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飞空 一池碧映垂杨路 绛云深处 听尽潇潇雨
At times , people will simply not come through for you in the way you need.Forgive them and move on.
posts - 212,comments - 87,trackbacks - 0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这些朝代的鼎盛时期,帝王为了“建皇极而隆上仪”,“袭周官之制度地居民”。北京城以皇宫为中心,街道全部按经纬排列。
  
  正规的胡同,集中在皇宫附近的东西两侧,沿街道由南向北整齐的排列,其中民居多为皇亲贵族。简陋的胡同,大多在离皇宫较 远的南北两个方向,其中民居多为商贾平民。
    胡同中主要建筑,几乎全部是四合院。这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对称形式围在一起构成的封闭式建筑。根据其中居民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它有繁简大小之分。
  
  高官富贾的大四合院,建筑考究,庭院廊柱、雕廊画栋,附带前后跨院。平民百姓的小四合院,构筑简单,门面狭窄,房墙低矮。胡同,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起来的四合院之间的通道。为便于采光,讲究的四合院都坐北朝南,其排列结果,胡同多数成为东西走向。为了便于沟通,在较大胡同之间又有许多南北走向的小胡同。整座北京城,如同放大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基本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壮观,周围加高墙以矩形圈围,整齐划一。
  
  清末以前,中国尚处于落后的自然经济状态,封建意识中经商也是下等之事,故北京是个以帝王贵族为主的游手好闲、玩乐消费城市,其生活景象种种,大多集中于胡同中。
  
  四合院是那个时期生活形态和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历经朝代更迭,沧桑变幻,到清末,胡同的格局已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形式,新形成的胡同,多数集中在城外,其中建筑参错无章;许多旧有的胡同,不再整齐划一,居民成份也有所变化,胡同面貌到此由盛到衰。这是北京胡同随着封建制度开始瓦解的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向。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在极不稳定状态,内战频繁,外辱不断,北京市环境得不到治理,胡同面貌愈加颓败,很多独家居住的四合院,变成多家合居的大杂院。
  
  中华人民共合国成立后,胡同面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胡同中的很多文化、历史的珍贵遗迹,遭到人为的破坏。改革开放使北京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胡同被推土机推掉,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许多居民搬进新建的楼房,曲折的区区胡同、封闭的小小四合院,当然不能承受社会快速发展、人类文化急剧更新的强大冲击!
  
  今天的胡同,象一件逐渐被废弃的旧有生活器具,在外来游客和许多北京人的心目中,已黯然失色。尽管如此,在北京的市区内,胡同仍占据着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居住着近半数的人口。胡同不仅过去而且现在仍然是许许多多北京人生息与共的地方。如果把每一条胡同都串联起来,可以组成一座新旧北京在历史交错、重叠、位移过程中的胡同的“万里长城”。

posted on 2005-12-11 12:48 潇潇雨 阅读(250) 评论(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自游自在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