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丝绸,散文是棉布。有时候我们热爱丝绸的抚摩。现在似乎是棉布更适合人类的身体。”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佳散文家”称号后,舒婷在获奖致辞中这样说。
文学青年都曾读过舒婷的那首《致橡树》,以至于她出了十几本散文集,最闪亮的称号仍然是“诗人”,这次成为“年度最佳散文家”,于她而言,更有特殊意义。兴奋之余,舒婷把这次得奖称作是砸在脑袋上的一个“好大的馅饼”。
这些年来,舒婷已经积攒了十来本散文集,在她的文集里,散文的比重大大超过了诗歌。但最新一本《真水无香》出版时,还是有部分媒体称之为“舒婷首推的第一本散文集”。她开玩笑地说道:“由于诗,我被当成一种专门分泌糖浆的植物。在那棵老橡树的阴影下,好多年来我都觉得呼吸困难。”
舒婷打比方说,诗歌像绸缎般高贵、优雅,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辉,曾经把年轻的她,引向追求“字字珠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困境里。当她把重心倾向散文时,有意识把散文视为手工棉纺,亲切的,坦率的,调侃的和细节的。看上去仿佛信手拈来,实际上却经过深思熟虑。与诗歌相比,她写散文最大的享受是语言得到了松绑。“有一阵子,能够撇开旧的方程式,语言的酣畅流转令我心旷神怡,感觉简直好极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她对诗歌的感情,“我至今仍然认为写诗是一生的约定,纯属个人梦想。无需向谁解释,求谁关怀,与谁共舞,甚至时光的飞逝、岁月的消耗,都不能使它增减一分。”(作者: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