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11, comments - 9,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0
  BlogJava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第4章  利用右脑


人应该努力学习洞察和培养自己内心深处的灵光一现,这远远胜于外面流光溢彩的整个世界。然而,人总会下意识地抛弃自己特有的想法,仅仅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想法。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


启动感官输入:

     研究显示,使用多感官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5倍,目前我本人见过的电子产品ibooks2 已经算是图文声并茂的最棒的学习产品了,也许以后全息技术的普及将带来所有电子感官输入和交互的一场革命。

     当你困在一个乏味的电话会议或者思考一个棘手的问题时,把玩下回形针或者晚些触觉游戏能缓解疲劳。

     增加感官体验以促进大脑的使用。

     在这里作者推荐不是使用商业工具(UML或者类似的东西)直接创建或者记录设计和架构信息,而是通过积木,乐高积木等等来增加感官输入。

     为什么这样做呢?实际就是刺激你的大脑,大脑总是渴望接受这种额外的、新奇的刺激。另外作者提到,团队成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试试吧,无意中你可能会想到xx的几句话真是让人捧腹,但你却对这个过程记忆犹新,比你写上去的或者总结下来的文字要强好多倍。


用右脑画画:

     绘画既是观察。

     绘画是一种R型活动,共享总线被占用,如果你进行的L型活动,同时R型就必须停止。很多休闲活动都能够激活R型停止L型的占用:听音乐、绘画、静思、慢跑、针线活、攀岩,等等。

     角色扮演:

     书中有个角色扮演的例子,有兴趣的可以去看《项目管理修炼之道》,琳达.莱辛描述了扮演的另一个用途:培训团队。在向团队介绍一种新框架的次数屡遭经历之后,她和同事大卫.得拉诺决定在下一个团队中用表演来模拟框架。这次,开发人员不再抱怨没有听明白,而是抱怨表演简直浪费时间,因为演出的内容简直是“太简单了!”

     这是因为角色扮演真的有效果

     认知转变,感受R型

     《用右脑绘画》,或者叫《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来自作者的推荐


促成R型到L型的转变

     去攀岩吧

     罗扎诺夫教学法(谷歌搜索:罗扎诺夫的音乐暗示学习法)

     酒酣写作,酒醒修改(R型先行,L型做整理)

     结对编程(一人L型,一人R型),结对编程每个程序员都应该尝试

     隐喻相同(抽象与具体事物互相融合,尝试将复杂的计算机用形象化的比喻将给不懂的人,你可以玩玩魔方,实际能恢复不难,转得快需要很长时间的联系,本人没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勇气,但尝试了恢复的乐趣,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并列参照系(随机并列,也许两个想法相隔十万八千里,你却能将其并列起来。例如,香烟和交通灯可以引出这样一个概念:在香烟上使用红色标志区来作为帮助戒烟的提示。)

     系统隐喻(隐喻思维是编程的基础,因为它存在于所有的抽象思维中)

     讲个笑话吧(幽默既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无害的消遣,而是反映了思维、学习和创造所必须的重要能力。它与联系有关。培养幽默感以建立更强的隐喻)


收获R性线索

     你已经知道

     你是否曾经听到电台里播放的一首老歌,然后在若干天突然想起歌名或者歌手?你的R型思维一直在背后异步地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最终找到相应的记忆。

     伊莱亚斯.豪的奇遇


 

     在1845年,一个名叫伊莱亚斯.豪的美国人尝试发明一种实用缝纫机。进展不是非常顺利。在经历了漫长、艰苦、一无所获的一天之后,晚上他做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噩梦,在尖叫中惊醒,直冒冷汗。

     在噩梦中,他身处非洲,被饥饿的食人鱼绑架。他马上就要被扔进沸水里煮死。他努力挣扎,而猎手们就一直用一种看起来非常可笑的长矛戳向他。

     第二天他描述噩梦时说,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可笑的长矛”上。因为这些长矛的前端钩子上有洞,这就像是手持缝纫针上的洞,只不过后者是在末梢上。

     伊莱亚斯接着获得了自动缝纫机的第一份美国专利,这要归功于他来之不易的灵感:缝纫机针的洞需要与平常的针持针方向相反。


     利用图像流

          1.观察图像,努力看清所有细节

          2.大声地描述出来(真正发出声音,这很关键)。

          3.利用全部五种感官想象它

          4.使用现在时态,即使该图像都溜跑了。


     利用自由日记

          写信是一种伟大的习惯。blog这种模式很受欢迎,wordpress或者blogspot(墙外)推荐。

     晨写技术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

          至少写三页,最好不用电脑,如果使用电脑关掉所有跟写作无关的东西(只开evernote)

          不要审查删减你写的东西。不论是优秀的还是陈腐的,只管写下来。

          坚持天天写

     “自由写”技术

          开个blog,将你的想法随时记录,或者用evernote,保持随时随地可以自由写

     利用散步

          遇到问题的时候,试着找个安静的地方散散步,不要坐在电脑旁,离开键盘去解决难题。当你不寄希望于它时,就会发现答案自己冒了出来。


收获模式

     代码中的模式

          如果你不是一个特别在意编码排版的人,那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离真正程序员的路还很远,反而用lisp的人,更注意代码排版,看代码的时间远远高于你写代码的时间,如果你连代码都排列不好,问题自然避免不了。切记,你可以桌子混乱,实际是为了保持上下文不被切换,而代码却不能格式混乱,格式都混乱甭提逻辑了。


     换换脑子

          改变解决问题的角度,前面一章提到过,了解一只青蛙不是解剖它,而是如何创造它!


     神谕冲击的魔力

          在古代,教堂的大主教经常通过神谕求的建议。像大多数算命者或者占星师一样,神谕给予的响应或者信息通常非常模糊,就像谜一样。你不得不自己来“解释”它。这就是对大脑的一次冲击。

         作曲家布莱恩.伊诺和彼得.施密特提出了一套100种间接策略来换脑。去看:http://www.rtqe.net/ObliqueStrategies/



 

          例子:

               这项别的什么东西么?

               不做任何改变,坚持始终如一

               关上门,从外面听

               错误是一种潜在的提示(其实可能不是一种错误,一种形态)


     莎士比亚的谜语

          莎士比亚做过很多语言重造的工作:

               Full circle(绕圈子

               Method of the madness(貌似疯狂实则有理的行为)

               Neither rhyme nor reason(莫名其妙)

               Eaten out of house and home(吃的倾家荡产)


     在此,也感谢译者(崔康)对本书的给力翻译,没有对语言的融会贯通很难将两者联系起来,谢谢。


试一试:


          使用乐高积木做项目模块讨论。

          使用双人机制,让同伴激励你,讨论你的进展。

          使用隐喻描述你当前的项目。

          观察你认识的专家,看看他们有什么“奇怪”的习惯让你觉得更能理解?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