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xuniji123 | 发表时间: 2006年十二月22日, 21:44
根据某咨询公司2006年的最新调查报告,IT各细分行业中,以手机行业收入最高,其中手机产品设计经理年薪收入总额高达28万元,研发经理为26万元,软件开发经理为23万元。普通职员中研发、销售序列薪酬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职能序列,如JAVA程序员年度总薪酬中位值能达到9万元,最高能到18万元左右。销售人员受业绩影响,其薪酬差异较大,最高能达到15万元左右。而财务、人力资源、行政、信息技术、市场等职能序列中普通职员月薪一般在3000元到6000元之间。
在各技术岗位中,根据2005年某招聘网白领薪酬报告的统计,上海地区网络工程师的平均年薪达到5.2万元,系统工程师的年薪接近7万元,软件工程师的平均年薪为6万元,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平均年薪为6.3万元,信息安全工程师年薪为6.4万元;硬件工程师平均年薪为5.5万元,技术支持工程师平均年薪为5.7万元。
薪酬水平和企业性质的相关性亦较大。同样根据某招聘网的上述调查,在上海地区,虽然网络工程师的平均年薪为5.2万元,但欧美独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的薪资分别为6.9万元、6.7万元,非欧美合资企业和民营私企的年薪只有4.9万元和4.3万元,而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网络工程师的薪酬则维持在中位线上。再以系统工程师为例,欧美独资企业的薪酬几近10万元,非欧美合资企业与民企私企则游走在5.7万元左右。
当然,近年来一个大的趋势是,IT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薪酬的差距在缩小,个别内资企业甚至超越了外企。但总的看来,外资企业,尤其是欧美企业薪酬仍具一定优势。
薪酬的地区差异同样明显。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2005年全国IT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0588元,其中,北京地区为71544元,上海为69572元,其他地区则多集中在20000~40000多元的区间内。但随着二级城市的不断发展,二级城市和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类城市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如杭州、成都、武汉、重庆等地,随着外资的不断涌入,薪酬水平也在不断上涨。
同在IT业,你的收入是多少?
IT行业似乎一直是高薪的代名词,身在此行,总让人平添许多羡慕。那么,剔除想象的成分,真实的情况到底怎样呢?
北京市宣武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的网络管理员告诉记者,他们每月所有的收入加起来约有2000元。其中一位工作了三年的小伙子每月还完房贷之后,兜里只剩下区区几百块钱。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带自己的女朋友到星巴克去喝一次咖啡,但一直都没有实现。
某银行科技部系统工程师滕先生说,大学毕业生在他们那里刚任职时的月工资大约是二三千元,部门主管年薪则在十几万元,工作了十年的他由于只是技术职称有所提升,所以薪水的涨幅不大,尚“没有达到大学毕业生的一倍”。
在某省国税局做高级系统管理员的杨女士没有透露自己的具体收入,但她反问记者,在北京一个月拿6000元算是什么水平?推测起来她的收入跟这个数字应该相差不会太多。
原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表示,他退休前协和招聘信息中心主任薪水的公开报价是8000元,但应聘者寥寥,显然相对于职责和能力来说这个数字不具吸引力。
在网络世界报社刚刚进行的网上调查的380份有效问卷里,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57%,3000~5000元的占26%,5000~8000元的占12%,8000元以上的只占5%.
而在薪酬满意度方面,被调查者中对自己薪酬非常满意的占2%,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16%,满意度一般的占44%,不满意的占38%,可见被调查者普遍不满意自己的薪酬水平。
那么,薪酬高低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呢?
学历、经验、业绩 一个都不能少
根据2006年某招聘网对北京地区292家IT企业的调查,学历与薪酬基本上是正比关系,即学历高,薪酬随之升高。达到本科以上学历者,薪酬会出现大幅增长,大专(51760元/年)较大专以下(48347元/年)学历者,仅增长了7.06%,而本科(72849元/年)较大专增幅达40.74%,硕士(118277元/年)较本科增幅达62.36%,博士(188709元/年)较硕士增幅达59.55%,从涨幅可以明显看出学历确实与“钱途”息息相关。较之以前博士的薪酬曾低于硕士,目前博士的薪酬得到了回升。这可能是由于博士主要从事研发类工作,而研发类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高使得薪酬相应提高。
同时,工作经验对薪酬的影响至关重要。还是根据某招聘网对北京地区的调查数据,刚入职场时,平均年度税前现金收入总额是45363元,第一个五年后则为60788元,第二个五年后为83405元,平均涨幅分别是34%和37.21%.
而在高压力、高风险的IT行业,薪水的决定因素当属业绩。我们采访的企业,如曙光、源讯、博彦等,其人力资源负责人都表示,公司的薪酬制度重在激励业绩优异的员工。某著名软件外包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年调薪两次,个人涨幅差异较大,根据业绩和职务,三年后有人拿到4000多元,有人则可以拿到8000多元。而以末位淘汰制著称的联想,员工业绩更是直接和收入挂钩,据称差异“大得惊人”。
近年来,盛行于欧美国家的宽带薪酬管理模式的概念开始在我国的IT企业中流行,其核心也是以员工的能力和业绩作为薪酬的核心标准。所谓宽带,指的是薪酬等级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加宽。其突出变化就是大幅削减职位的级别数,与此同时却将每一级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低级别的员工只要工作业绩出色,所对应的薪酬就会超过高级别的员工,员工不再需要一味通过级别的垂直上升来追求薪酬等级的提升。在宽带薪酬体系中,资历已经不再与薪酬挂钩,只要能力和业绩出色,刚出道员工的薪酬就可能超过资深员工,这样既调动了新员工的积极性,也促使高级管理人员和资深员工不断进取。
据高级顾问荆嫣红讲,目前宽带薪酬模式虽然还主要是大的外企在使用,但国内企业也逐步开始进行薪酬体系的调整,开始实行有一定带宽的“薪等制”,使同等级员工根据表现有更大的薪酬调整空间。同时薪酬包含的范围也比以前更广,这都说明企业薪酬发放将转向以业绩和能力为核心的趋势。
穷人学技术 富人学管理
实地采访和调查数据都表明,许多企业即使实行了所谓的“双通道”薪酬制,令资深技术人员的工资可以超过管理层,但实行起来看,仍然是管理层工资普遍要比资深技术人员高。某国内外包软件公司负责人表示,熟练的软件工程师的月薪可达到一万多元。但如果上升到中层管理人员,便可拿到从十万到四五十万元不等的薪水;高管层的收入更是随行就市,向外企看齐,也就是说在50万~100万元之间。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无论是国际公司还是国内公司,近年来管理层的工资总是一升再升。根据太和顾问的统计,2006年,IT业普通员工层薪酬增幅不到10%,领导层薪酬增幅则可达到12%左右,而且层级越高增幅越大。联想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去年的年薪就是在前一个年度的424万港元的基础上增至2175万港元的。而联想整体董事的酬金则由前年度的1270万港元升至去年度的1.75亿港元,激增12.8倍,增长的理由是要“和国际接轨”。
那么,国外情况又是如何呢?
美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发表的调查数据显示,普通美国上班族2005年平均年薪约4.2万美元,但在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CEO的平均年薪就高达1100万美元,两者相差262倍。换句话说,以1年260个有薪工作日计算,一个上班族辛苦一年比CEO一天赚的钱还要少400美元。
同样在2005年,英国FTSE 100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平均报酬上涨了40%,达到了近300万英镑,而英国目前的平均年薪为2.25万英镑,两者相差一百余倍。
所以,有人说,“穷人才去学技术 富人则去学管理”。此言虽然有些偏激(显然管理和技术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但也的确道出了部分事实。如果说前几年美国人还在为IT业大量进行离岸外包忧心,如今他们已经领悟到了外包带来的好处:在享受海外廉价劳动力创造价值的同时,本国员工更有精力和可能进行管理和创新的工作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竞争力。事实上,美国本土的有识之士如今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明天会更好吗?
根据某招聘网的调查,2006年,在全国应届毕业生薪酬下降的大潮中,IT行业逆市而动,由2005年的38099元/年升到41239元/年,增幅8.2%.
在《网络世界》的调查中,薪酬涨幅在15%以上的占11%,涨幅在5%~15%之间的占22%,涨幅在5%以下的占29%,保持不变的占34%,只有不到5%的人薪酬比去年有所下降。来自太和顾问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其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高科技行业薪酬增长率为9.3%,去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约为7.5%左右,高于各行业的平均值。
荆嫣红认为,由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长将带动IT消费的增加,国家对软件行业的支持和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的纷纷设立等因素都将刺激中国IT行业的增长。因此,从IT行业的整体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内IT行业薪酬仍然会继续看涨。
但是,根据身边的实际经验来看,经历了2001~2004年的全面低迷,IT业的收入实际已和传统行业差距大大缩小,在一些地区更是被金融证券行业所赶超。据太和顾问2006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证券行业的薪酬福利调研,证券行业对于一般员工岗位的薪酬定位介于3.1万元/年~11.6万元/年之间,对于业绩表现良好的员工,现金收入总额可以达到14万元/年以上。对于企业基层、中层管理岗位,市场薪酬水平介于13.6万元/年~34.5万元/年,而对于行业中一些核心、稀缺岗位,员工收入水平甚至可以冲击到40万元/年。
与此同时,考虑到IT行业的知识迅速更新和激烈竞争造成的巨大工作压力,它的“钱景”在许多人眼里已不比从前。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追求高收入的理念已经逐步改变,人们开始追求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在网络世界报社的调查中,办公环境舒适度、良好的同事关系、弹性工作时间和压力与挑战适中等因素仅次于薪酬及福利。
因此,越来越多的IT人选择了回归传统行业,这对年轻的IT行业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如果未来不能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IT业将面临人才持续流失的危险。
2006.12.20 来自:智联招骋
posted on 2006-12-27 14:12
坏男孩 阅读(1229)
评论(1)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佛曰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