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前一篇
所有的WinSock函数都使用sockaddr结构来传递地址信息,该结构定义如下:
struct sockaddr {
u_short sa_family; /* address family */
char sa_data[14];/* up to 14 bytes of direct address */
};
需要注意的是,socket并不只是为TCP服务的,它支持多种协议,而各种协议的地址格式又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在socket相关的API中不
可能用同样的地址结构来描述地址信息,这里的sockaddr只是一个占位符的角色,我们在实际编程中必须替换乘合适的地址类型。
对于TCP/IP族,我们需要用的结构类型是sockaddr_in,该结构定义如下: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sin_family;
u_short sin_port;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char sin_zero[8];
};
其中in_addr定义为:
struct in_addr {
union {
struct { u_char s_b1,s_b2,s_b3,s_b4; } S_un_b;
struct { u_short s_w1,s_w2; } S_un_w;
u_long S_addr;
} S_un;
#define s_addr S_un.S_addr
/* can be used for most tcp & ip code */
#define s_host S_un.S_un_b.s_b2
/* host on imp */
#define s_net S_un.S_un_b.s_b1
/* network */
#define s_imp S_un.S_un_w.s_w2
/* imp */
#define s_impno S_un.S_un_b.s_b4
/* imp # */
#define s_lh S_un.S_un_b.s_b3
/* logical host */
};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sockaddr_in结构和sockaddr结构尺寸一样,我不清楚这是巧合还是必须遵守的一个准则。在我看来,这个结构不一样也是可以的。
我不打算一一介绍各个宏和域的含义,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记住这个。我只想简要介绍一下如何初始化这个地址信息
- sa_family:这个域描述了地址族信息。对于TCP/IP,这个值必须设置为AF_INET。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WinSock.H中找找看它还支持哪些值。
- sin_port:端口号,对于我们提供的端口号,必须用htons转换一下再赋值,方法是:
addr.sin_port = htons(port);
- sin_addr:地址,这里应该是IP地址。我们可以用inet_addr函数从点分式IP地址转换得到这个IP地址,方法是:
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00.101.102.103");
注意:这里使用了宏s_addr,该宏的定义请参考上文。
- sin_zero:填充信息,必须设置为0。初学编程的人往往忘记初始化这个域,根据我的经验,这会导致函数调用失败。
由于API中都使用sockaddr结构,因此在使用时必须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并提供结构尺寸信息。下面就是accept函数调用时的例子:
sockaddr_in addr;
memset(&addr, 0, sizeof(addr));
addr.sa_family = AF_INET;
int size = sizeof(addr);
SOCKET sd = accept(serversd, (sockaddr*)&addr, &size);
posted on 2008-07-03 15:16
SIMONE 阅读(415)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