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leilove

blog已经转移至github,大家请访问 http://qaseven.github.io/

软件测试理论之测试用例设计六把刀

日常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有许多经典的测试理论。比如边界法、等价法,这些经常用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当然也有许多的理论,比如正交分解法是使用起来非常费劲。往往转化为实际的容易理解的测试语言就非常困难。

  测试的时候,我们也会碰到难堪的场景,那就是测试遗漏。

  我们来分析下,开发的过程。开发拿到需求后,就会开发相应的代码,然后简单的测试下功能。代码之间有可能是互相调用的,代码可能影响到的模块,有些开发是知道的,有些是不知道的。如果是有关数据库的操作,一个地方的改动有可能影响了多个模块。所以问题的复杂性就体现在这里了。

  那么对于日常测试每个新功能,我们该怎么去构筑我们坚固的质量堡垒呢。

  根据开发过程的特点,总结了我们设计测试用例六把刀。

  一、功能

  关注页面单个功能点验证,充分考虑开发改动的每个点。这个是保证开发每个已知的修改点都能改对。

  二、关联

  重点考虑修改点对其他模块的影响,包括代码的影响和操作数据引起的影响。

  比如新增加的功能增加了数据库表的字段,必须关联的验证每个使用该表的该字段的模块是否正常工作。难点在于需要分析出已知和未知的影响模块,考虑的越多,往往遗漏的问题就越少。

  三、流程

  很多系统是有流程的,比如工作流系统。当修改了一个点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整个流程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起来。

  四、升级

  我们大部分系统都是对已有的系统进行升级。对于升级前的数据,我们必须保证能够正常工作。升级之前,需要模拟好各种情况。同时,也需要对升级的数据库脚本进行充分的检查。

  五、安全

  比如菜单功能权限等。

  六、性能

  有的时候需要对性能进行考虑,比如升级脚本的执行效率,功能点的响应时间,事务交易的时间。

  这六把刀现在已经应用到了我们日常设计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工作中去了,成为了大家思考的一个入口点。后来大家发现有如下特点:

  1)实践证明,该方法非常灵活。

  在不同的颗粒度设计测试用例都可以作为我们思考的一个切入点。比如站在测试计划的角度,站在每个测试用例的角度都可以使用。

  2)平易近人

  道理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理解,可操作性非常高。不再是只能在课堂上讲,在实践中用不上的理论了。

  3)功能和关联使用频率最高

  实践证明这两个理论几乎可以用到每轮的测试中。同时为我们发现了不少的BUG。(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51Testing观点)

posted on 2011-10-26 15:34 顺其自然EVO 阅读(177)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测试学习专栏

<2011年10月>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55)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