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吧

关注智能及大数据领域 www.burnba.com
posts - 3, comments - 0,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0

2010年12月8日

     摘要: 谁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显然,在巴贝奇的差分机上不存在任何病毒,早期基于电子管的电子计算机,比如说埃利亚特,也不可能有电脑病毒存在。但是Univac 1108,一个很古老的公司,一种很古老的机器,以及IBM360/370机器上,已经有一些可以看成是病毒的程序存在,比如“流浪的野兽”(Pervading Animal)和“圣诞树”(Ch...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08 11:16 燃烧吧 阅读(89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早在1949年,电脑的先驱者冯·诺伊曼在他的一篇文章《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织的行为》中,即提出一种会自我繁殖的程序的可能----现在称为病毒,但没引起注意。 十年之后,在贝尔实验室中,这个概念在一个电子游戏中形成了。这个电子游戏叫“Core War

 

Core War 这个游戏由三个年轻的工程师完成,道格拉斯·麦耀莱、维特·维索斯基和罗伯特·莫里斯(后来那个编写蠕虫病毒的莫里斯的父亲)。

 

  Core War的玩法如下:双方各编写一套程序,输入同一部电脑中。这两套程序在计算机内存中运行,它们相互追杀。有时它们回放下一些关卡,有时会停下来修复被对方破坏的指令。当它们被困时,可以自己复制自己,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在电脑的内存(以前是用core做内存的)游走,因此叫Core War。

 

  这个游戏的特点,在於双方的程序进入电脑之后,玩游戏的人只能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战况,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程式被另一方的程式完全 [吃掉] 为止。

 

  这个游戏分成好几种,麦耀莱所写的叫 [达尔文],包含了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意思 。

 

它的游戏规则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游戏双方用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各写一套程式 ,叫有机体(organism)。这两个有机体在电脑里争斗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杀掉而取代之 ,便算分出胜负。

 

  另外有个叫爬行者 (Creeper)的程序,每一次把它读出时,它便自己复制一个副本。此外,它也会从一部电脑[爬]到另一部和它相连的电脑。很快地电脑中原有资料便被这些爬行者挤掉了。爬行者的唯一生存目的是繁殖。

 

  为了对付[爬行者],有人便写出了[收割者](Reaper)。它的唯一生存目的便是找到爬行者,把它们毁灭掉。当所有爬行者都被收割掉之後,收割者便执行程式中最後一项指令毁灭自己,从电脑中消失。[侏儒](Dwarf)并没有达尔文等程式聪明。却可是个极端危险人物。它在内存中迈进,每到第五个[地址](address)便把那里所储存的东西变为零,这会使得原来的程序停止。

 

  最奇特的就是一个叫[印普](Imp)的战争程式了 ,它只有一行指令:MOV 01这条指令把身处的地址中所载的[0]写(移)到下一个地址中,当印普展开行动之后,电脑中原有的每一行指令都被改为[MOV 01]。

 

  [双子星](Germini)也相当有趣。它的作用只有一个:把自己复制,送到下一百个地址后,便抛弃掉[正本]。

 

  从双子星衍生出一系列的程序。[牺牲者](Juggeraut)把自己复制後送到下十个地址之后,而[大雪人](Bigfoot)则把正本和复制品之间的地址定为某一个大质数。

 

电脑病毒的出现

 

  一九八三年,科恩·汤普逊(Ken Thompson)是当年一项杰出电脑奖得主。在颁奖典礼上,他作了一个演讲,不但公开地证实了电脑病毒的存在,而且还告诉所有听众怎样去写自己的病毒程序。

 

  1983 年 11 月 3 日,弗雷德·科恩 (Fred Cohen) 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艾德勒曼 (Len Adleman) 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es),并在每周一次的计算机安全讨论会上正式提出,8 小时后专家们在 VAX11/750 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第一个病毒实验成功,一周后又获准进行 5 个实验的演示,从而在实验上验证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

 

  一九八四年, [科学美国人]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的专栏作家杜特尼(A. K. Dewdney)在五月号写了第一篇讨论[Core War]的文章,并且只要寄上两块美金,任何读者都可以收到有关程序的纲领,在自己家中的电脑中开辟战场。

 

[病毒]一词的正式出现

 

  在一九八五年三月份的[科学美国人]里 ,杜特尼再次讨论[Core War]和病毒。在文章的开头他便说:“当去年五月有关[Core War]的文章印出来时,我并没有想过我所谈论的是那麽严重的题目”文中还第一次提到[病毒]这个名称。他提到说:“意大利的罗勃吐·歇鲁帝(Roberto Cerruti)和马高·莫鲁顾帝(Marco Morocutti)发明了一种破坏软件的方法。他们想用病毒,而不是蠕虫,来使得苹果二号电脑受感染。

 

  歇鲁弟写了一封信给杜特尼,信内说:“马高想写一个像[病毒]一样的程式,可以从一部苹果电脑传染到另一部苹果电脑,使其受到感染。可是我们没法这样做,直到我想到这个病毒要先使软盘受到感染,而电脑只是媒介。这样,病毒就可以从张软盘传染到另一软盘了。”

 

  1986 年初,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 (Lahore),巴锡特 (Basit) 和阿姆杰德 (Amjad) 两兄弟经营着一家 IBM-PC机及其兼容机的小商店。他们编写了Pakistan 病毒,即 Brain。在一年内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1988 年 3 月 2 日,一种苹果机的病毒发作,这天受感染的苹果机停止工作,只显示“向所有苹果电脑的使用者宣布和平的信息”。以庆祝苹果机生日。

 

  1988 年 11 月 2 日,美国六千多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造成 Internet不能正常运行。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计算机病毒入侵计算机网络的事件,迫使美国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国防部成立了计算机应急行动小组。

 

  这次事件中遭受攻击的包括 5 个计算机中心和 12 个地区结点,连接着政府、大学、研究所和拥有政府合同的 250,000台计算机。这次病毒事件,计算机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达 9600 万美元。

 

  这个病毒程序设计者是罗伯特·莫里斯 (Robert T.Morris),当年 23 岁,是在康乃尔 (Cornell) 大学攻读学位的研究生。

 

  罗伯特·莫里斯设计的病毒程序利用了系统存在的弱点。由于罗伯特·莫里斯成了入侵 ARPANET网的最大的电子入侵者,而获准参加康乃尔大学的毕业设计,并获得哈佛大学 Aiken 中心超级用户的特权。他也因此被判 3 年缓刑,罚款 1 万美元,他还被命令进行400 小时的新区服务。

posted @ 2010-12-08 11:15 燃烧吧 阅读(8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节日快到,发几个霓虹灯的脚本助助兴! 第一个:    1<script languate="VBScript" type="text/VBScript">   2Dim pubS_Pix_x   3Dim pubS_Pix_y   4Dim&n...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08 11:09 燃烧吧 阅读(435) | 评论 (0)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