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训练到自由创作
★★★★★ 绘画基础教程第一弹《从一张旅游地图开始》
★★★★★
在过去的经验里我发现,即使自己总结的方式方法对自己来说非常的简单实用,但是在许多人那里还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由于思维逻辑在总结某个经验的时候总是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并且不经意的隐藏了这些部分,以至让它变的简单起来,并方便随时拿出来使用。这样在一个外来者的理解里,就会形成障碍。所以希望学习的朋友请暂时放下自己的思路,进入我的思想里,让我的思路带着你旅行这一程。就象我进入先人的思想里去旅行一样。一旦你走过了这一程,你拥有了自己对这条路的认识,你就不再是仅仅拥有我的思想,所以你已经超越了我,那时候我需要向你学习了。你去旅游,我提供地图,你旅游回来然后告诉我你的特殊感受并告诉我,或者你会重新画一份更加细致的真实的地图。
目前我们所处的位置,我和很多朋友一样。如果绘画的进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塔,我想这个塔是一个倒立螺旋形状,越望上,所能拥有的知识面就越宽阔,你越往上走,就越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你可以在某个地方停下来,发现你脚下的地方仍旧是那么大,但是我敢肯定,你沿着这条螺旋的路获得的知识绝对不只是最上面的一个圆,从上从下或者从四面八方你都可以看的更远更清晰,而你立足只需要脚下的几片砖。我们现在就站在塔的最底端,我能提供的经验就是告诉你们如何看清楚脚下的这几块砖,然后一起去旅行。
(练习题:一,自由联想,一张旅游地图和旅游的联系和不同,说出一张地图相对于旅游本身的好处和缺陷。
二,回忆并创造性总结,回忆你学习绘画中的点点滴滴,总结出你认为绘画基础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必须要做的基础练习)
★★★★★ 绘画基础教程第二弹《走出迷宫的最好方法》
★★★★★
一
究竟要从那里开始
许多初学绘画的朋友都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我从那里开始学习啊?是临摹呢还是写生呢?临摹照片还是临摹大师?要不要画素描?
怎么写生?怎么临摹?为什么我总是没有进步呢?
其实我曾经一直有着和你们一样的困惑:究竟要从那里开始?
二
走出迷宫的最好方法
我们都玩过走迷宫的游戏.走出迷宫的最好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呢?有经验的朋友一定会说:从出口处出发倒着走.对,这就是最好的方法.从目的地出发可以更快找到答案.我们现在学会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倒着看问题。
绘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迷宫,我们走迷宫之前,我们先拿到迷宫的地图,找到我们的目的地,然后寻到我们的出路.然后再在迷宫里探索.在真正走迷宫的时候,你才不至于在岔道口迷惑不前.现在我们又学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明确自己的目的可以更容易到达终点
学习绘画的目的是什么呢?
真正的答案只有一个:自由描摹自然的和心中的图像.
如何自由的描摹心中的图像就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只要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从哪里开始都可以到达终点。
三
从开始处开始还是结束处开始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目标:自由描摹。现在我们试着再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一位大师,做你心目中的大师。这样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学习自由描摹,学习大师。
如何学习自由描摹,在后面的课程里,我会一点一滴告诉你。
如何学习大师,我必须做出一些强调。
你如果想成为你心目中的大师,你就必须从大师的开始处开始,而不是结束处开始。一般情况我们总是看到大师最光辉的终点,而忘却了注意走向光辉终点的历程,这对我们来说往往是一种误导。当我们看到大师的一挥而就,我们往往会认为就这么做了,而不去审视或不能审视他们隐藏了或简单化了的部分,而这些恰恰是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实在太快了,他们在一瞬间就完成了这个过程,而我们需要和他们走一样的路或同步的思维,才能真正进入大师的思想里。就如我们欣赏唐朝诗人贾岛的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样。你单纯地看到表面,你是不可能学会写出一首好诗的,你必须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起去反复“推敲”。
四
从临摹照片开始
我的课程安排,既没有从写生开始,也没有从临摹大师开始,而是从临摹照片开始。
为什么这样安排课程,也许有些朋友会提出疑问或者异议:“过去没有人这样开始啊。”那好吧,这种方法就从我们开始。
我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这样安排:
一
关于从写生开始,西方过去这么做。写生对于一个新学习的朋友会有很大难度,不论是复杂的表现技巧还是简单的观察方法,所以从这里出发,新学习的朋友往往无从入手
二
关于从临摹开始,东方绘画体系往往这么做。前面我提到我们不容易进入大师的思想,所以我们一开始临摹大师,往往找不到大师绘画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容易误解歪曲。而这样的错误理解也许需要很多年才能更正。所以我建议你可以稍晚一点点再开始临摹大师的作品,至少要在你对绘画基础已经有了些认识之后。
三
写生和临摹,东西方大师都这么做。在习惯从临摹开始的东方,也会听到“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建议和“师法自然”的呼声。在习惯写生开始的西方,毕加索十岁以前,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临摹了无数古代绘画雕塑作品以及花纹图案,而另一位绘画大师马蒂斯说:“我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去卢浮宫临摹大师作品,我这样做了十年。”
四
从临摹照片开始是最符合现代人学习的方法,古人如果有照片,我想他们也会这么做。文艺复兴时期无数先人用了几十年积累的透视经验,在照片里一目了然,我们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这么做了。而且照片中包含了诸如构图等其他绘画因素,可以很容易入手,并且代替眼睛和大脑解决了一直困绕我们的视觉转换成图象的问题。最好的消息是,在现代的社会里,你很容易找到各种各样的照片,这比你花大钱请模特要经济实际的多。
(练习一你不妨现在就和我同步思考这些问题,如何开始你的学习?
练习二,找一些大师作品,比较绘画与照片或者现实生活的自然景象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练习三,找一些有你喜欢画的题材的照片,试着临摹,然后对比一下画与照片的区别,并且保留这些画,作为你现在的历史记录,提供以后拿出来对比学习成果!)
★★★★★ 绘画基础教程第三弹《绘画状态和最根本的技能》
★★★★★
一
绘画状态与浮躁心理
不管处于什么情况,绘画时你必须让自己进入绘画状态。
绘画状态是什么样子呢?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在某个时段,你画的非常好,而在另一个时段,却怎么也画不出好的作品来?我们经常把这种画的好的时段叫做有感觉,而总是画的很好的人就说他是有感觉的人,而且我们经常抱怨自己:为什么我就没有感觉呢?
而且这种情况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我就有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找不到感觉。甚至画的东西怎么也超不过最初学画时画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我把它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浮躁心理,二是没有学会进入右脑模式。
关于浮躁,在现在快节奏的时代很容易发生,当我们被金钱所左右或者看到别人比我们更强大的时候,我们就很自然的急于求成,这是绘画的大敌。所以我们首先必须驱除浮躁的心理状态,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绘画所带来的快乐情绪。即使你不能够完全去除或控制,至少在学习或者绘画时,你不能有浮躁的心理。我这里引用绘画大师达.芬奇的话来提醒大家:如果你是一个初学画者,想学好素描并取得成效,那么你就要习惯于慢慢地描画。要判断出哪些光线更亮,哪些阴影更暗,它们是如何相互混在一起的,它们的比例大小如何。要认清轮廓线的来龙去脉,线条的弯转曲折。何处线条清晰,何处模糊,何处宽阔,何处纤细。最后还要使你所画的阴影和光是统一在一起的,没有孤立的界线和边缘,就像烟雾一般。当你养成用功的习惯,通过手不停地描画和见解的不断加深,那么你的技术也就会提高得如此之快,甚至连你自己都还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关于学会进入右脑模式。什么是右脑模式?如果细致的讲,或许会长篇大论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只拿最有用的部分来对我们有所帮助。我们的大脑主要由左右脑组成,左脑负责语言逻辑及归纳,而右脑主要负责的是图形图象的处理记忆。所以右脑模式就是已图形图象为主导的思维模式。进入右脑模式以后是什么样子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受语言模式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清晰地感知图象,并忘却时间,而且整个过程会很轻松并且快乐。如果再深入,我或许会告诉你这和宗教或者瑜珈所追求的冥想状态有关,可以更深层次的感受事物的真象,不需要语言可以立体的多元化的直观的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关键是可以增加图象记忆和在大脑中直接看到构思的图象。这对绘画很有用哦。
我们对右脑模式只做简单的了解就足够了,就象很多知识只需要简单了解就可以应用,象骑自行车只需要学会保持平衡而不需要学习力学原理一样。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自由进入右恼模式的绘画状态呢?答案是:有,你可以随时据有你的绘画感觉。
二
进入绘画状态的技术
进入绘画状态的技术有很多,我们六项绘画基础技能的前两项就是内外兼修的太极功夫。如果你希望有专门的练习,我可以介绍一种方式给你:
你可以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站着也可以,然后找个有柔柔的光的目标,象月亮,星星或者蜡烛灯光都可以,当然也可以是你要观察的事物。然后让自己轻轻的放松,看着那里。这时候头脑或许会有各种念头冒出来,没关系,不要去管它。你只是安静的看就对了。如果你能感受到那种入神的感觉,就请你逐渐放大它。你或许会说:这不是象小时候经常发呆的样子吗?对,就是这种感受。如果你做到用心专一或者一念不生,你很了不起了,你也许会体验到其他特殊的感受。
即使做不到也不要紧,只要在观察事物时尽量减少词汇在头脑中的干扰,放松自己,不要提醒自己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只是安静的仔细的看,观察自然事物时如此,观看大师作品时同样如此,你就会发现你看到了平常看不到的细微区别,体会到了平常人体会不到的特殊感受,在绘画时你就可以描摹出常人所发现不了的事物的真实.
三
绘画的六项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技能
第一项基本技能:整体观念
第二项基本技能:对边线和轮廓的感知
第三项基本技能:对阳形与阴形的感知
第四项基本技能:对比例与透视的了解和运用
第五项基本技能:画出重量与体积的技巧
第六项基本技能:对光影明暗与色彩的感知与应用
四
简单实用就是真理
可以说任何知识技能越简单就越实用,越是复杂庞大的知识体系,越是仅具有参考功能。
我过去对武术技击作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归纳,发现武术可以最终归纳为攻和防,攻需要可以从任何方向和角度发力,防需要自由移动及轻柔快速地拨挡,加以简单练习和对力量速度的理解,就可以熟练运用。相反,如果你认为只有按照各种庞大复杂的武术体系以及拳术套路练习才有作用,那么你即使用尽一生的时光,你连一种武术或许都学习不完。所以当时会有武术冠军被小流氓打的跑到警察局求救的笑话发生。
所以说任何复杂高深的技能仅仅是简单技能熟练应用的结果。
传统的美术教育把绘画分为素描,速写,风景画,人物画,油画,水彩等各种庞大体系,恰恰阻挠了我们的简单实用的学习要求。所以我想你应该牢记这六项最基础最根本的技能,并加以不断练习和应用,再加上以下几项基本技能,你就可以自由的进入不同的绘画领域,不管是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或者油画水彩画,写实或者抽象,以及我们想进入的插画,漫画或者动画世界。记住并拿牢它们,它们是:
第七项:靠记忆作画的能力
第八项:自由联想的绘画能力
第九项:情感表达和提炼与概括的能力
第十项:了解和应用不同工具表达以上九项技能的能力
只要对以上十项基本技能反复练习并加强,你就已经站在了螺旋进步的塔上,你会发现,你每一次回到原点,你都会对这项技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如果你已经熟悉以上十式,你还会发现它们原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果你组合其中某些项目并努力研究它们,你就能创造出新的绘画语言,那些突出的闪亮的地方,就是你的风格。
直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你几乎忘了你是怎么做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事物的本质。
现在我就和你们一起努力,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练习题:一,想一想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很容易进入绘画状态,什么时候很难安静下来而不能进入绘画状态?记住你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帮你进入右脑模式的敲门砖。
二
找一些美术作品,素描或者色彩的,大师的或者民间的都可以,观察分析,看看那些绘画作品中具备以上十项基本技能?具备了那些基本技能?还有没有十项基本技能所没有包括的其他内容?通过自己的分析,加深对十项基本技能的了解。)
后面的课程,就是你期待已久的实际练习项目。在开始练习项目以前,我建议你再次认真看一看以上的课程,因为这就是我拿给你的地图。而你学习的目的就是记住它们并可以自由地从脑中提取这些知识,运用直到和自己的身体融为一体。加强记忆的方法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自由联想,运用,帮助并教导他人。
★★★★★ 绘画基础教程第四弹《整体观念VS潦草素描》
★★★★★
一
开始就要树立整体观念
我们前面说过,明确自己的目标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我们看一幅绘画作品是否优秀,我们永远看它的整体,即使你的局部完成度再好,整体不完美,仍旧不能算一幅好画。所以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开始你的绘画,你必须把整体观念放在第一位。没有经验的朋友总是关注局部,这或许和我们的看事物的习惯有关系,我做过试验,如果不提醒自己,视线总是停留在某一个点上,而其他的地方在视线里就开始模糊起来。艺术家不是这么做的,艺术家必须整体的看待事物,必须整体的看待自己的作品。我们一开始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等一幅画快完成了,才发现问题,修改又无从下手。画一幅画是这样,画一个物件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从关注整体开始我们的练习,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一开始就关注整体的最好练习方法,就是潦草素描。
一
什么是潦草素描呢?
潦草素描是一种快速连贯的绘画练习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叫它草图。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速写,但我认为它和传统意义的速写有所区别。潦草素描就象草书一样,快,但不失章法,简单却包含了主要的信息,草却架构了平衡美感,依然可以传达你最主要的感受。潦草素描包含了设计,构图,姿势,结构,线条等多种因素和考虑,区别与一般传统意义的简单线条的记录。
三
潦草素描的优越性
传统的素描练习方法习惯于从细致素描开始,并且也在一开始就关注构图的整体关系,为什么我们不从细致素描开始而要从潦草素描开始呢?
其一,潦草素描快速的架够整体。快是它最大的优越性。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如果一开始从细致素描开始,恐怕量的积累势必很缓慢。
其二,潦草素描的可改性最强。我们总是对于以完成的作品给予认可,而很难打破,即使是错误的。如果你从潦草素描开始你的绘画,你就不用担心,因为你可以随时修改它直到它合理你满意。
其三,潦草素描让我们一开始就象一个艺术家一样去感受事物。潦草素描因为快,所以我们没有时间关注细节,而是集中关注事物的整体关系。这样我们就和所有艺术家一样,一开始就整体的观察事物,关注绘画作品的整体关系了。
其四,潦草素描有利于帮助我们进入右脑模式,也就是绘画状态。因为我们必须快速的准确的观察描绘对象,我们就会自然的减少语言模式对我们的干扰,而进入艺术家必须进入的状态。
四
谁在使用潦草素描
动画家在使用,漫画家在使用,插画家在使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都在使用,如果你经常看绘画大师的素描作品,你就可以处处看到它们的影子。可以这么说:一幅成功的作品必须从草图开始。草图就是潦草素描。从Ib
Spang Olsen的儿童插画可以看到,即使是成熟的作品,一样可以用潦草素描来表现。
五
临摹照片要注意什么
前面我们说过,从临摹照片开始学习是最符合现代人学习的方法。照相机代替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帮我们处理了很多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如透视关系,如何把立体的事物压缩到一个平面上依旧产生立体感觉。印象派大师德加就经常使用照片来画他的芭蕾舞女,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借用照片提供的信息创作出了优秀的漫画作品。所以临摹照片不影响你的绘画技术,相反很有帮助。临摹照片并且获得如何有效的处理立体事物到一个平面上的技能,你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构图,优秀摄影作品的构图象优秀绘画作品一样是经过构思的,通过临摹好的摄影作品可以帮我们解决一定的构图问题
第二个问题:比例,构图离不开比例,以后我们会单独拿出来讲。现在我们主要是体会,在临摹的时候关注哪里更大一些哪里更长一些,其他地方与它们的对比关系。
第三个问题:透视,所谓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的视觉原理。现在就可以在临摹照片的过程中体会照相机是怎么做到的。
其他的如色彩关系明暗关系光影你都可以在临摹照片的过程中去慢慢体会,即使你现在还不需要把他们画出来,你也要这么做。
六
开始你的潦草素描练习
你看一辈子的NBA,你也学不会打篮球,你必须亲自动手才可以。学习绘画也是如此,你必须自己动手才可以学会绘画。所以从这一课开始,最重要的不是我告诉了你什么,而是你练习的如何,所以请重视你的练习。每天至少也要抽出十几分钟来画你的潦草素描,即使你已经成为艺术家,你仍然应该持续它。
练习一:一分钟潦草素描
你可以找一本电影杂志或者一本有十几幅以上图片的画册,准备好铅笔和十几张纸,不许使用橡皮。按照你临摹照片的比例画出一个画框,然后使用快速的连贯的几乎是笔不离纸的笔触在画框里临摹,不要评价你的画,而是尽量使用你的感知系统。大约一分钟完成一张。翻开下一页继续你的练习。
当然你有条件也可以打开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临摹,你学习绘画的同时你也学习了电影语言的运用。你还可以直接使用绘画软件来开始你的练习。大约十五分钟,你已经获得十五张这样的绘画作品,然后看着你的画,回忆你所临摹的每一张照片,看一看你有么有能够清楚的记起它们。你可以把它们挂起来,挑选出感觉比较满意的一张保留。
练习二:五分钟姿势素描
你可以找一些人体的图片资料,或者找朋友做你的模特,穿衣服的或者没穿衣服的都可以。准备好纸和笔,仍旧不需要橡皮。让笔在纸上快速连贯地来回转动,用五分钟完成你的姿势素描。因为时间比较长,你可以画的相对更具体一些。你同时需要学习感知你的模特,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身体的每一处感官,你要体会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你要用所有的感情来画,而不仅仅是手。在动画公司学习原画有一样重要练习,就是表演。
练习三:更长时间的构思练习
你可以给自己宽余一点的时间,自己构思作品。你可以参考摄影作品或者绘画作品。仍旧用潦草素描的方法,轻轻的快速的画出,如果有不满意或者画错的地方,不要擦掉,它是你正确绘画的参考,用略重一点的笔触继续画出更好的或正确的地方。如果已经画到看不出来是什么,没关系,再找一张纸,覆盖它,重新再画,直到满意为止。看看大师的手稿,你就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好了,如果愿意,以后我会提示你如何提高你的潦草素描练习。如果你没有机会再学习,你依着自己对潦草素描的理解和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看大师的作品,你一样会找到出路。认真对待你的练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绘画基础教程第五弹《纯轮廓素描VS线条绘画》
★★★★★
一
视觉触摸与纯轮廓素描练习
现在我们开始做一些写生练习,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
学习绘画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如何观察以及如何把你所观察到表现出来。
我们这次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是视觉触摸,我们的练习叫纯轮廓素描练习。
我们上一课提到的整体观察在以后的课程中会单独拿出来仔细讲,现在的纯轮廓练习是由点到线的观察方法。加起来就是整体的观察,由点及线的观察,这很吻合我最初提到的思维模式,这样我们看到的问题就比较全面了。
我们的写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事物,只要你方便,可以是周围的朋友,或者手边的任何小玩意,或者是用左手画你的右手,只要你感兴趣画什么无所谓,关键是认真对待你的每一次练习,学会如何熟练运用你的观察以及如何表现。
我们就用画右手画左手来讲解我们的练习。
准备好你的纸和笔,把他们放在你的右边,比较舒服的地方。可以深呼吸或者其他方法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尽量用一种愉快的心情开始我们的视觉旅程。把左手放在左边,时间可能会比较长,所以尽量摆放的比较舒适一些,做一些好玩的动作也可以,如果你不喜欢这样,随便放着也行。
现在把你的视线停留在左手的边缘,固定在某一点。你的笔在你的纸上,想象这一点的位置,固定下来。然后开始视线和手的同步运行。
记住不要看你的画,只是认真仔细的观察你的左手,随着视线的起伏转折,右手做同步运动。
这时你不要仅仅用眼睛看,你要动用你的想象力和你的所有感官,想象你是在用右手抚摩着你左手的轮廓,轻轻的移动,你能感觉到皮肤的温暖,和它的生命,所有的构造都是那么的有趣,它或许做过很多事情完成过很多伟大的创举,或者已经粗糙起来或许仍旧温软,它经历了无数风雨路程,你不仅看到它的现在也看到它的过去,或者你也可以看到它的将来,这些都让你感动甚至心潮澎湃。你的感官系统围绕你的左手轮廓象蜗牛爬行一样缓缓移动。或许中间会打断会有停顿,笔离开了纸,没关系,把笔放到你的停住的地方,继续回到你的练习上来。直到它完成这次旅行。
现在你一定很激动,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你也许从来都没有这样认真的审视过你的手,并且动用你所有的感知系统。实在太奇妙了。你不仅学会了一种观察方法而且你学会了感觉转移。你的第一次视觉触摸练习可以告一段落。现在可以看你的画了。或许你可以发现你画出了从前从来没有画出来过的高难角度,或许你发现你画的只是一堆杂乱的线条。不要紧,这种练习在以后一定会让你大有收获。
我的意思是,这个练习不仅仅在开始学习时练习,而且要一直坚持这种练习,经常的使用视觉触摸会让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大大提高。你还可以练习顺着事物的体积纹理,沿着不同的角度触摸,来练习对体积的认识和表现。还可以练习快速的触摸,通过控制触摸速度来掌握线条的不同表现力。加上潦草素描,你就掌握了两项有力的功夫,它们都将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发挥出极大的威力。
二
学习用线条语言绘画
现在你可以通过临摹优秀的线描作品来学习了。
在视觉触摸的练习中,我们对轮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轮廓不只是边线,而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轮廓的准确描绘可以体现出事物的形体,结构,甚至光影变化。通过临摹大师的线描作品结合视觉触摸的个人体会,你将更容易理解用线表现事物的方法,原理。你可以选择临摹国画,也可以临摹插画,漫画,或者大师的线描素描作品。现在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写实的作品来练习,学习大师是如何使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
三
如何把你的潦草素描变成实在的作品
潦草素描除了可以直接作为成熟的作品使用,也可以作为设计草图。
我们来学习把潦草素描变成线描作品的技巧。
其实方法很简单:
其一,直接在草图上用铅笔描出正确的轮廓,动画原画通常使用的方法
其二,直接用钢笔签字笔或者毛笔描出正确的轮廓,墨水干后,擦掉铅笔线,漫画家通常使用的方法
其三,在潦草素描上覆一张半透明的白纸(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透写台),在白纸上描出轮廓,这个方法得到的图比较干净。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草图,再直接临摹一张线描作品,你喜欢就可以,没人回管你用什么方法,关键是看最后的效果。
四
如何练习你的线条
很多朋友会羡慕流畅挺直的线条,经常会想这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
我也闹过这样的笑话,误认为漫画的线条统统是电脑制作的,还拿着别人的动画铅笔稿拼命的搓,看看是不是复印的。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样的线条需要很专业的练习才能做到。我说的专业不是什么专业的技巧,是专业的精神。
你可以找一些优秀的线描图,有条件的可以复印,没条件的直接用书也可以。把半透明的白纸覆在上面,可以用夹子固定你的纸。找一支钢笔或者签字笔都可以,在白纸上描线。尽量让你的线条准确,流畅,一根线条尽量一笔完成,一笔不能完成的收笔要轻,再轻下笔衔接线条继续,接口处不要有明显的接口。这样练习直到画出挺直漂亮的线条。
这个过程也许短也许长。我在漫画公司曾经用了一个月时间练习习钢笔线条,而且我有动画公司几个月练习铅笔线条的底子。开始画钢笔线条仍旧很难画好,而且经常出错,开始总认为是笔不好,纸不好,后来一再换笔,终于疲了,就随便拣一支笔练习。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不是手在运笔而是笔带着手在走,线条就开始变的漂亮起来。你一定要问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功夫练习线条?呵呵,老师说技术到一定程度就是艺术。当时的结果就是书商只要我描的稿子。
五
如何丰富自己的线条表现力
然后解释一下视觉触摸:目前看到最早的关于视觉触摸的文字是尼克莱代斯的素描进阶教程,或许还有一种说法叫自然的绘画方法,在美国被广泛采用四十年的美术教材。在贝蒂·艾德华
的《象艺术家一样的思考》中属于重点练习之一。猪猪讲到的方法就属于此。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练习:《象艺术家一样的思考》中有这样一句话-----靠这样的方法几乎画不出一幅象样的画,但是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对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非常的有帮助。我也这样认为,呵呵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一,认真的观察事物:只看事物不看画的练习方式让我们不受干扰的关注描画对象本身,而不是画
二,进入绘画状态或右脑模式:很多人会说,我以前已经在认真看了,为什么还是画不好啊。呵呵,我们看事物时有一种习惯,就是使用语言模式,比如一个苹果,我们看了会想苹果是圆的,是红的或者绿的,我们就草率地画出绿色的圆,结果和苹果本身相去甚远。绘画状态就是排除语言模式干扰,呵呵,佛教徒追求的大智慧就是这种不思考灵感雪片般落的状态。
三,找到轮廓并提高线条绘画的能力:轮廓不只是简单的边线,轮廓可以准确表达事物的结构,看看中国画,漫画的主要表达方式,就知道了,西方很多素描大师也是这么做的哦。
提高的另一关键:触摸,我们练习时不要认为自己在画什么,而是用笔在触摸感受描绘对象,你的手怎么摸这个苹果,你的笔就怎么移动,手拿起来的时候,笔就不能停在纸上。我们是在转移感觉,
图象一下子就可以接收到大脑,语言却要罗嗦这么久,可见图象模式的特殊优越性了!
★★★★★ 绘画基础教程第六弹《形状语言
让绘画简单》 ★★★★★
一
让绘画变的简单的秘诀:形状语言
伟大的印象派画家爱德华.莫奈曾经说过:“自然界中没有线条,只有色块,彼此映衬着。”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几何体写生练习被放在最开始的重要位置。
把复杂的事物理解为简单的几何形状是让绘画变的简单的秘诀。
一个复杂的人体,如果按照正常思维来描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一个自然景观,更是有无数的物体组成。如果把它们划分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面和体积,仅仅画简单的形状,绘画就变的象小学数学题一样简单。
我们只要先画出大的形状,再在大形状中找出小的形状,再在这些小形状中画出简单的色彩变化,就可以描绘出不同特质的事物了。看起来要比把绘画分成人物画,静物画或者风景画简单的多了。我们绘画过程中要思考的仅仅是这些形状的大小,比例,角度,以及相互穿插的关系。
它是什么样子的?直的还是弯曲的?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相对于另一个形状它是大还是小?距离有多远?从什么角度倾斜?几个形状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你不需要考虑它是山或者是树,它们只是不同的形状组合。
学会根据事物的形状去观察事物以后,画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因为我们什么都可以画好,什么都一样对待,无论是人物,建筑,动物或者风景。因此不存在我不能画或者不会画的事物,只有你不会用正确的形状语言去观察和表达的事物。
二让构图变的简单的秘诀:关注阴形
阴形与阳形是美术中沿用的术语。篆刻艺术和版画艺术中,刻出凸线,以凸线为主表现物象的方法叫做阳刻。刻出凹线,以凹线为主表现物象叫做阴刻。印出的作品正好是相反的阴形与阳形。这是利用阴形与阳形创作艺术品的例子。在剪纸等艺术中也经常看到。
我们这里把描绘的主体叫做阳形,主体以外的空间叫做阴形。我们现在学习通过关注主体以外的空间的方法---–
对阴形的感知,来提高绘画能力。
观察阴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不是在看有什么,而是在看没有什么。对我们来说,意识到空间的重要性是种全新的体验。以往,我们总是把精力集中在目标物体上;现在我的目标是让空间更“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带给你视觉的新体验。
★★★★★ 绘画基础教程第七弹《透视与比例》
★★★★★
一
了解一些透视必要的知识
透视学的发展和研究与科学发展有关,也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关。
现代绘画透视着重研究和应用的是线性透视,而线性透视重点是焦点透视,它具有较完整较系统的理论和不同的作图方法。
线形透视是指14世纪文艺复兴以来,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学透视的方法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是画家要求理性解释世界的产物。其特点是逼真再现事物的真实关系,是写生绘画重要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他把绘画与雕刻的原理应用到透视学上,他确定了影响远近知觉的五种因素,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透视的基石。即线条透视(物体越远,视角越小)、节目透视(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空气透视(山越远越蓝,是由于空气和烟雾的影响)、移动透视(注视近物而头摇动则该物与头同向移动,注视远物头摇动则远物与头反向移动)、双眼视差(左右眼对同一物所见不完全相同)。根据这种透视方法所描绘的物体最接近眼睛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真实。先人经历无数研究得出的这些法则,现在,我们从照片中则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
这一透视法则可分为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线性透视,(也称线条透视、几何透视)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按照灭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一个灭点)、成角透视(两个灭点)和斜透视(三个灭点)。因为透视现象是远小近大,所以也叫"远近法"。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积相同的物体,距离近时,视觉影像较大,远时,则小;距离较近时,宽度相同的物体视觉影像较宽,远时,则窄。这是由人眼的视角形成的规律。位于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近高远低,位于视平线以下的物体,近低远高。在现实生活中,人眼观看远近景物的透视规律如下:①
物体远近不同,人感觉它的大小不同,愈近愈大,愈远愈小,最远的小点会消失在地平线上;②
有规律地排列形成地线条或互相平行地线条,越远越靠拢和聚集,最后会聚为一点而消失在地平线上;③
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则越模糊。
而在线形透视理论确立以前,世界各地由于不同文化制约,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发表现空间立体的方法,在距今
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中就有所运用。这些再现空间的方法,是画家们依靠感官认识世界的体现:
○1纵透视。在平面上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中国古代构图法中称高远法,即近低远高。在人类早期的绘画艺术中经常可以看到,最典型的是埃及墓室壁画的构图,远景作为一条横带完全置于近景横带之上。在儿童画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所有物体都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物体没有近大远小的区别,只是通过物体的高低位置来体现透视感。现代很多画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描绘出的世界往往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受。
○2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手法。这里不同于焦点透视中的斜透视。
○3重叠法,又叫遮挡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利用前面的物体部分遮挡后面的物体来表现空间感。在儿童画中,小朋友们往往采用混合式的绘画空间来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主要的空间表现方式就是"左右上下关系"和"部分遮挡关系"。同时遮挡法也让在有限的画面内表现更多内容成为可能。
○4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这也是现代线性透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5近缩法。在同一个物体上,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视太大,而遮挡远部的表现,为此有意缩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画面效果。在佛寺中常见把大佛塑造得往上逐渐膨大,实际上就是近缩法的运用,使人在其下仰视时避免过度的近大远小变化并得到完整的视觉印象。
○6空气透视法。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
所谓"远人无目,远水无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同时存在着另外一种色彩现象,由于空气中孕含水气,在一定距离之外物体偏蓝,距离越远偏蓝的倾向越明显,这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祭坛画,常用这种方法造成画面的真实性。
○7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8
环形透视,环形透视的特点是不固定视点,视点在围绕对象作环形运动,因而能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作全方位的展示,这种环形透视在传统民间美术中是最为常见的。例如,唐长安小雁塔明代重修碑之阴线刻四合院,也是把上下左右的殿宇迴廊平面铺开,朝向画面的中心、战国狩猎攻战铜鉴图样和内蒙阴山氏族社会岩画行猎运载图,也是把车平面展开,把左右两匹驭马平躺下来,四足朝向画面的外边。
○9
透明透视,透明透视是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这一表现手法最长见于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
墙背面或动物腹内的事物虽然在一个视点看不到,但它是存在地。儿童画中同样会经常看到这一只关注表现内心感受的空间表现方法。
○10散点透视,不同于焦点透视只描绘一只眼固定一个方向所见的景物,它的焦点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视点的组织方式并无焦点,而是有一群与画面同样宽的分散的视点群。画面与视点群之间,是无数与画面垂直的平行视线,形成画面的每个部分都是平视的效果。若从一点看全幅,则不符合透视法,但是观众移动着看去欣赏画面时,每个局部都似生活景象,这种透视法的画面,有利于充分表现人物及局部。由于画面的视点不是集中,而是分散到与画面等大面积,成为无数分散的视点,故名。散点透视有纵向升降展开的画法,中国画论称为高远法;有横向高低展开的画法,称为平远法;还有远近距离展开的画法,称为深远法。
除了以上的理性透视和感性透视,还有画家自主创造的故意违反透视规律的空间表现手法
○11反透视
即故意违反一般透视的近大远小的规律。一般认为开创反透视先河的是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对于文艺复兴以来利用线性透视方法造成三维错觉的那一套技巧,塞尚已抛至脑后。他创造了一种"反透视法",他不是创造观赏者进入画里面去的深度,而是创造被他所描绘的物和人向观赏者走出来的印象。他无意于使自己的作品获得"逼真"的效果,无意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而是要表现物体的结构、相互关系和色彩,他要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这是靠艺术家的理性而非眼睛所能把握的真实。
由于科技发展和实际要求而产生的
○12广角透视
,又名鱼眼透视,因为模仿鱼眼镜头的拍摄效果而得名。扭曲夸张的透视效果。在表现视觉冲击力的漫画场面中经常被用到,也可以在较小画面中表现广大的空间。
○13俯视平行透视,一种变通的,无灭点的俯视平行透视方式,多运用于游戏场景中。
从以上介绍来看,所谓"透视",就是表现画面中各种物体的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位置关系,在平面上构建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所有透视方法都服从于画者对画面的表现要求。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运用最合适的表现手法来学习或者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学习透视不需要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透视原理进行创作,如果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透视原理进行创作,其结果往往是一幅呆板而又僵硬的画。观察和感觉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已经足够了。靠感觉画透视关系的最大好处是它可以应用到各种主题表现中去。
二
通过练习来掌握透视规律与对透视的感觉
○1临摹照片学习焦点透视的基本规律:照相机诞生以来,现实世界的东西可以在一瞬间再现,照片所再现的世界,基本上和线形透视规律是吻合的。焦点透视再现的效果就象我们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的结果,这是照相机模仿了眼睛的原因。使用照片学习透视可以很容易找到透视的感觉,而且在以后的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这种感觉会一直伴随着你,这就是训练的目的。
首先找一些容易得到的有建筑物的图片,幸好现在有这样图片的杂志刊物随手可得。临摹的方法既可以是一开始学习的潦草素描,轮廓素描,也可以是结合了两样技能的形状画法,我们这里关键是要通过练习把透视知识变成我们自身的透视感觉。在临摹过程中我们要一直带着几个重要的问题:拍摄者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视觉焦点在哪里?和我们眼睛平行的那条线在哪里?视平线上面的物体和视平线下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不同?拍摄主体离我们眼睛是远还是近?远近的虚实变化是什么样子的?直到我们可以自然的发现这些透视规律。
○2现在我们对透视规律已经有所感觉,并且我们可以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近大远小等等的透视法则。我们明白了眼前的事物和我们所了解的事物看起来并不完全一样,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我们的写生练习了。我们这里的写生练习其实并不要求你象有些搞研究的那样研究透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里只需要你保持临摹照片时的感觉,并且画你所"看"到的。
○3临摹大师的写生作品,你可以事无巨细的临摹也可以只画草图式样的练习,学习理解大师的作品中是如何运用透视规律的。你将了解到大师作品中处理透视关系和照片中反映的透视现象有所区别。
○4临摹影视作品。有条件的话,你可以把优秀影视作品停下来,逐个镜头的临摹,这样你可以学到的已经远不是透视规律那么简单,你还将从电影镜头中学会如何艺术的运用透视规律强化空间感,处理故事情节。
○5几何体透视练习,通过练习几何体的转动透视,解决透视缩短变化的问题。这个简单的练习,在以后自由描绘人物或事物时,将变的至关重要。
练习一:转动中的圆柱体
练习二:转动中的球体
○6临摹漫画。我们已经做过很多练习,现在我们开始临摹漫画。我们尽量选择一些优秀的漫画作品来练习。因为漫画作品有比影视作品中更夸张的镜头运用,以及特有的叙述语言。临摹漫画作品同样会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感受。插画临摹也是这项练习中的任务。
○7自由临摹练习。如果你对写实的透视规律知道的已经足够多,掌握的已经非常熟练,你可以多找一些其他的艺术品来临摹,可以是插图漫画,也可以是你喜欢的其他艺术形式,诸如雕刻,民间美术等。研究这些艺术形式中是如何处理空间关系的。多了解一些,一定会对你将来有所帮助。
三
如何找出比例关系
现在拿出我们以前的素描练习,仔细对照一下照片,或许你会发现我们的画和照片比较起来总是有些不对头,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关注"比例关系"的缘故。其实在我们画潦草素描时,我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只是无意识的做法显得微不足道。现在该是时候要求我们有意识地这么做,并且把这种意识一直保留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了。
比例是事物的相对关系。我们不可能总是把事物的原有尺寸描绘在我们的作品中,在我们作品中出现的是物体原有比例的放大或者缩小。只有比例是不变的。
现在拿起我们的铅笔,来练习测量一下照片的宽度。假如宽度是1,那么我们把照片的宽度1作为一个基本单位,来测量照片的高度,照片的高度是宽度的2倍,我们就可以确定照片宽度和高度的比例是1:2。我们把1:2这个比例的图形复制到画纸上,现在即使画纸上图形的尺寸和照片的实际尺寸差别很大,但看起来它们还是一样的。这就是线的比例关系。假设照片中是一个方型的盒子,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方型盒子边缘轮廓与照片边缘的比例复制到我们的画纸上。
我们再来看一下盒子边缘线条的角度。我们需要记住一点,无论是角度还是比例关系,都必须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观察。角度是通过与垂直和水平线进行对比而观察到的。假如恰好盒子的上下边缘和照片的边缘平行,而它的左右边缘和上下边缘所呈现的角度是90°,那么我们把90°的角也复制到我们的画面上。我们再测量盒子其他边线形成的角度。复制照片中盒子所有的的角度和边线,现在我们画面上的盒子看起来已经和照片中的盒子非常相似了。我们再反复测量和修改我们画中的盒子,让我们画的盒子与照片中盒子的边线、角度比例尽量相似。现在我们的画中所呈现出的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盒子了。在我们熟悉了角度对比以后,一般我们不会指定某个角度的度数:一个45度角;一个30度角;等等。最好是仅仅记住当与垂直线和水平线相比时,角度所形成的形状,并在画的时候想着脑海里保留下来的视觉形状。在观察某个角度时,如果对究竟该选择垂直线还是水平线进行对照感到困惑,我的建议是哪条线会产生最小的角度,就选择哪条线。
通过使用铅笔测量事物的比例,我们现在已经对比例的概念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不再使用铅笔来做为辅助工具,而是仅仅依靠眼睛来感觉比例。重新找一张照片,我们开始用眼睛来测量线条和角度。同时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形状语言--用形状来观察和描绘事物。我们把形状语言也引进到我们观察比例的方法中来。我们用眼睛来感觉和对比线条的比例,物体与边缘的角度,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角度,形状与形状的的比例。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开始我们的绘画。照片的边线那条更长一些?较长的边线与较短边线的比例是多少?边线与水平线的角度是多大?边线与边线的角度是多大?根据我们感觉到的照片边缘的角度和比例关系在纸上画出我们我们的画框:照片的边缘轮廓。修改调整到最合适。
然后再观察照片中事物的比例关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依然需要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条线与那条线比较,谁更长一些,比例是多少?这条线与水平线的角度是多大?这条线与另一条线的角度是多大?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哪里更宽一些?宽窄比例是多少?在写实画中,我们必须如实地体现出各个部分相互紧扣的关系,我们不能自由地改变各个部分相对的比例大小。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你改变任何一个部分,那么其他部分也就会相应地改变。
我们需要在复杂的图形中寻找一个基本单位,就是在你所看到的画面中选择出来最先动笔画的"起始形状"或"起始单位"。你需要选出一个相对于整个框架来说中等大小的基本单位,既不会太大又不会太小。一个基本单位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形状(如一扇窗或一个阴形的形状),也可以仅仅是一条点到点的边线(如一扇窗的一条边线)。选择的依据是哪一个作为比例大小的基本单位最容易被看见和使用。用潦草素描或轮廓素描的方式,描绘出形状与形状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你的形状,让你的画面变的越来越合理,直到满意为止。
四
观察事物在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我们通过照片学习了观察描绘事物的透视比例关系。我们必须把我们获得的感觉应用到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中来,才算完成我们对"透视关系"和"比例关系"的学习。熟练地观察比例关系和透视关系的能力也可以使边线、空间、相互关系、光与影等按照视觉的逻辑组合起来。对相互关系的清楚感知让我们把看到的世界描绘到一个平坦的平面上。学习按照透视和比例关系进行绘画写生能够增强你的立体感。学会绘画的规律,然后再稍加练习,你就能自动地"看"事物,而且几乎意识不到自己在进行透视和测量比例。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常看看周围的事物。看事物也就是观察事物的意思,看事物的实质是进行比较:这个角度与垂直线比较是怎样的?那个苹果与那个西瓜比较大概有多大?与桌子的长度相比较,其宽度为多少?所有的比较都是相对于某个恒量来说的:角度与水平和垂直恒量相比较。
学习画透视关系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在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抛开以有的认识,以及一些思考的习惯,我们不需要用理性去解释所认识的事物,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描绘眼睛所看到的轮廓,形状以及形状之间的透视与比例关系。
学会正确观察客观事物究竟有多重要?
如果学习绘画的学生除了观察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以外,其他所有技能都具备,那么他们的画无论如何也不完整,而且还会发现自己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比例关系和透视关系上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会折磨初学者,一些程度很高的学生也会出现类似问题。
如果希望掌握观察技巧,就需要进行一些练习,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就这么开始画了",自动进行观察,有时甚至不需要测量比例关系或评估某个角度。在我看来,这种叫"目测"的东西是多么的神奇。同时,当你遇到比较困难的透视缩短的部分时,使用所具备的比例观察描绘技巧,绘画将变得更容易。
我们看到的世界充满着人、树木、街道和花朵的透视缩短图。初学者有时会避免这些"困难的"景象,并找些"简单的"景象来代替它。有了你现在具备的技巧,对你画中主题的限制是不必要的。边线、阴形和对相互关系的观察相辅相成,不仅使画出透视缩短图成为可能,还使其成为一项让人享受的举动。不论学习何种技巧,学习"困难的部分"总是充满挑战和使人愉快的。
对于比例中的美学和比例中的节奏,我们不做赘述,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一定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另外我们在卡通或其他许多绘画艺术中,经常看到不符合实际的夸张的比例。可以知道改变和合理夸张比例,能够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以及表达出特殊的情感。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去不断发现和体会。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加强我们所描绘事物的重量和体积。
练习题:一
选择一个漫画或者动画角色,画出不同方向所看到的效果图
二 分析图片,研究透视与比例的关系
三
在重复的构图练习中灵活运用透视
四 临摹漫画或者动画,学习思考如何使用比例夸张地设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