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Jiang

我的最新工程MobileIMSDK:http://git.oschina.net/jackjiang/MobileIMSDK
posts - 471, comments - 13,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1

本文引用了刘欣的文章,感谢原作者的分享。

1、引言

Http协议在现今主流的IM系统中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在IM系统中用HTTP发起的连接被大家简称为http短连接),但Http作为传统互联网信息交换技术,一些典型的概念比如:Session、Token,对于新手程序员来说很陌生。

很多文章动辄长篇大论、高屋建瓴地从底层协议再到上层分布式应用式的讲解,根本不适合傻白甜程序员,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以最白话地方式,通俗易懂的为你讲清HTTP协议中的Session和Token等概念,希望读完全文,您仍能满怀信心,继续义无反顾地跳入程序员这个职业深坑 ^_^。更深入的技术细节,请阅读《IM开发基础知识补课(四):正确理解HTTP短连接中的Cookie、Session和Token》。

学习交流:

- 即时通讯开发交流3群:185926912[推荐]

- 移动端IM开发入门文章:《新手入门一篇就够:从零开发移动端IM

(本文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1686-1-1.html)

2、互联网源起

1990年12月25日,罗伯特·卡里奥在CERN(即位于日内瓦的欧洲原子核研究会)和蒂姆·伯纳斯·李一起成功通过Internet实现了HTTP代理与服务器的第一次通讯(有关HTTP的详细介绍,请见《网络编程懒人入门(六):深入浅出,全面理解HTTP协议》)。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作为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或互联网)的发明者,被尊称为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建立的第一个网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网站)是http://info. cern. ch/,它于1991年8月6日上网(即北京时间8月7日)。

▲ 互联网之父——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

1955年6月8日,伯纳斯·李出生于英格兰伦敦西南部。他的父母都参与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电脑,曼切斯特1型(Manchester Mark I)的建造。2017年,他因“发明万维网、第一个浏览器和使万维网得以扩展的基本协议和算法”而获得2016年度的图灵奖,同时还有100万美元奖金(该奖金由谷歌公司提供)。

▲ 图灵奖奖杯实物

在此前的伦敦2012奥运会开幕式上,开幕式总导演丹尼·博伊尔特别为表扬蒂姆·伯纳斯·李爵士的功绩,设计了激动人心的一幕: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在“伦敦碗”场馆中央用电脑键盘敲出了一句话:This Is For Everyone(为了每一个人)。

媒体评述:“如果蒂姆·伯纳斯-李爵士为互联网申请专利,他将是世界最富有的万亿富豪”。但是,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将他的发明无偿贡献给全人类。

▲ 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参与了伦敦奥运2012开幕式的表演
▲ 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在“伦敦碗”场馆中央用键盘敲下的“This is For Everyone”
▲ 现在的“互联网”已无比庞大

(本图来自:《技术往事:改变世界的TCP/IP协议(珍贵多图、手机慎点)》一文)

3、相关文章

IM开发基础知识补课(四):正确理解HTTP短连接中的Cookie、Session和Token

IM开发基础知识补课(一):正确理解前置HTTP SSO单点登陆接口的原理

移动端IM登录时拉取数据如何作到省流量?

通俗易懂:基于集群的移动端IM接入层负载均衡方案分享

浅谈移动端IM的多点登陆和消息漫游原理

谈谈移动端 IM 开发中登录请求的优化

好了,我们开始正文的阅读。

4、美好的旧时光

我经常想象并怀念三十年前那原始而美好的互联网旧时光, 工作很轻松, 生活很悠闲。

上班的时候偶尔有些HTTP的请求发到我这里, 我简单的看一下, 取出相对应的html文档,图片,发回去就可以了, 然后就可以继续喝茶聊天。

▲ 早期IE浏览器界面

我的创造者们对我很好, 他们制定的一个简单HTTP协议, 就是请求加响应,  尤其是我不用记住是谁刚刚发了HTTP请求,   每个请求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

邮件服务器很羡慕我, 他说:老弟,你的生活太惬意了,  哪像我, 每次有人从客户端访问邮箱, 我都得专门给他建立一个会话, 来处理他发的消息, 你倒好, 完全不用管理会话。

这是由应用的特性决定的, 如果邮件服务器不管理会话, 那多个人之间的邮件消息就会完全混到一起了, 乱作一团了。

而30年前的Web 基本上就是文档的浏览而已, 既然是浏览,我作为一个服务器, 为什么要记住谁在一段时间里都浏览了什么文档呢?

5、是时候该Session出场了

但是好日子没持续多久, 很快大家就不满足于静态的Html 文档了, 交互式的Web应用开始兴起, 尤其是论坛, 在线购物等网站。

我马上就遇到了和邮件服务器一样的问题, 那就是必须管理会话,必须记住哪些人登录系统,  哪些人往自己的购物车中放了商品,  也就是说我必须把每个人区分开。

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由于HTTP协议的无状态特性, 我必须加点小手段,才能完成会话管理。

我想出的办法就是给大家发一个会话标识(session id), 说白了就是一个随机的字符串,每个人收到的都不一样,  每次大家向我发起HTTP请求的时候,把这个字符串给一并捎过来, 这样我就能区分开谁是谁了。

6、沉重的负担

大家都很高兴, 可是我就不爽了。

每个人只需要保存自己的session id,而我需要保存所有人的session id !  如果访问我的人多了, 就得由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个。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开销 , 严重的限制了我的扩展能力, 比如说我用两个机器组成了一个集群, 小F通过机器A登录了系统,  那session id会保存在机器A上,  假设小F的下一次请求被转发到机器B怎么办?  机器B可没有小F的 session id啊。

有时候我会采用一点小伎俩: session sticky , 就是让小F的请求一直粘连在机器A上, 但是这也不管用, 要是机器A挂掉了, 还得转到机器B去。

那我只好做session 的复制了, 把session id  在两个机器之间搬来搬去, 快累死了。

后来有个叫Memcached的给我支了招: 把session id 集中存储到一个地方, 所有的机器都来访问这个地方的数据, 这样一来,就不用复制了, 但是增加了单点失败的可能性, 要是那个负责session 的机器挂了,  所有人都得重新登录一遍, 估计得被人骂死。

我也尝试把这个单点的机器也搞出集群,增加可靠性, 但不管如何, 这小小的session 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7、时间换空间:Token是个不错的方案

这几天的晚上我一直在思考, 我为什么要保存这可恶的session呢, 只让每个客户端去保存该多好?

可是如果我不保存这些session id ,  我怎么验证客户端发给我的session id 的确是我生成的呢?  如果我不去验证,我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合法登录的用户, 那些不怀好意的家伙们就可以伪造session id , 为所欲为了。

嗯,对了,关键点就是验证 !

比如说, 小F已经登录了系统, 我给他发一个令牌(token), 里边包含了小F的 user id, 下一次小F 再次通过Http 请求访问我的时候, 把这个token 通过Http header 带过来不就可以了。

不过这和session id没有本质区别啊, 任何人都可以可以伪造,  所以我得想点儿办法, 让别人伪造不了。

那就对数据做一个签名吧, 比如说我用HMAC-SHA256 算法,加上一个只有我才知道的密钥,  对数据做一个签名, 把这个签名和数据一起作为token ,   由于密钥别人不知道, 就无法伪造token了。

这个token 我不保存,  当小F把这个token 给我发过来的时候,我再用同样的HMAC-SHA256 算法和同样的密钥,对数据再计算一次签名, 和token 中的签名做个比较, 如果相同, 我就知道小F已经登录过了,并且可以直接取到小F的user id ,  如果不相同, 数据部分肯定被人篡改过, 我就告诉发送者: 对不起,没有认证。

Token 中的数据是明文保存的(虽然我会用Base64做下编码, 但那不是加密), 还是可以被别人看到的, 所以我不能在其中保存像密码这样的敏感信息。

当然, 如果一个人的token 被别人偷走了, 那我也没办法, 我也会认为小偷就是合法用户, 这其实和一个人的session id 被别人偷走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 我就不保存session id 了, 我只是生成token , 然后验证token ,  我用我的CPU计算时间获取了我的session 存储空间 !

解除了session id这个负担,  可以说是无事一身轻, 我的机器集群现在可以轻松地做水平扩展, 用户访问量增大, 直接加机器就行。这种无状态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附录:IM开发综合性文章

移动端IM开发者必读(一):通俗易懂,理解移动网络的“弱”和“慢”

移动端IM开发者必读(二):史上最全移动弱网络优化方法总结

从客户端的角度来谈谈移动端IM的消息可靠性和送达机制

现代移动端网络短连接的优化手段总结:请求速度、弱网适应、安全保障

腾讯技术分享:社交网络图片的带宽压缩技术演进之路

小白必读:闲话HTTP短连接中的Session和Token

IM开发基础知识补课:正确理解前置HTTP SSO单点登陆接口的原理

移动端IM中大规模群消息的推送如何保证效率、实时性?

移动端IM开发需要面对的技术问题

开发IM是自己设计协议用字节流好还是字符流好?

请问有人知道语音留言聊天的主流实现方式吗?

IM消息送达保证机制实现(一):保证在线实时消息的可靠投递

IM消息送达保证机制实现(二):保证离线消息的可靠投递

如何保证IM实时消息的“时序性”与“一致性”?

一个低成本确保IM消息时序的方法探讨

IM单聊和群聊中的在线状态同步应该用“推”还是“拉”?

IM群聊消息如此复杂,如何保证不丢不重?

谈谈移动端 IM 开发中登录请求的优化

移动端IM登录时拉取数据如何作到省流量?

浅谈移动端IM的多点登陆和消息漫游原理

完全自已开发的IM该如何设计“失败重试”机制?

通俗易懂:基于集群的移动端IM接入层负载均衡方案分享

微信对网络影响的技术试验及分析(论文全文)

即时通讯系统的原理、技术和应用(技术论文)

开源IM工程“蘑菇街TeamTalk”的现状:一场有始无终的开源秀

QQ音乐团队分享:Android中的图片压缩技术详解(上篇)

QQ音乐团队分享:Android中的图片压缩技术详解(下篇)

腾讯原创分享(一):如何大幅提升移动网络下手机QQ的图片传输速度和成功率

腾讯原创分享(二):如何大幅压缩移动网络下APP的流量消耗(上篇)

腾讯原创分享(三):如何大幅压缩移动网络下APP的流量消耗(下篇)

如约而至:微信自用的移动端IM网络层跨平台组件库Mars已正式开源

基于社交网络的Yelp是如何实现海量用户图片的无损压缩的?

腾讯技术分享:腾讯是如何大幅降低带宽和网络流量的(图片压缩篇)

腾讯技术分享:腾讯是如何大幅降低带宽和网络流量的(音视频技术篇)

为什么说即时通讯社交APP创业就是一个坑?

>> 更多同类文章 ……

(本文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1686-1-1.html)



作者:Jack Jiang (点击作者姓名进入Github)
出处:http://www.52im.net/space-uid-1.html
交流:欢迎加入即时通讯开发交流群 215891622
讨论:http://www.52im.net/
Jack Jiang同时是【原创Java Swing外观工程BeautyEye】【轻量级移动端即时通讯框架MobileIMSDK】的作者,可前往下载交流。
本博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也可前往 我的52im.net 找到我)。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Chat2DB   C++博客   博问  
 
Jack Jiang的 Mail: jb2011@163.com, 联系QQ: 413980957, 微信: hellojack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