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起点

从这里出发

导航

<2024年11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5)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Collection 概述

        线性表,链表,哈希表是常用的数据结构,在进行Java开发时,JDK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相应的类来实现基本的数据结构。这些类均在java.util包中。本文试图通过简单的描述,向读者阐述各个类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类。

    Collection
    ├List
    │├LinkedList
    │├ArrayList
    │└Vector
    │ └Stack
    └Set
    Map
    ├Hashtable
    ├HashMap
    └WeakHashMap

    Collection接口
      Collection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一个Collection代表一组Object,即Collection的元素(Elements)。一些Collection允许相同的元素而另一些不行。一些能排序而另一些不行。Java  SDK不提供直接继承自Collection的类,Java  SDK提供的类都是继承自Collection的“子接口”如List和Set。
      所有实现Collection接口的类都必须提供两个标准的构造函数:无参数的构造函数用于创建一个空的Collection,有一个Collection参数的构造函数用于创建一个新的Collection,这个新的Collection与传入的Collection有相同的元素。后一个构造函数允许用户复制一个Collection。
      如何遍历Collection中的每一个元素?不论Collection的实际类型如何,它都支持一个iterator()的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子,使用该迭代子即可逐一访问Collection中每一个元素。典型的用法如下:
        Iterator  it  =  collection.iterator();  //  获得一个迭代子
        while(it.hasNext())  {
          Object  obj  =  it.next();  //  得到下一个元素
        }
      由Collection接口派生的两个接口是List和Set。

    List接口
      List是有序的Collection,使用此接口能够精确的控制每个元素插入的位置。用户能够使用索引(元素在List中的位置,类似于数组下标)来访问List中的元素,这类似于Java的数组。
    和下面要提到的Set不同,List允许有相同的元素。
      除了具有Collection接口必备的iterator()方法外,List还提供一个listIterator()方法,返回一个ListIterator接口,和标准的Iterator接口相比,ListIterator多了一些add()之类的方法,允许添加,删除,设定元素,还能向前或向后遍历。
      实现List接口的常用类有LinkedList,ArrayList,Vector和Stack。

    LinkedList类
      LinkedList实现了List接口,允许null元素。此外LinkedList提供额外的get,remove,insert方法在LinkedList的首部或尾部。这些操作使LinkedList可被用作堆栈(stack),队列(queue)或双向队列(deque)。
      注意LinkedList没有同步方法。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一个List,则必须自己实现访问同步。一种解决方法是在创建List时构造一个同步的List:
        List  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new  LinkedList(...));

    ArrayList类
      ArrayList实现了可变大小的数组。

        它允许所有元素,包括null。ArrayList没有同步。
    size,isEmpty,get,set方法运行时间为常数。但是add方法开销为分摊的常数,添加n个元素需要O(n)的时间。其他的方法运行时间为线性。
      每个ArrayList实例都有一个容量(Capacity),即用于存储元素的数组的大小。这个容量可随着不断添加新元素而自动增加,但是增长算法并没有定义。当需要插入大量元素时,在插入前可以调用ensureCapacity方法来增加ArrayList的容量以提高插入效率。
      和LinkedList一样,ArrayList也是非同步的(unsynchronized)。

    Vector类
      Vector非常类似ArrayList,但是Vector是同步的。由Vector创建的Iterator,虽然和ArrayList创建的Iterator是同一接口,但是,因为Vector是同步的,当一个Iterator被创建而且正在被使用,另一个线程改变了Vector的状态(例如,添加或删除了一些元素),这时调用Iterator的方法时将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因此必须捕获该异常。

    Stack  类
      Stack继承自Vector,实现一个后进先出的堆栈。Stack提供5个额外的方法使得Vector得以被当作堆栈使用。基本的push和pop方法,还有peek方法得到栈顶的元素,empty方法测试堆栈是否为空,search方法检测一个元素在堆栈中的位置。Stack刚创建后是空栈。

    Set接口
      Set是一种不包含重复的元素的Collection,即任意的两个元素e1和e2都有e1.equals(e2)=false,Set最多有一个null元素。
      很明显,Set的构造函数有一个约束条件,传入的Collection参数不能包含重复的元素。
      请注意:必须小心操作可变对象(Mutable  Object)。如果一个Set中的可变元素改变了自身状态导致Object.equals(Object)=true将导致一些问题。

    Map接口
      请注意,Map没有继承Collection接口,Map提供key到value的映射。一个Map中不能包含相同的key,每个key只能映射一个value。Map接口提供3种集合的视图,Map的内容可以被当作一组key集合,一组value集合,或者一组key-value映射。

    Hashtable类
      Hashtable继承Map接口,实现一个key-value映射的哈希表。任何非空(non-null)的对象都可作为key或者value。
      添加数据使用put(key,  value),取出数据使用get(key),这两个基本操作的时间开销为常数。
    Hashtable通过initial  capacity和load  factor两个参数调整性能。通常缺省的load  factor  0.75较好地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均衡。增大load  factor可以节省空间但相应的查找时间将增大,这会影响像get和put这样的操作。
    使用Hashtable的简单示例如下,将1,2,3放到Hashtable中,他们的key分别是”one”,”two”,”three”:
        Hashtable  numbers  =  new  Hashtable();
        numbers.put(“one”,  new  Integer(1));
        numbers.put(“two”,  new  Integer(2));
        numbers.put(“three”,  new  Integer(3));
      要取出一个数,比如2,用相应的key:
        Integer  n  =  (Integer)numbers.get(“two”);
        System.out.println(“two  =  ”  +  n);
      由于作为key的对象将通过计算其散列函数来确定与之对应的value的位置,因此任何作为key的对象都必须实现hashCode和equals方法。hashCode和equals方法继承自根类Object,如果你用自定义的类当作key的话,要相当小心,按照散列函数的定义,如果两个对象相同,即obj1.equals(obj2)=true,则它们的hashCode必须相同,但如果两个对象不同,则它们的hashCode不一定不同,如果两个不同对象的hashCode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冲突,冲突会导致操作哈希表的时间开销增大,所以尽量定义好的hashCode()方法,能加快哈希表的操作。
      如果相同的对象有不同的hashCode,对哈希表的操作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期待的get方法返回null),要避免这种问题,只需要牢记一条:要同时复写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而不要只写其中一个。
      Hashtable是同步的。

    HashMap类
      HashMap和Hashtable类似,不同之处在于HashMap是非同步的,并且允许null,即null  value和null  key。,但是将HashMap视为Collection时(values()方法可返回Collection),其迭代子操作时间开销和HashMap的容量成比例。因此,如果迭代操作的性能相当重要的话,不要将HashMap的初始化容量设得过高,或者load  factor过低。

    WeakHashMap类
      WeakHashMap是一种改进的HashMap,它对key实行“弱引用”,如果一个key不再被外部所引用,那么该key可以被GC回收。

posted @ 2008-04-17 16:22 forgood 阅读(13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newInstance和new的差别

在初始化一个类,生成一个实例的时候,newInstance()方法和new关键字除了一个是方法,一个是关键字外,最主要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创建对象的方式不一样,前者是使用类加载机制,后者是创建一个新类。那么为什么会有两种创建对象方式?这主要考虑到软件的可伸缩、可扩展和可重用等软件设计思想。

    Java中工厂模式经常使用newInstance()方法来创建对象,因此从为什么要使用工厂模式上可以找到具体答案。 例如:

    class c = Class.forName(“Example”);

    factory = (ExampleInterface)c.newInstance();


    其中ExampleInterface是Example的接口,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String className = "Example";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factory = (ExampleInterface)c.newInstance();


    进一步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String className = readfromXMlConfig;//从xml 配置文件中获得字符串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factory = (ExampleInterface)c.newInstance();


    上面代码已经不存在Example的类名称,它的优点是,无论Example类怎么变化,上述代码不变,甚至可以更换Example的兄弟类Example2 , Example3 , Example4……,只要他们继承ExampleInterface就可以。


    从JVM的角度看,我们使用关键字new创建一个类的时候,这个类可以没有被加载。但是使用newInstance()方法的时候,就必须保证:1、这个类已经加载;2、这个类已经连接了。而完成上面两个步骤的正是Class的静态方法forName()所完成的,这个静态方法调用了启动类加载器,即加载java API的那个加载器。


    现在可以看出,newInstance()实际上是把new这个方式分解为两步,即首先调用Class加载方法加载某个类,然后实例化。 这样分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在调用class的静态加载方法forName时获得更好的灵活性,提供给了一种降耦的手段。


    最后用最简单的描述来区分new关键字和newInstance()方法的区别:

    newInstance: 弱类型。低效率。只能调用无参构造。

    new: 强类型。相对高效。能调用任何public构造。

 

posted @ 2008-04-16 15:18 forgood 阅读(18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EJB3.0概述

引言  
  期待以久的EJB3.0规范在最近发布了它的初稿。在本文中将对新的规范进行一个概要性的介绍,包括新增的元数据支持,EJBQL的修改,实体Bean模型访问bean上下文的新方法和运行时环境等等。作者还讨论了EJB在未来要作出的调整以及EJB3.0与其他开发规范之间的关系。

  开始

  无论如何由于EJB的复杂性使之在J2EE架构中的表现一直不是很好。EJB大概是J2EE架构中唯一一个没有兑现其能够简单开发并提高生产力的组建。EJB3.0规范正尝试在这方面作出努力以减轻其开发的复杂性。EJB3.0减轻了开发人员进行底层开发的工作量,它取消或最小化了很多(以前这些是必须实现)回调方法的实现,并且降低了实体Bean及O/R映射模型的复杂性。

  在本文中,我首先会介绍EJB3.0中几个主要的改变。它对进一步深入了解EJB3.0是非常重要的。随后,我会从更高的层面来描述已经被提交到EJB3.0规范中的细节,并一个个的讲解新的规范中的改变:实体Bean,O/R映射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和EJB QL(EJB查询语言)等等。

  背景

  EJB3.0中两个重要的变更分别是:使用了Java5中的程序注释工具和基于Hibernate的O/R映射模型。

  Java5中的元数据工具

  Java5(以前叫J2SE1.5或Tiger)中加入了一种新的程序注释工具。通过这个工具你可以自定义注释标记,通过这些自定义标记来注释字段、方法、类等等。这些注释并不会影响程序的语义,但是可以通过工具(编译时或运行时)来解释这些标记并产生附加的内容(比如部署描述文件),或者强制某些必须的运行时行为(比如EJB组件的状态特性)。注释的解析可以通过源文件的解析(比如编译器或这IDE工具)或者使用Java5中的APIs反射机制。注释只能被定义在源代码层。由于所有被提交到EJB3.0草案中的注释标记都有一个运行时的RetentionPolicy,因此会增加类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但这却给容器制造商和工具制造商带来了方便。

  Hibernate

  目前Hibernate非常受欢迎,它是开发源代码的Java O/R映射框架,目的是把开发人员从繁琐的数据持久化编程中解脱出来。它也有一个标准的HQL(Hibernate 查询语言)语言,你可以在新的EJB QL中看到它的影子。Hibernate在处理如数据查询、更新、连接池、事务处理、实体关系处理等方面非常简单。


    概览

  在已经提交的EJB3.0规范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改变:

  1. 一套以注释为基础的EJB编程模型,再加上EJB2.1中定义的通过部署描述符和几个接口定义的应用程序行为。

  2. 新的实体Bean持久化模型,EJBQL也有许多重要的改变。

  还有一些有关上述的提议,比如:一个新的客户端编程模型,业务接口的使用以及实体Bean的生命周期。请注意EJB2.1编程模型(包括部署描述符和home/remote接口)仍然是有效的。新的简化模型并没有完全取代EJB2.1模型。

  EJB注释

  EJB规范组织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减轻原始代码的数量,并且他们为此给出了一个完美而简介的办法。在EJB3.0的里,任何类型的企业级Bean只是一个加了适当注释的简单Java对象(POJO)。注释可以用于定义bean的业务接口、O/R映射信息、资源引用信息,效果与在EJB2.1中定义部署描述符和接口是一样的。在EJB3.0中部署描述符不再是必须的了;home接口也没有了,你也不必实现业务接口(容器可以为你完成这些事情)。

  比如,你可以使用@Stateless注释标记类把Java类声明为一个无状态会话bean。对于有状态会话bean来说,@Remove注释可以用来标记一个特定的方法,通过这个注释来说明在调用这个方法之后bean的实例将被清除掉。

  为了减少描述组件的说明信息,规范组织还采纳了由异常进行配置(configuration-by-exception)的手段,意思是你可以为所有的注释提供一个明确的缺省值,这样多数常规信息就可以据此推断得出。

  新的持久化模型

  新的实体bean也是一个加了注释的简单Java对象(POJO)。一旦它被EntityManager访问它就成为了一个持久化对象,并且成为了持久化上下文(context)的一部分。一个持久化上下文与一个事务上下文是松耦合的;严格的讲,它隐含的与一个事务会话共存。

  实体关系也是通过注释来定义的,O/R映射也是,并提供几种不同的数据库规范操作,在EJB2.1中这些要通过开发人员自己的设计模式或者其它技术来完成的(比如,自增长主键策略)。

  深入研究

  现在是时候详细了解EJB3.0草案了。让我们开始探讨所有EJB中四种企业级bean,并看看他们在新的规范中是什么样子。

  无状态会话bean

  在EJB3.0规范中,写一个无状态会话bean(SLSB)只需要一个简单的Java文件并在类层加上@Stateless注释就可以了。这个bean可以扩展javax.ejb.SessionBean接口,但这些不是必须的。

  一个SLSB不再需要home接口,没有哪类EJB再需要它了。Bean类可以实现业务接口也可以不实现它。如果没有实现任何业务接口,业务接口会由任意public的方法产生。如果只有几个业务方法会被暴露在业务接口中,这些方法可以使用@BusinessMethod注释。缺省情况下所有产生的接口都是local(本地)接口,你也可以使用@Remote注释来声明这个接口为remote(远程)接口。

  下面的几行代码就可以定义一个HelloWorldbean了。而在EJB2.1中同样的bean至少需要两个接口,一个实现类和几个空的实现方法,再加上部署描述符。  

  mport javax.ejb.*;

  

  /**

  * A stateless session bean requesting that a remote business

  * interface be generated for it.

  */

  @Stateless

  @Remote

  public class HelloWorldBean {

   public String sayHello() {

    return "Hello World!!!";

   }

  }

  

  有状态会话bean

  除了几个SFSB的特别说明之外,有状态会话bean(SFSB)和SLSB一样精简:

  1) 一个SFSB应该有一个方法来初始化自己(在EJB2.1中是通过ejbCreate()来实现的)。在EJB3.0的规范中建议这些初始化操作可以通过自定义方法完成,并把他们暴露在业务接口中。在使用这个bean之前由客户端来调用相应的初始化方法。目前规范组织就是否提供一个注释来标记某个方法用于初始化还存在争议。

  2) Bean的提供者可以用@Remove注释来标记任何SFSB的方法,以说明这个方法被调用之后bean的实例将被移除。同样,规范组织仍然在讨论是否要有一种机制来处理这种特殊的情况,即当这个方法出现异常的情况下bean的实例是否被移除。

  下面是对以上问题我个人的观点:

  1) 是否应该有一个注释来标明一个方法进行初始化呢?我的观点是――应该有,这样容器就可以在调用其他方法之前至少调用一个方法来进行初始化。这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由于没有调用初始化方法)而且可以使容器更明确的判断是否可以重用SFSB实例。我暂且把这个问题放一放,规范组织只考虑为一个方法提供一个注释来声明它是一个初始化方法。

  2)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观点也是肯定的。这有利于Bean的提供者合客户端程序对其进行控制。只有一个遗留的问题:那就是一旦调用这个方法失败,是否能移除这个bean 的实例?答案是不能,但是它将会在会话结束的时候被移除。

  消息驱动Bean

  消息驱动Bean是唯一一种必须实现一个业务接口的Bean。这个接口指出bean支持的是哪一种消息系统。对于以JMS为基础的MDB来说,这个接口是javax.jms.MessageListener。注意MDB业务接口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业务接口,它只是一个消息接口。

  实体Bean

  1) 实体Bean使用@Entity注释来标记,所有实体bean中的属性/字段不必使用@Transient注释来标记。实体bean的持久化字段可以通过JavaBean-style机制或者声明为public/protected字段来实现。

  2) 实体bean可以使用助手类来描述其状态,但是这些类的实例并没有持久化唯一性(persistent identity)的特性(即,唯一标识这个bean的字段等),实际上这些助手类与他们的实体bean实例是紧密结合的;并且这些对象还是以非共享方式来访问实体对象的。

  实体关联

  EJB3.0同时支持Bean之间双向的合单向的关联,它们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者是多对多的关联。然而双向关联的两端还要分为自身端(owning side)和对方端(inverse side)不同的端。自身端负责向数据库通告关联的变更。对于多对多的关联自身端必须明确的声明。实际上对方端通过isInverse=true进行注释(由此自身端就不必说明了而是由另一段推断出)。看来上面的描述,规范组织还能说让EJB变的简单了吗?

  O/R映射

  EJB3.0中的O/R映射模型也有了重要的改变,它从原来的abstract-persistence-schema-based变成了现在的Hibernate-inspired模式。尽管目前规范组织还在就此进行讨论但是一个明确的模型将会出现在下一个版本的草案中。

  举例来说,O/R映射模型将通过bean类中的注释来声明。而且此方法还会指出对应的具体表和字段。O/R映射模型提供了一套自有的SQL;而且除了提供一些基本的SQL外还支持某些高层开发的功能。比如,有一个通过@Column注释声明的字段columnDefinition,那么可以写这样的SQL:columnDefinition="BLOB NOT NULL" 

客户端程序模型

  一个EJB客户端可以通过@Inject注释以一种“注入”的方式获得一个bean的业务接口引用。你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注释@javax.ejb.EJBContext.lookup()来完成上面的操作,但是规范中没有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Java客户端怎样获得一个Bean的实例,因为这个普通的Java客户端是运行在一个客户端容器中,它无法访问@javax.ejb.EJBContex对象。现在还有另外一种机制来完成上面的工作那就是使用一个超级上下文环境对象:@javax.ejb.Context()。但是规范中没有指出该如何在客户端中使用这个对象。

  EJB QL

  EJB QL可以通过@NamedQuery来注释。这个注释有两个成员属性分别是name和queryString.一旦定义了这些属性,就可以通过EntityManager.createNamedQuery(name)来指向这个查询。你也可以创建一个标准的JDBC风格的查询并使用EntityManager.createQuery(ejbqlString)或EntityManager.createNativeQuery(nativeSqlString)(这个方法用于执行一个本地查询)来执行查询。

  EJB QL有两个地方可以定义其参数。javax.ejb.Query接口提供了定义参数、指向查询、更新数据等等方法。下面是一个EJBQL指向查询的例子:

  .. ..

  @NamedQuery(

  name="findAllCustomersWithName",

  queryString="SELECT c FROM Customer c WHERE c.name LIKE :custName"

  )

  .. ..

  @Inject public EntityManager em;

  customers = em.createNamedQuery("findAllCustomersWithName")

  .setParameter("custName", "Smith")

  .listResults();

  

  下面列出了一些EJB QL的增强特性:

  1) 支持批量更新和删除。

  2) 直接支持内连接和外连接。FETCH JOIN运行你指出关联的实体,Order可以指定只查询某个字段。

  3) 查询语句可以返回一个以上的结果值。实际上,你可以返回一个依赖的类比如下面这样:  

  SELECT new CustomerDetails(c.id, c.status, o.count)

  FROM Customer c JOIN c.orders o

  WHERE o.count > 100  

  4) 支持group by 和having。

  5) 支持where子句的嵌套子查询。

  在提交的EJB3.0草案中,EJB QL与标准SQL非常的接近。实际上规范中甚至直接支持本地的SQL(就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样)。这一点对某些程序员来说也许有些不是很清楚,我们将在下面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多样性

  方法许可(Method permissions)可以通过@MethodPermissions或@Unchecked注释来声明;同样的,事务属性也可以通过@TransactionAttribute注释来声明。规范中仍然保留资源引用和资源环境引用。这些一样可以通过注释来声明,但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上下文(context)环境要通过注入工具控制。容器根据bean对外部环境引用自动初始化一个适当的已经声明的实例变量。比如,你可以象下面这样获得一个数据源(DataSource):  

  @Resource(name="myDataSource") //Type is inferred from variable

  public DataSource customerDB;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不指定引用资源的名称(name)那么其中的customerDB会被认为是默认值。当所有的引用属性都可得到时,@Injec注释就可以这样写:  

  @Inject public DataSource customerDB;

  容器负责在运行时初始化customerDB数据源实例。部署人员必须在此之前在容器中定义好这些资源属性。

  更好的消息是:那些以前必须检测的异常将一去不复返。你可以声明任意的应用程序异常,而不必在再抛出或捕获其他类似CreateException和FinderException这样的异常。容器会抛出封装在javax.ejb.EJBException中的系统级异常或者只在必要时候抛出IllegalArgumentException或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

EJB文件处理模式

  在我们结束本节之前,让我的快速的浏览一下容器提供商在EJB处理模式方面可能的变更。规范中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表态,但我可以想到至少两种模式。

  1) 一种办法是首先利用EJB文件生成类似于EJB2.1部署模式的文件(包括必要的接口和部署描述符)然后再用类似于EJB2.1的方式来部署这个EJB组件。当然,这样产生的部署描述符可能并不标准但是它可以解决同一个容器对EJB2.1和EJB3.0兼容的问题。  

  2) 另一种方法是一种类似于JSP托放的部署模式。你可以把一个EJB文件放到一个预先定义的目录下,然后容器会识别这个EJB并处理它,然后部署并使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建立于上面那种方法之上,在支持反复部署时有很大的帮助。考虑到部署的简单性也是EJB3.0规范的目的之一,我真诚的希望在下一个草案出来时能够确定一个模式(至少能有一个非正式的)。

  你有什么想法?

  EJB3.0规范的制定正在有序的进行,为了使EJB的开发变得更加容易,EJB规范组织作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一切对会变得简单,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目前已经定义了50个注释标记(还有几个将在下一个草案中发布),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缺省规则和其他的操作。当然,我真的不希望EJB3.0变成EJB2.1的一个翻版"EJB 3.0 = EJB 2.1 for dummies"(希望这个等式不要成立)。最后,我还是忍不住要提一些我自己的观点:

  1) 首先,规范确实使反复部署变得容易了,并且有一个简单的模式来访问运行时环境。我还是觉得home接口应该放弃。

  2) 在早期的EJB规范中,实体bean用于映射一个持久化存储。理论上(也许只是理论上)可能需要把实体bean映射到一个遗留的EIS(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中。出于将来扩展的考虑这样作是有好处的,并且可以使更多的业务数据模型采用实体bean。也因此其伴随的复杂性使得实体bean不被看好。在本次提交的草案中,一个实体bean只是一个数据库的映射。并且是基于非抽象持久化模式和简单的数据访问模式的更加简单开发。

  3) 我对模型变更持保留态度,我认为在EJB中包含SQL脚本片断并不是个好注意。一些开发人员完全反对包含某些“SQL片段(SQLness)”(比如@Table 和 @Column注释)。我的观点是这些SQLness是好的,据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到底要数据库作些什么。但是某些SQL段我看来并不是很好,比如columnDefinition="BLOB NOT NULL",这使得EJB代码和SQL之间的耦合太过紧密了。

  4) 尽管对于本地SQL的支持看似很诱人,其实在EJB代码中嵌入SQL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当然,有些办法可以避免在EJB中硬编码SQL,但是这应该在规范中说明,而不能是某些开发人员自己定义的模式。

  5) 假设@Table注释只用于类。在运行时通过@Table注释的name属性定义的表名称将必须对应一个实际的数据库表。规范对此应该给予清楚的说明和一致的模式。

  6) 规范还需要更清楚的说明客户端编程模型,尤其是普通java客户端。规范中所有的参考都假设或者隐含的使用EJB客户端。而且规范中对客户端的向后兼容方面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

  7) Transient注释应该重新命名以避免和已有的transient关键字发生冲突。事实上,在这一点上我们更乐于稍微的背离一下configuration-by-exception原则并且定义一个@Persistent注释来明确的定义持久化字段。@Persistent注释可以仅仅是一个标记注释或者它可以有几个属性来关联O/R映射注释。

  与其他规范的关联

  目前可能影响到EJB3.0的JSR有JSR175(java语言元数据工具)和JSR181(Java Web服务元数据)

  JSR175已经初步完成并且不会和EJB3.0有太大的冲突;但是JSR181与EJB3.0有两个关联的地方:

  1) Web service接口:EJB规范将采用一种机制适应JSR181以便可以把一个bean实现为一个Web service并告诉Web service如何被客户端调用。

  2) JSR 181计划采用不同的机制来处理安全问题。在早期的规范中EJB建议使用一个一致的机制(MethodPermissions),但是JSR 181计划使用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SecurityRoles和SecurityIdentity注释)。同样的RunAs注释的定义也存在这些许差别。这一问题还在解决中最终会在J2EE层的规范中维持其一致性。

  在J2EE 1.5中的一些开发规范可能与EJB3.0有关联。除了上面说到的几个关联之外现在没有其他的开发规范与EJB3.0有冲突。

  结束语

  在使EJB的开发变得简单高效之前,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规范组织在降低EJB的开发难度方面起了个好头。O/R映射模型的提议还处在早期阶段,规范组织正在完善它。我希望它不要太复杂也不要与SQL过分的耦合。让我们不要只是停留在期望、希望、思考和请求中:提出你的想法并把你的建议发送给规范组织ejb3-feedback@sun.com。JCP并不是很民主的组织,但是你的建议一定是有价值的。

posted @ 2008-04-16 14:49 forgood 阅读(15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设计模式概述

     摘要: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即后述《设计模式》一书),由 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 和 John Vlissides 合著(Addison-Wesley,1995)。这几位...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04-16 14:46 forgood 阅读(33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面向对象主要的五种编程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开放封闭原则OCP:Open-Close Principle
    Liskov替换原则LSP: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依赖倒置原则DIP:Dependency Invertion Principle
    接口隔离原则ISP:Interface Separate Principle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如何通过很小的设计改变就可以应对设计需求的变化,这是令设计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不少OO先驱提出了很多有关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用于指导OO的设计和开发。下面是几条与类设计相关的设计原则。

    1.开闭原则(the Open Closed Principle OCP)
       一个模块在扩展性方面应该是开放的而在更改性方面应该是封闭的。因此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时要尽量考虑接口封装机制、抽象机制和多态技术。该原则同样适合 于非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是软件工程设计方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我们以收音机的例子为例,讲述面向对象的开闭原则。我们收听节目时需要打开收音机电源,对准 电台频率和进行音量调节。但是对于不同的收音机,实现这三个步骤的细节往往有所不同。比如自动收缩电台的收音机和按钮式收缩在操作细节上并不相同。因此, 我们不太可能针对每种不同类型的收音机通过一个收音机类来实现(通过重载)这些不同的操作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收音机接口,提供开机、关机、增加频 率、降低频率、增加音量、降低音量六个抽象方法。不同的收音机继承并实现这六个抽象方法。这样新增收音机类型不会影响其它原有的收音机类型,收音机类型扩 展极为方便。此外,已存在的收音机类型在修改其操作方法时也不会影响到其它类型的收音机。

    2.替换原则 (the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
      子类应当可以替换父类并出现在父类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这个原则是Liskov于1987年提出的设计原则。它同样可以从Bertrand Meyer 的DBC (Design by Contract) 的概念推出。
      我们以学生为例,夜校生为学生的子类,因此在任何学生可以出现的地方,夜校生均可出现。这个例子有些牵强,一个能够反映这个原则的例子时圆和椭圆,圆是椭圆的一个特殊子类。因此任何出现椭圆的地方,圆均可以出现。但反过来就可能行不通。
      运用替换原则时,我们尽量把类B设计为抽象类或者接口,让C类继承类B(接口B)并实现操作A和操作B,运行时,类C实例替换B,这样我们即可进行新类的扩展(继承类B或接口B),同时无须对类A进行修改。

    3.依赖原则 (the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
      在进行业务设计时,与特定业务有关的依赖关系应该尽量依赖接口和抽象类,而不是依赖于具体类。具体类只负责相关业务的实现,修改具体类不影响与特定业务有关的依赖关系。
      在结构化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底层的模块是对高层抽象模块的实现(高层抽象模块通过调用底层模块),这说明,抽象的模块要依赖具体实现相关的模块,底层模块的具体实现发生变动时将会严重影响高层抽象的模块,显然这是结构化方法的一个"硬伤"。
      面向对象方法的依赖关系刚好相反,具体实现类依赖于抽象类和接口。
      为此,我们在进行业务设计时,应尽量在接口或抽象类中定义业务方法的原型,并通过具体的实现类(子类)来实现该业务方法,业务方法内容的修改将不会影响到运行时业务方法的调用。

    4.接口分离原则(the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
        采用多个与特定客户类有关的接口比采用一个通用的涵盖多个业务方法的接口要好。
      ISP原则是另外一个支持诸如COM等组件化的使能技术。缺少ISP,组件、类的可用性和移植性将大打折扣。
      这个原则的本质相当简单。如果你拥有一个针对多个客户的类,为每一个客户创建特定业务接口,然后使该客户类继承多个特定业务接口将比直接加载客户所需所有方法有效。

    以上四个原则是面向对象中常常用到的原则。此外,除上述四原则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经验诸如类结构层次以三到四层为宜、类的职责明确化(一个类对应一个具体职 责)等可供我们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参考。但就上面的几个原则看来,我们看到这些类在几何分布上呈现树型拓扑的关系,这是一种良好、开放式的线性关系、具有 较低的设计复杂度。一般说来,在软件设计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出现带有闭包、循环的设计关系,它们反映的是较大的耦合度和设计复杂化。

posted @ 2008-04-16 14:39 forgood 阅读(24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关于存储过程(一)

oracle 存储过程的基本语法

 

 

1.基本结构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字
(
    参数1 IN NUMBER,
    参数2 IN NUMBER
) IS
变量1 INTEGER :=0;
变量2 DATE;
BEGIN

END 存储过程名字

2.SELECT INTO STATEMENT
  将select查询的结果存入到变量中,可以同时将多个列存储多个变量中,必须有一条
  记录,否则抛出异常(如果没有记录抛出NO_DATA_FOUND)
  例子:
  BEGIN
  SELECT col1,col2 into 变量1,变量2 FROM typestruct where xxx;
  EXCEPTION
  WHEN NO_DATA_FOUND THEN
      xxxx;
  END;
  ...

3.IF 判断
  IF V_TEST=1 THEN
    BEGIN
       do something
    END;
  END IF;

4.while 循环
  WHILE V_TEST=1 LOOP
  BEGIN
 XXXX
  END;
  END LOOP;

5.变量赋值
  V_TEST := 123;

6.用for in 使用cursor
  ...
  IS
  CURSOR cur IS SELECT * FROM xxx;
  BEGIN
 FOR cur_result in cur LOOP
  BEGIN
   V_SUM :=cur_result.列名1+cur_result.列名2
  END;
 END LOOP;
  END;

7.带参数的cursor
  CURSOR C_USER(C_ID NUMBER) IS SELECT NAME FROM USER WHERE TYPEID=C_ID;
  OPEN C_USER(变量值);
  LOOP
 FETCH C_USER INTO V_NAME;
 EXIT FETCH C_USER%NOTFOUND;
    do something
  END LOOP;
  CLOSE C_USER;

8.用pl/sql developer debug
  连接数据库后建立一个Test WINDOW
  在窗口输入调用SP的代码,F9开始debug,CTRL+N单步调试

9、注意事项
 1.在oracle中,数据表别名不能加as,如:

select a.appname from appinfo a;-- 正确
select a.appname from appinfo as a;-- 错误
 也许,是怕和oracle中的存储过程中的关键字as冲突的问题吧

2.在存储过程中,select某一字段时,后面必须紧跟into,如果select整个记录,利用游标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select af.keynode into kn from APPFOUNDATION af where af.appid=aid and af.foundationid=fid;-- 有into,正确编译
  select af.keynode from APPFOUNDATION af where af.appid=aid and af.foundationid=fid;-- 没有into,编译报错,提示:Compilation 
  Error: PLS-00428: an INTO clause is expected in this SELECT statement

3.在利用select...into...语法时,必须先确保数据库中有该条记录,否则会报出"no data found"异常。

   可以在该语法之前,先利用select count(*) from 查看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记录,如果存在,再利用select...into...

4.在存储过程中,别名不能和字段名称相同,否则虽然编译可以通过,但在运行阶段会报错

 select keynode into kn from APPFOUNDATION where appid=aid and foundationid=fid;-- 正确运行
select af.keynode into kn from APPFOUNDATION af where af.appid=appid and af.foundationid=foundationid;-- 运行阶段报错,提示
ORA-01422:exact fetch returns more than requested number of rows

5.在存储过程中,关于出现null的问题

假设有一个表A,定义如下:
create table A(
id 
varchar2(50primary key not null,
vcount 
number(8not null,
bid 
varchar2(50not null -- 外键 
);
如果在存储过程中,使用如下语句:
select sum(vcount) into fcount from A where bid='xxxxxx';
如果A表中不存在bid="xxxxxx"的记录,则fcount=null(即使fcount定义时设置了默认值,如:fcount number(8):=0依然无效,fcount还是会变成null),这样以后使用fcount时就可能有问题,所以在这里最好先判断一下:
if fcount is null then
    fcount:
=0;
end 
if;
这样就一切ok了。

6.Hibernate调用oracle存储过程

        this.pnumberManager.getHibernateTemplate().execute(
                
new HibernateCallback() {
                    
public Object doInHibernate(Session session)
                            
throws HibernateException, SQLException {
                        CallableStatement cs 
= session
                                .connection()
                                .prepareCall(
"{call modifyapppnumber_remain(?)}");
                        cs.setString(
1, foundationid);
                        cs.execute();
                        
return null;
                    }

                }
);

posted @ 2008-04-14 15:57 forgood 阅读(16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关于oracle的一些问题

删除重复记录:

                       

办法一:
DELETE FROM TAB1 A
WHERE A.ROWID > ( SELECT MIN(B.ROWID) FROM TAB1 B WHERE A.字段=B.字段 );
其中子查询中的“WHERE A.字段=B.字段”用来写明重复条件。

                       
——这一办法在数据记录超过10万时一般都会变得很慢。

办法二:
--建立临时表,--清空原表,--插回原表,如下例:
create table temp_emp as (select distinct * from employee) ;
truncate table employee;
insert into employee select * from temp_emp;

                       
——这一办法适用于较大的表的情况。因为是块操作,对应于大表效率会好很多。

                       

posted @ 2006-09-11 13:34 K 阅读(39) | 评论 (0)编辑

ORACLE 常用的SQL语法和数据对象

一.数据控制语句 (DML) 部分

  1.INSERT (往数据表里插入记录的语句)

  INSERT INTO 表名(字段名1, 字段名2, ……) VALUES ( 值1, 值2, ……);
  INSERT INTO 表名(字段名1, 字段名2, ……) SELECT (字段名1, 字段名2, ……) FROM 另外的表名;

  字符串类型的字段值必须用单引号括起来, 例如: ’GOOD DAY’
  如果字段值里包含单引号’ 需要进行字符串转换, 我们把它替换成两个单引号''. 字符串类型的字段值超过定义的长度会出错, 最好在插入前进行长度校验.

  日期字段的字段值可以用当前数据库的系统时间SYSDATE, 精确到秒或者用字符串转换成日期型函数TO_DATE(‘2001-08-01’,’YYYY-MM-DD’) TO_DATE()还有很多种日期格式, 可以参看ORACLE DOC. 年-月-日 小时:分钟:秒 的格式YYYY-MM-DD HH24:MI:SS

  INSERT时最大可操作的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4000个单字节, 如果要插入更长的字符串, 请考虑字段用CLOB类型,方法借用ORACLE里自带的DBMS_LOB程序包.

  INSERT时如果要用到从1开始自动增长的序列号, 应该先建立一个序列号CREATE SEQUENCE 序列号的名称 (最好是表名+序列号标记) INCREMENT BY 1 START WITH 1
  MAXVALUE 99999 CYCLE NOCACHE;
  其中最大的值按字段的长度来定, 如果定义的自动增长的序列号 NUMBER(6) , 最大值为999999
  INSERT 语句插入这个字段值为: 序列号的名称.NEXTVAL

  2.DELETE (删除数据表里记录的语句)

  DELETE FROM表名 WHERE 条件;

  注意:删除记录并不能释放ORACLE里被占用的数据块表空间. 它只把那些被删除的数据块标成unused.

  如果确实要删除一个大表里的全部记录, 可以用 TRUNCATE 命令, 它可以释放占用的数据块表空间
  TRUNCATE TABLE 表名;
  此操作不可回退.

  3.UPDATE (修改数据表里记录的语句)

  UPDATE表名 SET 字段名1=值1, 字段名2=值2, …… WHERE 条件;

  如果修改的值N没有赋值或定义时, 将把原来的记录内容清为NULL, 最好在修改前进行非空校验; 值N超过定义的长度会出错, 最好在插入前进行长度校验..

  注意事项:
  A. 以上SQL语句对表都加上了行级锁,确认完成后, 必须加上事物处理结束的命令 COMMIT 才能正式生效, 否则改变不一定写入数据库里. 如果想撤回这些操作, 可以用命令 ROLLBACK 复原.

  B. 在运行INSERT, DELETE 和 UPDATE 语句前最好估算一下可能操作的记录范围, 应该把它限定在较小 (一万条记录) 范围内,. 否则ORACLE处理这个事物用到很大的回退段. 程序响应慢甚至失去响应. 如果记录数上十万以上这些操作, 可以把这些SQL语句分段分次完成,
  其间加上COMMIT 确认事物处理.
二.数据定义 (DDL) 部分

  1.CREATE (创建表, 索引, 视图, 同义词, 过程, 函数, 数据库链接等)

  ORACLE常用的字段类型有
  CHAR 固定长度的字符串
  VARCHAR2 可变长度的字符串
  NUMBER(M,N) 数字型M是位数总长度, N是小数的长度
  DATE 日期类型

  创建表时要把较小的不为空的字段放在前面, 可能为空的字段放在后面创建表时可以用中文的字段名, 但最好还是用英文的字段名

  创建表时可以给字段加上默认值, 例如 DEFAULT SYSDATE这样每次插入和修改时, 不用程序操作这个字段都能得到动作的时间

  创建表时可以给字段加上约束条件
  例如 不允许重复 UNIQUE, 关键字 PRIMARY KEY

  2.ALTER (改变表, 索引, 视图等)

  改变表的名称
  ALTER TABLE 表名1 TO 表名2;

  在表的后面增加一个字段
  ALTER TABLE表名 ADD 字段名 字段名描述;

  修改表里字段的定义描述
  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名 字段名描述;

  给表里的字段加上约束条件
  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约束名 PRIMARY KEY (字段名);
  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约束名 UNIQUE (字段名);

  把表放在或取出数据库的内存区
  ALTER TABLE 表名 CACHE;
  ALTER TABLE 表名 NOCACHE;

  3.DROP (删除表, 索引, 视图, 同义词, 过程, 函数, 数据库链接等)

  删除表和它所有的约束条件
  DROP TABLE 表名 CASCADE CONSTRAINTS;

  4.TRUNCATE (清空表里的所有记录, 保留表的结构)

  TRUNCATE 表名;
 
ORACLE 常用的SQL语法和数据对象
作者:网络 佚名   更新时间:2005-08-20    收藏此页 
 
 
 三.查询语句 (SELECT) 部分

  SELECT字段名1, 字段名2, …… FROM 表名1, [表名2, ……] WHERE 条件;

  字段名可以带入函数
  例如: COUNT(*), MIN(字段名), MAX(字段名), AVG(字段名), DISTINCT(字段名), TO_CHAR(DATE字段名,'YYYY-MM-DD HH24:MI:SS')

  NVL(EXPR1, EXPR2)函数
  解释:
  IF EXPR1=NULL
  RETURN EXPR2
  ELSE
  RETURN EXPR1

  DECODE(AA﹐V1﹐R1﹐V2﹐R2....)函数
  解释:
  IF AA=V1 THEN RETURN R1
  IF AA=V2 THEN RETURN R2
  ..…
  ELSE
  RETURN NULL

  LPAD(char1,n,char2)函数
  解释:
  字符char1按制定的位数n显示,不足的位数用char2字符串替换左边的空位

  字段名之间可以进行算术运算
  例如: (字段名1*字段名1)/3

  查询语句可以嵌套
  例如: SELECT …… FROM
  (SELECT …… FROM表名1, [表名2, ……] WHERE 条件) WHERE 条件2;

  两个查询语句的结果可以做集合操作
  例如: 并集UNION(去掉重复记录), 并集UNION ALL(不去掉重复记录), 差集MINUS, 交集INTERSECT

  分组查询
  SELECT字段名1, 字段名2, …… FROM 表名1, [表名2, ……] GROUP BY字段名1
  [HAVING 条件] ;

  两个以上表之间的连接查询

  SELECT字段名1, 字段名2, …… FROM 表名1, [表名2, ……] WHERE
  表名1.字段名 = 表名2. 字段名 [ AND ……] ;

  SELECT字段名1, 字段名2, …… FROM 表名1, [表名2, ……] WHERE
  表名1.字段名 = 表名2. 字段名(+) [ AND ……] ;

  有(+)号的字段位置自动补空值

  查询结果集的排序操作, 默认的排序是升序ASC, 降序是DESC

  SELECT字段名1, 字段名2, …… FROM 表名1, [表名2, ……]
  ORDER BY字段名1, 字段名2 DESC;

  字符串模糊比较的方法

  INSTR(字段名, ‘字符串’)>0
  字段名 LIKE ‘字符串%’ [‘%字符串%’]

  每个表都有一个隐含的字段ROWID, 它标记着记录的唯一性.

  四.ORACLE里常用的数据对象 (SCHEMA)

  1.索引 (INDEX)

  CREATE INDEX 索引名ON 表名 ( 字段1, [字段2, ……] );
  ALTER INDEX 索引名 REBUILD;

  一个表的索引最好不要超过三个 (特殊的大表除外), 最好用单字段索引, 结合SQL语句的分析执行情况, 也可以建立多字段的组合索引和基于函数的索引

  ORACLE8.1.7字符串可以索引的最大长度为1578 单字节
  ORACLE8.0.6字符串可以索引的最大长度为758 单字节

  2.视图 (VIEW)

  CREATE VIEW 视图名AS SELECT …. FROM …..;
  ALTER VIEW视图名 COMPILE;

  视图仅是一个SQL查询语句, 它可以把表之间复杂的关系简洁化.

  3.同义词 (SYNONMY)
  CREATE SYNONYM同义词名FOR 表名;
  CREATE SYNONYM同义词名FOR 表名@数据库链接名;

  4.数据库链接 (DATABASE LINK)
  CREATE DATABASE LINK数据库链接名CONNECT TO 用户名 IDENTIFIED BY 密码 USING ‘数据库连接字符串’; 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可以用NET8 EASY CONFIG或者直接修改TNSNAMES.ORA里定义.

  数据库参数global_name=true时要求数据库链接名称跟远端数据库名称一样

  数据库全局名称可以用以下命令查出
  SELECT * FROM GLOBAL_NAME;

  查询远端数据库里的表
  SELECT …… FROM 表名@数据库链接名;

  五.权限管理 (DCL) 语句

  1.GRANT 赋于权限
  常用的系统权限集合有以下三个:
  CONNECT(基本的连接), RESOURCE(程序开发), DBA(数据库管理)
  常用的数据对象权限有以下五个:
  ALL ON 数据对象名, SELECT ON 数据对象名, UPDATE ON 数据对象名DELETE ON 数据对象名, INSERT ON 数据对象名, ALTER ON 数据对象名

  GRANT CONNECT, RESOURCE TO 用户名;
  GRANT SELECT ON 表名 TO 用户名;
  GRANT SELECT, INSERT, DELETE ON表名 TO 用户名1, 用户名2;

  2.REVOKE 回收权限

  REVOKE CONNECT, RESOURCE FROM 用户名;
  REVOKE SELECT ON 表名 FROM 用户名;
  REVOKE SELECT, INSERT, DELETE ON表名 FROM 用户名1, 用户名2;

posted @ 2008-04-09 09:59 forgood 阅读(348) | 评论 (3)编辑 收藏

Applet包的介绍

        在java中的java.applet包中,包含三个接口和一个类。
        三个接口分别是:
        AppletContext:该接口对应Applet的运行环境,包含Applet的文档以及和它在同一个文档中的其他Applet,具体就是装入Applet的浏览器和appliviewer环境。此接口中的方法可以使applet得到关于它环境方面的信息。
        Appletstub:该接口当applet第一次被创建的时候,使用Applet的setStub方法(public final void setStub(AppletStub stub))把applet stub连接到它,此stub充当了Applet和浏览器或appletviewer环境之间的接口,应用程序在此环境中运行。
        AudioClip:该接口是用于播放音频剪辑的简单抽象。多个AudioClip项能够同时播放,得到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可产生合成声音。它有三个方法loop、play、stop

           
Applet是一种不适合单独运行但可嵌入到其他程序中运行的小应用程序。它的直接父类是java.awt.panel类。

posted @ 2008-04-03 10:49 forgood 阅读(28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C#学习笔记一

 

第一章   设计模式概述

设计模式能够使解决方案既优雅简单,又可复用。设计模式仅仅是一些项目之间和程序员之间面向对象代码的简便方法,设计模式背后的思想很简单:对通用的对象间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行记录和编目(程序员经常发现这些对象见的相互终于哦用方式很有用)。换言之,设计模式描述了对象如何进行通信才能不牵扯相互的数据模式和方法,保持这种独立性一直是一个好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目标。从而可以实现代码的可复用性。

1.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对读者经常遇到的设计问题的可再现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建立了一系列描述如何完成软件开发领域中特定任务的规则。

设计模式更关注于复用和重复出现的结构设计方案,而框架注重于具体的设计和实现。

模式提出了一个发生在特定设计环境中的可重复出现的设计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模式识别并确定类和实例层次上或组件层次上的抽象关系

设计模式有三种类型

         创建型模式是创建对象而不是直接实例化对象,这会使程序在判断给定情况下创建那一个对象时更灵活。

         结构型模式可以将一组对象组合成更大的结构,例如复杂的用户界面和报表数据

         行为型模式定义系统内对象间的通信,以及复杂程序中的流程控制

2.       关于面向对象方法

      封装和继承能让程序员达到分离类的目的,一个继承父类的类能访问父类所有方法和所有非私有变量,但是如果一个功能完整的类开始继承层次结构,可能过多的限制住了自己,也会给特定的实现带去累赘,设计模式建议遵循下列原则: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即在任何类层次结构的顶端,定义的是一个抽象类或一个接口,他没有实现方法,但是定义了该类需要支持的方法,这样在所有的派生类中,就会有更大的自由度去实现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你的要求。

         对象组合,这是一种可以包含其他对象的对象结构,即把几个对象封装在另一个对象中,当编写比较复杂的程序,对象组合具有一些优势,新的对象拥有一个最适合于要完成的目标的接口,而不是拥有父类中的所有方法,说明了编程的第二个原则: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继承。

        

C#基础知识

         C#javavb的区别

         C#Java都是区别大小写的;C#中的每一条语句都已分号结束;而vb是不区分大小写的,

         C#中的修饰符const的含义是:被命名的值是一个常数,不能更改。

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的长度与计算机或操作系统的类型无关。

         宽度窄的数据类型可以直接赋给较宽的数据类型,并能自动转化为新类型。

         可以通过强制转化把较宽的类型缩减成较窄的类型,这种转化需要把数据类型的名称放在圆括号内。

         Javac#的布尔变量只能接受保留字truefalse所表示的值,与cc++不同,不能将数值型数据赋给布尔型变量,也不能在布尔类型和其他数据类型之间转化。

数值与字符串间的转化,可以使用Convert类的方法实现数值转化成字符串或将字符串转化成数值。例如:

String s=Convert.ToString(x);

Float y=Convert.ToSingle(s);   //single代表一个单精度浮点数

数值型对象也提供了各种格式话方法类指定小数位数

Float x=12.3453234f;

String s=x.ToString(“###.###”); //gives 12.345

注意最后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C#java允许在一条语句里声明同一类型的多个变量

数值型常量,任何数如果没有小数部分的话,就自动为整数类型,如果有小数部分 ,就自动为double类型,如果想指定成不同的类型,可以使用各种前缀和后缀字符。

C#中有三个保留字常量,truefalsenullnull表示一个对象变量还没有 指定任何对象。

 

字符常量

用但引号把字符括起来表示字符常量,转意字符和cjava中约定的一样。

 

 

C#java的区别

1.       许多系统对象方法都有相同的方法名,只是在大小写形式上有区别

2.       C#不提供throws关键字,该关键字使编译器检查你是否铺货了一个方法抛出的异常。

3.       C#对于布局管理器有更多的限制,因为他是以windows系统为中心的,大多数时候采用的图形元素的绝对位置。

4.       C#允许运算符重载

5.       C#引进了代理和索引器

6.       C#有枚举类型

7.       C#有不安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使用指针

8.       必须专门声明一个方法能被覆盖及一个方法能覆盖另一个方法

9.       不能通过声明来区别继承和接口实现,他们的声明方式是一样的

10.   Switch语句允许使用字符串变量,如果变量没有被匹配,必须有一个默认情况,否则会出现错误,break语句是必须的。

11.   布尔值变量类型在C#中拼为“bool”,而java中拼为“boolean

 

C#C的区别

1.       C#通常不能使用指针

2.       可以在一个方法里的任何位置声明变量,不必把声明语句放在方法的顶端

3.       使用一个对象前,不一定要声明它,可以在用到的时候在定义

4.       C#对结构体类型偶那个的定义有些不同,他根本不支持联合类型

5.       C#有枚举类型,允许一系列被命名的量(如颜色或一周里的每一天)赋值为连续的数值,但是语法有些不同。

6.       C#没有位域,也就是说,变量至少要占用一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7.       C#不支持变长参数列表,必须针对参数值和类型定义一个方法,然而C#语句允许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为可变参数数组

8.       C#引入了代理和索引器的思想,这些在其他流行的语言中是没有的。

 

 

C#编写windows程序

1.       C#中的对象

C#中的任何食物都被看做是对象,对象包含数据并具有操作数据的方法,

整型变量、浮点型变量和双精度型变量也是对象,他们也具有方法

注意:

           数值类型的转化是用方法而不是外部函数完成的。在把一个数值格式化成一个特定的字符串时,每种数值类型都提供了一个格式化方法。

2.       受管语言和垃圾自动收集

C#VB.NET都是受管语言,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两者被编译成中间的底层语言,都使用通用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执行编译后的代码,或者进一步编译这些代码。另一方面,受管语言都是垃圾自动收集的,垃圾自动收集语言负责师傅拿个不用的内存,垃圾收集系统一旦检测到变量、数组或对象不在被引用,就把相应的内存空间释放回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用考虑内存的分配与释放问题。

posted @ 2008-04-01 16:54 forgood 阅读(27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java虚拟机读取其他进程的数据

    我们在java程序中可以产生其他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在java程序中启动的进程称为子进程,启动了进程的java程序称为父进程。子进程没有键盘和显示器,子进程的标准输入和输出不在连接到键盘和显示器,而是以管道流的形式连接到父进程的一个输出流和输入流对象上,调用Process类的getOutputStream和getInputStream方法可以达到这个输出流和输入流对象。子进程从标准输入读取到的内容是父进程通过输出流对象写入管道的数据,子进程写入标准输出的数据通过管道传送到父进程的输入流对象中,父进程从这个输入流对象中读取到的内容就是子进程写入到标准输出的数据。

posted @ 2008-03-21 14:00 forgood 阅读(33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