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leilove

blog已经转移至github,大家请访问 http://qaseven.github.io/

软件测试团队学习的三种形式

 团队学习不但可以促进个人成长,还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团队学习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牛根生曾提出:必须坚持团队学习,学相同才能思相近(共识),思相近才能言相和(共鸣),言相和才能行相辅(共振)。我们测试团队在近5年内每年都在组织大家进行团队学习。本文将介绍我们经历的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一、兴趣小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原本就繁重的工作之外,唤起学习欲望的最佳切入点可能就是兴趣了。但团队学习必须找到大家共同的兴趣。所以,我们先每个人列举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关键字,然后看看它们交叉最集中的地方,从中再讨论并选取两到三个作为本年团队学习的方向。定好主题后,每个人选择参加其中的一到两个小组,并自由推举一个小组协调员,分头开展学习,定期交流。

  兴趣很重要,但有趣的是,实践下来我们发现很多人并不是真正有兴趣,或者准确地说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正有兴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认为你感兴趣的东西是否经得起以下两个问题的检验。

  问题一:你愿意投入么?我所指的投入是真金白银哦!它包括你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如果要占用你的一些业余时间,你乐意么?如果要你自己花些钱参加一次活动,你愿意么?别在那想着心仪的姑娘,说你感兴趣,却连一顿饭都舍不得和她吃。别在那看着财经节目热血沸腾,说你想理财,却连一个投资都不做。

  问题二:你能坚持多久?即使你愿意付出,但时光荏苒,环境变迁,当别人质疑你的选择,重重的困难阻碍你的追求,你的付出并没有期盼的回报,你还能够坚持多久?兴趣如果不伴随着承诺,将难以持久。

  当然,在兴趣小组里,即使你刚开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见得加入兴趣小组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存在一种可能:你觉得自己找不到能象你想象中那么感兴趣的东西而感到懊恼和茫然。就象我们曾经热血澎湃地说要学习行业知识,但收集了一些专业名词后就无疾而终。我们也曾经组织过对同一行业领域软件的学习,但最终因为配置过于复杂而搁浅。其实我很理解工作相关的兴趣并不那么容易让你愿意投入,因为比起购物或者宅在家里这样的兴趣爱好,对工作技能或者知识的兴趣在开始的阶段,更多的时候意味着付出、困惑、挫败。其实,感到懊恼和茫然并不可怕。相反,我觉得这是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新开始。也许你会感到自己需要一个更小的关注点,也许你会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还需要和实践多一些结合。这些否定过去的经历会带领你下一步走向一个更明确的方向,正如我们也是这样一路摸索着走来。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置身同一个兴趣小组中,你的身边有几位特别执着于此的同事。他们的热情感染了你;他们的见解启发了你;和他们在一起,你拥有独自学习无法获取的资源。所以我感到,最差的情况,通过加入兴趣小组至少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对某件事情有兴趣。比较好的情况,你的兴趣能在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的带动下中得到更多的培养和发挥。

  二、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大同小异。我理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小组的学习内容可能是大家并不了解和感兴趣,但有学习的必要的。比如,一个新的技术(如云计算)或者软件开发模式(如敏捷开发)。

  当大家沉浸学习的热情中,因为众多的资料和分享而感到充实欣喜时,我不禁要担忧:有多少知识真的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有多少的技能能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几年前,我们曾经组织过对经典书籍的集体学习,但最终发现由于难以和工作相结合,不到半年那些知识也大都淡忘了。

  为了团队学习能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如果说兴趣小组更多的是靠个人的热情和持续投入,学习小组更多的是靠基层管理人员的引导。因为高层肯定强烈反对光学不练,弄不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家学的热情;而个人大多根据喜好进行学习,追求个人发展,不大容易把个人需要和公司的需要联系起来。对于那些分享就是结束的学习活动,基层管理人员应该尽量控制其比例,并引导团队了解:学习的气氛很重要,但对于职场人士,学习只是手段,帮助公司和客户实现价值才是目标。

  三、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

  何为“实践社区”?简而言之,就是一群有类似职业/技能/兴趣的人非正式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交流实践经验的虚拟社区。

  与兴趣小组和学习小组不同的是,实践社区更注重实战,因而其对人的影响也从认知层面到了操作层面。由于软件开发的唯一性、独特性,即使是别人总结的最佳实践,也是建立在特定的前提基础上。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比如,大家都在进行团队学习,为什么他们会采用这样的方法?为什么我们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效果却相差甚远?为什么我们的最佳实践在别的地方却行不通?了解了背后的原因后,就可以更客观和全面地比较多个做法,从而摸索出特定情况下的最佳实践。

  我们对于实践社区的做法是细分测试的流程,定义其主要输出物。然后每个项目都在这些共同的环节提供各自的实际样本。在有差异之处进行充分讨论,最终形成大家的共识,流程整理为指导文档,输出物整理为模板,都设立基线。以后大家共同工作以此为基础,并定期回顾和修改。我们追求的并不是统一,而是不统一处有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我们追求的也不是规范,而是特定情况下最适用的方法。除了已有实践的分享,我们也少量吸纳了一些外部的最佳实践,在个别项目中先试行,然后从实践社区中推动到更多的项目中去。比如缺陷正交分析法、测试覆盖率度量和持续集成等。另外,我们还在考虑借鉴开发团队的代码道场,组织一些测试执行道场。我们感到与其它两种团队学习方法相比较,实践社区最容易在组织级别产生实际效果,因而也更容易得到项目和管理团队的支持。

  无论你的团队采取哪种学习组织形式,热情、承诺、务实是我们实践过程中总结下来的三个要素。无论你走到哪里,找到属于你的圈子,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吧!

posted on 2012-05-04 10:16 顺其自然EVO 阅读(235)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测试学习专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12年5月>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55)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