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3, 文章 - 0, 评论 - 0, 引用 - 0
数据加载中……

2009年6月8日

abstract and fragments in 6.8

final和abstract,private和abstract,static和abstract,这些是不能放在一起的修饰符,因为abstract修饰的方法是
必须在其子类中实现(覆盖),才能以多态方式调用,以上修饰符在修饰方法时期子类都覆盖不了这个方法,final是不可以覆盖,private是不能够继承到子类,所以也就不能覆盖,static是可以覆盖的,但是在调用时会调用编译时类型的方法,因为调用的是父类的方法,而父类的方法又是抽象的方法,又不能够调用,所以上的修饰符不能放在一起。
接口是一种程序结构,是特殊的抽象类。接口中的方法必须都是公开的抽象方法(public abstract),接口中的属性都是公开静态常量(public static final)。
建造者模式和工厂模式非常相似:建造者模式最主要功能是基本方法的调用顺序安排,也就是这些基本方法已经实现了;而工厂方法则重点是创建,你要什么对象我创造一个对象出来,组装顺序则不是他关心的。

posted @ 2009-06-08 13:52 lixiang927 阅读(11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9年6月7日

Class.forName()

jvm会执行静态代码段,静态代码是和class绑定的,class装载成功就表示执行了你的静态代码了,而且以后不会再走这段静态代码了。

Class.forName(xxx.xx.xx) 返回的是一个类 
Class.forName(xxx.xx.xx);
的作用是要求JVM查找并加载指定的类,也就是说JVM会执行该类的静态代码段

在初始化一个类,生成一个实例的时候,newInstance()方法和new关键字除了一个是方法,一个是关键字外,最主要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创建对象的方式不一样,前者是使用类加载机制,后者是创建一个新类。那么为什么会有两种创建对象方式?这主要考虑到软件的可伸缩、可扩展和可重用 等软件设计思想。 

Java中工厂模式经常使用newInstance()方法来创建对象,因此从为什么要使用工厂模式上可以找到具体答案。 例如: 
class c = Class.forName(“Example”); 
factory = (ExampleInterface)c.newInstance(); 

其中ExampleInterfaceExample的接口,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String className = "Example";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factory = (ExampleInterface)c.newInstance(); 

进一步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String className = readfromXMlConfig;//
xml 配置文件中获得字符串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factory = (ExampleInterface)c.newInstance(); 

JVM的角度看,我们使用关键字new创建一个类的时候,这个类可以没有被加载。但是使用newInstance()方法的时候,就必须保证:1、这个 类已经加载;2、这个类已经连接了。而完成上面两个步骤的正是Class的静态方法forName()所完成的,这个静态方法调用了启动类加载器,即加载 java API的那个加载器。 

现在可以看出,newInstance()实际上是把new这个方式分解为两步,即首先调用Class加载方法加载某个类,然后实例化。 这样分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在调用class的静态加载方法forName时获得更好的灵活性,提供给了一种降耦的手段。 

最后用最简单的描述来区分new关键字和newInstance()方法的区别: 
newInstance: 
弱类型。低效率。只能调用无参构造。 
new: 
强类型。相对高效。能调用任何public构造。

 

Class clazz = cl.loadClass("XXX.XXX");没有指定是否初始化的选项。只有执行clazz.newInstance();时才能够初始化类。可以说Class.forName("XXX.XXX", false, cl)执行过程是一致的。只是ClassLoader.loadClass()是更底层的操作。

 

My conclusion : Class.forname()是装载一个类,并且初始化static,然后才可以newInstance()

它调用了ClassLoader.loadClass() ,该函数有个参数,设为true的话,初始化static,反之不初始化。

posted @ 2009-06-07 23:46 lixiang927 阅读(19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9年4月22日

转:PO VO BO DTO POJO DAO全称

PO:
persistant object持久对象

最形象的理解就是一个PO就是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
好处是可以把一条记录作为一个对象处理,可以方便的转为其它对象。



BO:
business object业务对象

主要作用是把业务逻辑封装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的对象。
比如一个简历,有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社会关系等等。
我们可以把教育经历对应一个PO,工作经历对应一个PO,社会关系对应一个PO。
建立一个对应简历的BO对象处理简历,每个BO包含这些PO。
这样处理业务逻辑时,我们就可以针对BO去处理。



VO :
value object值对象
ViewObject表现层对象

主要对应界面显示的数据对象。对于一个WEB页面,或者SWT、SWING的一个界面,用一个VO对象对应整个界面的值。



DTO :
Data Transfer Object数据传输对象
主要用于远程调用等需要大量传输对象的地方。
比如我们一张表有100个字段,那么对应的PO就有100个属性。
但是我们界面上只要显示10个字段,
客户端用WEB service来获取数据,没有必要把整个PO对象传递到客户端,
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只有这10个属性的DTO来传递结果到客户端,这样也不会暴露服务端表结构.到达客户端以后,如果用这个对象来对应界面显示,那此时它的身份就转为VO



POJO :
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 简单java对象
个人感觉POJO是最常见最多变的对象,是一个中间对象,也是我们最常打交道的对象。

一个POJO持久化以后就是PO
直接用它传递、传递过程中就是DTO
直接用来对应表示层就是VO


DAO:
data access object数据访问对象
这个大家最熟悉,和上面几个O区别最大,基本没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和必要.
主要用来封装对数据库的访问。通过它可以把POJO持久化为PO,用PO组装出来VO、DTO


      总结下我认为一个对象究竟是什么O要看具体环境,在不同的层、不同的应用场合,对象的身份也不一样,而且对象身份的转化也是很自然的。就像你对老婆来说就是老公,对父母来说就是子女。设计这些概念的初衷不是为了唬人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处理各种逻辑,让大家能更好的去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处理问题.

      大家千万不要陷入过度设计,大可不必为了设计而设计一定要在代码中区分各个对象。一句话技术是为应用服务的。


posted @ 2009-04-22 10:28 lixiang927 阅读(1095) | 评论 (0)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