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接着昨天的话题,说一下我的音乐文件管理。
托生在中国的福,我只花了很少的代价,就听到了很多高质量的音乐(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呵呵)。
对于我这种须臾离不开音乐的人来说。找到自己今天、现在想听的音乐。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说起个人的音乐管理,我打算从革命的传家史开始。
我的音乐管理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卡带 + 录音机:
所有的卡带都放到写字台的大抽屉里。大抽屉放不下后,则把所有的音乐分成两批:常听的、不常听的。不常听的放到写字台的柜子里。常听的放到大抽屉里(对,就像当时卖卡带的店一样,不过是按照个人好恶来排序的,最爱听的,放到最外面)。
当我要开始听音乐的时候(也就是写作业或者看书的时候),我会拿出五盘卡带(要知道5 × 45,时间也不短了,呵呵)。作为最终手头的音乐。
2、卡带 + 随身听:
我有了第一个随身听的时候,终于可以实现边走路边听歌的欲望了。从那个时候起,我的书包里开始放卡带。不过,虽然设备升级了,我还是用以前的管理方式。
3、CD + CD随身听
我在有CD随身听之前就开始听CD了(托VCD流行的福)。开始我的CD不多,没过多久就有PC了(大学的时候)。所以,这个阶段乏善可陈。
4、PC + 播放器 + MP3(硬件设备,呵呵)
有了CD、PC和MP3之后,卡带对我就已经成了历史,我成功的以不算太低的价格(2元一盘?)把我所有的卡带都甩了出去,除了几个实在舍不得的(比如鲁道夫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布鲁诺的马勒第九)。当时用的播放器是Windows Media Player、金山影霸(多难听的名字?)。文件管理也很简单,每个CD一个文件夹。而且,没有任何的元数据,全是Track1.wma、Track9.wma,呵呵。
我的第一个MP3小得可怜,128M。放我从CD抓的WMA文件,只能放一张专辑多(放交响曲的话,最多也就是两个)。只能每天都在曲库(一个文件夹——跟我管理的卡带的大抽屉异曲同工)里挑——真的是精挑细选。
之后是删除、拷贝操作。然后是打开MP3的循环播放。
在PC上,我有几个常用的播放列表。这样在使用WMP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想听的歌了。
这种方式非常差劲,我经常会丢掉我的元数据、播放列表,尤其是在重装系统的时候。
5、PC + iTunes + iPod——现在
经过多年,我还是入了Apple的贼船,进入了iPod的圈套。好了,我来仔细的讲一下我现在的音乐管理吧。
我现在的音乐管理方式:
1、所有音乐集中管理:
我尽可能的把我所有的音乐都集中的管理起来(目前是几百张专辑吧——不多),十几个G的音乐统一的交给iTunes来管理。我之后买的所有的CD,全都是在用iTunes抓轨之后收藏。只听iTunes管理的音乐。
2、收集和整理音乐的元数据:
对于音乐,iTunes可以支持的元数据有:名称、表演者、年份、歌词、专辑表演者、轨道编号、BPM、专辑名、专辑图、光盘编号、风格、作曲、归类、注释、评价、音量、均衡器、播放次数。
其中后面的归类、注释、评价、音量、均衡器、播放次数这些元数据是可以自行定义的,而前面的元数据则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到的。
我在抓取CD的时候,一定会保证iTunes能够正常的连接到互联网。让它通过互联网替我找到唱片的元数据。并把这些元数据保存在抓取的文件以及曲库中。我也尽我最大的能力把其余欠缺的元数据补充上(从网上下载的音乐,一般说来,元数据都损失得很大——有的下载站确实太过分了,把所有的元数据都刷成它们的网址)。
3、建立播放列表
要想时刻找到想听的音乐,播放列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iPod而言)。我机器上建立的播放列表,基本上都是以精选为主(比如On my way、On my way II等),因为我在坐车、船、走路的时候,更多的是听podcast或者是听随机播放。只有在某些嘈杂的场合(比如飞机上或者听podcast听累了)或者是不便于操作iPod的时候(比如骑自行车的时候)才会改听精选。我的精选是我精心的挑的高频段比较明显,并且旋律一般都处于高频段的音乐,这样可以尽量的避免周围环境噪音对音乐的干扰,却可以让我能够尽可能的听清周围的声音。
4、建立并保存查询
iTunes的查询能力做得很不错,而且你可以把查询作为动态的播放列表保存。这个概念很让人受用(尤其在音乐的元数据得到良好的维护之后)。我的智能播放列表不多,列举几个吧:Ragtime(我的所有风格是Ragtime的音乐列表)、JS Bach By Gould(我的所有由Gould演奏的作曲家为JS Bach的音乐列表)、My Favorite not played since last week(所有我的评价在四星以上并且至少有一周没有播放过的音乐列表)
5、随机播放
对于我来说,我有数千个音乐文件(肯定会有人比我更多,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光CD就数千),天天从中挑想听的音乐,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而且会造成过度的挑食。更有趣的是,有时候我都会忘记我有某个专辑。而有的专辑我抓进我的曲库之后,一次都没有听过。而且,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绪,听不同的音乐也有不同的感觉。
所以我的策略是一般的情况下,我都是用随机播放。如果这首歌不喜欢,就给个差评,跳到下一首。让iTunes来帮我记录播放次数。这个元数据对我管理音乐和评价音乐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iPod能够很好的支持这个元数据。仅为这一点,我就离不开iTunes和iPod了。
6、下载和管理podcast
听/看Podcast真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iTunes把Podcast区别对待的方式,是我最舒服的方式(因为我就是用了iTunes后开始听Podcast的,第一印象永远是最有力的)。
我订阅了二十几个podcast,到现在只有二百多个文件,而且,podcast的最大特点就是时效性特别强,一般是听完、看完一遍就删掉了,所以不存在管理的问题。
7、其他格式的音乐
iTunes支持播放的音乐格式很少。为了统一的管理所有的音乐,我把所有的其他格式的音乐都转成了MP3。
8、iPod移动方案
我的由iTunes管理的音乐(Podcast + 音乐 + iPod能播放的视频)总共不到20G。装在我的30G的iPod中绰绰有余。我每次出门都会带着我所有的音乐。我在使用iPod之前绝对会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
9、备份管理
我的所有音乐都在我的MacBook里。MacBook是源。我的30G iPod与MacBook完全同步,是第一手备份。我还有一个120G的专有备份移动硬盘(用来备份我的Home文件夹,当然,同时也就备份了音乐、和iTunes元数据——以后会说)是第二手备份。我觉得我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这三个设备不会同时坏掉,只要有一个备份,我就能恢复我所有的音乐。我不刻盘,盘刻多了不好管理。而且,光盘更不好保存,不如硬盘——起码我觉得,当然了,我买不起磁带机。
回顾到现在,我觉得这么多年来,我仿佛在音乐管理方面没有任何进步,进步的只是技术。呵呵。
总结一下:
1、我认为,个人的音乐应该统一的交给一个软件来统一的进行管理 —— 原因,使用和备份都方便。能够实现一套元数据是最好的
2、音乐应该是随机的听的
3、音乐的元数据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你对音乐要求很高或者你的音乐非常多的时候
4、要善用音乐管理软件的自定义查询功能,能够发挥个人的创意就更好了
当然,现在网络的音乐电台也是听音乐的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不过极其可惜的是Pandora并不面向大陆开放。而感觉大陆的网络音乐电台中我想听的音乐并不是很多。
我很看好网络音乐电台。试想,如果能够实现网络 + PC + 手机的无缝结合。保证可以随时听到想听的高质量的音乐,并且系统可以统一的管理所有你相关的音乐的元数据。又可以免去管理、维护音乐文件的烦恼。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我愿意为这个服务付费,因为我每天都要听音乐,所以即使是每天10元(也就是每年4K的服务费,我也可以接受——因为我还省去了购买专辑和维护CD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