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可抽象

大而无形 庖丁解牛 厚积薄发 涤虑玄览
   ::  ::  ::  ::  :: 管理

请看看你的孩子具有下列的哪些特长:

  1.他在背诗和有韵律的词句时很出色;

  2.他能注意到你愁闷和高兴的情绪变化;

  3.他常常问诸如“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

  4.他很少迷路;

  5.他的动作很优美;

  6.他唱歌时音阶很准;

  7.他经常会问打雷、闪电和下雨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

  8.经常说过的一个词你用错了,他就会纠正;

  9.他很早就会系鞋带,出人意料地早会骑车;

  10.他特别喜欢扮演什么角色并编出剧情;

  11.出外旅行时,他能记住沿途标记,说:“我们曾到过这个地方……”

  12.他喜欢听各种乐器,并能通过辨音认出它们;

  13.他地图画得很好,对物体描绘清晰;

  14.他善于模仿各种身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

  15.就像喜欢根据大小和颜色把玩具分类一样,他善于划分种类;

  16.他长于把动作与情感联系起来,譬如他说:“我发昏了才做出这事……”

  17.他能够相当精彩地讲故事;

  18.他能够对不同的声响发表议论;

  19.某人被引荐,他有时会说:“她使我想起了谁。”

  20.对别人能完成与不能完成的事他能做出准确的评论。

  这其中,1、8、17表现出的是语言才能;6、12、18表现出的是音乐才能;3、7、15是逻辑数学上的才能;4、11、13是空间上的才能;5、9、14是身体动觉才能;10、16、20是自我认识才能;2、10、19是他人认识才能。

  倘若你对上面的某项才能有关的三个问题上都答“是”,那么,你的孩子就可能具有那一才能。

  苏茜能把钢琴弹得如梦一般,保尔能把破收音机整旧如新……但一纸书面的智商测查值并没有反映出他们的能力,反倒往往使这样的孩子遭了殃。实际上,孩子具有许多专家门测查不出来的能力,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学教授霍毕德·加德纳作了创造性的研究,认为孩子有六种基本能力,他们在受到鼓励以后,至少会在其中一个方面得到发展。读一读他关于这六种能力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并培养孩子的潜在特长。

  语言方面他很早就是个兴致勃勃的交谈者,他能用自己加工过的词名,很擅长学会一些新词汇或长句子,喜欢写诗或讲故事。很早就学着独立读书。

  怎样使他得以发展呢?每天晚上上床时读书给他听。适当给他提供足够的书籍。要求他背诗,大人也背一些。玩文字游戏……对他写的或背的每项东西都应有所反应。

  音乐方面他可能会倾听取暖散热器、汽车喇叭、打字机按键……所发出的音响。很小时他就喜欢摸琴键,并站住谛听。即使没有歌词,或是换了乐器,他也能知道是熟悉的曲子。他学新歌快而准。

  促进他音乐才能的方法是,给他唱歌,租一部钢琴,买一支长笛,请一位适合的辅导老师,进入一个有音乐附加课程的学校,等等。

  逻辑数学方面他擅长下跳棋和象棋,喜欢抽象思考,能很快地搞通一些等量关系。(2天=48小时)。

  给他一个透亮的塑料玩具盒,他会分门别类地装些小玩具。时常伴着他玩玩棋、牌,那怕他屡屡得胜。如果能就近为他寻找几个有数学才能的伙伴,那他们就可以组成个“数学俱乐部”了。

  空间方面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基娣,她4岁时就想用立体画法画奶油箱子,今年15岁的她艺术上成绩不凡,正筹划做一名摄影家。

  应该给这样的孩子从小提供画画的场所,还应用粘土、塑料造型等。带着他到陌生的地方去远足,并请他把走过的地方画下来。让他学学肖像的绘制和其他绘画课程。

  身体动觉方面有很大成绩的运动员和舞蹈家都有这方面的天赋。这种天赋是两种基本技巧构成的:使自己动作优美和熟练驾驶东西。许多工程师也有这一才能。如果你的孩子对翻跟头、游泳、骑车一学就会,在穿针、使用多种工具、拆装钟表和收音机等方面都挺顺手,那他就有这方面的天赋了。

  把孩子推荐到舞蹈或体操、体育的小俱乐部去,尽力而为地为他提供些装修机械或电子玩艺。学校的体育运动或木工活对他很适合,在运用肌肉、神经、技巧的天地里,他会十分超众的,这些天地含有工艺和文体表演。

  对己对人的认识方面一般我们长留心孩子认识自己的缺点,但那些懂得如何计划和使用自己才能的孩子,我们往往是在他们长大后才发现的。认识别人的能力不难发现,他常会注意到别人的变化,看侦探书或惊险影剧,并能很快指出坏蛋。

  如果孩子能认识自己,那对其见解一定要加以赞扬。如果他能认识别人,那对他参加“侦察小组”的游戏是挺有益的。对于这两方面的才能兼有的孩子,参加表演短剧是很好的形式,表演之后可同他一道讨论人物的个性,并让他对每一个家人做大致的描述。

posted @ 2007-06-09 13:48 锋出磨砺 阅读(16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杀魏延只因他不会来事儿(1)
2007-05-17 10:33:28 谈歌 人民网 查看评论
    翻翻《三国演义》这本书,举凡蜀国的重大军事活动,魏延总有份,总是冲在前边。也真是不容易。谈歌看老魏,也算是个老实人,也没争过什么待遇(反正书里没写),你说亏不亏吧?干了这么多工作,倒了,诸葛亮也没看上他。
    
    读罢《三国演义》,总觉得魏延挺冤的。怎么稀里糊涂就让诸葛亮给杀了呢?老魏到底怎么了?细想想,老魏也没犯什么事儿啊。说他反叛,也没有证据啊!说到底,他一开始就不应该来刘备这个单位来工作。
    
    十多年前,谈歌读过一个剧本,川剧,名字忘记了。就是写魏延这点冤枉事儿的。谈歌总感觉剧本写得不透彻,更不准确。剧本说诸葛亮动了杀心是因为忌妒魏延,这样的说法有点儿牵强。
    
    诸葛亮未必这样小心眼儿,魏延的能力和智力都赶不上诸葛亮,诸葛亮没必要忌妒他啊。这个川剧里的诸葛亮有点像小肚鸡肠的周瑜了。有点儿贬低诸葛亮的意思。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了魏延呢?咱们得分析。
    
    最早,老魏是在刘表手下工作的,身份么,也就是一个基层小干部。刘表死了,家里财产分配不均,闹事儿。为什么闹事儿,因为刘表娶过两个老婆,两个老婆都有儿子,肯定不是一条心么。于是刘表前窝儿后窝儿的两个儿子闹着继承遗产。打起来了,还打成了一锅粥(这种事儿,当今社会也有。不新鲜)。
    
    刘备作为刘表的远房同宗兄弟,大概也是穷疯了,也想进来掺和掺和分点什么遗产。可难度太大,你想想啊,这一家子都盯着刘表那点遗产呢,跟乌眼鸡似的,外人能捞着什么油水啊?刘备不死心啊,管他呢,有枣没枣三杆子。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他还真掺和进来了。
    
    刘备假借奔丧,想进襄阳城,可人家的城门关着呢。魏延也没有请示领导,就私自跑出来欢迎(这叫没眼力架,领导没说话呢,你急着欢迎个什么劲啊?),这应该是魏延第一次露面。
    
    城里的人可都明白刘备那点儿心思,乱箭射下来,刘备眼看着人家不欢迎自己,也没大脸进城了,掉头走了。魏延也进不了城了,也落荒跑了。他投奔长沙太守韩玄了(人有本事,到哪也成,魏延不是白给的)。我们猜测,魏延这第一次露脸的原因,大概就是想到刘备的企业里来上班儿。
    
    魏延第二次露面的时候,就赶上关老爷攻打长沙,黄忠也是长沙市的老干部了,他跟关羽在战场上相遇,本来应该刺刀见红,可是黄忠出卖企业利益,做人情交换。原因是关羽放了黄忠一马,黄忠就饶了关羽一箭。这算什么啊。这跟现在的足球场上互相放水有什么区别呢?有些书评家还跟着喊好,说黄忠是有情有义之人。这不是瞎起哄吗?
    
    两军阵前都杀红了眼了,黄忠玩这套把戏,真是跟踢假球没有区别了。那韩玄在城头上看得清清楚楚,他能不急眼吗?好啊,姓黄的,你吃里扒外啊,我白给你开工资了,我白给你年终发奖金了。来人啊,把黄忠绑到刑场上去。给我杀喽!形势危急之下,魏延又面了。
    
    他是个能干的人,也是个聪明人,他大概在韩玄的企业里干得不如意,一直也没有提拔起来,也就是一个一般干部,他早就想跳槽,到刘备的公司里去干活了。这下算是有了机会了。于是,老魏拎着大刀片儿,闯了法场,救了黄忠,杀了韩玄,开了城门,把刘备放了进来。至此,韩玄这家公司算是破产了。

这一通紧忙活,魏延先生肯定得累出一身臭汗,也算是有功了吧。没有魏延,您刘老板想攻下长沙,得增加成本,追加投资啊。刘备诸葛亮至少得跟我老魏说声谢谢吧。至少也得摆一桌请我老魏一顿儿吧。
    
    可是满拧,天底下有时候就没有道理可讲。诸葛亮不干。他硬说魏延脑袋上长着反骨。非要杀了他。读书读到这里,真有点让人替魏延寒心。旧话说,女怕上错床,男怕入错行。魏延可是也没上错床,也没入错行,他就是帮错忙了。
    
    人家刘备打长沙,这里边其实没你魏延什么事儿。你急着插什么手啊?你这叫破裤子乱伸腿么。想立功受奖?你得看看人家待见你不,喜欢你不,现实生活中,像魏延这样急于跳槽的事例并不乏见。
    
    中国人常常讲一个俗话儿:树挪死,人挪活。是不是这样?可得具体分析。你得挪好了,你要是挪不好,也得死。比如说,你真看中某一个单位或者企业了,左思右想,前后核计,总觉得这个单位十分合你的心意。你真的看中了这个单位的办公条件,工资待遇,而且这个单位也同意你调入。
    
    但是,你可别天真地傻想,这下儿我可如愿了,到了那里如何如何大干一场,建功立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你一定得先了解一下这个单位的人事关系如何,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如果你调进去了,很可能你就是“掉”进去了,如果跟新单位的人事关系搞不到一起,你就算是栽了。如果再跟顶头上司搞不到一起,你就更栽了。你就得跟魏延似的,忠心耿耿,一腔热血,豪情壮志地来到了刘备的企业上班儿,可是人家的主要领导诸葛亮先生一见面就不喜欢他啊。还一定要杀了他。这可太别扭了。
    
    说到“战长沙”这一段,其实挺没劲的。如果我们不相信相书上的话,那么诸葛亮刚刚跟魏延见面,就要杀魏延,就是有些找碴儿了。或者说,这两人天生就不对眼。读者别误会,谈歌这绝不是讲迷信,现实生活的经验中,这种事儿真是不少。无论你如何积极要求进步,领导就是看不上你,你也真没有办法。
    
    举个例子,谈歌有个朋友,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姓周。老周就对谈歌讲过,单位有几个人,他就是死活看不上。其实人家也没有什么错,可是他就是看着人家别扭。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犯相。
    
    跟他犯相的这几个人当中,谈歌还熟悉其中一个,姓李。老李也很头疼地向谈歌诉苦,说周领导不赏识他,无论他怎么卖力气干活儿,怎么为企业出谋划策,周领导也不喜欢他。
    
    谈歌劝老李:别着急,慢慢的,时间长了就好了,周领导还不大了解你么。老李苦恼地说:关键是周领导不愿意了解我。还怎么了解我啊?最后,老李得出了结论:我跟周领导犯相。
    
    这实在是人性的弱点啊。生活中,人们常常被这种弱点伤害着。而这种事情常常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更摆不到桌面上。再往深里想想,人们在生活中不是常常被这种“犯相”的现象困惑着么,如果你跟某个领导犯了相,你说得对也是不对,你说得不对更是不对。总而言之,你怎么着也不对。
    
    魏延算是跟诸葛亮犯了相了。经验告诉我们,跟领导犯相的人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这可是自古以来,存在于人事关系中的一件特别尴尬的事儿啊,真是不容易解决。中国还有句话,叫做日久见人心。可是现在这话不大实用了。用不了“日久”,如果领导跟你犯相,过不了一个礼拜就得把你炒了鱿鱼,还见什么人心啊。你见“伤心”吧。
    
    如果你去应聘,你遇到一个跟你犯相的考官,你肯定连面试这一关都过不了。就算你是怀揣着绝技,就算你揣着外国留学回来的学历证明,就算你是MBA推荐来的,就算你揣着一叠子钞票,想面试过后请人家撮一顿儿,可人家就是不用你。就是看着你别扭,看着你不顺眼。你还真没辙。
        你还想请客么?你就是请人家喝茅台,喝XO,吃燕窝鱼翅,人家也不稀罕去。古时候那位揣着和氏玉到处献宝的先生,肯定遇到了一些犯相的人,不仅不认和氏玉这块宝贝,还让人家把手脚都跺了。更惨。这岂不是抱着猪头,进不了庙门么!你就叫撞天屈吧。
    
    刘备还算是顾全面子,第一把手嘛,总要顾全大局。他劝住了诸葛亮,这才算是留下了魏延。是啊,真要这时候杀了魏先生,传扬出去多不好听啊。损害企业形象啊。人家谁还敢来投奔啊。咱这刘氏公司刚刚成立,正是招工的时候,可别弄出乱子来啊。行了行了,孔明先生啊,看在我老刘的面子上,先让魏先生留下吧。先试用一个月嘛。
    
    魏延总算是别别扭扭、委委屈屈地在刘备的公司上班了,可魏延从此算是不走运了。他在蜀国流血流汗干了几十年。从长沙一战开始,出生入死,大小战事,几乎都少不了他。都五六十岁了,还扛着大刀片儿,跟着诸葛亮到处打仗呢,还当过不少回先锋官呢,遇山铺路,见水搭桥的苦差事也干了不少回。
    
    翻翻《三国演义》这本书,举凡蜀国的重大军事活动,魏延总有份,总是冲在前边。也真是不容易。谈歌看老魏,也算是个老实人,也没争过什么待遇(反正书里没写),你说亏不亏吧?干了这么多工作,倒了,诸葛亮也没看上他。看不上就看不上吧,诸葛亮临死,还给人家下了一个死套儿。魏延同志怎么了?你们当领导的还讲不讲理了?
    
    这件事无论怎么讲,也是诸葛亮的不对,你诸葛亮临死前倒是抽出点时间找魏延同志谈谈啊。你诸葛亮可是当领导的啊,怎么也得有点当领导的风度啊,用现在的话说,连个政治思想工作都没有,就安排杨仪马岱这些人往死里收拾魏延。
    
    这里边就有了说法:第一:你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杀,把杀人的任务交给了杨仪和马岱?是不是诸葛亮也觉得杀魏延心虚,下不了手啊?
    
    第二,如果魏真的想叛变,他至于还跟杨仪叫劲吗?说句明白话。魏延也就是觉得自己多少年跟着诸葛亮出生入死,功劳苦劳都有了,可什么待遇也没有,至少也没有封个什么(随之的住房条件也没有什么改善,薪水奖金也没有什么优厚)。他如果心中怨恨诸葛亮,倒也是在情理之中。魏延先生也不是泥儿捏的。就算是泥捏的,也得有个泥性儿吧。
    
    三,魏延就算是反对诸葛亮,可也不是叛国啊。这顶多算上下级闹矛盾。魏延对撤兵的事说得很清楚:不能因为丞相死了,就把国事废了。该伐魏还得继续伐啊。这里边没有一点叛逃的意思啊。顶多是魏延不同意诸葛亮的遗嘱罢了。也犯不上给杀了啊?
    
    可是,上级领导看不上你了,你还能怎么样呢?这是砧板跟鱼肉的关系。魏延高低还是钻进了诸葛亮布下的套儿。在汉中城门口,让马岱给杀了。诸葛亮和魏延这两人的上下级矛盾(或者叫:犯相的矛盾)才算画上了句号。
    
    也别说人家刘禅窝囊废,往往窝囊人办事更厚道。在处理魏延的后事上,他还真办了一件厚道事。不仅没有追究魏延家里人的罪,还把老魏给厚葬了。其实,本来就没有魏延什么错么。刘禅再笨,这里边的事情也看得清楚。
    
    如果我们猜着说,刘禅也是惹不起诸葛亮,丞相看不上的人,我刘禅敢看上吗?我就是看上了魏延,我敢重用他吗?如果我们再猜着说,如果魏延能够躲过诸葛亮的黑手,侥幸大难不死,诸葛亮之后,刘禅肯定能够用他。
    
    老魏有功劳,也有苦劳;有资历,也有资本啊。可是老魏能躲过去吗?肯定躲不过,诸葛亮已经决定整死他了。他肯定活不下来。
    
    老魏啊,你真是有点冤了。
其实,如果反过来想想,魏延也不冤。谁让你不会来事儿呢?诸葛亮看不上你,又不是一天半天了,都几十年了,这决不是诸葛亮审美疲劳,人家跟你老魏一开始就不对眼么,你老魏心里能不明白吗?你这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天天上班不抑郁吗?

    
    你怎么就不想着改善一下上下级关系呢?想办法联络一下上下级感情呢?比如,逢年过节,串个门子。诸葛领导闹个小病儿,你买点东西,上门去看一看。热乎话多说点儿,少提意见,多干活。诸葛亮说东,你就说东;诸葛亮说西,你就说西。诸葛亮说公鸡会下松花蛋,你就说你亲眼见。不就齐了么。你没事提什么意见啊。
    
    你建议诸葛亮进攻什么子午谷啊?你这叫卖弄。你比领导还明白?领导当面夸你聪明,你可别当真。这就恨上你了。指不定什么时候收拾你呢。领导也有自尊心。你别伤了人家。
    
    其实与老魏同时代的还有一个杨修。也就是太爱在领导面前卖弄。把脑袋混丢了。往宽处说,你魏延还有一步路可走,你辞职跳槽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有技术,有本事,再另找个薪水高的企业也不算是难事么。你干吗非在蜀国这棵树上吊死啊?老魏死心眼儿么。
    
    如果说魏延冒犯过诸葛亮,大概就是上边说的献计出兵子午谷的事儿。别的,魏延还有什么错儿呢?书上没写。其实这人啊,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真是一件大事情。你别指望你的工作如何如何干得不错,领导就信任你了。你也别指望你如何带病坚持工作了,领导就喜欢你了。
    
    从魏延身上,我们后人应该汲取点教训。也就是说,如果你遇到了一个不待见你的领导,你先试着跟他改善关系,如果你真是应该改善的都改善了,还是实在改善不了,谈歌劝你还是赶紧着卷起铺盖走人。
    
    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河北某报社有一个记者,是谈歌的老朋友,也算是河北一个小有名气的记者了,写过不少好文章,可他早几年辞职去了深圳,也是当记者。
    
    谈歌问他,你跑到深圳去干什么啊?深圳的工作速度快,你多累啊,你缺钱啊?还是想干什么?
    
    他告诉谈歌:我也不缺钱,我也不想怎么着,就是我在原单位跟领导闹不来。他挺悲伤地说:不管我怎么卖力气干,可是领导就是看着我不顺眼。我还是出来吧。
    
    谈歌说,你就没有想办法改善一下关系么?
    
    他说:算了,太费劲,你想跟领导改善关系,近乎一点吧,他认为你想巴结他。你敬而远之吧,躲着点吧,他说你看不起领导。近了远了都不是。怎么呆着都别扭。我干脆出来算了。这也算是一个犯相的例子吧。
    
    爱思考的读书人,对杀魏延这一段还有另一种猜测,说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布置杀魏延这回事,是杨仪假传诸葛亮的话,让马岱杀了魏延。因为他们两个在工作中一直矛盾很深。杨仪乘机报了私仇。有这种可能吗?也算一说吧。
    
    放下《三国演义》,讲几句正史。历史上的魏延之死,跟诸葛亮没有关系。魏延最终死在了官场争斗上。是因为蜀国内部争权夺利,魏延陷进去了。魏延在汉中做过十余年的太守。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这十年的市长当得很好,民间的口碑不错。现在汉中市的虎头桥还存有魏延的碑。
    
    近年兴起了旅游,谈歌也去汉中游览过,汉中市内还有一条街,是为了纪念魏延起的名字(中国的老百姓有良心啊,谁给老百姓做了点儿好事,后人总记挂着啊)。叫什么路?谈歌一时忘记了。
    
    大概历史上的魏延还真算是一个好官。


posted @ 2007-05-18 09:08 锋出磨砺 阅读(394) | 评论 (2)编辑 收藏

其实人何须虔诚沐浴去登山朝圣拜佛,自己的母亲根本就是活观音。
母亲和父亲从乡下来到城市帮我们带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很习惯。
现在两个人搭班,每天快乐的和小孙子在一起,我内心很快慰。
谢谢妈妈和父亲。

posted @ 2007-05-13 11:21 锋出磨砺 阅读(12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透视迭代开发2007-04-23 来自:java060515


引子:我们为什么需要迭代开发?

  我们都知道,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一项主观活动,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不能够一下子对所要认知的事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具体到软件开发中来,我们会发现,你很难在开发之前弄清楚客户所有的需求。一方面,客户对自己想要什么可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这就好比在买衣服的时候,我们在专卖店里看到一个衣服,会觉得自己穿起来很帅,但是你仍然需要把它真实的穿在身上才能看到实际效果,而在你看到这件衣服之前,你能够仅仅凭着想象在脑海里刻画出这件衣服的样子么?

  其次,软件工业中我们讲究的是投入和产出比,软件业的成本主要是人力资源的成本。这也是软件项目对时间特别敏感的原因。时间比计划延长一个月,对于一个数十人的团队来说就意味着几十万的成本增加。但是又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所做的软件是完美无缺的呢?于是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对已经开发的部分进行修正,而修正就需要时间。 传统的开发方式下,很多软件项目都是在匆忙交付后发现用户不满意,于是继续修正,再次引发用户的不满意,再次修正,在这样反复地拖延中,客户和软件开发商都筋疲力尽。

  我们需要迭代开发,是因为我们深知对事物的认知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软件开发也是一样。在温博格《探索需求---设计前的质量》一书中提到: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将曾经说过,"计划本身什么都不是,而编制计划的过程就是一切"。我们认同这样的说法,并把它推广到需求过程:产品什么都不是,而开发的过程就是一切。

  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发现什么都不是,而发现过程(探索过程)就是一切。

  软件项目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和用户一起探索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且帮助他们实现。而这种探索,如同在第一段中我们阐述的那样,需要不断的反复,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迭代和反复的准备,而是希望一次性的把所有工作都做完并且还做得非常好,结果可能恰恰相反。

  我们需要迭代开发,是因为我们追求软件质量的最大化。没有人可以制造出完美无缺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检查和反馈,使得那些不适合的东西在早期被暴露出来,迭代给予了我们这样一种检查合反馈的机制,让我们不必在事情结束的时候才惊奇的发现我们所一直努力在做的东西其实是一堆废物。

  实践:正确实施迭代开发

  事实上在业界,迭代开发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然而有多少团队在正确地实施着迭代方法呢?有多少团队通过迭代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呢?很多人简单的把迭代理解为开发的分阶段进行。我们常常看到有项目经理们这样说:我们打算通过4次迭代完成软件的开发,第一次迭代,完成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第二次迭代,完成多少多少模块的开发,第三次,完成其他多少模块的开发,第四次,配置,部署,上线,测试,修正软件bug。虽然我们言必称“迭代”,但是这样的迭代和过去传统的瀑布型开发有多少区别?我们又能够从这样的伪迭代中得到什么好处呢?

  在本文以下部分将对迭代开发实践中几个关键方面进行阐述,这几个方面我们概括为以下关键词:变化,周期,目标,反馈,合作。

  变化
  迭代思想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启示,就是要适应变化,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变化而不是拒绝变化。

  在过去的开发中,我们常常会拒绝变化,以需求分析工作为例,有些项目组在需求分析完成后会要求用户签字,等到交付时,如果客户有什么意见,他们就会拿出那份客户已经签字画押的文件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你们签字过的东西,我们做的难道不是和这里所说的一样么?

  是的,开发出来的可能是和需求定义文件的内容一样的,但问题是:这份需求定义文件上描述的内容是不是真正能够帮客户实现自己的价值呢?难道我们进行软件开发的目的就是让客户在一份他们根本不清楚有什么意义的文件上签字,然后用这个来反驳用户的真正需求么?我们在软件立项之前总是会告诉用户,这个即将开发的软件会帮助他们如何如何。我们有什么理由为我们做不到这一点而理直气壮地责备客户呢?客户亲笔签名的需求文档难道不是我们整理出来并且讲解给他们听的么?

  如果一个软件项目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实现某一方面的增值,但是这种增值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软件项目是失败的。即使软件厂商通过这个项目达到了盈利的目的,满腹牢骚的客户也会把自己的意见传播出去。而如果软件厂商认为这种事情是天经地义的话,那么它在以后的软件项目中也很难帮助自己的客户实现他们想要的价值。

  我们必须让自己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因为这种变化是客户需要的,因为这种变化能够让软件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我并不是说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这种变化,但是我们可以在事前就这些问题和客户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沟通,让他们明白,世界总是变化的,需求本身可能会变化,而这种变化需要人力和物力的支持。让客户也能够适应自身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将剩余的工作列入下一次迭代计划中去,
  将本次迭代的结束时间向后延迟,等待任务的完成
  前一种办法适合于有很大工作量没有完成的情况,这可能也同时说明计划的制定有问题,在制定下次迭代计划时应该考虑对任务完成时间进行调整。后一种办法适合剩余工作量不是很大的情况。

  通常来说,一次迭代完成以后应该有一个产品的新版本可用。这也就意味着:将集成和发布分散到每次迭代中去。借助于一些自动化工具(比如ant),我们甚至可以做到每日构建。

  一个迭代周期应该有多长呢?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而是应该视目标和可用的资源而定。但是,迭代周期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迭代周期过长的话,会延缓反馈的时间,可能将许多问题隐藏或是堆积了起来。迭代周期过短,会让人身心疲劳,事情难有大的成效。一般来说,迭代周期应该在2-6周之间。如果安排的迭代周期超过了两个月,你可能就必须审视一下迭代计划的合理性了。

  不要认为下一次迭代应该和上次迭代的时间差不多,刻板地把所有迭代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是一个很坏的做法。但是你可以把以前迭代周期中的工作效率作为估算下次迭代时间的一个依据。

  目标
  一次迭代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迭代达到什么目的。在制定目标时,应该同时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检查该目标是否已经达成。这就是所谓的“里程碑”。

  迭代计划必须有明确而可行的目标。明确的意思是它应该是可度量的,不能太模糊,因为你很难检查一个模糊的目标是否达成。比如,我们可以说,这次迭代的目标是对xxx方面的需求作进一步细化和评审,完成xxx模块的开发以加入到软件的下一版本中去。这样的目标是明确而且可行的。反过来,如果我们这样说:我们要通过和用户的讨论明确绝大部分愿景,同时要有一个初步的开发。“绝大部分”和“初步”这样的词让人感到困惑:多少是绝大部分呢,在总量尚未明确的前提下,怎么能够知道完成的确是“绝大部分”而不是“一小部分”?“初步的开发”似乎告诉我们这次开发量比较小,但是具体开发哪个部分,或者开发到什么程度,并没有指出一个明确的概念。

  由此产生了一个困惑,软件项目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怎么能够明确地对未来的事情作安排呢?譬如在项目初始调查用户愿景时,为了实现“明确”的目标,是否这样定义任务:完成20%的用户愿景调查?

  很显然,用户愿景总量到底有多少我们并不知道,所以在这次迭代完成以后如果我们问:是否真的完成了20%而不是15%?很难得到答案。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你必须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说:对xxx部门和yyy部门的用户做愿景调查。在迭代完成后,可以检查是否这两个部门所有用户的访谈,调查都已经完成,是否这些部门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表达了全部的意思。

  所以,如果你发现很难对制定的目标进行度量,那么换一个角度来看事情吧,你可能就会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从所有的角度都看不到事情是可以度量的,那么这可能意味着这件事情可能还没有到应该去实施的地步,这时你应该把它从迭代计划中去掉。对于这种情况,有人可能会说:那我们这次迭代可做的事情就很少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进行一次小的迭代吧,可能把这次迭代的工作做完了以后就会有更多的工作可以安排了。

  有些项目经理在日程表上,很详细地写着:第一次迭代,某月某日到某月某日,第二次迭代:某月某日到某月某日,第三次迭代。。。这样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它假设了后面几次迭代的任务量,但是实际上,在前面的工作完成之前,你很难对以后的工作得到一个明确地概念。而且在这样的计划上,可能并没有用于测量迭代成果的里程碑,这样的迭代最后很可能会演变成为瀑布式的开发。所以,在一次迭代完成之前,不要对急着去计划下次迭代,特别是不要试图精确定义下次迭代的时间,因为你连下次迭代要做什么都还不清楚。

  为什么目标的可度量性这么重要呢?在团队开发中,很多信息因为人与人的交流不畅而无法得到正确地反馈,这让我们没有办法实时地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退而求其次,我们必须阶段性地了解这些信息。如果目标难以度量,迭代结束后我们很难明确到底有哪些工作没有完成,也就无法看到事情的问题所在。

 有些团队中会要求每个成员每天对自己的工作进度以百分比的形式做汇报,他们以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确实的掌握事情的进展,但实际上并不行,因为软件开发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有时候我们认为事情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但是可能因为技术或者其他的原因发现这一大半工作方向是错的,这时候就要推倒重来,而且人们在汇报工作量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感情的因素在里面,这就使那些看似精确的百分比打了个折扣。

  所以,我们需要更加实际和细致地划分工作,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度量。这也是迭代周期不能太长的一个原因:如果你把大量有前后关联的工作划分入一个迭代周期,在设定的结束到来时,突然发现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这时候虽然亡羊补牢仍然可以,但是中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反馈
  一个男人在大街上走着,他并没有发现裤子上的拉链已经松开了,虽然看到这个情况的人有很多,但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比如不想多管闲事,怕让那个男人难堪,或者干脆就是想看笑话。结果就是这个人继续穿着一条敞开拉链的裤子在大街上行走。

  这件事情至少带给我们两个启示:1,得到反馈是重要的;2,要想得到正确的,有价值的反馈,你需要其他人的配合。

  对于用户需求来说,没有用户及时地反馈,我们就可能把那些不符合需求的开发继续下去,由于软件中各种功能和模块的依赖性,这种不符合最后可能被放大到数倍。越迟得到反馈,问题可能就越大。

  软件开发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可行性”和“合理性”,无论我们做需求,设计还是开发,集成,测试,都会遇到这两个问题。有些事情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是我们可以通过事前的分析进行判断的,但是有些问题就必须有一定的实践作为基础。这也是一个反馈的问题。譬如说在某项目中技术架构师决定采取一个技术架构,但是经过一些阶段的开发发现它有一些技术上问题不能实现用户的关键需求,这时候就必须放弃它。

  “反馈”意味着两个意思,对一件事情的调查和根据调查做出决策。

  在意识到反馈的重要性之后,你会要求所有的人都对迭代的成果做出反馈。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反馈的重要性并且认真地去做了呢?如果客户认为他们只需要对迭代出来的产品“看看而已”,那么你就很难了解他们一些深层次的想法。再比如一次迭代中某些模块开发的进度比较慢,开发人员可能会抱怨技术方案不能满足要求,而实际的原因可能是设计不合理或者根本就是有人没有认真工作。

  中国国家队前主教练米卢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反馈作为迭代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获得反馈的方式和对于反馈信息的分析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一般来讲,根据软件开发角色的不同,我们非常关注的是两类人的反馈:项目组之外的客户和项目组之内的各种实施人员。

  软件项目一般都会要求客户方安排专门的业务人员进行配合,在迭代开发中,这种配合不只是进行需求的整理和发掘,还包括对已经完成软件版本的评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需求分析师的配合。

  在每次迭代完成之后,软件项目组应该有一些总结和分析活动。通过这些总结和分析,找到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方面。

  在非迭代式的开发中,也有反馈的环节。比如通常在软件交付阶段会有一个试用期让用户提出意见。而软件团队在各种开发中都会有一些总结活动。迭代式开发的独特之处在于尽量早地引入反馈机制;使得反馈机制更加制度化;并且,更加快速和灵活地分析这些反馈,把得到的结论应用到下一阶段的开发中去。

  对于一些机制引起的问题,比如组织结构不合理,角色分配不明确之类。最好有一个明确的问题记录表。在每次迭代完成以后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同时在下次迭代中努力改善它。如果相同的问题连续出现在几次迭代中,可能就说明项目管理出了问题。

  合作
  软件团队中的合作是人们一直都在提倡的。我们在这里提到“合作”的意思并不只包含团队内部的协作,还包括和客户的合作。

迭代开发需要快速反应,这需要各种不通角色人员的配合。如果人们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就会延缓软件项目的进度。而且每个人对自己在迭代中应该做什么事情必须很清楚,这需要事前的准备和角色的合理分配。

  迭代需要用户的配合,实际上最好能够有客户方真正的系统使用者参加到迭代过程中来,因为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很多项目中会让项目经理或是系统分析师担当客户代表的角色,这样做有很多弊病。有时出于各种原因客户确实不能到现场配合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得客户反馈。比如一个阶段迭代完成以后,可以把相关操作用截屏加文字说明的方式发给客户,让他们对产品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为了让团队能够有效快速地配合,应该尽可能使用各种自动化工具。比如自动化测试管理工具,以及配置管理,集成以及发布之类的工具。通过对这些工具的有效应用,使得各个成员能够快速获得信息。

  迭代开发要拥抱变化,主动适应变化。要让每个参与者都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够固步自封,或者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不去思考可改进的地方。从管理者的角度上,必须重视每一个反馈信息。

  迭代开发追求对任务的度量。很多组织会把这种度量和员工的绩效考评联系起来。这种做法可能是合适的,但是如果只是简单衡量工作量或者工作完成速度和质量,有可能会比较片面。毕竟软件开发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表面上来看这个环节处理不好,实际上可能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好,或者其他人的配合不好。

  所以如果在迭代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客观地分析,特别是应该挖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譬如在一次迭代中测试人员发现了一些bug,但是两次迭代过去了,这些bug仍然存在,这就说明对bug的处理不够迅速(当然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这些事情被故意推迟了的情况不算)。这时就必须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信息的不通畅。而不能简单地批评相关责任人。

  总结
  本文对迭代开发的五个关键(变化,周期,目标,反馈,合作)方面进行了讨论。作为一种方法论,迭代开发的好处在于它使软件团队变得更加灵活。在实施迭代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能流于形式化,切实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posted @ 2007-05-12 19:21 锋出磨砺 阅读(15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软件开发公司技术管理办法的一个设想
2007-04-23 来自:java060515  [收藏到我的网摘]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软件技术的研发、使用及升级维护流程,加强公司对公共软件技术的管理,对公司公用软件技术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公司软件产品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2.范围

  1. 公司级公共软件技术的研发和升级维护过程。

  2. 公司级公共软件技术应用过程。

  3. 公共软件技术包括:Delphi、.Net、Java、嵌入式开发4条技术线的软件应用框架、外购控件包、公共基类、通用技术解决方案、通用工具软件。

  3. 职责

  技术委员会:

  1) 发布公共软件技术的某个版本。

  2) 甄选和招募技术委员会成员。

  3) 收集技术提议,做出技术规划。

  4) 组织软件技术人员进行公司公共软件技术的研发。

  公共软件技术研发项目组:

  1) 负责公共软件技术的技术论证、开发。

  2) 对应用人员进行培训。

  3) 跟踪技术的发展,解决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应用系统软件项目组:

  负责实施和应用公共软件技术,对应用情况进行反馈。

  4. 控制流程

  1. 技术规划

  1) 技术委员会平时负责收集整理公司范围内的软件技术的自主研发、技术升级扩展或技术外购的提议。

  2) 每年定期(经理会期间),技术委员会组织人员对收集整理的提议进行评估筛选,确定下阶段软件技术研发的重点,并制定研发任务。

  3) 对于急需技术的提议,技术委员会随时组织人员进行评估筛选,安排研发任务。

  2. 技术论证

  1) 确立研发任务后,技术委员会甄选合适人员作为某项技术的技术研究员,对确定的研发任务进行技术论证和试验。

  2) 技术研究员收集和验证某项技术的技术资料,撰写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技术自主研发或采购要求,人力和时间投入估算,预期收益等内容。

  3) 技术委员会组织人员对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确定技术研发的策略,策略包括取消、继续论证、暂时挂起、进行开发。

  4) 对继续论证的技术重复1)-3),直到次技术的研发策略变化。

  5) 如果是由于目前公司资源不足或是目前形势尚不足以做出判断,可以让技术研发进入暂时挂起状态,等待重新提议和评审。

  3. 技术开发

  1) 对于技术可研报告评审评定为进行开发的技术,技术委员会组织人员进行下一步开发工作。

 2) 技术委员会甄选人员组成公共软件技术研发项目组,确定研发项目任务目标和工期要求,确定项目组负责人。技术研发项目组可以并入应用系统项目组进行管理。

  3) 研发项目的负责人指定详细的开发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开发工作,开发工作包括设计、编码、测试和撰写开发文档。

  4) 开发完成后,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开发成果进行评审,一般情况下,技术总监、技术委员会主席以及技术应用的相关人员要参与评审。

  5) 评审不通过时,需要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然后重新评审。

  4. 技术应用

  1) 评审通过后,研发项目组负责撰写培训材料,对应用此项技术的开发人员进行技术应用培训。

  2) 如果需要,研发项目组成员进入应用系统项目组进行有关开发工作。

  3) 项目组指定一个此项技术的负责人,项目组解散。

  5. 技术维护

  1) 技术负责人跟踪此项技术发展,收集此技术的应用反馈意见,处理Bug。

  2) 技术应用的项目组把技术的改进要求和建议统一提交到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根据收集的反馈和对此项技术的跟踪情况,不定期向技术委员会提交技术升级提议。

  3) 技术委员会进行合并提议进行下一轮技术规划。

posted @ 2007-05-12 17:55 锋出磨砺 阅读(19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国人对国人有句评语: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就是一群虫。其涵义是
      国人不够团结,团体战斗力不强,个体的战斗力比较强。
      而观目前社会的几个状态,想分析分析。
   
    1,年轻一代充斥了一种个性张扬,惟我独尊,不可一世的作风。包括
       了各种垃圾似的各种什么唱响,什么型什么塑,什么超女超男。唯
       不见好一点的团队竞赛。不知道我们的广电局以及文化部门吃便的
       脑子到底要干什么,却经常把一些好的反思的电影封杀。
    2,诺大的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短期眼光
       无视环境的恶劣。
    3,中庸复古,孔孟再现,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太商业化,并且只有
       成型的成年人在关注这些。我们的下一代还在一个大大的染缸里接受
       着垃圾文化的洗礼。
    4,造就了我们一代(80后的占绝大部分)眼高手底,只会享受,经受不
       了压力,没有责任感,只有索取。当然也不乏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
       中缺乏了团队意识。往往这些人才在进入企业后,才培养到这种精神,
       但是这有些迟,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人才成本,这是一种社会成本到
       企业成本的转嫁。
      
    上面只是浅薄的分析了一下企业以后的人才的来源和这些人才的初始状态。
    当这些人才进入企业后,企业将面临着一个再培养的过程,如何将这些人
    才打造成一个能战斗的团队,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接下来我们举一个狭隘的拼图游戏的例子。
    有两个团队,a团队全部是正方形的,b团队是各种不规则图形。将这两个团队
    拼起来,不言而喻,a团队的拼起来的成本(时间,资源)是比b团队低很多。
    因为a团队只需要搬运和拼接。b团队需要搬运,寻找合适的接口,打磨改造,
    拼接。
    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就有疑问了,那人才都是有个性的,不可能都是一个
    造型。问题恰恰就在这里,我们将来的人才必然都是b团队,a团队只是理想化的。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成本,而不是不切实际的去寻找a团队这样的人才。
    我对我国中庸之道的理解是不支持个性,但求厚积。厚积的同时要踏实,而不是
    暴发户似的泡沫,唯有厚实才能长久。
    不管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家族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都要有长期
    的扎实的积累并夯实了再积累,螺旋成长,前提是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以上的分析给我的启发就是
    1,对于每个人才,提供他发展的高度空间,而用一系列的约束制度和激励手段转化
       他的膨胀能力到高度。也就是让这个个体拼图变的厚起来,而不是大起来,当
       他要大的时候,这叫自大,我们要想办法约束并压缩其变高,这种压缩的高,
       只是厚了,而并不实在,所以,我们同时要用激励手段(或者另外一种补偿)让
       个体自己自我冷却,自我实在。
      
    2,企业和团队文化的感染,这样的方法也很多了,例如:企业的员工都必须从底层做
       起来;从事多个部门的工作;企业领导者以身作则;组织团队间的竞赛;在西方的
       学校里面对这个的培养是值的我们学习的。
      
    3,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努力,做企业也一样,但
       求无愧,国家这个机器如果运转不好,企业不可能做大。所以,同仁们,努力做
       吧,能够感染部分人,部分企业,让我们大中华有些盼头就算我们成功了。
      
      

posted @ 2007-05-07 09:42 锋出磨砺 阅读(16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个人评论:最难做的事是打破传统体制 进行改革;最难管的是人。做人做事,先做人再做事。

主题:人性的高估现象

转自:http://blog.sina.com.cn/luansir

 

 

几年前,我从北京乘火车去南方出差,在我同一软卧车箱中遇到一位已经退休的司长A,听说我从事管理研究,A就与我谈起他原先在机关工作的一段经历,让我分析:

 

 

A原来是南方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后调到国家机关一个司做司长,没有提升,平级调动,也许是照顾他的身体,这管几万人的总经理,现在来管三十多人的一单位,照理是小菜一碟。开始确实如此,他这个司是个政策研究部门,事不多,大家也很和气,很好。调来二个多月,就到春节了,这一过节,他感觉就不同了,这在原单位,一到过节,吃的,喝的总是有人送些,单位再发些,另外单位怎么也要给每人再发些奖金,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可这机关,不但他没人送了,手下这三十几号人,也是清汤清水的,既没人送,司里也没什么发,一问才知道,以前一直就这样,他这个司,没有什么具体的权力,人家不用巴结,这个年过得不自在,他不是气自己一调动就没人送了,而是觉得自己这个司长没当好,让手下人跟着他委曲了。

 

 

第二年,他早早准备,凭他国有大型企业十多年总经理的经历,不费劲就化缘到一笔钱,春节前,他让办公室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发给大家,作为节日奖金,这在当年,1000元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他这个春节过得高兴,心想手下应该更高兴,也应该更感谢他了,这个司从来没有过的事,他给办到了,不应该感谢吗?节后一上班,他以为大家都会到他办公室道个谢,没有想到,这样的场景没有发生,倒是办公室主任告诉他,大家有些意见,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复杂了些,他仔细一了解,原来大家不是对发奖金有意见,而是觉得这奖金发得不合理,多数人觉得自己忙了一年拿1000元,有人一年也没做什么,也拿1000元,这不合理,他想也对,这奖金总得对工作好的多些,工作差的少些。第三年,他让办公室改进,奖金分为二档,一档是1050元,一档950元,这几个看来比较忙的人拿1050元,其他人拿950元,他想这下大家应该都满足了吧!没想到节后大家的意见更大了,有几个人都直接找到他这儿了,拿950元的人找来说,为什么他就拿950元,怎么就认为他的工作没干好?他还真没办法说,更令他生气的是,拿1050元的人居然也来找他,言明:这辛辛苦苦一年白干了,这比其他人多忙了这么多,到头来就值了100元,太不公平了。他这是气不过,这想着法子给你们大家发点奖金你们还不领情,还搞意见。得,第四年,他不化缘了,奖金不发了,他原想这发了二年的奖金了,这一不发,大家节后该找他了,没想到,节后很清闲,没有一个人找他,大家也没什么意见了。

 

posted @ 2007-04-27 17:56 锋出磨砺 阅读(17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7年2月4日品牌中国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为了盘点2006中国品牌年度盛事,推动“品牌中国”计划的全面实施,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新浪网、《中国企业家》、《财经时报》、《第一财经日报》、分众传媒、航美传媒等机构联合发起举办的“第三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暨2006品牌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2007年2月3日至4日在 北京隆重举行,“品牌中国总评榜(2006-2007)”正式启。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首钢发展研究院企业所所长王育琨在“主题演讲:品牌价值与文化传承”上演讲。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今天的品牌中国盛会是一次誓师大会,是一次浩大的进军。中国需要品牌中国这样的品牌文化普及大会。

    一个懂得尊重品牌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品牌。一个拥有伟大品牌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但是,我们在这样说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警醒。因为过多的民族情感可能使我们永远与世界级品牌绝缘。在今天品牌中国的论坛上,提出了一些很煽情的口号。尤其是向文波总经理,反复强调“民族品牌”、“保护民族品牌”,我就有点紧张。

    为什么紧张呢?因为所有世界级品牌传达的不是民族自豪感。我们国家的很多品牌注入了过多的国家使命,注入了过多的民情感,而你看看世界级的品牌,它是不是宣传这个东西在里面,我们发现没有。而我们的品牌建设,往往自觉注入国家使命和民族情感。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中,没有人为你的民族自豪感埋单。美国人、西班牙人、摩洛哥人不会为你的民族情感埋单。人们只为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埋单。沃尔玛抓住了“最便宜的折扣店”这一条,十年如一日塑造了今天的商业帝国。我们只要抓住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这一条,就抓住了世界级品牌的关键。

    今天听到了不少品牌概念。我理解的世界级品牌本质的内涵就是:“改变人类的生活品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世界级品牌传达的是一种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力量与自信。树立世界级品牌的理想,就是要树立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理想。但是一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说说了,你要站在月球上看中国,我倒认为不是这样的。世界级的品牌并不是说你非要站的多高,而是像分众传媒的江南春一样,从人的生活习惯里面创办品牌。像沃尔玛那样,从邻里关系中提炼出“最便宜的折扣店”这个最强大的武器。

   论坛交给我的主题是中国为什么缺乏世界级的品牌。这是个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题目。简单地说,

1、  中国市场太大了,一锤子买卖就能赚个没完,没有必要创立品牌;

2、  中国消费者太有爱心了,父爱主义泛滥,让中国企业长不大

3、  中国的环境太宽厚了,中国商业环境太宽厚了,做坏事、恶事的收到的惩罚很小,还有一大堆保护你的体制和人物。严师出高徒,没有严师,没有惩罚,人类懒惰的本性就削弱了品牌。

4、  企业家太弱了,弱者思维统摄了中国企业家。

我不太习惯宏大的主题。我喜欢跟3、2知己的寒窗夜话。我理解的建立世界级品牌,不简单是誓师大会,不能只是铿锵战鼓响彻云霄,也不能仅仅是磅礴气势震撼登场。应该有小桥流水和秉烛夜话。上个星期与深圳市一个负责同志的秉烛夜话,正好切入今天的主题。

上星期有位深圳的负责同志跟我探讨一个问题。他说你是研究企业和企业家的,你来分析一下怎么两个知名企业对同一件事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他说1995年深圳梅观高速建成通车,华为和富士康在高速路的两侧,当时有个协议,高速路给这两个公司开两个出口,有这两个公司把开出口的钱在建成通车后拨给梅观高速公司。华为很痛快,按时拨付。而富士康现在还没有给。这是不是跟任正非和郭台铭的个性有关?这个问题太好了,把这个问题拿到今天的论坛上,提出了中国为什么缺乏世界级品牌的第一个要素:

创建世界级品牌的要素:企业家文化。

这位朋友说了两家公司的一个行为。从企业家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有这样三个层次:

这个行为的背后,这个现实反映了贴牌生产与自主品牌的两重天的一个冷现实。富士康属于世界500强,而华为不是;富士康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而所纳税额为1000、2000万元;华为去年营业收入为528亿元,而所纳税额为40、50亿元;富士康收入大于华为2倍,而纳税仅为华为的400-500分之一。华为的纳税额接近营业收入的10%,而富士康却是营业收入的万分之一;税率1000倍的差异,税额400、500倍的差异。富士康的利润率可能只有1%,而华为的利润率为营业收入的50%左右。华为的最低工资,是富士康平均工资的10倍。华为人能够享受公司增长的红利。

在两重天的现实背后,是不同的观念。跨入宽门的郭台铭:起步容易,发展快,不用投入很多,开张就能赚钱进来,订单有了,劳工原料后续给,打败竞争对手,赚钱就是抠出来的;跨入窄门的任正非:起步难,创自己的品牌,走上了一条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也走上了一条广结战略同盟的间接路线战略之路。靠20多年的积累,跻身世界建设巨子。

观念的背后是企业思维:郭台铭:苍狼文化,吃光了草地就换地方,围歼黄羊不惜牺牲草地,让黄羊吃得走不动、麻痹然后出击。一个地方吃完,就到另一个地方;任正非:以技术为本的价值创新。不是现在才搞,而是在2万元收入时,在一家挤在简易房中吃死鱼和拣烂菜时就拿出一半来稿研发!

思维后面是精神:郭台铭:做大了,我就是救世主,不论我是怎么起家的;任正非:警醒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警惕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华为还没有一项原创技术,保持一种刻骨铭心的自觉。品牌后面的精神,任正非达到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高。这也是建立世界级品牌的第一个要素:企业家文化!

企业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跟上公司这个生物的进化,掌握前端的理念和技术。

记得维克多·雨果曾经说,“你可以抵抗敌人军队的入侵,但你没有办法抗拒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观念。”当然,这个观念要向有力量,必须凝了很高的精神质素,同时还必须向波士登那样已经物化为“登峰造极”的现实,才会有雨果硕的力量。

今天联想集团的李岚来宣讲联想品牌的新进境,“一起奥运,一起联想。”我对联想全球化品牌的塑造,还是有一些忧虑的。

联想并购IBMPC以后,主要有三个里程碑的事件,一是改组经营团队,二是决定提前两年停止使用IBM品牌树立联想品牌;三是决定在全球复制联想中国的双业务模式。所谓双模式就是对大客户的关系型模式与对小客户的交易型模式。

在联想的2006年年终总结中和杨元庆的一系列答记者问和演讲中,都把双业务模式尤其是交易型业务模式说成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对此我有点担心。当然担心的不只是我,还有联想的高管。如,首席财务官马雪征,看上去就忧心忡忡。她直言不讳:“美国的形势最令人担心。供应链问题使联想很被动:我们创造了需求,但却未准备好去满足这种需求。” 马雪征抓住了关键问题:冷落消费者,会使消费者很快离你而去。主管供应链的刘军也是特别难熬:戴尔的制造基地周围是一大堆核心供应商,戴尔因此可以做到零库存,而联想却要全球分散去采购,加大成本还降不下库存。断货市场发生,因此让联想的主管们纷纷抢元件囤积,这就更增加了供应链的危机。

PC市场走过了产品性能、产品加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这样三个阶段,现在到达了敏捷供应链阶段。PC同所有制造业一样,已经不是产品、服务与价格的竞争,而是敏捷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敏捷供应链就是一个虚拟大企业,由一个盟主和众多联盟员一起满足特定市场和客户的需要。现在不再是单体企业的一体化供应链决定乾坤,而必须是把上下游资源纳入一系列相关的联盟体系之中。戴尔的敏捷供应链,支持了戴尔的敏捷制造、敏捷物流、敏捷设计等等,是戴尔模式的重点所在。单体企业的一体化供应链已经不够,上下游资源纳入一系列相关的联盟体的敏捷供应链正取得势头。而且,敏捷供应链不是一个简单的观念变化,而是要从观念之上要到思维、精神,观念之下还要到现实运营。现实运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就的,还必须有个积累。戴尔的敏捷供应链是戴尔20多年的积累。联想凭空而起,难上加难。

不从这样的高度,而仅仅区分两种业务模式,怕是联想乏力的根本所在。

联想面临的选择很现实:是寻进化的契机还是固守曾经的荣耀?

创建世界级品牌第二个重大转化:从私企到共器。

这个演化,联想没有抓住,许多中国公司都没有抓住。柳传志并不理解全球化的公司,其股东、客户、流程、供应链已经具备了公器性质。在2006年底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学者王志乐说现代跨国公司是种社会公器,我们中国企业家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转变。跟王志乐在同一个论坛上当嘉宾的柳传志则在一边评论说,“关于企业是公企还是私企的问题,现在企业我没有认为是公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的公企?民企还是私企。私企还是要强调利润是第一位的”。把“公企”与“公器”混淆,说明虽然联想已经是国际资本主导下的联想了,但是当家人的观念还没有转过来。柳传志不会把联想作为公器来对待。那是他的命根子。

我们熟悉的三星案例。一般的认识,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深重时刻,李健熙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OEM没有前途,于是洗心革面奋发搞研发。其实,李健熙更深一层的反思是,他看到他那100名董事会成员,100名高管,这100个生死弟兄,帮助他创造不了世界级的品牌,他必须改造董事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进独立董事,才可以保证三星走上正路。

品牌的内涵是宽越国界和民族的。品牌的建设也是跨越国界和民族的。跟不上这个形势,还是一切从现有企业的派系争斗和平衡出发,调配全球资源来建设世界级品牌,中国就不可能拥有世界级品牌。

对今天演讲的简单总结:创建世界级品牌,不仅仅要靠誓师大会,不仅仅要发起浩大的进军,更要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还要有一大批从事地下开掘工作的企业家。企业家本质上就是工作在地下的人,一个挖掘开采和探索地下世界的人,他谨慎、不动声色、不可思议、不为人知和不可动摇地向前推进,几乎看不到什么苦恼的迹象。而当他一旦走上地面,要么就是已经成功,要么就是个在四招摇的骗子。

因此,我要向誓师大会的发起人、参与者致敬,更要向在地下工作的企业家致敬!

主持人:

  让我们再次用掌声向王育琨先生致敬!其实王育琨先生就像他自己用到的词语叫震撼登场。

  刚才我跟波司登的高德康在一起交流的,高德康先生对王育琨先生的价是:敏锐、独到。

posted @ 2007-04-25 12:48 锋出磨砺 阅读(23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http://blog.csdn.net/g9yuayon/archive/2007/04/22/1574518.aspx
推荐,不管对与错,作者能够敢于思考就令人敬佩。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时无知是福。俺看到一点新鲜的科普也能觉得造化神奇。刚才读Gerald Jay Sussman(SICP作者)的文章,Building Robust Systems – an essay,竟然心如小鹿乱撞,手心湿润,仿佛第一次握住初恋情人温柔的手。

这篇文章主旨明了:构造复杂的健壮系统非常困难。我们的软件能够有效完成某件具体任务,却不能适应业务领域的变化。一点细微的需求或部署的改动都能让我们的系统变得脆弱。反观生物进化的历史,无数生物在频繁变更的严酷大自然里繁衍生息。也许我们能从中学到让系统随环境变更而自动演化的秘密。当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身段僵硬。35年前问世的Emacs至今是最高效的编辑器之一(不怕惹众怒地说一句,流行的EditPlus和UltraEdit除了学习曲线,还是不能和Emacs比),实属居家旅行杀人越货之必备利器。20年前问世的TeX ,1989年就停止更新代码,但这并不能阻挡它横扫科技出版业,变成科技出版物排版的事实标准,基本上干掉了科技出版业里的排版员这项本来很有前途的工作。不过,这些都是特例。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构造复杂系统的通用方法。不然skynet和matrix怎么能够问世嗫?

Sussman在文章里讨论了生物在残酷进化里得来的五坨特性。这些特性对谙熟生物的老大们也许不是新鲜事,却能让我这个靠三思科普生物的半文盲肾上腺素急剧释放:

  •  冗余(redundancy)和简并(degenerate,不知道这个翻译对不对)
    强健的生物系统都有大量冗余。比如肾和肝。割掉一个肾,我们仍然能活蹦乱跳。把肝的三分之一供奉给乙肝病毒,我们被歧视乙肝携带者的公司气死的几率也大多得肝癌挂掉的几率。

    生物系统也高度简并:同一功能可以由不同的部分来完成。比如我们的能量既能从糖获得,也能从脂肪获得,还能从蛋白质里获得(这个造成我们为节食和消耗热量绞尽脑汁,实属进化跟不上变化的特例,另当别论)。而这三者的代谢过程都不一样。甚至我们的遗传代码也是简并的。我们有20来种氨基酸,但核苷酸构成的密码子组合却有64种。这样才能让点突变不至于影响某个密码区的蛋白质,使得突变能积累起来,同时不会导致明显的表现型后果。不然领导某天生出一特聪明的小孩儿(变异了),但就是长得像头羊,我们非得抓狂不可。简并成于进化,也成就进化。环境改变了,大不了某个部分废掉,但生命继续(系统依然满足规格)。而废掉的功能为变异(或修补)腾出空间。整个系统没有被惊扰。

    现在的软件系统往往包含冗余,但很少刻意加入简并。作者顺便对Python拍砖:Python的口号是TIOWWTDI(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do it),明显是零简并系统。
  • 探索行为
    探索行为也是生物系统健壮的基石。生物需要的合适功能通过“生成-测试”的机制获得。系统某部分生成功能,而另外相对独立的部分测试功能,决定接受还是拒绝测试结果。比如说支持细胞上的微管阵列决定细胞的形状。微管们总是不断被生成和摧毁。那些有幸碰到细胞膜里稳定子的微管们得以存活。最终结果就是细胞的形状又稳定子的位置决定。所以细胞形状的生成和维护机制同确定细胞最终形状的机制分开(操作系统设计里policy和mechanism分开有点类似)。

    探索过程中测试者不必知道行为提供者。行为提供者也不必知道测试机制。这样的结果是变异和适应非常灵活,因为测试者和行为提供者可以自由发展。反正合者生,不合者死。负面作用就是这种选择代价高昂。自然选择的每一秒都伴随着无数生命的消亡。
  • 隔离和定位
    我们身体的每一坨细胞都源于单一的受精卵。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才1GM内存!)都一样。但是,我们有各种专门细胞,比如皮肤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这些细胞再进一步组织成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这一切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细胞们能根据环境特异化。也就是说,细胞的行为并没有被编入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而是由基因组决定。不同的信号组合可以激活或关闭细胞的某项功能。不同的细胞组合起来,进一步实现更为复杂的功能。

    优秀的软件系统有类似的特点。它们高度模块化。不同的模块在不同的环境里执行对应的功能,进行不同的组合。

  • 防御,修补,和再生
    生物大都能防御异物的攻击,修补缺损的部分,再生死亡的肌体。现在的软件开始包括防御功能,比如安全特性。不过,很少有强大的修补和再生功能,虽然号称自己能自我调控的系统不少。前两年IBM闹腾得欢的autonomous computing最近好像也让位给牛皮轰轰的SOA。Erlang的容错系统倒非常诱人:它的基础设施让系统比较轻松地侦测出问题的进程,然后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前提下重启该进程。

  • 组合
    复杂系统都是又小模块组合而成。这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构建的系统模块依赖事先写好的规范。比如接口的规范,比如接口调用的顺序。这种规范现行的办法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增高变得越来越难。相反,人类的基因组信息不过区区1G,还不够容纳一个普通操作系统的规范,却足以决定我们的构造和行为。我们的“系统接口”必须能够自我配置,适应环境。代价是系统的初始化时间太长,9月怀胎不过是刚开始。

文章也讨论了具备这些通用特性的健壮系统需要哪些基础功能:

  • 通用的部件
    健壮的系统总是由一系列通用部件构成。每类部件都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每个部件能接受范围宽广的输入,但能输出范围狭窄的结果。这好比久经考验的电子原件。他们能在充斥了噪音信号的环境里正确工作,输出可以预测的信号。
  • 可以扩展的泛型操作符。比如同样是加号,+, 既可以处理整数相加,也能处理实数相加,也能处理矩阵相见。更重要的是,还能让用户扩展该操作符的语义,引入新的功能。这样不仅能让新程序容易编写,而且能旧的程序自然增加功能,应对新的环境。这点其实很多语言都有所支持,尤其是现下流行的动态语言。比如说在Lisp环境下开发,我们可以开发一个简单的版本,让程序运行起来。然后我们就在这个运行的程序里不断调试,修改,和加入新的功能,直到这个系统健全。这里有演示录像
  • 生成和测试
    我们的系统应该让我们能够写出返回多项选择的函数,然后同步测试这些结果,挑选出合适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好,系统自动回溯。这样做的危险是回溯可能导致指数级的运行时间。不过这也是进化不可避免的代价。其实生成-测试的理念早已用到编程当中。比如Prolog的自动回溯。和众多动态语言支持的模式匹配--比如Erlang, 比如Scala,比如Ocaml。
  • 通过约束得到的普适过程
    这个大概是说通过一系列的约束条件,我们可以构建出对应的约束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我们能生成适应这些约束条件的过程或函数。这样生成的函数能满足广泛的应用环境。
  • 工程中的简并
    作者提出了两种方法。一是利用AI中常用的技巧:目标导向(goal-directed)的方法。这个本质上是说我们不规定系统怎么做一件事,而是告诉系统要达到什么目标。Prolog简直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天生杀手。当然,现代的函数编程语言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利器。二是对同一问题实现多种独立解法,然后让系统挑选合适的方法。

文章还讨论了支持系统健壮和进化的方法:

  • 组合子
    简单说,我们应该通过搭配组合相对独立的部件来构建系统。函数语言对这种编程方式尤其擅长。特别是支持transparent referential integrity和lazy evaluation的函数语言,比如Haskell:我们搭建出基本的模块。Haskell系统提供一大堆强大的黏合工具,让我们把这些模块轻松地组装起来。不过文章也强调,关键还是模块的质量。函数编程只是有效的手段。
  • Continuation
    这个特性在Ruby, Python,Scheme, Smalltak等现代动态语言里都有。Continuation是非常强大的编程手段。一个Continuation对象被创建时能保留当时系统的有关状态,并在其他任意时间被调用。这让程序员获得对时间的直接控制。我们可以暂停某段计算,并在一段时间后继续那段暂停的计算。牛人Avi就利用Smalltak对Continuation的完善支持写出了绝对让人惊叹的Seaside Web编程框架。不信邪的老大们可以去体验以下用Seaside搭建的应用,dabbledb
  • 回溯和并发
    没有回溯,我们就不能自动检验多项选择,排除不合适的结果。没有并发,我们不能同时检验多个结果,计算的代价太高。这些好像不新鲜。
  • 任意联系
    标注元数据便是一个例子。我们不能也不可能预测系统运行时数据间的所有关联。所以构建可以任意扩展的数据关联系统就非常重要了。这好像也不新鲜。比如说至少20年前人们就认识到Metaobject Protocol的重要性,有兴趣的老大可以去读这本经典的书。现在Java支持的Annotation也可以算一个例子。
  • 动态配置的接口
    这个比较新鲜,属于正在研究的难题。现在的方法是让一个群体内的计算实体(agent)通过不断地交流信息来建立大家理解的规则。俺没有看明白。

总之,这篇文章属于高来高去的主题演讲性质的文章,但它对生物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与计算系统的联系的描述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也许文章结尾是最好的总结:正经的工程不过几千年历史。我们构造健壮系统的手段还远未成熟。我们还没有从漫漫几十亿年生物进化中吸取经验….

posted @ 2007-04-24 19:51 锋出磨砺 阅读(25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通用汽车的客户与该公司客服部间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Pontiac)部门收到一封客户抱怨
信,上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我不会怪你们为
什么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
实。”
  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我们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
当我们的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在饭后才投票决
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等大家决定后我就开车去买。
  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后,在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
就发生了。
  “你知道吗?每当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不
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他的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我要让你知道,我对这
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猪头。
  “为什么这部庞帝雅克当我买了香草冰淇淋它就秀逗,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
其它口味的冰淇淋,它就一尾活龙?为什么?为什么?”
  事实上庞帝雅克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
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之于一
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人。
  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一
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
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了。
  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
  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
  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
  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秀逗”。
  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到目前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过
敏。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
  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头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
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根据资料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
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它口味的要少。
  为什么呢?原因是出在这家冰淇淋店的内部设置的问题。
  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冰淇淋口味中最畅销的口味,店家为了让顾客每
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
店的前端;至于其它口味则放置在距离收银台较远的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
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
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 “ 蒸气锁 ”。
  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它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
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
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 蒸气琐 ”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读后感想:
  即使有些问题看起来真的是疯狂,而且有时候它还是真的存在;但是如果
我们每次在看待任何问题并秉持着冷静的思考去找寻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将
看起来会比较简单不那么复杂。
  所以碰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就反应说那是不可能的(IMPOSSIBLE),而没有
投入一些真诚的努力。仔细观察 “ 不可能 ”这个字【IMPOSSIBLE】,你也许可
以看到“我可能”【I’M POSSIBLE】

posted @ 2007-04-14 10:43 锋出磨砺 阅读(24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14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