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人生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BlogJava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聚合 管理
  147 Posts :: 0 Stories :: 250 Comments :: 0 Trackbacks
      “个人中心”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词汇。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我想至少可能存在两种类型的“中心”。一种是个性化的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共享工具,帮助我们实现信息到知识的转化过程。 OKRSSPOTU读岛等可先归入此类。另一种是建立网络环境中的个人身份。根据自己的意愿,人们将不同侧面的个人信息与在线行为集中于一组页面中展示。往往通过浏览这组页面,就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对人物的基本特征作出判断,大脑还会根据个人经验在勾勒人物的形象、性格、品德、气质、趣味等方面加入必要的想象成分。这种“个人中心”与“SNS中的节点”,“社会化blog”都是在解决相同的问题,只是观察角度不同,称谓亦不同。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类似的判断过程,譬如,人事经理通过简历判断是否给予应聘者面试机会。通过浏览彼此的“个人中心”,人们会产生交往意愿,在整个互联网中扩展,形成网状关系结构,任意“个人中心”都可视为这个巨大的网状结构的中心,就个人而言我们通过网络拓展了自己的关系圈,形成多对一的关系结构。突破以往封闭的SNS系统,将个体置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仿佛从孤岛重归社会。
     “个人中心”通常会存储如下个人信息:称谓,性别,年龄,照片,学历,职业,兴趣,简介,意愿等。这些静态信息描绘出人物的“平面”特征,但这还不够,只有结合人物的在线行为记录,方能刻画出成立体,饱满,鲜活的个性人物形象。譬如blog,评论,书签,opml等都从不同角度记录着人们的网络行为。通过阅读,分析这些行为记录,可以判断出谁更符合我们的交往意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信息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在线服务中。为了能够利用这些信息,需要“个人中心”具备信息聚合的能力或是干脆提供相关的服务用已记录人们的网络行为。
     “个人中心”需要为建立,维系人际关系提供适当的工具。通常采用好友列表,好友共享,短信等手段。朋友说IM就是最好的SNS,确实无法否认在交流方面IM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象我们的“嘴”对于表达思想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将IM比作人们的交流中心。那么“个人中心”则是人们的活动中心。我想IM与个人中心还是不能完全等同的,毕竟他们所解决的问题并不相同。
     现实生活中很少会有人刻意表白自己认识某某人,拥有多少好友,哪怕是对最好的朋友也不会如此,因为没有这样做的必要。朋友作为一种个人资源,只有在合适的场合,才会被用来为其他人提供帮助,这取决许多十分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网络中情况恰好相反,大多数SNS都会将个人的好友列表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共享,目的是促进人们通过朋友建立起更广泛的交往。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游戏化,娱乐化的做法,时常会看到某人的圈子里拥有数十,数百好友。但我想这种好友的作用可能也就只会局限在网络中吧!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习惯的关系维系方法,譬如:通讯录(不会随便给别人看)。突出的表现好友列表只会将复杂的人际交往简单化,表面化而使SNS流于肤浅。这不会比一个EMAIL列表更实用,也不会比blogroll的覆盖更广泛。
       针对“个人中心”一定还会出现更多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如何这都说明用户的地位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服务商的重视。未来的用户体验将会随着各类“个人中心”的出现与发展发生巨大的飞跃。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58610.aspx
posted on 2006-09-07 18:11 hopeshared 阅读(374)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Social Network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