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们如何练就“内心平静” (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总裁 刘持金 )

企业的领导者们面对内外各种的问题和压力,如何做到冷静地运筹帷幄,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找到内心平静”无疑是一项宝贵的财富!

缘起
 
    电影《功夫熊猫2》中熊猫阿宝的师傅开导他,要战胜敌人就需要练就“找到内心平静”的功夫(Find your inner peace)。 阿宝在认真听取师傅的教导后,果然依靠“内功”战胜了强大的恶人孔雀,拯救了中国。 当然这是一部逗乐的卡通片,远不具有现实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但“找到内心平静”的中式思想的确引发不少西方观众的思考。同样,在领导千军万马的机构里面,企业的领导者们面对内外各种的问题和压力,如何做到冷静地运筹帷幄,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找到内心平静”无疑是一项宝贵的财富!
 
见解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有着优秀的“内心平静”的表现。一个技术高超的心脏科手术医师,每天需要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为多个病人开刀并临场判断和决策手术的下一步行动;一个明星级的律师在同一时间段可以承接十个以上的大案要案,除了出庭辩护,后台团队的管理、证据的调研以及始料不及的对手律师策略的变化,都需要他对情绪、能量和时间的掌控做到游刃有余,忙而不乱。基于泛太平洋在领导力和领导艺术领域的研究,我们觉得至少有四个方面可以帮助那些想“找到内心平静”的企业管理者们。
 
    首先,对待生活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你觉得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要分出一个对错,那就会很累。有一种态度,认为生活本身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其实没有什么对和错,完全取决于你的阐释。一天早上,你出门发现自己踩到了狗屎,你内心可以说“真倒霉,看来今天一天都不顺!”潜意识里,这句话会在悄悄地左右你今天一天的心境。但是你内心对此事还可以说“啊,还好,今天穿的鞋底挺厚,没有多大影响,要是穿昨天的鞋就糟糕了。真运气啊!”这个例子很简单,它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决定了一个“基调”,有意识地去建立一个正面积极的基调,对繁忙的经理人很有必要。记得一位印度企业的CEO对我说,“什么是企业?企业就是一堆的问题”。在这种基调下,这位总裁做事显得很务实、很积极进取。因为他深刻地理解企业不是理想状态下的高谈阔论,不是从战略到重组的花哨招术,而是必须面对一堆的长期要克服的困难、短期要解决的大小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他理所当然的归宿,无需什么抱怨和急躁。他领导的是一家令人尊重的《财富》世界500强公司,该公司已经在《财富》的500强榜单上连续7年排名上升。
 
    换个角度看问题也十分重要。做企业到底是在做什么?除了对股东、员工和社会负责,做企业也是一个结交各类朋友,共同探索、发现、实现、创造的一段人生历程。领导企业不是一个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争斗过程。虽然有激烈的竞争,但竞争只是使这场游戏增添了诸多刺激性的元素。我想起了和杰克·韦尔奇的一次谈话。他说,做企业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有趣、很好玩、很有意思才行。如果不是这样,终日心力衰竭、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不下、根本无幸福指数可言。
 
    其次,日理万机的企业领导人,要学会抓大放小、擅于聚焦。在企业内,从项目经理到部门主管、再到集团高管,每天都会面临着时间不够、资源不够、人际关系不顺等的挑战。几年前泛太平洋对一些《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领导人的调研发现,一个集团高管每天在办公室被各类人及各类事务敲门“打扰”的次数,差不多每 15分钟一次。也就是说,一个企业领导者,每天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间隔最多不超过15分钟,有半个小时以上独立思考、安静养神的时间成为一种“奢侈”或不可能的事。每天早上问问你自己,“今天无论如何必须完成的三件事是什么?”、“今天闭门独立思考和工作的两个小时安排在哪一段、如何有保证?”“出差、开会、谈判、应酬等活动,每一项活动的基本诉求是什么?”你要学会把看似纷繁的活动拉回到你的“诉求点”上来,在会议结束前内心里问问“我来干什么?这个会议回答这些问题了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有哪些事情是非你不可?重要和紧急之间有多少空间?如果不是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口、企业品牌遭受重大创伤的信誉危机之时,你需要坚持聚焦在完成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被他人牵着走。我见过一个企业的老总,十分平易近人,他不介意下属随时找他反映问题、签署文件、征求想法,每天主要的时间几乎都给了下属。他只好每天早上7点就来到公司,晚上8点以后才回家。后来他改变了做法,统一了企业内部的沟通程序、财务报销签单时间和频次等等,这些繁多、看似不重要的小事的统一处理,大大减少了他被下属所占用的工作时间,于是他获得了更多的独立工作的时间。电影《商海同牒》(Margin Call) 展现了一家投资银行的重大危机时刻。一个不经意的财务分析报告,引发出整个企业潜在的巨大危机,这个危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与死。公司从部门经理到分公司老总再到集团董事长,都无法入眠、彻夜开会选择对策。管理者们要学会“抓大放小”和“聚焦”,不是回避这种急风骤雨的时刻,而是练就在日常管理中不被轻易干扰、确保自己拥有高质量的时间段做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第三个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他人所长、擅用团队。无论你多么敬业,你一天也只能有24小时;无论你多么有经验,你也会遇到你的弱项。如果你事无巨细地习惯于亲力亲为,在小企业还可以;若管理一个大型公司,你将成为问题的中心、麻烦的根源。那些擅于驾驭团队和发挥各类人才智慧的管理者,他们最有可能培养“内心平静”,因为他们始终把解决重要问题当作自己的目标,不会不断地把新的、不重要的、或自己难以做好的事情搭载在自己的肩上。一位上市IT公司著名的CEO说,他的成功来自于两个关键人物和三个关键流程。两个关键人物是他的首席运营官和财务总监,三个关键流程是每月的经营分析会、每季度的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会、和每六个月一次他直接管辖的14位高管的业绩点评碰头会。显然,两个关键人物为他分担了大量的工作,三个关键流程为他疏通和归纳了原本发散无序的大大小小的会议和沟通。正因如此,他才能把宝贵的时间掌控在自己手中,游刃有余、心平气和地去应对非常规的问题或危机。
 
    这里讲的发挥他人所长,要正确理解:没有经验的高管会被无能的或能力不足的下属给拖垮。你心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哪些人具有哪方面的能力,谁是组织中的 “能人”、谁是“孬人”、谁是“深邃的思想者”、谁是“经验不足的学习者”、谁是“任劳任怨者”、谁是“斤斤计较的职业选手”。有的人会把你交付的小工作演变成收不了场的大项目,还有人能把你交待的重要工作转身交给他的下属去做,自己只等着汇报。如此这般的发挥他人所长,你不但无法建立“内心平静”,反而会把你带进更沉重、更不平静的工作世界。
 
    最后, 领导者要学会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在《财富》杂志上,我曾经就过于在乎自我感受的“小我”(ego) 问题写过专门的文章。 权力常常会让一个人放大自己的个性,优点被强化的同时,弱点也无意中被放大了,最终他们中的多数人对环境和对自己的满意度都很低,于是“内心平静”就很难找到。一个至今令我难忘的例子是英特尔公司刚刚退休的董事长贝瑞特博士。在担任英特尔全球董事长期间,他每天上下班坚持坐公司的班车,手里还提着一个饭盒,和普通员工每天挤在同一大巴上。一开始,有的员工觉得奇怪甚至怀疑他在“做秀”,后来熟了,才知道贝瑞特博士就是这样一个外表随和、平静而内心强大的卓越领导者。
 
    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其实需要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的支撑。关起门来问问自己,当你有困难、有痛苦的时候,有可依赖的人倾诉吗?有可信任的朋友或伙伴可以讨论吗?你有和工作毫不相干的爱好吗?定期定时的运动项目不仅使人保持身体健康,而且还会是让心智暂且忘掉工作、刷新认识的机会。定期的家庭休闲旅行、固定参与到一两个非盈利社会活动团体中,都会有益于让你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更轻松地看待生活和工作。至于那些缠绕在你内心的一些过去的人和事,套用西方人的一句名言“犯错是人,宽恕是神”(To err is human, and to forgive is divine.)。学会宽恕别人、容忍错误,才能轻装上阵面向未来。千万不要认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是为了建立你自己的“内心平静”,这实际上也影响着你所领导的整个组织。下属会不断地观察你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他们对你行为的理解通常会放大许多倍。一个果断、沉着冷静的领导人,给下属带来的是信心和勇气。
 
    总之,企业领导者的能力不仅仅是行业经验、专业技能、人品和人格,勇于练习、努力建立“内心平静”才能使你的其它才华得以流畅地发挥,企业也会因你的“内心平静”而能面对更多的风浪。

    作者简介: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总裁刘持金。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咨询和定制化管理培训设计工作,刘持金总裁还担任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具有多年的跨国公司高层管理实践经历和丰富的中外企业管理咨询经验。

posted on 2012-08-08 13:16 大树 阅读(215)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12年8月>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导航

统计

公告

本期话题
能源行业资产管理咨询
资产管理信息化方案提供
资产管理相关行业培训
大型企业软件体系架构整合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
信息集成
信息孤岛

常用链接

留言簿(6)

随笔档案(45)

文章档案(7)

新闻档案(1)

相册

wallgate management consulting

最新随笔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