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读完《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自从搬完家,上班的路途突然变得遥远。
这本书确实是按照它的副标题组织的,分别介绍工作流的建模模型、应用工作流开发的方法以及部分商业的工作流产品。
对petri网的介绍是这本书的重点,如果想对petri网有个大概的了解而又不愿意接触深奥的数学,那么可以一读。本书随后分析了如何对流程模型进行分
析,包括对建模正确性与否的定量分析以及对资源运行效率的定性分析。至于介绍的工作流产品,因为年代久远,可读性不高。应用工作流开发的方法就更是理论
了,不过作为一本2000年的书,里面提到的一些原则还是很有敏捷的意思,例如和客户在一起、迭代开发、交流的重要性等等。
读完这本书,加上先前的范玉顺的书,突然就明白为什么BPEL会如此之流行,原因在于它们都非常强调BPR的概念,即业务流程重组。也就是从一开始,工作
流系统就是瞄准BPR这个目标来的,想利用工作流系统将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都管理起来。目标如此远大,整合自然是不能避免,整合包括了对人员的整合,也包
括了对IT系统的集成。如此以来,恍然大悟:BPEL这种强调服务集成的执行语言无怪乎会大红大紫了。至于说国内最普遍的工作流应用:将工作流引擎嵌入应
用系统中,分离流程逻辑与业务逻辑,则自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了。一句话说,就是国内应用工作流的层次太低。或者反过来也可以理解:现在的所谓BPM软件都眼
高手低,不太适合国内的应用。
可是问题依旧存在,即BPEL根本上说是一种执行语言,要业务人员理解简直是强人所难,所以BPMN应运而生。好吧,BPMN有了,自然BPMN到
BPEL的映射就出现了,可惜这终究是一厢情愿,一种是业务建模语言,一种是计算机执行语言,中间的代沟比70、80还宽。就像科比,篮筐在他眼里比大海
还广阔。
此外,BPEL的应用还存在一个天然的障碍,即应用集成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将接口用web
service包装一下就SOA了?就面向服务了?这鬼话你也信,那可真是你服务,你全家才服务呢。应用集成不轻松,所谓的企业敏捷性:能够根据外部环境
的变化迅速调整服务编排流程那自然是镜中月,水中花了。君不见,无数程序员们在开口大骂:靠,流程又要调整,早吃屎了?!
所以结论有三:
1、国内的嵌入式工作流应用还是什么适用就用什么吧,和XPDL\BPEL都无关;
2、一心要SOA、要BPEL。那别指望它能减少工作量,也别指望流程能够迅速修改;
3、要对企业流程进行敏捷管理,那就考虑文档化,别考虑执行。
posted on 2009-02-19 14:20
ronghao 阅读(1772)
评论(7)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SOA、B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