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Jiang

我的最新工程MobileIMSDK:http://git.oschina.net/jackjiang/MobileIMSDK
posts - 490, comments - 13,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1

本文内容由百度技术团队分享,原题“基于公共信箱的全量消息实现”,为了帮助理解,有较多修订、内容重组和重新排版。

1、引言

百度的IM消息中台为百度APP以及厂内百度系产品提供即时通讯的能力,提供包括私聊、群聊、聊天室、直播弹幕等用户沟通场景,并帮助业务通过消息推送触达用户。

如今,百度APP新增了一种需要以“低用户打扰”的形式触达全量用户的场景需求,而现有的IM消息中台主要是基于用户“私有信箱”通知拆分的机制(通俗了说也就是IM里的“扩散写”),所以如果不进行改造,是很难低成本、高时效的满足该场景诉求。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介绍了百度现有IM消息中台系统的主要组成,并对比多种实现方案的优劣,以“公有信箱”通知读扩散的技术方案对现有IM消息中台系统进行改造,从而达成了低成本、高时效地实现全量用户通知推送需求。

技术交流:

本文已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4235-1-1.html

2、全量用户消息推送需求背景

百度APP新增了需要通过IM实时通知触达全量用户的诉求,比如2022年12月7日解除疫情管控结束后,将经过筛选的官方政策解读、专题汇总、知识科普、实用工具类介绍等信息,通过官方号“x度小助手”下发触达到百度APP用户,从而来有效体现人文关怀,提高用户粘性。

在以IM消息服务进行全量用户消息触达时,需要满足以下诉求:

具体就是:

  • 1)在触达范围上:希望尽量扩大用户触达范围,包括百度APP月活用户、以及非月活用户但是近期新注册或登录的用户;
  • 2)在时效上:一次全量触达,希望短时间内完成(比如小时级、甚至分钟级),抢占时效性;
  • 3)在用户打扰方面:消息触达不能给用户带来较大的打扰,每次消息下发,只触达一次,不能重复打扰用户(但是需要保留回访入口,满足用户二次查看的诉求)。

3、现有IM消息中台的技术痛点

我们现有的IM(即时通讯)服务中,每个IM用户对应一个用户信箱。

基于现有的IM技术实现方案,如果想完成全量用户的消息触达,需要把消息推送到每个用户的信箱(也就是IM中的扩散写)。

这样的话,要完成6亿以上的消息写入(假定每条占用存储4KB,每秒写入2W条消息),在消息写入时效性以及存储资源消耗上,都是很难接受的。

且现有的基于用户私有信箱的方案,在同时支持多条全量用户通知消息的场景下,扩展性也较差。

基于上述需求背景和技术痛点,我们本次的改造目的,就是要找到一种技术方案,从而在特定业务场景下通过改造后的消息服务,低成本、高时效的给全量用户推送内容一致的消息通知。

4、现有IM消息中台的主要技术实现

在讨论改造方案前,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目前IM消息系统的现状,包括消息系统的组成、通知拉取模式、用户信箱等。

4.1 消息系统组成

从普通用户的直观体验上看,一个IM系统可以包括如下元素:

  • 1)用户主体;
  • 2)用户账号;
  • 3)账号关系;
  • 4)聊天会话;
  • 5)聊天消息。

用自然语言串一下以上元素就是:

  • 1)“用户主体”具有“用户账号”;
  • 2)“用户主体”具有头像、昵称等用户属性;
  • 3)“用户主体”通过“用户账号”登录IM系统,进行聊天;
  • 4)“用户账号”之间的关注、屏蔽、免打扰等构成“用户关系”;
  • 5)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环节可以产生“聊天消息”;
  • 6)聊天记录构成了一个“聊天会话”。

下面这张图可能更直观一些:

从集成消息服务的业务方角度看:

  • 1)一个IM系统可以包括消息客户端(消息客户端UI组件、消息SDK)和消息服务端;
  • 2)IM消息可以作为一种服务,嵌入到各业务系统中,为业务系统提供“实时交互”能力;
  • 3)业务通过集成IM服务,提升其用户体验;
  • 4)业务APP集成IM SDK,通过IM SDK与IM Server交互,完成用户上行通讯能力;
  • 5)业务APP Server通过与IM Server交互,完成通知下行触达用户。

下图为一个集成了IM SDK的业务架构图:

从使用场景来看,消息包括:

  • 1)“私信消息”(包括用户上下行消息);
  • 2)“通知消息”(业务方给用户推送的下行消息);
  • 3)“群聊”、“聊天室”;
  • 4)“直播间弹幕”等。

4.2 消息的通知拉取模式

百度的IM消息系统,采用通知拉取(notify-pull)模式来感知新消息、拉取新消息。

IM SDK登录时,与IM 服务端建立长连接(LCS, Long Connect Service),用户有新的消息时,通过长连接下发notify,实时通知用户的IM SDK。

实时notify不写用户信箱,因为noitfy不是消息(可以理解为提醒在线用户有新消息的信号),IM SDK根据这个信号,来服务端拉取消息。

业务方server或者其他用户给该用户发送消息后,经过IM业务处理模块,把消息写入接收者信箱,IM Server会根据用户的登录和路由信息,给消息接收者(私信场景下也包括“消息发送者”,用于消息的多端同步)发送新消息notify,接收到notify的IM设备,通过IM SDK来IM Server端拉取(pull)消息。

4.3 用户信箱介绍

为了暂存尚未拉取到IM SDK本地的离线消息,需要对消息进行服务端存储,而消息的离线存储是通过消息信箱服务完成的。

目前百度的IM用户消息信箱主要包括:

  • 1)用户私有信箱;
  • 2)群公共信箱(非下文提到的用户公共信箱);
  • 3)直播间弹幕mcast等。

用户信箱通过“消息所属应用”+“IM标识用户的唯一ID”来标识。

就一条消息而言:消息参与者有“消息发送者”和“消息接收者”,消息收发双方的信箱都是相互独立的(假设发送方删除了自己信箱的某一条消息,不会影响消息接受者信箱的消息)。

对于有查看历史消息诉求的一方来说:消息需要入该方的信箱,比如用户之间的私信(也就是一对一单聊)消息需要入发送者和接收者的信箱。

而对于全量用户消息通知的场景:消息不需要存储发送者信箱,而只需要存接收者的信箱。而用户的信箱排序,是基于信箱Timeline(详见《现代IM系统中聊天消息的同步和存储方案探讨》)。即消息在信箱内部基于时间线存储,每条消息对应一个unix 微秒时间戳(如第一条消息1679757323320865),用户进行信箱拉取时,基于时间范围正序或者逆序拉取。

如下为信箱Timeline的示例:

用户信箱中的每一条消息记录都包含四个主要部分:

  • 1)“消息ID”;
  • 2)“消息用户标识”;
  • 3)“消息通用属性”;
  • 4)“消息业务属性”。

下面详细介绍以上四个部分:

  • 1)消息ID:为unix微秒时间戳,不需要全局唯一,只需要特定用户信箱范围内唯一即可;
  • 2)消息用户标识:包括from_uid、to_uid、contacter;
  • 3)消息通用属性:包括create_time、expire、is_read;
  • 4)消息业务属性:包括category、type、priority、business_type、APP_id、msgkey、content等。

如下为一条消息记录示例:

5、全量用户消息推送技术方案选型

5.1 需求分析

目前百度的IM消息推送机制中,主要支持:

  • 1)单播:消息推送方式,每次给一个用户推送一条消息;
  • 2)批量单播:每次给小范围用户推送消息,比如30个;
  • 3)广播:基于关注关系的推送,如给全量粉丝推送。

上述三种消息推送机制推送的消息,均需要存储服务端的用户私有信箱。为了完成百度APP 6亿以上全量月活用户的消息推送,目前有三种可选的方案,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

5.2 方案1:全流程从通知入口推送

该种方式下:需要获取全量的月活用户列表,经过IM Server推送入口,给每一个用户推送疫情相关通知。

该通知写入到用户信箱时:

  • 1)若用户在线,在实时拉取该通知;
  • 2)若用户离线,再下次登录IM服务时,拉取离线通知。

该种方案下:推送行为会覆盖IM的全流程,推送的通知会进入每个月活用户的私有信箱,服务压力大。其中增量用户不会收到通知推送(这里增量用户指的是不在月活用户列表的用户)。

5.3 方案2:跳过通知入口直接写信箱

该种方式跳过IM消息推送流程中的中间环节,直接把通知消息写入用户信箱。

由于跳过了中间流程直接写入信箱,通知写入速度主要取决于信箱底层存储的压力承受情况。

该种方案下,同方案1一样,无法给用户发送实时通知,依赖用户IM SDK的主动消息拉取(断链后重新登录/新消息提醒拉取),无法给增量用户发送通知。

该方案由于跳过中间环节直接写信箱,风险较大,无法直接提供给业务方使用,不建议如此操作。

5.4 方案3:公有信箱实现机制

该种公有信箱机制的逻辑是把通知消息写入“公共信箱”。在用户消息拉取时,合并“用户私信信箱”+“公共信箱”的消息。

5.5 三种方案比较

方案1和2都是写扩散方式,基于现有“用户私有信箱”的机制,把通知消息写入每个接收通知的用户私有信箱。

方案2与方案1的差别主要是跳过了消息中间流程,可以避免因为中间环节负载瓶颈导致整体消息写入速度过低。

方案3是读扩散方式,消息不用再写入接收通知的用户私有信箱,而只需要在公共信箱存储一份。在用户拉取消息时,实时拉取公共信箱的消息。方案③中可以采用内存缓存方案,解决对公共信箱的读压力。

本质上来说:方案3与方案前两种相比,是用读成本(CPU)换写成本(存储)。

6、基于公有信箱技术方案的全量用户消息推送实现

6.1 概述

基于上述方案3的思路,我们进行基于公有信箱的全量消息设计与实现。

该种方案中包含两个主要流程:

  • 1)全量消息的管理;
  • 2)用户私有+公有信箱的拉取。

6.2 全量消息的管理

全量消息管理主要分为:

  • 1)运营O端操作平台:复用运营消息平台;
  • 2)全量消息处理服务:复用IM服务的连接层、逻辑处理层、信箱代理、信箱处理。

运营O端平台为运营同学提供可视化界面,可以对全量消息进行编辑、预发布、发布、修改、停止、撤回等操作。

具体就是:

  • 1)接入层:对接运营O端,进行参数校验、转发IM后端逻辑处理模块;
  • 2)逻辑处理层:进行全量消息的创建、修改、停止、删除、撤回等逻辑操作;
  • 3)信箱代理层:复用IM服务的信箱CRUD操作;信箱存储层公共信箱的底层存储。

全量消息管理流程:

6.3 用户信箱拉取

用户通过IM SDK,以长连接的方式,在逻辑处理层进行消息拉拉取。

在用户拉取信箱消息时,需要对“用户个人信箱”和“公有信箱”进行合并。于是每次用户信箱拉取,都需要进行信箱的合并拉取。

6.3.1)公共信箱内存缓存机制:

百度APP的IM用户,在IM SDK登录时需要拉取信箱中的消息。每次消息拉取时,需要检查公共信箱中是否有消息。

因此,公共信箱需要能抗住日常和峰值流量(拉取峰值为4.7Wqps)。为了防止流量击穿,流量打到底层的持久化公共信箱MYSQL存储,我们设计了基于内存的公共信箱缓存机制。同时公共信箱内容变化时,也要实时(或者在能容忍的范围内做到准实时)变更内存缓存信箱中的消息,我们采用Bthread定期轮询持久化公共信箱,更新内存公共信箱,轮询间隔可配置(比如设置1秒)。

6.3.2)分级发布机制:

同时,在逻辑层实现白名单机制,支持全量消息在“预发布”状态下,仅对白名单用户可见,从而达到分级验证的效果。

白名单的用户列表通过逻辑处理成的配置加载,也支持通过CURL请求动态修改白名单的配置。

7、基于公有信箱技术方案的技术挑战

公有信箱的技术方案,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8、基于公有信箱技术方案的优缺点总结

8.1 优点

以公共信箱的方式,实现全量用户消息分发,具有:“分发速度快”、“资源成本低”的特点。

8.2 缺点

但公共信箱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8.2.1)不适用于个性化要求高的场景:

由于消息在公共信箱只存储一份,下发消息内容固定,无法很大程度下,下发个性化消息(当然也不是一定无法下发个性化的消息,可以通过在公共信箱存储消息模板,根据拉取消息的用户ID获取个性化信息,在消息拉取时,临时拼装消息,这样就增大了消息拉取时的代价)。

8.2.2)不适用于实时消息提醒场景:

1)从业务场景上看:全量消息优先级低,不需要在全量生效的瞬间让用户感知。

2)从实现上看:全量消息实时消息提醒成本高。因为实时消息提醒Notify,需要以类似单播的形式实时通知用户。和单播的区别是,Notify不用触达离线用户,也就是不用写用户信箱,只需实时触达在线用户。

3)从系统压力看:全量在线用户均收到实时新消息提醒,会带来信箱拉取请求的瞬时流量(手机百度IM SDK长连接峰值在线1550W,假定新消息提醒在瞬间下发,同时在线用户信箱拉取请求,会把db打挂的)。

9、基于公有信箱技术方案的落地实施效果

全量消息目前已经在百度APP得到应用,包括:重大通知的下发;百度APP功能更新介绍通知;消息的撤回,后续还将推广到其他的矩阵APP的全量通知推送场景。

举个具体的例子:22年Q4宣布疫情解封时,利用全量消息推送,低成本、高时效的完成3条“疫情解封专项”全量消息下发。

 

在这个例子中,三次全量消息下发,到达数据在2亿+(该值小于月活的6亿+),主要因为几个原因:

  • 1)本次全量消息有效期仅3天左右,全量消息有效期内登录IM SDK的用户才有机会拉到全量消息;
  • 2)本次下发使用了新的消息展示模板,所以限制了拉取全量消息的百度APP版本,只有高版本百度APP可以拉到;
  • 3)本次全量消息,限制了仅有百度APP登录用户拉取。

10、未来展望

本文介绍了现有IM消息中台系统,并通过公有信箱技术方案的改造,达成了低成本、高分发速度完成全量用户消息下发的设计、实现与应用。

在全量用户消息应用方面,除了业务上的使用,后续也可以用于广播消息、批量单播消息的撤回。比如由于误操作发送了广播消息,用户已经把广播消息拉到了端,并持久化到端,这是可以“以全量消息的方式,下发删除指令”,删除已经缓存到端的垃圾消息。

我们希望,通过消息系统持续不断优化,为更多的业务提供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即时通讯能力。

11、相关资料

[1] 现代IM系统中聊天消息的同步和存储方案探讨

[2] 百度APP移动端网络深度优化实践分享(一):DNS优化篇

[3] 百度APP移动端网络深度优化实践分享(二):网络连接优化篇

[4] 百度APP移动端网络深度优化实践分享(三):移动端弱网优化篇

[5] 百度直播的海量用户实时消息系统架构演进实践

[6] 深入了解百度开源的分布式RPC框架brpc的方方面面

[7] 百度网盘千万节点的P2P架构设计(PPT)

[8] 零基础IM开发入门(一):什么是IM系统?

[9] 一套海量在线用户的移动端IM架构设计实践分享(含详细图文)

[10] 一套原创分布式即时通讯(IM)系统理论架构方案

[11] 一套亿级用户的IM架构技术干货(上篇):整体架构、服务拆分等

[12] 基于实践:一套百万消息量小规模IM系统技术要点总结

[13] 一套十万级TPS的IM综合消息系统的架构实践与思考

[14] 从新手到专家:如何设计一套亿级消息量的分布式IM系统

[15] 闲鱼亿级IM消息系统的架构演进之路

[16] 深度解密钉钉即时消息服务DTIM的技术设计

[17] 一套高可用、易伸缩、高并发的IM群聊、单聊架构方案设计实践

[18] 企业微信的IM架构设计揭秘:消息模型、万人群、已读回执、消息撤回等

本文已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4235-1-1.html

posted @ 2023-05-26 10:57 Jack Jiang 阅读(18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 相关链接:① MobileIMSDK-Uniapp端的详细介绍② MobileIMSDK-Uniapp端的开发手册new(* 精编PDF版)一、理论知识准备您需要对Uniapp和Vue开发有所了解:1)Uniapp 官方入门教程2)可能是最好的 uniapp 入门教程3)Uniapp 官方 Vue 快速入门教程您需要对...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3-05-18 12:04 Jack Jiang 阅读(15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为了更好地分类阅读 52im.net 总计1000多篇精编文章,我将在每周三推送新的一期技术文集,本次是第15 期。

[- -] IM跨平台技术学习(一):快速了解新一代跨平台桌面技术——Electron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616-1-1.html

[摘要] 本文将从入门者的角度,为你快速讲解Electron到底是个什么技术,包括案例介绍、技术优势、技术体验、实现原理等。

[- 2 -] IM跨平台技术学习(二):Electron初体验(快速开始、跨进程通信、打包、踩坑等)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4039-1-1.html

[摘要] 本篇将带你简单上手Electron框架开发跨平台桌面端,内容包括一个快速开始例子、跨进程通信原理、打包和分发、以及一些典型的技术踩坑等。希望能带给你启发。

[- 3 -] IM跨平台技术学习(三):vivo的Electron技术栈选型、全方位实践总结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4044-1-1.html

[摘要] 本篇将基于vivo技术团队的技术实践,详细阐述了vivo在使用Electron进行跨端桌面开发时的技术栈选型考量,同时分享了在打包构建、版本更新、性能优化、质量保障、安全性等方面的实践方案和踩坑总结。

[- 4 -] IM跨平台技术学习(四):蘑菇街基于Electron开发IM客户端的技术实践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4051-1-1.html

[摘要] 本篇将回到IM即时通讯技术本身,根据蘑菇街的实际技术实践,总结和分享基于Electron开发跨平台IM客户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典型技术问题以及我们的解决方案。

[- 5 -] IM跨平台技术学习(五):融云基于Electron的IM跨平台SDK改造实践总结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32-1-1.html

[摘要] 本文分享的是融云基于Electron的IM跨平台PC端SDK改造过程中所总结的一些实践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 6 -] IM跨平台技术学习(六):网易云信基于Electron的IM消息全文检索技术实践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4065-1-1.html

[摘要] 本文将要分享的是,网易云信基于Electron的PC端是如何实现IM客户端全文检索能力的。

[- 7 -] IM跨平台技术学习(七):得物基于Electron开发客服IM桌面端的技术实践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4159-1-1.html

[摘要] 本文要分享的是得物技术团队基于Electron开发客服IM桌面端的技术实践过程,内容包括桌面技术选型、Electron的基础概念、具体的实施技术方案、遇到的棘手问题等。

[- 8-]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一):全面解密QQ红包技术方案——架构、技术实现等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202-1-1.html

[摘要] 本文将从架构开始,到手机 QQ 移动端优化,再到个性化红包和 AR 新玩法,为大家全面解密 QQ 红包技术方案。

[- 9 -]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二):解密微信摇一摇红包从0到1的技术演进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519-1-1.html

[摘要] 本文要分享的是微信团队是如何从0到1实现“有把握”的微信春晚摇一摇红包系统的。

[- 10-]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三):微信摇一摇红包雨背后的技术细节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533-1-1.html

[摘要] 本文将由微信团队工程师张文瑞分享微信春节摇一摇红包技术背后的方方面面,希望能给同行们带来启发。

[- 11-]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四):微信红包系统是如何应对高并发的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548-1-1.html

[摘要]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微信百亿级别红包背后的高并发设计实践,内容包括微信红包系统的技术难点、解决高并发问题通常使用的方案,以及微信红包系统的所采用高并发解决方案。

[- 12-]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五):微信红包系统是如何实现高可用性的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564-1-1.html

[摘要] 本次分享介绍了微信红包后台系统的高可用实践经验,主要包括后台的 set 化设计、异步化设计、订单异地存储设计、存储层容灾设计与平行扩缩容等。听众可以了解到微信红包后台架构的设计细节,共同探讨高可用设计实践上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13-]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六):微信红包系统的存储层架构演进实践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568-1-1.html

[摘要] 微信红包本质是小额资金在用户帐户流转,有发、抢、拆三大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对事务有高要求,所以订单最终要基于传统的RDBMS,这方面是它的强项,最终订单的存储使用互联网行业最通用的MySQL数据库。支持事务、成熟稳定,我们的团队在MySQL上有长期技术积累。但是传统数据库的扩展性有局限,需要通过架构解决。

[- 14-]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七):支付宝红包的海量高并发技术实践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573-1-1.html

[摘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口碑和社交业务的崛起让支付宝架构进一步在原有架构基础上拓展出支持线下市场和社交的生活互动型架构。2015 年钱包 9.0 的发布,这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初步奠定了支付 + 移动互联网金融 + 生活互动型混合架构。

[- 15-]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八):全面解密微博红包技术方案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576-1-1.html

[摘要] 在服务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构建高并发操作、瞬间峰值高的稳定服务?对于团队和架构师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时候系统的架构尤为重要!本文将为你分享这些内容。

[- 16-]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九):谈谈手Q红包的功能逻辑、容灾、运维、架构等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583-1-1.html

[摘要]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手Q春节红包项目的功能设计/逻辑、容灾、运维、架构以及实践总结。

[- 17-]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十):手Q客户端针对2020年春节红包的技术实践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966-1-1.html

[摘要] 对于这种大体量的IM社交应用运营活动,技术上除了前端、后台的大力支撑,对于手Q客户端来说,又是从哪些方面来保证整个红包活动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阅读余下的文字。

[- 18-]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十一):解密微信红包随机算法(含代码实现)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125-1-1.html

[摘要] 本文根据有限的资料,分享了微信红包随机算法实现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并整理了两种比较靠谱的红包算法实现思路(含可运行的实现代码),希望能给你的红包算法开发带来启发。

[- 19-]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十二):解密抖音春节红包背后的技术设计与实践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945-1-1.html

[摘要] 本文将要分享的是春节期间海量红包社交活动为抖音所带来的各种技术挑战,以及抖音技术团队是如何在实践中一一解决这些问题的。

👉52im社区本周新文:《即时通讯框架MobileIMSDK的Uniapp端开发者手册(精编PDF导出图片) http://www.52im.net/thread-4234-1-1.html》,欢迎阅读!👈

我是Jack Jiang,我为自已带盐!https://github.com/JackJiang2011/MobileIMSDK/

posted @ 2023-05-16 13:29 Jack Jiang 阅读(10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一、基本介绍

MobileIMSDK-Uniapp端是一套基于Uniapp跨端框架的即时通讯库:

  • 1)超轻量级、无任何第3方库依赖(开箱即用);
  • 2)纯JS编写、ES6语法、高度提炼,简单易用;
  • 3)基于Uniapp标准WebSocket API,简洁优雅;
  • 4)理论上可运行于任何支持Uniapp跨端框架的平台上;
  • 5)能与 MobileIMSDKGithub托管链接) 的各种客户端完美互通;
  • 6)可应用于基于Uniapp的跨平台App或Web的消息推送、客服聊天、企业OA、IM等场景。

详细开发资料:

二、与MobileIMSDK的关系

MobileIMSDK-Uniapp端 是基于Uniapp标准 WebSocket API的 MobileIMSDK配套客户端库。

以下是MobileIMSDK的最新通信架构图:

 

MobileIMSDK是一套专为移动端开发的原创开源IM通信层框架:

  • 1)历经8年、久经考验;
  • 2)超轻量级、高度提炼,lib包50KB以内;
  • 3)精心封装,一套API同时支持UDP、TCP、WebSocket三种协议(可能是全网唯一开源的);
  • 4)客户端支持iOS、Android、标准Java、H5(暂未开源)、微信小程序(暂未开源)、Uniapp:new:(暂未开源);
  • 5)服务端基于Netty,性能卓越、易于扩展;
  • 6)可与姊妹工程 MobileIMSDK-Web 无缝互通实现网页端聊天或推送等;
  • 7)可应用于跨设备、跨网络的聊天APP、企业OA、消息推送等各种场景。

PS: MobileIMSDK一直在持续开发和升级中,本Uniapp客户端是MobileIMSDK工程的最新成果。

三、设计目标

直接使用Uniapp的WebSocket API开撸,有以下问题和劣势:

  • 1)功能有限: 没有心跳保活、断线重连、消息送达保证(重传和去重)等即时通讯关键算法和逻辑;
  • 2)API简陋: 在如此有限的API接口下,能逻辑清晰且健壮地实现并组合心跳保活、断线重连、消息送达保证等算法,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掌控力;
  • 3)逻辑耦合: 经验欠缺的开发人员,会将WebSocket通信与前端UI界面代码混在一起,使得UI界面的编写、维护、改版都非常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 MobileIMSDK-Uniapp端库将让开发者专注于UI应用层的开发,网络通信层的专业代码交由SDK开发人员,从而解偶UI前端和通信层的逻辑耦合性,大大降低技术复杂度和应用门槛。

MobileIMSDK-Uniapp端库的设计目标是为您的开发带来以下便利:

  • 1)界面与通信解偶: UI界面与网络通信代码解耦,UI界面的重构、维护、改版都非常容易和优雅;
  • 2)轻量级和兼容性: 受益于坚持使用Uniapp的标准WebSocket API,简洁轻量,无需任何额外库依赖;
  • 3)核心内聚和收敛: 得益于长期的提炼和经验积累,SDK核心层高度封装,开发者无需理解复杂算法即可简单上手。
  • 4)纯JS轻量级实现: 纯JS编写、ES6语法,无重量级框架和库依赖(更无Native代码),可干净利落地对接各种既有系统;
  • 5)跨平台运行能力: 受益于Uniapp框架的跨端特性,理论上本SDK可运行于任何支持Uniapp的平台上。

四、技术亮点

  • 1)轻量易使用: 超轻量级——纯JS编写且无任何第3方库依赖,高度提炼——简单易用;
  • 2)代码现代感: 尽可能优先使用ES6语法,摒弃旧式JS语法的年代感;
  • 3)跨端支持好: 基于Uniapp的标准WebSocket API(无Native代码依赖),理论上可很好地运行于任何支持Uniapp的平台上;
  • 4)断网恢复能力: 拥有网络状况自动检测、断网自动治愈的能力;
  • 5)送达保证机制: 完善的QoS消息送达保证机制(自动重传、消息去重、状态反馈等),不漏过每一条消息;
  • 6)通信协议封装: 实现了一个对上层透明的即时通讯通信协议模型;
  • 7)身份认证机制: 实现了简单合理的身份认证机制;
  • 8)完善的log信息: 在开发调试阶段,确保每一个算法关键步骤都有日志输出,让您的运行调试更为便利;
  • 9)界面代码解耦: 实现了UI界面代码与SDK网络通信代码解偶,防止界面代码跟IM核心代码混在一起,不利于持续升级、重用和维护;
  • 10)多端协议兼容: 实现了与MobileIMSDK各种客户端完全兼容的协议模型。

五、文件组成

SDK代码文件概览:

SDK代码文件用途说明:

六、Demo运行效果和说明

七、跨平台运行效果演示

1)Demo在内置浏览器中的运行效果:

2)Demo在电脑浏览器中的运行效果(以Chrome为例):

3)Demo在Android真机上的运行效果:

4)Demo在iOS模拟器上的运行效果:

5)Demo在iOS真机上的运行效果:

6)Demo在微信小程序上的运行效果:

7)Demo在支付宝小程序上的运行效果:

其它更多平台的运行效果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都要安装各自的开发工具,硬盘空间吃紧 。。。

八、详细资料

① MobileIMSDK-Uniapp端的详细介绍:点此查看 👈
② MobileIMSDK-Uniapp端的开发手册(网页版):点此查看 👈
 MobileIMSDK-Uniapp端的开发手册(精编PDF版):点此查看 👈 (* 推荐
④ MobileIMSDK-开源框架的详细介绍:https://gitee.com/jackjiang/MobileIMSDK (Github托管链接)👈

posted @ 2023-05-12 11:44 Jack Jiang 阅读(9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本文由阿里技术团队詹向阳(骁飏)分享,原题“一文读懂字符编码”,有修订和改动。一、引言说起计算机字符编码,让我想起了科幻巨作《三体-黑暗深林》人类遇到外星文明魔戒的画面(以下内容摘自大刘的原文)。人类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四维物体魔戒,卓文用中频电波发送了一个问候语。这是一幅简单的点阵图,图中由六行不同数量的点组成了一个质数数列:1,3,5,7,11,13。他们没有指望得到应答,...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3-05-11 11:55 Jack Jiang 阅读(11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来源申明】本文引用了微信公众号“鲜枣课堂”的《上网慢?经常掉线?这篇文章告诉你该怎么办!》文章内容。为了更好的内容呈现,即时通讯网在引用和收录时内容有改动,转载时请注明原文来源信息,尊重原作者的劳动。1、本文内容概述对于不太了解网络通信的人来说(包括开发者),可能会经常碰到下面这些问题:“手机(电脑)上网经常掉线,是为什么?”“手机(电...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3-05-06 11:21 Jack Jiang 阅读(8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为了更好地分类阅读52im.net 总计1000多篇精编文章,我将在每周三推送新的一期技术文集,本次是第14 期。

[- 1 -] 新手快速入门:WebSocket简明教程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831-1-1.html

[摘要] 通俗的讲,WebSocket 是一种新的网络通信协议,现在浏览器端很多高级功能都需要用到它。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 WebSocket 协议的使用方法,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之用。

[- 2 -] WebSocket从入门到精通,半小时就够!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134-1-1.html

[摘要] 本文也是一篇关于WebSocket从入门到精通的文章,内容由浅入深,比较适合想要在短时间内较深入的了解WebSocket协议的开发者学习。

[- 3 -] WebSocket详解(一):初步认识WebSocket技术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31-1-1.html

[摘要] HTML5规范在传统的web交互基础上为我们带来了众多的新特性,随着web技术被广泛用于web APP的开发,这些新特性得以推广和使用,而websocket作为一种新的web通信技术具有巨大意义。本文将带您认识WebSocket。

[- 4 -] WebSocket详解(二):技术原理、代码演示和应用案例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26-1-1.html

[摘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 WebSocket 的由来、原理机制以及服务端/客户端实现,并以实际客户案例指导并讲解了如何使用 WebSocket 解决实时响应及服务端消息推送方面的问题。

[- 5 -] WebSocket详解(三):深入WebSocket通信协议细节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32-1-1.html

[摘要] ebSocket 是HTML5一种新的web通信技术,它真正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的全双工实时通信(full-duplex)。本文将详解介绍WebSocket的通信协议细节。

[- -] WebSocket详解(四):刨根问底HTTP与WebSocket的关系(上篇)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1258-1-1.html

[摘要] 因本文有点长,所以分成了上下两篇,本文将首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着重介绍HTTP协议,下篇中再展开WebSocket协议相关的文字。

[- 7 -] WebSocket详解(五):刨根问底HTTP与WebSocket的关系(下篇)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1266-1-1.html

[摘要] 本文的上篇《WebSocket详解(四):刨根问底HTTP与WebSocket的关系(上篇)》介绍了HTTP1.1协议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将继续分析WebSocket协议,然后对这两个进行简单的比较。

[- 8-]  WebSocket详解(六):刨根问底WebSocket与Socket的关系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1273-1-1.html

[摘要] 目前网上全面介绍这两种协议的中文文章并不多,或者说不够全面。我无法找到一篇文章能解决上面的所有问题。因此,我写了本文,把找到的 Socket 和 WebSocket 的相关资料做一个梳理,以方便理解。

[- 9 -] WebSocket硬核入门:200行代码,教你徒手撸一个WebSocket服务器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175-1-1.html

[摘要] 本文分享了自已开发一个WebSocket服务端实现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储备,以及具体的代码实现含义等,非常适合想在短时间内对WebSocket协议从入门到精通的Web端即时通讯开发者阅读。

[- 10 -] Web端即时通讯安全:跨站点WebSocket劫持漏洞详解(含示例代码)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793-1-1.html

[摘要] 本文将深入浅出为读者介绍跨站点 WebSocket 漏洞的原理、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在实际工作中避免这个已知安全漏洞。

[- 11 -] 长连接网关技术专题(四):爱奇艺WebSocket实时推送网关技术实践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539-1-1.html

[摘要] 本文分享了爱奇艺基于Netty实现WebSocket长连接实时推送网关时的实践经验总结。

[- 12 -] Web端即时通讯实践干货:如何让你的WebSocket断网重连更快速?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098-1-1.html

[摘要] 本文将基于笔者的开发实践,分享WebSocket在不同状态下、不同的网络场景下,应该如何实现快速断网重连。

[- 13 -] 理论联系实际:从零理解WebSocket的通信原理、协议格式、安全性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1341-1-1.html

[摘要] 本文由浅入深,介绍了WebSocket如何建立连接、交换数据的细节,以及数据帧的格式。此外,还简要介绍了针对WebSocket的安全攻击,以及协议是如何抵御类似攻击的。

[- 14 -] 微信小程序中如何使用WebSocket实现长连接(含完整源码)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1703-1-1.html

[摘要] 这篇文章分享了一个基于WebSocket长连接的微信小程序——简单的剪刀石头布小游戏的制作过程,希望能对想要在微信小程序中使用 WebSocket 的开发者有所帮助。

[- 15 -] 八问WebSocket协议:为你快速解答WebSocket热门疑问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488-1-1.html

[摘要] 本文将从8个常见的疑问入手,为还不了解WebSocket协议的开发者快速普及相关知识,从而节省您学习WebSocket的时间。

👉52im社区本周新文:《IM开发干货分享:IM客户端不同版本兼容运行的技术思路和实践总结 http://www.52im.net/thread-4202-1-1.html》,欢迎阅读!👈

我是Jack Jiang,我为自已带盐!https://github.com/JackJiang2011/MobileIMSDK/

posted @ 2023-05-04 13:45 Jack Jiang 阅读(7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本文由巩鹏军分享,原题“IM兼容性基建”,本文有修订。

1、引言

一个成熟的IM成品,在运营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布不同的版本,但为了用户体验并不能强制要求用户必须升级到最新版本,而服务端此时已经是最新版本了,所以为了让这些不同客户端版本的用户都能正常使用(尤其IM这种产品,不同版本可能通信协议都会有变动,这就更要命了),则必须要针对不同客户端版本的兼容处理。

本文将基于笔者的IM产品开发和运营实践,为你分享如何实现不同APP客户端版本与服务端通信的兼容性处理方案。

 

学习交流:

(本文已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4202-1-1.html

2、关于作者

巩鹏军:专注移动开发十多年,热爱即时通讯技术。个人微信公众号:“巩鹏军”。

作者在即时通讯网分享的另一篇《知识科普:IM聊天应用是如何将消息发送给对方的?(非技术篇)》,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看看。

3、一个App时怎么办?

提示:“一个App”指的是同一个IM服务端,只服务于一个特定的IM产品。

首先想到的就是直接使用App版本号判断新老版本并进行兼容处理。

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说,不同的IM客户端(如iOS、Android、Windows、Mac)都是同步迭代,多端发版时间一致,App版本号也一样。

所以用跨多端的App版本号可以很容易地让服务端只用写一遍判断和兼容逻辑。

示例:假设从V2.1.0开始应用红包消息,那么判断客户端是否支持红包的逻辑就很简单。

伪代码如下:

booleanisSupportRedEnvelop(String appVersion) {

 returngte(appVersion, "2.1.0");

}

附:版本号比对逻辑(未充分考虑异常情况):

List<Integer> toNums(String version) {

  Matcher matcher = Pattern

 

    .compile("/[0-9]+\\.[0-9]+\\.[0-9]+")

 

    .matcher(version);

 

  String versionString = matcher.find()

 

    ? matcher.group(0).substring(1)

 

    : "1.0.0";

 

  List<Integer> verNums = Arrays

 

    .stream(versionString.split("\\."))

 

    .map(Integer::valueOf)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returnverNums;

}

 

booleangte(String version, String target) {

 

  List<Integer> appVerNums = toNums(version);

  Integer appMajor = appVerNums.get(0);

  Integer appMinor = appVerNums.get(1);

  Integer appPatch = appVerNums.get(2);

  List<Integer> targetNums = toNums(target);

  Integer targetMajor = targetNums.get(0);

  Integer targetMinor = targetNums.get(1);

  Integer targetPatch = targetNums.get(2);

  return(appMajor >= targetMajor) ||

         (appMinor >= targetMinor) ||

         (appPatch >= targetPatch);

}

4、多个App时怎么办?

4.1概述

提示:“多个App”指的是同一个IM服务端,可能作为通用服务,作为多个不同APP产品中的聊天模块使用的场景。

只有一个App时肯定是比较简单的。但现实情况是一套IM系统通常会用于多个业务场景,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业界的知名IM产品,比如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美团大象等都是这样。

底层逻辑大概是:IM系统比较复杂,功能繁多而且难以实现、更难以稳定,所以一个IM团队维护一套IM系统,然后应用在多个业务场景就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了。

4.2使用App版本

每个业务场景都会有自己的客户端App,每个App都有自己的版本号,那么根据App版本号判断新老版本的逻辑就不适用了(如下图所示)。

一个App时可以这样做兼容性判断:

booleanisSupportRedEnvelop(String appVersion) {

 returngte(appVersion, "2.1.0");

}

多个App时的兼容性判断:

booleanisSupportRedEnvelop(String version) {

    return

    (app.equals("App1")&>e(version,"2.1.0"))||

    (app.equals("App2")&>e(version,"2.2.3"))||

    (app.equals("App3")&>e(version,"6.1"));

}

4.3使用App版本号的麻烦

随着App的增多,需要的判断也越多,这会很麻烦,也很容易出错。

每个App推出新版本后,用户不可能瞬间就升级到最新版本,根据经验,每个App往往都会同时存在十个以上的不同版本。

这就会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局面:

5、多个App时,可将IM能力提炼为一套公用代码

多个App时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一套服务端代码如何适应集成了不同IM能力的不同App客户端?

我们来具体举例分析一下,假设一个IM团队维护的IM相关的客户端模块有IM Client SDK、联系人、长连接、朋友圈等四个模块(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

  • 1)App 1:集成了全部四个模块;
  • 2)App 2:只集成了三个模块;
  • 3)App 3:只集成了三个模块。

因为三个App面向的客户群不同,发版节奏不同,所以各自集成的IM的能力也不同。

比如下面这样:

  • 1)App 1:面向内部员工办公沟通使用的App 1需要功能丰富,对于稳定性和Bug有一定的包容性,也容易沟通和修复再发版;
  • 2)App 2:面向客服场景,用于企业的客服专员和企业的C端用户沟通解决客诉问题,对于稳定性要求高,C端用户升级率不好控制,发版节奏慢,最快只能和主业务App一致;
  • 3)App 3:面向企业和B端供应商,比如美团和美团上的商户,京东和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商家,对于稳定性要求也比较高,B端商家的升级率好控制一点,发版节奏也可以快一些。

从上图可以看出,因为IM核心能力是同一个团队维护,所以Core包含的多个模块的代码必然是只有一套源代码。不同App只是Core集成打包出来的产物,或者说不同App只是Core外面套了不同的壳而已,只要Core一样,则App的IM能力就一样(这就是本节标题所述的“多个App时,可将IM能力提炼为一套公用的代码”这个意思)。

6、给每个App中使用的公用代码(Core)一个版本号

如上节所述,我们将IM能力提炼为一套公用代码(以下内容简称“Core”)。

那么,我们能不能给Core一个版本标识呢?

答案是肯定的:

站在App的角度,每个App相当于打上了Core版本标签:

7、如何正确地解读Core版呢?

7.1抛开App看Core版本

如果不看App版本,只看Core版本标签:

7.2从一套服务端代码看Core版本

同一个IM团队,其IM Servers必然也是同一套代码集,不考虑部署的区别。

那么上图逻辑上等价于下图:

7.3使用Core版本的兼容性判断

站在Core的视角,多个App就像单个App类似,只是使用的版本标识不同。

具体如下:

  • 1)单个App时,IM服务端要区分不同App版本;
  • 2)多个App时,IM服务端要区分不同Core版本。

还拿是否支持红包的判断举例。

一个App时:

booleanisSupportRedEnvelop(String appVersion){

 

returngte(appVersion, "2.1.0");

}

多个App时:

booleanisSupportRedEnvelop(Integer coreVersion){

 

 returncoreVersion >= 2;

}

通过Core版本号,我们可以把兼容逻辑判断简化到和单个App一样的简单。

8、关于Core版本的命名和取值

关于Core版本号的取值,有下列可能的选项:

  • 选项一:语义版本号 1.2.0;
  • 选项二:整数 自然数 1 2 3;
  • 选项三:整数 迭代日期 20220819 或 220819。

因为Core版本号不用给最终用户看的,无需遵循常见的语义版本号规范。而且Core版本号只用于版本对比,所以整数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方便比较,准确可靠。

用自然数 1、 2、 3作为Core版本号是可以的,每个迭代发布新的Core版本时递增一下就可以了。

但是考虑到有多个终端平台iOS、Android、Windows、Mac,如果某个平台的Core发布后发现小Bug需要HotFix,那么要递增版本号,就会挤占其它端的下一个自然数。究其原因,在于自然数是连续的,没办法在两个常规的版本间插入一个HotFix版本。

选项三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Core的迭代发布日期是稀疏的,若干天后才会发布一个Core版本,那么当某个端需要一个HotFix版本时,选择HotFix当天的日期作为版本号即可。

总体上:多个端的主要版本号都是约定的统一的发布日期,多端一致,同时允许某个端临时HotFix插入一个新的版本号,保留弹性。

参考 Google 对Android SDK API版本的实践,我们可以把Core版本号命名为core_level,取值为Core的发布日期的整数表示。

9、多个App情况下的其它版本标识

1)platform:

一套Core,不同端在实际开发中,可能存在差异,为了针对具体端进行特定的兼容,需要知道当前是哪个端,可以约定platform字段表示端。取值可以是:ios、android、win、mac、linux等。

2)App版本号:

在IM相关逻辑的兼容性判断中,只需使用跨App的多端一致的core_level了。但是为了和最终用户、产品经理等沟通方便,保留App版本号app_version用于人和人之间沟通交流。core_level主要用于研发工程师之间,还有工程师和程序之间的沟通。两者各取所长。

10、版本标识的传输方式

每个API和每条长连接数据包都携带Core版本,这样服务端可以无状态得处理每一个请求。如果需要在服务端主动推送时区分目标端的版本,可以在App登录时将其携带的Core版本落库存储,然后推送时查询使用。

10.1短连接(HTTP)

HTTP短连接通过新增Header字段方式传输:

curl "https://{domain}/api/v1/xxx"\

  -H "platform: ios"\

  -H "app_version: 8.0.25"\

  -H "core_level: 220819"

10.2长连接(Socket)

长连接SDK通过类似HTTP Header的方式传输:

{

  "platform":"ios",

  "app_version":"8.0.25",

  "core_level":"220819"

 

}

10.3短转长

短转长时HTTP Header会转换为长连接数据body里的header通过长链传递。

这样就同时存在长连接header和长连接body.header两套字段,最终以长连接body.header为准即可。

10.4其它

IM系统里的浏览器和小程序,如果可以新增HTTP Header则新增Header传输,实在没有办法可以通过User-Agent传输该信息,服务端优先解析Header,没有找到时再解析User-Agent。

服务端解析UA的正则表达式:

/ platform\/(ios|android|mac|win|linux) app_version\/([0-9]\.[0-9]+\.[0-9]+) core_level\/([1-9][0-9]+)( |$)/

以上正则表达式在线运行效果:点此查看

11、本文小结

至此,我们找到了一个适用于多个App、多个子模块、多个功能点、临时BugFix的版本标识:Core版本号,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多App的IM能力兼容性问题。

以下是版本兼容性判断伪码:

booleanisSupportRedEnvelop(Integer coreLevel) {

  returncoreLevel >= 220819;

}

12、参考资料

[1] Browser vs Engine Version

[2] Node.js ABI version number

[3] Android SDK API Level

[4] 零基础IM开发入门(一):什么是IM系统?

[5] 一套海量在线用户的移动端IM架构设计实践分享(含详细图文)

[6] 一套原创分布式即时通讯(IM)系统理论架构方案

[7] 从零到卓越:京东客服即时通讯系统的技术架构演进历程

[8] 一套亿级用户的IM架构技术干货(上篇):整体架构、服务拆分等

[9] 基于实践:一套百万消息量小规模IM系统技术要点总结

[10] 一套十万级TPS的IM综合消息系统的架构实践与思考

[11] 从新手到专家:如何设计一套亿级消息量的分布式IM系统

[12] 闲鱼亿级IM消息系统的架构演进之路

[13] 深度解密钉钉即时消息服务DTIM的技术设计

[14] 一套高可用、易伸缩、高并发的IM群聊、单聊架构方案设计实践

[15] 企业微信的IM架构设计揭秘:消息模型、万人群、已读回执、消息撤回等

(本文已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4202-1-1.html

posted @ 2023-04-28 10:41 Jack Jiang 阅读(7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为了更好地分类阅读52im.net 总计1000多篇精编文章,我将在每周三推送新的一期技术文集,本次是第13 期。

[- 1 -] 新手入门贴:史上最全Web端即时通讯技术原理详解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38-1-1.html

[摘要]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详细探讨这些技术并分析其原理和过程。

[- 2 -] Web端即时通讯技术盘点:短轮询、Comet、Websocket、SSE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36-1-1.html

[摘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4种技术的原理,并指出各自的异同点、优缺点等。

[- 3 -] SSE技术详解:一种全新的HTML5服务器推送事件技术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35-1-1.html

[摘要] 本文对服务器推送技术(SSE)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含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的相应实现细节,为在实践中使用该技术提供了指南。

[- 4 -]Comet技术详解:基于HTTP长连接的Web端实时通信技术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34-1-1.html

[摘要] 一般来说,Web端即时通讯技术因受限于浏览器的设计限制,一直以来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主流的Web端即时通讯方案大致有4种:传统Ajax短轮询、Comet技术、WebSocket技术、SSE(Server-sent Events)。本文将专门讲解Comet技术。

[- 5 -] socket.io实现消息推送的一点实践及思路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188-1-1.html

[摘要] 对于普通站点来说, 请求-响应模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功能需求,但总有某些功能我们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消息的体验。

[- 6 - LinkedIn的Web端即时通讯实践:实现单机几十万条长连接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659-1-1.html

[摘要] 在这篇文章中会描述在我们收到了消息、分型指标和读回复之后,如何立刻把它们发往客户端。内容会包含我们是如何使用Play框架和Akka Actor Model来管理长连接、由服务器主动发送事件的。我们也会分享一些在生产环境中我们是如何在服务器上做负载测试,来管理数十万条并发长连接的,还有一些心得。最后,我们会分享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用到的各种优化方法。

[- 7 -] Web端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与WebSocket、Socket.io的技术实践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690-1-1.html

[摘要] 为什么说Web即时通讯技术这么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实时(real-time)的世界中,因此Web的最终最自然的状态也应当是实时的。用户需要实时的沟通、数据和搜索。我们对互联网信息实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信息或消息延时几分钟后才更新,简直让人无法忍受。现在很多大公司(如Google、Facebook和Twitter)都在关注实时Web,并提供了实时性服务。实时Web是现在也将是未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 -]  开源框架Pomelo实践:搭建Web端高性能分布式IM聊天服务器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849-1-1.html

[摘要] Pomelo是来自网易公司的基于 Node.js 的高性能、分布式游戏服务器框架。它包括基础的开发框架和相关的扩展组件(库和工具包),可以帮助你省去游戏开发枯燥中的重复劳动和底层逻辑的开发。

[- 9 -] 使用WebSocket和SSE技术实现Web端消息推送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907-1-1.html

[摘要] 请注意,本文要求熟悉 HTTP 服务器推送的语言和概念。两个应用程序都是在 Python 中使用 CherryPy 编写的。

[- 10 -] 详解Web端通信方式的演进:从Ajax、JSONP 到 SSE、Websocket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1038-1-1.html

[摘要] 这里我们将围绕上述的几种通信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 11 -] MobileIMSDK-Web的网络层框架为何使用的是Socket.io而不是Netty?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1248-1-1.html

[摘要] 本文要讨论的是MobileIMSDK-Web的网络层框架为何使用的是Socket.io而不是Netty。

[- 12 -] 一文读懂前端技术演进:盘点Web前端20年的技术变迁史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719-1-1.html

[摘要] 我们经历了前端的洪荒时代、Prototype时代、jQuery时代 、后jQuery时期、三大框架割据时代,这其中均是由国外开发者主导,直到如今的小程序时代,才是中国开发者独创的。这是漫长的技术储备下的成果,最终促成了良好的技术成长收获。期间的前端发展之路,崎岖艰难,本文将带你回顾这个过程。

[- 13 -] Web端即时通讯基础知识补课:一文搞懂跨域的所有问题!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2732-1-1.html

[摘要] 本文将为你讲解跨域问题原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代码也为你演示解决跨域问题的几种方法。

[- 14 -网页端IM通信技术快速入门:短轮询、长轮询、SSE、WebSocket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555-1-1.html

[摘要] 对于即时通讯网的im和消息推送这类即时通讯技术开发者来说,掌握WebSocket固然很重要,但了解短轮询、长轮询等这些所谓的Web端即时通讯“老技术”仍然大有裨益,这也正是整理分享本文的重要原因。

[- 15 -] 搞懂现代Web端即时通讯技术一文就够:WebSocket、socket.io、SSE

[链接] http://www.52im.net/thread-3695-1-1.html

[摘要] 本文将专门介绍WebSocket、socket.io、SSE这几种现代的Web端即时通讯技术,从适用场景到技术原理,通俗又不失深度的文字,特别适合对Web端即时通讯技术有一定了解,且想深入学习WebSocket等现代Web端“实时”通信技术,却又不想花时间去深读枯燥的IETF技术手册的读者。

👉52im社区本周新文:《网络编程懒人入门(十五):外行也能读懂的网络硬件设备功能原理速成 http://www.52im.net/thread-4188-1-1.html》,欢迎阅读!👈

posted @ 2023-04-21 13:49 Jack Jiang 阅读(8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一、基本介绍

MobileIMSDK - 微信小程序端是一套基于微信原生 WebSocket 的即时通讯库:

  • 1)超轻量级、无任何第 3 方库依赖(开箱即用);
  • 2)纯 JS 编写、ES6 语法、高度提炼,简单易用;
  • 3)基于微信原生 WebSocket API,简洁优雅;
  • 4)支持运行于任何支持微信小程序的手机端;
  • 5)能与 MobileIMSDK 的各种客户端完美互通;
  • 6)可应用于微信小程序中的消息推送、客服聊天、企业 OA、IM 等场景。

二、与 MobileIMSDK 的关系

MobileIMSDK - 微信小程序端是基于微信原生 WebSocket 协议的 MobileIMSDK 配套客户端库。

MobileIMSDK 是一套专为移动端开发的开源原创 IM 通信层框架:

  • 历经 8 年、久经考验;
  • 超轻量级、高度提炼,lib 包 50KB 以内;
  • 精心封装,一套 API 同时支持 UDPTCPWebSocket 三种协议(可能是全网唯一开源的);
  • 客户端支持 iOSAndroid标准 JavaH5、小程序、Uniapp(开发中..);
  • 服务端基于 Netty,性能卓越、易于扩展;👈
  • 可与姊妹工程 MobileIMSDK-Web 无缝互通实现网页端聊天或推送等;👈
  • 可应用于跨设备、跨网络的聊天 APP、企业 OA、消息推送等各种场景。

以下是 MobileIMSDK 的最新通信架构图:

PS:MobileIMSDK 的客户端库一直在持续开发和升级中,目前 基于 Uniapp 的 MobileIMSDK 客户端正在开发中 。

三、设计目标

直接使用原生的微信小程序 WebSocket 有以下问题和劣势:

  • 1)功能有限:没有心跳保活、断线重连、消息送达保证(重传和去重)等即时通讯关键算法和逻辑;
  • 2)API 简陋:在如此有限的原生 API 下,能逻辑清晰地实现并组合心跳保活、断线重连、消息送达保证等算法,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掌控力;
  • 3)逻辑耦合:经验欠缺的开发人员,会将 WebSocket 通信与前端 UI 界面代码混在一起,使得 UI 界面的重构、维护、改版都非常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而 MobileIMSDK - 微信小程序端库将让开发者专注于 UI 应用层的开发,网络通信层的专业代码交由 SDK 开发人员,从而解偶 UI 前端和通信层的逻辑耦合性,大大降低技术复杂性。

MobileIMSDK - 微信小程序端库的设计目标是为您的开发带来以下便利:

  • 1)界面与通信解偶:UI 界面与网络通信代码解耦,UI 界面的重构、维护、改版都非常容易和优雅;
  • 2)轻量级和兼容性:受益于坚持原生微信小程序 WebSocket API,简洁轻量,无需任何额外依赖;
  • 3)核心内聚和收敛:得益于长期的提炼和经验积累,SDK 核心层高度封装,开发者无需理解复杂算法即可简单上手。
  • 4)纯 JS 轻量级实现:SDK 为纯 JS 编写、ES6 语法,无重量级框架和库依赖,可干净利落地对接各种既有系统。

四、技术亮点

  • 轻量易使用:超轻量级 —— 纯 JS 编写且无任何第 3 方库依赖,高度提炼 —— 简单易用;
  • 代码现代感:尽可能优先使用 ES6 语法,摒弃旧式 JS 语法的年代感;
  • 兼容性很好:基于微信原生 WebSocket API,可很好地运行于支持微信小程序的手机端;
  • 断网恢复能力:拥有网络状况自动检测、断网自动治愈的能力;
  • 送达保证机制:完善的 QoS 消息送达保证机制(多重保障),不漏过每一条消息;
  • 通信协议封装:实现了一个对上层透明的即时通讯通信协议模型;
  • 身份认证机制:实现了简单合理的身份认证机制;
  • 完善的 log 信息:在开发调试阶段,确保每一个算法关键步骤都有日志输出,让您的运行调试更为便利;
  • 界面代码解耦:实现了 UI 界面代码与 SDK 网络通信代码解偶,防止界面代码跟 IM 核心代码混在一起,不利于持续升级、重用和维护;
  • 聊天协议兼容:实现了与 MobileIMSDK 各种客户端完全兼容的协议模型。

五、文件组成

SDK代码文件概览:

SDK代码文件用途说明:

六、技术交流 

学习和资料:点击进入、bug和建议:点击进入

七、Demo运行截图

1)Demo的真机运行效果和功能说明图:

2)Demo在模拟器下的运行效果:

3)Demo真机运行实拍图:

八、详尽开发者手册

① 开发者手册(网页版):MobileIMSDK的微信小程序端开发快速入门 

② 开发者手册(PDF精编版):

 

九、引用资料

[1] 微信小程序开发者手册
[2] MobileIMSDK开源框架的API文档
[3] MobileIMSDK开源IM框架源码Github地址点此
[4] 开源轻量级 IM 框架 MobileIMSDK 的微信小程序端已发布
[5] 开源即时通讯框架MobileIMSDK的微信小程序端开发者手册

posted @ 2023-04-20 10:33 Jack Jiang 阅读(7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49页: First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Last 
Jack Jiang的 Mail: jb2011@163.com, 联系QQ: 413980957, 微信: hellojack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