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heng123456789

  BlogJava :: 首页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297 Posts :: 68 Stories :: 144 Comments :: 0 Trackbacks
 

时诸比丘,于乞食后,集花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知过去无数诸佛,入于涅盘,断诸结使,消灭戏论。

这时正为诸比丘们,到街上去乞食回来吃饭后,齐集在精舍的讲堂。大家相互谈论说:诸位贤兄弟们!唯有我们的佛陀--无上的世尊,才是最为奇异特出的觉者!有着神通广大深远,威德妙力达于绝顶的人。因此,能知过去世算不尽的诸佛,已证入涅盘寂灭,断诸执着烦恼,消灭不实的戏论等事。

「时诸比丘,于乞食后」。乞食为向在家信徒行乞食物,以养色身肉体的行动。佛陀在世时。比丘们须在早晨五点,天将亮时起床。是时因利于行动,故起床后,则刷口洗脸,然后整衣,修习禅定。上午十点后,即到城里或街上去挨户行乞,到了中午以前须皈原住处,将求乞回来之物,除了自己应吃应用之物外,其余的都悉数皈于僧团所有,僧团就将比较美食一点的分给有病的僧人食用。残余的食物即转施给贫困,或鸟兽。衣物或缝衣物之用的零粹布料,即暂时由僧团保管起来。其它物品除了个人之用外,绝不积贮起来。都是当日解决为多。下午即集合在一起。恭聆佛陀或上座们的说法开示,继修禅定,或相互坦白的将自己的修持经过与心境.向大众告白出来,让大家批评纠正,以期有所精进。如需游行他往的人,也得在下午五点左右回归原处。因是时天将黄昏,行动快将受到天色所局制,故须在住处准备用功。到了夜间九点时入眠,直至翌日清晨五点起床(有的夜中一点就不睡,就开始勤加用功)。

古时的佛教,是一种哲学的瞑想的宗教的缘故。都是采取自律主义,并没有如佛灭后千余年所兴起的与婆罗门教类似的那种祈祷、供仪等感情的宗教作法。自然的都是勤于用功打座,以期解脱!

比丘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的有一定的规律,所以他们上街向人乞求食物,回到精舍用过餐后,就「集花林堂」。花林为花林窟,也就是祇园精舍,堂为讲堂。当创建竹林精舍时,是因急需有个安居之处,以便作为千余比丘暂时安住的地方,以及利于弘法利生,故利用现成的房屋为多。而祇园精舍的建立,乃经设计,并经舍利弗监工验收后,始于告成。因此,不但规模相当的大,就是房屋的配置也是非常的讲究。据说有香堂、仓库、厕所、水井,以及厨房等建物。厨房之设,并不是平时炊饭煮食之用,是预防万一,或任施主在那边便利之用。公元五世纪时,法显大师曾经巡礼过该地,其记录为:出舍卫城南门,经过一千二百步,在道路之西侧,是须达多长者所兴建的精舍。精舍坐西向东,开有门户,西边有二石柱,左柱上面,作轮形,右柱上面,作半角。精舍左右,池流清净,树林尚茂,众华异色,蔚然可观。即所谓祇园精舍是也(直到公元七世纪。玄奘三藏法师入印度时,堂宇已经坏颓,已呈荒凉的光景)。

佛陀的诸大弟子们,就是在讲堂里「各共议」,也就是互谈得失,也谈论起佛陀教主,是怎样怎样的伟大等事,如前述。大家既乞食回来后,就应继续用功研究佛陀所示的真理,也就是须温习从来所学,以及探究佛陀的教训。有时也应将自己的心得,或自己的过失,坦白的表白出来,做为大家共同策励的提示。有时则谈起有关于佛陀的一切。这时大家所共议论的事,正是佛陀的智慧能量!

大家互谈互「言」说:「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无上尊为无上的世尊,是指释迦佛陀而言。佛陀为无上士(十号之一),是人中最胜,没有人能超过者。佛陀的为人,有如人身的头顶一样,已没有再上的缘故,叫做无上尊。奇特为独一无偶之谓。佛陀所得之法,是非常的奇妙特出,在吾人所了解的世间里,并没有人曾经发现过。佛陀既与未曾有法合为一体,则他的一切就是真理的化现。吾人在这佛教原始的经典里,已发现如「无上尊」、「最奇特」等对于佛陀的尊称,莫怪后期的佛经会有惊人的发展。其资料虽然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到处去搜集,但是仍然依据于原始经典,始有可能完成,而被认为是佛陀的真正功能与精神!

「贤」为于圣之谓。诸位比丘均受佛陀的教导熏化,而达到了脱生死的阿罗汉果位。本来已和佛陀同样的已证涅盘寂静的境界,和佛陀可说是同类的觉悟者。佛陀虽然特具慧眼,但是也和他的弟子一样,都是了脱生死的阿罗诃(无生、阿罗汉)。只因大乘经典里,将阿罗汉和佛陀拉开很远,中间并有五十五阶的菩萨果位,令人乍看起来,阿罗汉和佛陀好像有天渊之别,久而久之,已深入佛徒的内心奥处,任你怎样的想将这种观念拂弃,已没有可能!不过这种思想,也不能说并没有依据,如这里已分明的将佛陀称为独一无偶,是属于圣中之圣,诸位比丘,则怜近于圣人之所谓「贤」者。诸位比丘既为佛陀的弟子,自会尊重教主为圣者,大家自会以贤者自居。他们这时开口就说我们的师父实在是一位无独有偶,一位最为了不起,最为可尊可贵的人!

「神通远达,威力弘大」。神为不可测量,通为无阻无碍,是神异无碍的力用。

通常都是鬼神有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等神通之力。佛陀得证真理后,始发现漏尽通,计为六神通,后来演变为十种神力。鬼神等具有的五通,是依果报而自然感得的,叫做「报得神通」。佛徒所得的神力,都属于修学而得,故曰「修得通力」,外道虽然也有依禅定而修得的通力,但都不能超越五通耳。还有一种叫做「变化通力」,这种通力纯粹是佛徒所证,是能以神通之力变现种种的神异。漏尽的漏,是烦恼。人身都自眼睛等六根门漏泄烦恼,故名。漏尽也可说为烦恼已尽之意。因此,漏尽通则已证入涅盘之境,已具有了无碍自在的神通力用。佛陀的神通既深远又通达,自是所有神通力量之最,自会被后期佛教阐扬为具有了十种神力之人(如下述)。

「威力弘大」。威为威势勇猛,不可测度。力为力用。佛陀具有如下之十种力用:

1.知是处非处智力(处为道理。知物的道理、非道理的智力)。

2.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

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昧的智力)。

4.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一切众生的根器力用利钝的智力)。

5.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

6.知种种界智力(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的智力)。

7.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涅盘等无漏法,各知其行因所至)。

8.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的智力)。

9.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盘的智力)。

10.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的智力)。

总而言之!佛陀的弟子们因觉得佛陀有一股威德,能折伏,或摄受众生的力量,故赞称佛陀的威力是大的不能形容之事,是有实在性。而佛陀有十种神力之事,是由各角度去推测佛陀的智能,而成为一种有具体的佛力者!

「乃知过去,无数诸佛」。过去为有为有造作的事物作用,是已经消灭过的时间。据『法华经』,曾说五百尘点劫、三千尘点劫等,以譬喻过去久远的程度。宇宙天地的空间与时间,如认真来说,实在是旷大久远的没法形容。佛陀曾经以无量无边去论空间,也以无穷无尽去谈时间。吾人的现在,曾经是由无数的过去世而来,一切事物仍然同样的有着过去与过去的过去等因缘而演成的。佛陀终于以无始劫来统括过去的一切。过去既这么久远,众生又算不尽之多,自会有好多喜欢恬寂用功修持过的人,在好多修持者当中,定有好多功行深妙之人,这些人当中,会出现功行最为优胜之人,功行到达极顶时,正是成佛作祖的一天!人人都能成佛一事,在原始经典里,已出现过。如这里说过去世当中,已有算不尽的无数诸佛。自然就是说明不只有一位佛陀高高在上而已。如依法修持的话,即大家都是未来的佛陀,因为过去既有无数诸佛,即未来也同样的会有无数的诸佛的出现!故后期的佛教,说十方三世均有好多的佛陀,是有其依据,并不是信口吹吹说说而已。

「入于涅盘」。涅盘译为寂灭,是解脱一切烦恼的系缚,已灭除生死轮回的业因,也就是已断生死的原因的无明,不免一再的在迷界生死里轮转,已和迷界的因果脱节,而进入寂灭的境界。涅盘的原义为「灰身灭智」。如火炎之消灭一样,已将烦恼垢秽充满的吾人的个性消灭迨尽,而进入空寂安隐的境界之意。释尊离开世间时,不叫做逝世或死亡,而叫做「大般涅盘」,也就是进入大寂灭,回皈本来的真如妙性!也许人死后还会生,生后还会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并没有停止的期限。而佛陀既脱离生死,离开轮回,即已没有为酬答宿世的业因而来的有漏的轮回根本之残存的因,自不会一再的受着三界生死的系缚。也就是已脱离如车轮之盘旋一样的生死轮回的生命,而换来一个清净安乐的慧命!佛陀不唯将入涅盘时才叫做涅盘,就是在他成道的一剎那,就已进入涅盘安静的生活。因为当他成道时,也正是他灭除贪瞋痴等烦恼之时,在没有无明烦恼的生活里,总是一切都能自如,精神意识已不会再被业报充满的色身有所左右,已能克服身心等困扰,已不会被有生有灭之法有所缠缚,是已解脱外来的一切干扰,已能安受一切!所谓永尽贪瞋痴,永灭一切烦恼一事,在杂阿含经第十八就已出现过。至于大乘佛教,是将涅盘阐释为不生不灭之义,和如来的法身视为一体,已入如来的法性,说涅盘是具有微妙的功德之灵活的作用,已进入绝对的境界。如「实相一如」、「第一义谛」等积极的言辞去表示涅盘的真义,说涅盘有常乐我净等四德,说涅盘已圆满法身、般若、解脱等三德。

「断诸结使」。结使为烦恼的异名。以烦恼为因,而结集生死,系缚众生,使众生不得解脱,就是结。至于使,是有着驱使之义在。如人被一切所驱使,而妄动一样,烦恼(使)会驱使众生,随遂众生。结使本执着而成,也就是吾人既迷惑轮回在生死里,则会有坚执不舍的心,为了永保肉身而执着,为了求生存而执着。执着吾人的身心为实有,执着一切为我而动,执着这个肉身的自我,拼命奋斗争取得来之物为我所有,不能暂时式舍。因之而愈缠愈缚,愈结愈执!也许吾人具生以来就有了这种心理,如没有这种坚执不舍的心,即一切会实时解体,一时也不能生存!不过因有这种坚执不舍的心理存在的缘故,都在执着的环境生长茁壮一样,终于不能得达解脱一切结缚的境地,而永恒的在凡迷当中过着其被驱使的生活!

据说结有九种,使有十类。

九结谓:

1.爱结(贪爱)。

2.恚结(瞋恚)。

3.慢结(憍慢)。

4.痴结(不了解事理的无明)。

5.疑结(疑惑三宝)。

6.见结(身见、边见、邪见之三)。

7.取结(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二种之取着)。

8.悭结(悭惜自己的身命财宝)。

9.嫉结(嫉妬他人荣富)。

十使即分为利与钝之二种:

1.贪、瞋、痴、慢、疑等五种,为之五钝使。

2.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为之五利使。

「消灭戏论」。戏论为儿戏的谈论,是虚虚实实之语。戏论和实论湘反。实论是真实之语,也就是合乎真理之说,戏论即违背真理,使人不但不得增进于善法,也会因戏论而生起邪见,是入邪途,故戏论不唯是没有意义,而且无益于吾人的身心之谈论。佛陀在世时,为使众生解脱身心的苦恼,而常教人谈吐要实在,言语要正真,说话要老实,一旦放出之语,须考虑到对方的立场,如有益于对方的,则不管是摄受或折伏之语,都可以使用,假如是有损于对方的道心,令人迷惑不解之语,即无论是甚么好话,都不得由我之口中放出。教人常注意自己的身心。特别的叮咛大家,叫人善修口业,不得因吾之戏论而使人使己堕落!也许常于戏论的人,不但会令人迷糊错觉,也会因戏论而迷乱自己的心理。也许学道的人,并不人人都已解脱,故佛陀才特别的教人舍弃会迷乱人心的戏论。

戏论亦有好几种解说,如会引起无意义的思惟分别,而发出的语言,是勤加修持之人的敌人。因为此种无意义的戏论,对于善法来说,是一点帮助也没有,对于消灭恶法来说,也没有半点的效用。戏论又有爱论与见论之二种。爱论是对于一切法,会有取着之心之意。见论则对于一切法,会作决定之解之义。如利根的人,则容易生起见论,钝根的人,则容易萌起爱论。可见得戏论是多么的会使人着邪!戏论又有所谓贪爱、我慢、诸见之三种。佛陀已灭尽这些戏论,故以无戏论为事!(其它并有九种戏论之说,见佛性论第三)

以上注释虽已含有大乘的教义,但在阿含经教里,已有其思想,是没有问题。小乘大乘只不过是朴实无饰,老老实实的将家常道出,与进一步的将事态加以研拟,加以讲究得好像有粉饰的气氛耳。如没有原义,则任尔怎样的想阐释,也得不到要领,也无以下笔。如人本丑,则无论如何的装饰,终归是丑,有了美丽端正的气质,才能因粉饰而益显其洁美!总而言之,何含经教,不惟是朴素老实,实已露出了大乘经教想阐释的道理!

posted on 2010-08-24 15:59 哼哼 阅读(258)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如是我闻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