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0-12-14 14:14
幻海蓝梦 阅读(1708)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通信产品--相关知识
976年,Xerox公司在ALOHA系统中增加了载波侦听之后,一个14M电缆上连接了100多台计算机,其传输速率为2.94M
bps,采用了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这个系统被称为以太网(Ethernet)。1980年,Xerox, DEC,
Intel共同提交了“以太网”蓝皮书,制定了10M bps的CSMA /CD 以太网标准。随后,IEEE
802小组成立。IEEE定义了采用1-坚持型CSMA/CD技术的802.3局域网标准,速率从1M到10M
bps。而以太网只是其中的一个特定产品而已。
1.3.1 以太网帧结构
以太网常见的帧为IEEE 802.3和Ethernet
II帧,IEEE802.3帧格式如下:
1.前导(preamble)字段:交替的1和0组成.5Mhz 的时钟频率,8字节,包含7字节的起始帧分 界符(start frame
delimiter,SFD),SFD 是10101011,最后1 个字节同步(sync) 2.目标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DA):6 字节 3.源地址(source address,SA):6 字节 4.长度(length)字段:不能辨别上层协议,2
字节 5.数据(data):64 到1500 字节 6.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4 字节,存储CRC值
而Ethernet II的帧结构如下;
1.前导(preamble)字段:5Mhz的时钟频率,8字节,包含7字节的起始帧分界符(start frame
delimiter,SFD),SFD 是10101011,最后1 个字节同步(sync) 2.目标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DA):6 字节 3.源地址(source address,SA):6 字节 4.类型(type)字段:用于辨别上层协议,2
字节 5.数据(data):64 到1500 字节 6.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4 字节,存储CRC
值.
以太网使用802.3标准和TCP/IP协议。802.3标准位于IOS/OSI的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使用的数据传输结构为IEEE802.3 帧结构(表1)。
表1 IEEE802.3帧结构
其中:目的地址是帧发往的站点地址,每个站点都有自己唯一的地址;数据长度是要传送的数据的总长度;协议首部是数据字段的一部分,含有更高层协
议嵌入数据字段中的信息;数据字节的长度可从0-1500个字节,但必须保证帧不小于64个字节,否则就要填入填充字节;帧校验采用CRC码。
TCP/IP协议采用分层的结构(以OIS为参考模型),从下到上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可以有
以太网控制器完成。网络层包括IP、ARP、ICMP协议,主要完成IP寻址,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传输层包括TCP、UDP,主要功
能是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端通信,目的是在联网中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端-端连接。用户的主要程序位于协议的最高层,即应用
层,主要用来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主要协议有TENET、FTP、SMTP、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