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时间管理 将星泪 2009-02-10 14:40
借鉴他人经验。
re: 破窑赋 将星泪 2007-09-18 22:43
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何难.退一步,自然安稳,忍一时,自是平安,让他三分,何等自在.忍耐一时,何等清闲.青山不管世间事,绿水何曾说是非,有人问我红尘事,摆手摇头总不知,须交有进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恃富欺贫之人,不可近他.反面无情之人,不可交他.不知进退之人,不可说他.说诳掣骗之人,不可信他.轻言寡信之人,不可托他.酒后无德之人,不可请他.时运未至之人,不可欺他.不识高低之人,不可踩他.来历不明之人,不可留他.但凡世人,无人刷白,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笑我,量我,我将何以处他?我只好容他,避他,怕他,凭他,随他,尽他,由他,任他,待过几年再看他.
太上老君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天神共怒,国法难容.近报自身,远报儿孙.识破世情,争什么气.不孝父母,修什么道.不遵圣训,读什么书.不惜光阴,勤什么学.不敬长辈,教什么子.不勤耕种,作什么田.不讲道德,做什么人.心肠不好,念什么经.大称小斗,吃什么斋,暗计害人,朝什么神.奸诈虚伪,求什么福.不忠不孝,求什么名.急不相济,是什么亲.困难不扶,交什么友.识破乾坤,认什么真.行善是福,作恶是祸.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天然的道理.今日不知明日事,人争闲气一场空.看格言,学格言,即能灭罪消灾,益寿延年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7-04-09 08:37
文人做事总是太理想,而商人要的是权衡利弊。在文人眼里,看到是后天的美好前景,在商人眼里,看到的是明天的午饭如何解决。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4-04 01:02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4-04 01:00
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张瑞敏
re: 纪念今年该死的愚人节 将星泪 2006-04-03 18:15
有时候想想身边的事情,感觉人的生命极其脆弱。
尤其是你熟悉的人某天就人间蒸发了,或者跟马克思会面了;
默然,
生命就像一只小虫子, 嘎嘣一下说不定就game over啦。
re: 齐鲁对阵巴蜀. 将星泪 2006-03-31 10:32
性格观念大检讨
许多观念已不合时宜。我们需要自省。毛泽东曾说,世间万物,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在当今时代大潮中,惟有拥有一大批敢闯、敢试、敢干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济南才能真正赢得跨越式发展。
古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检省自身,打开眼界,破除自我封闭的心胸,才能创造出济南风生水起、充满活力的发展新局面。那么,济南人的性格、观念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它有着怎样的特性?这种特性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济南人会给人一种“落伍”之感?我们究竟能否革除保守落后的观念意识?
:“在众多北方人中,外界对山东人的印象最好,是淳朴厚道、慷慨仗义的代表,而济南人是山东人的一部分。这一点,在山东之外,给人的感触最深。”作家刘玉堂对济南人的描述则十分有趣:山东人朴实,海纳百川特别突出。以济南为例,所有外地人和后来的人,都不会有异乡人或被排挤为二等公民的感觉。济南的售货员认服饰不认口音。他一看你穿得“人五人六”,态度就比较热情,绝不会一听你是外地口音就坑你一家伙。你跟他问路,甭担心他会糊弄你,故意指错方向。他们一般都比较要面子,待人处世十分大方与大气,有时为了称赞别人,还会贬低自己。
济南人重人际关系,讲信用,内敛不张扬,但济南人小富即安,有了钱上网的少,买房买车的多,缺乏大胆冒险精神。我想面对市场经济大潮,济南人的这一弱点越来越明显,济南人必须适应这个世界,再也不能迈“四方步”了。“重视传统,稳健朴实,守旧有余,创新不足”。
相对于江浙、上海一带,济南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瞻前顾后,处世缺乏江浙人的韧性。再就是“粗”,不认真,不如南方人精细。在我们眼里,南方人遇事斤斤计较,但做事认真,守信诺,北方人的粗犷遮没了济南人的精细。我愿意和南方人打交道,他们办事周密,比如开会,说几点就是几点,济南人往往不守时。我在上海多年,上海人就非常守时。济南人为达到某一目标的吃苦精神也远不如南方人。济南人缺乏创造性,缺乏一种独立思考的品性,所以,济南不是一座能创造时尚引领风气的城市。张先生特别强调,当然这只是一种“概说”,因为城市中人群不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常说齐鲁文化,一般地讲,鲁文化的特征是较为传统,而齐文化则较为开放。济南的地理位置在齐国鲁国之间,但济南更倾向于鲁文化,也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因循守旧、循规蹈距”的负面的东西。表现在思想行为上,就是处事“不想出格”、安于现状、怯于冒险。比如,说许多济南人不想致富是假的,只是囿于现状,不想过度承担风险去闯去试罢了。这种文化传承和思维方式反映在城市建设上则是缺乏眼光、小格局。城市的外在形象反映了城市人的思想观念。从地理上讲,济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有山有水的古城,但是,是小山小水,格局小,视野窄。反映在日常行为上,济南人的“规矩”就多,客居济南的“外地人”谈起老济南的“繁文缛节”就望而生畏。有由“安于现状”支撑着的日入而息的生活习惯,所以,济南的“夜生活”就很难丰富。这一点,济南不仅比不上上海,甚至比不上一些山东南部的小城。
济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在商业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济南与农耕文化的联系更为密切。“舜耕于历山”的传说,透露出的信息就是这样。济南地处鲁文化重地,鲁文化重农抑商,对济南人传统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这就形成了济南人特有的性格特征。与之相对,齐文化则是重商的。而南方很多开放城市就是在商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如青岛市,它不仅是个沿海城市,而且就具有商业文化的特征,同时还和南方一些城市一样是在殖民文化中发展起来的。
体制影响价值取向,进而影响人的观念。体制问题,是决定人们价值观念的根本的东西。你去弄潮,闯荡半生,不如人家当个什么官实现的人生价值,其社会评价也高,是很荣耀的事。只要当上了领导,各方面待遇就都有了。南方城市比较开放,给人的机会更多些。因而,不能简单地说济南的百姓就是那么保守,只认官。人生的价值在仕途上体现出来,这种现实和观念的相互影响,塑造了济南人的这种“官”念。假如济南走向开放型社会,社会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想必济南人的选择也会是多样化的。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31 10:26
山东人最缺乏
做大事的野心;
做事业的恒心;
做事情的细心;
享受生活的舒心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31 10:22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
“二十一世纪最有钱途的产业是什么?——互联网!” ;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制高点是什么?——搜索”。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50
今天暂时就贴这么多,
各位不妨说说自己的看法。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45
山东的饮食,最有名的莫过于蘸酱类,在一些人眼里,大葱蘸酱几乎成了山东人的代名词,山东大葱的辛辣微甜蘸上盐分充足的面酱,入口便产生一种急于要吞咽的欲望,于是高粱面窝窝头,玉米面饼子之类的粗粮也能填饱肚皮,这恰恰是出大力的农夫们所急需的,而在鲁西南,煎饼卷大葱则是家家必备,人人都会的一种吃法,在山东民间,有“面酱加大葱,撑得肚皮紧绷绷”,“大葱蘸酱,越吃越壮”之说,大概就是对大葱蘸酱的由衷赞美吧,至于这一点,要求精致的南方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44
山东人的喝酒规矩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但本人作为一个山东人,浪迹酒桌十余年,发现山东人其实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论饮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东北人。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人不喜欢,这里给各位说个一二。
先说入座。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酒桌上,一般冲门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东家的(就是买单请客的人),酒桌上有时戏称为“庄主”;
在他的对面的位置是主人一起来招待客人的,叫“主陪”。这两个位置各地叫法有点差异,但意思差不多。
外地的朋友若是弄不清除其中的原委,告诉你个简单的方法:只要看桌子上杯中餐巾的叠法就可以分辨出来。这两个位置的餐巾的叠法是与众不同的。主人的餐巾一般是折叠成圆筒形状,插在杯子里面的。而主陪的餐巾则是叠成扇面状的。其位置的餐巾则是一般的三折呈花瓣状。整个餐巾的布局有点象是展翅的凤凰。定好了这两个位子,别的位置就好确定了。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宾”,右面的是“次宾”;相对应的,左面挨着主宾的是“副主陪”,右面挨着次宾的叫“次陪”,但叫“三陪”的多。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酒桌上戏称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没有”三宾”、“四陪”的叫法。
宾主落座,开始倒酒。山东人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大碗喝酒。这似乎有梁山好汉之遗风。如今虽然不用大碗了,但小杯是不用的。你若是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山东人用那种三钱的小酒盅喝酒,那纯粹是在扯淡。山东时下的标准杯是三两三的高脚玻璃杯(究竟是什么人最先时兴起来的这种杯子无从考证,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三杯)。酒一般是白酒,度数一般是38度左右(山东人并不太喜欢喝高度酒)。当然也可以喝啤酒,但一般按照白酒、啤酒1:6的比例折算。
入席后每位先满上这样的一杯,叫门前杯。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这杯酒是每位到场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对主人或者东家的不尊重。这第一杯酒当然要由主人带领大家喝。主人一般要有一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就是说这杯酒要分几次喝完。一般是6次,叫“六起”。“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的意思,图个吉利。这样大家在主人的带领下,边喝、边吃、边说话。这个酒一般不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是在举杯的时候可以在桌子上点一下,叫“过电”。经常可以在饭店里面听到这样酒杯磕碰桌子的乒乓声。酒桌戏称“丐帮开会”。
等主人带领大家满饮此杯,该轮到主陪发言了。同样是客套一番,也带领大家喝一杯酒。一般情况下,两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红耳赤、脚下升云。这个时候,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注意了,这个自由活动可不是真的让你出去活动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一般这个时候,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一般第一轮是主宾与主人,次宾与主陪,依此类推。在这期间,是酒桌上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宾主的关系一下子能拉近许多。但这个时候往往是比较头疼的时候。因为此时已经有半斤白酒下肚,期间劝酒的花样有多,特别容易喝醉。
比如有一种在酒席间斗酒的捉瓶子游戏本人就深恶痛绝。就是比赛双方一人一捆啤酒(10瓶),桌子中间放一瓶。比赛的人没喝完自己的那一捆啤酒以前,不能碰桌子中间的那瓶。等自己的啤酒喝完了,先抓取中间的啤酒喝的算胜利。这种玩法老狐狸只玩过3次,2胜1负。第二天别提有多难受了。还有喝日子的,就是一年12个月,必须说出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否则要喝酒,说的出别人喝。往往是还没说到10月份,人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一般山东人请客,酒桌上必定要有鱼。鱼在山东算“大菜”,酒桌上叫“大件”。别看什么山珍海味,和鱼相比也只能叫“小菜”。不是山东人稀罕鱼,主要是图个吉利,“年年有余”嘛。一般上鱼的时候,鱼头冲客人,表示对客人尊重。这个时候,客人要喝鱼头酒,尾巴方向的人要喝鱼尾酒,一般是“头三尾四”,然后大家一起吃鱼。剩下的鱼骨头一般不撤,等主人叫端走再用剩下的鱼骨头做个汤的时候,其实是在说:酒席进行的差不多了,该结束了。鱼骨头作的汤叫“杂鱼汤”,就是把鱼骨头和碎鱼肉加汤,加胡椒、醋再炖,味道很鲜美。没喝过的朋友可以自己做来尝尝,既好吃又不浪费。等汤上来了,大家喝掉个子的杯中酒,吃饭,然后筵席结束。
山东人喝酒时间一般比较长,除了一些礼仪性的筵席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外,一般酒席时间要超过3小时,而一些挚友之间的聚会则时间更长。老狐狸喝酒时间最长、最多的一次记录是从下午5点和两个哥们在大排档开喝啤酒,一直喝到凌晨5点,我们三个人一共喝了108瓶啤酒(为了凑梁山好汉108将的数)。大排档老板连连称赞我们好酒量,给我们每人加送一大扎啤酒(一升多量),结果哥三个喝完后吐了半条马路。所以在山东除了酒量小的,一般人一场酒要要喝个半斤八两吧?等酒席结束,大部分肯定是舌头大了、步子歪了。
山东人爱喝酒,喝酒也豪爽。不过酒喝多了毕竟不好。山东的朋友们是不是也应该整顿一下“酒风”了吧?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44
山东人的喝酒规矩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41
在很多外地人眼里,山东人都是嗜酒如命的一群。有本研究山东的人书,里面专门就有一章,叫:酒缸里泡大的山东人。所以,外地人一旦遇到山东人,第一反映就是能喝酒喜欢喝酒。去年到海南,海南的朋友在吃饭时,看到我不大喝酒,倒是周围的来自河南河北浙江北京的朋友很能喝,就觉得难以理解。我告诉他们:山东人不是嗜酒,而是怕别人喝不过瘾。因此,来了朋友,山东人会没命地劝别人喝酒,大有不喝烂醉誓不罢休的气概,好象所有的交情,自己对朋友所有的感情,都凝聚在了这酒里。而在自己家里,或者是去了别人那里,都是基本不喝或尽量少喝。在山东人看来,酒不过是加强交流的气氛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工具而已。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象山东这样一个酒类消费大省,除了青岛啤酒以外,没有多少品质很好的酒。我想,这大概就是通常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因为只是个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所以,只要能喝的面红耳热,把朋友连同自己一起喝倒就足够了,哪儿有空去细品酒的优劣呢?我记得我从很少的时候,父亲就用筷子蘸酒让我习惯酒的味道,到如今,酒龄也算是有30多年了,可我仍然无法区别一瓶五粮液与一瓶高粱大曲之间的本质上的区别。只要能醉人,什么不是酒啊?
山东人的保守,大概全国有名。但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的保守,其实系于两端:一是来自对规矩、制度、章法的敬意,二是不肯为了一时的利益去侥幸拿名声涉险。我认为,这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投机虽然可以取巧于一时,但后患也无穷。至于为一时的利益行险侥幸,我更觉得不值。大多数的山东人信守的是不求别人、不与人争而与自己潜力竞争的原则,按这种原则行事,可能是是速度慢了一些,但毕竟感到塌实和安逸。去年跟一位山西的朋友闲扯,说到这个事。山西的朋友打了个比方:广东人象一辆轿车,非常轻便,容易启动,但载重量少。山东人更象一辆大卡车,启动非常慢,也不轻巧灵便,但一旦启动,就后劲很大。作为一个山东人,我非常乐于接受这位山西朋友的观点。
一提起山东人,很多人会想到人高马大、山东大汉之类的字眼。其实,这完全是误解。我身高1米78,这在山东,也基本属于比较高的个头了。所以,我认为山东出好汉的说法,一多半来自于水浒传的“流毒”。山东男人的好处,更多地不在于外表,而是骨子里的那种豪放和仗义。在有些地方的人看来,山东男人卤莽,做事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绕弯子,智商比较低。其实,这也正是山东男人的可贵之处。受孔孟的影响较深,山东男人都有着很强的是非观念,嫉恶如仇,并且相信别人跟自己一样有着对是非的判断标准。所以,一旦确认自己做事符合正义,就会无所顾忌。至于山东男人重名轻利重义气轻财帛,也并非是智商较低,不知道自己吃亏,而是他们相信好的名声不仅是人生世上的立足之本,更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取舍上,他们宁肯舍近求远。我认为,这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渗透了儒家思想的“鲁派智慧”。
说到山东男人,就不能不捎带说一下东北男人。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东北人中,山东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尤其是在黑龙江省,山东人大概占到55%以上。这些离开本土,跨海进入传说中的深山老林闯荡谋生的山东人,既秉承了山东人的忠厚,又把山东人骨子里的豪放不羁发挥放大到了极致。因此,通过观察东北男人,可以更深地去了解山东男人的天性。
一直没机会去成都亲眼看一看,所以,无法把山东的女人跟四川的女人做个比较。但我一直对山东无美女的说法嗤之以鼻。小的时候,听说苏杭一带美女如云,一直心向往之。从1985年第一次去苏州起,先后5次去苏州,却一直没有见识到想象中的江南美女。从1985年起,曾经无数次去上海,也许是无缘一饱眼福吧,看到的能够称得上漂亮可观的女子也不多。所以,有一次就跟朋友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这些年大概是近亲杂交的缘故,人种退化,所以美女产量不断下降了。但反观山东各地,且不说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一带城市,就是一些小小的县城,漂亮女子也随处可见。济南的巩俐、青岛的林青霞、倪萍、烟台的范冰冰,就是她们的代表。也许是看惯了的缘故吗?
听人说,东北严寒,养男不养女;南方炎热,养女不养男。而山东地处南北分界,又是半岛,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所以,养男也养女。山东女人,身材大多中等,容貌端庄,虽不娇媚但性情温婉,虽然拥有北方女人的刚强但又不失之粗放,而且性情大多贤惠,较少浪漫花哨和不切实际的念头,一旦认定某个男人,就会塌塌实实地跟他过日子,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望夫成龙上。丈夫成龙无望,就不折不挠地再把希望寄托在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上。这样的女人,不是内外美兼备吗?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40
一,山东人的老乡观念特别强。山东有句话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本来萍水相逢的人,只要一说是老乡,就会顿时去掉戒心,无话不谈。去年11月去广州,在回来的路上,就因为一句乡音,就跟在济南做化妆品一位美女聊了一路,回来以后又约时间请我吃过一次饭(吃饭时候我才知道她原来是济南惠春堂的董事长)。因此,跟山东人打交道,设法扯上老乡关系,或者通过老乡引荐,往往会收到很特殊的效果;二,无论多大的官,无论多有钱,每到年底,在外的山东人都会想办法赶回老家,就好象不回家过年,是一件天大的遗憾。这一点,胶东半岛的人尤甚;三,山东话大概是中国最复杂的方言了。山东17个地市,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方言,绝不类同。而且,每个地市的每个县,甚至每个县的不同乡镇,方言都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对方言的迷恋,反应出山东人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很多山东人来说,讲普通话是一件很别扭同时也是非常可笑的事儿。因此,除非是职业要求,一般山东人很难割舍自己的家乡话。我在大学读的是师范。对于当老师,我倒是不介意别的,最让我感到头疼的是必须纠正自己的方言。后来,试了几次想改。但每次一张口,就觉得浑身都不自在,后来,干脆就不改了。
山东人的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忠诚度比较高。山东尽管北有黄河天险,南有泰山天然屏障,又近中原之地,沃野千里,人口众多,扼守南北要冲,也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翻看历史可以发现,古来的帝王中没有一个是山东人。即使水泊梁山的草寇宋江,也只敢说是替天行道,日夜梦想的就是杀人放火引起朝廷重视以后被招安。这种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渗透到了山东人的骨子里和血液中。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一代又一代山东人不变的追求。很早以前,看过一本德国人写的论山东人的书,他给山东人的评语就是:山东出好官。这里所谓的好,大概就是指的忠诚度比较高吧。中国政界有句话,叫山东人保边疆。大家可以看一下,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黑龙江省委书记等这一圈中国边疆省份的一把手无一不是山东人。
山东人的忠君思想延伸到日常的百姓这里,就是对自己的上司忠诚。进一步推而广之就是对朋友忠诚。因此,山东人出卖朋友的人极少,一旦被发现,就会为人所不齿。
山东人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名轻利。在这点上,大概跟上海人正好形成鲜明对照。对山东人来说,利益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但面子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面子与利益形成冲突,我相信,大多数山东人会忍痛舍利而求面子。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这里所说的面子,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虚荣摆阔之类的东西,而是一种以精神上的或者说是人格方面东西为主的混合物。比如,你帮别人做了事,别人给你一定的酬谢,按理说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绝大多数山东人会因为担心落个贪利的臭名,而百般拒绝。再比如,朋友之间小聚,不论什么原因,山东人到最后往往会争着埋单。不是山东人不爱财,而是山东人爱面子胜过了一切。尽管吃亏以后也会痛骂,但下次还会照旧。山东人最感到自豪的,不是自己做了多大的官,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自己的人品不被人挑剔。这大概就是儒家文化熏染的结果吧。
这种重名轻利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山东人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大家可以看一下充斥中央电视台的山东产品广告,就基本可以领略山东人这种名重于利一掷千金的性格特征。想当年,老家山东的谭希松接手央视广告部主任以后,专程来到山东,得到山东几家企业老总的支持以后,策划了震动全国上下的残酷的标王争夺战。孔府家、孔府宴、齐民思、秦池,均以大手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秦池这样一家山东贫困县的小酒厂,居然敢以6600万和3.2亿的天价先后两次夺标,创造了中国广告史上的神话。我相信,6600万也好,3.2亿也好,都并非来自精确的计算,纯粹都靠的是一种感觉。这种做法,好坏姑且不论,大概也就是山东人才肯吧。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38
山东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实实在在的山东人憨厚而宽容,朴实无华,真诚坦率,朴素爽直,为人宽厚,朴实的就像一棵红高粱。也许有的精明小气的人会把山东的这种“实在”看成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从头到脚是根直线。要是这样,那就是大错而特错了!山东人是有思想的,只是缺少太多的机智罢了,说白了,就是有经商之能却不精于此道,有文化却不善于辞令。
山东地方戏曲如吕剧,山东梆子,山东快书的人,相信一定会感到这些戏曲除唱腔优美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语言质朴,爽快,它们既没有京剧的贵族气,也没有越剧的书卷气,只是用爽快的语言道出普通百姓的生活,真要说的话它有的恐怕也只是这一股股的憨气吧。
论酒量,山东人算不上天下第一,他们绝对喝不了东北人和新疆人那么多,但如果他们与东北人和新疆人坐到一块,不知底细的东北人和新疆人一定会甘拜下风,原因是山东人喝酒,能喝八两,绝对不喝半斤,用酒场的话说就是喝酒不胶泥,酒风硬朗,想当年武松路过景阳岗,人家三碗不过岗,他却连干十八碗,照过不误,真是豪迈无比,而这种爽快,豪迈的岁月抹不尽,洗不掉的。
山东的文化离不开孔夫子,山东人的性格与他老人家也密切相关,孔夫子教诲人们要“忠义信勇”,给人深刻的还是那一股子的豪气。
人常说:“自古山东出好汉”,大概是因为山东人都具有忠诚不二的天性,忠诚一直被山东人当作美德来颂扬,忠诚是一种品格,是山东人的品格,给世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以山东的农民起义为背景的两部英雄传奇小说——《水许传》和《说唐》,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物及著名英雄都是山东人,这些英雄好汉从根本上说在骨子里喜欢的还是这些人的重义气,而义是什么?孔子,孟子解释的最为清楚,义的表现,即为忠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为朋友两肋插刀。忠诚构筑了山东人生生不息的本质,而这忠诚的信念厚厚地参透沉淀在山东人的心灵深处,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
山东人能吃苦,外国人的话最有说服力,一个德国人说,没有比山东人更优秀的铁路工,矿工了,因为他们能承受任何艰苦,山东人,可谓是“吃苦一族”,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也许是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培养了山东人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从而使山东人有足够的智力,体力来承担艰辛和困苦。山东人这种吃苦的能力既有自然环境磨练的结果,也有天性遗传因素,更有文化,精神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
山东商人的掘金论——几千年来,山东出了无数经邦治世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和豪情冲天的大文化家,大艺术家,从春秋首霸齐恒公和孔子,孙武,吴起,墨子,孙膑,扁鹊到秦汉的蒙恬,田横,东方朔,从三过两晋南北朝的孔融,诸葛亮,到隋唐的房玄龄,黄巢,从宋金元的宋江,辛弃疾到明清的戚继光,蒲松龄,上下两千年竟真没有一个是值得一提的大商人,这些人驰骋于思想政治军事领域中,成一代豪杰,竟没有一人能在经济领域中一显身手,成一代实业大家的,实在令人费解。山东人不出大商人并不是由于山东人天生不善于经营,要究其原由,这儒家文化长期禁止和近代山东经济受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可能要算是罪魁祸首了,可以想见,传统观念使山东人普遍认为经商致富是“背德”的可耻之事。 然而,一切过去都将成为历史。现在全国十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中,山东的产品就占几项,青岛啤酒,海尔电器,小鸭牌洗衣机,在全国百强县中,山东占了近四分之一。山东人搞宣传,吸引外资可谓是水银泄地,无孔不入,潍坊本不太有名,既没什么富矿,又无显赫的地理位置,但硬是搞了一个国际风筝节,而且越办越红火,弄的全国和世界都知道山东有个潍坊,文化资源比较缺乏的鲁西南地区,并没有难倒当地的人民,他们“冒天下之大不违”,居然搞了个“蟋蟀节”,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的是为了吸引外资,举办商品贸易洽谈会,提高知名度。山东人用自己的行动,近几年来常听人们议论山东经济发展快的原因,有人说,山东发展快,是因为山东人的屁股下面坐着宝;也有人说,广东靠开放,北京靠中央,山东靠老乡,既然有人这么说,看来是有点道理。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32
「山东人的粗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
山高地阔,黄河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
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
山东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有叛
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东人的身影。
山东人胆大,好打架。南方人争吵,唇枪舌剑理论半天,都没有动起手
来。如果你辱骂山东人,对不起,他马上会瞪眼撸袖子揍你。
有人觉的山东大汉不善辞令,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其实山东
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只是他们不愿意逞口舌之能而已。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齐国还有邹衍,田骈等善辩者。据说
有个齐人去拜见田骈,当庭羞辱的田骈哑口无言。⑹齐人说,我邻居家
有个女儿,没到三十岁就生了七个孩子,她没有出嫁,实际上和出嫁了有什
么区别呢?然后齐人话锋转向田骈,先生能言善辩,自称不做官,却享受着
上大夫的俸禄,养着门徒百人,名为不做官,可是和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无名之辈尚能如此雄辩,所以司马迁说“齐人大智若愚”。
鲁亡于楚,楚灭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全国卅六个郡。山东一词最早
出现在战国时期,到朱元璋诏设山东行中书省,齐鲁合而为一。
山东人的性格是把双刃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起到了磨合的作用。
山东民情淳朴,悍而不刁,崇武尚勇者数不胜数。我居住的这个县城就
有十几家武术学校!
剑是古代山东人的饰物,穷困潦倒的冯谖去投奔孟尝君,身上只带了一
把剑,不过没有剑匣,用草绳缠着。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留下千古侠风,舍生取义乃大丈夫之勇。象“二桃杀三士”
所表现出的则是匹夫之勇,三个人争两个桃,一个人“不得其桃而自杀,余
二士亦愧而自杀。”⑻粗犷的性格使他们以轻生为荣,为了面子将生死置
之度外。宁死不辱有时竟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吕氏春秋》里有个故
事:齐国有两个争强好胜的人,一个叫东郭,一个叫西郭。一天,两人在路
上相遇,东郭说去喝一杯如何?西郭说有肉下酒吗?东郭说用你我身上的肉
下酒怎么样?东郭不甘示弱,找来些豆酱,两个人彼此割肉而食,直到倒毙。
孔子主张以礼制国,这是圣人之勇,而东郭西郭只能算是莽汉之勇。
「山东人的刚烈」
山东男人脾气暴躁,路见不平常常拔刀相助,山东女人大胆泼辣,敢爱
敢恨。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既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⑼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痴情的齐国女子,早晨跑到心上人的家中,依偎在他
身边。到了晚上,她又悄悄走来,以身相许。
如此大胆外露的女子还有钟离春。钟离春,齐国无盐人,长的奇丑无比,
四十岁还没有嫁出去。有一天,她找到齐宣王,要求嫁给他,宣王掩口大笑,
问她什么理由。钟离春列举出齐国的四大隐患危险,齐宣王肃然起敬,择良
日娶她为王后,辅佐国家大事。
山东人的刚烈容易走极端!
晋朝有个叫刘伯玉的书生,有一天诵读《洛神赋》,禁不住心神荡漾,
叹道,如果能娶这样美丽的一位女子,就是死也无憾了。谁知道被妻子听到
了,她觉的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就跳河自尽了。这条河就在山东临清,名叫
妒妇津,传说貌美的女子过河时河水会波涛汹涌,而相貌一般者则会风平浪
静。
连山东女子都这么刚烈如火,更不用说堂堂男儿。
山东人的刚烈是一种优点,看上去又很脆弱,很容易摈弃文明,回归野
蛮。这种刚烈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不能使头脑清醒,一直处在短暂的矛
盾之中,既是果断的,又是犹豫的。
「山东人的正直」
山东人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顺理直言,是
山东人说话的原则。
山东的胡同直来直去,不象江南的小巷曲径通幽。山东快书开门见山,
不做任何铺垫。山东人感情直露,喜怒哀乐全在脸上。
柳下惠坐怀不乱,被称为正人君子,刘镛以直言进谏名传千古。“忠果
正直,志怀霜雪”的祢衡裸衣骂曹操惹来杀身之祸。
山东人的直,是极纯正的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其直是发源于
良心深处,公正庄严的动机。所以,这样的直是一种美德。
山东人不善做官。官场复杂,言行直来直去往往到处碰壁。但古往今来,
历朝历代只有容纳直言者方能成其大业。
「山东人的勤俭」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幅对联:上报九天五谷丰登,下表九泉一门
忠孝,横批又是一年。父亲看了后,说横批不好,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横
批改成勤俭持家吧。勤俭持家,透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
“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⑽祖祖辈辈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
山东人把勤俭当成最基本的美德。勤俭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山东人
说的败家子指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山东人赞扬一个女人时会说她是个勤快
媳妇。
山东人吃苦耐劳,安贫乐道。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从
清代起,山东人源源不断的涌入东北三省,⑾一九三○年(民国十九年)
因蝗灾,旱灾,人口大量外流,一九五六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又组织移民垦
荒种地。据不完全统计,每七个东北人中,就有一个是山东人或其后裔。
山东和东北都流传着一个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民间故事:
山东有户姓李的人家,没有子女,有一天,女主人去河边洗衣裳,被一
条龙误配而怀了孕,过了三年,生下一条小黑龙。村里人以为它是妖怪,就
砍了它的尾巴,它化做人形,到一个大财主家打长工。
财主有个哑巴女儿,貌美如花,见到秃尾巴老李就开口说了话。财主把
女儿嫁给了秃尾巴老李。过了两年,山东大旱,秃尾巴老李不忍心看百姓受
苦,就私自下了一场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派了一条白龙来捉拿秃尾巴老李。两条龙从山东打到东北,打
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
第四天,秃尾巴老李托梦给他媳妇,让她在六月初三,把山东老乡邀集
在一起,准备一些生石灰帮他打架。
山东老乡为了报恩,不辞辛苦跑到东北,到了六月初三这天,两条龙又
打起来了,江水浑浊,天昏地暗,山东老乡就把生石灰扔进江里,结果两条
龙同归于尽。
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便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
山东和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样的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东
北人家来了客人,一概让到炕上就座,这是最荣耀最亲密的内室礼遇。山东
人家来了客人,无论家境贫富,都得让客人酒足饭饱之后再走。
一个外地人路过山东,碰上大雪天气,便向一个老头打听哪里有客店,
老头说,俺山东家家都是客店,你要不嫌脏,就住下吧!老头把外地人安置
在厢房里。外地人看老头态度冷冰冰的,也不敢再兴求食之想,就饿着肚子
睡了。一会,老头进来,勃然大怒,骂道,你咋睡了,看不起俺,俺家里穷,
一顿饭还管得起你。外地人看见老头张罗了几样菜,有酒有肉,都是为过年
准备的。大雪下了好几天,老头天天酒肉招待。雪停了,外地人准备向老头
告辞,老头说,你咋还没走,你想让俺养你一辈子啊。外地人表示连日打扰,
想付钱给老头。老头火了,你觉的俺是个开客店的,想挣你的钱,走,快点
走,别觉的俺说话难听,你给钱就是看不起俺,要是俺二哥在这里,早就揍
你个小舅子了。⑿
这种让人敬畏的热情有着丰富的内涵!
山东人的节俭表现为自己省吃俭用,对待亲朋邻里甚至陌生人又极其慷
慨大方。沂蒙山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鲁西南地区的山东人见面问候的是“喝汤了不”而不是“吃饭了不”,
喝汤就是节俭的意思。大年初一,天没亮,拜年的人要互相问候对方“起得
早”,起得早就是勤劳的意思,是一种祝福,代表着一年的好兆头。
「山东人的忠孝」
山东人重伦理,崇礼仪。忠孝的传统理念遗传的最为深厚。
公元前二二一年,齐国灭亡。齐王室后裔田横率领五百余人揭竿而起。
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后刘邦一统天下,项羽乌江自刎,田横与五百将士逃
匿东海。刘邦以为日久必成心腹大患,就遣使招降田横,田横带了两个随从
去洛阳见刘邦。在城外,田横对随从说,如今汉王刘邦做了皇帝,而我却要
以亡虏之身俯首称臣,深以为耻,刘邦只不过想看看我落魄的样子,你们砍
下我的头,让他看吧。说完,田横自杀身亡。两个随从捧着他的头去见刘邦,
刘邦叹息不已,下令厚葬之。安葬的时候,两个随从在坟边各挖了个坑,皆
自刎,海外五百将士知道这个消息后亦皆自杀。
田横之高洁,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圣贤!⒀
想我国人,不为国死,更为谁生?山东人有着强烈的报国思想。“五。
四运动“的发源地在青岛。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平原让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
《地道战》,《地雷战》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对国家要至忠,对父母要至孝,对朋友要至诚,这才是为人之本!
曾子每日“三省吾身”,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
传不习乎?”⒁
山东人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遇上困境厄运,也不
轻易向朋友张口寻求帮助,但假如朋友有难,必将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也在
所不辞。
小时候,我读《水浒》,常常想宋江武艺平平怎么就坐上了梁山头把交
椅。现在明白了,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难,方为领袖之楷模。
“常存报柱信,岂上望夫台。”⒂李白的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
有个叫尾声的人,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下起大雨,河水暴涨,尾声监
守信约,不忍离去,最后抱着桥柱,直至淹死。⒃
至死不渝的爱情世间罕见,守信如尾声者更是百代难寻。
忠为国之纲,孝为家之梁。
《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山东就有十个:
孝感动天的虞舜,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鹿
乳奉亲的剡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
冰求鲤的王祥,扼虎救亲的杨香。
王祥少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个姓朱的女人。后母对王祥非常刻薄,王祥
孝心不改,逆来顺受。有一年冬天,后母心血来潮要吃鲤鱼,王祥就到河里
去捉。河水已结成了厚厚的冰,王祥就用铁锨去铲,冰层裂开,从水里蹦出
来两条鲜活的鲤鱼。传说至此,人们又加入了自己美好的意愿,后来就改成
了卧冰求鲤。王祥跪在冰上,要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寒冰,天地为之感动,冰
层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跃了出来。
闵损单衣顺母,没有半句怨言,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孝。赡养老人,既是
一种美德,又是一种义务。如今,我们的道德和法律都对此提出了新的规范。
战国时期,某地发生械斗事件,伤及人命。官吏赶到现场,见有兄弟二
人,哥哥说,是我杀的。弟弟却说,不是哥哥杀的,是我杀的。兄弟俩争担
罪责,官吏就上报了齐宣王,宣王把兄弟俩的母亲找来询问。母亲听完事情
经过,毫不犹豫的说,杀那个小的。宣王问其何故。母亲说,小的是我亲生
的,大的是继子。
我曾经在武氏墓祠见过这个墓刻,整个画面雕琢精细,齐国义母和蔼可
亲,其形象栩栩如生。
置亲生骨肉于不顾,舍己而为他人,天地永存其光辉,流芳百世!
山东人的忠孝还表现为强烈的故土情结。一个老华侨,思乡成疾,几经
周折从海外归来,刚踏上山东土地就哭的昏死过去。
大概是一九九八年,我看山东台转播的新疆春节晚会,晚会邀请了十几
位山东籍的油田工人,他们都四、五年没回家了。当主持人让他们给远在家
乡的父老乡亲拜年时,十几位黑脸膛的大汉竟然在演播厅齐唰唰的跪下,面
朝山东方向磕头叩拜。
电视机前的我激动的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想,所有的山东同胞都会同
时感到一种温暖,这温暖来自一个群体——山东人!
山东人的传统性格有优又有劣。优,勿喜;劣,勿卑。要正视自身,修
正缺憾,扬长避短,适应时代潮流,做新伦理新道德的主人。⒄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31
喝酒最能体现出山东人的豪爽。山东的碗大,有海碗之称。只有东北人
和蒙古人的酒量才能和山东人相提并论。李白四十岁时在山东写下“但使主
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一醉方休,是山东人喝酒的特点。豪爽在酒
桌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有时竟达到天真烂漫极可爱的程度。假如你和山东人
一起喝酒,你谦虚的说自己酒量浅,他会瞧不起你;他干杯之后,你却喝了
半杯,他会愤怒,认为你瞧不起他。山东人劝酒的方式又非常直白:干了,
你要瞧的起我,你就干了。
豪爽加上豪饮,化做诗词,便有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样一首气吞山河的《破阵子》辛弃疾,字幼安,今济南历城人。济南
有二安,另一个是号易安居士的李清照。她的词风清新婉约,读来让人心醉
神迷,其中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
“生怕离杯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
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昨夜雨疏风骤,弄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把酒意与诗情升华到了顶峰。⑶
山东人不仅女子会喝酒,就连小孩过年过节也要举杯把盏。我小时候,
父亲常常把蘸了酒的筷子放在我舌头上,问我辣不辣,我只能咧着嘴哭,或
者笑,因为我那时还不会说话。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25
四川盆地群山环抱,物产丰饶,尤其是成都平原,更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多神仙类的人物,精明能干而散漫悠闲,既能享受吃喝玩乐,又很喜欢谈玄探幽。与爽直幽默的川人聊天是一桩快事,他们见识独特,有丰富的民间智慧,吹起“壳子”来,趣味横生,荤素皆宜,硬是要得。四川出美女,川妹子聪慧能干,做事麻利,发起嗲来风情万种,勾人魂魄,故民间有“少不入川”之说,以防有人误入歧途,忘了家中的老娘。川妹子中“嘴巴狡”的辣妹,往往“辣”劲十足,尤其在公共场所发生口角,一般人不是对手,只能落荒而逃;四川是中国的人才大省,无论文人武将,川人都有上佳表现。不
四川重庆本一体,重庆人本来就是川人,同其他川人有许多共同点。不过重庆古为巴国,与蜀人相比,重庆人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或许是因为多山的缘故,重庆人的性格狡诘而不乏豪放,像闻名的重庆火锅一样,既麻且辣,他们紧跟各种潮流,从穿着打扮到新潮思想,形形色色的时髦玩意儿在这里流行很快。重庆盛产美女,人都说重庆街头“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是一个温柔之乡。但与温暾的成都人相比,重庆娃子的“砣子”(拳头)硬,敢打敢骂,更带了巴人的火气和豪气。时髦漂亮的重庆妹子说起话来,不是妩媚多姿,就是嘴快如飞,一般大老爷们没有三下两下是抵挡不了的。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24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齐人鲁人有所不同,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李逵这样的杀人越货之徒。但鲁人身处内陆,观念相对保守,生活比较俭啬;齐人处东夷之地,不像鲁人那样多圣贤,却因沐浴海风熏陶,对时髦很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常常喜欢在媒体中制造声势和影响。
山东人不愧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齐人在这一点上似乎更是得了圣人真传,在山东的政界,齐人总是官运亨通。“山东出响马”,“山东人豪放”。山东人有时甚至常常使人觉得拘谨。不过,对朋友,他们向来比较讲义气,也愿意表现自己的豪气。有时“豪气”往往会转化为粗鲁,例如,在大庭广众下大声武气地说话,喜欢酗酒比酒量,一些好事之徒往往借酒动粗。。
山东女孩虽不像南方女子那么风情万种,却也柔情似水,在青岛烟台等地,透着英武之气的美女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只是山东话比较侉,女子用这种话撒娇有点让人头皮发麻,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山东小妞发嗲”之说,幸亏现在许多山东女孩都能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所以,不管是倪阿姨还是盖丽丽大姐也都早在中央台打出了名气。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且非常团结。不仅在现实中到处认老乡,在网上“老乡”也成为聚众的招牌。山西人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山东人则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22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齐人鲁人有所不同,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李逵这样的杀人越货之徒。但鲁人身处内陆,观念保守,比较俭啬;齐人处东夷之地,文化积淀不如鲁人,却沐浴海风熏陶,爱赶时髦,喜欢在全国制造声势和影响,讲究人际关系,会走上层路线,故总是官运亨通。
山东女孩其实温柔多情,有教养,重仪表,尤其在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美女也不少见,虽不像南方女孩那样妩媚多姿,也并不像南方人所认为的那样五大三粗,别有一种健硕之美。
只是山东话忒土,女子撒起娇来让人头皮发麻,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山东小妞发嗲”之说。山东人乡土意识特重,自以为山东天下第一,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喜欢胡吹自己的家乡,山西人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山东人则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如果你说山东不好,山东人准给你急。
“山东出响马”,山东男人有豪放的名声,但那可能只是《水浒》之类小说的误导,其实,山东人重等级、讲礼数,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为怕官,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豪放,反而常常使人觉得拘谨,不过山东人既有豪放之名,也就愿意炫耀豪放,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粗鲁。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22
中国有句俗话:“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山东人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重等级秩序、讲礼数,看重名节,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其实不比其他地方的人豪放,有时还常常拘谨。不过,对朋友,向来比较讲义气,也愿意表现自己的豪气。山东女孩虽不像南方女子那么风情万种,却也柔情似水,在青岛烟台等地,透着英武之气的美女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如今在广州,应该也有不少山东美女精英。咱们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最喜欢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有个朋友前些日子出差到山东境地,受到热情款待,于是总结出:“北京人看谁都是下级,上海人看谁都是乡下人,广州人看谁都是北方人,山东人看谁都是老乡”,颇为传神。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20
巴蜀<---->齐鲁 文件大碰撞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07
有机会还是要去四川看看的,一个让我有神往的地方.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05
古语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这就是说四川人聪明,别的地方还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四川已经动起来了;四川人又好斗,别的地方都平息了,四川还在那里有滋有味地斗。
四川人聪明,所以四川历来出才子;四川人好斗,所以四川代代出英雄。不论是文是武,四川人都能做出与众不同的麻辣味来。所以,四川人最瞧不起的,就是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人,用歇后语来说就是:狗屎作鞭——文(闻)不得武(舞)不得。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03
清人赵藩代圣人立言所作之“攻心联”至今挂在武侯祠,被奉为经典:“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9:03
自古就有话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另有“少不入川,老不出关。”四川人耽于游戏,不甘寂寞,深知享受人生,深谙变革新奇之术,蜀地自来就是八方来商的消费城市。“九天开出一成都。”要什么没有?你以为蜀人地处内地生活简单寂寞,那就大错特错了。只要是三个蜀人遇到一起,那就是“扯把式”,要乐翻天,要好戏连台。所以古代四川史上有三人耳语于市者拘,近代有“勿谈国事”的提醒。可见一斑。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8:56
中国有句老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历史上汉族中川人是比较富于反抗精神的,所以总是遭到最野蛮的屠戮。四川历史上有三次大屠杀。
第一次在西晋东晋之交。事起于公元301年,蜀西氐族豪强李特,纠合流民二万馀,自称镇北大将军,在绵竹(今德阳市黄许镇)扯旗造反,陷广汉,围成都,入城大屠杀。李特战死后,其子李雄称成都王,后又称帝。政权无文化,杀人作恶不自知,播乱长达五十年。
第二次在宋元之交。公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两度陷成都,先后大屠杀。“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引元代贺清泉《成都录》)。“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引《三卯录》)。野蛮民族打江山,同样鄙俚无文化,而作恶又胜过李特父子。元朝八十馀年,成都残破,终无起色。
第三次就是“张献忠剿四川,鸡犬不留”,这次最为残酷,远胜过前两次,空前绝后。2002年成都附近某县基建,挖掘出近万具白骨,据考证也是张献忠所为。
张献忠还在成都立了一块【七杀碑】,上面刻着他杀人如麻的理由:“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对他来说,好杀人并不是他的责任,蜀人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是在替天行道。1644甲申年十一月十日,大西军驱赶百姓到成都东门外九眼桥屠杀。当刽子手将要举刀时,迅雷炸响三声。张献忠怒斥苍天道:“你放我到人间来杀人,今天为什么用雷来吓我?”命令士兵驾起大炮,对天空连放三炮。这一天,被杀者无算,尸首塞满了河道,九眼桥也因此而折断。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8:55
历史上有句话,叫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在明末曾经遭遇大的天灾人祸,一度人口降得非常之少,少到什么程度,少到成都白天都有老虎出来对吧,整个四川只有几十万人。那么以后怎么发展呢,就是大量的人口迁移,就是我们常说的“湖广填四川,”所谓湖广,就是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主要还是湖北,大量的人口迁到四川,所以今天很多四川人,他们老家哪里来的,都说祖上是麻城孝感乡的。朱德的《回忆母亲》,里面就讲到他的家由“湖广填四川”,邓小平的传记里,其祖上也是从江西迁到湖北,然后填到四川的。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8:51
四川文化决定了四川商人的盆地意识,天府之国,自成一统。“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历史上从未有过四川军队出川占领全国的例子,就是因为川人不出夔门是条虫,出了夔门是条龙。当年红军长征为什么不留在四川,一定要到陕北?一个原因就是四川容易安乐死。而陕北地势居高临下,站在那看中原沃土,插一根杠子可以立刻长成一棵大树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8:50
中国有个民间说法,叫“败不离川”,意思是,那儿的山川风物养气养人,可以化解人内心的种种块垒──包括失败的巨痛,从而豁然开朗。若要有所成就,川人就需“出夔门” 。这样的意识很玄妙,大约和诗有关,而文学传统在四川,也主要是诗和诗人传奇的混合物。在许多四川人看来,李白,杜甫,苏东坡等,都是被人热爱的四川诗人。至于杜甫的籍贯,这显得非常次要,人们情愿相信入川之前他还不叫杜甫。他逃到四川,似乎是去完成一项神秘的文学使命──去成为杜甫。这说法,很有些想独占共同财富的意味。但事实上,某些四川人还有更极端的想法,那就是,巴蜀文化把自己的私产共产化了,认为中国诗歌史乃是在受益,在分享巴蜀天珍。把私产共产化,是种风度。这风度,很像乐善好施者开仓放粮,抗洪救灾。这种意识在四川,结合“三国”的演义故事,成了巴蜀文化的一种内在支撑。并在方言小传统的局限性,和士大夫大传统的霸权之间,达成了某种心理平衡。这就是四川,加上它的天高,地远,它的美酒,佳肴,它的山风民风,它的美景……这一切都很容易被纳入一种过度的,自我想象的诗意空间,令川人拥诗自重,形成一种“文化蜀道”。要让四川诗人承认一个河南诗人或雷州半岛诗人的文学价值,正如李白所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蜀道从而演变成自大,所谓盆地意识。天外有天,这个道理,大约只有真正出了“夔门”的人才会明白。“出夔门”意思就是消除盆地意识,吸纳其它文化的营养,去成为真正的四川人,海阔天空。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8:46
条件富庶的“蜀人”的“懦弱症”
四川“盆地意识”的强弱有时间上的差别,也一直有地域上的差异。相比之下,“盆地意识”深厚的并不是四川的落后地区,而是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
四川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确实养了一些懒散之人,这一点在成都平原地区显得尤为突出。《隋书》中称“溺于逸乐”,正是“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的原因,这自然是指条件较好的成都平原地区。《宋史》认为蜀人“怀土罕趋仕进”,与《隋书》的记载异曲同工。这样的文化氛围与古代安土重迁意识相合,加上古代四川地理环境的相对闭塞又更加促使了这种安土重迁意识的加深。
历史时期四川地区各小区内经济文化发展差别是十分大的,成都平原以外的地区“土旷人稀”,物质基础较差,民性自然不可能有因沉溺于游乐而不思进取,可能多是受地理环境封闭的影响,主观上倒很难说成是有不愿外出的意识存在。
《隋书·地理志》称四川成都人“士多自闲”,这可能在事实上造成了蜀人喜治学而不求仕进的风尚,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蜀人在外的影响,故范镇《东斋纪事》认为这种现象是在张詠以后才有所改观的。
四川人如果有点“盆地意识”,可能还与自古以来成都人“懦弱”而难以走出外面竞争有关。在历史上许多史籍都记载“蜀人懦弱”、“蜀兵怯懦”,主要是指成都平原上的那些“衣食不期而至”的悠闲者,四川其它地区的民性还是十分刚悍的,不然晋代不会有“巴有将”的记载,也不会有宋代川南“义军”的威名,后来也不可能有川军出川抗战的业绩了。
由此看来,历史上四川人有“盆地意识”存在,但其深厚只是在一定的时期内,而且也主要是指成都平原的“蜀人”而已。不然,笼统言四川人有“盆地意识”,怎能解释近代四川人在中国叱咤风云的历史?可能也难以解释现在十万“川军”民工在外打工的现象。
不过四川、重庆人对传统的家乡文化的依恋仍是十分强烈的,许多“少小离家老大还”的长者仍是乡音未改,对麻辣的喜好也使许多人食俗不改,也影响到外地人,这正是川菜风行全国的基础。今天四川、重庆人已经大量走出去了,但却以出卖劳力为主,省内城市“棒棒”、“扁担”、“背篼”流行,省外“川军”成了出卖体力民工的代称。古代四川人在一些时期有乐于诗书而不求仕进的传统,青山绿水,衣食易求,美人美食美酒美茶,咏诗作画,好文刺讥,悠闲安逸,确实使历史上一批四川文化人乐此不疲。今天,我们有魏明伦有棒棒军有李伯清等等,在全国不乏影响,但四川的文化还不应仅仅如此,我们还应有更多的融入全国主流文化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8:46
盆地意识
谈到“盆地意识”,可能从地理上讲“四川盆地”太有名了,所以人们总习惯将这种意识与四川人挂上钩来。从历史上看,这种说法可能首先是因为《隋书·地理志》中有“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的记载,后来编《宋史》时不加分析便认为蜀人“怀土罕趋仕进”,充满对家乡的依恋而不求外出当官。其实除此以外,我们的古人对四川并无更多的这种说法。
四川地区四周高山峻岭纵列,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与外界的交通较困难。但是从新石器时代起,四川地区就与中原地区有了较多的联系。历史上的巴蜀文化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而是多种文化融合后发展起来的。蜀文化曾几度繁荣,三星堆文化、汉代五大商业都市的成都、西汉五大辞赋家中西蜀居其三、唐代成都的“扬一益二”称号、宋代“蜀学”的成就,都说明历史上四川在全国曾有着特别的地位。
“自古词人多入蜀”,钟灵毓秀、风景文化繁盛的四川在古代哺育的杰出人才不绝于书。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化名人大都到过四川,如初唐四杰的王勃、卢照龄,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画圣吴道子,还有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元稹、贾岛、李商隐、韦庄、杜甫、李白、薛涛等。宋代的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王十朋也都到过四川,并在四川留下了大量诗文。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出入于三峡地区,并多有题咏留给后世,以致长江三峡被人们称为“诗峡”。
这些现象说明四川文化历来就呈现汇纳百川、不排外、不拒外的特点,因而四川历史上从总体上讲,不愿走出自己天地的封闭意识并不明显。
杨升庵曾谈到:“自古蜀之士大夫多卜居别乡”,然后列举了李白、苏洵、苏轼、魏野、苏易简、陈尧佐、陈去非、母廷瑞、虞允文、牟子才、杨孟载、袁可潜等四川籍文化名人走出四川的现象为证。这里“自古词人多入蜀”与“自古蜀之士大夫卜居别乡”相辉映,都有走出和兼融的意识,也能够说明当时“盆地意识”并不深厚。
“盆地意识”影响与经济文化发展成反比
不过仔细分析起来,历史时期四川人在外是否有影响,是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格局发展相关联的,也是与四川当时本身的经济和文化地位相关的。具体讲就是当四川的经济文化地位较高时,“盆地意识”的影响便小,反之则大。
汉代四川的经济文化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故有汉征八士、其中四川就有四位的说法,且有西汉五大辞赋家蜀居其三的事实,看来至少说在汉代,四川“盆地意识”深厚是不科学的。
唐代四川的经济文化地位下降,故“盆地意识”表现得就相对突出一点。杨升庵曾统计了一个唐代蜀籍诗人的名单,除李白祖籍碎叶城,能算一个准四川人外,只有陈子昂在全国知名度较高。我们知道唐代四川的教育文化在全国的地位低于汉代和宋代,由此看来唐代四川人的“盆地意识”可能比其它朝代更浓厚自在情理之中。唐人修的《隋书·地理志》称四川人“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看来并不虚妄。
不过宋代却发生了变化,宋代“蜀学”的影响十分大,《宋元学案》中蜀人的地位已经十分瞩目。宋代四川苏轼、苏辙、苏洵、苏易简、苏舜钦、范缜、范祖禹、李焘、张栻、郭允蹈、魏了翁、李心传等文化名人,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杨升庵所称的“自古蜀之士大夫多卜居别乡”的依据主要是以宋代情况为代表。值得指出的是,宋代的四川商人、船工在外也不乏影响,许多人已经与外地人互通婚姻,大有走出夔门之势。
安土重迁,这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并不奇怪,不过由上可见,宋代很难说四川“盆地意识”十分深厚的。但明清以来,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大大下降,四川人在外的影响日益减弱,“盆地意识”倒是越来越深厚了。明清两朝在全国各界有重大影响的四川人着实不多。德国人李希霍芬在19世纪中叶也称四川人怀悉乡土,在其它省份很少见到四川人,而且四川人缺乏商业精神,许多大宗的贸易都让给陕西人和江西人,而钱庄、当铺都让给了山西人。不过清末近代以来,四川人又在历史上风光了一段时期,这又另有原因了。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8:40
俗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就是现在四川,乃是中国西
南之重要腹地。
四川风景佳丽,有北方之雄壮,亦有南方之秀丽,青城峨嵋,剑阁之雄伟,翠
云廊之奇,成都之美,均令人流连忘返。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8:24
古语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0)
古语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后定。" 辛亥革命是起源于四川的保路运动,解放战争时大西南是最后被平定的,这是两个现代的例证。
1905 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化政策,随即又转卖给洋人,引起国人共愤,遂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各地纷纷成立了保路同志会。一开始保路运动还只是和平抗议,但后来清政府竟实行镇压,于是转为武装斗争。清政府匆忙从武昌调兵到四川增援,导致武昌守备力量空虚,于是,辛亥革命成功。
成都文化发达,但又离权力中心较远,一方面容易形成盆地意识,另一方面也形成独立思考的传统。比如保路运动就从四川发端。所以有“天下未乱蜀先乱”的说法,源于成都的知识分子有变革思想,有独立性。但另一方面,这种特性也产生了“天下已治蜀未治”的副作用。
(1)
四川人在历史上一个突出的思想特征是先乱后治的精神。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是句古话,最早见于明末清初人欧阳直公的《蜀警录》。而更早的渊源则可追溯到《北周书》上蜀人“贪乱乐祸”的说法。这一说法带有一定的贬义,好像四川人好乱,难治,刁顽。但如从文学角度看,它说明巴蜀人的先乱后治精神是一种建设性的竞争思想。
郭沫若认为“能够先乱是说革命性丰富,必须后治是说建设性彻底”,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他还认为“四川人的丰富的革命性和彻底的建设性是由李冰启发出来的”,是“李冰的建设,文翁的教化,诸葛武侯的治绩,杜工部的创作”感化和启迪的结果。这是很有见地的。
今天看来,先乱后治的精神,说明四川人的开创性、超前性和风险性意识强。它的社会根基正同巴人的冒险进取性、超前性与蜀人的追求完美性、稳定性的结合有密切关系。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
巴蜀文化的特色性在于开创性与完美性的结合,在于顺应社会结构转型和更新的超前性、冒险性精神。
(2)
俗话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这一点,除开远的不说,近代有几件事情也可以佐证。一件是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起因是成都的保路运动,引起全川起义,成为武昌起义的开路先锋。另一件是文化大革命中搞武斗,全国第一声枪响是在成都132厂打起来的。再一件是当北京已经平息了壹玖捌玖年政治风波的时候,成都还在放火烧人民商场。所以,治理蜀国一定要审时度势。
(3)
每当多事之秋,巴蜀即成为野心家的乐园、从纪元开始之后计算,在这里已产生过七个短命帝国,和更多的半独立性的政治割据局面。二十世纪后,工业兴起,矿山开发,更使本区如虎添翼,成为现代中国的钻石地区。
(4)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研究历史的人总结四川地区的政治、军事、地理,得出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结论,像治国秘宝一样奉献给统治者作参考。其实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四川虽然偏处西南一隅,但其战略位置却得天独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巴蜀之地易守难攻,粮草充足,因此每当统一王朝瓦解之时,这里的起义和割据就闻风而动,纷纷竖立旗帜,宣布独立自治或进入无政府状态;而当天下已定,硝烟散尽之时,这块窝在山地里的盆地尚未被纳入统一的版图,需要统治者尽最后的努力来收复它。
满清政府入关以后,凭借着强大的武力把明朝政府赶下了历史的舞台,广大中原的版图已在它的统治之下,然而趁着明末战乱而揭竿起义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却率领着数十万大军躲入了四川。清朝政府打扫完中原战场以后,才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平定张献忠义军的事情上来。明末清初的很长一段时间,蜀中的战乱尤为惨烈,不光有清军和农民起义军之间的搏杀,同时还有满人和汉人、地主武装和农民起义军之间的杀掳,那的确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
到了民国建立,蜀中又呈现出群雄逐鹿、军阀混战的局面,无数大大小小的军阀像地里冒出的蘑菇一样,通过各自的手段迅速武装起来,试图称王称霸和割据一方。“委员长”蒋介石面对这种局面也深感头痛,虽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也未把四川地域的军阀袍哥们收拾干净。隋文帝曾经说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他说:“巴蜀险阻,人好为乱。”因此他便分封他的第四个儿子杨秀到成都做蜀王,以此来加强他的统治。到了明朝,朱元璋同样把他的儿子朱椿分封到成都来当蜀王。清朝政府对蜀地的控制依然很严格,曾经营建“满城”,派遣忠实的八旗子弟前来镇守,以防地方作乱或形势吃紧。这种传统若追根溯源,其实是从秦朝就开始了。秦灭蜀国后,秦政府曾经派遣宰相张仪到成都修建秦城,城里全部住的是秦国的士兵,他们害怕蜀国的残余势力兴风作浪。
“蜀”既有它阴柔美丽的一面,同时又有它血性刚劲的一面,这大概也是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既对立又和谐统一的特征吧。
(4)
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六出祁山,辛亥革命,川军出川抗日,见证了一种信仰,也见证了一种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更见证了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力量。
(5)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四川向来是一个出军阀也出将帅人才的地方,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有四位就是从四川崛起的。一代伟人邓小平,更不会被大家忘记。
(6)
人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此话并非无因,蜀中地势多山,强攻只会损兵折将。所以,历来蜀中是统治者最头疼的一块地方。而大多数的统治者都会采取怀柔的政策。这样也使蜀中很少受到战火的侵袭,所以,名山大川,大多都保留了原始的灵秀之气。翠柏葱葱郁郁,怪石形状各异。
(7)
蜀中这块地方很不容易打,都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一般北方进攻南方都要把蜀中这个骨头啃下来,假如啃下来的话一般由上游进攻,南方就亡了,但是又很不容易啃,蜀中的民风也相当强悍,也叫诸葛武侯的遗风吧,有时打不过就和你耗,尤其是对付外族,当年蒙古清军打四川的时候是把四川打的支残破碎,人口大减,当年日军进攻川军表现也很不错。
(8)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五色斑斓四川人
吴野
慵懒悠闲的四川人……
能说会道的四川人……
聪明能干的四川人……
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四川人……
四川人给予省外来客的印象,就是那么的斑驳、复杂,五色斑斓,往往使人莫衷一是。四川人群体性格上的这种矛盾现象,简直成了“巴蜀之谜”,激起了人们探究的好奇心。
其实,简捷地说,四川人原本是全国各地移民的后裔。秦灭蜀后,就曾“移秦民万家”充实巴蜀;东汉末到西晋,又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从唐末五代到南宋初年,有大批北方人迁居蜀地;元末明初,南方移民大批进入四川;明末清初的的大移民活动前后延续一百多年,即所谓“湖广填四川”;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下江人”即长江中下游居民大量迁居四川。即使不算全国解放后,大批北方干部进入四川,三线建设时期又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进入四川,并从此落地生根,定居蜀地,在中国历史上,四川人口的“大换血”就已达六次之多,以至于达到了移民在数量上超过土著,亲戚遍全国:“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转引自陈世松《天下四川人》)。
随着移民的进入,必然发生的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中原文化、南粤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同形成于先秦的巴蜀文化之间的碰撞,可以想见是持久而激烈的。可是,碰撞的过程也就是融合的过程,其结果便是一种新的区别于原有的古蜀文化的新文化的诞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四川人的性格就不能不出现异质并存、错综复杂的现象。第一次跨进蜀地的人总会有耳目一新之感,似乎自己是跨进了一个新的国度。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诗圣杜甫逃离战火纷飞的中原,从华州经秦州、同谷,来到成都,不禁大感惊奇。这种惊奇感的强烈,甚至压倒了艰辛旅途给他的感受。他在《成都府》一诗中甚至忘了抱怨蜀道难,而只是大声惊叹道:“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见新人民,未卜见故乡”。他觉得同他刚刚离开的那个硝烟弥漫的中原相比,这个“曾(同层)城镇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的城市,简直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四川人是前所未遇的新人民。诗圣的这种感受,在后世乃至今天的外来客人心中,是会唤起共鸣的。
当然,四川地处内陆,古代交通困难,必然会使古代的游人获得难以忘怀的强烈感受。川籍诗人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流传千载,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深深地刻在了从古至今的旅游者心中,挥之不去,给人一种四川闭塞、保守的感觉。可是,人们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另一方面的情况。正是因为万山紧逼,交流受阻,才有了从远古以来,古蜀人同严峻的自然环境生死相搏的壮烈故事。就在那首诗里,李白也在动情地讴歌古蜀人“山崩地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的壮志豪情。其后,还因此而有了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当然,历史早已迈过了那个原始古朴的阶段,波音飞机、电气火车、长途汽车早已把“蜀道难”珍藏在发黄的古籍中。可是,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构建“天梯石栈”,打通南方丝绸之路,是需要多么阔大雄浑的想象力,多么复杂严密的组织力;在那些浩大的工程中,燃烧过多少丰富强烈的情感,显示出何等百折不挠的韧劲、耐力啊。这些古蜀人的精魂,难道就不会在今天的四川人心中留下一点遗传基因吗?
古蜀人的阳刚大气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也造就了四川人性格中阴柔婉约的一面。四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川人历来崇尚儒雅,聪明好学,谈吐风趣,语言幽默。它为四川造就了一大批在中国古代和现代史中有着巨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四川人喜欢如数家珍地一一罗列,在人前夸耀。这么漫长的历史,这么沉重的包袱,大概不会不对四川人创造激情的迸发,创新精神的张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吧。
所以,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我们总是有机会一次再次地看到一种有趣的场面。一方面,四川人对新鲜事物,有着移民后裔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的宽容态度,往往显示出令人惊叹的敏锐感觉和及时作出反应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温暖的家乡,黑色的沃土,价廉物美、人情温馨的日常生活,一句话,“天府情结”又往往拖住了四川人已经迈开的腿,让他们一次次地坐失良机。古人把这种情形总结为“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其实,这不过是复杂矛盾的移民后裔性格在历史转折期的自然表现。聪明的四川人不会重蹈前人的复辙,时代的进程也不允许我们这一代人再蹈那种复辙。
当今中国历史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转折,世纪之交的中国,世纪之交的四川,正面临着一次从来没有过的大挑战。四川人已经感受到历史的压力了,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了。四川人正在深思,正在自省。人们在呼唤着创新精神,人们在呼唤着激情,人们在呼唤着创大业创新业的大志向大毅力……。四川人会适时抓住历史的机遇吗?
唐人魏颢曾经说过:“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历史已经证实了他的判断,历史是不是会继续证实他的判断呢?
四川深厚的文化底蕴,四川人内心深处翻腾不已的创造欲望,代代相传的改变命运的挚着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不是会为时代熔炼出新一代的杰出者呢?
历史在提问,历史在期待着您的回答。
(9)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四川,历史上就是封建统治者最难控制的地方。孙中山高举义旗,号召推翻清政府,四川人民率先响应,发起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从古蜀国湮没到三足鼎立的诸葛北伐,从张献忠义军到保路运动,从青城山到乐山大佛,不管是自然景色还是人文景观,四川这个地方,很有个性特色。素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说法,就是说明了四川和中国其他的地方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用一种特别的眼光来看待四川,用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策略来经营四川。
re: 泰山 将星泪 2006-03-30 18:23
泰山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仅在泰山的中轴线上就现存有各种石刻1800余处。泰山岱庙天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 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在灵岩寺还有40尊宋代的罗汉塑像,造型突出个性,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塑技艺和艺术表现力。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海拔1,545米。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泰山山体
高大,形象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
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
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 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最险处,首推十八盘”,从松山谷底至岱顶南天门的一段盘路,叫摩天云梯,俗称十八盘,全程1公里多,石阶1,594级,垂直高度400米。磴道全用泰山片麻岩修砌。如今,从中天门至岱顶望府山已架设了空中缆车。
泰山是中国山岳公园之一,又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泰山中轴线上现存各种石刻1,800余处,著名的有稀世珍宝《秦刻石》、大字鼻祖《经石峪金刚
金》、千古之谜《无字碑》、金碧辉煌的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等。泰山岱庙天贶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殿内有著名的《泰山神启
跸回銮图》,是一幅模拟封建帝王封禅巡狩的大型古壁画。灵岩寺千佛殿内的40尊宋代罗汉塑像也很有特色。
泰山,绵亘于山东省中部,前临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东省府济南,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拔地通天。泰山自古以来与中国的其它四座名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称“五岳”,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从秦皇汉武,到清代帝王,或封禅,或祭祀,绵延不断,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文
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千百年来,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当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游泰山
后把泰山比做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1987年,泰山被登录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30 09:31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re: 精忠报国 将星泪 2006-03-29 00:26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re: 精忠报国 将星泪 2006-03-29 00:13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re: 最新大陆顺口溜 将星泪 2006-03-28 23:05
这年头感叹的事太多:
啥叫“艺术人生”
跟一个人说自己的隐私,是知己。
跟一群人说自己的隐私,是白吃。
跟全国人民说自己的隐私,是“艺术人生”。
吃的四项基本原则:
吃自己的,以不饿死为原则。
吃朋友的,以吃饱为原则。
吃领导的,以吃好为原则。
吃公家的,以不撑死为原则。
女人喝酒五个阶段:
处女阶段,严防死守;少妇阶段,半推半就;中年妇女阶段,来者不拒;寡妇阶段:你不找我我找你;老太阶段,明知不行还瞎比划。
女人感叹男人:
有才华的长的丑
长的帅的挣的少
挣的多的不顾家
顾了家的没出息
有出息的不浪漫
会浪漫的靠不住
靠的住的又窝囊
领导思维:
一位领导乘电梯,遇一美女紧贴,顿感飘飘然
出电梯一摸兜,钱被偷了
领导怒骂:妈的,作风问题的背后必然隐藏着经济问题!
还有谁能靠的住!?
话说皇帝出征前给爱妾戴上贞洁带,并把钥匙交给最信任的一个老臣。
出征的队伍刚出城,那老臣就气喘吁吁的追上来叩见:陛下,您交给臣的钥匙是错的!
这年头,哎!!
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象商人;
商人现身讲坛著书,越来越象教授。
医生见死不救草管人命,越来越象杀手;
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象医生。
明星卖弄风骚给钱就上,越来越象*女;
*女楚楚动人明码标价,越来越象明星。
警察横行霸道欺软怕硬,越来越象地痞;
地痞各霸一方敢作敢当,越来越象警察。
流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象新闻;
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越来越象流言。
小驴问老驴:为啥咱天天吃干草,奶牛顿顿吃精饲料?
老驴叹道:咱爷们比不了哦,我们是靠跑腿吃饭,人家
re: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将星泪 2006-03-20 23:30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转载自 CU此篇文章,记录了我一个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一些经历,并与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结论。 让我以一段Intel总裁Andrew grove的话,做为开始吧,因为这一段话一直在我找工作的迷茫状态里激励着我。 可叹的是,没有人欠你一份工作。这完完全全是你自己的事,只由你一人负责。你唯一的雇员,就是你自己。全世界的几百万职工,正在与你竞争。你需要把握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行动安排。保护自己的事业免受侵害,并使之从各种环境中获益,是你的职责。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去做。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INTEL CEO 安德鲁.葛洛夫 ************************************************************ 终于将自己卖了出去,而且还是国内很不错的一家IT通信公司,从事IT硬件开发工作,而且得到了6个以上的Offer, 我感到如释负重。 应该说,找工作方面,我是没有多少实力的,论学校,上了一个很一般的学校,论专业,电子工程系,不好不坏吧,可是我的学习成绩实在是很差。大学近四年,没拿过奖学金,却经常补考。论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我参加的很少,论证书吧,我除了有我将要拿到的毕业证,学位证,和英语证书外,我什么都没有。 记得去年的2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恐慌起来,一方面,毕竟还是希望以后能够在北京发展,另一方面,面对这么激烈的竞争,我对自己的信心基本上等于零。 回首这大学四年的历程,有四个字最能概括我的生活了:蹉跎岁月,其实,不是我不想学,只是,我总觉得学的东西不知道将来要用做干什么? 不过,我还算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人,我知道应该提前准备了,2002年8月份的时候,千方百计,通过路子和关系,得到了一次面试的机会。那天夜里,我一直在琢磨到底该说些什么,因为,我心理很清楚,要不是朋友推荐,我是没有面试机会的。我分析了半天,我该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我很擅长表达,但我也很虚,我确实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我依然还记得那天面试的时候的情景,落座后,技术经理说:你带简历了吗,你的简历在我的电脑里,我没来的急看(我心想,完了,人家连看都没有看我的简历,肯定是走走过场了),我马上将自己手上的那份简历递给了那个看着很干练的经理:你是学电子的?我说:是,接着就说:那这样,你大概介绍一下你的情况吧,于是,我就开始了我那个到现在也不知道多长时间的自我介绍,罗列了我所有能想到了的我的优势,大到诸如我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小到,我曾经做过的某个社会实践,最后,还是经理还是主动打断了我的阐述,说:“这样吧,我们是想找一名研究开发人员,你谈谈你在学校的时候,有没有做过一些电子工程方面的经验,”,问到这时,我终于所有的思路噶然而止,最后,我还是很诚实的告诉了哪个经理,我没有做过任何项目,而且还带点狡辩色彩的说:“您也知道,学校一般都是教课本知识”,经理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说:行,那这样吧,如果我们后面需要复试的话,再和你联系“,我就这样,走了出来,心情无比郁闷。 事后,我才从朋友那知道,我被Cancle的最核心原因,其实,简单的不能在简单,这家公司不想要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我从朋友那儿,听来了那位经理的原话,大意如下:并不是,我们不想要毕业生,他们也很清楚从对我的感觉来说,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挺不错的,而且毕业生也好管理,主要原因是,我确实什么“电子工程”方面的活儿,也没有干过,如果我在学校曾经有过一些工作经验的话,哪怕一点点,他们会考虑,毕竟有一些私人关系“。 经过,这次事情后,我变的更加恐慌,我心理非常清楚,用人单位要的是“你曾经干过什么?“,而不是”你曾经学过什么“,我则一开始,连这个都不太清楚。 从这件事情,我得到了两点启示:1.找工作是个沟通的过程,无论是简历沟通,还是面试沟通,要学会营销自己 2. 其实最要命的是,我必须直截了当的传递一个东西“我在校期间,曾经做过东西,有工作经验”,这是唯一能够取得胜算的地方,因为目前的行情,企业想找的是能迅速上道的人,他不会原谅我是毕业生就可以没有任何技术经验。 可是,这样说来,我难道就是死路一条? 其实,我有时在想,有时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有些东西,别人如果告诉我们,就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可有时,我们偏偏付出很沉重的代价和代价,才能明白过来。到现在为止,我心中对我那个老乡怀着异常的感激之情,因为是他,给了我毛塞顿开的启发,也是他给我指了找工作的方向,那个老乡是我很偶然认识的,在IT领域从事市场工作,记得在无意中闲聊时,我给他说了我的恐惧和担忧,“我确实想能在北京发展了,我又不想出国,更不想继续上学,可是,从目前形式来看找工作非常的难”, 我老乡问我,“你觉得难在哪里了” “用人单位都要有工作经验的,象我们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我说; “你的说法,并不完全对,我在IT企业里,我应该算清楚,做技术开发的,有时单位听倾向要毕业生的,但目前,他们想要的是在本科阶段做过一些项目的毕业生,这是关键所在” “那你的意思是说,象我这样,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了?” “我给你这样说吧,并不绝对,你要学会‘无中生有’”我老乡说。 “我告诉你的方法再简单不过,你没必要考什么证书,用人单位对这些不是非常的感兴趣,他只关心一点:你有没有做过一些项目?他要这个,你就给他这个吧,说白了很简单,首先,决定你将在哪个研发领域就业,然后,在你的简历里边写上一个在这个领域中,真实的项目案例,尽量少的描述你学过什么,有什么证书,参加什么社会活动之类。就行了” “话是这么说,可人家问起我来,我还是一问三不知啊” “这也就是你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你需要找到现实中真实的项目学习一下,而且是认真掌握才行” 在苦苦寻觅中,从我的老乡那里得到了迷津,他推荐我去联系一个小机构,这家机构是由几个在IT硬件开发领域有很多年经验的“老手”开办的,专门面向在IT硬件开发领域刚入道的,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薪水状况的人开的,在IT圈内还小有名气,但做的挺不错的,据老乡所言,由于这个机构教的都是一些现实中用的最多,但一般IT从业者都不愿意交流的一些“知识”与“经验”和技能,于是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给这家机构拨通了电话。 紧接着是三个多月的忙碌的生活,应该说,我在那里学到了知识,经验,项目案例和找工作的主要的关键问题。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比我整个大学四年的东西都实用,我真正明白了:在硬件开发领域,有个非常有经验的人带你的话,你至少可以少走两年的弯路,同时,我对学校教育相对现实需求的“滞后”产生很大的惊讶,难道,我四年的光阴,真的抵不上这几个月的学习? 各位能想象吗?我三个月所学,所操练的东西,可能有些工程师需要摸索2-3年,都不一定可以,不是因为我的学习能力有多好,而是,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硬件开发领域,没人教和有人教之间的差别太大。 2002年12月份的时候,又开始了新一轮简历投递的过程,但这次,收到了令我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在一周内,同时接到了11个面试电话,我所有的面试的核心环节大概都是如下的情形:基本上每家单位都关心我的简历上的“在校期间的实习与项目开发经历”,剩下的就是技术经理针对我所做的那个项目的反复询问,由于我确实是真实的接受了项目方面的培训,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一般都很顺利。 我依然记忆忧新的是,在我最后选定的这家IT通信公司的面试的一些细节问题,我想这家公司之所以那么快就通知我面试,主要是因为两点:我在校期间的“开发经验”和我是毕业生。 “我在校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去做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尤其我做过PowerPc860的板子(PowerPc860是通信领域最常用的CPU 之一,Cisco的一款路由器就是用的860),这可能和公司对目前这个职位的要求非常吻合”,那个面试我的人,也就是我现在的技术总监,笑着点了点头。 “那你大致说说,你开发这个板子的情况吧” 接下来就是,我对整个开发项目流程,硬件结构等等开发细节问题的描述,因为我确实在那个机构里,真正学习了,而且真正动手做了一些东西,所以我很顺利的给他描述了一番。 “你给我讲讲PowerPC860的体系结构吧” 又是我对此问题的熟练的阐述。 接下来的问题也基本差不多,什么CPM了,总线结构了,PCI接口设计,物理层接口,嵌入式RTOS啦,等等问题,应该这么说,我的回答已经让我的技术总监有些诧异,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怎么可能接触他们现在正在开发和使用的东西呢?而且对开发过程中的细节技术问题有如此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于是,理所当然,那个总监按照工作1年左右的工资标准,给我开了试用期薪水,并告诉我:三个月试用期过了以后,再根据情况调整;我很庆幸,因为我被他们当作了一个毕业生的特例来对待。 综观我的整个过程,我想最后总结以下这些我的切身体会: 1. 找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是虚实结合的。 2.我们本身的逻辑总是和用人单位相差甚远,我们觉得可能在找工作中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东西,在用人单位看来,可能在他决定给你面试机会或录用你时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比如:我们都觉得大学没有学到什么,然后就花钱,学个证书,以向用人单位明示例:我学过XX, 其实,在用人单位看来,决定给予面试和录用的机会永远是两点:你是否“做”过,和你销售的水平。 3. 其实,我们能考上大学,每个人都挺能学习的,只不过学校的教育,让我们与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东西相差较多,我们想要的无非就是得到机会, 4. 找工作的过程中,我的一些建议: 1) 首先,我们得考虑一下,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类型的工作,是技术类还是非技术类的,我个人都是觉得,学技术专业出身的,最好还是先从事技术工作做起,只有这样考虑过了以后,你才能有明确的定位,也才能写出有针对性的简历。 2) 我个人认为,你如果草拟出适合各种类型工作的简历,会大大减少你面试的机会,简历必须面向你想从事的工作类型,进行量身定做。 3) 如果你应聘技术类工作,增加面试机会,并最终取得好的薪水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在你的简历里加入:“在校期间,从事XXX开发”,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你如果觉得背负“骗”的罪名,你就只好放弃这个办法,但你赢得工作的机会就会很少。 4) 技术是实的东西,你如果想最终能过五关,斩六将,就必须真正去找到途径和办法,去学习现实中的真实的开发项目,最好还是有人指点,总之,你必须能够真正从某个渠道,学到真正的东西,真正的现实中的项目与工作经验,虽然比较难,但却是真正有效的。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再想补充几个感想,我们都在为找到不错的工作而忙碌奔波,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有时不得不“无中生有”,只要你能“自圆其说”,不要在内心有什么“愧疚”之感,想想,那么多的企业,在把自己吹的天花乱坠,只是为了让更多的能为他带来利润的人去为他辛苦工作,再想想,有那么多的企业,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段,包装自己,而上市圈钱,我们的这点“包装”还算什么?我们只不过是在竭尽全力,给自己一个起点与机会,让我们能够前进,我们只不过是对于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企业实际的需求的差距没有办法靠我们自己去改善,我们需要的只是找到那么一点适合企业需求的“基础”,以让我们得到工作的机会,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自己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 也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依然会在找工作的路程中经历坎坷,但我想:工作机会永远会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那些靠自己的“思想”绕开一些障碍的人。 犹豫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把这个东西贴了出来,只是想通过我的经历,让我们共同看清一下现实中的真相,从而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re: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将星泪 2006-03-20 23:28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u.s.]Andrew S.Grove([美]安迪.格鲁夫)
2002 by liaoling Education Press/CITIC Publishing House
读《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2003年4月1日第一次读)的体会:
1、 关于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该经营理念的核心在于“专注”与“独特”。英特尔与诺基亚是集中战略(focus strategy)的成功案例;通用电气则是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范。不管是“集中战略”还是“多元化战略”,从经营理念的层面来说,他们成功的核心都在于“专注”与“独特”:英特尔主要“专注”与“独特”于“微处理器”领域;而诺基亚主要“专注”与“独特”于移动手机领域;通用电气其实一样,不同的是他“专注”与“独特”于“数一数二”的多个领域。套用一句,所谓“云层之上都是阳光灿烂”,成功必在“云层之上”,而上云层的关键是“专注”与“独特”。
2、 战略转折点:战略转折点及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就象数学上的拐点与物理学上的凸面转化为凹面的那一点。A公司独家代理全世界最大的图片G公司就是A公司一个战略转折点。M公司获得世界最大软件公司的投资,M公司对于也将是个战略转折点。因为这类合作,由于合作方带来的突变的要素,必将使这两家公司彻底改变所在行业的竞争格局,抓住这些机会将使A公司与M公司上个大台阶。
3、 横向工业体系:IT工业最重要的战略转折点是“纵向工业体系”向“横向工业体系”转变。中国现在的电信工业、汽车工业等行业均处于“纵向工业体系(大而全)”向“横向工业体系(专业化分工、兼容合作)转变。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孕育巨大商机。
4、 影响企业的六大因素:迈克尔.波特战略分析模型中的影响企业的五大因素(讨价还价能力)是全世界战略分析、思考的经典模型。其中五大因素分别为:竞争、客户、供应商、潜在进入者与替代者。这五大势力与企业的博弈,是企业战略思考、战略定位、战略决策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安迪.格鲁夫创造性的加入“互补企业”这第六大因素,是其成功实践与理论总结的贡献。关于“互补企业”这个第六大因素变量,安迪.格鲁夫可能感受最深,WIN+INTEL联盟是IT工业最经典的竞争与合作案例。A公司与M公司在进行业务模型提炼与战略定位时,可充分研究、借鉴此“影响企业六大因素”战略分析模型。
5、 10倍速因素:摩尔定律在IT工业是经典的预言与规律。安迪.格鲁夫除了再次阐释与论证新经济时代摩尔定律的经典性外。同时,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在新经济时代,影响企业的六大因素都将以“10倍速因素”的变化来改变竞争格局。影响企业六大因素的变量,其中只要一个变量产生“10倍速因素”的突变,该产业规则就将重新改写,竞争的优劣也将彻底改变。对于A公司与M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我们得时时刻刻思考、探讨影响企业这六大因素,思考在现在,或者可能在将来的哪个时点?哪个因素将是“10倍速因素”的突变关键点,找到这个点也是找到了战略的转折点。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20 22:01
看对大势才能成就大事,顺应大势才是理财之本。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20 22:01
所谓理论的争论,都是权力分配的问题。
所谓制度的争论,都是利益分配的问题。
所谓道德的争论,都是地位分配的问题。
而就其本源来讲,这一切都是生存问题!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20 17:29
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20 17:28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20 17:27
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严,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20 17:25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20 17:25
一耻无志,志于富贵,不志于仁义。二耻于揗俗,不能卓立;三耻于吝啬,为富不仁;四耻于懦弱,见义不为
re: MSN 昵称荟萃 将星泪 2006-03-20 17:1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