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一个小学时候语文老师问过的一个问题:战争、战役、战斗三个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
之前我写过刻苦学习之颠倒黑白和刻苦学习之自虐,表明关于什么时候学习如何学习,在5W1H(where when what why who how)的概念中其实我只说出了when和how并没有说出其他的东西,当然该学习的人是你自己,那就是who,今天最后的一部分我们就来说说where what和why。
1、把所有的凭什么都变成为什么
很多人在工作上十分爱说凭什么,“凭什么他比我的工资高”“凭什么我要忙死了他还在那里闲着”“凭什么我要比他承担更多的责任”“凭什么升职是他不是我”。是啊,大家想一想凭什么,当我们真的静下心来想凭什么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是在想为什么了。搞计算机的我们都要明白,有因才有果,所以我们只要追查出来原因,不久可以解决了吗。当然有些情况是“他”是某某领导的“某某”,那么我们就不要再眼气了,他是领导的“某某”,那即是领导让他不上班在家还给他钱也是领导高兴,现在领导给他钱他还来上班了,领导也就更满足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什么都不会,领导就什么都不让他干,而采用看起来没问题实际问题大大的方式“能者多劳”。不要生气,至少你在劳动就说明你是能者,如果你还是不满意,把那些不劳动的也培养成能者吧。什么?你说这样会加大竞争?那就没有办法了,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你就只能做那个孤独而多劳的能者了。
而实际上,在公司里最多的一种情况是你并不是能者,而他是能者,他可以随意的做一件事情得到领导的满意,他可以随意的说一句话提一个意见让领导给你多加若干的工作。那么我们还要说凭什么吗?不要再说了,赶紧行动起来让自己变成一个能者吧。当有一天你的能力和他一样高的时候,你就可以随意的去做了。当然这里涉及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快速的追赶上他,其实很简单,你无法变成一个全能的高手,但你至少变成一个学习的高手。如果以上所有的你都做不到,或者不符合你的要求,那只能说你选错了where,赶紧换个地方吧。你说你换地方没人会要你?那就对不起了,你一定是传说中的“怨妇”,无能而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苍天。
2、审时度势 适应环境
任何人,无论有多高,都不可能在新进入一个环境的时候就成为高手,那么我们如何做呢?就像我刚才说的,至少你要表现出你的学习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思考能力。如果在接受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你比其他人都快,那么你就会成为众新手中的佼佼者,可能会享受到和老同志们相同的待遇,甚至有些更有挑战性的东西会交给你而不是交给一些老顽固的。如果想接受新事物比别人快,就要在新事物来的时候更多的去学习更多的去思考,即使这件事物在你的人生中可能是唯一的一次,那也不要说我以后用不到我不学,因为这是给你的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说两个我曾经做过的事情:
我刚刚进入测试行业测试的第一个软件是一个累死飞鸽一样的局域网即时通信类的软件,功能点有几十个,有十几页的测试用例,每周出两个版本,我们几个人的任务就是在新版本出来的时候重新执行一下所有的用例。因为多次重复,大家都不再看测试用例而是直接执行,这样做虽然很快,但往往是会露掉几个没有测试。在几次重复之后,我找一个空闲时间写了一个功能点列表,只有一页纸,然后发给大家,从这开始,大家不在看测试用例,而在测试过程中直接看这个测试点列表来检查自己是否有漏掉测试用例。也是从那一天开始,那个项目的负责人把统计和整理大家测试结果的任务交给我,于是我有幸可以纵观所有人的测试bug列表,从中吸取别人的长处补充自己的测试遗漏。也成为项目结束前测试人员中最重要的一位。
我曾经做过一次扫描枪的选型测试(通过测试对比若干产品的优劣选择其中更好的),就是那个在超市扫描标签在屏幕上显示一串串让你心惊肉跳的数字的东西。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包括项目经理在内任何人都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更别说在几十个样品中通过测试和得到的数据有力的说明哪一个更好。几个同时进入项目的人在相关厂家的介绍下开始制定测试标准,但是厂家往往会在告诉我们一些东西的时候回避他们产品的不利部分,所以我们收集了很多厂家的意见合并在一起,但仍然感觉少了些什么。就在这个时候,我拿出过去看杂志中对笔记本的评测文章,自习的分析,说出除了扫描的性能外还有很说使用舒适性上的区别,并且列出超过十条这方面的对比条件。另外,在条码扫描纠错一项上,大家对有问题条码一直无法定位,我便在生活中观察到底条码会受到什么方面的破坏,在若干超市的观察之后,我总结出半透明覆盖、磨损、划痕、撕裂、不平整等几种并且更新到测试规范中。自此,项目经理看到了我在这方面的开拓精神,把制定此次测试规范的任务交给我,我也在测试过程中不停的改进测试的过程,最终成为这次测试的规范制定者和技术顾问,而众多同时参与测试的人都只能遵循我所制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每天不停的扫描和数据记录。评良心说,我这辈子不太可能再接触这方面的测试了,我自己也不想再做。不过我在这次测试中显出了我的能力,领导从这开始尽量把有挑战性的任务交给我来做,我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和学习新的东西,而这大多是我本专业的东西,学完了可以受用一生。
不知道大家看到上面两个例子是什么感觉,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比别人要累一些,但是逐渐的越来越轻松。更有效果的是,如果这样的事情进行几次,领导自然会在有领导职位空缺的时候把你考虑进去(虽然现在我还没有成为领导,呵呵)。
3、选择道路适应未来
无论工作有多忙,在你工作经验逐渐增多的过程中都会慢慢的有所感觉,知道自己未来的大致方向,至少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属于哪一个行业。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知道这些事情之后把它明确,做好各种准备,在机会到来的时候大展身手一展宏图呢?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事实也是这样。其实很多机会在你面前,你未必看不到,就是抓不住,原因很简单,就是你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不要说你没有看到机会,任何公司的任何一次招聘对你来说都是一次机会,你没有去成,就是因为你的能力还不够,不要说什么经验之类的,如果你能力非常高,经验的门槛就一定会降低的,同样的能力,如果是你你是否会选择更年轻一点的呢。那么我们在选择好道路的时候,就要提前开始走这条路了,虽然你的工作和这些不相干,你也要开始学习,积累这方面的知识,等有一天机会来的时候,你至少比别人懂得多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决定了你得到了这个机会,而别人没有得到。也许你还不知道你的未来是什么,也许你还不知道你所选择的道路到底应该学什么,其实这很简单,只要一小段时间,你广博的学一下各个学科的基础,你就会知道你适合干什么,喜欢干什么。就好比一桌丰盛的菜肴,你不知道哪一个适合你的口味,最好的办法就是都吃一口,你就知道你喜欢吃哪一个了。到这个时候你知道了你想走的路,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这条路的路障搞清楚。假设我们搞测试的人选择的性能测试,首先要知道最广泛的工具是LR,也是入门基础,那就要开始学习,而这个学科更重要的是执行和分析,所以你要懂些代码和架构的知识,这些代码和架构又建立在一个硬件和软件的环境上,所以你还要懂些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性能通常是网络软件,所以你还要知道些网络的东西。好了,到此你的知识结构已经确定。至于这些知识应该哪个轻哪个重,学到什么程度,就留给你们自己去想吧。
4、深挖洞广积粮(书海战术)
很多人即使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走,我学习一段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通常在说我要学某某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具体来说,就是不知道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需要看什么书。其实问题很简单,要么去问这行业的高手,要么就行动起来,去想是一定不会想出来的。行动的方法就是把网上或者书店了解到的这个行业的书多买几本回来,从自己认为写的比较简单的那一本开始(我通常认为是否写的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薄厚和是否多图),迅速的去读,不需要精,你现在要做的是了解这个行业,等这基本书读完的时候,你应该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所谓深挖洞,就是把这些知识的储存做好,越多越好,广积粮就是要把所有的储存的知识都快速吸收,不论效果先浏览一遍再说。开始可能会很迷茫,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看似散乱的东西就是逐渐在你心里结成一张知识网,虽然这张网不是那么鲜明,不是那么清晰,但是你一定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个脉络。有人说这样很浪费时间,可能学到了很多我们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那好吧,你还可以赌一下,试试专注。
5、专注
所谓专注,其实十分简单,就是想尽办法得到各方的支持,包括身边的高手(公司的厚着脸皮去问),网络上的高手(去查),专业书的作者(找到他们的邮箱给他们发信),得到一个最集中的判断哪本书最好,然后拼尽全力去钻研那唯一的一本书,一遍一遍的读,不厌其烦的读,读上十遍,想不成为专家就难。其实很多东西很好问道的,比如像学Java,问他们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是《Java编程思想》问学MFC的一定回答《深入浅出MFC》问搞软件项目管理的当然要看《人月神话》。其实就是这样简单,不要费那么多脑子去选择,不用自己去梳理知识脉络,只要你按照别人告诉你的答案,按照书中的步骤一步一步去走就可以了。不过提醒大家,这种方式有至少两个缺点。第一就是学习的东西比较单一,无论你看哪本技术的书,如果它写的深,必然涉及到的面不够广,任何一个行业就职的人也不可能就靠一个方面的知识就能够打拼出来,更何况现在企业大多需要多面手,逐渐成长之后还是要把面铺的广些。另一个就是,开始就去研究这些书因为基础不牢,书写的又很深,所以可能会很困难,要吃很多苦头,甚至有些时候会有些迷茫,容易放弃,需要大家有很强的毅力去坚持。也许大家也感觉到了,专注和书海战术的区别就是由点到面和由面到点,如何选择就你自己来考虑吧。
回到开始的问题,战争、战斗、战役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简单的语文问题大家其实都知道答案。但是我们到底是应该研究战争,还是应该研究战役,或者战斗,研究哪场战役,哪场战斗呢?没有确定的答案,要在具体的时间,具体的情景下具体的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去判断。
最后声明一下,我写的东西未必我自己全部做到,但是至少我做到了70%,即使这样我也认为我在我的环境中做的还是很优秀的,至少我没有奋斗上的遗憾。希望大家也不要给自己最应该辉煌最应该奔跑的时刻留下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