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人问到各种探索测试的问题, 我总是不断在重复。因此借一次回答10个问题的机会,把自己的答复都固化下来, 积累在自己的技术博客中, 希望能减少重复回答的次数。
1、探索性测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不能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
——解决快速发现功能级bug的问题;不能系统的解决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的问题。
2、一个产品线如何确定是否适合这种方法?如何将探索性测试方法与具体的产品结合起来?
――所有产品都适合应用,只是ET所在投入比例不同(我在硬件驱动软件测试、Linux文件系统测试、windows客户端、web应用都应用过);
――方法与产品结合的办法是:关注我的ET TOPN方法,这是测试界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3、探索性测试方法的落实?如何培训并运用到项目中?如何让测试人员在项目中将这些方法运行起来,或者说将方法与具体的case(涉及到业务及功能点)对应起来?
――借助脑图工具把此次测试任务的测试对象画于中心位置,然后把ET的方法作为第一层节点,在每个ET方法后面延伸第二层节点(由ET方法启发出来的测试场景)
4、case是怎样的管理粒度?如何维护?
――探索测试的用例大多不适合回归(成本很大),只有部分最有价值的用例适合抽取回归。
――探索测试用例继承性的问题通过脑图积累,每次探索测试都是在前一次脑图的基础上叠加增长(所有测试场景的维护管理:最高层是测试对象、然后是测试方法、最后是测试场景)
5、怎样衡量探索性测试方法的成果?包括阶段性的结果?
――初期学习衡量的方式就是:单位时间内投入测试人时发现的bug数(提升测试效率);在测试用例设计阶段用探索测试方法补充的测试用例发现的bug数占总用例发现bug(提升用例数); 在用例执行后补充进行探索测试发现的bug数(提升测试质量)
――后期熟练后:达到代码覆盖率目标的测试时间(测试效率);用户发现bug数(测试质量);支持项目的测试周期(测试设计时间+测试执行时间)缩短。
6、探索性测试有哪些工具支持?有没有可能自动化回归?
――大部分探索测试场景不需要回归。探索测试更多是测试设计的武器。
――脑图工具是目前最好的工具。
7、探索性测试的测试方法是否必需通过bug分析选取,这些方法一般多久更新一次,更新的变化很大怎么办?有通过的或者好用的必选方法吗?
―――必须要通过bug分析选取;如果没有bug,可以参考我所推荐的测试方法分类;
――变化很大没有影响,说明要么产品形态和实现发生很大变化、要么团队的人员资源发生了变化。这正是探索测试可以快速适配变化的优势所在。
8、做ET测试时如何做到覆盖所有的用户场景?通过方法来到达的吗?那选择方法是否很关键?
――所有的用户场景无法做到,这是共产主义社会。但能先做到尽可能先覆盖到大部分的用户行为模式(很多ET方法就是用户行为模式的抽象与集成)。
―――选择方法非常关键,决定影响你ET的效率和质量(能否覆盖到你产品当前的主要风险方向)。
9、流程上的问题:补充性探索性测试是否可以不做漫游测试,补充性探索性测试测试设计是否不是必需用脑图,那还是否能达到ET的目标?
――漫游测试 是ET在预测试和功能基本测试时的方法。
――所有探索测试 都必须事先进行计划(探索测试设计脑图就是计划),没有计划就可能倒退回自由测试,无法积累、无法技术管理、方向错误、降低效率。
10、探索性测试一般占项目测试人力的多少比例?如何平衡投入产出比?
――初期部分同事掌握和实施探索测试、熟练后成为团队内部教练、然后逐步全民掌握和应用探索测试。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 架构师Jack 的51Testing软件测试博客:http://www.51testing.com/?293557
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