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8,  comments - 5,  trackbacks - 0

麻木的IT公民:293個公司人壓力和心理調查 (1)

2010年06月28日 17:17 電腦世界

  麻木的“公民”

  ——293個公司人的壓力和心理調查

  ■ 本報記者 何源 凡曉芝 尹一捷

  跳樓不如跳槽,你已懶得跳槽;

  罷工不如辭職,你已懶得辭職;

  拼命不如拼爹,你已懶得拼命;

  你也懶得結婚,

  你甚至懶得説話,

  你甚至懶得起床……

  是什麼讓你變得如此麻木?

  如果絕望都無法讓你絕望,

  如果悲傷都無法讓你悲傷,

  那麼你還有什麼快樂可言!

  是因為壓力。壓力就像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棍,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一場比永遠還要遠的長跑。它摧毀你的精神,使你沮喪或者暴躁,無助或者頹廢,傷人或者自毀。

  對於IT企業各階層的員工而言,壓力那麼多,而主觀感受的快樂卻那麼少。滿懷激情地走出校園,就被湮沒在“蟻族”群中,成為掙扎底層的“蟻民”(見本報第9期《逃離蟻族》); 在城市中剛剛立足,賣PC為生,成為自輕自賤的“P民”(見本報第19期《P民這口飯》); 躋身白領,在多年疲於奔命的奮鬥中,成為自我迷失的公司人,我們稱之為“公民”。

  IT公司的“公民”已經成為高危人群——《電腦世界》在對包括微軟、英特爾、戴爾、百度、金山、浪潮等20余家公司的293位員工的調查中發現: 公司白領層普遍充滿了職業枯竭感; 暴躁、沮喪等負面情緒瀰漫; 由於長期的工作重壓使得他們正經受著失眠、頭疼等生理疼痛的折磨; 有些個體還表現出諸如“暴食”、“暴走”等極端行為。

  他們説,“即使睡眠充足我還是感到工作特別累”; “我容易在小事上發脾氣、煩躁、缺乏耐心”; “我很想從當前這種持續不斷的精力消耗中解脫出來”; “我常常感到身體不適”; “工作使我對別人的需求變得麻木不仁”; “我感到有些健忘”; “我覺得自己很容易抱怨自己的工作”; “我之所以去上班是迫不得已”……

  高壓力不僅給他們帶來生理疼痛,更帶來心理問題——57%的“公民”最關心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緩解工作壓力”; 50.6%是“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 31.7%是調適人際關係; 31.7%是解決家庭壓力。超過50%的人認為自己有必要接受心理機構的輔導和治療。

  人有病,天知否?

什麼都懶得做

  6月11日上午11點,北京東直門銀座。坐在記者面前的肖莉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銷售總監。儘管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日子,肖莉還是很精心地修飾自己,藏飾的耳環和項鍊使她別有一番風韻。

  肖莉自信很會控制自己,“不要為難自己”是她常挂在嘴邊的話。她酷愛越野,七次自駕車進藏。她的生活似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險和刺激。下個月,她的自駕車目的地是可可西裏。

  訪談中,肖莉一直雙手扶肩,把自己瘦弱的身體窩在沙發裏。你很難想像,如此孱弱的身體能支撐她一次又一次的彪悍旅程。

  “我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就要放棄很多東西!” 肖莉説。

  比如結婚。她相信愛情,只是這個37歲的“剩女”,懶得結婚。

  6月13日上午10點 ,北京知春路。“你知道什麼是炮灰團嗎?我現在就是白領炮灰團。”高華有些無可奈何地説。“炮灰團”出自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是一群潰敗的散兵遊勇,他們是沒有選擇的人,高華説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高華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腦係,在一家軟體外包公司做工程師,去年剛剛結婚,每個月要還3000元的房貸。剛畢業時的高華對“工程師”這個字眼充滿了崇拜和敬意。逐漸地,高華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IT“民工”。軟體外包公司經常會在項目交付階段集中趕進度,高華就和同事們被關到宿舍集中“閉關”,多則一個月,少則一個星期,“我們不洗澡,不刮鬍子,每天早上有人叫我們起床,睜開眼就開始編程,一直寫到淩晨一兩點,然後倒頭就睡,一日三餐都有專人送上來。”

  這種機械性的編程和流水線的工人沒有什麼區別,理想越美好,現實越殘酷。“拼命不如拼爹。”高華説,“一想起剛畢業時熱血沸騰地要獻身IT事業的樣子,就覺得很可笑。”如今,高華只能在公司熬資歷。“等熬到5年以上,就能混個月薪5000元~8000元; 做了初級主管,可能拿到1萬元以上。”

  25歲的高華,已經懶得拼命。

  6月18日下午2點,上海五角場。每天上班都要面對一堆代碼,週而复始15年,這就是某IT公司技術主管韓旭的生活。“不知道為什麼,我在工作中無法找到樂趣,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像我這樣的人也就只能混到這樣了。我也想過跳槽、創業,但是我老了,跳不動了。”30齣頭的韓旭顯得暮氣沉沉,他説他現在喜歡上了養花,擺弄那些花花草草比編代碼有意思多了。

  IT行業有一種“35歲危機”現象。據統計,有70%的人表示35歲後不再從事IT行業,於是就有了IT“35歲臨界點”之説。35歲的IT人員常常要面臨一個轉變,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開始跟不上新員工,除了少部分能進入管理層的員工,大部分人都要考慮轉行問題,但是在這個年齡重新再來,很多人又沒有勇氣,於是,“上不能上,退不能退”,“35歲危機”由此産生。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創業的夢想,韓旭也曾經衝動過。但是,工作的枯燥磨平了他的熱情,這個剛剛35歲的技術天才,甚至連槽也懶得跳。

  懶得跳槽、懶得拼命、懶得辭職、懶得結婚……IT公司白領中那種深深的職業倦怠感和枯竭感讓我們感到驚訝。

  根據《電腦世界》對293名IT“公民”的調查,21%的人認為“我之所以去上班是迫不得已”; 而在對“我很想從當前那種持續不斷的精力消耗中解脫出來”一項的調查中,有18.7%的受訪者選擇“經常是”,選擇“有時候”的比例也達25.7%。

  IT“公民”的消極怠工情緒已不容忽視。這些表面風光的IT白領,大都有著良好的修養和極高的個人期望,儘管他們不會選擇富士康藍領工人跳樓這種極端的方式,但是,在長期的高壓環境下,他們正在變得懈怠、委曲求全,用疲憊不堪的週末應對疲憊不堪的工作。

  高壓下的高危人群

  “這是一個處於高壓狀態的人群。”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心理學博士熊漢忠在接受《電腦世界》記者採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熊漢忠曾為很多知名的企業做員工壓力管理培訓,但在一次“壓力”聯想中,竟然有IT人員想到“崩潰”甚至“死亡”,令他印象深刻甚至擔憂,因為“這一症狀在其他行業並不多見”。同樣,在繪畫測驗中,IT人員會從“紅色”直接聯想到“鮮血”以及“暴力”。這些心理投射出的消極反映是來自這個人群心底的呼聲—我們已在崩潰的邊緣!

  IT公司白領階層往往被打上高學歷、高素質、高智商的標記,他們的失落和潛藏的恐慌往往被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所掩埋; 他們經得起熬夜摧殘、經得起加班蹂躪,但是一道簡單的壓力測試題,卻讓他們暴露出最脆弱的內心。

  這些都是源於壓力。壓力就像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棍,像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像一場比永遠還要遠的長跑。它摧毀你的精神,使你沮喪或者暴躁,無助或者頹廢, 傷人或者自毀。

  負面情緒瀰漫

  “我厭煩這種被逼著開發程式的工作,索然無味。”剛畢業的陳峰年輕氣盛,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無聊項目的消磨中,陳峰已經散失了對程式員這份看起來得體的工作的熱情。

“編寫代碼是極費腦筋的事,一旦思路打斷就很難續上,必須得一鼓作氣地幹。”一個小時的採訪裏,陳峰抽了5支煙,尼古丁對他而言,已經無法刺激神經、提神醒腦以及安撫情緒了,“我上大學那會兒不抽煙,現在不得不抽。”陳峰説。

  “不安感是現在這些程式員都會遇到的問題,因為能力的成長速度遠快於薪水的成長速度,一旦能力成長到一定時候,而薪水卻仍舊無法攀升,那麼這份工作的吸引力會降低。”做過幾年程式員的劉濤,如今已是一家公司老總,經歷了創業的10年風雨,他能理解這種心態。

  除了厭煩與焦慮,還有一種情緒正在侵蝕著IT“公民”,那就是——無聊。

  韓旭正在無聊與跳槽中徘徊,因為所在單位不接大型的項目,只為公司內部開發程式,他少有加班、熬夜,還拿著不菲的工資,在上海這座壓力城市中,悠哉地過日子。但無聊讓他心裏很不是滋味。“難道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嗎?我也經常問自己,可是轉念一想,到哪找這樣的工作還房貸?還是就這樣吧。”

  厭煩、焦慮、百無聊賴,IT“公民”正被這樣的負面情緒纏繞著。

  在《電腦世界》的調查中,有37.4%的人表示經常感到“厭煩、缺乏耐心”; 厭煩與缺乏耐心隨之帶來的是焦慮與抱怨,調查中,經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的有25.8%,46.1%的人會“偶爾”抱怨。

身體疼痛的折磨

  我們想到自己的情緒,偏頸痛便會發作;

  我們吞下自己的情緒,胃潰瘍便會形成;

  我們背負著情緒的擔子,背痛就來了;

  我們坐在自己的情緒上,連痔瘡也會長出來了!

  ——有人這樣形容情緒在身體內的反映。

  毋庸置疑,IT是一個高壓力的職場,從2005年年僅38歲的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猝死,到2010年37歲的騰訊網女性頻道主編于石泓因腦溢血去世,“過勞死”已經成為IT界一個可怕的夢魘。有數據顯示,公安、IT、文化演藝等職業已經成為“過勞死”的高發區,“過勞死”時的平均年齡為44歲,其中IT階層年齡最低,僅僅為37.9歲。

  除了過勞死的威脅,IT“公民”所面臨的身體疼痛在此次調查中超出了所有人預料。

  失眠,是最可怕的夢魘。在採訪的人群中,無一人沒經歷過失眠。公司老總煩躁業務、市場總監煩躁分析報告、公關人員煩躁人際關係、程式員煩躁編寫代碼……在煩躁的糾纏下,IT“公民”成了睡不著的人。

  睡眠障礙已經折磨肖莉十幾年,每晚到淩晨3、4點才能睡著,“夜貓子”的生活日復一日,留下的是消不掉的眼袋和黑眼圈以及日漸消瘦的臉龐。

  而作為大型IT公司市場總監的許帆,則曾有過一個月內每天只能入眠兩小時的經歷,滿腦子的報告、市場分析,要讓業績達到多少百分點,否則領導的臉色不好看,甚至飯碗不保,再加上長期的出差,許帆經常迷迷糊糊,“我常在起床後想,‘誰把我擱這地兒了?’”許帆説這段話時,調侃了一下。

  2005年的時候,劉濤出現偏頭疼,經常落枕,好幾天都好不了。現在他35歲,作為一家創業型公司的老總,在公司經歷了生存期的磨礪後,已經進入正軌。而那個時候的生理疼痛,幾乎使得他抬不起頭,一次落枕後,和人談話竟然只能鼻孔相對。

  《電腦世界》的調查數據顯示: 經常失眠的比例達到38%; 而遭受生理疼痛的比例則高達76.3%,有88.1%的人需要進行輔助治療; 工作使免疫力降低的人群高達30.1%; 28%的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感到不滿意。

  “公司體檢的時候,你要不是過度疲勞,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許帆調侃説。

  極端的行為表現

  面對身心的雙重焦慮,有人在尋找減壓,一不小心跑偏,就到了另外的極端,而極端的行為也讓IT“公民”們付出另外的代價。

  熊漢忠曾經接觸過一個40歲的職場女性,她的壓力值在熊漢忠所做的職場測試中是最高的。在這麼大的壓力下,她如何解壓?一是瘋狂購物,刷爆自己最後一張卡,才心滿意足地回家; 二是暴飲暴食,一直吃到肚子疼,躺在床上,慢慢地消化,慢慢地睡著。

  熊漢忠認為,這些極端的行為不僅不能有效減壓,反而會導致新的迴圈壓力出現,“這可以看成是強迫症。”

  許帆則用挑戰體能極限的“暴走”來緩解壓力。

  “暴走”族,是現代社會催生出來的一個新興族群,用來減輕生活中各種身心壓力,這曾是娛樂圈人士喜好的方式,因為“暴走”後讓身體體能達到極限,大腦進入休眠狀態,什麼都不想,放空身心。

  許帆在兩年前加入“暴走一族”,幾乎成為了狂人,“不暴走不舒服”。這個在工作上風風火火、事無巨細的人,在下班後卻找不到情緒的發泄口,該怎麼辦?喝酒、抽煙、泡吧都試過,但還是無法解脫疲憊與煩躁。現在,他一年要出去暴走10來次,先慢跑,一直跑到喘不上氣,再快走,一走就是十來個小時。“極度的疲憊才能讓我極度地放鬆。”許帆説。

  在某一項關於中關村企業員工的心理調查顯示,46%的被調查者存在心理健康輕度異常,58%的人承認自己有強迫症狀、敵對情緒,而這種強迫症狀的傾向,就是過度釋壓的危險信號。

不同的壓力源

  IT“公民”普遍有著良好的自我認知,無論是工作技能、還是外貌長相,都“自視清高”。

  儘管已經對工作麻木不仁,依然有41.4%的受訪者認為“工作從未使我的決策能力降低”; 有23.5%的受訪者“非常能夠接受自己的外貌”,42.4%的人選擇“比較能夠接受自己的外貌”; 在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一項調查中,有8.2%的人選擇“非常滿意”,55.6%的人選擇“比較滿意”。

  “這些數據都可以反映出IT群體是一個對自我能力相當肯定的群體。”熊漢忠認為,這一群體大多接受過較高教育,具備很高的專業素養,因此具有很強的工作能力。但是,工作能力強不代表內心的認可度高,對自我的高度期待與現實差強人意的表現恰恰是他們所不能忍受的落差,由此導致的壓力也可想而知。

  著名壓力研究專家Kenneth Pelletier認為,“知覺到的自我與理想自我形象之間的分歧”,是人格的獨特架構,這類壓力源最可能引發壓力,而精神層面的影響在各種壓力源中佔據最大的比重。

  “與自然、他人以及自我的分離,是導致IT白領抗壓能力下降的幾個主要原因。”熊漢忠這樣總結。IT行業以往被看作是高收入、高認知度産業,現在光環褪去,IT從業人員的心理落差也動搖了最初的動力。在這個PC當白菜賣,程式員當民工用的産業裏,自我困惑折磨著曾經充滿理想的IT“公民”。

  而社會層面的影響帶來的壓力也不容小覷。多個動物試驗證明,當動物數量超過一定界限,即使食物充足,也會造成看似健康的動物死亡。人面臨擁擠的城市、交通堵塞、收銀臺長長的隊伍以及個人空間的被侵犯,同樣會表現出挫敗。其他如金融風險、搬家、科技進步、社會經濟地位低下等都是社會層面施加給人的壓力。

  整個社會進取的動力和機制保障的缺失,如未富先懶、未富先撤、未富先奢、未富先剩、未富先痞的社會現象橫流,更是動搖了人們努力奮鬥的決心。現在,有房有車成了人生的第一個追求目標,大多數青年覺得畢業以後必須有一套房子,這種共性的思維,很容易對工作産生功利心態,繼而將興趣放在後位,為了高薪跳槽,為了高薪不動,因而失去興趣得過且過。

  著名的壓力研究專家理查德‧扎拉斯勒認為,日常瑣事的積累也會形成慢性壓力源,“一個人如果老是體驗不到生活的快感和情緒的振奮,也一樣容易生病。”而且,這種影響相對於急性壓力來説,對身體的影響更為不利。從某種程度上説,由於迷失自我而帶來的壓力更隱性,也更危險,更令人憂慮的是,這正是IT産業中堅力量的真實寫照。


在人際關係中與他人割裂也是形成壓力的主要原因,而人際關係冷漠恰恰是IT行業的特質。“我不善於和人打交道。”在採訪中,不只一個受訪者這樣對《電腦世界》的記者説,他們大多是被別人喻為技術天才的工程師和技術主管。

  “我很害怕管理類型的工作。領導和下屬必然有一定的利益衝突,在面臨衝突的時候,有時候我會礙于情面,對人不嚴厲; 當碰到很差勁的下屬時,我下不了狠心,説不出狠話; 而該嚴厲的時候,又顧慮很多,無法直接指出其缺點。”儘管已經做到技術主管,韓旭依然非常頭疼公司的人際關係,好在他的職責只需要對團隊人員進行技術考核,不用做那些考核、 發工資的麻煩事。

  “我只喜歡宅。”陳峰對記者説,他下班後最大的樂趣便是玩遊戲,或者看場NBA。“宅”幾乎成為IT技術人員共同的生活方式。

  韓旭也如此,陪老婆、下廚做菜是他的一大樂趣,相比和同事一起去酒吧聊天,他更喜歡“宅”在家裏,從淘寶上蒐羅一些小玩意。

  《電腦世界》此次調查結果也顯示,有28.4%的受訪者感覺到“有時候工作使我對他人的需求變得麻木不仁”,而在“我感到與同事、朋友或家人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一項中,有29.5%的受訪者選擇了“有時候”,50%的人則選擇“偶爾”。

  “完善的社會支援是應對各種壓力的有效資源。然而,用真實情感維繫關係的越來越少,人與人的聯接通過各種利益來維繫,這會讓人疲於應付,使得人與人的關係逐漸疏遠,這樣的社會支援體系顯然是不完善的,不足以在需要的時候分擔人們的各種壓力。”熊漢忠表示,因為工作量和其他現實壓力,與家人、朋友、同事等的人際關係缺乏足夠的連接與真情投入,是IT行業人員的另一特徵。

圖注:旅行是IT“公民”比較普遍的解壓方式。

  學會享受壓力

  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漢斯‧塞利曾經在其暢銷書《壓力無煩惱》中這樣説: “我不能也不應該消滅我的壓力,而僅可以教會自己去享受它。”

  在壓力管理研究中,緩解壓力的第一步是自我認知的重構,這是最重要也最艱難的部分,而在自我認知中,自我肯定是重構自我的基礎。IT“公民”是自我認知非常高的群體,高度的自我認知決定了IT“公民”在壓力來襲時,多半不會選擇極端、悲觀的泄憤方式,而是試著和“自己説説話”,試著在大自然中尋求解脫。

  回歸自然

  2009年,劉濤和一幫朋友花了20多天時間自駕車穿越青藏。在海拔4700米的沱沱河,劉濤每天只能靠服用“百服嚀”才能睡得著覺,“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沱沱河的藏民卻悠然自得地生活著,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有著‘高原紅’,但那又怎麼樣,放羊、放牛,生活平靜得像水一樣。”

  在西藏的日子裏,劉濤每天都能看到虔誠的朝拜者,他們三步一扣首,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匍匐在地,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到聖地拉薩。“這些朝拜者大多衣衫襤褸,可他們卻一點也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只知道自己執著地向前走。”劉濤深有感慨地説。

  一次極偶然的機會,劉濤參觀了天葬儀式,那種心靈的震撼令他一輩子難忘。“我沒有覺得恐怖,在那種情境下,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的。人生就是這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命盡頭,終要回歸自然。”

  從青藏線入藏,經由川藏線返京,劉濤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去過了西藏,你就會明白生活沒有什麼事是解決不了的,回到北京,我覺得自己就像重新活了一回。”

  像劉濤這樣通過旅行解壓,特別是選擇生命極限地區作為旅行目的地的IT“公民”不在少數,在七位深度受訪者中,有三位就曾經去過西藏,酷愛越野的肖莉甚至七次進藏,每一次西藏之旅都能給她帶來全新的人生感悟。

  對話自我

  從薇則選擇和“自己説説話”,在最困難的人生時期學會重新審視自己。

  2002年是從薇人生的低谷,那一年她離婚了,工作面臨重大轉折,從公關轉做銷售,人際關係一下子複雜起來。還是在這一年,從薇的父親因為癌症去世,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從薇都面臨著極大的困境,有好幾次,她都覺得自己過不了這一關。

  從薇是一個外向型的人,和她説話一點也不覺得累,開啟一個話題便會滔滔不絕; 從薇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我們這些‘70後’是信仰混亂的一代,讀書能幫助我確立自己的人生觀。”

  這一年,從薇讀了一本書《你以為你是誰》,書裏列出了500多個人生觀的詞條,從薇每週都選幾個,再淘汰一些上個星期選的詞條,一個月後,從薇留下了5個詞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健康、富足、仁愛、成長、美麗。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我就用這5個詞來鼓勵自己,堅持每個月讀一本好書,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堅持游泳。其實,你擁有什麼,什麼就擁有你。你悲觀,絕望的情緒就會始終籠罩著你; 你樂觀,再難的人生低谷也會逾越。”從薇用了整整兩年來調整自己的狀態,現在的她,又擁有了一個美好的婚姻,工作也步入正軌。

  和從薇一樣,劉濤也通過和“自己説話”的方式來解壓,不過,他迷上了太極拳。2005年的時候,劉濤經常出現偏頭疼,身體拉響了警報,他不斷地尋找鍛鍊方法,在同事介紹下認識了一位太極拳老師,從此開始了5年的太極拳生涯,這是個養身又養心的運動。

  “每天一小時,每週與老師一起練習。”劉濤談起太極拳時,興致頗高。“太極的本質講求生命與自然界的和諧與平衡,非常適合躁動的職場人。太極的精華和瑜伽相似,但現代人都更為注重外型,而忽略了練習過程中的放鬆和愉快。”5年的堅持,消除了劉濤身上的舊疾和疼痛,坐在記者面前的他氣定神閒,充滿活力,很難想像他是一個40歲的中年人。

  旅行、讀書、鍛鍊,IT“公民”似乎很會解壓。

  《電腦世界》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在“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一項中,有24.1%的人選擇“很符合”,比較符合為34.6%; 在“我對自己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的選擇中,很滿意的比例為11.2%,較滿意則高達49.6%。

  “判斷解壓方式是否科學有兩個原則,一是達到自我放鬆的目的,二是不危害自我、他人和社會。這兩個原則看似簡單,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熊漢忠説。用過於放縱的生活方式來減壓,在IT人群中也並不少見,這其實是一種惡性迴圈,用刺激的體驗來填補空虛的心情,刺激過後,帶來的將是更大的失落。

  (文中主要人物均為化名)

評 論

  誰的錯?

  據國家統計局的定義,年收入在6~50萬元的家庭就是中産人群。按照這個劃分,連剛畢業4年的高華都能邁入中産階層的行列了,IT行業可謂是中産階層的“集散地”。

  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民族的精英群體、國家進步發展的主要動力、安定團結的和諧因素——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産階級被戴上了這樣的帽子,並與民族興亡緊緊掛鉤。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中産階級的現狀吧。2009年,克萊斯勒聯手中國市場調研公司做了一份《中國中堅力量生存狀態調查報告》,調研鎖定國家統計局所定義的家庭年收入在6~50萬元之間的中産人群。調查結果顯示,中堅人群中的34%對未來有擔心,26%對未來感到比較擔心,甚至非常焦慮。

  “有見過我這樣的中産階級嗎?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幹得比驢多。工資的一半奉獻給房貸,物價飛漲,工資不漲,十年都買不起一個廁所。”在採訪中,一提到“中産階級”,很多受訪者都這樣憤憤不平,這些IT白領堅決要與中産階級劃清界線。

  更讓人憂慮的還是這些IT“公民”的麻木,這些被壓力消磨殆盡的IT界的中産階層,開始在工作中表現出普遍的懈怠,缺乏進取心。要知道,這些中産階層是IT行業的支柱力量,是IT創新力的源泉,一旦他們才思枯竭,IT行業就失去了創新的推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IT“公民”的麻木,可能將導致一個行業的衰竭。

  這是誰的錯?為什麼IT“公民”們對工作提不起興趣?企業為他們提供了怎樣的工作環境,又為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做了些什麼?當我們憂慮富士康會不會出現第14跳的時候,也請來關心關心這些IT白領吧,失去了他們,IT就將失去未來。(文/何源)

  測試: 你有多堅韌?

  下面12個項目出現在堅韌性問卷中。評估堅韌性僅僅靠這個簡單測驗是不夠的,不過,這個練習還是可以給你一些關於你有多堅韌的印象。寫下你對下列描述同意或者不同意的程度。

  0=非常不同意,1=有點不同意,2=有點同意,3=非常同意

  A. 在工作上盡我所能是很重要的。

  B. 有時候,相信命運是我所能做的一切。

  C. 我經常醒來的時候就渴望開始一天的計劃。

  D. 把自己看作自由的人會導致很多挫折和困難。

  E. 如果真的出現一些挑戰,我願意犧牲經濟上的安全。

  F. 當不得不偏離我為自己設定好的日程表或計劃時,我會覺得很煩惱。

  G. 一個普通市民也會對政治有所影響。

  H. 如果沒有好的機會,在我的領域中獲得成功是很困難的。

  I. 我知道為何要做我在工作中所做的事情。

  J. 與人們太過親密會讓我有為他們負責的危險。

  K. 經歷新的環境是我生活中優先考慮的重要事情。

  L. 當我無所事事的時候我並不會介意。

  計分: 這些問題測量控制、承諾和挑戰。有一半問題高分意味著堅韌,而另一半則是低分意味著堅韌。為了計算你的得分,在下面橫線對應的位置上填上你的反應。然後用第一條橫線上的得分和減去第二條橫線上的得分和,把結果寫在下面的橫線上,在承諾、控制和挑戰上的得分相加就是你的堅韌性總分,寫在最底下的橫線上。總分在10~18分之間表明你具有堅韌人格; 0~9分為中度的堅韌性; 低於0分為低的堅韌性。

  A+G= C+I= E+K=

  減去:

  B+H= D+J= F+L=

  控制+ 承諾+ 挑戰=

  堅韌性總分

  (摘自《壓力管理策略》Brian Luke Seaward著)

  支援調查的IT公司名單

  微軟中國

  英特爾中國

  IBM中國

  戴爾中國

  華為

  中軟國際

  百度

  東軟集團

  浪潮集團

  大旗網

  搜狐網路

  金山軟體

  奧美公關

  藍色游標

  東南融通

  宇信易誠

  廣聯達軟體

  世紀同財科技

  北京藍科泰達科技

  網禦神州軟體

  CSDN

  GDS

  (問卷編制:西南大學心理學院“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小組”)

posted on 2010-08-09 00:38 逍湘 阅读(100)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留言簿(2)

随笔档案(49)

文章档案(17)

最新随笔

积分与排名

  • 积分 - 25300
  • 排名 - 1510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