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可抽象

大而无形 庖丁解牛 厚积薄发 涤虑玄览
   ::  ::  ::  ::  :: 管理

【原创】厚实与个性

Posted on 2007-05-07 09:42 锋出磨砺 阅读(155)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杂谈
      国人对国人有句评语: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就是一群虫。其涵义是
      国人不够团结,团体战斗力不强,个体的战斗力比较强。
      而观目前社会的几个状态,想分析分析。
   
    1,年轻一代充斥了一种个性张扬,惟我独尊,不可一世的作风。包括
       了各种垃圾似的各种什么唱响,什么型什么塑,什么超女超男。唯
       不见好一点的团队竞赛。不知道我们的广电局以及文化部门吃便的
       脑子到底要干什么,却经常把一些好的反思的电影封杀。
    2,诺大的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短期眼光
       无视环境的恶劣。
    3,中庸复古,孔孟再现,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太商业化,并且只有
       成型的成年人在关注这些。我们的下一代还在一个大大的染缸里接受
       着垃圾文化的洗礼。
    4,造就了我们一代(80后的占绝大部分)眼高手底,只会享受,经受不
       了压力,没有责任感,只有索取。当然也不乏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
       中缺乏了团队意识。往往这些人才在进入企业后,才培养到这种精神,
       但是这有些迟,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人才成本,这是一种社会成本到
       企业成本的转嫁。
      
    上面只是浅薄的分析了一下企业以后的人才的来源和这些人才的初始状态。
    当这些人才进入企业后,企业将面临着一个再培养的过程,如何将这些人
    才打造成一个能战斗的团队,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接下来我们举一个狭隘的拼图游戏的例子。
    有两个团队,a团队全部是正方形的,b团队是各种不规则图形。将这两个团队
    拼起来,不言而喻,a团队的拼起来的成本(时间,资源)是比b团队低很多。
    因为a团队只需要搬运和拼接。b团队需要搬运,寻找合适的接口,打磨改造,
    拼接。
    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就有疑问了,那人才都是有个性的,不可能都是一个
    造型。问题恰恰就在这里,我们将来的人才必然都是b团队,a团队只是理想化的。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成本,而不是不切实际的去寻找a团队这样的人才。
    我对我国中庸之道的理解是不支持个性,但求厚积。厚积的同时要踏实,而不是
    暴发户似的泡沫,唯有厚实才能长久。
    不管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家族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都要有长期
    的扎实的积累并夯实了再积累,螺旋成长,前提是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以上的分析给我的启发就是
    1,对于每个人才,提供他发展的高度空间,而用一系列的约束制度和激励手段转化
       他的膨胀能力到高度。也就是让这个个体拼图变的厚起来,而不是大起来,当
       他要大的时候,这叫自大,我们要想办法约束并压缩其变高,这种压缩的高,
       只是厚了,而并不实在,所以,我们同时要用激励手段(或者另外一种补偿)让
       个体自己自我冷却,自我实在。
      
    2,企业和团队文化的感染,这样的方法也很多了,例如:企业的员工都必须从底层做
       起来;从事多个部门的工作;企业领导者以身作则;组织团队间的竞赛;在西方的
       学校里面对这个的培养是值的我们学习的。
      
    3,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努力,做企业也一样,但
       求无愧,国家这个机器如果运转不好,企业不可能做大。所以,同仁们,努力做
       吧,能够感染部分人,部分企业,让我们大中华有些盼头就算我们成功了。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