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60, comments - 116, trackbacks - 1, articles - 0
  BlogJava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深圳、香港、新加坡 我的程序轨迹(转)

Posted on 2006-02-15 13:57 匪客 阅读(831) 评论(6)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精选网文

  2002年7月的深圳烈日炎炎。不觉已辞去工作近两个月,仍在天天奔忙着面试,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我已经尝试了好几家公司,有小到只有一个三房一厅住宅改造成的软件公司,也有大到有几栋楼宇的大型IT国企。从繁华的罗湖商业区到IT企业林立的南山科技园再到美丽的蛇口,我都跑了,结果不尽如意。我的开价是8k/月,有的公司去后即石沉大海,有的公司希望我能降降价,有的公司想让我合作作某某项目,我coding他们出工钱,相当于作短期外包,但coding量吓死人,工钱才6k/月, 还有一家风险投资的老板想要我作一个新媒体传销的技术方案。我其实蛮喜欢去面试,有挑战性,又能接触很多面试的人,借机了解各家公司的要求和情况。每天晚上我都和新婚的妻子一起在 网上搜罗公司,发送简历。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感到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每天都在考虑我的资历、技术实力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深圳

  从三级B证书开始

  在93年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内地一个美丽的小城市里工作。非常幸运,我进入本地的一个政府机关,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捧上了铁饭碗甚至金饭碗。工资每月不足1K大洋,但经常有人请客吃山珍海味,而且还显得威风凛凛。我浑浑噩噩地过了7年,到最后仍是个小职员。我是学经济的,但偏好玩计算机,除了完成打字开票据作报表的一些琐碎工作,大部分时间就是“不务正业”去研究计算机的原理以至最后辞职时除了考了个从来没用过的非专业计算机三级B证书外一无所成。有时想想觉得很无奈,谁叫当年念大学时选错了专业。好歹现在兴趣和专业是一致了。兴趣和毅力才是发展之本。

  2000年底我满怀憧憬地来到这个让我向往已久的城市,IT的泡沫当时却已经沉到了水底。我终于在华强北找到了一家作安防产品的系统集成公司,同意试用期内最高工资4.5k/月接收。

  这家系统集成公司的面试很简单,只是问了一些Delphi编程的简单知识,面试的L经理大概觉得我和他合得来,就同意我的要求,让我进来了。进来后我才发现,这个公司的R&D部门只有我和他两个人,主要业务是作工程的,R&D是作后勤配合的。

  在这公司我的工作很简单,主要是用Delphi为引进的国外系统做点小的基于数据库的定制,这对我来说相当轻松。我的兴趣常在C++和Windows平台技术,大多时候我都把一个Delphi小应用做得很花俏,看得L经理眼花瞭乱。

  与老板的首次暗战

  在2001年春节,公司中了一个投标项目,为某某大公司作门禁系统二期,其中的软件部分是关键。老板急得跳,因为不能再定制了,要基于该硬件协议开发一整套软件并且要提供与该公司的Oracle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接口;L经理暗地里跟我说不要管,因为老板一直不加他的工资,这事情如果我们接了累死累活也是白累,还不如找外面人来做。

  于是老板找来一个台湾人做统领,还找来两个临时的打工仔做配合。台湾人带来一套好多年前他编的宝贝,扬言小case,会很快搞定新的Requirement,老板听了乐得嘴都合不拢。台湾人的价钱是每月三万,不给源码。L经理和我说,要是老板给3万我们,什么东西都会做出来还白送源码。

  台湾人一直不肯让我们看到源码,躲得远远的修改他的代码。直到第一次现场集成测试,一大堆问题浮出了水面,有通讯上的, 有数据库上的,事情变得很紧急很糟糕,我立即建议和老板一起开会讨论下一步的解决方案,在会上我从容的谈了我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应急措施,我用VC来写ODBC数据库接口及通信部分的代码,台湾人要把源码公开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等等。最后我的意见被采纳,第一次集成测试pass。我第一次看到台湾人的宝贝源码,乱七八糟得可以,到处是补丁硬编码,非常难于维护。

  这次和台湾人的合作给我在2003年后在新加坡与香港人合作过程中的确有不少帮助。他们都和我一样,有着这或那的缺点,但都非常自信。

  到二月中旬,我的3个月试用期转眼已过去一个月了, 但工资还是保持不动,老板老是推托事多没空和我讨论。我便和L经理商量转正工资的事,这是非常好的时机,我已经在这个项目里取得了主动权,L经理,台湾人和两个临时打工仔都会听我的,而软件演示定在3月中旬。L经理和我很快站在了一个立场上:立即加工资加配笔记本电脑。老板很恼火,但也不得不当夜从香港带了两台笔记本回来,并且打电话给我,工资调到6k,转正补差明天就办。L经理也加了一千每月,乐不可支。第一次和老板交手,我们赢了。

  在我拿到的转正工资及一分钱不少的差额(补1 - 2月转正)时,工程部一个河北的小女孩正在伤心的哭泣,她进这个公司近6个月了才转正,可三个月差额不再补给她,相当于变成了6个月的试用期。她干得很辛苦,经常通宵达旦做标书,可连正眼都没一个,无情的老板。

  第一个失败的项目

  虽然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位置,而3月份的项目演示还是失败了。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仅仅只是要作一个演示系统,然而我却过份沉溺于技术细节以至于最后根本连最基本的东西没有做完调试好。演示时出了大量的问题,很令人沮丧的结果。L经理和我一样缺乏经验。我有点伤感但很快平衡了——我不比专业人员差。

  在随后的1年多,老板开始重视软件开发这一块,同意我和L经理的建议,我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软件经理,L经理是硬件经理,由我招兵买马,一时我们的队伍达到8人之多。

  随着我对MFC/ATL的逐渐熟悉,我开始在队伍中推动使用VC加基于COM/DCOM/COM+的中间件与分布式技术,在工作分配上,我把接口用IDL写好,按照联系紧密程度进行划分;而L经理不熟悉这些东西,他就象他说的已经没有动力再学新的东西,一直没有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他感到会被逐渐淡化出局的压力,我们之间不时出现争吵,距离越来越大。

  2001一年下来,我写了不下4万行的C++代码,但却始终离一个真正监控平台—老板的想法—很远。这只是国内一家很小的系统集成商,没有任何软件开发的经验和积累,我感觉到自已能力有限,有负老板重托,我再一次走到了发展的尽头。做软件不仅仅是写代码。我越来越想到一家真正的软件公司去学习新的东西。

  由深圳到香港

  我从来没想过会去一个新加坡软件公司工作。当我2002年7月第一次来到这个公司面试时,在做完C++/VB/COM/IQ等一系列试题后,两个穿得整整齐齐的小伙子面试我:你的得分很高,多谢夸奖,你介意加班吗?我说不,相反我喜欢,你有什么缺点?我想了一下,哦,有,晚上加班后第二天会起不来。对不起,能问一下你们公司是哪的吗?新加坡的一家上市企业的下属软件公司。同意我的8K试用期工资吗?没问题。就这样我进来了。

  新加坡上市公司

  我初进这家公司的身份是开发人员,感觉很新鲜。首先项目都大得我从来没见过,动则上亿。其次所有的项目都是香港或国外的,所有的文档包括Email都是英文的,后来我才知道,虽然新加坡人会讲国语,但却斗大的中文认不到半罗筐。我的英文不好,但很快也习惯了。多亏中国的英语教育体系,学了十多年,虽然半句英文都难出口,象聋子哑巴,但开着金山词霸写英文俺还是能凑合凑合。另外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人都象是工作狂,每天到晚上20:00公司还是坐满了人。难道新加坡公司都这么敬业?

  这儿的阶层划分非常不明显,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平和,所谓的Team Leader都和我一样要参与编码测试,所有人都是直呼其名,对老板或董事长也不例外。老板是个新加坡人,其实也是个打工仔,相当于新加坡外派到深圳的经理。他绝大部分时间和我们在一起,基本上只管项目进度和与新加坡或客户联络,有时也会参与需求分析,他对软件开发的了解显然比原来公司的老板要高出很多个数量级。但是他却很扣门儿,连一起和大家出去吃快餐也是AA制,每人10元不等,而他一个月差不多有3万新币,相当于15万人民币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不过说实话,我还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觉得象是在做事,求发展吧。

  闻所未闻的大项目

  试用期里我还呆在深圳,我最初参与的是两个基于J2EE的解决方案的演示项目,演示地点在香港,一个V项目,一个B项目。招标总金额都在几个亿以上。Demo项目周期刚好是3个月。开发的流程大体相同,每个项目差不多6个人,确定了总体框架后,把要交待的功能点列出来,分配到各个人手里,每隔几天集成一次,即所谓的Iterative development。每个iteration结束都会完成一部分功能。

  V项目中我只是参与了一个次要功能的定制,是一个基于Windows的中文字体制作和输入法的扩展的解决方案,我通过配合一个COM+服务器,在客户端用代码插入技术把一个Windows上的已有的一个桌面应用变成了一个分布式程序,解决得很漂亮,大部分的功能都不用写了。在做完V项目后项目组中3个人即去了新加坡。剩下三个包括我加上另外三个开发人员转入B项目的开发,由于V项目里我表现出色,B项目里我开始负责主要的应用服务器逻辑。

  B项目和印度第二大的软件公司合作,我们负责移动通信和调派部分,他们负责SAP的安装和定制。我们还要负责开发和他们的接口。

  我在这里首先学会的是如何快速开发一个Demo系统。在两个月内想作完一个价值数亿的项目是不可能的,“没关系,把数据库当内存使用,只要你能正确快速地实现功能”,我的Team Leader这样告诉我。在这个指导下,虽然我几乎没有用过Java,也在几个星期内完成了要求的Demo应用服务器逻辑层设计。效率低点,500毫秒吗?够了,远远满足Demo的需要了,千万不要钻到技术的牛角尖里,时时想着自已在为谁作,要作什么,记往我们卖的不是自已的技术而是用户需要的功能。这的确是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再要我回到2001年重作当时那个标,我肯定能拿下。

  我们在十月底到了香港做最后的与SAP的集成测试。印度公司出的是一帮10来个黑不溜秋的印度人,叽哩咕噜不知说的是什么英语,我基本一句听不懂。情况十分糟糕,接口存在大量的差异,我们给他们的XML他们居然不懂如何处理,他们一大帮人居然没一个会Coding!他们要求全部改成标准的文本文件来交换信息,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控制多进程读写冲突,流程几乎无法进行下去,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SAP的水准。我们原来的工作必须要做很大的改变,我们必须去适应他们。这次的教训为我在两年后设计一个雷达系统的接口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能压死人的压力

  刚进公司时,同事和我说,在香港工作压力很大,不是人过的日子,我还很难想象,直到这时才真正体味到。印度人在不断的报怨以显示他们Ready了很久,听着他们的嘟囔经常会有种要跳过去扁他们一顿的冲动。我们的处境非常糟糕,天天有一大帮经理们在耳边催,好了没好了没;催得人脑袋一片空白。幸亏有老板在,他白天组织与SAP的集成测试,开会和印度人讨论最后的接口,晚上参与我们的修改,负责逐一检查每个逻辑的正确性。在最后演示的那一个星期里大家平均每天睡不到3小时。星期五Demo日晚通宵旦,好歹pass过了,在调试完毕后,一早7点钟即到会场安排布置。演示开始时,我已经处于半梦半醒状态,坐着坐着头就会坠下,迷迷糊糊听着老板在谈笑风生向客户介绍我们的Demo系统,超人!

  B项目结束,我转正了,工资升到了10K。我的Team Leader对我的技术打了个很高的分,但对我参与的Leadership(领导精神)给分很低。我奇怪,我不是Leader为何要给我评Leadership? 老板告诉我,Leadership是说不要只表现你这一块,系统是个整体,任何一部分好不等于全都好;不是每个Leader都是神,每个人都要挑起leader的责任。这话我一直牢记在心。在1年后我带队做项目时,我也会要求每个人不仅只是关心他的部分,也要关心整个项目;项目是每个人的,不是项目经理或Team Leader一个人的;每个人都得负起这个责任来。这就是Leadership!

  由香港到新加坡

  2003年初,当我第一次踏入新加坡时,感觉非常好,干净清爽的城市,人都那么彬彬有礼,巴士上一丁点不拥挤。我会在这里生活半年,太好了。

  但是项目的内容却不象我想象那样是全新的项目可任我发挥,那是一个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了的项目M,客户在香港。我过来的任务是熟悉别人做好的系统,在新加坡人的领导下做一次半年一期的维护工作,然后再将维护工作再带回深圳做。

  印度同事

  我被安排在一个大约30个平方的房间里,房间名字就是项目名字M。没有窗户,看上去更象个仓库。放了十来台电脑,都是三年前的古董,跑着NT4/Win98这样的操作系统,M项目的全部软件也装在上面。

  和我搭挡的新同事是一个叫宾杜的印度妇女,大约30出头,黑黑的,总穿着印度人的长外套,有时还会在脖上挂一条长长的围巾,我很少看到她。她在这个项目里已经3年了,主要作coding。她只和我同事了两个月不到便辞职而去,我后来也能体会到为什么她会辞职—这个项目要么搞掂它,要么被耗死在里面,她不能作到第一点,也不甘心最后一点,只好走中间道路。她是这个项目里最后一个Developer(开发人员),她的情形其实和我类似—都不是新加坡本地人,薪资也和我差不多,连补贴加起来不足3k新币。我从她那里接过了整个M项目,大约几十万行VB代码的维护工作。

  接交工作基本上等于把代码从一台机拷贝到另一台机上,我在初到新加坡的两个月里除了Setup了一个M系统在我的Notebook上,几乎什么事也没做。即使时不时香港那方发来一些要Fix的Bugs,也大多推到6月的Release包里一起解决。宾杜大多时候也没事儿,经常看她在学习C++与Java或和她的小女儿褒电话粥。

  新加坡生活

  新加坡的工作非常轻松,完全不象深圳和香港的风格。按要求是早上8:30上班,8:30到9:00是早餐时间,实际上很多人10点还没见踪影。没有打卡,全靠自觉。中午12:00到下午1点是午餐时间,有钱的新加坡人喜欢一帮人开车出去,在很远的餐馆里吃,吃完后坐着喝冷饮聊天,经常聊到两点才回来。下午4:00到4:30是下午茶时间,有的人趁这个时间换上运动装,出去跑一圈步锻炼身体。6:00准时下班。周末假日雷都打不掉,一定会在家休息。我这才理解去年做香港的演示项目时新加坡人的工作态度。当时都已经到火烧眉毛了,星期五下午5:30,新加坡这边的领导还在叫叫嚷嚷,但一过6:00就找不到人了;第二天我们仍在加班,可新加坡这边一个人也看不到。我终于有个结论,新加坡的工作狂全派深圳和香港去了。

  这里吃的很杂,马来,印度,香港,福建风味或西餐,但变化很少,好象总共只有几个模子,而几乎每家店铺的菜都是从其中一个里造出来。新加坡管大排档叫巴沙(马来语)。每个巴沙结构都差不多:每种风味各有一个私人铺档,吃饭的地方是公共的,有专门的人,一般是马来人收拾餐桌。巴沙比较便宜,一个人一顿在2-5个新元内就可以吃饱了。而餐馆点菜比较贵,一般一个菜也要10个新元(50元人民币)左右。相比起来,麦当劳、肯得基这样的店在新加坡算贵的了,一顿至少要6元(30人民币左右),而在香港,MacDonald与KFC是最平的快餐,和大陆是一样的价。新加坡人不喜欢在家做饭,大概是怕油烟,都会跑出来吃;去新加坡人的家里,经常看到房子买了好多年,厨房和厨具还是崭新的。所以在这里巴沙是最普遍的。虽然是岛国,新加坡本地大部分食品来自进口,新鲜的海味都非常贵,难怪老板在深圳那么爱吃海鲜。在新加坡呆久了,让我最想念的便是吃一顿四川麻辣火锅。

  我开始有这样的感觉:什么叫发达国家?就是发达到已经没有什么发展了的国家。就象新加坡很多的建筑都是十几年前都建好,每年新建改建的相当少。楼价在下跌,下跌了好几倍,经济不景气,很多人从公寓搬出来搬到政府组屋里住。一些新加坡人则很想到中国来工作,我问他们中国哪里好?他们告诉我上海。2003年上半年正值SARS其间,节假日商店里都很少人,连往日很热闹的体育馆游泳池都空荡荡的,除了在门口量体温的几个工作人员外,几乎没什么人。

  会“死”在里面的项目

  在宾杜辞职之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个大房间里,偶尔才会有个新加坡人进来这个房间和我讨论将要做或正在做的事情。他们显然对我不在意—一个Developer而已。无论是和香港客户的会议还是内部的会议,都没有让我参与。我只知道在6月份会去香港客户那里做Release前的调试工作,平常自已安排时间对付那些发过来的bug。到最后我甚至不知道究竟目前M项目组中有多少人。可能只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我一个Developer。每次香港发过来新的问题,那帮新加坡M项目组的人就会开一次会议,想必除了聊天的主题外,估计就是七嘴八舌猜测症结可能出在什么地方。也许他们太高层了,以至于没人愿意看代码。

  事实上,那一大堆VB代码上很让人头疼。它是一大批人做过的结果。一个函数能长达上千行,打满了补丁,到处是交叉引用莫明其妙的全局变量,面对这么混乱的代码笨蛋都想得到根本是没什么设计文档可言。M项目组中有人认为我对整个项目的需求非常不清楚,还专门给我上过近一个钟很严厉的课,我还在想他们是不是在暗示我懂需求就会看懂那代码吧?!直到今天我都还没法读懂那些代码,没完全搞懂M项目中每一个详细的需求。我只是见招拆招,针对每个要修补的问题来做事—医治一只手指上的伤,犯得着把整个人体研究个遍?两个月差不多解决了30-40个bug后,6月份我飞到香港呆了两个星期,和香港子公司同事一起作回归测试,按计划,轻松地交出了第一次Release。

  我还不能回深圳,在香港子公司的测试安装人员把应用程序deploy到客户的几百台移动客户端上之前,我还得在新加坡作最后1个月的技术支持。从香港再次回到新加坡后,我开始直接和香港测试人员联系而不再需要M项目组作传话筒。

  补丁加补丁还是其他

  7月的前三个星期一点问题都没有,在最后的一个星期4却突然发过来一个特殊的需求,是一个传真的中文支持问题。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整个的Release就不会得到客户的认可。我花一天时间测试,发现牵涉的地方相当多;要做大手术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香港的执行经理Tim不同意动大手术,坚持用补丁上加补丁的方法解决—那样会比较保险,但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问题。按日程我每天都得不断提交测试版本,要在下星期三前让东墙西墙都得到照顾。

  我估计了一下时间后,认为补丁上加补丁风险更大,于是在没有通知香港方面的情况下,在周末作了较大范围的修改。星期一,我按要求提交了测试版本,香港那边发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原来发过来的要多一倍—这是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动大手术的结果,但仍很有信心。Tim开始叫嚷起来,我只是跟他说“Trust me”。星期二早上我又例行提交了一个版本,返回还是一大堆问题,Tim坐不住了,打电话到了新加坡M项目组的陈老板大骂我不听话。将近中午时间,我发出了来新加坡这半年来最后一个修补版本。吃完午饭回来,收到香港Test Bed那边发回的结果,所有问题都Ok。我随即向陈老板和Tim转发了这份Email。哈,我赢了。星期四,Tim发回信件再次确认我的所有工作都完成。陈老板亲自请我吃临别饭,称赞我Creative。那个周末我终于返回了告别已久的深圳。

  这最后的一次和Tim的较量让我开始在这家公司得到了真正的重视。8月底老板交给我一个Demo项目,由我为首带了两个新人作。客户是新加坡民防部门。时间非常短,只有不足3个星期时间。发挥的机会来了。我选用了MSMQ为中间件,我作通信和COM接口部分,由两位同事分别作客端和服务器端逻辑部分。开发工具主要用VB,GIS部分复用了我在M项目里作的一个组件。此时我对这种分布系统的快速开发的过程已非常熟悉。曾经被我瞧不起的VB现在看来实在是个快速建原型的好工具,两个星期我们就推出了两个版本。9月中旬,我带着两个同事再次回到新加坡,非常轻松的完成了一次成功的Demo。一个月后,新加坡同事告诉我,这个项目已经接下来了,Demo效果非常好。

  此时的新加坡对我除了沉闷无聊外已经没有其它感觉,在接下一个游戏引擎项目里呆不到三个月,我就坚决要求返回深圳。12月底,我被安排到香港的一个6个亿的T项目里作System Testing(系统测试)。

  新加坡到香港

  香港这个T项目是由深圳公司从2001年就开始开发的。开发人员多达30多人,连设计测试管理人员一起加起来不下100多人。曲曲折折已经开发3年多了,现在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我被安排常驻香港,任务是对系统的效率,稳定性进行测试并给出解决方案。

  Team Leader

  我初进便是Team Leader的身份,带的几个T项目里的老资格的开发人员一起作System Testing。这对我非常不利。因为我对整个系统的需求非常不熟,我也不能再用见招拆招的策略,因为Testing的第一要事便是熟悉需求。现在的需求文档堆起来可以有几米高,我光去读它就要读上半年,还能作什么事呢!?

  从新加坡回到香港,大都会觉得香港破旧和脏乱。但香港人的敬业精神却远远超过了新加坡人。项目作了三年,很多新加坡人或深圳人都觉得如嚼干蜡,唯有香港这边的员工仍是乐此不疲,每人每天都处于高度运转状态。我虽初进此项目,却没有新鲜感;好几天都没有任何的进展,也不知道从何干起。香港的项目经理每天都会要求Update Status(汇报工作进度),压力很大。

  测试工具

  这里有个北欧人,是Technical Consultant身份,他将要被安排到其它的项目里去。我的一项任务便是要接替他的工作。我几乎花了两个星期研究他现在的System Testing的方案后才把焦点集中到自动测试的工具上。

  我的目标要在带有500台客户端,200个并发连接的情形中连续测试,以证明我们的软件可以稳定快速的运行X天,达到预期的目标。自动测试工具是必不可少的。WinRunner 和Rational 公司的Robot是常见的大型软件测试工具,但却在这个项目里使不上劲来。首先是两样工具都庞大缓慢,测试里经常发现连测试工具和测试对象一起死掉。其次,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在设计时居然没有考虑为测试专门留接口,很多情况下要玩技巧来判断应用程序当前的状态和下一步鼠标键盘的动作。第三是这两种软件都比较贵,而公司目前只为WinRunner买了4套License,对近五百台要测试的机器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北欧人推荐了一款小共享软件,Automate4.5,一瘸一拐可以走一两个流程自动化。我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它的风险,除了是现成的软件外,其它没一点好。一是太邪门儿,自动记录的脚本是一堆看不懂的乱码,没法修改编辑,只能重新记录。(在5.0以后它已改用XML。)二是功能虽广泛但界面处理这块太弱,10%的要求都达不到。三是数据和流程混在一起,没法应用大量不同数据进行测试。更糟的是(1)和(3)结合在一起,哪怕只要我们的应用界面上有一个控件的Tab顺序调换一下,我都得重写整个流程的脚本代码。如果用这个软件作System Testing, 我以后都别想出来了——死定了。

  我还是要试一试

  我对Windows平台技术相当熟悉,很有信心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个比Automate 4.5更好更适合于现在的系统测试要求的自动化工具。于是我把想法发到项目经理那里。他很担心,北欧人是个权威,我说的也有道理。我让他给我一个星期时间来测证我的想法,他同意了。

  一星期后,我的原型出来了,其实是一套COM组件服务外加一个脚本容器。首先使用的是那个北欧人,在我的配合下,他试了两个钟头,用VBScript重写了原来他用Automate 4.5作的两个流程,是一模一样的效果。他非常满意,数据流程分开了,脚本语言是常用的VBScript, 功能扩展很容易,挂入动态库就可以。于是我从项目经理那得到了一个月的开发时间。

  经过一个月艰苦的开发工作,好歹自动化工具终于完成。我带了一个熟悉需求的开发人员一起又花了两天,作了第一套System Testing的自动化测试流程的脚本。当天,我们作了一次简单的Demo, 所有人评价都是: So Impressive! 这是他们三年来第一次看整个复杂的流程被自动化运转起来了。

  2004年5月份职位变动,老板宣布了最新公司最高领导层人员名单,其中一个就是我。

  对程序员职业的思考

  很多人认为程序员是一种吃青春饭的职业,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深入程序员的生活和工作,只是肤浅的接触了软件开发领域的表象,渴望迅速成功,却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这种努力不是熬几个夜就可以的,而是应该是持之以恒的。回想起在新加坡孤独的日子,在香港挑灯奋战的日子,我始终没有放弃,我相信自己能够闯出一片天地,我想给年轻的朋友们一点忠告,也可以说是我个人对实现职业规划的几点看法:

  1. 工作要主动。你的领导和你其实一样,经常不能确定下一步将要做什么才是对的,你要积极主动地考虑你应当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 把自已放在更高的位置上去考虑工作,如果你是Developer, 就要至少站在Designer的立场上。不但要想到自已的工作,也要想到别人的工作,想到对整个工作组与项目的影响,想到今后的变化如何应付。

  3. 了解,相信和展示自已。相信自已要落在实处,而不是象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了解自已是前提,想方设法把自已的擅长与能力充分地应用和体现到每个工作中去。

  4. 认真负责做好每一件事,否则就不要做,切忌用混日子,消极的方式处理。

  5. 多和你的领导与周围同事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6. 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开阔自已的眼界,提高自已的内在素质。这是个基础条件。没有内在的提高就没有能压倒的优势和正确的判断力。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老生常谈,这些我都知道,但知易行难,贵在持之以恒。

作者: 爵士
时间: 2004-08-03
出处: 天极网


评论

# re: 深圳、香港、新加坡 我的程序轨迹  回复  更多评论   

2006-02-16 10:07 by Flyingis
用汗水铺出的道路,现在开始享受成功的喜悦,楼主不容易了。
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re: 深圳、香港、新加坡 我的程序轨迹  回复  更多评论   

2006-02-17 11:22 by James.Q Blog
谢谢Flyingis的支持和鼓励!!!

# re: 深圳、香港、新加坡 我的程序轨迹(转)  回复  更多评论   

2006-11-13 10:09 by 风过留香
非常优秀!!!佩服,佩服!!!china2078@163.com
有机会多聊聊

# re: 深圳、香港、新加坡 我的程序轨迹(转)  回复  更多评论   

2007-07-06 20:59 by holly
看了楼主的历程,给我了不少启发,我也是对软件设计比较痴迷,但是所处的公司不是很好,基本靠自学,没有人可以帮助,看来真的要出去闯一下了

# re: 深圳、香港、新加坡 我的程序轨迹(转)  回复  更多评论   

2008-10-29 14:50 by AKOS
感概一下

# re: 深圳、香港、新加坡 我的程序轨迹(转)  回复  更多评论   

2009-01-21 01:58 by 新加坡元
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