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leilove

blog已经转移至github,大家请访问 http://qaseven.github.io/

移动终端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1)定制终端评测趋势

  ● 定制终端评测

    → 硬件:射频一致性、协议一致性、无线资源管理、硬件元器件、WLAN是当前硬件测试主要内容

    → 软件:操作系统测试、浏览器测试、移动应用测试、Widget测试当软件测试重点,内容逐渐由功能向非功能演进

  ● 预装在定制终端的移动应用评测

    → 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性

    → 用户体验、隐私安全

  ● 终端和移动应用评测自动化工具越来越成熟

  ● 终端及其应用的性能、稳定性评测将成为入库重要依据

  ● 用户体验评测将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三大智能终端平台差异

  以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基础,结合多种基础中间件、业务中间件、通信中间件来实现对应用的支撑。其中应用又可分为本地应用和Web应用两类。本地应用体系以iOS+App Store+NativeApp为代表,Web应用以HTML5/Widget+Web Store+Web App为代表

  以iOS/WP7为代表的系统闭源/封闭文件管理系统/接口开放模式

  以oPhone OS/WM为代表,系统闭源/开放文件管理系统和接口模式

  以Android/Meego/WebOS/WinCE为代表系统开源/开放文件管理系统和接口模式

  3)互联网应用测试的复杂因素

  传统的测试方法是暴力的、疯狂的、相当麻烦的。

  ● 全球多达十亿两千万mobile web用户

  ● 74%的人将无法容忍超过5s的页面加载时间

  ● Gartner预测,至2014年超过90%企业级应用将支持智能终端版本

  ● 据统计,智能机上移动应用软件所引发的无线流量是非智能机10倍以上,美、英、德、日运营商都曾出现信令风暴导致的通信网瘫痪

  ● 截至2011年Q3的统计,Android操作系统出现7个版本,覆盖130个机型,每个机型超过2家硬件参考设计。光从终端适配角度看,若实现完整的测试覆盖,需完成1820次回归测试。倘若无法借鉴自动化测试工具,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终端

  ● 操作系统平台、机型、屏幕分辨率、驱动差异等

  网络

  ● 地域、制式、通信业务、网络优化程度、漫游等差别

  自动化测试脚本

  ● 因平台、菜单风格不同,模拟客户端或自动化脚无法复用

  移动应用客户端性能测试面临的困难

  ● 支持除支持http(s)协议外,普遍存在定制协议

  ● 整个应用链关联的对象复杂,如web service第三方内容、CDN内容分发

  ● 缺乏测试过程中数据收集、监控和诊断工具

  ● 缺乏客户端模拟并发工具,压力/负载测试工具需重新选择

  4)测试

  从互联网应用软件质量角度看,其主要的质量要求列举如下:

  ● 功能性:终端上移动应用功能越来越复杂,测试难度、周期和工作量逐步加大,测试成本快速上升

  ● 稳定性:用户使用移动应用时,与终端的电话、短信、浏览器等背景业务经常产生功能交互,增加了移动应用的不稳定性

  ● 可维护性:用户越来越关注应用业务的用户体验,在应用上线后需要持续对业务运营质量进行测试和监控

  ● 性能:终端上移动应用与终端、网络和服务的性能都有关系,性能遭遇瓶颈时,定位需围绕应用关联的整个链路来开展,导致应用业务优化的成本在不断提高

  从用户角度看,测试重点列举如下:

测试类型 

描述 

测试场景重点 

判断依据 

功能测试 

基本功能测试
新功能测试
重点功能测试
全量测试
网络或业务功能拨测
J2ME、Sybian signed等规范符合性测试 

菜单路径
功能点
界面与操作流程
(通信)业务功能
角色权限等 

是否可用 

性能测试 

基准性能
性能指标测试/多地域性能拨测
性能对标测试
专项性能测试:时延测试、流量测试、功耗测试、触控测试 

对被测对象功耗、时延、响应时间、连接成功率、并发用户数等核心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是否可用,且收集指标值 

兼容性测试 

mobile apps(手机客户端)实质为终端适配性测试
mobile web(web客户端)实质为浏览器兼容性测试
pc客户端端实质为与主流用户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 

终端适配:与不同分辨率、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版本、不同定制终端的兼容性
浏览器兼容:html5兼容;浏览器引擎兼容
pc客户端兼容:主流windows桌面和linux桌面系统兼容性 

是否兼容 

稳定性测试 

极限负荷下稳定性基准,表征为持续无故障时间有多长 

基本功能反复多次
基本功能长时间持续执行 

成功率,且收集指标值 

安全性测试 

黑盒安全性测试,采用模糊数据对被测对象进行攻击测试的手段 

访问限制、应用程序签名、恶意程序安全、权限命名机制、协议通信安全和用户数据隐私安全 

是否安全 



posted on 2012-10-26 13:46 顺其自然EVO 阅读(1911)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测试学习专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12年10月>
30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55)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