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多的家训,都浓缩着作者毕生的生活感悟、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是他的子孙可以从中获益,就是世人读来也会有所启迪。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诸葛亮千百年被人们誉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全文虽只有80多个字,但辞约意丰,掷地有声,既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有殷殷期盼之情。我们读之思之,并当躬行自勉。
原文: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至善至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情操。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远大的目标。要学得真知必须静下心来,让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干,是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振作精神;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身心,陶治性情。
如果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日月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地衰老下去。不能有所作为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凉地困守在自己贫穷的小屋里,到那时后悔怎么来的及呢?
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在他临终这一年写给他的嫡子诸葛瞻的。文中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对幼子在道德修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珍惜年华不虚度光阴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这既是对他儿子的要求,也是自己一生经历的感受及体验,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就全文思想内容来看,与其说是言教,更不如说是身教,近二千年来诸葛家族的后代和有志青年无不受其鼓舞。在今天它也必将激励我们每个人去不断吸取先进、科学、进步的理念、知识和方法,让我们学习、借鉴、缅怀、思考,去实现人类共同的、更高境界的理想,即为建设一个民主、科学、文明、和谐的大家庭而不懈努力。
作者:
诸葛亮(181—234年),琅琊(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孔明,号卧龙。年青时受刘备三顾之恩,竭诚辅刘相蜀,成为蜀汉的决策者。当政期间,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开疆拓土,富国强兵,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政治、经济、军事的政策和策略。曾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日理万机,终因积劳成疾,于54岁时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怎样读书修身,静心养德,济世爱民,治国平治天下。即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贤圣的切切教诲,舐犊情深,催人肺腑。从字里行间表现出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他言传身教,惠及后人,显示了完美的人格力量。
posted on 2007-04-07 01:12
jadmin 阅读(64)
评论(0)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