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着的记忆

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成功的人生至少需要一张跳板

如果你想获得成功,你就需要一块跳板;如果你离成功的位置太远,你就需要找到那些真正赏识你才华的人----中国有个成语叫"贵人相助",你需要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就是那些肯给你机会的人。

    两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女人----我之所以说她们给我印象深刻,并不仅仅因为她们是成功的女人,而是因为她们的人生态度。

    第一个女人叫梁凤仪,她是华人世界最富有的才女----人们说,她一支笔打造出几亿资产----成功创业、才华横溢、嫁入豪门,世上女子所有的梦想,梁凤仪似乎都 实现了----她创办公司,三年进赚9000万;她写小说,十年出版超过100部;她爱我所爱,丈夫为香港商界翘楚,投资遍布世界各地----她的人生如她的一部 书名《世纪末的童话》,她在书的前言中说:"世纪末究竟还有没有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例子?我给读者的答案是:有。但,很少。"

    梁凤仪的第一部小说名字叫《尽在不言中》,正式面市时她已经39岁----那个时候,她的第一次婚姻已经结束。一个年近不惑的离异女子,又因厌倦不同派别的办 公室政治离开公司,等着她的该是什么?有谁会想到一年之后,她不仅成功加盟永固纸业成为董事,并因一段广为人知的恋情而令世人羡慕----假如你读过梁凤仪的 财经小说,你很容易就能在她的小说中找到那样一位"男一号"----眉宇之间的英拔,永远叫人觉得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且"身份极之娇贵"----一般是香港著名 世家的家族代表以及掌权人,其商业地位一言九鼎,无论是人品还是眼光都让人无话可说----梁凤仪的丈夫黄宜弘正是这样一位男主角,他出身显赫,商誉极好---- 目前不仅担任香港永固纸业有限公司主席,合兴集团副董事长,金利来集团及亚洲金融董事,同时还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华工商会副会长等, 投资遍布世界。而梁凤仪本人,则非常像她自己笔下的商界女强人----短头发,脸圆圆,精明干练,性格直爽。

    有人问,如果她没有嫁入豪门,如果她没有后来的成功,你还会佩服她吗?我说单单是她39岁敢于辞职并且一生不肯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合作,就已经让我很佩服了。

    另一个给我很深印象的女人是亚洲网通的总裁张潇清,她最欣赏的一句话,是通用电气新任CEO伊梅尔特的一句话,一个好的工作应该"appeal to the head, appeal to the heart; appeal to the wallet'(同时吸引头脑、心灵和钱包)。"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机关当翻译,她不喜欢机关的工作,而且她也不愿意自己一辈子只做一个翻译,所以她想尽一切方法离开那里----终于她如愿了,跳槽成 功,她担任了瑞士联合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助理----上班第一天,她就开始拜访客户,这一举动让她的老板不高兴了,老板所需要的是一个给自己安排日程的 秘书,而不是一个能干的业务经理。如果是你,你怎么做?张潇清才不会让别人的意愿决定自己的人生呢,她就是要做业务,既然自己公司不允许,那么就暗中努力 吧。她照样做她的助理工作,但是她很清楚做一个完美的秘书不是自己的理想,她观察别人如何做业务,并且自己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那个时候她在国贸上班,有 一天她中午吃饭的时候,发现国贸的8层有一家公司在招人,吃过饭以后她就去了,她就职的公司在12层,很容易就去面试了。面试之后不到两个小时,人家公司 就给她打来电话,原本给她的职位是行政职位,还是做秘书,她不干,要求担任助理经理,这家公司就是AT&T中国公司,张潇清从不避讳,瑞士银行就 是自己的跳板,她就是要通过这个跳板,达到人生的新高度----如果她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员工,她至今也许还在那个公司做着自己不喜欢的秘书工作,并且战战兢兢 害怕老板找到比自己更价廉物美的年轻继任。

  我可以给你一份张潇清的简历,其实许多至今在外企担任重要位置的人员都有一份类似的简历----对于他们来说,大多数人一生不只做过一份职业,他们也都有过不 被老板喜欢的时候,但是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不为那些不喜欢自己不欣赏自己的人工作,他们努力展现自己,让真正欣赏自己的人发现自己。

    现在我们来看张潇清简历----1990年11月,担任瑞士联合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助理;1992年7月,进入,先后担任助理经理、业务总监等职 务;1997年2月,进入AT&T总部,先后担任国际业务部业务经理、国际数据部产品经理;1999年3月,担任AT&T中国公司通讯业 务部总经理,负责AT&T中国公司通讯业务部所有业务;1999年7月,担任环球电讯中国区总经理。从这张简历中,你看出了什么?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梁凤仪是一个传奇,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失业以后邂逅商业巨子并嫁入豪门的,那么我们就说说张潇清吧----实际上,我认识很多像张潇清这 样的人,他们没有一个是老老实实等闲之辈,他们懂得自己的价值。张潇清跟我说,她从来没有一种打工的心态,她一直是很自我的,她永远在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的同时,还在找更好的机会。

  我从来没有在一个外国公司的墙壁上看到类似"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类威胁性的口号----虽然许多中国本地的外企已经有点这方面的苗头,但是据 我所知,在任何一个企业,得到提拔和赏识的员工很少是那些励志书里鼓吹的那类员工,如果一个企业只知道提拔这类员工,你一定可以发现这家企业在走下坡路。

  也许一个不会对老板弯着腰说"是"的员工可能不如那些"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更容易在一个职位上"做得久",但人生的成功与否,比的并不是谁能在什么职位 上干得更长----在香港被誉为打工皇帝的张永霖在电盈只做了三年,然后就被打入冷宫----坊间传闻,他拿了4500万元的离职金,但是他自己说没有那么多。他 说他之所以能在离职之后,自组公司是因为他早就懂得"积谷防饥"。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必须懂得即使做到"打工皇帝",还有可能失宠----既然这样,不如早一点给自己"积谷"。你必须在一开始工作就明白一点,你的老板 并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全然听命于他的员工就保证提拔你,或者永远不让你失业,如果有一天你发达了,你昔日的老板没准儿还毛遂自荐到你帐下来呢,世间的事原本 就很难说。

    因此,你要懂得珍惜你的时间----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你这个位置所需要的技能,之后你就要开始寻找机会。我说的寻找机会并不是说要你阿谀奉承,你不必那 样----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名字叫"勇敢地敲开老板的门",说的是有一个人,在一个著名企业做了很多年,但是顶头上司一直没有提拔他,连他的下属都被提拔 了,但是总是轮不到他,这个人很苦恼,有一天他敲了老板的门,问老板他还有没有被提拔的希望。老板对他说,没有,至少在这家公司没有。

    这个人谢了老板就出来了,他人到中年,不可能轻易辞职,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但是他从那天起就对自己在本公司发展不抱任何希望,他到处寻找机会,终于找到了 一个机会----现在他是另一家著名公司的CEO。请你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我之所以不肯把当事人的姓名和公司名字说出来,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假如你 怀疑这个故事,那么就请你去查查那些在中国的外企,他们的CEO有几个不是跳来跳去的?

    北京甲骨文华东暨华西区董事总经理李绍唐----连他自己都说,如果不是因为"勇敢表达",老板如何才能在满眼人才中发现他----既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又没有留 过洋、而且还没有MBA学历。在被任命为甲骨文台湾地区分公司总经理时,他曾令业界跌破眼镜。而当他以"心诚业勤"的领导管理风格,实现公司业绩逆势成长 时,再次跌破众人的眼镜。

  据报道,李绍唐从小家境贫寒,并没有很深的家庭背景,大学毕业后,从众多竞争者中幸运地进入IBM,兢兢业业地从底层做起。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这样说:"我要奉劝年轻人,出了社会,你要敢于敲你老板的门,否则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你该离开,自己有没有前途?"

    李绍唐不仅去敲老板的门,也经常去敲公司里那些高阶主管的门,问他们:"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如何才能做到你现在的位置?你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IBM工作的第15年,李绍唐已经做到协理。40岁时,他勇敢去问老板,"你老实告诉我,我到底有没有爬到金字塔尖端的机会?"

    得到的答复是:"机会不大"。

    IBM人才济济,企业文化非常强调"辈分"与"派系"。上司告诉他,在他的前面至少排了十个人。即使他愿意等,只怕轮到他,也是30年以后了。如果在 IBM做到退休,可以领一笔数目不小的退休金,但是李绍唐的梦想是做CEO,所以,他开始寻求IBM之外的机会。在耐心等待了两年半之后,他等来了甲骨文 台湾总经理的空缺。2003年6月,李绍唐被任命为甲骨文华东及华西区董事兼总经理。

    很少有人像李绍唐那样,敢单刀直入地去问老板:"在未来三五年内,我是否有往上升迁的机会?"

  "如果我继续保持努力,未来有哪些升迁机会?"

    "如果我要做到某某职务,还欠缺哪些条件?"

  其实,想穿了就没什么不敢问的----大不了得到一个否定的答复,又有什么关系?总比死呆在那里,每天都在心里盼着今天老板该高看自己一眼强吧?记得采访张潇 清的时候,她曾经跟我说,只要有人跟她抱怨说现在的公司不好,或者老板不重视自己,她就会劝那个人:"算了算了,反正你也不喜欢呆在那里,赶紧看看有什么 更好的去处,你就把这个地方当做一个跳板好了。"

  我想我要对你说的意思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获得成功,你就需要一块跳板;如果你离成功的位置太远,你就需要找到那些真正赏识你才华的人----中国有个成语叫" 贵人相助",你需要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就是那些肯给你机会的人。效命于一个只相信用所谓的"军法"管理企业的人,那对于你来说,是在贬低你的价值----你 要成功,至少首先要选择成功的方向,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把自己幻想成总统和司令官的老板,是没有希望的老板,你跟着他们怎么可能有出头之日?再说,人降低自 己做人的底线是没有止境的,这就像人的贪婪也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的老板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你无论怎样做,他都觉得你还不够----你已经不提供任何借口 了,但是他觉得你还是对不起他,因为他给你发薪水了,这薪水他原本可以发给别的人的。我认识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他永远认为他的员工要对他感恩戴德 ----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其实是可以炒了你"。他的一名手下因为无法忍受他的颐指气使,负气辞职,几年以后这名手下相当出息,成为其他公司的销售 总监,连续数年使公司销售业绩稳步增长。但是当初的这名顶头上司不仅毫无愧色,反而说:如果他不是因为在我手下干过几年,他怎么能有几天这样的成果?话传 到销售总监的耳朵里,销售总监笑笑说:我现在不恨他,我只是希望他干的时间越长越好,因为他干的时间越长,他毁掉的人就越多,他的公司就越差,根本不用我 去收拾他,他就完蛋了。当然他本身也不配成为我的对手,更何谈感谢还是仇恨?

    我们常常说,最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和奴才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二者境遇大不相同。人才是独立的,正因为独立,所以具备可流通性,优秀的人才 就像硬通货一样,即使偶有贬值,但总归还是硬通货;但奴才则是不一样的,虽然也有一辈子过得好得不错的奴才,但是那全要靠着找到一个好主子,万一主子变了 脸,奴才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了。人在概念上都容易把自己定义为人才,但是在操作中却容易在手段上漂移----不自觉地,或者违心地做了很多本来不是一个"人才" 应该做的事。我的意思是很多人其实不能简单说是哪一种极端的分类,而是一种比较摇摆的中间人。这是一个事实。

    这个世界不乏劝世者,也许会有很多人扮演着过来人之类的角色,把所谓的"逆耳忠言"当成一个所谓的心灵鸡汤,这些人到处都是,他们有的时候是真心怕我们受 到伤害,而有的时候,只是把他们习惯的思路当成经验传授。他们并不希望身边充满了独行者,也许是因为独行从某种角度贬低了他们的价值。这些即使永久存在下 去,只不过是一些"劝诫",或者"江湖经验",但是把它作为企业治理的根本来向员工传达,实际上这些领导者扮演的是,把"江湖经验"科学化的险恶角色。这 种危害对于年轻者尤甚。年轻人可能可以忽略所谓的"劝世良言",但是他们可能无法抵挡被包装成管理科学的东西。

    年轻人充满着成功的期待和事业的激情是很正常的,会经常犯下急功近利的错误,不过这都不是你成功之路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你精神上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你 被这样的"江湖经验"和"管理科学"左右,并继而用它去教育你未来的下属,你就完了。但是我必须承认,"它们听起来太有道理",我也必须承认它们似乎到处 都能找到佐证。不过如果你的精神上是独立的,你就会判断,包括我在这本书里的话,你都可以完全有反驳的权利和自由,但是我希望那是完全出自你的思考,你的 逻辑,不是来自哪一个大发雷霆的老板,或者是哪一个密切的亲戚,以及哪一个怯懦但是心地善良的前辈。

    独立是很重要的,所有人的智慧都没有被别人贬低的权利,但是如果这个人把自己的利益包装成智慧,让其他人为自己的利益拼命,并因此夸奖他们是一个好员工, 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这种"人才论"是需要我们警惕和用舆论剿杀的。我还必须告诉你,独立很艰难,有可能你需要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正是这些 代价使你获得积累,并最终过上一种无愧于你生命的生活。

posted on 2008-10-10 18:03 刺马 阅读(117)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Chat2DB   C++博客   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