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Web 2.0
——下一代软件的设计模式和商业模式
(全文翻译
—5
)
〖原文作者:提姆·奥莱理(
Tim O'Reilly
),奥莱理媒体公司(
O'Reilly Media Inc.)
主席兼
CEO
〗
〖翻译:
SeeSunshine
〗
4.
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
如上文在对
Google
和
Netscape
的比较中谈到的,互联网时代软件的代表性特征就是它应该被作为服务来交付。这种事实导致这类公司的商业模式上很多根本性的变化。
1.
运营必须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Google
或者
Yahoo!
在产品开发方面的专门技术,必须同日常运营方面的专门技术相匹配。从软件作为制造品到软件作为服务的变化是如此地根本,以至于软件将不再能完成任务,除非每日加以维护。
Google
必须持续抓取互联网并更新其索引,持续滤掉链接垃圾和其他影响其结果的东西,持续并且动态地响应数千万异步的用户查询,并同步地将这些查询同上下文相关的广告相匹配。
所以,
Google
的系统管理、网络、和负载均衡技术,可能比其搜索算法更被严加看管,也就不足为奇了。
Google
在自动化这些步骤上的成功是其同竞争者相比更有成本优势的一个关键方面。
同样也不足为奇的是,
像
Perl
、
Python
、
PHP
、和当前的
Ruby
这样的脚本语言在
Web 2.0
公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Sun
公司的第一个网管哈桑·施罗德(
Hassan Schroeder
)曾对
Perl
有一个著名的形容:“互联网的管道胶带”(
the duct tape of the internet
)。事实上,动态语言(常常被称为脚本语言,并被软件制品时代的软件工程师所贬低),是系统和网络管理员,以及创建可经常更新的动态系统的程序开发者们所喜爱的工具。
2.
用户必须被作为共同开发者来对待,这是从对开放源码开发实践的一种反思中得出的(即便所涉及的软件不太可能以开放源码授权方式来发行)。开放源码的格言“早发布并常发布”(
release early and release often
)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一种更为极端的定位“永远的测试版”(
the perpetual beta
)。其中产品在开放状态下开发,新的功能以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速度被加入进来。
Gmail
、
Google Maps
、
Flickr
、
del.icio.us
,和其他类似的服务,可能会在某个阶段打着测试版的标识多年。
故此,实时地监测用户行为,来考察哪些新特性被使用了,以及如何被使用的,将成为另外一种必须的核心竞争力。一位工作于一个主要在线服务网络商的开发者评论道:“我们每天在网站的某些部分提供两到三个新的特性,而且如果用户不采用它们,我们就将其撤掉。如果用户喜欢它们,我们就将其推广到整个网站。”
Flickr
的总开发师卡尔·亨德森(
Cal Henderson
),近来
透露了他们是如何在短至每半个小时就部署一个新版本的
。显而易见,这是同传统方式有天壤之别的开发模式。虽然不是所有的网络程序都以像
Flickr
这样的极端方式来开发,但几乎所有网络程序都有一个同任何
PC
或者客户
-
服务器时代截然不同的开发周期。正因如此,
ZDnet
杂志才
论断
Microsoft
不会打败
Google
:“
Microsoft
的商业模式依赖于每个人在每两到三年都升级他们的计算环境。
Google
的模式则依靠任何人每天在其计算环境中自行探索新东西。”
虽然
Microsoft
已经体现了从竞争中学习并最终做得最好的强大能力,但是毫无疑问这一次的竞争要求
Microsoft
(可以扩展到任何现存的软件公司)来成为一种在深入层面上显著有别的公司。天生的
Web 2.0
公司在享受自然而然的优势,因为它们不需要去摆脱陈旧的模式(及其相应的商业模式和营收来源)。
5.
轻量型编程模型
一旦网络服务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型公司将以复杂的网络服务堆栈来加入到纷争之中。这种网络服务堆栈被设计用来为分布式程序建立更可靠性的编程环境。
但是,就像互联网成功正是因为它推翻了许多超文本理论一样,
RSS
以完美的设计来取代简单的实用主义,已经因其简单性而成为大概是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服务,而那些复杂的企业网络服务尚未能实现广泛的应用。
类似地,
Amazon.com
的网络服务有两种形式:一种坚持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网络服务堆栈的形式主义;另一种则简单地在
HTTP
协议之外提供
XML
数据,这在轻量型方式中有时被称为
REST
(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代表性状态传输)。虽然商业价值更高的
B2B
连接(例如那些在
Amazon
和一些像
ToysRUs
这样的零售伙伴之间的连接)使用
SOAP
堆栈,但是根据
Amazon
的报道,
95%
的使用来自于轻量型
REST
服务。
同样的对简易性的要求,可以从其他“朴实的”网络服务中见到。
Google
近来的
Google
地图的推出就是一个例子。
Google
地图的简单
AJAX
(
Javascript
和
XML
的结合)接口迅速被程序高手们破译,被随即进一步将其数据混合到新的服务之中。
地图相关网络服务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例如像
ESRI
那样的
GIS
(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从
MapQuest
和
Microsoft
的
MapPoint
。但是
Google
地图以其简洁性而让世界兴奋起来。虽然从前销售商所支持的网络服务都要求各方之间的正式约定,但
Google
地图的实现方式使数据可以被捕获,于是程序高手们很快就发现了创造性地重用这些数据的方法。
这里有几条重要的经验:
1.
支持允许松散结合系统的轻量型的编程模型
。由企业开发的网络服务堆栈的复杂设计是用来促成紧密结合的。虽然这在许多情况下是必须是,但是许多最重要的应用程序可以事实上保持松散结合,甚至是脆弱的结合。
Web 2.0
的理念同传统的
IT
的理念迥然不同。
2.
考虑聚合(
syndication
)而不是协调(
coordination
)
。简单的网络服务,例如
RSS
和基于
REST
的网络服务,是用来向外聚合数据,但并不控制其达到连接的另外一端时发生的事情。这种想法是互联网本身的基础,一种对所谓
端到端原则
的反映。
3.
可编程性和可混合性设计
。像最初的互联网一样,
RSS
和
AJAX
这样的系统,都有此共同点:重用的障碍非常低。许多有用的软件事实上是开放源码的,而即便它不是,也没有许多东西来保护其知识产权。互联网浏览器的“查看源文件”选项,使得许多用户可以复制其他任何用户的网页;
RSS
被设计得使用户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查看所需要的内容,而不是按照信息提供者的要求;最成功的网络服务,是那些最容易采纳未被服务创建者想到的新的方向。同更普遍的“保留所有权利”(
all rights reserved
)相比,随着创作共用约定而普及的“保留部分权利”(
Some Rights Reserved
)一词成为一个有益的指路牌。
装配中的创新
轻量型商业模型是对轻量型编程和轻量型结合的一种自然产物。
Web 2.0
的理念善于重用。一种像
housingmaps.com
这样的新服务,是通过将两个现存服务抓取到一起来简单地创建起来的。
Housingmaps.com
还没有商业模式(目前为止),但对于许多小规模的服务,
Google
的
AdSense
(或
Amazon
的
associates fees
计划,或者两者都是)为同类服务提供了营收模式。
这些案例为
Web 2.0
的另外一个关键原则提供了启发,我们将之称为“装配中的创新”。当商品组件充裕时,你可以通过以新颖的或者有效的方式来装配这些组件来创建价值。很像
PC
革命为硬件商品装配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机会,其中像
Dell
这样的公司创造了这种装配的科学,并从而打败了那些商业模式上要求产品开发方面的创新的公司,我们相信
Web 2.0
为各个公司提供了,通过在利用和整合由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方面逐渐完善,来赢得竞争的机会。
6.
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
Web 2.0
特性是
Web 2.0
已经不再局限于
PC
平台这样一个事实。在对
Microsoft
的告别建议中,长期的
Microsoft
开发者戴夫·斯塔兹(
Dave Stutz
)指出:“
超越单一设备而编写的有用软件
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获得更高的利润”。
当然,任何的网络程序都可被视为超越单一设备的软件。毕竟,即便是最简单的互联网程序也涉及至少两台计算机:一个负责网络服务器,而另一个负责浏览器。而且就如我们已经探讨过的,在将网络作为平台的开发中,把这个概念拓展到由多台计算机提供的服务而组成的合成应用程序中。
但是如同
Web 2.0
的许多领域一样,在那些领域中“
2.0
版的事物”(
2.0-ness
)并不是全新的,而是对互联网平台真正潜能的一种更完美的实现,软件超越单一设备这一说法赋予我们为新平台设计程序和服务的关键性的洞察力。
迄今为止,
iTunes
是这一原则的最佳范例。该程序无缝地从掌上设备延伸到巨大的互联网后台,其中
PC
扮演着一个本地缓存和控制站点的角色。之前已经有许多将互联网的内容带到便携设备的尝试,但是
iPod/iTunes
组合却是这类应用中第一个从开始就被设计用于跨越多种设备的。
TiVo
则是另外一个不错的例子。
iTunes
和
TiVo
也体现了
Web 2.0
的其他一些核心原则。它们本身都不是网络程序,但都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力量,使网络成为其体系中无缝连接的、几乎不可察觉的一部分。数据管理显然是它们所提供的价值的核心。它们也是服务,而非打包的程序(虽然对于
iTunes
来说,它可以被用作一个打包的程序来仅仅管理用户本地的数据)。不仅如此,
TiVo
和
iTunes
都展示了一些集体智慧的方兴未艾的应用。虽然对于每个情况,其实验都是同网络
IP
入口的周旋。
iTunes
中只有有限的参与体系,虽然近来增加的播客(
podcasting
)将这一规则规律性了不少。
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伟大变革的
Web 2.0
领域中的一个,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正连接到这个新的平台中来。当我们的电话和汽车虽不消费数据但却报告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程序呢?实时的交通监测、快闪暴走族(
flash mobs
)、以及公民媒体,只不过是新平台的能力的几个早期警示。
一篇
Web 2.0的投资论文
风险投资家保罗·科德罗斯基(
Paul Kedrosky
)
写道
:“关键在于去寻找一种你共识相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
Web 2.0
的每个方面都涉及到同共识的分歧:每个人都在强调保持数据隐私的重要性,而
Flickr/Napster
等等,却使其公开化。这并非只是为了分歧而分歧(比如追求宠物食在线),而是在可以从中创建出一些东西的地方发生分歧。
Flickr
缔造了社区,
Napster
创造了收藏的广度。
另外一种看待这种现象的方式,就是成功的公司都放弃了一些昂贵但被认为重要的东西,以便免费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曾经昂贵过的东西。例如,维基百科全书放弃了集中的编审控制,以作为对速度和广度的回报。
Napster
放弃了“目录册”的想法(列出所有销售商正在销售的歌曲),并因此获得了广度。
Amazon
放弃了用于一个实体店面的想法,却从而服务于整个世界。
Google
放弃了大宗用户(开始的时候),却得到了
80%
的,其要求从前未被满足的用户。下面的说法很有一些合气道(借力打力)的精神:“你知道,你是对的——整个世界的人都绝对可以更新这篇文章。而且你猜怎么着,这对你是个坏消息”。
——内森·托克英顿(
Nat Torkington
)
|