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技术贴的首发地址:http://atian25.javaeye.com/

天猪部落阁 - (ExtJS && AS3 && Java)

专注于ExtJS && AS3 && Java

常用链接

统计

FLASH

WORK

友情链接

最新评论

[转贴]Adobe AIR、Microsoft WPF和Mozilla Firefox三分天下

Adobe AIR、Microsoft WPF和Mozilla Firefox三分天下

未来,Adobe AIR、Microsoft WPF和Mozilla Firefox将会"三分天下";它们甚至会在用户的计算机中长期共存,同时为各种应用提供运行平台。

这是我对未来RIA应用趋势的看法。关于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我想先抛开具体技术体系不谈,从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用户(而不是开发人员,更非创业者)对互联网这个行业的期望说起。

1、感性(玩具为主的需求:闲聊、灌水、异性交往)到理性(工具为主的需求:高效率、更稳定、更安全、更丰富、更有现实意义)的需求转变前期

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97年。那年去武汉电信开通了拨号上网业务,拿到一个@public.wh.hb.cn的邮箱。虽然看起来很"笨重"而且还没有Web登录界面,但却是很少人能拥有的东西。这个邮箱也成为了我在互联网上最初的身份标识。

那时没有QQ,也没有百度,更别提国外的Google了,即便上了网,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有限:除了"武汉热线",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网站可以上。"命令与征服"的官方网站westwood.com是我第一个访问的国外网站:非常简陋的页面,没什么内容,更别提交互。

后来,有了中学论坛和QQ,更多的需求就是与人交流,更准确地说,是与人交往。一个在保守家庭接受应试教育十几年的孩子,加上本性内向的童年生活, 让我觉得在互联网上与他人(尤其是异性)交流是一件如此愉悦的事情。无论如何,我可以肯定在那个年代,学生用户中99%的人都是冲着找异性聊天去的。在这 样一个两性话题被如此禁锢的文化氛围中,互联网满足了数以万计人的本能需求:异性社交。然而,中国人毕竟以保守为主,于是大家都"曲线救国",其实想跟异 性讨个近乎,却要绕一大圈天文地理,那是一个闲聊泛滥的时代。也是造就"QQ神话"的时代。

随着信息的进一步开放,竞争的进一步激烈,除了一部分被网络游戏蚕食掉灵魂外,越来越多的人停止了闲聊。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已经不满足于这样一个雏形,即将进入新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标志是MSN"趁虚而入",高调地宣扬自己"白领专用",这是一个多么明显的推广技巧,却让MSN被无数人奉为"白领身份"的象征。然而无论如何,放弃闲聊而冷静地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为自己创造真实价值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人们之间交流话题也不再是"你多大了,你家在哪"这样的内容了。

然而,跑在浏览器里的单调内容,让上网效率非常低下。常常一上午泡在网上却没干什么事。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搜索引擎(北大的天网)和分类社区(例如校园BBS、行业BBS),人们检索信息的速度更快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随着客户端应用(C/S)与浏览器端应用(B/S)相比之下的"麻烦和笨重",越来越多基于浏览器技术的Web 应用开始出现。当C++程序员还在嘲笑那些改人家HTML代码的"浮躁的计算机初学者"连TCP/IP协议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时候,Web Developer(Web Designer)这个团体正在悄悄地形成。当.com风暴将真金白银带给互联网从业人员的时候,那些传统软件开发人员傻眼了。虽然之后的互联网行业遇到了泡沫遭受了重创,但我认为那并非一 件坏事:一方面,老用户开始仔细思考互联网产品究竟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另一方面,大洪水的洗礼让行业中许多粗糙产品逐渐消亡。又适逢电信利用ADSL疯狂 地扩张宽带接入点,更多的人们开始上网,这些非计算机类专业人士的涌入,让互联网彻底有了活力!原来那些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理解的"表单"、"菜单"、 "按钮"在大众面前显得未免过于唐突。普通网民更喜欢动画、图形、影视这些多媒体的展现方式。

互联网已由一个技术平台悄悄转变为媒体。遗憾的是,许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指责互联网对年轻人的影响。其实这种指责中所包含的许多问题,是只有互联网本身才可以解决的。RSS和SNS类产品的出现,让人们可以花比之前更短的时间完成同样复杂的任务。而在我看来,未来的互联网一定是要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离开互联网回到线下。这一点,Google是伟大的,它们一直信守类似的理念: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想要的信息,然后离开Google。那些靠欺诈点击来欺骗PV和眼球的二流新闻站、下载站如果想在互联网的发展中生存下来,长远之计显然是去切实为用户提供便利。

于是,我们有了DiggFlickr、Delicious、Netvibes、Wikipedia、YoutubeWordPress等等这些完全免费但又令人无比振奋的服务。无论是什么行业的人,都能从中获益。

总结:这个阶段,B/S蓬勃发展,仿佛一夜之间,到处都是"网站制作"的需求;即便是泡沫之后,Web2.0仍在不断提醒人们,B/S架构的重要性和"商业前景"。而依靠传统C/S业务发大财的Tencent,则非常及时地拿下了"qq.com"这个域名,实在是非常成功的战略决策。

2、技术平台的发展

然而,这些仅仅基于浏览器的应用在大众面前终究是低效的:并不是不来自产品设计人员创意的干涸,而是源自浏览器本身。例如我有一段视频要上传到Youtube,还得点击"浏览",然后点击"确定",如果我传到一半停电了,就会前功尽弃。更可怕的是,如果我有100张图片要上传到Flickr,我必须点一百次"浏览"、"确定"......

当用户需要"更快、更稳定、更丰富"的服务时,仅凭现在的IE6、Firefox2显然不够:单调乏味的界面、相互的不兼容性、标准的争议、渲染能 力的瓶颈、种种安全性限制导致对本地宝贵资源的无能为力:例如,需要保存数据到本地、需要在网络连接断开后不会导致任何数据丢失。

"更快更稳更丰富"的需求必然在未来更加强烈,于是,AdobeMicrosoft和Mozilla 开始提供各自的解决方案,而我(个人)将这种类型的应用称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客户端富展现应用"(姑且叫做"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 on Desktop" - "RIA-D"吧):与普通的Web应用相比较,它的功能更加强大,但又无需C++、Delphi、Java这些传统而复杂的开发技术介入,只需利用现有 的Web技术进行"组合"再调用各类运行平台提供的API即可。

它并不是的C++或者Delphi写出来的桌面软件,而是通过Web技术向桌面过渡的一种轻量应用程序。往往可以以核心的Web技术为开发基石,例 如XHTML1,JavaScript1,CSS2,ActionScript2/3甚至未来的XHTML2,HTML5等等......

下面,我简单分享一下我对这"三分天下"的三家的看法:

  1. Adobe AIR
    利用Macromedia当年FlashPlayer积累下的绝对优势来向外"辐射"AIR应用:一方面,RIA-D产品能做到无缝安装,体验流畅;另一方面,开发者资源是Adobe最大的优势:Web Developer(HTMLCSSAJAX等) 和ActionScript Developer的结合是一股强大的势力,不容忽视。想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当年Macromedia被收购时,曾有一位Adobe的高管表示它们买的 就是Flash。我觉得更可以说,他们买的是FlashPlayer这个在大众计算机上极强的渗透力和Macromedia对开发者、设计师极强的社区粘 度(这一点,国内知名WPF设计师Allan也有提到)。
    总结优势: 极大的FlashPlayer覆盖率,即便是初次安装Adobe AIR,也能做到"无缝"的感觉:用户不会被强硬的"下载"过程所干扰。此外,绝大多数设计师都是Flash、PhotoShop的忠实用户,我们都知 道,让设计师改变使用习惯比让程序员要困难得多,这恐怕也是微软头痛的地方:你招一个不用Adobe Flash做动画,不用Adobe Photoshop做设计的设计师恐怕会比较困难。
  2. Microsoft WPF
    微软是一部巨大的商业机器。他们似乎永远都不缺钱和赚钱的方法。这一部赚钱机器投入到RIA-D 应用,利用本身的平台优势进行"辐射"是非常迅猛的。在水木清华的WebGeek版看到一组数据表明,在微软与一些互联网/传媒巨头(NBC、AOL、 Nokia、Baidu、Tencent、DoubleClick等)进行合作的大背景下,每天装机量已经达到150万次!
    总结优势:强大的商业机器,强大的资金支持以及度天独厚的平台支撑。毕竟现在Windows操作系统还是主流中的主流。你可以主观地讨厌它,但你永远不能忽略它。
  3. Mozilla Firefox(3及后续版本)
    Mozilla?没错,就是做Firefox的那个Mozilla!
    Mozilla的背后是开源社区的支持,或者说是一个逐渐成长的生态系统。令微软更头疼的,这一群对IE恨之入骨的Web Geek在Web 2.0舆论导向中的作用毫不逊色于各类机构媒体(比如在Digg和Browse Happy,可以看到不同背景的人对IE表示"极大的失望")。 今年3月,AOL正式宣布了Netscape死亡,这也许加速了所有对IE有情绪的人更加坚定地加入到"Mozilla Firefox阵营"。现在把Mozilla Firefox和Adobe AIR、Microsoft WPF相比也许还有些"奇怪",但我认为他们之间功能的重复竞争是迟早要爆发的:Firefox作为一款独立开源的浏览器,在Web和桌面之间的平衡位置 非常难得,再加上没有垄断问题所带来的法律麻烦。一些简单的产品肯定是比Adobe AIR和WPF有更快速的"抵达率"的。说了这么多,来一个具体的例子也许大家会有点感觉:比如TwitterFox(基于Firefox) 和Twhirl(基于Adobe AIR)之间的关系,就颇有点这个意思。
    总结优势: 忠实、甚至"病态忠实"的使用者。他们对一切非HTML、JavaScript的展现怀有偏见。于是,开源社区的支持,以及极端意识形态者的舆论导向,再 加上本身作为一款浏览器平台,同样装在用户的电脑里,Firefox想要自己干点什么出来,比FlashPlayer还是方便百倍的。

后附:观察国内的情况,Firefox情况并不像美国、印度那么乐观。百度贴吧中的许多网友已经把"火狐"认定为十恶不赦的流氓软件,而中国的"开 源社区"更是只有去年王开源冲上Bill Gates的讲台呐喊给大多数人留下了一点印象(且不论好坏)。在中国,大多数人上网还是去满足感性(或者生理)需求:聊天、看小说、泡妞。做这些事情, Firefox比IE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相反,其安装、上手成本倒成了最大的壁垒。附一组数据作证,去年到今年我的Blog(仅含www.awflasher.com数据)访问者中浏览器的分布情况如下:

  1. 89.38% - Internet Explorer 1,733,472
  2. 9.58% - Firefox 185,826
  3. 0.56% - Opera 10,833
  4. 0.21% - Safari 3,985

而这些访问者中,来自美国的浏览器分布情况如下:

  1. IE 14057
  2. Firefox 6908
  3. Opera 155

可以看到在美国用户中,Firefox较之IE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PS:请任何看到我将中国数据和美国数据对比就开口大骂的无素质人士不要在我这个"崇洋媚外"的Blog上浪费时间。

- aw提醒您:博客可能危害健康

---
相关文章 :

  • AIR攻坚战 - Adobe收购Virtual Ubiquity
  • AIR Press - 基于AIR的Blog客户端维护程序
  • AIR - 携创业梦起飞(含大量AIR资源)
  • Silverlight研讨会
  • Apollo开发的商业前景及革命(下)
  • Apollo开发的商业前景及革命(上)
  • posted on 2008-03-26 12:39 天猪 阅读(375) 评论(2)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文摘

    评论

    # re: [转贴]Adobe AIR、Microsoft WPF和Mozilla Firefox三分天下 2008-03-26 14:02 cks

    而这些访问者中,来自美国的浏览器分布情况如下:
    1. IE 14057
    2. Firefox 6908
    3. Opera 155

    可以看到在美国用户中,Firefox较之IE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
    我也使用firefox,但没有看到firefox比IE更具优势啊

    6908 > 14057 ?????????????????????????????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转贴]Adobe AIR、Microsoft WPF和Mozilla Firefox三分天下 2008-03-26 17:57 乾为天|天猪

    @cks
    作者的意思应该是,在访问他的用户中.
    美国的IE VS FIREFOX
    以及国内的 IE VS FIREFOX
    两者相差看出FIREFOX在美国的占有率比中国多吧..

    我是这么理解的...
    不然就是笔误...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