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陷分析的关注点:
1、对软件问题的功能域分布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
→ 要详细采集每个功能模块或系统构件的bug数据,并按功能、错误类型、严重程度等分类
→ 比较实际发现的软件bug是否与预期的问题分布相吻合
→ 二八定理:80%的软件问题总是发生在大约20%的功能模块(系统构件)中。
2、对bug的注入阶段的分布进行分析,并与历史数据相比较。应按不同的开发阶段详细采集bug的数据
→ 要求软件各开发阶段的缺陷密度小于本单位过去的平均值
→ 而且要求需求分析、设计和代码复查阶段的缺陷排除率之和大于或等于规定值(例如75%)。(同行评审)
3、应对软件缺陷类型进行分析,以便针对各自的特点,先修复严重缺陷。
→ 可参考PSP中缺陷类型标准(如下表),其中缺陷类型是按照问题的复杂度来排列的,类型10到40是比较简单的编码缺陷,类型50到100是比较复杂的设计缺陷。
4、应动态采集每个测试周期中发现的bug数,并有效地控制缺陷的修复率。
5、应密切观察bug的状态,并及时跟踪其状态的变化,以检查测试和开发人员的工作情况
6、应该采集bug不同方式的修复数据,以便检验软件产品是否满足交付规则
→ 分析修改代码、改变设计、封掉功能遗留以及下一版本解决的bug数约占缺陷总数的比例。
→ 在有严密和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条件的监控下,常常会引起有较高比例的延期解决的缺陷数,这是因为许多细微的或枝节性的问题被测试出来,经过评价证明不会造成大的质量影响,但可为产品进一步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测试人员的绩效评价
→ 评价标准:
1、bug数量:
同一个项目组内,提交bug数量的多少是衡量测试人员工作效率的一方面;另一个衡量指标是每人日提交的bug数。
2、bug严重程度:
Bug的严重程度是衡量bug的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bug应该是极端严重的,对系统造成极大危害的。
3、bug价值:
Bug的双方面评判,对于bug的价值开发人员在另外一个角度上进行评判
以上三个因素的加权平均才能更有效的评价测试人员的绩效!
缺陷统计分析工具介绍
●测试结果分析和评价
缺陷密度:
→ 基本的缺陷测量是以每千行代码的缺陷数(Defects/KLOC)来测量的。称为缺陷密度(Dd),其测量单位是defects/KLOC。可按照以下步骤来计算一个程序的缺陷密度:
→ 累计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发现的缺陷总数(D)。
→ 统计程序中新开发的和修改的代码; height:28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