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成本模块采用标准成本,必定产生差异,差异分析的目的是找到管理漏洞,做到事中控制,可将ERP的差异来源分成以下几类:
1.物料移动发生的价差:
(a).MIGO PO收货时,采购价格和标准价格不同产生差异
(b).MIRO后勤发票检验时由于价格变更会产生差异
(c).物料转移过帐 311/309由于两边价格不一产生差异
(d).初始化库存差异,其它移动类型产生的差异
(e).来料加工等库存到自由库存产生差异
(f).退货时差异
2.发票价格差异和汇率差异:
发票校验由于价格变更会产生价格差异;跨期产生暂估和实际之差异;外币采购因为汇率变化引起的差异(SAP将收货到发票校验这段时间的汇率差异和材料差异同样处理,实际上,你也可将默认识的汇率差异直接也设置成材料采购差异, 而,
发票校验后产生的应付因汇率变化在期末外币重估时产生的差异则视为汇兑损益)
3.重估库存和价格差异
MR21/MR22, CKMPRPN/CKME价格变更产生的差异,启动物料分类帐后,系统为了保持期间数据的一致,采用标准价的物料如果有交易一般不再允许修改单价。
4.生产成本结算差异
生产成本结算差异 = 生产成本投入-生产成本产出
在结算前,往往计算生产成本差异:
生产成本结算差异 = ( 生产成本投入-目标成本a) - (生产成本产出-目标成本b)
目标成本a (标准成本估算成本部件累计方) = 目标成本b (产品标准成本), 同一期内,产品的标准成本正是标准成本估算后
各成本部件的层层上卷累加,生成产本投入包括各成本部件的投入:原料辅料,人工机器折旧,通过实际生产成本的投入和目标成本a的比较,得到所谓的9种类差异类型,正好可以分析到所谓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材料成本和标准成本a中的材料标准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等,你可将系统默认的9种差异细分成你所需要的差异分析类别,这取决于你定义成本部件的明细程度,系统最多允许定义40个成本部件,你将这些成本对应到获利分析模的40个值字段,从而在差异计算后将实际成本部件传到获利分析, 实际上,财务模块并不反应这些差异明细, 只是才成本分析模块中体现, 这就是将财务和成本模块分开的好处避免产生一大堆垃圾财务凭证, 差异在向财务过帐时是以一个总的 生产成本结算差异过帐的,举一个简单实例,产品标准价968元/个, 其中原料950元,人工9元,折旧9元:
本期生产该产品10000个, 平时,原料以标准价投入了1000万(假设标准成本估原料是950万), 人工和机器折旧各以作业类型计划价的方式投入各10万(标准成本估算值为9万),产品以标准价收货910000个968万,期末结帐成本中心分配分摊作业实际价格重估重估工单一般就这些操作而已, 人工和机器折旧的实际价格各为12万,此时计算差异得到:
原料差异: 1000万 - 950 万 = 50万(由于多投入原料,产生50万数差)
人工差异: 12万(实际作业价)- 9万 = 3万(假设全为价差)
折旧差异: 12万(实际作业价)--9万=3万 (假设全为价差)
总共产生的实际生产成本投入为:1024万,借方!,这些类型差异反应在成本模块中,可以进行分析.
工单入库凭证为:
Dr:产品库存 968万
Cr:生产成本产出科目(Tcode:OBYC->GBB/AUF) 968万
总共产生的实际生产成本产出为:968万,贷方!
工单结算凭证为:
Dr:生产成本差异 56万(反应在物料分类帐中,CKM3可查看)
Cr :生产成本结算差异 56万(Tcode:OBYC->GBB/AUF)
生产成本结算差异 56万,贷方! 总的56万一笔反应在财务模块.
实际生产成本投入 = 实际生产成本产出 + 生产成本结算差异
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无论是原料还是产品,此时都还是标准成本,接下来可以使用物料分类帐将差异
分摊出去还原实际成本. 对产成品, 因为平时收发货都是标准成本,那么生产成本差异 56万将在销售发货和
期末库存间分摊, 对于原料同样采购差异在消耗和期末库存间分摊, 不同的是,原料的消耗是往上层层上卷到半成品和产品的,这就是所谓的"多层差异", 如果BOM层次较多或象流程行业出现物料汇流的循环BOM,多层次差异就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计算出.
如果仅仅从财务核算角度,国内ERP更愿意采用期末统一核算出成本,,但是这种"事后"核算的方式,外界评论是不能合理反应出"成本管理"的思想,不能作到事前预测,事中核算.
合理优化业务,避免物料分类帐运行时间过长
是在多层差异分配上,多层差异的产生的主要方式有3大类.
(1).跨工厂的转储301/302,比如产品从生产工厂到销售工厂使用301,则销售工厂到
生产工厂规定只能使用302,否则同期销售工厂到生产工厂也使用301,则多层差异分
配死循环,荆门不存在这种业务.
(2).物料309/310转移,经检查发现重污油309 68324006-》半沥青68324032使用了3
09,而半沥青68324032转回-》重污油68324006也使用了309(原则上应该使用310),
也造成了死循环, 309/310物料转移的方式可以规范,尽量避免多层差异循环分配.
(3).产品回流循环BOM造成的循环,假设消耗A+B+C产出X,Y,Z, 而消耗X又产出A,则A
的多层消耗差异将分配到X作为接收方差异, X的消耗差异又转回A作为接受方差异,
A(X)的本期期初+接收差异又在A(X)的本期消耗和期末库存分配,这样就造成循环.
对于中间环节半成品过多的企业,如果半成品不需要进行库存管理或核算,可以考虑设置虚拟物料的方式.
一.规范309/310/311/312业务,坚决避免造成多层差异死循环.
二.优化循环BOM的结算规则,考虑将产量不多或核算无"精确"要求的造成循环回流
的联产品设置成副产品或固定价扣除,直接扣除生产成本,而不是参与生产成本的权
数分摊,避免多层差异分摊时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