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leilove

blog已经转移至github,大家请访问 http://qaseven.github.io/

软件测试用例设计难在哪里?

 试用例设计测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不管是文档化的设计输出,还是只是存在于他们脑海中的测试思想,其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测试执行的质量。

  尽管每个测试人员都掌握了不少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与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状态转换测试等,但是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具体的测试对象测试中去,很多测试人员都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下面是针对某个功能模块的一个简单的需求描述:该基本功能是为了创建某个条目,它的基本需求如下:

假如dataBit0 = 0, 并且cBPDU或者pBPDU的值不为1,那么创建请求会被拒绝。假如dataBit0 = 0, 并且cBPDU = 1或者pBPDU = 1,在满足下面条件下可以创建成功:

(1)其他的bit不能为1;

(2)TD的取值必须是Guranteed;

(3)VLANpop的取值必须是disabled;

  假如你得到这样的一个需求描述,你准备如何来设计该功能模块的测试用例?通常来说,测试人员拿到需求规格说明之后,会根据其中定义的需求条目设计测试用例,类似于如下过程。

图1 通常的测试用例设计

  针对上面的需求描述,根据图1直接设计测试用例,会不会觉得有些迷茫呢?即使测试人员设计了多个测试用例,覆盖了每条测试需求,是不是也会觉得评估测试覆盖率比较困难?

  实际上,需求规格说明通常是针对开发人员而写的,并不一定直接适合测试的要求。因此,假如测试人员希望能够更好的进行测试用例设计,需要将需求规格说明转化成为测试人员可以方便使用的语言很重要,即在需求规格说明和设计测试用例之间增加一个桥梁: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测试人员不仅需要学习需求规格说明,同时也需要了解各种测试设计技术与方法,并能将两者数量的结合起来。图2是增加了“模型”概念的测试用例设计过程。

图2 改进的测试用例设计

  还是以上面的需求描述为例,我通过学习该需求之后,发现它可能可以与决策表技术结合起来。因此,我将上述需求翻译为适合决策表技术的各种条件与输出,并根据它们的不同组合得到不同的结果。图3是我针对上述需求描述,基于决策表技术得到的初始决策表,然后可以基于此进行决策表优化,直至得到概要和详细的测试用例列表。

图3 初始决策表

  根据图2的过程得到的图3的结果,是否觉得整个测试设计过程更加清楚,而且更加容易进行测试覆盖率等方面的评估?注意:这里只是根据需求描述得到的一些测试用例,并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测试用例,例如非功能测试用例等。

  需求规格说明对测试人员很重要,测试设计技术与方法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测试人员如何能够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适合测试设计和评估的“模型”。而这通常是测试用例设计的难点所在,同时也是体现测试人员技术含量的地方。下面是测试人员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可以参考的一些方向:

  1、基于黑盒测试技术,例如:决策表模型、状态转换模型、正交矩阵模型等;

  2、基于测试类型,例如:质量特性模型、缺陷分类模型等;

  3、基于全局因素的全局因素模型;

  4、基于功能交互的功能交互模型;

  测试设计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模型”,测试人员设计测试用例相对会比较容易,并且可以很好的提高测试覆盖率,从而帮助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模型,也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有效的评审测试对象功能的描述,例如可以发现需求中定义不清楚、遗漏等方面的问题。

posted on 2012-06-05 09:27 顺其自然EVO 阅读(215)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12年6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55)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