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这个主题还是关于设计模式的,在早期的一篇已经写了,一直到现在还没继续完成他。而为什么又写这主题呢?因为,这跟前面的主题确有不同之处,这回主要阐述了设计模式的进化问题。
到了今天,终于有点时间完成这主题了...
目录结构:
1.基本概念
2.基础结构
3.基于基础结构的模式演化过程
其实这样的层次是很简单了,在基础结构诞生之后,基于委托的模式已经算是很明了的了。然后,大概介绍几个基于委托的模式的演化过程
1.基本概念
这里列出了几个相关概念。
委托
临时委托
DIP原则
客户
中介者(我叫它为管理器和调度器,当然,在不同模式中,取名有所差别)
目标对象
2.基本结构
编程中,当你需要某种服务,你当然会去调用具有该服务的目标对象(有可能是更高层次的组件),很显然,结果,就是这样一个的结构。client调用ClassA来实现某种服务。
比如,为了处理字符串,你会new String,然后进行一些处理。甚至,你的代码里到处都充砌着String的足迹,这样确实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构背后的理由呢?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结构违反了DIP原则,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而不是依赖于另一个细节。这样的依赖关系会使代码缺乏弹性,很难复用,迁一发动全身。应该改进的是,把ClassA的抽象提取出来,然后让client去依赖于IClassA,变成如下图:
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这么做。这是因为String这样的类实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样的稳定性保证了它不会经常变化,这就是行为的稳定性因素。这样具有强稳定性的类没必要复杂化。所以,我们让接受了client依赖于细节的结果。这样的细节是单一的。
然而,需求是变化的,解决方案是不稳定的,在我们的项目中,会有大量不具稳定性的因素存在。在项目中,你会发现存在着多个同性质而实现细节有异的行为类存在。
比如存在着这样的三个类ClassA,ClassB, ClassC,
client在不同地方调用它。结构图如下:
我假设client是个main函数,OK,调用的代码应该是这样,
void main(){
...
ClassA a = new ClassA();
(1) a.MethodOne();
(2) for(int i=0;i<3;i++){
(3) a.MethodTwo();
(4) }
.....
ClassB b = new ClassB();
(5) b.MethodOne();
(6) for(int i=0;i<3;i++){
(7) b.MethodTwo();
(8) }
}
这样的代码,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也许还蛮过得去,他确实是跑得起来。但这样的代码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应该被归入糟糕设计的范畴里。首先,客户面对不具稳定性的因素,根据DIP原则,它没有提取抽象,违反了DIP原则。其次,client(main)必须负责策略的组织(我把类似(1)(2)(3)(4)的目标对象的这样一组调用过程称为策略组织),也就是说,client面对的不是一个完全的黑盒子,他面对的是一些半黑的盒子,同时,他必须知道怎么把这些半黑的盒子组装起来。例如(5)(6)(7)(8)这些对客户来说,是一组半黑的盒子。客户本身的任务太重了,同时,这样的任务弥漫在客户的头和脚之间,及其零乱。很快,又有类似的另一种不具稳定性的因素参与这样的弥漫活动,最终的客户将被淹没在不稳定性因素组成的大海里。如果,刚好是你在负责这样的客户编码,我,很同情你。重构吧,老兄。
不满意,好,我们做第一次修改,根据DIP原则,我们提取这三个类的抽象。比如IClass, 然后,大家都实现他。然后,把ClassA a = new ClassA(); 改为IClass a = new ClassA();OK,很好的遵循了DIP原则。然后,我们需要有一个参与者,我称该类为Context或(Manager,mediator),它的职责很简单,仅仅负责半黑盒子的组装。我们没有给予他过多的职责。SRP的违反同样让人觉得可怕。并把IClass作为一个委托对象属性传递给它。结构图如下:
这样,客户很轻松的从半黑盒子的策略组织中脱离出来,它只管在Context与这三个类之间进行装配,而装配的方式,你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种注入方式。例如:
你给Context装配一个ClassB。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lassB());
OK,针对于不稳定性因素的解决方案的基础结构出来了。这也是基于委托的设计模式的基础。这样的模型具有潜在的进化与退化问题。
1.Context是个具体类,具有不稳定性,有着往抽象方向的进化。
2.A线上是个委托属性。有着往临时委托方向的退化。
3.B线上create过程有从客户向Context转移的变化性。
4.Context的组织权有着向IClass转移的可能性。
在下面的继续中,我们会从基本型中根据这四个进化与退化以及委托的意义,演变出不同的模式。 同时,我会把各个模式自身的进化与退化做个简介(自身的演化可能演变成别的模式)
等待继续.....
posted @
2008-08-14 12:54 zhqh 阅读(1386) |
评论 (5) |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