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学习编程,单纯的上课和看书只会让你学习语言的特性等,只有学会用编程的思想来思考才是你终生受用的。这些只能依靠
“ 练习 “ 具体就是 1) 读程序 2) 写程序 看似简单,但坚持下来你才会真正体会到,这里没有其他可以投机取巧的方法学习编程了。


  至于学多少种,是越多越好吧。但并不是指每个都精通,我想大家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但在你有了坚实的编程经验和基础,了解其它语言的设计方法、构造会开阔你的眼界,没准什么时候你也可以编出自己的语言(咱中国人编的!!)
:-)


  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每种语言总是略学皮毛,然后又急匆匆的跳到另外一种语言,那你就会一事无成,永远彷徨在初学者的门槛边。我想这句话不只是对程序员,对我们来说也是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posted @ 2009-05-20 13:58 希 阅读(16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什么是文件系统

当您使用Linux的时候,如果您通过ls –l / 就会发现,在/下包涵很多的目录,比如etc、usr、var、bin ... ... 等目录,而在这些目录中,我们进去看看,发现也有很多的目录或文件。文件系统在Linux下看上去就象树形结构,所以我们可以把文件系统的结构形象的称为树形结构。

linux文件系统的最顶端是/,我们称/为Linux的root,也就是 Linux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Linux的文件系统的入口就是/,所有的目录、文件、设备都在/之下,/就是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者,也是最上级的领导者。

2、文件系统的类型

LINUX有四种基本文件系统类型:普通文件、目录文件、连接文件和特殊文件,可用file命令来识别。

普通文件:如文本文件、C语言元代码、SHELL脚本、二进制的可执行文件等,可用cat、less、more、vi、emacs来察看内容,用mv来改名。

目录文件:包括文件名、子目录名及其指针。它是LINUX储存文件名的唯一地方,可用ls列出目录文件。

连接文件:是指向同一索引节点的那些目录条目。用ls来查看是,连接文件的标志用l开头,而文件面后以"->"指向所连接的文件。

特殊文件:LINUX的一些设备如磁盘、终端、打印机等都在文件系统中表示出来,则一类文件就是特殊文件,常放在/dev目录内。例如,软驱A称为/dev/fd0。LINUX无C:的概念,而是用/dev/had来自第一硬盘。

3、目录结构的详细解说

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分析,我们能分析什么呢?也就是当我们列/目录时,所看到的/usr、/etc ... ... /var 等目录是做什么用的,这些目录是不是有些特定的用途。无论哪个哪个版本的Linux系统,都有这些目录,这些目录应该是标准的。当然各个Linux发行版本也会存在一些小小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大体还是差不多。

言归正传,下面飘扬将讲到本文最核心的部分:linux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 bLinux文件系统的入口,也是处于最高一级的目录;

/bin 系统所需要的那些命令位于此目录,比如 ls、cp、mkdir等命令;功能和/usr/bin类似,这个目录中的文件都是可执行的、普通用户都可以使用的命令。作为基础系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命令就是放在这里。

/boot Linux的内核及引导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目录,比如 vmlinuz initrd.img 文件都位于这个目录中。在一般情况下,GRUB或LILO系统引导管理器也位于这个目录;

/dev 设备文件存储目录,比如声卡、磁盘... ...

/etc 系统配置文件的所在地,一些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也在这里;比如用户帐号及密码配置文件;

/home 普通用户家目录默认存放目录;

/lib 库文件存放目录

/lost+found 在ext2或ext3文件系统中,当系统意外崩溃或机器意外关机,而产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这里。当系统启动的过程中fsck工具会检查这里,并修复已经损坏的文件系统。 有时系统发生问题,有很多的文件被移到这个目录中,可能会用手工的方式来修复,或移到文件到原来的位置上。

/mnt 这个目录一般是用于存放挂载储存设备的挂载目录的,比如有cdrom 等目录。可以参看/etc/fstab的定义。有时我们可以把让系统开机自动挂载文件系统,把挂载点放在这里也是可以的。主要看/etc/fstab中怎么定义了;比如光驱可以挂载到/mnt/cdrom 。

/opt 表示的是可选择的意思,有些软件包也会被安装在这里,也就是自定义软件包,比如在Fedora Core 5.0中,OpenOffice就是安装在这里。有些我们自己编译的软件包,就可以安装在这个目录中;通过源码包安装的软件,可以通过 ./configure --prefix=/opt/目录 。

/proc 操作系统运行时,进程信息及内核信息(比如cpu、硬盘分区、内存信息等)存放在这里。/proc目录伪装的文件系统proc的挂载目录,proc并不是真正的文件系统,它的定义可以参见 /etc/fstab 。

/root Linux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家目录;

/sbin 大多是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的存放,是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户无权限执行这个目录下的命令,这个目录和/usr/sbin; /usr/X11R6/sbin或/usr/local/sbin目录是相似的;我们记住就行了,凡是目录sbin中包含的都是root权限才能执行的。

/tmp 临时文件目录,有时用户运行程序的时候,会产生临时文件。/tmp就用来存放临时文件的。/var/tmp目录和这个目录相似。

/usr 这个是系统存放程序的目录,比如命令、帮助文件等。这个目录下有很多的文件和目录。当我们安装一个Linux发行版官方提供的软件包时,大多安装在这里。如果有涉及服务器配置文件的,会把配置文件安装在/etc目录中。/usr目录下包括涉及字体目录/usr/share/fonts ,帮助目录 /usr/share/man或/usr/share/doc,普通用户可执行文件目录/usr/bin 或/usr/local/bin 或/usr/X11R6/bin ,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目录,比如 /usr/sbin 或/usr/X11R6/sbin 或/usr/local/sbin 等;还有程序的头文件存放目录/usr/include。

/var 这个目录的内容是经常变动的,看名字就知道,我们可以理解为vary的缩写,/var下有/var/log 这是用来存放系统日志的目录。/var/www目录是定义Apache服务器站点存放目录;/var/lib 用来存放一些库文件,比如MySQL的,以及MySQL数据库的的存放地;

4、一些重要子目录的解说

下面飘扬再补充几个比较常见且很重要的目录。

/etc/init.d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系统或服务器以System V模式启动的脚本,这在以System V模式启动或初始化的系统中常见。比如Fedora/RedHat;

/etc/xinit.d 如果服务器是通过xinetd模式运行的,它的脚本要放在这个目录下。有些系统没有这个目录, 比如Slackware,有些老的版本也没有。在Rehat/Fedora中比较新的版本中存在。

/etc/rc.d 这是Slackware发行版有的一个目录,是BSD方式启动脚本的存放地;比如定义网卡,服务器开启脚本等。

/etc/X11 这是X-Windows相关的配置文件存放地。

/usr/bin 这个目录是可执行程序的目录,普通用户就有权限执行;当我们从系统自带的软件包安装一个程序时,他的可执行文件大多会放在这个目录。比如安装gaim软件包时。相似的目录是/usr/local/bin;有时/usr/bin中的文件是/usr/local/bin的链接文件;

/usr/sbin 这个目录也是可执行程序的目录,但大多存放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只有root权限才能执行;相似目录是/sbin 或/usr/local/sbin或/usr/X11R6/sbin等;

/usr/local 这个目录一般是用来存放用户自编译安装软件的存放目录;一般是通过源码包安装的软件,如果没有特别指定安装目录的话,一般是安装在这个目录中。这个目录下面有子目录。自己看看吧。

/usr/share 系统共用的东西存放地,比如 /usr/share/fonts 是字体目录,/usr/share/doc和/usr/share/man帮助文件。

/usr/src 是内核源码存放的目录,比如下面有内核源码目录,比如 linux 、linux-2.xxx.xx 目录等。有的系统也会把源码软件包安装在这里。比如Fedora/Redhat,当我们安装file.src.rpm的时候,这些软件包会安装在 /usr/src/redhat相应的目录中。

/var/adm 比如软件包安装信息、日志、管理信息等,在Slackware操作系统中是有这个目录的。在Fedora中好象没有;自己看看吧。

/var/log 系统日志存放,分析日志要看这个目录的东西;

/var/spool 打印机、邮件、代理服务器等假脱机目录;

5、附录:目录结构的简明查阅手册

(1)“/”根目录部分有以下子目录:

/usr 目录包含所有的命令、程序库、文档和其它文件。这些文件在正常操作中不会被改变的。这个目录也包含你的Linux发行版本的主要的应用程序,譬如,Netscape。

/var 目录包含在正常操作中被改变的文件:假脱机文件、记录文件、加锁文件、临时文件和页格式化文件等

/home 目录包含用户的文件:参数设置文件、个性化文件、文档、数据、EMAIL、缓存数据等。这个目录在系统省级时应该保留。

/proc 目录整个包含虚幻的文件。它们实际上并不存在磁盘上,也不占用任何空间。(用ls –l 可以显示它们的大小)当查看这些文件时,实际上是在访问存在内存中的信息,这些信息用于访问系统

/bin 系统启动时需要的执行文件(二进制),这些文件可以被普通用户使用。

/sbin 系统执行文件(二进制),这些文件不打算被普通用户使用。(普通用户仍然可以使用它们,但要指定目录。)

/etc 操作系统的配置文件目录。

/root 系统管理员(也叫超级用户或根用户)的Home目录。

/dev 设备文件目录。LINUX下设备被当成文件,这样一来硬件被抽象化,便于读写、网络共享以及需要临时装载到文件系统中。正常情况下,设备会有一个独立的子目 录。这些设备的内容会出现在独立的子目录下。LINUX没有所谓的驱动符。

/lib 根文件系统目录下程序和核心模块的共享库。

/boot 用于自举加载程序(LILO或GRUB)的文件。当计算机启动时(如果有多个操作系统,有可能允许你选择启动哪一个操作系统),这些文件首先被装载。这个目录也会包含LINUX核(压缩文件vmlinuz),但LINUX核也可以存在别处,只要配置LILO并且LILO知道LINUX核在哪儿。

/opt 可选的应用程序,譬如,REDHAT 5.2下的KDE (REDHAT 6.0下,KDE放在其它的XWINDOWS应用程序中,主执行程序在/usr/bin目录下)

/tmp 临时文件。该目录会被自动清理干净。

/lost+found 在文件系统修复时恢复的文件

(2)“/usr”目录下比较重要的部分有:

/usr/X11R6 X-WINDOWS系统(version 11, release 6)

/usr/X11 同/usr/X11R6 (/usr/X11R6的符号连接)

/usr/X11R6/bin 大量的小X-WINDOWS应用程序(也可能是一些在其它子目录下大执行文件的符号连接)。

/usr/doc LINUX的文档资料(在更新的系统中,这个目录移到/usr/share/doc)。

/usr/share 独立与你计算机结构的数据,譬如,字典中的词。

/usr/bin和/usr/sbin 类似与“/”根目录下对应的目录(/bin和/sbin),但不用于基本的启动(譬如,在紧急维护中)。大多数命令在这个目录下。

/usr/local 本地管理员安装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每个应用程序有单独的子目录)。在“main”安装后,这个目录可能是空的。这个目录下的内容在重安装或升级操作系统后应该存在。

/usr/local/bin 可能是用户安装的小的应用程序,和一些在/usr/local目录下大应用程序的符号连接。

(3)“/proc”目录的内容:

/proc/cpuinfo 关于处理器的信息,如类型、厂家、型号和性能等。

/proc/devices 当前运行内核所配置的所有设备清单。

/proc/dma 当前正在使用的DMA通道。/proc/filesystems 当前运行内核所配置的文件系统。

/proc/interrupts 正在使用的中断,和曾经有多少个中断。

/proc/ioports 当前正在使用的I/O端口。

posted @ 2009-05-19 16:04 希 阅读(16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一、关于lilo
1. 在出现 lilo: 提示时键入 linux single
    画面显示 lilo: linux single
2. 回车可直接进入linux命令行
3. 用password命令修改密码

二、关于 grub
1. 在出现grub画面时,用上下键选中你平时启动linux的那一项,然后按e键
2. 再次用上下键选中你平时启动linux的那一项(类似于kernel/boot/vmlinuz-2.4.18-14 ro root=LABEL=/),然后按e键
3. 修改你现在见到的命令行,加入single,结果如下:
    kernel /boot/vmlinuz-2.4.18-14 single ro root=LABEL=/  single
4. 回车返回,然后按b键启动,即可直接进入linux命令行
5.用passwq命令修改密码

posted @ 2009-05-13 09:06 希 阅读(21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摘要: 目录 1、 Linux 文件的属性概说; 2、 关于inode; 2.10 inode 相同的文件是硬链接文件; 2.11 创建硬链接,硬链接和源文件关系; 2.12 软链接的创建,及软接与源文件的关系; 3、文件类型; 4、文件的权限; 4.1 关于权限位; 4.2 改变权限的命令 chmod ; &n...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9-05-12 09:17 希 阅读(16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Netstat -tln 命令是用来查看linux的端口使用情况

/etc/init.d/vsftp start 是用来启动ftp端口~!

看文件/etc/services

netstat

查看已经连接的服务端口(ESTABLISHED)

netstat -a

查看所有的服务端口(LISTEN,ESTABLISHED)

sudo netstat -ap

查看所有的服务端口并显示对应的服务程序名

nmap <扫描类型><扫描参数>

例如:

nmap localhost

nmap -p 1024-65535 localhost

nmap -PT 192.168.1.127-245

当我们使用 netstat -apn 查看网络连接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类似下面的内容: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PID/Program name

tcp 0 52 218.104.81.152:7710 211.100.39.250:29488 ESTABLISHED 6111/1

显示这台服务器开放了7710端口,那么这个端口属于哪个程序呢?我们可以使用 lsof -i :7710 命令来查询: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 NODE NAME

sshd 1990 root 3u IPv4 4836 TCP *:7710 (LISTEN)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7710端口是属于sshd程序的。

posted @ 2009-05-11 17:13 希 阅读(17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目前在国内主流的搜索引擎无外乎以下几个: 
1、百度 
2、Google 
3、Yahoo(Yisou、3721) 

有的人还会补充上“SoGou”、“中搜”、“新浪爱问”等等,不过事实上除了前面的“三巨头”外,余下的搜索产品都是在一个水平上混,很少有人使用,基本上没有考虑的必要。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网站被“三巨头”收录呢,方法,或者说步骤有3个: 

方法一:主动向搜索引擎提交自己的网址 

向百度、Google、Yahoo提交网址是不用花钱的,其提交页面分别为: 
http://www.baidu.com/search/url_submit.html 
http://www.google.com/intl/zh-CN/add_url.html 
http://www.yisou.com/search_submit.html?source=yisou_www_hp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且重要的网站就是 

posted @ 2009-05-07 15:36 希 阅读(15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进入vi的命令
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vi +n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首
vi +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最后一行首
vi +/pattern filename: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的串处
vi -r filename :在上次正用vi编辑时发生系统崩溃,恢复filename
vi filename....filename :打开多个文件,依次进行编辑

移动光标类命令
h :光标左移一个字符
l :光标右移一个字符
space:光标右移一个字符
Backspace:光标左移一个字符
k或Ctrl+p:光标上移一行
j或Ctrl+n :光标下移一行
Enter :光标下移一行
w或W :光标右移一个字至字首
b或B :光标左移一个字至字首
e或E :光标右移一个字至字尾
) :光标移至句尾
( :光标移至句首
}:光标移至段落开头
{:光标移至段落结尾
nG:光标移至第n行首
n+:光标下移n行
n-:光标上移n行
n$:光标移至第n行尾
H :光标移至屏幕顶行
M :光标移至屏幕中间行
L :光标移至屏幕最后行
0:(注意是数字零)光标移至当前行首
$:光标移至当前行尾

屏幕翻滚类命令
Ctrl+u:向文件首翻半屏
Ctrl+d:向文件尾翻半屏
Ctrl+f:向文件尾翻一屏
Ctrl+b;向文件首翻一屏
nz:将第n行滚至屏幕顶部,不指定n时将当前行滚至屏幕顶部。

插入文本类命令
i :在光标前
I :在当前行首
a:光标后
A:在当前行尾
o:在当前行之下新开一行
O:在当前行之上新开一行
r:替换当前字符
R:替换当前字符及其后的字符,直至按ESC键
s:从当前光标位置处开始,以输入的文本替代指定数目的字符
S:删除指定数目的行,并以所输入文本代替之
ncw或nCW:修改指定数目的字
nCC:修改指定数目的行

删除命令
ndw或ndW:删除光标处开始及其后的n-1个字
do:删至行首
d$:删至行尾
ndd:删除当前行及其后n-1行
x或X:删除一个字符,x删除光标后的,而X删除光标前的
Ctrl+u:删除输入方式下所输入的文本

搜索及替换命令
/pattern: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尾搜索pattern
?pattern: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首搜索pattern
n:在同一方向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
N:在反方向上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
:s/p1/p2/g:将当前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n1,n2s/p1/p2/g:将第n1至n2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g/p1/s//p2/g:将文件中所有p1均用p2替换

选项设置
all:列出所有选项设置情况
term:设置终端类型
ignorance:在搜索中忽略大小写
list:显示制表位(Ctrl+I)和行尾标志($)
number:显示行号
report:显示由面向行的命令修改过的数目
terse:显示简短的警告信息
warn:在转到别的文件时若没保存当前文件则显示NO write信息
nomagic:允许在搜索模式中,使用前面不带“\”的特殊字符
nowrapscan:禁止vi在搜索到达文件两端时,又从另一端开始
mesg:允许vi显示其他用户用write写到自己终端上的信息

最后行方式命令
:n1,n2 co n3: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拷贝到第n3行下
:n1,n2 m n3: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移至到第n3行下
:n1,n2 d :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删除
:w :保存当前文件
:e filename:打开文件filename进行编辑
:x:保存当前文件并退出
:q:退出vi
:q!:不保存文件并退出vi
:!command:执行shell命令command
:n1,n2 w!command:将文件中n1行至n2行的内容作为command的输入并执行之,若不指定n1,n2,则表示将整个文件内容作为command的输入
:r!command:将命令command的输出结果放到当前行

寄存器操作
"?nyy:将当前行及其下n行的内容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为一个字母,n为一个数字
"?nyw:将当前行及其下n个字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为一个字母,n为一个数字
"?nyl:将当前行及其下n个字符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为一个字母,n为一个数字
"?p:取出寄存器?中的内容并将其放到光标位置处。这里?可以是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数字
ndd:将当前行及其下共n行文本删除,并将所删内容放到1号删除寄存器中。

进入vi
vi test
离开vi
:q! 离开vi,并放弃刚在缓冲区内编辑的内容。
   :wq 将缓冲区内的资料写入磁盘中,并离开vi。
   :ZZ 同wq
同wq
:w 将缓冲区内的资料写入磁盘中,但并不离开vi。
  :q 离开vi,若文件被修改过,则会被要求确认是否放弃修改的内容,此指令可与: w 配合使用。
Vi 的操作模式
Vi 提供两种操作模式:
输入模式(insert mode)
指令模式(command mode)
当使用者进入vi后,既处于指令模式下,此刻键入任何字元皆被视为指令。
输入模式:a(append) 游标之后加入资料。
A 该行之末加入资料
i (insert) 游标之前加入资料
I 该行之首加入资料
o (open) 新增一行与该行之下供输入资料
O 新增一行与该行之上供输入资料
指令模式:B      移至该行第一个字符,若光标在该行第一字符则光标移至上一行第一字符。
   b    由游标所在位置之前一个字串的第一个字元
     cc 删除整行,修改整行的内容。
     D      以行为单位,删除游标在内后面的所有字符。
db 删除该行光标前字符
     dd 删除该行
     de 删除自光标开始后面的字符
     d加字符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至字符之间的单
     E      移至该行最后字符,若光标在该行最后字符则光标移至下一行最后字符
 e      由游标所在位置至该字串的最后一个字元
     G 移至该档案的最后一行 
     h 向前移一个字元
j 向下移一个字元
k 向上移一个字元
0 移至该行之首
M 移至视窗的中间那行
L 移至视窗的最后一行
     l 向后移一个字符
0 由游标所在位置该行的第一个字元
nG 移至该档案的第n行
n+ 自游标所在位置向后移n行至该行的第一字符
n- 自游标所在位置向前移n行至该行的第一字符
R 进入取代状态,直到《ESC》为止
s 删除游标所在字元,并进入取代模式直到《ESC》
S 删除游标所在之该行资料,并进入输入模式直到《ESC》
w 由游标所在位置之下一个字串的第一个字元
x 删除游标所在该字元。
X 删除游标所在之前一字元。
r 用接于此指令之后的字元取代(replace)游标所在字元
yy yank整行,使游标所在该行复制到记忆体缓冲区
显示该行之行号、档案名称、档案中最末之行号、游标所在行号占
总行号之百分比
$ 由游标所在位置至该行的最后一个字元。
) 由游标所在位置至下一个句子的第一个字元。
( 由游标所在位置至该句子的第一个字元。
{ 由游标所在位置至该段落的最后一个字元。
} 由游标所在位置至该段落的第一个字元
yank和delete可将指定的资料复制到记忆体缓冲区,而藉有put指令可将缓冲区内的资料复制到荧幕上
例如:搬移一行 :在该行执行dd
游标移至目的地
执行p
复制一行 :在该行执行yy
游标移至目的地
执行p
视窗移动:

posted @ 2009-05-04 20:45 希 阅读(16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首先建立一个有密码的用户,然后用kate或kwrite打开/etc/X11/xdm/kdmrc文档(因为这个文档是UTF8编码的,所以得用这两个工具),点击kate或kwrite菜单栏的“查看--配置编码--utf8”,在/etc/X11/xdm/kdmrc文档中找到“[X-:0-Core]”开头的这段,将“AutoLoginEnable=false”改成“AutoLoginEnable=true”,在“AutoLoginUser=”后面加上自动登录的用户名,接着添加一行“AutoLoginPass=”(不包括引号),后面填上用户密码。

保存后重启电脑选择图像模式启动就能够自动登录了。

假如要转换用户,就点击开始菜单--注销--注销。

强烈建议不要将root配置为自动登录!

posted @ 2009-04-30 15:35 希 阅读(18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在linux中,使用chkconfig命令,加入系统服务,实现软件的自动启动

1. 自启动脚本模板

*****************下面的是脚本模板,颜色部分是注释

#!/bin/sh        #!/bin/sh 是说明该脚本调用的shell的类型

#chkconfig: 2345 80 05 其中2345是指明服务的运行等级,80表明是系统启动时要启动第80号服务(服务号可以重复)。05表明是系统关闭要停止的服务号。

#descrīption: service-name      这里的service-name你可以随意取名,但必须有

case $1 in     case是个选择语句。$1是个变量,用于指代下面的start,stop

start)

写服务启动要执行的命令。

;;

stop)

写服务停止时执行的命令

;;

*)

;;

esac

*****************

#这里写其他情况下执行的内容,可以没有

2. 按照模板,写好启动脚本,使用chkconfig安装脚本

按照模板写好启动脚本,改为777模式,拷贝到/etc/init.d/

然后用chkconfig –add [service-name] #这里service-name是脚本中定义的

如果命令成功执行,则不会有任何提示,此时,在系统/etc/rc.d/的特定运行级目录当中,会有相应的脚本产生,一般以 K 或者 S 和你定义的启动顺序号开头,如 K98httpd

3. Apache自启动脚本实例

#!/bin/bash

#description:http server

#chkconfig: 235 98 98

case "$1" in

start)

      echo "Starting Apache daemon..."

      /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start

      ;;

stop)

      echo "Stopping Apache daemon..."

      /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stop

      ;;

restart)

      echo "Restarting Apache daemon..."

      /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restart

      ;;

status)

      statusproc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

    

*)

      echo "Usage: $0 {start|stop|restart|status}"

      exit 1

      ;;

esac

4. Chkconfig的使用

chkconfig --add service

chkconfig –list     查看,列表中可以看到各种服务在各个运行级的开放情况

chkconfig –delete service-nme

posted @ 2009-04-28 10:30 希 阅读(1211) | 评论 (1)编辑 收藏

引导加载程序LILO和GRUB
修改/boot/grub/grub.conf文件中的timeout=0就可以屏蔽掉linux启动时进入grub
 
 

什么是引导加载程序?

最简单地讲,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 会引导操作系统。当机器引导它的操作系统时,BIOS 会读取引导介质上最前面的 512 字节(即人们所知的 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MBR))。在单一的 MBR 中只能存储一个操作系统的引导记录,所以当需要多个操作系统时就会出现问题。所以需要更灵活的引导加载程序。

主引导记录本身要包含两类内容 —— 部分(或全部)引导加载程序以及分区表(其中包含有关于介质其余部分如何划分为分区的信息)。当 BIOS 引导时,它会寻找硬盘驱动器第一个扇区(MBR)中存储的数据;BIOS 使用存储在 MBR 中的数据激活引导加载程序。

由于 BIOS 只能访问很少量的数据,所以大部分引导加载程序分两个阶段进行引导。在引导的第一个阶段中,BIOS 引导一部分引导加载程序,即 初始程序加载程序(initial program loader,IPL)。IPL 查询分区表,从而能够加载位于不同介质上任意位置的数据。首先通过这步操作来定位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程序(其中包含加载程序的其余部分)。

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程序是引导加载程序的主体;很多人认为这才是引导加载程序的真正部分。它包含有加载程序更需要磁盘空间的部分,比如用户界面和内核引导程序。从简单的命令行到绘声绘色的 GUI,这些用户界面的范围很广泛。

引导加载程序通常配置为两种方式的其中之一:要么是作为主引导加载程序(primary boot loader),要么是作为二级引导加载程序(secondary boot loader)。主引导程序 是安装在 MBR 上的第一阶段引导加载程序。 二级引导加载程序 是安装在可引导分区的第一阶段引导加载程序。必须在 MBR 上安装单独的引导加载程序,并配置它将控制权转交给二级引导加载程序。

很多较新的 Linux 引导加载程序特别实用,因为它们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比如高级的 GUI 和加密的口令,以及通过选择操作系统进行引导的能力。这样,可以在具有多个物理磁盘的同一机器上共存多个操作系统。这种设置越来越常见,因为它帮助很多用户在安装新的 Linux 时,能够保留先前由 Windows® 机器所生成的宝贵数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加载程序已经得到了增强,为用户引入了大量的功能。各个引导程序的功能和配置存在差异,但基本的目标是相同的。

现在来看两个较为流行的引导加载程序:LILO 和 GRUB。

 


 

LILO

LInux LOader(LILO) 已经成为所有 Linux 发行版的标准组成部分。作为一个较老的Linux 引导加载程序,它那不断壮大的 Linux 社区支持使它能够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并始终能够充当一个可用的现代引导加载程序。有一些新的功能,比如增强的用户界面,以及对能够突破原来 1024-柱面限制的新 BIOS 功能的利用。

虽然 LILO 仍在不断地发展,但 LILO 工作原理的基本概念保持不变。

 

使用 LILO 作为引导加载程序

要使用 LILO 作为引导加载程序,需要做的事情取决于是要进行全新安装还是要让已经安装的 Linux 改为使用 LILO。如果是要进行全新安装,那么直接跳转到配置 LILO 那一节。如果已经安装了某个 Linux 发行版,那么通常可以选择安装并配置 LILO(并可以将机器引导到新的 Linux 安装)。

要将现有的 Linux 迁移到 LILO,首先必须获得最新版本的 LILO。在做任何其他事情之前,建议您确保在手边拥有一张 Linux 引导盘 —— 如果偶而弄错了某些地方,它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能够恢复到初始的 Linux 配置!将 LILO 安装到系统中之后,让它接管 MBR 非常简单。以 root 用户身份输入:

# /sbin/lilo -v -v

这将使用当前的 LILO 默认值,抹去 MBR 中当前所有内容。要注意,如果想要在同一机器上运行 Windows 和 Linux,那么应该先安装 Windows OS,然后再安装 Linux OS,这样,在 Linux 安装中所选择的引导加载程序就不会被 Windows 引导加载程序所覆盖。与 Linux 引导加载程序不同,多数 Window 引导加载程序不支持引导 Linux。如果已经先安装了 Linux,那么只需要自己创建一张 Linux 引导盘,这样就可以在安装完 Windows 之后,回到 Linux 安装中并重写 MBR。

 

配置 LILO

LILO 的配置都是通过位于 /etc/lilo.conf 的一个配置文件来完成的。清单 1 给出了一个示例配置,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机器的双重引导。

  • 主 HDD(物理磁盘 1)上安装了 Windows XP。在 Linux 术语中,这个 HDD 是 /dev/hda(在 GRUB 术语中是 hd0,0)。
  • 从 HDD(物理磁盘 2)上安装了 Red Hat Linux;root 分区位于这个硬盘驱动器的第三个分区,即 /dev/hdb3(在 GRUB 术语中是 hd1,3)。

清单 1. lilo.conf 示例文件

boot=/dev/hda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rompt
timeout=100
compact
default=Linux
image=/boot/vmlinuz-2.4.18-14
    label=Linux
    root=/dev/hdb3
    read-only
    password=linux
other=/dev/hda
    label=WindowsXP

清单 1 中的选项:

  • boot= 行告诉 LILO 在哪里安装引导加载程序。在上面的示例中,将把它安装到第一块硬盘的 MBR。也可以选择将 LILO 安装到 /dev/hdb3(示例中的 Linux 分区),这样需要向 /dev/hda 安装另一个引导加载程序,并令其指向 LILO 引导加载程序;然后只需要让 LILO 作为二级引导加载程序。通常,引导加载程序应该位于 /dev/hda。还可以将这个参数指向软盘驱动器(最常见的是 /dev/fd0),来制做 LILO 软盘引导磁盘。
  • map= 指向引导期间 LILO 内部使用的映射文件。当使用 /sbin/lilo 命令安装 LILO 时,它会自动生成这个文件,其中包含有描述符表(还有其他内容)。建议不要改动这个文件!
  • install= 是 LILO 在引导过程中内部使用的文件之一。它同时包含有引导加载程序的主要部分和二级部分。boot.b 文件的一个片段被写入到 MBR(引导加载程序的主要部分),它会指向那个映射,接下来指向二级引导加载程序。同样,不要改动它!
  • prompt= 告诉 LILO 使用用户界面(本例中给出了两个选择 —— Linux 和 WindowsXP)。除了使用 prompt/user 界面以外,在适当情况下还可以为 Linux 内核等指定具体的参数。如果不在配置文件中指定此选项,那么 LILO 将引导到默认的 OS,不发生任何用户交互,也不会等待。(但是请注意,如果在引导时按下了 SHIFT,那么还是可以得到提示,当不想把引导加载程序暴露给普通用户时,这非常有用)。
  • timeout= 是引导提示在自动引导默认 OS(本例中是 Linux)之前的等待时间(以十分之一秒为单位)。如果在 lilo.conf 没有指定 prompt,那么这个参数就会被忽略。
  • compact 选项可以大大加速引导过程,它会将连续的读磁盘的请求合并为一个单独的请求。当希望从软盘引导时,这个选项尤其有用。
  • default= 选项告诉 LILO 默认使用哪个映像进行引导,比如在等待超时之后。这与 lilo.conf 文件中的某个映像的标签相关联。如果没有在配置文件中指定此选项,那么它将引导文件中指定的第一个映像。
  • 对于允许用户引导到的每一个 Linux 版本,都应该指定 image= 及以下三个选项。image 选项指定希望引导到的内核版本。
  • label= 标明了在运行期间希望能够从用户界面引导的不同 OS。另外,这个标签用于指定引导的默认 OS。(注意:标签名称中避免出现空格;否则,引导那个文件时会出现无法预期的错误。)
  • root= 告诉 LILO OS 文件系统实际所在的位置。在示例中为 /dev/hdb3,即第二块硬盘上的第三个分区。
  • read-only 告诉 LILO 以只读的方式初始引导到文件系统。OS 一旦完全引导起来,就会以读写方式挂载。
  • password= 允许您为将要引导到的特定 OS 设置口令。不幸的是,这个口令是以可读文本的方式保存在 lilo.conf 文件中,所以,所有人都能够读取它。如果需要,还可以对想要引导自的每个操作系统设置口令(在我们的示例中,只为 Linux 的引导设置了一个口令)。
  • other= 的动作类似于 image 和 root 选项的组合,但是用于除了 Linux 以外的其他操作系统。在我们的示例中,它告诉 LILO 到哪里去找到 Windows OS(位于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如果先安装 Windows,后安装 Linux,通常会是这样。
  • label= 与所有其他 label 选项相同。

在 lilo.conf 文件中可以使用很多其他参数,不过清单 1 中的参数就足以让机器可用了。要获得关于 lilo.conf 的这些以及其他参数的进一步资料,请参考手册页(man lilo.conf)。由于在引导时不会读取 lilo.conf,所以,当这个文件有改动时,需要“更新”MBR。如果不完成此步骤就重新引导,那么对 lilo.conf 的修改不会在启动中反映出来。与先前将 LILO 写入 MBR 类似,需要运行:

$ /sbin/lilo -v -v

-v -v 标记会为您给出非常详细的输出。当像我们那样运行 LILO 时,有很多参数可以指定。参阅手册页以获得更进一步的信息(man lilo)。

 

初始引导过程

当 LILO 初始引导时,它会按次序打印出每个字母 —— L-I-L-O。如果所有字母都显示出来,那么第一阶段引导就成功了。缺少任何内容都表示出现了问题:

  • L:第一阶段引导加载程序已经被加载。如果 LILO 停止在这里,那么是在引导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程序时出现了问题。这通常会伴随有一个错误代码。在这个阶段的常见问题是介质问题,或者在 lilo.conf 文件中指定了不正确的磁盘参数。
  • LI: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程序已经被加载。LILO 在此处停止表示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程序不能被执行。同样,这可能是因为出现了与只显示 L 类似的问题:正在加载,或者因 boot.b 文件被破坏、移动或删除而不能加载。
  • LIL: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程序正在被执行。此时,可能会再次出现介质问题,或者映射文件(如 lilo.conf 文件中所指定的)在寻找描述符表时可能会出现问题。
  • LIL?:加载到与上面相同的阶段。这通常意味着加载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程序使用了错误的地址,最常见的原因是 boot.b 所在的位置与 lilo.conf 文件所指定的不同。
  • LIL-:加载到与上面相同的阶段。加载描述符表时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描述符表错误。
  • LILO:LILO 成功被加载,没有出现任何错误。

引导时的附加配置

LILO 被成功加载后,将看到 LILO 提示符。还是使用前面的示例 lilo.conf 文件,此时将有两个选择,可能对 LILO 新手来说并不直观。首先,可以让 LILO 超时(10 秒后),这将引导 /dev/hdb3,即 Linux 分区。另外,可以按下 TAB 键,这将列出将要引导的操作系统选项。在我们的示例 lilo.conf 中,将得到的选项是 “Linux” 和 “Windows”。输入哪一个,就会引导到哪个 OS。指定加载 Linux 选项,会提示输入一个口令,在本例中是 linux。如果输入的口令有误,则会返回 LILO 提示符。

不幸的是,LILO 不支持引导期间的交互式配置,所以,只能在 lilo.conf 中或者运行 /sbin/lilo 时指定选项。

关于第一次尝试 LILO 的最后一点建议是:使用软盘引导磁盘比使用硬盘实现 LILO 配置更为安全。为此,必须在 lilo.conf 文件中使用 boot=/dev/fd0 替换 boot=/dev/hda。那样,如果弄乱了 lilo.conf 文件中的任何配置,都可以取出引导磁盘并像先前一样引导到 Linux。当使用软盘进行引导一切正常以后,可以将 lilo.conf 修改回 boot=/dev/hda,然后最后一次运行 /sbin/lilo 来上传修改。

 


 

GNU GRUB

近来,GRand Unified Boot loader(通常称为 GRUB)似乎要取代 LILO 在引导加载程序方面的统治地位。GNU GRUB 基于原来的 GRUB 程序(最初由 Erich Stefan Boleyn 所创建),正在由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进行积极开发。

 

使用 GRUB 作为引导加载程序

与使用 LILO 相同,使用 GRUB 作为活动的引导加载程序所需要的步骤,取决于是安装全新的 OS 还是已经安装了 Linux 并计划转移到 GRUB。如果是进行全新安装,那么可以直接跳转到配置 GRUB 那一节。如果已经安装了某个 Linux 发行版,那么通常可以选择安装并配置 GRUB(并可以将机器引导到新的 Linux 安装)。

计划迁移到 GRUB 的当前 Linux 用户需要去获得最新版本的 GRUB。同样,与 LILO 相同,在做任何其他事情之前,需要在手边准备一张 Linux 引导盘。使用交互模式,则不需要这张磁盘,不过最好拥有一张以备急需时使用。将 GRUB 安装到系统中之后,让它接管 MBR 非常简单。以 root 用户身份输入:

# /boot/grub/grub

这样将加载一个类似于 BASH 的命令提示符,可以在这里使用 GRUB 命令:

grub> install (hd1,3)/boot/grub/stage1 (hd0) (hd1,3)/boot/grub/stage2 p (hd1,3)/boot/grub/menu.conf

这个命令使用了 GRUB 安装命令,需要为它给出第一阶段映像的位置以及 MBR 的位置(install (hd1,3)/boot/grub/stage1 (hd0))。也要给出第二阶段映像的位置((hd1,3)/boot/grub/stage2)。最后,可选项 p (hd1,3)/boot/grub/menu.conf 告诉 GRUB GUI 菜单配置文件的位置。

在前面的示例中,hd1 是 Linux Diskhd0 是 Windows 磁盘。这样将使用当前 GRUB 默认值,并抹去 MBR 中当前所有内容。

 

配置 GRUB

GRUB 的配置都是通过位于 /boot/grub/grub.conf 的一个配置文件来完成的。清单 2 给出了一个示例配置。


清单 2. grub.conf 示例文件

default=0
timeout=10
splashimage=(hd1,3)/grub/splash.xpm.gz
password --md5 $1$opeVt0$Y.br.18LyAasRsGdSKLYlp1
title Red Hat Linux
    password --md5 $1$0peVt0$Y.br.18LyAasRsGdSKLYlp1
    root (hd1,3)
    kernel /vmlinuz-2.4.18-14 ro root=LABEL=/
    initrd /initrd-2.4.18-14.img
title Windows XP
    password --md5 $1$0peVt0$Y.br.18LyAasRsGdSKLYlp1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清单 2 中的选项:

  • default= 选项通知 GRUB 在超时之后默认使用哪个映像进行引导。这一选项与 grub.conf 文件中的某个映像相关联。 0 表示指定了第一个,1 表示指定了第二个,依次类推。如果没有在配置文件指定此选项,那么它将引导文件中指定的第一个映像。
  • timeout= 是在自动引导默认 OS(在本例中是 Red Hat Linux)之前引导提示会等待多少秒。
  • splashimage= 是用作 GRUB GUI 背景的图片所在的位置。
  • password 选项指定了使用 MD5 加密的口令,用于访问 GRUB 的交互式引导选项。注意,这不会阻止用户选择引导已经定义的 OS;需要为 每一个 -title 设置它。为了生成一个 md5 口令,请运行 GRUB 所附带的 grub-md5-crypt 工具(以 root 身份)。它将提示输入一个希望加密的口令。然后输出使用 MD5 加密的口令。将这个口令拷贝到 grub.conf 中 password -md5 之后,但是要在同一行上。通常这个口令可以设置为 root 口令,因为无论如何也只有 root 才可以读取 grub.conf 文件。
  • title 标明了在运行期间能够从用户界面引导的具体 OS。与 LILO 不同,在这个名称中可以有空格。
  • password 的设置方式与前面的 password 相同。如果计划与其他用户共享此机器,那么不要将这个口令设置为 root 口令。
  • root 告诉 GRUB OS 文件系统的实际位置。可见,GRUB 引用介质的方式与 LILO 不同。在 LILO 示例中, /dev/hdb3 是第二块硬盘中的第三个分区。Grub 将此硬盘引用为(hd1,3),即第二块硬盘的第三个分区(disk 0 是第一块硬盘)。
  • kernel:vmlinuz-X.X.XX-XX 是 root 目录中默认引导映像的名称。
  • initrd:initrd-X.X.XX-XX.img 是 root 目录中默认 initrd 映像的名称。
  • rootnoverify 告诉 GRUB 不要尝试去改变 OS 的 root。这样,当文件系统不被 GRUB 所支持时,不会出现引导错误。
  • chainloader +1 告诉 GRUB 使用一个链式加载程序来加载这个 OS,加载 Windows 时需要这个选项。

与 LILO 的配置文件不同,grub.conf 会在引导时被读取,当被修改时不必去更新 MBR。

 

初始引导过程

与 LILO 类似,当 GRUB 初始加载时,从 MBR 加载第一阶段程序。加载后,它进入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程序之间的中间阶段(为了方便讨论,可称为第 1.5 阶段)。之所以存在第 1.5 阶段,是为了能够对 /boot/grub 中的 GRUB 配置文件进行常规的文件系统访问,而不是去访问磁盘块。然后进入引导加载程序的第二阶段,GRUB 加载 grub.conf 文件。

现在应该能够看到 GRUB GUI 了。对于熟悉 Windows 的用户来说,这看起来感觉比 LILO 更友好。不过,不要因为 GRUB 拥有 GUI 就认为它是一个不能处理数据的引导加载程序。可选项多得惊人。

如果像我那样配置,那么现在应该能看到屏幕中有两个选项:引导到 Red Hat Linux 或者引导到 Windows XP。默认情况下,它将加载 Linux。选择任意一个的结果不言而喻。

 

引导时的附加配置

在 GRUB GUI 中,按下任何键都会停止超时的计时。然后按下 P 键,可以输入 GRUB 口令,并获得对 GRUB 交互式引导选项的完全访问权限。按下以下其中一个键,应该能够使用三个选项之中的一个:

  • 要在引导之前编辑命令,请按下 E。这将让您能够为当前选中的 OS 编辑具体的选项。GRUB 只会显示出与那个 OS 的引导相关的选项,然后您可以恰当地进行编辑。当为 root 文件系统指定了错误的 HDD 时,这尤其有用。如果需要以单用户模式访问机器(不需要指定口令就能够让您获得 root 访问权限!),那么在 GRUB 主屏幕上选择 Linux OS。然后与前面一样,按下 E,并移到内核那一行(在我的示例中是 kernel /vmlinuz-2.4.18-14 ro root=LABEL=/)。然后在那一行最后添加 single,并按下 B 来使用修改过的 grub.conf 进行引导。在编辑模式下所做的任何修改都不会保存到 grub.conf 文件中。
  • 要修改内核参数,请按下 A。如果您是一位经验丰富的 Linux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内核参数。
  • 要获得类似于 BASH 的命令行界面,请按下 C。这个小型的命令行界面允许您在系统中查找 GRUB 配置文件,加载另外的配置文件,编辑配置文件中的行,以及直接输入 GRUB 命令。如果配置的变化(比如删除了某个分区)让系统无法引导,那么可能会用到这个界面。如果需要将系统引导为单用户模式,或者要让运行级别为 3 而不是普通的运行级别,也可能会使用到它。

可见,GRUB 真正开放了引导期间的可能性。不过,这可能是一件好坏参半的事情,因为 GRUB 也潜在地允许攻击者在 OS 加载之前访问系统。会被误用的主要开放领域是:

  • 访问单用户模式。所有加载到单用户模式的人都会得到 root 访问权限,使得 Linux 可被随意滥用。
  • 访问其他操作系统。任何配置为不需要口令的可引导操作系统,比如 DOS,都将是开放的。
  • 访问 GRUB 编辑器。这允许用户获得修改 GRUB 配置的完全访问权限。

在 GRUB 配置中,设置安全性非常重要;设置口令,并使用 MD5 加密,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GRUB 的未来

GRUB 将要被 GRUB2 所取代。原来的 GRUB 将要被重新命名为 GRUB Legacy;除了修复 bug 以外,不会再对它进行积极开发。GRUB2 将是对原来 GRUB 的完全重写。到目前为止,以下特性是变化的核心部分:

  • 通过创建压缩的核心映像取代了第 1.5 阶段
  • 支持核心映像的动态加载
  • 争取让整个 GRUB 框架成为面向对象的
  • 支持国际化,比如 非-ASCII 字符集
  • 支持不同硬件体系结构和不同平台(不同于 Linux 的平台)

 


 

GRUB 与 LILO 的比较

如本文开始处所述,所有引导加载程序都以类似的方式工作,满足共同的目的。不过,LILO 和 GRUB 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

  • LILO 没有交互式命令界面,而 GRUB 拥有。
  • LILO 不支持网络引导,而 GRUB 支持。
  • LILO 将关于可以引导的操作系统位置的信息物理上存储在 MBR 中。如果修改了 LILO 配置文件,必须将 LILO 第一阶段引导加载程序重写到 MBR。相对于 GRUB,这是一个更为危险的选择,因为错误配置的 MBR 可能会让系统无法引导。使用 GRUB,如果配置文件配置错误,则只是默认转到 GRUB 命令行界面。

posted @ 2009-04-22 18:10 希 阅读(62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sts - 40, comments - 9,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9

Copyright ©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