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亿万才俊戴志康:Discuz!创始人

25 岁的亿万才俊戴志康:Discuz!创始人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4:53:00

--  25岁的亿万才俊戴志康:Discuz!创始人
随着WEB 2.0 轮廓的逐步清晰,社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内容。而社区背后的技术支撑——社区开发系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06年开始至今,国内已有多家BBS软件宣布免费,其中最初实施免费政策的Discuz!更是倍受关注。今天我们邀请了其创始人——戴志康来参加本期专访,让他就有关问题来聊一聊!

  戴志康简介:戴志康,Discuz!创始人,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虽然是通信工程专业,但对软件开发情有独钟。2001年设计开发出Discuz! Board系统;2002年成立博卡先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技术总监。2004年初在中关村创办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论坛软件技术研究与产品开。

  软件简介:Discuz!是目前国内用户最大,覆盖最广的社区BBS软件之一,至少有20万以上独立网站/社区采用Discuz!核心建立。在社区软件市场中,Discuz!拥有过半的市场占有率,其建立的BBS应用体系模型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接受度最高的社区用户习惯标准之一。

做Discuz! 只是想找个好工作

        阿蕴: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开发社区系统的,最初的创业资金又是来源于哪儿?
        戴志康:大学上了一年后,我就开始做Discuz!了。当时主要是为了能方便和朋友们进行交流,同时想通过互联网传播,让更多网友使用该软件,使更多用户体验到这一方便的服务。最初我只想通过这个软件来提升自我价值,为今后工作奠定经验和基础,为日后找工作增加更多更好的机会。当时的考虑可以说很简单,根本没有想过要通过软件来赚钱,更没想到会自己做公司。
        2003年初一个香港朋友用3000块钱买了一套Discuz!。此时,我发现技术可以从无形资本转变为货币资本,于是坚定了要将Discuz!继续下去的信心。

        阿蕴: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自己创业,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拿出来分享一下吗?
        戴志康: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却有一部分刚离开学校,就想创建自己的事业。对此,个人看法是:不要浮躁,你不要觉得我要去融多少资?赚多少大钱等等。要有简单、淳朴的理想,往往这个理想会成为你一生、半生贡献的事业。你一开始什么都没有,既没有技术,也没有人脉的情况下,要想做很大的事情,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总想着要赚钱、盈利、融资,会让你不断的失望、落差,这将会打击创业的积极性。
        做公司要规划好公司靠什么维持,在什么方向发展,以什么盈利,这个是最难的。当初我创建公司之前,这个就规划了一年左右,但是目前仍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摸索、学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4:55:00

--  
Discuz!:为网站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阿蕴:目前国内开发论坛系统的公司不少,对于论坛市场,你们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戴志康:中国互联网社区经过多年的成长与积累,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一股最重要的力量。随着WEB 2.0 轮廓的逐步清晰,社区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加突出。
        社区论坛是多数网友认识互联网、参与互联网的第一界面,是互联网最核心、最基本的服务。我们日常所见的互联网主要是内容,而支撑起内容的则是技术平台。互联网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而在这个个性张扬的Web时代,互联、融合、聚合也需要技术来完成。未来的互联网是以个人为核心,但不是以人为劳动工具去制作维护,而是以机器代替。诸如,GOOGLE、百度、奇虎、大旗等都是依靠技术来完成抓取、聚合,要是都让人去编辑、制作,恐怕早就累死了。
        记得新浪创始人王志东曾经说过,新浪网也是在做技术,只不过技术在后而内容服务在前。互联网公司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满足用户的多变需求,满足网站的更多服务等等都需要技术支撑,所以,WEB2.0的个性时代就是技术公司的挑战和机遇。

        阿蕴:为什么对Discuz!实施免费政策,今后将如何实现盈利,以及怎样提供服务?
        戴志康:从2006年开始用户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http://www.discuz.net)上免费下载使用Discuz!。如果原先使用的不是Discuz!系统,我们将提供免费转换服务。至于软件今后的维护和服务,将由Discuz.net众多版主、专职、兼职的人员在论坛上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当然商业级别的服务都是收费的。
        互联网公司是以用户为中心,有用户使用就有它的价值,有一部分用户使用你的软件,离不开你的软件,这就是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免费之前我们有其他的业务,社区软件的技术支持、解决方案、相关的服务,这会提供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这些用于支撑我们的软件开发、软件设计与软件的完善与升级。
        Discuz!将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设计,完善产品的理念,我们会时时跟踪总结互联网的新动向,把这种经验积累融入到产品开发中,为广大站长提供最新的软件,更好的为广大网站服务。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4:55:00

--  
社区:黏度仅次于即时通讯

        阿蕴:现在很多人都在提“社区价值”这一个概念,你们是如何看待的?
        戴志康:根据2006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社区是目前使用频率仅次于QQ、MSN这样的平台,其黏性程度相当高。由于社区的黏性和服务仅次于即时通讯工具,因此如何为那些花了很多时间在社区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线上、线下、生活以及闲聊灌水的机会,都是未来网站成功的潜在要素。社区的成功更能帮助网站的成功,比如新浪就是社区成功的典范,原先的新浪不就是靠社区起家嘛?!
        随着WEB 2.0的发展,互联网社区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国内社区网站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焦点,根据美国摩根士丹利最新一份中国互联网报告显示,华尔街目前最看好的是互联网社区发展。

X-Space:web2.0 社区应用解决方案

        阿蕴:X-Space是一个怎样的系统?
        戴志康:Blog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元素,是继电子邮件、BBS、IM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随着互联网如火如荼地走向WEB 2.0,代表其精神的Blog正成为草根一族展示自我、扩大交流的有效平台。因此拥有WEB 2.0元素的网站将能更有效的留住用户。
        但是,大多数中小网站由于缺乏技术或开发成本太高,均无力推出以自身用户为核心的WEB 2.0社区应用解决方案。因此增强站内用户粘性,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好的展示自我的个人门户平台,成为站长们目前非常迫切的需求。
        从大量站长的反馈和实际需求出发,全新开发的X-Space以满足社区用户展示自我、互动沟通为宗旨,基本满足站长们为站内会员提供主流WEB 2.0社区服务的现实需求,将广大缺乏足够技术力量的中小站长从论坛时代带进个人门户时代。
        X-Space的最大特色在于,以Discuz!论坛为基本,与Discuz!无缝结合,为论坛的每个会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个人空间。用户不仅可以非常方便的发布自己的Blog、图片、商品、文件、书签等,而且还可以在X-Space中找到自己在论坛中发布的主题、参与讨论的主题、自己的收藏主题和自己的资料名片等,让以帖子为中心的论坛模式,自动同步到以人为中心的个人门户模式。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4:57:00

--  Discuz!戴志康:年轻是最大的优势也是劣势
4月19日,Discuz!总裁戴志康在赛迪网聊天时表示,年轻的创业者最大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年轻,年轻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补救过错。但是最大的劣势是,我们都不知道大企业怎么运作,员工怎么工作的,领导是怎么管理的,所以这些都是劣势。虽然年轻有时间成本,可以用来换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但反过来讲,市场竞争中没有人因为这件事情,你可能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年轻人完成的就把你当成弱小保护你,对你有什么优待。所以一旦参与到商业竞争中,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残酷的,你犯错误别人不犯,你可能就死亡,所以最大的劣势也是年轻。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4:58:00

--  Discuz!总裁戴志康:团队管理靠相互的认可
4月19日,Discuz!总裁戴志康在赛迪网聊天时说,大家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一起,加入到一个团队做一个共同的事情,这本身在初期,不是靠你给他优厚的待遇或者给他一个很好的保障,或者给他多少股权、期权可以实现的,大家走到一起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很多同事做Discuz!的二次开发或者做Discuz!的修改为乐趣,他们来公司之前可能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做了两、三年有关Discuz!的事情。我们原来有一个团队是FREE Discuz!,就是免费、自由的意思,他们两三年就做Discuz!免费版的发布,一些更新、二次开发完善的事情,所以大家走到一起首先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再一个我们做的是很公众的软件,并不是局限小范围内,或者局限在很专业的领域,其实我们做的是大众化的东西,所以比较容易得到一些认可或者关注。他们在关注一段时间之后大家有机会能够走到一起共事,全身心投入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其实管理的问题不太难了。因为大家来是对人之间的认可,包括他们对我的认可以及我对他们的认可。这种认可的基础上,让我觉得管理变得容易很多。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4:59:00

--  聊天实录:Discuz!总裁戴志康聊社区软件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创富先锋系列访谈今天打响头一炮,请到了北京康盛世纪科技的总裁戴志康先生,戴先生今年年仅25岁。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论坛产品技术研发,这个产品目前占了国内大部分BBS市场,是行业的领头先锋。对戴先生表示欢迎!

戴志康: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过媒体以前对您的一些采访,对像您这样的创业者现在有一个称谓,我不知道您接不接受“80后网络新贵”的说法。

戴志康:这是大家的说法,我认为年龄和创业并不是划等号,互联网很多人在做创业或者是做企业、做研发、产品,这跟年龄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主持人:很多网友对您的个人经历比较感兴趣,很多大学生埋头苦读觉得精力都不够,您是怎么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赚到钱的呢?

戴志康:我并不是给别人打工,我一开始就是给自己打工,在大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属于特别适合读书的类型,所以大一的时候寻找一种方向使得大学四年不至于很虚无的过去。我在大二的时候找到了这个方向,做社区软件,把软件提供给互联网用户使用,他们使用之后能够轻松的搭建起自己的讨论区,比如BBS、Blog等等功能社区网站。

主持人:你寻找方向的过程用了多长时间呢?

戴志康:一年时间吧。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0:00

--  Discuz!戴志康:时刻关注个人网站的发展
4月19日,Discuz!总裁戴志康在赛迪网聊天时说:“我们时时刻刻都关心个人网站的发展。我们软件其实有很多大的用户,比如网易一些频道、搜狐的一些频道、金山、爱卡、IT168等等,这些用户都是用的比较大。他们是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中小网站还处在从兴趣到事业的转折的过程。一开始开设网站是由于他的个人兴趣,之后会把这种兴趣逐渐变成一个事业,有的可能原来有的工作辞掉了,专门成立一个公司,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不同的网站随着不同的阶段经历着不同的过程,我们时时刻刻关注这些网站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自身的需求,因为我们目标就是为这样的网站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的需求直接影响着我们产品理念、设计的东西。我们公司很多同事专门从事跟客户直接打交道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喜好,或者了解最近站长圈子里流行一些什么都是,我们是非常关注这方面的。”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1:00

--  Discuz!戴志康:将来个人网站有两条出路
4月19日,Discuz!总裁戴志康在赛迪网聊天时说:“我96、97年刚上网的时候,那时候个人网站给我留下印象非常深,当然当时的网站非常少,但是每看到每一个个人网站就有一种眼睛一亮的感觉,其实那时候个人网站甚至有点跟现在的Blog相似,可能里面放了几篇日记,自己写的东西,放了自己弄的小软件,放了几个他平时照的照片或者图片,其实和现在的Blog没什么区别。但是数量众多的个人中小网站就聚合成了一个很大的互联网的资讯平台,不管是资源、资讯方面,人本身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他们通过互联网结交一些新的朋友,这些都是很符合WEB2.0的思想,这些就是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从单个来讲,实力至少没有办法跟真正的门户网站相比,但是他们一旦形成一个联盟,或者他们的力量联合起来,其实我觉得是可以超过任何门户网站的。就是说他们的实力很雄厚,但是个人并不是特别强。现在随着个人网站最近这几年发展,个人网站也有一些确实做很大,比如华军就是个人网站起家的,像高春晖,他就是做个人主页。这都是个人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历练实现自己价值很好的典范。我觉得将来个人网站两个出路。第一条出路,本身为他的用户提供一些很独到的、很有建设性的内容和服务,实现自己的广告收入等等;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做的比较大,有自己固定的人群、用户的时候跟一些大的网站运作这也是个人网站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3:00

--  Discuz!戴志康:中小网站创新意识非常强
4月19日,Discuz!总裁戴志康在赛迪网聊天时说:“做好社区的黏性主要还是内容和服务上。因为将来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像我们现在用的电话,或者我们用的写信的方式,其实E-mail都是一种工具,互联网将来也会比较这样,它会成为生活的一个的助手。中小网站怎么样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工作?更好的沟通?这就是中小网站的价值。中小网站创新意识非常强,可能有一个点马上就能实现,或者说因为很多人在想这个事情,很人多会想出很多可行、有意的想法,但是大公司可能就不一定,因为大公司层层审批、报告,等出来别人已经做了。这就是中小网站的优势,就是快速决策和快速实施的能力。

中小网站将来为一些特定的人群,比如说这个地域的人群或者拥有同样兴趣的人群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有价值的服务,这都是中小网站未来的价值所在。”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5:00

--  Discuz!戴志康:技术型公司要做专做精
4月19日,Discuz!总裁戴志康在赛迪网聊天时说:“现在为止,我认为技术型公司只有把技术做专做精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包括我也经常和我的程序员说,你会十样东西也不如你把一样东西精通了好。我认为做一件事情要非常专注、投入的做。哪怕一个时期只做一个事情,做到最好、最精通、最深入,这个领域我是一流的高手,或者这个产品做成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产品,这是公司追求的目标。归纳还是就是‘专注、专一、精通’,如果技术某一天大家做的都很好的时候,那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比如用户体验、用户喜好的分析、大市场的把握等等。我们现在也不敢说是一个成功的公司,也没有太多的所谓成功经验可以谈,走到现在我只是觉得把事情做的专注、专一是比较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5:00

--  Discuz!戴志康:过段时间就会有一个低潮期
4月19日,Discuz!总裁戴志康在赛迪网聊天时说:“我的低潮期很多,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低潮。有时候半年,有时7、8个月。我刚才也说了我们这拨人最大的劣势就是年轻,劣势也表现在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像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经历的磨难少,使得自己面对一些困难的事情心理很窘迫,有些事情觉得无法面对。这样的时间,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坚持过去,没有咬牙挺过去,他就放弃了,退出了。这样情况下,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个持之以恒,不是为了一件看到前景的事情而去奋斗,我们当时是为了看不到前景的事情做了三年、五年。所以,一旦选择了自己的方向,一旦定好了自己的目标,剩下的事情只有去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努力、奋斗。直到有一天,生理上没有条件了,干不动了,确实没有前途的时候,才会想是不是要放弃,或者改变思路。所以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对的,或是错的。之前我也跟周围的朋友说,我们做的就是很小的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很简单就是给中小网站装上之后能用的,这个软件用一句话就能说明。也有一些人说我们做大型的ERP,或者大型的Linux系统,说的很复杂。其实我觉得这都不重要,其实任何很小的事情比如做快餐,炸薯条都是可以做大的。我觉得像我们这样从小的地方运作,反倒可能做起来更容易、得心应手一些。”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7:00

--  "80后"互联网新贵 Discuz戴志康等人起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为Discuz创始人 戴志康

当盖茨50岁、杨致远40岁、陈天桥30岁,这些“80后”极客已准备跳上商业舞台。

2004年2月,《时代》杂志将一位酷酷的中国女孩搬上封面。春树,少女作家,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这四个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他们被拿来与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

《时代》错了,至少是部分错了。在中国商界、尤其是互联网界,另一群“80后”青年正在集体浮出水面。而他们的气质精神,显然和所谓的“垮掉一代”、所谓的“嬉皮”相去甚远。他们叛逆,但并不鄙视或远离现实的商业生活;他们会口出狂言,但更多时候,他们身上带着与其年龄并不相副的成熟与老练;他们退出有既成规则的游戏,并非出于消极,而是动手写自己的规则,以你可能想都想不到的方式崛起。

他们出身各异、地域不同,或出自东北书香门第,或来自西南偏远农村。十岁出头即开始接触计算机、而后迷上互联网,二十岁前后纷纷独立创业,二十三四岁就有所成就,带领着数十、上百人的团队,拥有了千万、甚至过亿的创业财富。当前,他们都无一不在借助资本的力量,力争把开创的公司和事业抬上一个新的高度,向盛大、新浪这样的一线公司冲击。同时,他们自身要完成由车库创业者向企业家,由技术天才向成功商人的转变。

美国有本畅销书《极客与怪杰》(Geeks & Geezers),里面的极客Geek就是指的这一群人:年龄在21岁到34岁之间,从有记忆开始就与数字技术打交道,在30岁时的理想就是要改变世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谁是这帮家伙的代表,比尔·盖茨、乔布斯、迈克·戴尔、拉里·埃利森、杨致远,还有GOOGLE的双星佩奇和布林。极客代表了一种蔑视常规的商业力量,甚至是全新的商业手法和视野。目前在互联网业崛起的这群“80后”年轻人,也许就是严格意义上中国第一批“极客”。

他们是谁?

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25岁),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25岁),MySee首席执行官邓迪(25岁)、总裁高燃(25岁)、技术主管张鹤翔(24岁),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24岁,MaJoy总裁茅侃侃(23岁),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3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4岁)……年轻多么可怕!

他们因何成事?

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代人的命运。

计算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普及,互联网大潮在90年中后期滚滚袭来,这正是“80后”一代性格尚未成型、思维尚未定格的时候,计算机和互联网,完全融入了这一代人的大脑和心灵,双方从此血肉相连。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8:00

--  

上一代的丁磊、陈天桥们是在大学毕业工作数年、攒够第一桶金之后才走上创业路,更上一代的王石们是经历过“文革”的苦难从“倒爷”开始。而这一代刚年满18,就夹了一本叫“互联网”的大课本匆匆上路了。他们主动选择了“另一种”教育方式。互联网这座虚拟时空里的“大学”在很多层面上反叛着以一间讲堂、一套书本、一种方言、一个系统为依托的传统教育。在《中国企业家》采访的10来位“80后”创业者当中,许多人都从未在传统教育体制内获得肯定。这与上一代互联网创业者大多身为“海龟”、或者在大学成绩优异有强烈的反差。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这是戴志康大学4年的成绩单。茅侃侃甚至因为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再不及格,按国家政策,失去了考大学的资格。MySee的创立者是“80后”一代中罕有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但是,邓迪读新闻专业,却醉心于数字技术、日日自学,毕业第一天就创办互联网公司。而高燃在清华“上课非常少,没意思”,而是广听讲座、广读闲书。

在李想看来,这正是“80后”的一代人所具有的互联网精神:完全不顾忌那些别人认为是必须去做的传统,破除墨守成规,只做最正确的事。

互联网无限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生活层次……不再只能与相同地域或者相同年龄的人为伴,而是通过网络,吸纳全球信息,跟天南海北的人相识、结交、碰撞。虚拟空间里,足不出户,即可“读天下书、行万里路”。茅侃侃在15岁就通过互联网跟比自己年长几岁甚至几十岁的人切磋,逐步巩固了全面的社会资源。又尤其对于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知己”的人,互联网更是一根救命稻草,比如戴志康。

互联网更催生出单刀直入的行为和思考方式。王豫华说,Google对自己的最大影响就是目标性更强,“以前都是看到什么再考虑我需要什么,现在是我需要什么就去找什么。” 蔑视技巧。戴志康不看好一种方式,就是看起来很聪明却有话不好好说,非要绕来绕去曲线救国。戴志康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对不喜欢的方式,他会当面说出来:“我不喜欢。”茅侃侃喜欢开车,但只要能绕环路就绝对不走红绿灯,因为“避免中间环节,速度快”。

没有互联网,“80后”不可能在短短三四年内迅速完成原始积累。

零成本创业是与互联网相随而生的。一台电脑、一个人、一根上网线,就是互联网创业所需的全部投入。去年狂赚一千万的李想,1999年起家时吃住在家里,每个月的花费就是几百块的上网费,可头一年就进账十万。163888翻唱网的四人团队,全部原始投资就是郑立自己为别人设计宠物网站挣来的两千元,以后每个月的成本就是要养活四个小伙子的六百元生活费。这在任何传统产业中都无法想像。

做出了产品,推广和营销产品的成本依然为零。不用到大街上贴告示,也不用去电视台砸广告。用户在不同互联网产品之间的切换成本也为零,使得互联网竞争的核心在于产品质量和口碑。比如戴志康,自2003年开卖软件至今,数万客户都是送上门来。既然成了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样子”,2005年 12月,戴志康把每个月能带来几十万收入的主打产品免费,转而从为客户提供服务当中获取收入。戴志康盘算着,卖软件能赚的钱总是有限的,就像水龙头,卖一个就用三年,而提供服务的收入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

163888翻唱网则把互联网的“病毒式”营销用到极致。当一个人翻唱并录制一首歌传到网上,天生的虚荣心会自然推动他把这首歌在朋友圈里分享,甚至主动推送到大大小小的论坛中去,用户本身就成了一个积极的推销者。而听到这首歌的朋友们,或许好奇、就会向自己的圈子推送,或许争强、就会自己去翻唱歌曲,形成一个新的推送链条。只要产品没有问题,自然用户会越来越多,增长越来越快,圈子之间的链条越来越紧密。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8:00

--  

产品受认可了,品牌有了,就有人把钱送上门来支撑他们去做更大的发展。这就是被互联网业首先引入中国的风险投资(VC)机制,会充当他们起跳的踏板。1997年初,当很多人对互联网还很陌生的时候,陈曦已经开始利用B2C的模式赢利了,一家香港的VC(创业投资)看中了陈曦的团队,一下子投了400万美元。VC不仅会对这些发轫之初的公司投入扩张所需的几百万、上千万美金,这些曾经是成功创业者或职业经理人的风险投资人会带来他们的经验和广泛的资源。其实,现实中几乎每一个“80后”成功创业者身后都有一位亲密无间的“良师益友”,比如郑立身后的王树、李想身后的薛蛮子、高燃身后的邓峰、戴志康身后的……

某些方面,他们早熟和老练得厉害。

戴志康去朋友公司,人家怎么跟员工谈话,内容和目的是什么,在一旁用心听;谈话效果怎么样,隔几天打电话去追着问。有员工最近态度不好,要找他来谈;谈之前想好,到底是针对他的性格、价值观、还是物质利益去谈,谈的过程中注意其表现,眼睛一眨、嘴角一动,就知道对方内心怎样活动。

陈曦,14岁考入大学的天才少年,上海东方卫视《创智赢家》节目里面的最年轻选手。为了创业三进三出大学,发誓要让“前浪死在沙滩上”。 当陈曦质问“70一代”的对手“三个月的时间,你的创业计划从美女篮球队调整为运动服务公司,假如我作为风险投资人怎么知道你在三个月后会否再做调整”后,陈曦的现场短信支持率瞬间高出彭震近20%。得到100万元的《创智赢家》奖金后,陈曦坦言:“这个奖金对创业来说 它只是一点点启动资金而已。”

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做事要认真。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PCPOP的文章要比别的媒体先出来,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钟,也许你就因此而多做功课、少睡了10分钟,但结果就是第二天所有的网站论坛都是你的文章。厂商的认可、广告投入就随之来到。

除开互联网,儿时宽松的家庭教育是这些“80后”CEO们另一种最初始的推力

“一个人长成什么样,父母绝对起决定性的作用。”戴志康说。

几乎无一例外,这些“80后”CEO们的家庭从不对自己施加严格的家教,尽力让他们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赵宁自小就双亲离异,长期住在私立学校,“自己的一切事情都自己做主”。作为教师的祖辈和父辈从来都任着戴志康使性子,只要自己想干,就“不惜代价”。茅侃侃的家庭“从不拿学历和文凭当回事”,母亲告诉他,你自己的路,自己选。搞艺术的父母给予李想“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一件事情到了郑立这里,“能做成就做成,做不成,绝不会推给父母”……

这就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共有的“幸运”之处:宽松的环境,开放的心灵,独立的意志。当灵敏直觉跟数字革命以及开放、平等、无边际的互联网一碰撞,就自然水乳交融、合为一体。李想总有一种冲动的感觉:“互联网就是为我而生”。其实互联网为之而生的,正是具有互联网精神的头脑和心灵。

我们理解他们吗?

“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的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她的名作《代沟》一书中警示。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一个文化论坛上曾如此概括“80一代”:“他们是独生子女,赶上了历史上最富裕时期。他们要买书,于是郭敬明成了文化英雄;他们要玩游戏,于是陈天桥成了网游大亨;他们要看电影,于是《头文字D》卖座。”那么,当这些还带着孩子气的年轻人要闯入商业世界,又会带来什么呢?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蔑视权威、独立思考、个性十足,只为兴趣而工作的青年人?

同样是25岁,25岁的张瑞敏和柳传志肯定连首席执行官、总裁这样的词听都没听说过,张瑞敏35岁当上青岛电冰箱厂厂长,柳传志年过40才开始创业。他们会怎么看待现在这帮乳臭未干却毫无怯色的25岁的CEO、总裁们?会说些什么?

其实他们是同一类人。只不过冒险、创新、叛逆、决断,这些真正企业家身上的永恒基因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和张瑞敏、柳传志、王石等人创业时那个受限重重、对外界普遍一无所知的时代相反,这些“80后”企业家所在的是一个选择重重、信息泛滥的年代。但这种背景的差别无法抹去未来道路上这些25岁CEO将要面临的考验与磨难。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8:00

--  

这些聪明的年轻人已经预感到了。对于陈天桥和丁磊两位首富,戴志康最想问的问题就是:你有史以来最郁闷和最痛苦的是什么时候?又怎么坚持下来?他觉得,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就是看他经历过多大的磨难。目前,戴志康所遭遇过的最大磨难就是2003年对软件收费失败、还遭到网友攻击,但这点挫折对一个敢于质疑两位中国首富的运营业务、事业才刚刚发轫的25岁年轻人来说,还实在太过渺小。

无法预料5-10年后,出现在本期《中国企业家》封面故事里的这些年轻人会以什么方式与力量扮演他们的社会角色。但是毫无疑问,5-10年后,那些站在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产业(也许还不止互联网产业)潮头,对商界有巨大影响的35岁左右的人们,将从今天这本杂志里、从戴志康、高燃们的经历里找到他们似曾相似的青春故事。

亿万身家

李想:1981年生,河北人。高中文凭,1999年创业,PCPOP.com首席执行官

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李想

PCPOP是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2005年营收近2千万,利润1千万。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2亿。创始人李想一股独大,身价在1亿以上。这一年,李想24岁,创业6年。

除了互联网,车就是李想的最爱。他的车开得极猛。大伙儿一起从后海出来走三环上京昌高速。后面的车刚到三环,他已经到京昌路掉头了。开猛车的人很多,可是加速快,就免不了多刹车。但有一种快速是可控制的,跑完整个四环不用踩一脚刹车;开辆Polo在北京狂奔10万公里,一次没蹭过。这就是李想的风格,“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做阳刚的事情,却善用稳妥的手法。

其实6年创业跟开车跑一圈四环也是相似的风格,两个字:顺、稳。1999年,18岁小伙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这一年高中毕业、成绩平平,放弃上大学而直接创业“理所应当”。2002年,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PCPOP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今天,当初红火一时的小熊在线、走入中关村等网站要么止步不前、要么销声匿迹,领先的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在线都背靠大媒体或大卖场资源,而势头最劲的PCPOP单纯靠内生性增长。小李想,怎么做到的?

看看这些简单品质。

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做事要认真。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PCPOP的文章要比别的媒体先出来,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钟,也许你就因此而多做功课、少睡了10分钟,但结果就是第二天所有的网站论坛都是你的文章。厂商的认可、广告投入就随之来到。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8:00

--  

不觉得自己是个商人,自小在农村长大,这段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变得“像农民般正直”。公司每到一个发展的坎儿,就有一个得力伙伴准时加入,正因为诚恳待人,“所以这些人才都一直跟着我”。李想敢说,在所有IT网络媒体中,PCPOP是惟一一伙不跟厂商收钱的队伍;任何人收了钱会被这个团队自动排挤出去,这里有一股过于“理想”化的风气。

李想的背后有很多“老大哥”。一群三四十岁的企业家都把他当作小兄弟来看,关键时刻就出手帮忙。薛蛮子算是一个忘年交,他是UT斯达康的创始人,做过8848的董事长。如此身价的人跟你接触,会令你觉到他比你自己的朋友对你更热情和热心。李想感叹,如果做人做不到这种境界,也就不可能拥有那样的财富。265.com看起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导航网站,但跟创始人蔡文胜接触以后,李想总结,是因为这个人特别好,这个网站才特别好。蔡能看到的层次,常人不能触及。

中学六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它们就是为我而发明的”。要转遍石家庄所有的邮局去买一张软件,整夜的呆在电脑前搭建自己的网上王国。白天在课堂上不愿同老师同学分享的观点,晚上在互联网上可以敞开自由地表达、遭遇到强烈地碰撞,在争执或者认同中被不断记录、被不断成就。“新东西都是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传统的教育被抛开了。”

超级男生文/王石

“请问郁亮总经理,我可以坐您的‘保时捷’在总部广场上兜兜风吗?”一名1982年出生的新动力问,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主持会议的人力资源部同事则又好笑又尴尬。

万科把从学校毕业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叫“新动力”,每年都安排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两三年,“80后”的新动力开始进入万科,两三届下来,“80后”开始对他们的周边环境形成影响,给他们的经理甚至老总留下深刻印象。上文这个故事的结尾是:郁亮答应了这个略显出格的要求,而这件事情在一天之内传遍全集团。万科管理层要求公司管理人员:请务必走近了解“80后”。

和任何一个代沟两边的情形一样,“80前”对“80后”有不少指责,就好像美国的“X一代”曾经被他们的父兄辈定义为:浅薄、易变、懒散、不忠诚、没有理想,但今天,“X一代”的盖茨和戴尔已经是美国的商业领袖,对世界经济和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9:00

--  

李想、邓迪、高燃、张鹤翔、戴志康、郑立、王豫华、茅侃侃、赵宁、陈曦,这些“80后”的创业者,要现在就定义为“未来中国商业的脊梁”显然为时尚早,也很难给他们的企业一个系统的评价,但他们的创业故事,展现出令人振奋的精神和趋势。

无论在传统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中,大多数创业者素质是共同的:独立思考,野心,想像力,勤奋,甘于吃苦,好学……,如果说有什么明显不同,那就是:这些“80后”的年轻创业者,他们比传统创业者更加全面,也更加有主动完善自我的意识。

虽然这一批“80后”创业者不乏退学者,但他们都表现出远胜于大多数完成学业者的求知欲。在万科创业初期,老王一人身兼多职:组长、推销员、货场搬运、鸡饲料推销、司机……,紧张的工作生活无法压抑求知欲的爆发,晚上回家,忙着学习财务知识,读经济学、社会学。今天,“80后”的创业者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最新的、可自由流动的知识和资讯,这将让他们的企业受益。

传统的创业者是从一个封闭、压抑个性和能力的环境走出来,当时的社会给创业者设置的阻力和压力是今天无法想象的,追求个性解放、释放个人能量往往就是一个企业家创业的动机。“80后”的创业者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加民主、更加开放的环境,但我想,他们创业过程中对个性的追求,对自我证明的渴望,与当年的王石是一样的。去年,“超级女声”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超级女声”的商业模式,体现了消费时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权威藐视的力量,而“80后”企业家所建立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主动占据市场的地位。超级女声是一种挑战、突破的姿态,“80以后”企业家则已经是占据、建设的姿态。

今年,策划了“超级女声”的电视台又要策划“超级男声”,老王觉得,可能这些“80后”企业家——“超级男生”更加带劲!

祝愿“超级男生”与中国企业一同进步,也祝愿中国企业与这些“新动力”一同进步。(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09:00

--  

他们是下一个5-10年的主力军

文/周鸿一

有正必有反,这代的人的优点也就是缺点。缺少大学教育和工作经验,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这在创业初期的优势很明显。但企业要做大,在人力资源、财务等常规管理上的经验积累是不能一越而过的。相对于上一代的丁磊、陈天桥,这一代有一个弱势。上一代人创业的时候互联网正是一片空白,竞争不充分,他们有两三年的时间去犯错、摸索。但现在,大公司很多了,竞争很激烈,他们不能犯大方向的错误,否则就被一剑封喉。

我的建议有:第一,多利用外部的顾问,比如VC、天使投资人,同擅长这些常规管理的人和公司多打交道。第二,商业很残酷,他们要多融入行业,不要太自负、以自我为中心,有良好的合作心态很重要。第三,勤快的补课,多学习。

现在很多70年代的人,经验很足,技术也好,但就是没激情,没胆量,所以成就必然不如这批80年代的新人,他们有无畏的冲动,核心的创造。你看现在的那些大互联网公司,除了少有的两三家,大都陷于停滞。如果要说眼下这些新人中的哪一个就必定会成功,都不保险。但是这一代人必定会集体性的成长起来,是下一个5年到10年的主力军,那是肯定的。(本刊记者程苓峰采访整理。周鸿一,天使投资人,曾任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曾创立3721网络公司,被雅虎收购后,曾任雅虎中国区总裁)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12:00

--  
戴志康视频:Discuz!网址:http://tech.sina.com.cn/it/2006-01-20/1639826192.shtml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5 5:13:00

--  23岁就当总裁 9位"80后"富豪都辍学学比尔•盖茨




    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25岁),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25岁),MySee首席执行官邓迪(25岁)、总裁高燃(25岁)、技术主管张鹤翔(24岁),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24岁),MaJoy总裁茅侃侃(23岁),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3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4岁)……当这样一批二十多岁的精英集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不由得让人惊呼,“80后”财富新生代正在崛起。   



    似乎是数位少年作家的崭露头角,让人们开始注目“80后”。而当在人们眼中的“80后”还是代表着浮躁和反叛时,这个词却在悄悄地与财富画上连接符号,一批极为年轻的财富新贵的出现似乎是一夜之间,同时颠覆了人们心目中企业家的传统印象。   



    也正由于他们的年纪之轻和拥有的财富之重,这段时间来,他们不断受到媒体和公众的追捧。   



    看看上述这些代表人物从事的行业就知道,这批“80后”财富新贵的共同特点是夹了一本叫“互联网”的大课本匆匆上路了。互联网这座虚拟时空里的“大学”,在很多层面上反叛着以一间讲堂、一套书本、一种方言、一个系统为依托的传统教育。  



    在李想看来,这正是“80后”的一代人所具有的互联网精神:完全不顾忌那些别人认为是必须去做的传统,破除墨守成规,只做最正确的事。   



    和李想说话,你会发现他始终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回答每个问题不超过3句话,也挑不出一点废话。“我的方向和目标很明确,一开始我就知道我的事业方向就是互联网,然后我会确定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实现,所以我不会受到诱惑去烧钱,也不会因为碰到困难就放弃。”   



    “像李想、戴志康这批‘80后’创业家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创新能力很强,敢于尝试,想了就做。不像70年代的人干什么都思前想后,以致错过很多机会。”中华英才网总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说:“但他们的问题是自我意识太强,而管理企业是要靠组织体系和团队协作的,因此,靠一个好的创意可以成就一个企业,但企业做大以后怎么管理好,这可能是‘80后’企业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和张建国基本同龄的戴光对于儿子戴志康也有类似的担心,“你可以凭一项技术创业,但公司做大以后,如何从一个技术天才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完成一个管理者的转型,是一个大问题”。   



    这些担心已经是李想们正在思考并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   



    “2003年时我的性格还是典型的‘80后’,太自我,不太考虑他人的感受。这给了我很多教训,让我慢慢改变,慢慢学会跳出来观察自己,学会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性格和想法。”李想说,“而且我开始尝试用心跟别人沟通,而不是用脑子。用脑子太累,大家互相猜来猜去,我喜欢直截了当,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后来我发现其实大部分人都喜欢这种沟通方式,包括那些很有名的CEO们。所以规则不是不可以改写的,关键是你去不去做。”   



    这正是“80后”财富新贵的共同特点,他们拥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老练。



    本期,我们走近“80后”财富新贵中的两位:李想和戴志康,也走访了其中一位的父亲,希望能从父辈的教育方式上对这批财富新贵的成功缘由有所挖掘。   



    一个没有上过大学,一个做了大学的“半路逃兵”,李想和戴志康都没有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但他们却创造了奇迹。   



    这批没有接受正规高等教育却创业成功的年轻企业家的崛起,再次引发对现行高等教育的争议,中国高校究竟该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又一次被提起。   



    在关注他们成长的同时,我们也期待他们在今后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长久。   



    见到25岁的PCPOP网首席执行官李想时,他的公司一片忙乱,所有的会议室都被腾出来接待面试者,李想准备继续扩大已有的100多人的团队,而他们2004年还显得空荡的公司变得拥挤不堪。李想说他已经在中关村一个新建的写字楼里租下了比现在大一倍的“新家”,马上就要搬家了。   



    作为中国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PCPOP网的创始人,李想持有公司50%以上的股份,身家在1亿元以上,网站去年的营业额收入近两千万元,利润一千万元,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两亿元。但李想的野心决不仅限于此,“今年的营业额要达到去年的2.5倍,明年要超过1亿元,然后2008年达到一个上市的标准,这是我们未来几年发展的一个方向。”



    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8年前还是一个上不起网的高中生,当时一小时8元的上网费外加一小时4元的电话费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昂贵,后来上网费用降到只需一小时1元,他就是那时候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我一碰互联网马上就迷上了,当时很单纯,就是因为可以在网上跟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知识”。   



    李想很快就开始做自己的IT资讯网站,网站的访问量很快就达到五六千人。当达到一万人时,就有广告商开始找他,要做广告,访问量一千次10元,‘我当时想,闲着也是闲着,就给他挂上了”。   



    没有在意的李想两个月后收到了广告商6000元的付款,“我当时也很吃惊,这比我父母一个月加起来挣的还多。”不经意间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本来心思就不在读书上的李想终于在高三毕业时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弃考大学,自己创业。   



    与李想同岁、同样靠互联网起家的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戴志康却是个从小和电脑泡到大的人。戴志康出生在大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戴光是大庆石油学院的博士后。还在上小学的戴志康没事就去鼓捣家里的电脑,从286到586,家里的电脑一次次为他升级,戴志康编程的本事也越来越高。   



    2000年,戴志康竟然经过高考前一个月的突击准备考进一所知名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这让老师同学大跌眼镜。然而进入大学一年级后,戴志康便很少在学校,而是自己在外创业。“我当时在外面租了个月租300块钱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闷头开发Discuz!”。



    Discuz!是一套能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能让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管理自己设计的网络社区。刚开始研发时,戴志康并没打算以此创业,“我想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所以开始研发Discuz!时只是兴趣,就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在研发过程中,当我产生以此挣钱的念头时,就不再想找工作了。”   



    现在,Discuz!已经是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戴志康也开始进行公司的转型,把产品免费供应给客户,转而从为客户提供服务中获取收入。这个仍习惯于吃学校食堂、穿地摊衣服却开着银灰色宝马的年轻人,谈起自己公司的发展方向头头是道,老练得让人有些超出想像。

  

宽松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创业素质   



    戴志康的办公室立着一个空空的书架,“我不喜欢看书,我认为书是用来查的,不是用来翻的,我讨厌被动地接收信息,我喜欢从生活中掘取信息”。戴志康的学习与常人理解的不同,他既不靠学校也不靠书本,而是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习。经常和朋友聊天到凌晨的戴志康,从中“偷学”到不少东西。   



    “另外,我喜欢独立思考。只有独立的人才会坚强。当遇到看似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不独立的人马上想到的是寻求帮助。但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如果没有利益的关联,没有人会帮你,你获得了别人的帮助也就意味着自己商业利益的损失。”戴志康说,“再有,勇气和执著是创业必须的基本素质,而这两点独立的人很容易获得。”   



    戴志康把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归功于家庭教育,“我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西化,给我很大的空间。当然,父母同时也要我自己负责任,什么都靠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伸手帮忙。而且我父母都是老师,每天和年轻人接触,心态也比较年轻。”   



    戴志康的父亲戴光在向笔者总结他的教育方式时说,对孩子的培养不能限制得太死,要给孩子建议而不是命令,孩子觉得对的要采纳,要让他自己思考,不能给现成的答案,这样孩子才能有自信、有想法,不是一块只会跟着别人的木头。   



    “我觉得戴志康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就,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大学里就有了自己的产品,他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别强,又有敢想敢干的冒险精神,还有就是这孩子是个踏踏实实干事的人,能容得下事、容得下人。”戴光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



    无独有偶,李想同样来自一个环境宽松的家庭,他也把自己最重要的创业素质归结为“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强”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我小学时父母给的是命令,初中时给的是建议,高中时是从朋友的角度提出参考,到了高中以后就是信任了。父母给了我很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我基本没有受过什么束缚。”李想说。



    财富新贵引发教育新思考   



    “因为出了我们这样一批人而在社会上引起什么‘高等教育无用论’,纯属瞎扯。现实是大学里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这样目标明确并坚持下来的人才显现出来。”没有上过大学的李想说。   



    李想坦言,没有上大学的确是自己的一个遗憾,因为人生中缺少了一份体验。“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大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但相对于上学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目标和方向。”



    李想把现在的大学生分为两类:毕业后可以挑单位的和毕业后“海投”简历也找不到工作的,“凡是可以挑单位的学生,绝对是从大一起就有明确的目标并一直为之努力。现在很多大学生或者是迷茫,或者虽有目标,但一遇到困难,就‘喜新厌旧’,常立志而不立长志。”



    上了重点大学却半路“逃跑”的戴志康这样看待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我考通信专业时本来以为会学到数字通信,接触到一些大型的交换机,结果到大三才学到收音机原理,大四才学了黑白电视机原理。大学的课程设置太落后于时代,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太脱节。”

  

    本身就是大学教授的戴光坦言,现在大学的课程设置的确存在滞后问题。“虽然现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但很多老师和高校管理者的思维还停留在精英教育上。精英教育是细线条的,什么都要讲到,是培养理论家的,而大众教育是粗线条的,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应该多一些应用性的东西。”   



    清华大学科技园副主任、被誉为清华“创业之父”的罗建北认为,像戴志康、李想这样的人,在现有的大学体系中很难培养出来,因为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很难把创业所需的一些素质加入到教学中,“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教育就是一对矛盾,因为你要学生多了解社会,从而发现市场的需求和商机,这都需要时间来实践,那考试怎么办?”



--  作者:biau
--  发布时间:2006-7-25 21:15:00

--  
收藏!辛苦了!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7 7:26:00

--  
HTTP://jbbs.joins.com/pds/bbs28/20041112174504550.asx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27 7:50:00

--  程序员的入门语言

文:黄镭
  作为程序员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是什么?在做了十几年程序员后回头看这个问题,我发现最基础的知识既不是某种语言的语法,也不是算法。而是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因为程序员的工作是指挥计算机按照他(她)的想法干活。不了解计算机的脾气是无法有效的指挥的。计算机非常"笨"而且"懒",必须使用排列好的指令序列(程序)去"踢"它,"踢"一下它才动一下,不小心把它"踢"进了死胡同,它是不会自动转出来的。这给程序员带来了无穷的烦恼,程序员必须为计算机预先考虑各种意外情况,并设计好应变的措施,只要有一种情况没有预计到,总有一天你的计算机就会可悲地失败。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将详细的告诉程序员计算机各种弱点和优点,你将清楚计算机在各种死胡同面前的反应。工作原理不但告诉你计算机会怎样做,还告诉你计算机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

  汇编语言

  对了,汇编语言!

  现在的程序员实在是太舒服了,在十几前,即80年代初期,程序员开发工具(语言)只有几种,而且十分原始,如果想写点有意思的程序,比如图形界面的游戏,就必须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通过汇编语言来完成。屏幕上的图形需要一个点一个点地描。虽然辛苦,但是这样一来计算机在程序员面前就像透明了一样,甚至在梦中我可以见到CPU内部数不清的电子开关在我程序的指挥下不停地开合(那时计算机也不快)。计算机一点都不神秘。

  当你使用汇编语言的时候,计算机就成了一个玻璃瓶,你可以看到计算机所有的内部结构,你将很快明白什么是赋值,什么是循环、什么是判断、什么是子程序、什么是函数。当然二进制就更是家常便饭了。有人可能会说这些概念在任何高级语言都有而且更容易理解。在这里我引用一段《C++参考手册》中的一段话:"一个对象是一片存储区域,左值是引用一个对象的表达式",(所谓左值指的是赋值号左边的东西),这是对赋值语句和变量一个极为抽象的解释,但也是一个最简单的解释,如此晦涩的语言,对于许多只是用高级语言的程序员来说是十分难懂的。即使是C程序员也需要消化半天。但是对于汇编程序员来说只要看到"左值"的解释就什么都明白了。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在入门的时候为I=I+1这样的表达式迷惑过。但是汇编就经常使用有限的几个寄存器自加自减。另外,编译和连接的概念就不是所有语言都有的。

  现代的高级语言,即使是向C/C++这些相对低级的语言都使用了各种库程序对程序员隐藏了许多计算机的细节。也就是计算机被"封装"了,在很大程度上程序员不需要考虑普通功能的实现细节,恐怕即使是科班出身的程序员也只有在学习算法课程的时候才写过排序代码了。这种情况下程序员面对的不是真正的计算机,而是各大软件公司为大家安排好的虚拟机而已。程序员不需要去记汇编的语法,取而代之的是必须记住新语言的语法,开发环境的使用规则,编译开关、连接开关等等。同样都是记忆,但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汇编的程序员在接触这些工具的时候则不需要死记硬背,因为开发环境也是程序,不这样还能怎样呢?

  我提倡程序员的入门语言使用汇编语言,有人可能会说汇编语言很难,其实这是误解。想象一下,一个对计算机没有多少认识的初学者,任何语言的语法都不会有很大差别,而且汇编码都十分简短,比起某些高级语言长单词的语句来说要容易记忆,尤其是英语都没学好的中小学生更是如此。二进制可能会有点困难,不过相信能够记住九九表的学生会很容易记住二进制的加减乘除的。

  现在使用汇编入门的实际困难是现在的CPU已经十分复杂了,多了许多新概念,如内存保护,进程切换等。不过这对理解操作系统和多线程编程十分有用。又有多少程序员真正理解了线程和线程同步呢?

  以后的道路

  我声明,我不是使用汇编打天下的程序员。实际上我有15年没有碰过汇编了。但是汇编的确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程序基础,并教会了我(或者是迫使我)学会了许多编程技巧,并使我了解代码风格的重要性。

  汇编是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好工具,也是学习编程的好工具,但我认为汇编不是一个写程序的好工具。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再学习一个使用的语言和掌握一个方便的开发工具是必要的。可以说一旦掌握了汇编,你就已经入门的,以后的道路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自由更改。


--  作者:zzg418
--  发布时间:2006-7-29 11:47:00

--  

--  作者:白云帆
--  发布时间:2006-7-29 17:25:00

--  
要去追求真正的东西,不要浮躁,不要随波逐流,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心中有坚定信念的人,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也会心无旁骛,并善于将可能引起忧思苦恼及妨碍行进的事物丢弃掉,不让它干扰自己的身心和脚步。

只要你坚定信念,努力耕耘,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守住那份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属于你的未来和机遇一定很快地光顾你,青睐你,成功也一定会属于你!

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有努力前进的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创造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努力向前看,明天会更精彩!

戴志康的经历正教育着我们浮躁的年轻一代!
--  作者:一顺668
--  发布时间:2006-7-29 18:00:00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踏踏实实炒股,老老实实做人!

--  作者:guo
--  发布时间:2006-7-30 17:36:00

--  
http://learning.sohu.com/zt/freshenglish/july25/HERO3.mp3
 

posted on 2006-11-15 23:52 77 阅读(1551)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2006年11月>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12)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新闻档案

相册

API文档

java开发与研究

にほん

上海房产

东京生活

数据库大全

编程与开发

美国开发生活

走向管理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