO的实现,我们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修改相应的实现类 (具体实现类当然是比不可少的)和属性即可。比如对于JDBC的DAO实现,属性就定义成相应的数据源。

  3、Spring与WebSphere应用服务器的配合

  Spring与底层J2EE应用服务器还是存在一些需要结合的地方,这里给出WAS中的一些结合点。

  3.1 使用WAS数据源

   在Java应用程序中,数据库的连接一般有两种方式来得到。一种是通过java.sql.DriverManager的方式来得到数据库连接。这种方式 不依赖于应用服务的支持,但是也不提供数据库连接池的功能。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javax.sql.DataSource的方式来得到数据库连接。在传统 基于J2EE的应用需要通过JNDI来得到数据源(javax.sql.DataSource)对象,然后再通过数据源来得到相应的数据库连接。常见的应 用服务器都支持这种方式,且一般都提供了数据库连接池的支持。虽然说我们一般推荐使用数据库连接池,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我们需要脱离开应用服务器的环境使用 数据库(比如单元测试,比如应用移植等)。然而应用程序使用这两种方式的时候代码是不一样的,因此只能通过代码来应变。Spring提供了一个统一使用数 据源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控制反转的机制用外部配置文件来指定使用的数据源。这样一方面可以统一这两种得到数据库连接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像通常的 J2EE应用通过繁琐的JNDI代码来得到数据源。这样应用程序也就不需要知道使用的何种数据源。

  Spring提供了一个DriverManagerDataSource类来统一第一种方式的数据源获取。如果使用WAS中的Cloudscape数据库,用外部配置文件可配置如下: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riverManagerDataSource">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com.ibm.db2j.jdbc.DB2jDriv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rl">
<value>jdbc:db2j:D:\\DBName</value>
</property>
</bean>


  Spring提供了JndiObjectFactoryBean类来支持第二种方式的数据源获取。假设WAS中已经配置好的数据源名称为jdbc /MyDB,那么用外部配置文件可配置如下: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ndi.JndiObjectFactoryBean">
<property name="jndiName"><value>java:comp/env/jdbc/MyDB</value></property>
</bean>
或者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ndi.JndiObjectFactoryBean">
<property name="jndiName"><value>jdbc/MyDB</value></property>
<property name="resourceRef"><value>true</value></property>
</bean>


   从上面配置我们可以得知,通过使用Spring,应用程序能够统一使用不同的数据源实现。如果使用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只需要修改Spring的配置文件 即可。对于部署在WAS上的Web应用,在生产环境中推荐使用WAS实现的数据库连接池。一方面是因为连接池实现地比较完善。另一方面,使用WAS提供的 数据库连接池可以很完善地支持JTA事务。

  3.2 使用WAS的JTA

  Web应用程序在使用事务的时候常常会涉 及一个事务类型的选择。是选择像JDBC事务这样的本地事务呢还是使用JTA支持的全局事务。这个与应用程序需要涉及到的事务管理器类型和个数密切相关。 Spring本身不支持分布式事务,因此分布式事务需要底层的JTA。但是Spring提供了事务的抽象,即底层真正事务实现可以切换而不影响应用程序代 码。这样应用程序可以依赖于底层WAS,也可以轻易地脱离开应用服务器的环境。这一点与前面数据源的抽象非常类似。

  WAS本身对于事 务划分有两种支持方式,一种是声明式的,当然这种管理方式需要EJB容器的支持,即所谓的容器管理事务(CMT)。另外一种方式是编程式的,通过程序代码 来直接使用JTA编程接口。Spring对于事务的划分也可以分为声明式和编程式两种方式。对于Spring编程式的事务划分方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通过直接使用实现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接口的类。另一类是通过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模 板类,模板类的使用可以简化事务控制代码。Spring对于声明式事务划分的支持实际上是利用了它的AOP机制。相对于编程式事务划分,这种基于AOP的 方式比较灵活,而且对代码的侵入性几乎为零。因此,如果没有特殊需要推荐使用这种事务划分方式。基于AOP的常用事务划分方式可以使用 ProxyFactoryBean加TransactionInterceptor方式,或者使用 TransactionPorxyFactoryBean的方式。前一种方式相对比较灵活,而后一种则对使用相对比较简单。

  无论是哪 一种事务划分方式,底层都需要一个事务管理机制作为支撑。如果是单一的事务资源管理器,那么根据所使用的后台事务管理资源不同的类型,可以选择的 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实现有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 JdoTransactionManager, PersistenceBrokerTransactionManager,和JmsTransactionManager等。无论是单个还是多个事务资 源管理器,都可以使用JtaTransactionManager类。如果使用JtaTransactionManager,那么所有事务管理实际都会委 托给底层应用服务器的JTA实现。

  例如,如果使用JDBC或iBATIS,那么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外部配置文件片断如下:








<bean id="transaction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dataSource">
<ref local="dataSource" />
</property>
</bean>


  如果使用Hibernate,那么我们可以使用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外部配置文件片断如下:








<bean id="transaction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orm.hibernate.
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sessionFactory"><ref local="sessionFactory"/></property>
</bean>


   使用WAS的JTA支持,我们只需要把上述对应bean中的class属性改成class属性改为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jta.JtaTransactionManager,然后再把属性改为 WebSphere对应的TransactionManager,参考如下:








<bean id="wasTxMg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jta.WebSphereTransactionManagerFactoryBean"/>
<bean id="transaction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jta.Jta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transactionManager">
<ref local="wasTxMgr"/>
</property>
</bean>


   通过采用Spring的事务支持,底层事务采用何种方式的决定就不必在一开始开发就做出决定。因为我们能够通过Spring的外部配置文件来进行切换真 正的事务支持。不过,虽然也有第三方的JTA支持,但是WAS能够提供非常稳定的XA支持,因此推荐使用WAS的JTA,尤其是当应用涉及到分布事务处理 的时候。这样无论应用涉及几个事务资源都可以统一解决。

  3.3 如何加载Spring的JAR包

  Spring框 架的核心JAR包是spring.jar,但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需要一些扩展JAR包和依赖JAR包。那在WAS中如何处理这些JAR包文件呢?在Web 应用中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处理方式放是把这些使用到的JAR文件都拷贝到对应的WEB-INF/lib目录下面。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当有多个 Spring应用程序的时候这种处理方式就需要在每个应用的WEB-INF/lib目录下都拷贝一份相同的JAR文件。这里可以通过共享库的方式来统一解 决类库共享这个问题。

  共享库就是WAS专门用来解决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JAR或本地库文件的一种机制。共享库由一个名字、一个 JAVA类路径和/或一个装载JNI库本地库路径组成。它可以分别在单元,节点和服务器级别定义。但是共享库定义了并不意味着它会被装载,只有当这个共享 库与某个应用程序或应用服务器关联之后,它才会被加载。如果一个共享库与一个应用程序关联,那么这个共享库由应用程序类加载器加载。如果一个共享库与应用 服务器关联,那么这个共享库就需要一个专门定义的类加载器来加载。这个类加载器需要用户自己定义。其操作如下:选应用服务器比如server1'类加载器 '新建一个类加载器'加载器与共享库关联。

  在创建这个类加载器之前一般都需要预先定义好共享库。 根据上面的介绍可知,通过共享库解决Spring应用的JAR包共享问题,主要就是两个步骤。一是,把Spring应用中需要共享的JAR包定义成为一个 共享库。二是,选定相应的WAS服务器实例,把它与上面创建的共享库关联起来。这样此WAS服务器实例上的所有应用都能够使用共享库中定义的JAR包。使 用共享库这种方式的时候要注意理解类的装载次序和方式。如果是这种与WAS服务器实例关联的共享库JAR包,其类加载器在层次结构上在应用程序类加载器上 面,即是它的父加载器。关于WAS的类装载器结构和策略可以进一步参考WAS信息中心。

  4、结束语

   Spring框架的核心内容并不依赖于任何容器,但是显然基于Web的应用是Spring主要的应用类型。了解和使用Spring框架一方面可以简化应 用的开发和测试,另一方也可以加深对J2EE技术的理解。另外轻量级的Web应用开发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何乐而不为之。上面所讨论的只是Spring 使用中常见的一些内容,Spring框架自己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当然,Spring、Hibernate等框架中体现的一些思想也正被JEE 5规范所借鉴,尤其是EJB 3中也有了控制反转的应用和POJO的大量使用。实际上无论是JEE技术标准还是Spring等框架,其目的都是如何简化企业应用的开发,只是作为标准, JEE要考虑的内容更为广泛一些,程度也更为深入一些。(源自:IBM )
posted @ 2007-03-27 16:58 edsonjava 阅读(38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package   com.hull.validatecode;  
   
  import   java.util.*;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image.*;  
   
  import   javax.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import   com.sun.image.codec.jpeg.*;  
   
  public   class   ValidateCode   extends   HttpServlet  
  {  
  private   Font   imgFont   =   new   Font("宋体",Font.BOLD,16);   //设置字体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IOException  
  {  
  doPost(request,response);  
  }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IOException  
  {  
  String   vCode   =   "";  
  int     intCode   =   0;  
   
   
  intCode   =   (new   Random()).nextInt(9999);  
  if(intCode<1000)    
        intCode   +=   1000;  
  vCode   =   intCode+"";  
   
  /*  
    *   绘图  
    */  
  response.setContentType("image/gif");  
  ServletOutputStream   vout   =   response.getOutputStream();  
  BufferedImage   image   =   new   BufferedImage(50,20,BufferedImage.TYPE_INT_RGB);  
  Graphics   graph   =   image.getGraphics();  
   
  //   设置背景颜色  
  graph.setColor(Color.white);  
  graph.fillRect(1,1,48,18);  
   
  //设置字体颜色  
  graph.setColor(Color.black);  
  graph.setFont(imgFont);  
   
  char   c;  
  for(int   i=0;i<4;i++)  
  {  
  c   =   vCode.charAt(i);  
  graph.drawString(c+"",9*i+4,16);    
  }  
   
  JPEGImageEncoder   encoder   =   JPEGCodec.createJPEGEncoder(vout);  
  encoder.encode(image);  
   
  //   对session赋值  
  HttpSession   session   =   request.getSession(true);  
  session.removeAttribute("VerifyCode");  
  session.setAttribute("VerifyCode",vCode);  
   
  vout.close();  
  }  
   
  }  
   
  调用:  
  <img   src="ValidateCode"   align="center">
posted @ 2007-03-13 10:55 edsonjava 阅读(41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现在有不少网站在用户填写表单时,同时要求填写验证码,验证码的一个目的就是防范一些恶意的网站下载软件,这些软件能通过遍历链接而将网站的所有网页下载。还可以防止用户不经过本网站的页面而使用网站的资源。所以现在有不少网站都使用了验证码技术,验证码通常是一个在 WEB 服务器上生成的随机字符串,同时以某种方式保存起来,比如保存到与当前的 Session 中,然后在用户提交网页时与用户输入的验证比较是否一致,然而如果直接以明文的方式,还是不能防范一些功能较强的自动填写表格的软件。所以一般将验证码以图片的形式显示出来,同时可以将在图片中显示的字符串进行一些处理,比如使用旋转字符,添加背景纹理等技术以增大被软件识别的难度。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如果实现这种验证码:

首先实现一个 servlet 用来生成图片(当然也可以用 jsp 实现):

import javax.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

import com.sun.image.codec.jpeg.*;

import java.awt.*;

import com.sun.image.codec.jpeg.*;

import java.awt.image.BufferedImage;

import java.awt.image.DataBuffer;

import java.awt.geom.GeneralPath;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math.*;

public class Servlet1

extends HttpServlet {

//Process the HTTP Get request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sponse.setContentType(CONTENT_TYPE);

    response.setContentType("image/jpeg");  // 必须设置 ContentType image/jpeg

    int length = 4;      // 设置默认生成 4 个数字

    Date d = new Date();

    long lseed = d.getTime();

    java.util.Random r = new Random(lseed);   // 设置随机种子

    if (request.getParameter("length") != null) {

      try {

       length = Integer.parseInt(request.getParameter("length"));

      }

      catch (NumberFormatException e) {

      }

    }

    StringBuffer str = new StringBuffer();

    for (int i = 0; i <length; i++) {

      str.append(r.nextInt(9));        // 生成随机数字

}

// 可以在此加入保存验证码的代码

    // 创建内存图像

    BufferedImage bi = new BufferedImage(40, 16, BufferedImage.TYPE_INT_RGB);

    Graphics2D g = bi.createGraphics();

    g.clearRect(0, 0, 16, 40);

    g.setColor(Color.green.CYAN);

    g.drawString(str.toString(), 4, 12);

    try {

      // 使用 JPEG 编码,输出到 response 的输出流

      JPEGImageEncoder encoder = JPEGCodec.createJPEGEncoder(response.

      getOutputStream());

      JPEGEncodeParam param = encoder.getDefaultJPEGEncodeParam(bi);

      param.setQuality(1.0f, false);

      encoder.setJPEGEncodeParam(param);

      encoder.encode(bi);

    }

    catch (Exception ex) {

   

    }

  }   

}  

然后在需求显示验证码的加入以下代码就可以了

<img alt="" src="/WebModule1/servlet1"   width="40" height="16"/>

/WebModule1/servlet1 替换成你用来生成验证码的 servlet 的全路径。

 

posted @ 2007-03-12 16:37 edsonjava 阅读(21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JSF-Spring

This quickstart will show you how to start using JSF-Spring in a web application. It assumes you've got an existing web application. The first steps describe how to install and configure Spring and JSF. If you've got one or both of them installed already, just skip the corresponding sections.

Installing Spring

Download Spring (2.0) from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download and extract the following jars to WEB-INF/lib:

  • dist/spring.jar
  • lib/jakarta-commons/commons-logging.jar

Then, create a basic application context

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gt;
<!DOCTYPE beans PUBLIC
	"-//SPRING//DTD BEAN//E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dtd/spring-beans.dtd">
<beans></beans>

and define the listener so that Spring initializes itself on application startup:

WEB-INF/web.xml (partial)

<listener>
	<listen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listener-class>
</listener>

Installing JSF

Download either Sun's 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v1.1.01) from http://java.sun.com/javaee/javaserverfaces/download.html or MyFaces (Core 1.1.4 Distribution) from http://myfaces.apache.org/download.html and copy the jars from the lib directory of the downloaded archive to WEB-INF/lib. When using Sun's 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you gotta make sure you've got jstl.jar in your path since the distribution doesn't provide it.

Then, create a basic faces configuration

WEB-INF/faces-config.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faces-config PUBLIC
	"-//Sun Microsystems, Inc.//DTD JavaServer Faces Config 1.1//EN"
	"http://java.sun.com/dtd/web-facesconfig_1_1.dtd">
<faces-config></faces-config>

and define the faces servlet that will start up JSF and handle all requests:

WEB-INF/web.xml (partial)

<servlet>
	<servlet-name>Faces Servle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javax.faces.webapp.FacesServlet</servlet-class>
	<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Faces Servlet</servlet-name>
	<url-pattern>*.jsf</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Installing JSF-Spring

Download JSF-Spring (4.0) from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howfiles.php?group_id=107519 and extract the following jars to WEB-INF/lib:

  • dist/jsf-spring.jar
  • dist/cglib-nodep-2.1_3.jar

Then, define the listener that initializes JSF-Spring on application startup:

WEB-INF/web.xml (partial)

<listener>
	<listener-class>de.mindmatters.faces.spring.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listener-class>
</listener>

Note that this is not a replacement for Spring's ContextLoaderListener, you need both. Furthermore, the order in which you define the listeners is important: First Spring's, then JSF-Spring's ContextLoaderListener.

Testing the Setup - a simple application

To verify that JSF-Spring is set up properly, we'll create two simple beans: One service bean providing data and one ui bean formatting it for rendering:

de/mindmatters/faces/quickstart/service/TimeService.java

package de.mindmatters.faces.quickstart.service;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interface TimeService {
	Date getNow();
}

de/mindmatters/faces/quickstart/service/TimeServiceImpl.java

package de.mindmatters.faces.quickstart.service;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class TimeServiceImpl implements TimeService {
	public Date getNow() {
		return new Date();
	}
}

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 (partial)

<bean id="timeService" class="de.mindmatters.faces.quickstart.service.TimeServiceImpl" />

de/mindmatters/faces/quickstart/ui/UiBean.java

package de.mindmatters.faces.quickstart.ui;

import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Initializing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util.Assert;

import de.mindmatters.faces.quickstart.service.TimeService;

public class UiBean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
	private TimeService timeService = null;

	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throws Exception {
		Assert.notNull(getTimeService(), "timeService must be set");
	}

	public String getShortDate() {
		return SimpleDateFormat.getDateInstance(SimpleDateFormat.SHORT).format(
				getTimeService().getNow());
	}

	public TimeService getTimeService() {
		return timeService;
	}

	public void setTimeService(TimeService timeService) {
		this.timeService = timeService;
	}
}

WEB-INF/faces-config.xml (partial)

<managed-bean>
	<managed-bean-name>uiBean</managed-bean-name>
	<managed-bean-class>de.mindmatters.faces.quickstart.ui.UiBean</managed-bean-class>
	<managed-bean-scope>request</managed-bean-scope>
	<managed-property>
		<property-name>timeService</property-name>
		<value>#{timeService}</value>
	</managed-property>
</managed-bean>

As you can see, uiBean is managed by JSF and references timeService which is managed by Spring. Furthermore, it can benefit from various Spring features, namely InitializingBean in this case.

Now, create a simple page rendering the current date:

index.jsp

<%@ taglib uri="http://java.sun.com/jsf/html" prefix="h" %>
<%@ taglib uri="http://java.sun.com/jsf/core" prefix="f" %>
<f:view>
  <html>
    <head>
	  <title>jsf-spring quickstart</title>
    </head>
    <body>
    	<h:outputText value="#{uiBean.shortDate}"/>
    </body>
  </html>
</f:view>

Remember to view this page by accessing /index.jsf with your browser, when using / or /index.jsp, your request won't be handled by FacesServlet and thus will produce errors.

posted @ 2007-02-01 17:36 edsonjava 阅读(42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网上关于 Apache + JK + Tomcat 的集群配置例子很多,按着例子配置下来,基本都能运行,不过,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却没有进一步的说明。这次公司一个产品就是采用 Apache+JK+Tomcat 集群,在整个配置、测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经过不断测试、摸索,最后总算是搞定了,性能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针对网上的例子,感觉有必要再详细的介绍一下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2-26 10:27 edsonjava 阅读(46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精华] 原来win+apache实现ssl的证书认证如此简单


http://www.chinaunix.net 作者:ataman  发表于:2006-02-26 15:45:34
发表评论】【查看原文】【Web服务器讨论区】【关闭

windows+apache的情况下,实现ssl的证书认证
(win下用openssl做证书极为困难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我写得非常详细,一步一步都说得很清楚。实际操作极为简单,要不了5分钟,是我的字打得太多了.如果发现错误,遗漏请提出。

首先,到http://hunter.campbus.com/去下载和自己的apache版本相同的的Apache_xxx-xxxOpenssl_xxx-Win32.zip。解压缩后找到这5个文件mod_ssl.so(modules目录),ssl.conf,ssl.default.conf(conf目录,

其中default.conf作为备份),libeay32.dll, ssleay32.dll(这2个都在bin目录)。把它们全都复制到你自己的apahce下的对应目录。



###############################################################################

接下来,更改设置文件


对于httpd.conf和ssl.conf,如果你的服务器没有域名,那么servername就填ip好了。
比如:ServerName 10.10.10.10:80(httpd.conf)
ServerName 10.10.10.10:443(ssl.conf)

打开httpd.conf:
找到#LoadModule ssl_module modules/mod_ssl.so,去掉前面的‘#‘,这样就在启动时加载了ssl模块。

打开ssl.conf:
找到#<IfDefine SSL>;和#</IfDefine>;,把前面的’#‘号都去掉,否则启动apache时还要加参数,麻烦。
如下设置:
SSLMutex none                         (这个我是none,有人是default,具体怎么设可以研究一下)
SSLCertificateFile conf/server.crt    (服务器证书的位置,就是公钥吧?)
SSLCertificateKeyFile conf/server.key (服务器私钥的位置)
SSLCACertificateFile conf/ca.crt      (CA根证书的位置,进行客户端验证时需要。也是一个CA公钥吧?

我把它们都放在apache的conf目录下了)
DocumentRoot "xxxxx"                  (指向要ssl加密认证的文档目录,比如"f:/http")

SSLVerifyClient require               (去掉前面的‘#’号,进行客户端验证时需要)
SSLVerifyDepth  1                     (去掉前面的‘#’号,把10改为1,进行客户端验证时需要)



##############################################################################
现在,就要制作证书了


去openvpn.net下载并安装openvpn。
这是一个虚拟个人网络制作工具,他能完美的在win(linux,BSD也行)下制作根、服务器、客户端证书。
安装完毕后,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进到openvpn的easy-rsa目录,比如:
f:\program files\openvpn\easy-rsa>;_
输入:
init-config 回车

会产生几个文件,切换出来,打开vars.bat文件,修改其中的KEY_COUNTRY(国家2位字母), KEY_PROVINCE(省2位字母), KEY_CITY(城市), KEY_ORG(组织),  KEY_EMAIL(电子邮箱)这几个参数,免的后面制证时

反复输入麻烦。保存退出,继续使用命令提示符。
依次输入以下两个命令,当然是分别回车喽:
vars
clean-all   (这两个是准备工作)




####################################################################################


1.
建立CA根证书


接着输入build-ca   回车(这个就是建立CA根证书啦)


然后显示:

ai:/usr/share/openvpn/easy-rsa # ./build-ca
Generating a 1024 bit RSA private key
............++++++
...........++++++
writing new private key to 'ca.key'
-----
You are about to be asked to enter information that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your certificate request.
What you are about to enter is what is called a Distinguished Name or a DN.
There are quite a few fields but you can leave some blank
For some fields there will be a default value,
If you enter '.', the field will be left blank.
-----
Country Name (2 letter code) [KG]:          国家名2位字母,默认的参数就是我们刚才修改过的。
State or Province Name (full name) [NA]:    省、州名2位字母
Locality Name (eg, city) [BISHKEK]:         城市名
Organization Name (eg, company) [OpenVPN-TEST]:     组织名
Organizational Unit Name (eg, section) []:           组织里的单位名
Common Name (eg, your name or your server's hostname) []:这个是关键,应该输入颁发根证书单位的域名

,不过因为是根证书,所以怎么填都无所谓。只有服务器证书才需要认真填。
Email Address [me@myhost.mydomain]: 电子邮箱

好了,CA根证书制作完成!在keys目录下,它的名字就叫ca.crt,CA的私钥是ca.key


#######################################################################


2.
现在制作服务器证书:
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
build-key-server server   回车
你会看到和上面很相似的东西
但要注意这里的Common Name (eg, your name or your server's hostname) []:
这个才是真正的关键。这里应该输入服务器的域名比如www.xxx.com。
如果没有域名,就应该填ip,与httpd.conf和ssl.conf里的设置对应,
ServerName 10.10.10.10:80(httpd.conf)
ServerName 10.10.10.10:443(ssl.conf)

也就是说填:10.10.10.10

接下来看到 a challenge password []:填不填随便,我不填
an optional company name []: 填不填随便,我不填

sign the certificate? [y/n] 敲y回车。用CA根证书对服务器证书签字认证。
1 out 1 certificate requests certified,commit? [y/n] 敲y回车,确认。

好了,建好了在keys目录下的server.crt(证书)和server.key(私钥)


#######################################################################


3.
现在制作客户端证书:

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
build-key client1   回车
又是一通国家省市组织等等,comman name也是随便填的。
然后
a challenge password []:填不填随便,我不填
an optional company name []: 填不填随便,我不填

sign the certificate? [y/n] 敲y回车。用CA根证书对客户端证书签字认证。
1 out 1 certificate requests certified,commit? [y/n] 敲y回车,确认。

好了,建好了在keys目录下的client1.crt(客户端证书)和client1.key(私钥)

等等, .crt的客户端证书是不能使用的,必须把它转化为.pfx格式的文件!!

所以,还是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
openssl 回车
看到openssl>;
再输入
pkcs12 -export –in keys/client1.crt -inkey keys/client1.key -out keys/client1.pfx
回车,
看到Enter export password:会要求你建立客户端证书的输出密码,我填hehe,
verifying-Enter export password再确认一遍hehe,好了!


########################################################################


把keys目录下的ca.crt和server.crt,server.key都复制到apache的conf目录下,(ssl.conf需要)
ca.key自己保留吧,找个合适的地方储存起来.


#########################################################################


客户端安装证书


打开internet explorer(IE),工具-internet选项-内容-证书,点选'个人'
再点击导入,把客户端证书client1.pfx导入到个人组里(别忘了扩展名是pfx)。
这里还要输入刚才建立的输出密码hehe才能倒入呢。

接着,点选'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点击导入,把CA根证书ca.crt导入到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里。


#########################################################################

好啦,重新启动apache,打开IE,
在地址栏里输入https://10.10.10.10或者域名,弹出个窗口要选择个人的数字证书。
点选,然后确定。
如果服务器证书的common name填写正确的话,你就可以直接进入网站了,看到右下角的小锁头(可靠的SSL128位)。
如果服务器证书的common name填写不正确,就会弹出个‘安全警报’框,告诉你3条:
1.安全证书由信任的站点颁发
(如果说是由不信任的站点颁发,那就是你的ca根证书ca.crt没有导入到ie的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里)

2.安全证书的日期有效 
(这个日期缺省是10年,可以在openvpn的easy-rsa目录下的openssl.cnf里调整修改,然后重新制作一整套证书(openssl.cnf看起来像拨

号网络的快捷方式,要用记事本,写字板打开修改))

3.“安全证书上的名称无效,或者与站点名称不匹配”
这就是服务器证书的common name填写不正确所致,不过这也没关系,有人好像愿意这样。我是不想看到这个警告框,烦人。

即使有安全警报,你仍能进入网站,看到右下角的小锁头(可靠的SSL128位)


#################################
最后,成功啦!用吧。

我自己把httpd.conf里的listen 80都加#注释了,servername改为10.10.10.10:443,只用https不用http,嗬嗬!!!

posted @ 2006-12-25 17:00 edsonjava 阅读(42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修改httpd.conf中文编码
 
AddDefaultCharset GB2312
DefaultLanguage GB2312
AddLanguage zh-cn .cn
下载 mod_jk2.so 并加载mod_jk2.so
 
LoadModule jk2_module modules/mod_jk2.so
在conf目录新建workers2.properties文件
 
 
[shm]
file=${serverRoot}/logs/shm.file
size=1048576
#The socket channel
[channel.socket:localhost:8009]
port=8009
host=127.0.0.1
#define the worker
[ajp13:localhost:8009]
channel=channel.socket:localhost:8009
#uri mapping
[uri:/*.jsp]
worker=ajp13:localhost:8009

虚拟主机
 
<VirtualHost *:80>
    ServerAdmin wweidong@sina.com
    DocumentRoot "I:/Job/Java"
    ServerName localhost
    ErrorLog logs/sdg.com-error_log
    CustomLog logs/sdg.com-access_log common
</VirtualHost>
posted @ 2006-12-18 17:28 edsonjava 阅读(25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Log4j基本使用方法

  Log4j由三个重要的组件构成:日志级别ERROR、WARN、INFO、DEBUG,分别用来指定这条日志信息的重要程度;日志信息的输出目的地指定了日志将打印到控制台还是文件中;而输出格式则控制了日志信息的显示内容。

  一、定义配置文件

  其实您也可以完全不使用配置文件,而是在代码中配置Log4j环境。但是,使用配置文件将使您的应用程序更加灵活。Log4j支持两种配置文件格式,一种是XML格式的文件,一种是Java特性文件(键=值)。下面我们介绍使用Java特性文件做为配置文件的方法:

  1.配置根Logger,其语法为:

  log4j.rootLogger = [ level ] , appenderName, appenderName, …

  其中,level 是日志记录的优先级,分为OFF、FATAL、ERROR、WARN、INFO、DEBUG、ALL或者您定义的级别。Log4j建议只使用四个级别,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是ERROR、WARN、INFO、DEBUG。通过在这里定义的级别,您可以控制到应用程序中相应级别的日志信息的开关。比如在这里定义了INFO级别,则应用程序中所有DEBUG级别的日志信息将不被打印出来。 appenderName就是指定日志信息输出到哪个地方。您可以同时指定多个输出目的地。

  2.配置日志信息输出目的地Appender,其语法为: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 = fully.qualified.name.of.appender.class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option1 = value1
  …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option = valueN

  其中,Log4j提供的appender有以下几种:
  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控制台),
  org.apache.log4j.FileAppender(文件),
  org.apache.log4j.DailyRollingFileAppender(每天产生一个日志文件),
  org.apache.log4j.RollingFileAppender(文件大小到达指定尺寸的时候产生一个新的文件),
  org.apache.log4j.WriterAppender(将日志信息以流格式发送到任意指定的地方)

  3.配置日志信息的格式(布局),其语法为: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layout = fully.qualified.name.of.layout.class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layout.option1 = value1
  …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layout.option = valueN

  其中,Log4j提供的layout有以下几种:
  org.apache.log4j.HTMLLayout(以HTML表格形式布局),
  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可以灵活地指定布局模式),
  org.apache.log4j.SimpleLayout(包含日志信息的级别和信息字符串),
  org.apache.log4j.TTCCLayout(包含日志产生的时间、线程、类别等等信息)

  Log4J采用类似C语言中的printf函数的打印格式格式化日志信息,打印参数如下: %m 输出代码中指定的消息

  %p 输出优先级,即DEBUG,INFO,WARN,ERROR,FATAL
  %r 输出自应用启动到输出该log信息耗费的毫秒数
  %c 输出所属的类目,通常就是所在类的全名
  %t 输出产生该日志事件的线程名
  %n 输出一个回车换行符,Windows平台为“\r\n”,Unix平台为“\n”
  %d 输出日志时间点的日期或时间,默认格式为ISO8601,也可以在其后指定格式,比如:%d{yyy MMM dd HH:mm:ss,SSS},输出类似:2002年10月18日 22:10:28,921
  %l 输出日志事件的发生位置,包括类目名、发生的线程,以及在代码中的行数。举例:Testlog4.main(TestLog4.java:10)

  二、在代码中使用Log4j

  1.得到记录器

  使用Log4j,第一步就是获取日志记录器,这个记录器将负责控制日志信息。其语法为:

  public static Logger getLogger( String name)

  通过指定的名字获得记录器,如果必要的话,则为这个名字创建一个新的记录器。Name一般取本类的名字,比如:

  static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 ( ServerWithLog4j.class.getName () )

  2.读取配置文件

  当获得了日志记录器之后,第二步将配置Log4j环境,其语法为:

  BasicConfigurator.configure (): 自动快速地使用缺省Log4j环境。
  PropertyConfigurator.configure ( String configFilename) :读取使用Java的特性文件编写的配置文件。
  DOMConfigurator.configure ( String filename ) :读取XML形式的配置文件。

  3.插入记录信息(格式化日志信息)

  当上两个必要步骤执行完毕,您就可以轻松地使用不同优先级别的日志记录语句插入到您想记录日志的任何地方,其语法如下:

  Logger.debug ( Object message ) ;
  Logger.info ( Object message ) ;
  Logger.warn ( Object message ) ;
  Logger.error ( Object message ) ;

posted @ 2006-11-21 17:04 edsonjava 阅读(15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说来奇怪,昨夜调了很久没成功,今天上来第一次就成功了。

这次的实验是为了获得WS提供的一个person复杂对象其中的某一属性。

服务端提供getPerson,getPersons接口。getPerson根据PersonId提供一个Person对象。而Person包含三个属性,personid,firstname,lastname所以说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实验一下非纯字符或数字操作的WS服务的客户端怎么做。

具体是这么来做的:

1、在ECLIPSE里新建一个JAVA PROJECT

 

2、在项目名称上点右键,加入add xfire nature将xfire所需要的库导入进来。关于XFIRE的ECLIPSE插件可以参看这篇文章http://xfire.codehaus.org/Eclipse+Plugin

 

3、点击新建->其他,选择xfire的eclipse插件提供的代码生成工具

 

4、填入WSDL的URL以及选择要将代码输出的项目名称

 

5、确定后就能够看到生成的代码了,生成了很多文件,这些都是根据WSDL生成的,因为服务端提供的person是个复杂对象,不是简单的一个加减操作,所以需要对复杂对象进行生成。

这里最关键的是两个文件,PersonWebServiceClient以及PersonWebServicePortType(interface)。

PersonWebServiceImpl是PersonWebServicePortType的实现。

 

6、下面这部当然就是我们自己开始写客户端了,我们写个junit的测试

先将junit库导入到项目中,右键项目名称,选择properties-->java build path-->libraries-->add library-->JUNIT导入JUNIT库,然后就能看到:

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先不做了,等一会再回来做。

现在开始写case吧。

我建立了一个命叫motion.test的package,在里面加入文件WebServiceTest.java

package motion.test;

import junit.framework.TestCase;

public class WebServiceTest extends TestCase {

}

现在我们加入test:

 public void testShow(){
  
  PersonWebServiceClient service = new PersonWebServiceClient();
  PersonWebServicePortType client = service.getPersonWebServiceHttpPort();
  
  System.out.print(client.getPerson("1").getFirstName());
  
 }

这个test的目的是想打印出personid为1的那个person的firstname。

现在运行一下,如果不出意外肯定有错误

看下错误怎么说吧:

原来是有些包没导进来。

然后我们再右键点击项目,选xfire那项。

将Commons Codec 和Commons HttpClient前面的勾打上,确定返回,run WebServiceTest.java as junit test

在Console里我们就能看到这么一行:javax.xml.bind.JAXBElement@198cb3d

惊喜了一会突然发现这不是我们要的结果啊,我们是要显示那个personid为1的那个人的firstname,难道他的firstname是这种奇怪的东西吗?

其实这只是xml元素的JAXB的表示形式。如果我们需要得到具体的值,要用getValue()方法,修改刚才的显示语句如下:

System.out.print(client.getPerson("1").getFirstName().getValue());

再次run WebServiceTest.java as junit test

Console里出现:yang

这是便正确的结果。

 

这个实验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但是通过这个实验能够看出很多细节是需要去考虑的。

对于选了web service课程或者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的人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个能够帮助你掌握一些客户端的制作技术。

在工具盛行的今天,做个服务端已经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而客户端要相对麻烦一些。

这篇就是一个入门级的复杂对象客户端的制作过程。我也是刚刚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如果我有什么错误欢迎您来指出,我也很乐意与你讨论这些问题,希望大家都能一点一点的进步。

posted @ 2006-11-13 17:01 edsonjava 阅读(39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常听大家讨论哪个 Java 开发工具比较好,JBuilder,Virtual Cafe ?

今天介绍一个简单易用的 Java 开发,编译,集成,测试工具:Jakarta Ant

他被称为 java 环境里的 make (make 在 C 程序开发里人人皆知)

Java 程序编辑器爱用啥用啥,我喜欢用 UltraEdit。

以 HelloWorld 为例介绍他的使用。

此示例可在此下载:

ftp://cinc.dns2go.com/pub/doc/code/ant/HelloWorld.zip

.下载 ant :(最新版 1.5)

http://jakarta.apache.org/builds/jakarta-ant/release/v1.5/bin/

windows 下请下载 zip 文件

unix 下请下载 tar.gz 文件

.安装 JDK:

安装到 c:/jdk,并确认能找到 c:/jdk/bin/java

.安装 ant:

把 ant 解压到本地硬盘 c:/ant,并确认能找到 c:/ant/bin/ant.bat

.设置环境变量:

JDK_HOME:c:/jdk

ANT_HOME:c:/ant

PATH:在原来的 PATH 开头加上 c:/ant/bin;c:/jdk/bin

注:

windows 下做操作:我的电脑 -> 属性 -> 高级 -> 环境变量 -> 用户变量

每次修改完环境变量,要重新打开 MS-DOS 窗口才能生效

.开始开发:

一个 ant 项目目录结构:

c:/HelloWorld :项目主目录

/src :源程序目录

/classes :编译后的 class 文件目录

/lib :开发项目所需要的类库目录,比如开发数据库时所需要的 jdbc lib(这次没用到)

/jar :打包好的 jar 程序目录(这次没用到)

/build.xml :项目配置文件

1.建立一个项目的主目录

mkdir c:/Helloworld

2.创建项目配置文件:

c:/HelloWorld/builder.xml

-----------------------------------------------------------------------------

-----------------------------------------------------------------------------

3.建立源代码目录,所有的 Java 程序放在里面

mkdir c:/HelloWorld/src

4.创建 HelloWorld.java

c:/HelloWorld/src/HelloWorld.java

-----------------------------------------------------------------------------

/**

* Demo class for run HelloWorld by ANT

*/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 ("Hello World!");

}

} //EOC

-----------------------------------------------------------------------------

5.编译 HelloWorld

C:/HelloWorld>ant build

Buildfile: build.xml

build:

BUILD SUCCESSFUL

Total time: 2 seconds

说明:

调用 builder.xml 中的 target build

在 c:/HelloWorld/classes 里会出现 HelloWorld.class

此命令会把 src 目录下所有的 java 文件(包括子目录下的)都编译

6.运行 HelloWorld

C:/HelloWorld>ant run

Buildfile: build.xml

build:

run:

[exec] Hello World!

BUILD SUCCESSFUL

Total time: 2 seconds

调用 builder.xml 中的 target run

注意 target run 后的 depends="build",只有 build 成功后 run 才可以被调用

7.清除 class 文件:

C:/HelloWorld>ant clean

Buildfile: build.xml

clean:

[delete] Deleting 1 files from C:/Helloworld/classes

[delete] Deleted 1 directory from C:/Helloworld/classes

BUILD SUCCESSFUL

Total time: 2 seconds

使用 ANT 的好处:

1.相对于其他项目管理工具,只有一个文本配置文件 build.xml,配置简单

2.命令简单,一学就会,ant run, ant clean ...

3.安装简单,占用资源少,只要安装 Jdk, ANT 就可以运行

用 ANT 进行 Java 程序开发,已经成了 Java 界的一个共识。

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更复杂的项目

在以后会继续介绍:

用 ANT 开发 数据库项目

用 ANT 开发 WEB 应用

用 ANT 和 CVS 开发多人项目,并进行项目版本管理。

推荐阅读:

Apache Ant 1.5 Manual

http://jakarta.apache.org/ant/manual/index.html

如果有时间,应该阅读,能发现许多 ant 的强大功能。

posted @ 2006-11-13 16:32 edsonjava 阅读(269) | 评论 (1)编辑 收藏
 
在平时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把 XML 作为数据存储格式。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解决方案,哪个最适合我们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对这四种主流方案做一个不完全评测,仅仅针对遍历 XML 这块来测试,因为遍历 XML 是工作中使用最多的(至少我认为)。

  预 备

  测试环境:

  AMD 毒龙1.4G OC 1.5G、256M DDR333、Windows2000 Server SP4、Sun JDK 1.4.1+Eclipse 2.1+Resin 2.1.8,在 Debug 模式下测试。

  XML 文件格式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RESULT>
  <VALUE>
  <NO>A1234</NO>
  <ADDR>四川省XX县XX镇XX路X段XX号</ADDR>
  </VALUE>
  <VALUE>
  <NO>B1234</NO>
  <ADDR>四川省XX市XX乡XX村XX组</ADDR>
  </VALUE>
  </RESULT>

  测试方法:

  采用 JSP 端调用Bean(至于为什么采用JSP来调用,请参考:http://blog.csdn.net/rosen/archive/2004/10/15/138324.aspx),让每一种方案分别解析10K、100K、1000K、10000K的 XML 文件,计算其消耗时间(单位:毫秒)。

  JSP 文件: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
  <%@ page import="com.test.*"%>

  <html>
  <body>
  <%
  String args[]={""};
  MyXMLReader.main(args);
  %>
  </body>
  </html>

  测 试

  首先出场的是 DOM(JAXP Crimson 解析器)

  DOM 是用与平台和语言无关的方式表示 XML 文档的官方 W3C 标准。DOM 是以层次结构组织的节点或信息片断的集合。这个层次结构允许开发人员在树中寻找特定信息。分析该结构通常需要加载整个文档和构造层次结构,然后才能做任何工作。由于它是基于信息层次的,因而 DOM 被认为是基于树或基于对象的。DOM 以及广义的基于树的处理具有几个优点。首先,由于树在内存中是持久的,因此可以修改它以便应用程序能对数据和结构作出更改。它还可以在任何时候在树中上下导航,而不是像 SAX 那样是一次性的处理。DOM 使用起来也要简单得多。

  另一方面,对于特别大的文档,解析和加载整个文档可能很慢且很耗资源,因此使用其他手段来处理这样的数据会更好。这些基于事件的模型,比如 SAX。

  Bean文件:

  package com.tes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
  import org.w3c.dom.*;
  import javax.xml.parsers.*;

  public class MyXMLRead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e[]){
  long lasting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ry{
   File f=new File("data_10k.xml");
   DocumentBuilderFactory factory=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
   DocumentBuilder builder=factory.newDocumentBuilder();
   Document doc = builder.parse(f);
   NodeList nl = doc.getElementsByTagName("VALUE");
   for (int i=0;i<nl.getLength();i++){
    System.out.print("车牌号码:" + doc.getElementsByTagName("NO").item(i).getFirstChild().getNodeValue());
    System.out.println(" 车主地址:" + doc.getElementsByTagName("ADDR").item(i).getFirstChild().getNodeValue());
  }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运行时间:"+(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lasting)+" 毫秒");
  }
  }


  10k消耗时间:265 203 219 172
  100k消耗时间:9172 9016 8891 9000
  1000k消耗时间:691719 675407 708375 739656
  10000k消耗时间:OutOfMemoryError

  接着是 SAX

  这种处理的优点非常类似于流媒体的优点。分析能够立即开始,而不是等待所有的数据被处理。而且,由于应用程序只是在读取数据时检查数据,因此不需要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这对于大型文档来说是个巨大的优点。事实上,应用程序甚至不必解析整个文档;它可以在某个条件得到满足时停止解析。一般来说,SAX 还比它的替代者 DOM 快许多。

   选择 DOM 还是选择 SAX ?

  对于需要自己编写代码来处理 XML 文档的开发人员来说,选择 DOM 还是 SAX 解析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决策。

  DOM 采用建立树形结构的方式访问 XML 文档,而 SAX 采用的事件模型。

  DOM 解析器把 XML 文档转化为一个包含其内容的树,并可以对树进行遍历。用 DOM 解析模型的优点是编程容易,开发人员只需要调用建树的指令,然后利用navigation APIs访问所需的树节点来完成任务。可以很容易的添加和修改树中的元素。然而由于使用 DOM 解析器的时候需要处理整个 XML 文档,所以对性能和内存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遇到很大的 XML 文件的时候。由于它的遍历能力,DOM 解析器常用于 XML 文档需要频繁的改变的服务中。

  SAX 解析器采用了基于事件的模型,它在解析 XML 文档的时候可以触发一系列的事件,当发现给定的tag的时候,它可以激活一个回调方法,告诉该方法制定的标签已经找到。SAX 对内存的要求通常会比较低,因为它让开发人员自己来决定所要处理的tag。特别是当开发人员只需要处理文档中所包含的部分数据时,SAX 这种扩展能力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但用 SAX 解析器的时候编码工作会比较困难,而且很难同时访问同一个文档中的多处不同数据。

  Bean文件:

  package com.test;
  import org.xml.sax.*;
  import org.xml.sax.helpers.*;
  import javax.xml.parsers.*;

  public class MyXMLReader extends DefaultHandler {

  java.util.Stack tags = new java.util.Stack();

  public MyXMLReader() {
  sup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ng lasting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ry {
   SAXParserFactory sf = SAXParserFactory.newInstance();
   SAXParser sp = sf.newSAXParser();
   MyXMLReader reader = new MyXMLReader();
   sp.parse(new InputSource("data_10k.xml"), reader);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运行时间:"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lasting) + " 毫秒");
  }

  public void characters(char ch[], int start, int length) throws SAXException {
  String tag = (String) tags.peek();
  if (tag.equals("NO")) {
   System.out.print("车牌号码:" + new String(ch, start, length));
  }
  if (tag.equals("ADDR")) {
  System.out.println(" 地址:" + new String(ch, start, length));
  }
  }

  public void startElement(
  String uri,
  String localName,
  String qName,
  Attributes attrs) {
  tags.push(qName);
  }
  }

  10k消耗时间:110 47 109 78
  100k消耗时间:344 406 375 422
  1000k消耗时间:3234 3281 3688 3312
  10000k消耗时间:32578 34313 31797 31890 30328

  然后是 JDOM http://www.jdom.org/

  JDOM 的目的是成为 Java 特定文档模型,它简化与 XML 的交互并且比使用 DOM 实现更快。由于是第一个 Java 特定模型,JDOM 一直得到大力推广和促进。正在考虑通过“Java 规范请求 JSR-102”将它最终用作“Java 标准扩展”。从 2000 年初就已经开始了 JDOM 开发。

  JDOM 与 DOM 主要有两方面不同。首先,JDOM 仅使用具体类而不使用接口。这在某些方面简化了 API,但是也限制了灵活性。第二,API 大量使用了 Collections 类,简化了那些已经熟悉这些类的 Java 开发者的使用。

  JDOM 文档声明其目的是“使用 20%(或更少)的精力解决 80%(或更多)Java/XML 问题”(根据学习曲线假定为 20%)。JDOM 对于大多数 Java/XML 应用程序来说当然是有用的,并且大多数开发者发现 API 比 DOM 容易理解得多。JDOM 还包括对程序行为的相当广泛检查以防止用户做任何在 XML 中无意义的事。然而,它仍需要您充分理解 XML 以便做一些超出基本的工作(或者甚至理解某些情况下的错误)。这也许是比学习 DOM 或 JDOM 接口都更有意义的工作。

  JDOM 自身不包含解析器。它通常使用 SAX2 解析器来解析和验证输入 XML 文档(尽管它还可以将以前构造的 DOM 表示作为输入)。它包含一些转换器以将 JDOM 表示输出成 SAX2 事件流、DOM 模型或 XML 文本文档。JDOM 是在 Apache 许可证变体下发布的开放源码。

  Bean文件:

  package com.tes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
  import org.jdom.*;
  import org.jdom.input.*;

  public class MyXMLRead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e[]) {
  long lasting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ry {
   SAXBuilder builder = new SAXBuilder();
   Document doc = builder.build(new File("data_10k.xml"));
   Element foo = doc.getRootElement();
   List allChildren = foo.getChildren();
   for(int i=0;i<allChildren.size();i++) {
    System.out.print("车牌号码:" + ((Element)allChildren.get(i)).getChild("NO").getText());
    System.out.println(" 车主地址:" + ((Element)allChildren.get(i)).getChild("ADDR").getText());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运行时间:"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lasting) + " 毫秒");
  }
  }

  10k消耗时间:125 62 187 94
  100k消耗时间:704 625 640 766
  1000k消耗时间:27984 30750 27859 30656
  10000k消耗时间:OutOfMemoryError

  最后是 DOM4J http://dom4j.sourceforge.net/

  虽然 DOM4J 代表了完全独立的开发结果,但最初,它是 JDOM 的一种智能分支。它合并了许多超出基本 XML 文档表示的功能,包括集成的 XPath 支持、XML Schema 支持以及用于大文档或流化文档的基于事件的处理。它还提供了构建文档表示的选项,它通过 DOM4J API 和标准 DOM 接口具有并行访问功能。从 2000 下半年开始,它就一直处于开发之中。

  为支持所有这些功能,DOM4J 使用接口和抽象基本类方法。DOM4J 大量使用了 API 中的 Collections 类,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它还提供一些替代方法以允许更好的性能或更直接的编码方法。直接好处是,虽然 DOM4J 付出了更复杂的 API 的代价,但是它提供了比 JDOM 大得多的灵活性。

  在添加灵活性、XPath 集成和对大文档处理的目标时,DOM4J 的目标与 JDOM 是一样的:针对 Java 开发者的易用性和直观操作。它还致力于成为比 JDOM 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在本质上处理所有 Java/XML 问题的目标。在完成该目标时,它比 JDOM 更少强调防止不正确的应用程序行为。

  DOM4J 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Java XML API,具有性能优异、功能强大和极端易用使用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如今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 Java 软件都在使用 DOM4J 来读写 XML,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连 Sun 的 JAXM 也在用 DOM4J。

  Bean文件:

  package com.tes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
  import org.dom4j.*;
  import org.dom4j.io.*;

  public class MyXMLRead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e[]) {
  long lasting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ry {
   File f = new File("data_10k.xml");
   SAXReader reader = new SAXReader();
   Document doc = reader.read(f);
   Element root = doc.getRootElement();
   Element foo;
   for (Iterator i = root.elementIterator("VALUE"); i.hasNext();) {
    foo = (Element) i.next();
    System.out.print("车牌号码:" + foo.elementText("NO"));
    System.out.println(" 车主地址:" + foo.elementText("ADDR"));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运行时间:"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lasting) + " 毫秒");
  }
  }

  10k消耗时间:109 78 109 31
  100k消耗时间:297 359 172 312
  1000k消耗时间:2281 2359 2344 2469
  10000k消耗时间:20938 19922 20031 21078

  JDOM 和 DOM 在性能测试时表现不佳,在测试 10M 文档时内存溢出。在小文档情况下还值得考虑使用 DOM 和 JDOM。虽然 JDOM 的开发者已经说明他们期望在正式发行版前专注性能问题,但是从性能观点来看,它确实没有值得推荐之处。另外,DOM 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DOM 实现广泛应用于多种编程语言。它还是许多其它与 XML 相关的标准的基础,因为它正式获得 W3C 推荐(与基于非标准的 Java 模型相对),所以在某些类型的项目中可能也需要它(如在 JavaScript 中使用 DOM)。

  SAX表现较好,这要依赖于它特定的解析方式。一个 SAX 检测即将到来的XML流,但并没有载入到内存(当然当XML流被读入时,会有部分文档暂时隐藏在内存中)。

  无疑,DOM4J是这场测试的获胜者,目前许多开源项目中大量采用 DOM4J,例如大名鼎鼎的 Hibernate 也用 DOM4J 来读取 XML 配置文件。如果不考虑可移植性,那就采用DOM4J吧!

posted @ 2006-11-08 11:47 edsonjava 阅读(18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HTTP 1.1状态代码及其含义

  

下表显示了常见的HTTP 1.1状态代码以及它们对应的状态信息和含义。

应当谨慎地使用那些只有HTTP 1.1支持的状态代码,因为许多浏览器还只能够支持HTTP 1.0。如果你使用了HTTP 1.1特有的状态代码,最好能够检查一下请求的HTTP版本号。

状态代码 状态信息 含义
100 Continue 初始的请求已经接受,客户应当继续发送请求的其余部分。(HTTP 1.1新)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服务器将遵从客户的请求转换到另外一种协议(HTTP 1.1新)
200 OK 一切正常,对GET和POST请求的应答文档跟在后面。
201 Created 服务器已经创建了文档,Location头给出了它的URL。
202 Accepted 已经接受请求,但处理尚未完成。
203 Non-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文档已经正常地返回,但一些应答头可能不正确,因为使用的是文档的拷贝(HTTP 1.1新)。
204 No Content 没有新文档,浏览器应该继续显示原来的文档。如果用户定期地刷新页面,而Servlet可以确定用户文档足够新,这个状态代码是很有用的。
205 Reset Content 没有新的内容,但浏览器应该重置它所显示的内容。用来强制浏览器清除表单输入内容(HTTP 1.1新)。
206 Partial Content 客户发送了一个带有Range头的GET请求,服务器完成了它(HTTP 1.1新)。
300 Multiple Choices 客户请求的文档可以在多个位置找到,这些位置已经在返回的文档内列出。如果服务器要提出优先选择,则应该在Location应答头指明。
301 Moved Permanently 客户请求的文档在其他地方,新的URL在Location头中给出,浏览器应该自动地访问新的URL。
302 Found 类似于301,但新的URL应该被视为临时性的替代,而不是永久性的。注意,在HTTP1.0中对应的状态信息是“Moved Temporatily”。

出现该状态代码时,浏览器能够自动访问新的URL,因此它是一个很有用的状态代码。

注意这个状态代码有时候可以和301替换使用。例如,如果浏览器错误地请求http://host/~user(缺少了后面的斜杠),有的服务器返回301,有的则返回302。

严格地说,我们只能假定只有当原来的请求是GET时浏览器才会自动重定向。请参见307。

303 See Other 类似于301/302,不同之处在于,如果原来的请求是POST,Location头指定的重定向目标文档应该通过GET提取(HTTP 1.1新)。
304 Not Modified 客户端有缓冲的文档并发出了一个条件性的请求(一般是提供If-Modified-Since头表示客户只想比指定日期更新的文档)。服务器告诉客户,原来缓冲的文档还可以继续使用。
305 Use Proxy 客户请求的文档应该通过Location头所指明的代理服务器提取(HTTP 1.1新)。
307 Temporary Redirect 和302(Found)相同。许多浏览器会错误地响应302应答进行重定向,即使原来的请求是POST,即使它实际上只能在POST请求的应答是303时才能重定向。由于这个原因,HTTP 1.1新增了307,以便更加清除地区分几个状态代码:当出现303应答时,浏览器可以跟随重定向的GET和POST请求;如果是307应答,则浏览器只能跟随对GET请求的重定向。(HTTP 1.1新)
400 Bad Request 请求出现语法错误。
401 Unauthorized 客户试图未经授权访问受密码保护的页面。应答中会包含一个WWW-Authenticate头,浏览器据此显示用户名字/密码对话框,然后在填写合适的Authorization头后再次发出请求。
403 Forbidden 资源不可用。服务器理解客户的请求,但拒绝处理它。通常由于服务器上文件或目录的权限设置导致。
404 Not Found 无法找到指定位置的资源。这也是一个常用的应答。
405 Method Not Allowed 请求方法(GET、POST、HEAD、DELETE、PUT、TRACE等)对指定的资源不适用。(HTTP 1.1新)
406 Not Acceptable 指定的资源已经找到,但它的MIME类型和客户在Accpet头中所指定的不兼容(HTTP 1.1新)。
407 Proxy Authentication Required 类似于401,表示客户必须先经过代理服务器的授权。(HTTP 1.1新)
408 Request Timeout 在服务器许可的等待时间内,客户一直没有发出任何请求。客户可以在以后重复同一请求。(HTTP 1.1新)
409 Conflict 通常和PUT请求有关。由于请求和资源的当前状态相冲突,因此请求不能成功。(HTTP 1.1新)
410 Gone 所请求的文档已经不再可用,而且服务器不知道应该重定向到哪一个地址。它和404的不同在于,返回407表示文档永久地离开了指定的位置,而404表示由于未知的原因文档不可用。(HTTP 1.1新)
411 Length Required 服务器不能处理请求,除非客户发送一个Content-Length头。(HTTP 1.1新)
412 Precondition Failed 请求头中指定的一些前提条件失败(HTTP 1.1新)。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 目标文档的大小超过服务器当前愿意处理的大小。如果服务器认为自己能够稍后再处理该请求,则应该提供一个Retry-After头(HTTP 1.1新)。
414 Request URI Too Long URI太长(HTTP 1.1新)。
416 Requested Range Not Satisfiable 服务器不能满足客户在请求中指定的Range头。(HTTP 1.1新)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遇到了意料不到的情况,不能完成客户的请求。
501 Not Implemented 服务器不支持实现请求所需要的功能。例如,客户发出了一个服务器不支持的PUT请求。
502 Bad Gateway 服务器作为网关或者代理时,为了完成请求访问下一个服务器,但该服务器返回了非法的应答。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服务器由于维护或者负载过重未能应答。例如,Servlet可能在数据库连接池已满的情况下返回503。服务器返回503时可以提供一个Retry-After头。
504 Gateway Timeout 由作为代理或网关的服务器使用,表示不能及时地从远程服务器获得应答。(HTTP 1.1新)
505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 服务器不支持请求中所指明的HTTP版本。(HTTP 1.1新)
posted @ 2006-11-08 11:25 edsonjava 阅读(22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HttpClient入门

developerWorks
文档选项
将此页作为电子邮件发送

将此页作为电子邮件发送

未显示需要 JavaScript 的文档选项


拓展 Tomcat 应用

下载 IBM 开源 J2EE 应用服务器 WAS CE 新版本 V1.1


级别: 高级

金发华 , 软件工程师,IBM CSDL, IBM
陈樟洪 , 软件工程师,IBM CSDL, IBM

2005 年 11 月 10 日

HttpClient 是 Apache Jakarta Common 下的子项目,可以用来提供高效的、最新的、功能丰富的支持 HTTP 协议的客户端编程工具包,并且它支持 HTTP 协议最新的版本和建议。本文首先介绍 HTTPClient,然后根据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HttpClient简介

HTTP 协议可能是现在 Internet 上使用得最多、最重要的协议了,越来越多的 Java 应用程序需要直接通过 HTTP 协议来访问网络资源。虽然在 JDK 的 java.net 包中已经提供了访问 HTTP 协议的基本功能,但是对于大部分应用程序来说,JDK 库本身提供的功能还不够丰富和灵活。HttpClient 是 Apache Jakarta Common 下的子项目,用来提供高效的、最新的、功能丰富的支持 HTTP 协议的客户端编程工具包,并且它支持 HTTP 协议最新的版本和建议。HttpClient 已经应用在很多的项目中,比如 Apache Jakarta 上很著名的另外两个开源项目 Cactus 和 HTMLUnit 都使用了 HttpClient,更多使用 HttpClient 的应用可以参见http://wiki.apache.org/jakarta-httpclient/HttpClientPowered。HttpClient 项目非常活跃,使用的人还是非常多的。目前 HttpClient 版本是在 2005.10.11 发布的 3.0 RC4 。





回页首


HttpClient 功能介绍

以下列出的是 HttpClient 提供的主要的功能,要知道更多详细的功能可以参见 HttpClient 的主页。

  • 实现了所有 HTTP 的方法(GET,POST,PUT,HEAD 等)
  • 支持自动转向
  • 支持 HTTPS 协议
  • 支持代理服务器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怎样使用这些功能。首先,我们必须安装好 HttpClient。





回页首


HttpClient 基本功能的使用

GET 方法

使用 HttpClient 需要以下 6 个步骤:

1. 创建 HttpClient 的实例

2. 创建某种连接方法的实例,在这里是 GetMethod。在 GetMethod 的构造函数中传入待连接的地址

3. 调用第一步中创建好的实例的 execute 方法来执行第二步中创建好的 method 实例

4. 读 response

5. 释放连接。无论执行方法是否成功,都必须释放连接

6. 对得到后的内容进行处理

根据以上步骤,我们来编写用GET方法来取得某网页内容的代码。

  • 大部分情况下 HttpClient 默认的构造函数已经足够使用。
    HttpClient httpClient = new HttpClient();
    

  • 创建GET方法的实例。在GET方法的构造函数中传入待连接的地址即可。用GetMethod将会自动处理转发过程,如果想要把自动处理转发过程去掉的话,可以调用方法setFollowRedirects(false)。
    GetMethod getMethod = new GetMethod("http://www.ibm.com/");
    

  • 调用实例httpClient的executeMethod方法来执行getMethod。由于是执行在网络上的程序,在运行executeMethod方法的时候,需要处理两个异常,分别是HttpException和IOException。引起第一种异常的原因主要可能是在构造getMethod的时候传入的协议不对,比如不小心将"http"写成"htp",或者服务器端返回的内容不正常等,并且该异常发生是不可恢复的;第二种异常一般是由于网络原因引起的异常,对于这种异常 (IOException),HttpClient会根据你指定的恢复策略自动试着重新执行executeMethod方法。HttpClient的恢复策略可以自定义(通过实现接口HttpMethodRetryHandler来实现)。通过httpClient的方法setParameter设置你实现的恢复策略,本文中使用的是系统提供的默认恢复策略,该策略在碰到第二类异常的时候将自动重试3次。executeMethod返回值是一个整数,表示了执行该方法后服务器返回的状态码,该状态码能表示出该方法执行是否成功、需要认证或者页面发生了跳转(默认状态下GetMethod的实例是自动处理跳转的)等。
    //设置成了默认的恢复策略,在发生异常时候将自动重试3次,在这里你也可以设置成自定义的恢复策略
    getMethod.getParams().setParameter(HttpMethodParams.RETRY_HANDLER, 
        		new DefaultHttpMethodRetryHandler()); 
    //执行getMethod
    int statusCode = client.executeMethod(getMethod);
    if (statusCode != HttpStatus.SC_OK) {
      System.err.println("Method failed: " + getMethod.getStatusLine());
    }
    

  • 在返回的状态码正确后,即可取得内容。取得目标地址的内容有三种方法:第一种,getResponseBody,该方法返回的是目标的二进制的byte流;第二种,getResponseBodyAsString,这个方法返回的是String类型,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返回的String的编码是根据系统默认的编码方式,所以返回的String值可能编码类型有误,在本文的"字符编码"部分中将对此做详细介绍;第三种,getResponseBodyAsStream,这个方法对于目标地址中有大量数据需要传输是最佳的。在这里我们使用了最简单的getResponseBody方法。
    byte[] responseBody = method.getResponseBody();
    

  • 释放连接。无论执行方法是否成功,都必须释放连接。
    method.releaseConnection();
    

  • 处理内容。在这一步中根据你的需要处理内容,在例子中只是简单的将内容打印到控制台。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responseBody));
    

下面是程序的完整代码,这些代码也可在附件中的test.GetSample中找到。


												
														package test;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
import 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methods.GetMethod;
import 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params.HttpMethodParams;

public class GetS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构造HttpClient的实例
  HttpClient httpClient = new HttpClient();
  //创建GET方法的实例
  GetMethod getMethod = new GetMethod("http://www.ibm.com");
  //使用系统提供的默认的恢复策略
  getMethod.getParams().setParameter(HttpMethodParams.RETRY_HANDLER,
    new DefaultHttpMethodRetryHandler());
  try {
   //执行getMethod
   int statusCode = httpClient.executeMethod(getMethod);
   if (statusCode != HttpStatus.SC_OK) {
    System.err.println("Method failed: "
      + getMethod.getStatusLine());
   }
   //读取内容 
   byte[] responseBody = getMethod.getResponseBody();
   //处理内容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responseBody));
  } catch (HttpException e) {
   //发生致命的异常,可能是协议不对或者返回的内容有问题
   System.out.println("Please check your provided http address!");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发生网络异常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释放连接
   getMethod.releaseConnection();
  }
 }
}

												
										

POST方法

根据RFC2616,对POST的解释如下:POST方法用来向目的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它接受被附在请求后的实体,并把它当作请求队列(Request-Line)中请求URI所指定资源的附加新子项。POST被设计成用统一的方法实现下列功能:

  • 对现有资源的注释(Annotation of existing resources)
  • 向电子公告栏、新闻组,邮件列表或类似讨论组发送消息
  • 提交数据块,如将表单的结果提交给数据处理过程
  • 通过附加操作来扩展数据库

调用HttpClient中的PostMethod与GetMethod类似,除了设置PostMethod的实例与GetMethod有些不同之外,剩下的步骤都差不多。在下面的例子中,省去了与GetMethod相同的步骤,只说明与上面不同的地方,并以登录清华大学BBS为例子进行说明。

  • 构造PostMethod之前的步骤都相同,与GetMethod一样,构造PostMethod也需要一个URI参数,在本例中,登录的地址是http://www.newsmth.net/bbslogin2.php。在创建了PostMethod的实例之后,需要给method实例填充表单的值,在BBS的登录表单中需要有两个域,第一个是用户名(域名叫id),第二个是密码(域名叫passwd)。表单中的域用类NameValuePair来表示,该类的构造函数第一个参数是域名,第二参数是该域的值;将表单所有的值设置到PostMethod中用方法setRequestBody。另外由于BBS登录成功后会转向另外一个页面,但是HttpClient对于要求接受后继服务的请求,比如POST和PUT,不支持自动转发,因此需要自己对页面转向做处理。具体的页面转向处理请参见下面的"自动转向"部分。代码如下:
    String url = "http://www.newsmth.net/bbslogin2.php";
    PostMethod postMethod = new PostMethod(url);
    // 填入各个表单域的值
    NameValuePair[] data = { new NameValuePair("id", "youUserName"),				
    new NameValuePair("passwd", "yourPwd") };
    // 将表单的值放入postMethod中
    postMethod.setRequestBody(data);
    // 执行postMethod
    int statusCode = httpClient.executeMethod(postMethod);
    // HttpClient对于要求接受后继服务的请求,象POST和PUT等不能自动处理转发
    // 301或者302
    if (statusCode == HttpStatus.SC_MOVED_PERMANENTLY || 
    statusCode == HttpStatus.SC_MOVED_TEMPORARILY) {
        // 从头中取出转向的地址
        Header locationHeader = postMethod.getResponseHeader("location");
        String location = null;
        if (locationHeader != null) {
         location = locationHeader.getValue();
         System.out.println("The page was redirected to:" + location);
        } else {
         System.err.println("Location field value is null.");
        }
        return;
    }
    

完整的程序代码请参见附件中的test.PostSample





回页首


使用HttpClient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下面介绍在使用HttpClient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字符编码

某目标页的编码可能出现在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服务器返回的http头中,另外一个地方是得到的html/xml页面中。

  • 在http头的Content-Type字段可能会包含字符编码信息。例如可能返回的头会包含这样子的信息: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这个头信息表明该页的编码是UTF-8,但是服务器返回的头信息未必与内容能匹配上。比如对于一些双字节语言国家,可能服务器返回的编码类型是UTF-8,但真正的内容却不是UTF-8编码的,因此需要在另外的地方去得到页面的编码信息;但是如果服务器返回的编码不是UTF-8,而是具体的一些编码,比如gb2312等,那服务器返回的可能是正确的编码信息。通过method对象的getResponseCharSet()方法就可以得到http头中的编码信息。
  • 对于象xml或者html这样的文件,允许作者在页面中直接指定编码类型。比如在html中会有<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这样的标签;或者在xml中会有<?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这样的标签,在这些情况下,可能与http头中返回的编码信息冲突,需要用户自己判断到底那种编码类型应该是真正的编码。

自动转向

根据RFC2616中对自动转向的定义,主要有两种:301和302。301表示永久的移走(Moved Permanently),当返回的是301,则表示请求的资源已经被移到一个固定的新地方,任何向该地址发起请求都会被转到新的地址上。302表示暂时的转向,比如在服务器端的servlet程序调用了sendRedirect方法,则在客户端就会得到一个302的代码,这时服务器返回的头信息中location的值就是sendRedirect转向的目标地址。

HttpClient支持自动转向处理,但是象POST和PUT方式这种要求接受后继服务的请求方式,暂时不支持自动转向,因此如果碰到POST方式提交后返回的是301或者302的话需要自己处理。就像刚才在POSTMethod中举的例子:如果想进入登录BBS后的页面,必须重新发起登录的请求,请求的地址可以在头字段location中得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location返回的可能是相对路径,因此需要对location返回的值做一些处理才可以发起向新地址的请求。

另外除了在头中包含的信息可能使页面发生重定向外,在页面中也有可能会发生页面的重定向。引起页面自动转发的标签是:<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5; url=http://www.ibm.com/us">。如果你想在程序中也处理这种情况的话得自己分析页面来实现转向。需要注意的是,在上面那个标签中url的值也可以是一个相对地址,如果是这样的话,需要对它做一些处理后才可以转发。

处理HTTPS协议

HttpClient提供了对SSL的支持,在使用SSL之前必须安装JSSE。在Sun提供的1.4以后的版本中,JSSE已经集成到JDK中,如果你使用的是JDK1.4以前的版本则必须安装JSSE。JSSE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实现。下面介绍怎么使用HttpClient来打开Https连接。这里有两种方法可以打开https连接,第一种就是得到服务器颁发的证书,然后导入到本地的keystore中;另外一种办法就是通过扩展HttpClient的类来实现自动接受证书。

方法1,取得证书,并导入本地的keystore:

  • 安装JSSE (如果你使用的JDK版本是1.4或者1.4以上就可以跳过这一步)。本文以IBM的JSSE为例子说明。先到IBM网站上下载JSSE的安装包。然后解压开之后将ibmjsse.jar包拷贝到<java-home>\lib\ext\目录下。
  • 取得并且导入证书。证书可以通过IE来获得:

    1. 用IE打开需要连接的https网址,会弹出如下对话框:



    2. 单击"View Certificat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Details",然后再单击"Copy to File",根据提供的向导生成待访问网页的证书文件



    3. 向导第一步,欢迎界面,直接单击"Next",



    4. 向导第二步,选择导出的文件格式,默认,单击"Next",



    5. 向导第三步,输入导出的文件名,输入后,单击"Next",



    6. 向导第四步,单击"Finish",完成向导



    7. 最后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导出成功



  • 用keytool工具把刚才导出的证书倒入本地keystore。Keytool命令在<java-home>\bin\下,打开命令行窗口,并到<java-home>\lib\security\目录下,运行下面的命令:

    																
    																		keytool -import -noprompt -keystore cacerts -storepass changeit -alias yourEntry1 -file your.cer
    
    																
    														

    其中参数alias后跟的值是当前证书在keystore中的唯一标识符,但是大小写不区分;参数file后跟的是刚才通过IE导出的证书所在的路径和文件名;如果你想删除刚才导入到keystore的证书,可以用命令:

    																
    																		keytool -delete -keystore cacerts -storepass changeit -alias yourEntry1
    
    																
    														

  • 写程序访问https地址。如果想测试是否能连上https,只需要稍改一下GetSample例子,把请求的目标变成一个https地址。
    GetMethod getMethod = new GetMethod("https://www.yourdomain.com");
    

    运行该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

    1. 抛出异常java.net.SocketException: Algorithm SSL not available。出现这个异常可能是因为没有加JSSEProvider,如果用的是IBM的JSSE Provider,在程序中加入这样的一行:

     if(Security.getProvider("com.ibm.jsse.IBMJSSEProvider") == null)
     Security.addProvider(new IBMJSSEProvider());
     

    或者也可以打开<java-home>\lib\security\java.security,在行

    security.provider.1=sun.security.provider.Sun
    security.provider.2=com.ibm.crypto.provider.IBMJCE
    

    后面加入security.provider.3=com.ibm.jsse.IBMJSSEProvider

    2. 抛出异常java.net.SocketException: SSL implementation not available。出现这个异常可能是你没有把ibmjsse.jar拷贝到<java-home>\lib\ext\目录下。

    3. 抛出异常javax.net.ssl.SSLHandshakeException: unknown certificate。出现这个异常表明你的JSSE应该已经安装正确,但是可能因为你没有把证书导入到当前运行JRE的keystore中,请按照前面介绍的步骤来导入你的证书。

方法2,扩展HttpClient类实现自动接受证书

因为这种方法自动接收所有证书,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所以在使用这种方法前请仔细考虑您的系统的安全需求。具体的步骤如下:

  • 提供一个自定义的socket factory(test.MySecureProtocolSocketFactory)。这个自定义的类必须实现接口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protocol.SecureProtocolSocketFactory,在实现接口的类中调用自定义的X509TrustManager(test.MyX509TrustManager),这两个类可以在随本文带的附件中得到
  • 创建一个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protocol.Protocol的实例,指定协议名称和默认的端口号
    Protocol myhttps = new Protocol("https", new MySecureProtocolSocketFactory (), 443);
    

  • 注册刚才创建的https协议对象
    Protocol.registerProtocol("https ", myhttps);
    

  • 然后按照普通编程方式打开https的目标地址,代码请参见test.NoCertificationHttpsGetSample

处理代理服务器

HttpClient中使用代理服务器非常简单,调用HttpClient中setProxy方法就可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代理服务器地址,第二个参数是端口号。另外HttpClient也支持SOCKS代理。


												
														httpClient.getHostConfiguration().setProxy(hostName,port);

												
										





回页首


结论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HttpClient对http协议支持非常好,使用起来很简单,版本更新快,功能也很强大,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对于想在Java应用中直接访问http资源的编程人员来说,HttpClient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回页首


参考资料

  • Commons logging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日志API的实现,读者可以通过站点http://jakarta.apache.org/commons/logging/得到详细的内容

  • Commons codec包含了一些一般的解码/编码算法。包含了语音编码、十六进制、Base64和URL编码等,通过http://jakarta.apache.org/commons/codec/可以得到详细的内容

  • rfc2616是关于HTTP/1.1的文档,可以在http://www.faqs.org/rfcs/rfc2616.html上得到详细的内容,另外rfc1945是关于HTTP/1.0的文档,通过http://www.faqs.org/rfcs/rfc1945.html可以得到详细内容

  • SSL――SSL 是由 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于 1994 年开发的,而 TLS V1.0 是由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定义的标准,它基于 SSL V3.0,并且在使用的加密算法上与其有些许的不同。例如,SSL 使用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MAC)算法来生成完整性校验值,而 TLS 应用密钥的 Hashing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HMAC)算法。

  • IBM JSSE提供了SSL(Secure Sockets Layer)和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的java实现,在http://www-03.ibm.com/servers/eserver/zseries/software/java/jsse.html中可以得到详细的信息

  • Keytool是一个管理密钥和证书的工具。关于它详细的使用信息可以在http://www.doc.ic.ac.uk/csg/java/1.3.1docs/tooldocs/solaris/keytool.html上得到

  • HTTPClient的主页是http://jakarta.apache.org/commons/httpclient/,你可以在这里得到关于HttpClient更加详细的信息
posted @ 2006-11-08 11:21 edsonjava 阅读(27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以下部分为通过AJAX读取商品信息
var req;

function Change_Select()
{
    var useTypeID=document.getElementById("msgtype1").value;
 var flowerTypeID=document.getElementById("msgtype2").value;
 var flowerPriceID=document.getElementById("msgtype3").value;
 var url="/12580/jsp/ShowProductServlet?msgtype1="+ useTypeID +"&msgtype2="+flowerTypeID+"&msgtype3="+flowerPriceID;
     if(window.XMLHttpRequest)
        {
            req=new XMLHttpRequest();
        }else if(window.ActiveXObject)
        {
            req=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if(req)
        {
            req.open("GET",url,true);
            req.onreadystatechange = callback;
            req.send(null);
        }
}

function callback()
{
    if(req.readyState == 4)
    {
        if(req.status == 200)
        {
           var dataTableBody=document.getElementById("tbProduct");
           dataTableBody.innerHTML=req.responseText;
        }else{
            alert("Not able to retrieve description:"+req.statusText);
        }
    }
}

 


//--------------------------------------------
//以下部分为通过AJAX动态显示小窗口内容

function distChange(htmlStr){
 distHelp.innerHTML = htmlStr;
}

var req1;

function Change_Select1()

    var cityID=document.getElementById("stage2").value.substr(0,document.getElementById("stage2").value.indexOf("/"));
 var url="/12580/jsp/SelectCityChangeServlet?isFront=1&id="+cityID;
     if(window.XMLHttpRequest)
        {
            req1=new XMLHttpRequest();
        }else if(window.ActiveXObject)
        {
            req1=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if(req1)
        {
            req1.open("GET",url,true);
            req1.onreadystatechange = callback1;
            req1.send(null);
        }
}

function callback1()
{
    if(req1.readyState == 4)
    {
        if(req1.status == 200)
        {
           var dataTableBody=document.getElementById("distHelp");
           dataTableBody.innerHTML=req1.responseText;
        }else{
            alert("Not able to retrieve description:"+req1.statusText);
        }
    }
}

posted @ 2006-10-27 23:55 edsonjava 阅读(59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用keytool生成server.keystore文件:
C:\Documents and Settings\new>keytool -genkey -alias tc-ssl -keyalg RSA -keystor
e c:\server.keystore -validity 3650

生成完后放入C:\jboss-3.2.6\server\default\conf中。

2。配置server.xml文件
<!-- SSL/TLS Connector configuration using the admin devl guide keystore-->
      <Connector port="8443" address="${jboss.bind.address}"
           maxThreads="100" minSpareThreads="5" maxSpareThreads="15"
           scheme="https" secure="true" clientAuth="false"
           keystoreFile="${jboss.server.home.dir}/conf/server.keystore"
           keystorePass="111111" sslProtocol = "TLS" />
3。访问https://localhost:8443/jmx-console/index.jsp,可以了。
同时http://localhost:8080/jmx-console/index.jsp也可以访问,
如果将http转向到https: 修改WEB应用的web.xml
=========web.xml==================
<security-constraint>
     <web-resource-collection>
       <web-resource-name>HtmlAdaptor</web-resource-name>
       <description>An example security config that only allows users with the
         role JBossAdmin to access the HTML JMX console web application
       </description>
       <url-pattern>/</url-pattern>
       <!-- <http-method>GET</http-method>
       <http-method>POST</http-method> -->
     </web-resource-collection>
     <!--<auth-constraint>
       <role-name>JBossAdmin</role-name>
     </auth-constraint> -->
     <user-data-constraint>
            <description>Protection should be CONFIDENTIAL</description>
            <transport-guarantee>CONFIDENTIAL</transport-guarantee>
        </user-data-constraint>
   </security-constraint>
posted @ 2006-07-20 23:15 edsonjava 阅读(86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这些天稍微玩了一下 Axis ,以前做 WebServices 都使用 JBuilder ,感觉做 WebServices 如此简单,现在自己手动做,原来也是如此简单。高兴之余写一个简单的初学手册,就算是学习成果吧。当然对 Axis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07-14 17:23 edsonjava 阅读(25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设计模式大概分为三种:1)创建型2)结构型3)行为型.
创建型模式:(如何创建对象)
1.工厂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决策类,他根据提供的数据返回一个抽象基类的多个子类中的一个.
2.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提供了一个创建并返回一系列相关对象的接口.他的主要目的是隔离要生成的具体类,这些类的实际类名隐藏才工厂类,客户端根本不需要知道.
3.单件模式(SINGLETON PATTERN)是指某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他提供了一个访问该实例的全局访问点.
4.生成器模式(BUILDER PATTERN)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他的表示分开,这样就能根据程序的需要创建不同的表现形式.他有点类似抽象工厂模式,两者都返回由许多方法和对象组成的类,差别在于,生成器是根据提供给他的数据一步一步地创建一个复杂对象.
5.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是先实例化一个类,然后拷贝或克隆该类来创建新的实例,可以用公有方法进一步修改.他能根据需要克隆类,在运行时添加或删除类,问题在于如果类早就存在,则不能改变他们来增加需要的克隆方法,另外,间接引用其他类的类也不能被真正克隆.

结构型模式:(如何组合对象)
1.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可以使一个类的接口匹配另外一个接口.
2.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对象的组合,他允许你构建一棵由各种相关类组成的树,其中任何一个对象既可以是一个组合,也可以是一个叶子.
3.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通常是一个简单对象,他代替一个比较复杂的稍后会调用的对象,而且实例化该对象代价比较高.
4.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用于共享对象,其中的每一个实例都不包含自己的状态,而是将状态存储在外部.把一部分的类数据移到类外部,在执行方法时将数据传递进来.
5.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对客户屏蔽了复杂的子系统组件,并为一般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程序接口,但他并没有限制高级用户在需要时使用深层的复杂的类.
6.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对象的接口和他的实现分离,这样就可以独立的改变他们.
7.装饰模式(DECORATOR PATTERN)他可以动态地给对象添加功能.他和外观模式的区别在于外观模式是将复杂系统隐藏在一个简单接口,而装饰模式通过包装一个类来增加功能.

行为型模式:(如何在对象之间通信)
1.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把请求从链中的一个对象传递到下一个对象,直到请求被响应.链中的每个对象都是"自治"的,他对其他对象一无所知,只判断他本身能不能满足请求,不能的话就转到下一个,但你必须知道链中的最后一个对象是哪一个.
2.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用简单的对象表示软件命令的执行.他把一个申请特定操作的请求封装到一个对象,并给这个对象一个众所周知的接口.
3.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提供一种如何把语言元素包含在程序中的定义.
4.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提供一种顺序访问一个类中的一系列数据的方式,他允许使用一个标准接口顺序访问一个数据列表或集合,而又不需知道数据内部表示细节.
5.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定义了如何用一个对象简化对象之间的通信,使对象之间不必互相了解.
6.备忘录(MEMENTO PATTERN)定义了如何保存一个类实例的内容以便以后能恢复他
7.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了一种把改动通知给多个对象的方式.
8.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修改他的行为.
9.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将算法封装到类里.
10.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提供了算法的一个抽象定义.
11.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在不改变类的前提下,为类添加多种操作.

posted @ 2006-07-14 17:08 edsonjava 阅读(21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 要】Axis本质上就是一个SOAP引擎,提供创建服务器端、客户端和网关SOAP操作的基本框架。Axis目前版本是为Java编写的,不过为C++的版本正在开发中。

 什么是SOAP?

  SOAP是一个基于XML的用于应用程序之间通信数据编码的传输协议。最初由微软和Userland Software提出,随着不断地完善和改进,SOAP很快被业界广泛应用。

  什么是Axis?

  Axis本质上就是一个SOAP引擎,提供创建服务器端、客户端和网关SOAP操作的基本框架。Axis目前版本是为Java编写的,不过为C++的版本正在开发中。

  配置webservice具体步骤:

  1.安装weblogic。

  2.配置一个web应用,如“\\lijunjie\e$\software\bea\user_projects\domains\lijjdomain\applications\ cntapws “。

  3.从apache网站上下载axis-bin-1_2_1.tar.gz,解压后copy到cntapws下面。

  4.打开“http://localhost:7001/console“,配置cntapws 的web应用。

  5.axis1.2和weblogic8.1有冲突,原因是weblogic 本身携带的webservice.jar使用的旧的javax.xml.soap.*,而不是像axis使用J2EE1.4新的版本。解决方案是在WEB -INF/weblogic.xml文件中如下的配置:

<weblogic-web-app>
<container-descriptor>
<prefer-web-inf-classes>true</prefer-web-inf-classes>
</container-descriptor>
</weblogic-web-app>

  6.按 http://localhost:8080/axis/happyaxis.jsp地址,可以显示你发布的webservice是否配置成功,如果显示必须的包缺失,则你的webservice不能正常运行。

  开发webservice流程

  1.写普通的java类,该类中有你要发布到webservice上的有关方法。

  2.配置server-comfig.xml, 把你要发布的方法写入该文件。具体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eployment xmlns="http://xml.apache.org/axis/wsdd/" xmlns:java="http://xml.apache.org/axis/wsdd/providers/java">

<globalConfiguration>

<parameter name="adminPassword" value="admin"/>

<parameter name="attachments.Directory" value="C:\eclipse\workspace\bookstore\WEB-INF\attachments"/>

<parameter name="attachments.implementation" value="org.apache.axis.attachments.AttachmentsImpl"/>

<parameter name="sendXsiTypes" value="true"/>

<parameter name="sendMultiRefs" value="true"/>

<parameter name="sendXMLDeclaration" value="true"/>

<parameter name="axis.sendMinimizedElements" value="true"/>

<requestFlow>

<handler type="java:org.apache.axis.handlers.JWSHandler">

<parameter name="scope" value="session"/>

</handler>

<handler type="java:org.apache.axis.handlers.JWSHandler">

<parameter name="scope" value="request"/>

<parameter name="extension" value=".jwr"/>

</handler>

</requestFlow>

</globalConfiguration>

<handler name="LocalResponder" type="java:org.apache.axis.transport.local.LocalResponder"/>

<handler name="Authenticate" type="java:org.apache.axis.handlers.SimpleAuthenticationHandler"/>

<handler name="URLMapper" type="java:org.apache.axis.handlers.http.URLMapper"/>

<service name="Version" provider="java:RPC">

<parameter name="allowedMethods" value="getVersion"/>

<parameter name="className" value="org.apache.axis.Version"/>

</service>

<!--要配置的内容start,注意每一个要发布成webservice的类都要配置成一个service如下à

<service name="webserviceproxy" provider="java:RPC">

<parameter name="className" value="com.copia.webservice.server.proxy.WebServiceProxy"/>

<parameter name="allowedMethods" value="*"/>

<!—具体某个方法说明-->

<operation name="login" returnType="ns:LoginOutServiceBean">

<parameter name="branchNo" type="xsd:string"/>

<parameter name="userId" type="xsd:string"/>

<parameter name="password" type="xsd:string"/>

<parameter name="certificateNo" type="xsd:string"/>

</operation>

<!—如果该方法的参数有基本类型和对象类型,则不要声明,webservice能够找到相关的类及方法-->

<!—声明涉及到的所有类及其父类,引用类,还有它们的相关类,类似与对象树遍历,某个类声明缺失也会导致运行失败-->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LoginOutServiceBean"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module.security.login.LoginOutServiceBean" xmlns:ns="webserviceproxy"/>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User"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client.User" xmlns:ns="webserviceproxy"/>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GetBatchListInServiceBean"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module.batch.service.GetBatchListInServiceBean" xmlns:ns="webserviceproxy"/>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GetBatchListOutServiceBean"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module.batch.service.GetBatchListOutServiceBean" xmlns:ns="webserviceproxy"/>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BatchJobDefBean"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module.batch.service.BatchJobDefBean" xmlns:ns="webserviceproxy"/>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ValueObjectPage"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voa.ValueObjectPage" xmlns:ns="webserviceproxy"/>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ValueObjectColInfo"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voa.ValueObjectColInfo" xmlns:ns="webserviceproxy"/>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ValueObjectList"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voa.ValueObjectList" xmlns:ns="webserviceproxy"/>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PageInfo"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voa.PageInfo" xmlns:ns="webserviceproxy"/>

<typeMapping de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DeserializerFactory"

encodingStyl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

qname="ns:ValueObjectMetaData"

serializer="org.apache.axis.encoding.ser.BeanSerializerFactory"

type="java:com.copia.core.voa.ValueObjectMetaData" xmlns:ns="webserviceproxy"/>

</service>

<!--要配置的内容endà

<service name="AdminService" provider="java:MSG">

<parameter name="allowedMethods" value="AdminService"/>

<parameter name="enableRemoteAdmin" value="false"/>

<parameter name="className" value="org.apache.axis.utils.Admin"/>

<namespace>http://xml.apache.org/axis/wsdd/</namespace>

</service>

<transport name="local">

<responseFlow>

<handler type="LocalResponder"/>

</responseFlow>

</transport>

<transport name="http">

<requestFlow>

<handler type="URLMapper"/>

<handler type="java:org.apache.axis.handlers.http.HTTPAuthHandler"/>

</requestFlow>

</transport>

</deployment>

  3.在地址栏输入http://localhost:7001/cntapws/services/webserviceproxy?wsdl,如没有什么错误,则表示你的webservice发布成功了。

  Java webservice客户端编程

  1.启动你配置好的weblobic。

  2.进入dos界面,在你的临时目录(任意目录)下根据wsdl产生客户文件,如下指令:

E:\kk>java -Djava.ext.dirs=E:\software\bea\user_projects\domains\lijjdomain\appl

ications\axis\WEB-INF\axislib org.apache.axis.wsdl.WSDL2Java http://localhost:7001/cntapws/services/webserviceproxy?wsdl即可在kk目录下产生有关文件。

  3.把产生的文件copy到你的工程中,再写一个webservice调用测试类,如下:

public class TestW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ebServiceProxyService service = new WebServiceProxyServiceLocator();

try {

WebServiceProxy serviceProxy = service.getwebserviceproxy();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BranchNo("000001");

user.setClerkNo("1004");

GetBatchListInServiceBean in = new GetBatchListInServiceBean();

in.setCurPageNo(1);

String serviceName = "GetBatchListService";

GetBatchListOutServiceBean out = (GetBatchListOutServiceBean)serviceProxy.getBatchListService(user, in, serviceName);

BatchJobDefBean[] defBeans = out.getBatchJobDefBeans();

for(int i = 0 ; i < defBeans.length ; i++){

System.out.println(defBeans[i].getBatchName());

}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

posted @ 2006-07-14 10:41 edsonjava 阅读(932) | 评论 (1)编辑 收藏
 
  Eclipse IDE 变得如此热门,以至于出现在许多工作简历中。但是,也正因为它的功能繁多,使得难于入手了。在这篇文章中, Sam Brodkin 分享了他最常用的一些Eclipse功能。他也提到了那些会让你的手指动的飞快的热键组合。在工作的时候,人们会怀疑你是在打电玩。

  Eclipse最妙的地方是它的功能是如此的丰富。如果你找不到某项功能,要么是你没有好好的去找,要么有一个插件可以实现它。Eclipse最糟的地方也是它的功能如此的丰富。拥挤的工具条,臃肿的菜单,以及配置对话框都让我想起了拉比林特斯迷宫(译者注:Minotau’s labyrinth,希腊神户中的人身牛头怪,住在Labyrinth迷宫中,吃人们供奉的童男童女,最后被Theseus杀死)(尽管配置对话框在Eclipse3.1中已经好了很多)。甚至是有经验的Eclipse程序员也是慢吞吞,笨手笨脚的。我观察过无数的同事,当试图在Eclipse的navigation面板里找一个类的时候,不假思索的按下“Ctrl + Shift + T”(打开型别(open type))。其实,只要有意识的投入一点点时间,你也会不在笨手笨脚的,而成为热键高手。

  精通Eclipse不单提高了你的效率,(我知道,按小时赚钱的签约人更喜欢文本编辑器),对你的求职简历也有好处。既然Eclipse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Java工作说明上,那么在你的求职简历上也绝对是个好词。我把它放在我的个人简历上,就在POJO(简单初始Java对象)和POJI(简单初始Java接口)的中间。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向Eclipse,因为它免费,而且为大多数程序员所接受。(除了那些少有的IntelliJ和Emacs的崇拜者)

  因此,你的简历上并不都是帮助你提高编程效率的大话,在本文中,我将给你几条Eclipse高效的建议。

  Eclipse的快捷键组合功能

  使用Eclipse的快捷键组合功能,让你看起来像是在打电玩。特别是让人想起《真人快打》(Mortal Combat)的感觉。要成为《真人快打》的高手,你必须记住大量的按键顺序。比如,要使出Sub-Zero Skeleton Rip,你必须依次按下和X键。这里的控制杆就是Ctrl,Alt,Shift,字母键,数字键和功能键的组合。

  让我们按照使用频率来看看我最爱用的一些热键组合。(注:以下内容在Eclipse3.02及一上版本通过测试)

  1. Control-Shift-T: 打开类型(Open type)。如果你不是有意磨洋工,还是忘记通过源码树(source tree)打开的方式吧。

  2. Control-Shift-R: 打开资源(不只是用来寻找Java文件)。小提示:利用Navigator视图的黄色双向箭头按钮让你的编辑窗口和导航器相关联。这会让你打开的文件对应显示在导航器的层级结构中,这样便于组织信息。如果这影响了速度,就关掉它。

  3. F3: 打开申明(Open declaration)。或者,利用Declaration Tab(在Java视图模式下,选择Windows --> Show View -- > Declaration)。当你选中代码中的一个方法,然后按这个按键,它会把整个方法在申明方框里显示出来。

  4. Alt-left arrow: 在导航历史记录(Navigation History)中后退。就像Web浏览器的后退按钮一样,在利用F3跳转之后,特别有用。(用来返回原先编译的地方)

  5. Alt-right arrow: 导航历史记录中向前。

  6. Control-Q: 回到最后依次编辑的地方。这个快捷键也是当你在代码中跳转后用的。特别是当你钻的过深,忘记你最初在做什么的时候。

  7. Control-Shift-G: 在workspace中搜索引用(reference)。这是重构的前提。对于方法,这个热键的作用和F3恰好相反。它使你在方法的栈中,向上找出一个方法的所有调用者。一个与此相关的功能是开启“标记”功能(occurrence marking) 。选择Windows->Preferences->Java-> Editor-> Mark Occurrences,勾选选项。这时,当你单击一个元素的时候,代码中所有该元素存在的地方都会被高亮显示。我个人只使用“标记本地变量”(Mark Local Variables)。注意:太多的高亮显示会拖慢Eclipse。

  8. Control-Shift-F: 根据代码风格设定重新格式化代码。我们的团队有统一的代码格式,我们把它放在我们的wiki上。要这么做,我们打开Eclipse,选择WindowPreferencesJavaCode Style,然后设置Code Formatter,Code Style和Organize Imports。利用导出(Export)功能来生成配置文件。我们把这些配置文件放在wiki上,然后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导入到自己的Eclipse中。

  9. Control-O: 快速概要(quick outline)。通过这个快捷键,你可以迅速的跳到一个方法或者属性,只需要输入名字的头几个字母。

  10. Control-/: 对一行注释或取消注释。对于多行也同样适用。

  11. Control-Alt-down arrow: 复制高亮显示的一行或多行。

  12. Alt-down arrow: 将一行或多行向下移动。Alt-up arrow会向上移动。

  其他的热键在菜单里有。你可以通过按下Control-Shift-L(从3.1版本开始),看到所有快捷键的列表。按下Control-Shift-L两次,会显示热键对话框(Keys Preferences dialog),你可以在这里自己设置热键。我欢迎你在Talkback部分发表你的Eclipse提示。
他的Eclipse窍门

  我总结了几个相关的小窍门:

  锁定命令行窗口:在命令行视图中(Window Show View Other Basic Console),试试看用滚动锁定按钮来锁定控制台输出不要滚屏。

  使用Ant视图:在我的Java或Debug模式下,我喜欢显示出Ant视图,这样我就可以迅速的运行Ant任务。通过Window  Show View  Other  Ant可以找到该视图。把Ant视图放在屏幕的一角, 通过“添加编译文件(Add Buildfiles)”按钮来添加build.xml文件。在3.1版本中,甚至支持Ant调试脚本语言。

  自动遍历一个集合:for + Control-Space: 如果你还不知道,那么你应该记住Control-Space是自动完成功能。在Eclipse中,你还可以自动完成结构。在一个数组或集合范围内,试试看输入“for”然后按下Control-Space键。Eclipse会问你你想要遍历哪一个集合然后自动完成循环代码。

  使用分级布局:在包浏览视图(Package Explorer view)中默认的布局(扁平式)方式让我困惑,它把包的全名显示在导航树(navigation tree)中。我更喜欢我源码的包和文件系统视图,在Eclipse中叫做分级布局(Hierarchical Layout)。要切换到这种模式,点击包浏览视图中向下的按钮,选择布局(Layout),然后选择分级(Hierarchial)。

  一次显示多个文件:你可以一次浏览多个文件。把不在激活状态的编辑窗口拖到激活窗口的底部或侧边的滚动条上,就可以打开该编辑窗口。这是我能描述该窍门的最好方式了。

  同时打开两个Eclipse:要将改动从一个CVS分支上合并到另外一个上,我喜欢通过同时打开两个工作目录(Workspace)不同Eclipse来实现。这样我可以通过比较CVS上的最新版本看到所有的变化(右键单击工程,然后选择Compare with  Lastest from HEAD)然后把每一个变化都合并到另外一个CVS分支上。启动多个Eclipse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Eclipse Launcher。

  Implementors插件:安装一个能够跳到一个接口的实现的插件。如果你是个dependency injection 粉丝,或者正在基于编写优良的接口工作,那么你需要一个这样的插件来加速代码导航。 你可以在SourceForge找到这个插件。

  就像Modest Mouse乐队的歌曲“Out of Gas”唱的,“意见就像小猫,我已经送给别人”。这些是我的Eclipse小猫,希望你能给它找一个温暖的家。


posted @ 2006-07-14 10:35 edsonjava 阅读(368) | 评论 (1)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